- 相關推薦
論語讀后心得(合集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后心得1
寒假期間,我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這就強調(diào)-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比如這半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課時少,內(nèi)容多,要求高,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級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么怎樣愛學生呢?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
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孔子還是于丹老師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論語讀后心得2
《論語》教給我們的就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在講到處事之道時,孔子強調(diào)了“過猶不及”意思是做事情過了頭,和沒做到位是同樣的效果。所以“處事之道”主要講的是為人處事的分寸。
《論語》告訴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這就是所謂的“尺度”了。在《論語》中孔子強調(diào)事事有尺度,以避免人生的浪費?鬃硬惶岢缘聢笤梗o的分寸是以直報怨。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仍有很多人在“以德報怨”。對傷害自己的人,或是領導,或是戀人,仍然一味地恭敬,不敢以正直,公正的心態(tài)去面對他們。我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理智的。首師大的于丹教授認為:“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避免資源浪費!笔堑,“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人的感情也是有限的。難道你愿意把自己寶貴的情感給一個有怨與你的人么?我們應該把這寶貴的情感贈予一個有德的人。所以孔子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币馑际牵壕右苍S不可能避免很多傷害,它可以被人欺騙,但他內(nèi)心不能迷惘。簡單的說,就是,人不能被自己欺騙了,做出無效率的傻事。
在行為方面,孔子也強調(diào)了“分寸”孔子認為,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就是要保持距離。于丹教授認為:“最恰當?shù)木嚯x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蔽艺J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為了不影響別人,每個人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距離。只是距離有大有小!墩撜Z》中也認為無論對領導還是朋友,都應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分寸。子貢曾問孔子怎樣才是好朋友。孔子曰:“忠告而善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币馑际牵嚎吹剿胁粚Φ氖,你好好告訴他,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在說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所以,朋友間要有度,對最親近的人也是一樣。于丹教授認為: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論語》中提到的仁愛之心,是這樣說的:一開始就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我身邊的同學就有這樣的煩惱:他知道他的父母很愛他,可謂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但他認為這樣卻失去了自由,透不過氣了。而我的父母給我有足夠的空間,他們希望我能早日獨立。所以,我覺得這個家庭很舒適,很快樂了。這正驗證了一句諺語:花未全開,月未全圓,即是最好的境界了。
對于工作呢,孔子認為也應有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做好本份。我認為這并不全對。做好自己的本份固然重要,但當別人有困難請求你的幫助時,應該出手相助。所以,孔子在此補充了一句:“君子之于天下也,義之與此!本优R天下,做任何一件事,用義作為參照,作為法則。
孔子云:“慎于言!备嬖V我們說話也應有度。在當今社會中,這一點甚為重要。適當?shù)臅r間說適當?shù)脑。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如此。我的學校就有一個鮮活的例子,一名同學因為在公共場合中說了有損于學校形象的話而被處以嚴厲的處分。此所謂“禍從口出”了。所以,于丹教授認為:“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最后一條是“禮”。孔子云:“鄉(xiāng)人飲酒,仗者出,斯出矣!币馑际牵捍蠹以谝黄鸷染疲鬃幽茏龅降壤先硕汲鋈ズ,他才出去。絕不與老人搶行。所謂圣人之圣,從日常點滴中即可看出。
對人,做事,講話掌握分寸,懂禮儀,即是《論語》教給我們的處事之道了。
論語讀后心得3
《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智慧,中學生作文《我讀了《論語》心得》!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它讓我們懂得一種面對人生的心態(tài),一種人生理念。
《論語》告訴我們要懷著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能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的`內(nèi)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照耀他人,讓家人和朋友們乃至于更加寬廣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使人欣慰的理由。
想要別人對你好,尊重你。你首先就得盡你所能為別人幫忙,做有用的事,做一個有用之人。《論語》中將孔夫子這個形象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吧。
這句話,說的也蠻正確的,因為,只有當天地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偉大。不然如今的我國怎能這般繁榮,這般富強?
論語讀后心得4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般的《論語》共二十章。
《論語》分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等章節(jié)。
《論語》的句子都很有道理。例如《學而》里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就是孔子說:“別人不了解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边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的知識時常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從《論語》中懂得了許許多多。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講信用;做人一定要仁愛;做人一定要知錯就改!我知道了讀書人如果有志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討論真理的;我還知道了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心里就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衣衫簡陋的老奶奶乞討,我本來不想理,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便把我三個月零花錢都捐出來。還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便向親戚朋友們炫耀,后來讀了《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便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大,虛心跟別人學習。
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學習;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這大千世界的丑態(tài)和美態(tài)。以后,我一定嚴格遵循《論語》條條名言警句,做一個好孩子!
論語讀后心得5
在我最初接觸《論語》的時候,是處于一種孩提的蒙昧狀態(tài),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意識要去讀,要去記憶。
大概是在四五歲的時候,現(xiàn)在想起來,我父親從一開始就沒有要求我死記硬背,卻經(jīng)常帶我去叔叔、阿姨家參加聚會,有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爸爸就悄悄地跟我說,你看,這里有這么多人,孔子說過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么些人里頭,肯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你去看看,你覺得他們誰對人特別有禮貌,誰特別博學,誰做事做得特別麻利,你去看看誰能當你的老師?小孩子嘛,我就這樣跑來跑去看,有的時候看到有些行為是好的,也有的時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會跑回來問爸爸,說你看,有一個叔叔他隨地吐痰了,這個人肯定不是老師吧。然后我爸爸會告訴我說,這也是老師啊,因為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nèi)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樣好,這是老師;但是見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會不會跟他一樣不好,所以這也是一種老師。
我對《論語》的介入一直都是這樣只言片語化進生活的!墩撜Z》對我來講是篤定的、真實的、親切的、溫暖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讀的書多了,但唯一不變的是對《論語》學習的熱忱。長大的我,不僅停留在誦讀何從生活的角度理解問題,而是去背誦和從做人的角度理解。
我愛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太陽炙烤著大地時,當熱浪襲來時,期末考試的最后沖刺也到了白熱化階段。作為一名中學生,溫故早已成為主旋律。在這個階段,我明白了要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山之所以高,那是因為每天都在得到新的石頭;海之所以廣,那是因為每刻都在融合每一滴新的水珠,所以經(jīng)常溫習學過的知識,我們大腦中的知識也會如同山之高大,海之寬闊。
當然在《論語》中最被推崇的`算得上是仁愛與孝道了。還記得小學時的我曾問老師什么是仁,老師的回答就兩個字:愛人。真正的仁愛之心無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還記得中央衛(wèi)視曾播過這樣一段公益廣告:一個小孩的母親給婆婆洗腳,她的小兒子看見后也也端來一碰水為母親洗腳。這反映了孝與仁愛都是代代相傳的?催^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nóng)村阿姨,從嫁到這個村子,就義務撫養(yǎng)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就這樣,她日復一日地在這些老人家中奔走。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從小就覺得村里的孤寡老人就是自己的爺爺奶奶,媽媽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幫忙給老人們洗腳、剪指甲。這樣一直持續(xù)了三四十年。有人評價她:如果富人做這樣的事叫做慈善,那窮人做這樣的事,她就是圣賢?吹剿墓适聲r,我明白了什么是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然我們從小就知道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最有用的。古人尚知要不斷請教他人,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然而現(xiàn)在有些同學會想:我是好學生,我才不去問他們,多丟人呀!真的丟人嗎?不丟人!不問怎知如何學!人與人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差,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謙虛。
中國古代名著經(jīng)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顆燦爛的瑰寶,其中《紅樓夢》寫出了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的封建家族;《三國演義》道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勢。然而只有《論語》奏響了人生真諦與感悟的優(yōu)美樂章。而《論語》卻奏響了人生真諦與感悟的優(yōu)美樂章,她對我的一生造成了深厚的影響,相信她永遠會是我人生的指向標。
論語讀后心得6
有人說,閱讀是汲取精神的食糧;有人說,閱讀是接受靈魂的洗禮。但我說,閱讀是開啟新階層的人生,每讀一本書,我都感到自己在蛻變,在成長。書,就像一個引路者,它引導著我脫去幼稚的外衣,變得更加沉穩(wěn),智慧,向著知識大道走去。而《論語》這本儒家名著,是眾多書籍中給我啟發(fā)最深的一本書,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知識,感悟更多的人生智慧。童年,在閱讀中慢慢成長……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到的名言。那時,我才七歲,但也懂得了“自尊”,經(jīng)常滿懷嫉妒愁悶,老是想著如何超過別人,抬高自己,這時,我看到了《論語》中的這句話。頓時,我如同挨了一記悶棍,我明白了整天想著如何抬高自己,想這想那,成天憂慮是小人之舉,不僅沒能如你所想,還白白浪費大好時光。而君子,心胸寬闊,宰相肚里能撐船,與小人相比,顯得多么有氣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時要“制怒”,擁有寬廣的心胸。從此以后,我一旦發(fā)現(xiàn)“嫉妒之魔”出現(xiàn),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平庸的表現(xiàn),只有市井小民才會這樣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懷如天般寬闊,我要克制住自己。從此以后,我生氣的次數(shù)大減,一直保持著廣闊的胸懷!墩撜Z》,是你教會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長的`每一步,背后都有著一個身影——《論語》。它將不慎落入沼澤的我拉出,將卷入漩渦的我拉出,它幾乎幫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難。我一見到它,就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見到了父親。它就是一把利劍,幫我將攔路虎一一擊敗。記得三年級,在三月一日那個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語文成績跌到了歷史最低點,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記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時的我,就像失足墜落懸崖那般絕望。在這時候,《論語》又給了我以無盡的動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笔前,我怎么能如此之快地失去了斗志,變得絕望?難道失敗不是暫時的嗎?人的志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絕不能輕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復了信心,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試中,我的成績又恢復到優(yōu)秀水平。《論語》啊,是你讓我不斷成長,不斷拋棄壞品質(zhì)!
看似普通的一本《論語》,卻為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力量!有了閱讀,我相信,我將會迅速成長,有了閱讀,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精彩!
論語讀后心得7
“仁”是什么?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時突然發(fā)現(xiàn)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墻外出。但他只是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這便是“仁”。
《論語》所傳遞的'第二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孔子曾贊賞他的學生顏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刂阅軌蛟谖镔|(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是因為他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
人際交往
孔子強調(diào)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并不贊同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讀后心得8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之后,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我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墒怯幸恍┤藢ψ约旱母改冈趺礃幽?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新聞上老是播,有好多的老人被自己養(yǎng)育了幾十年的兒女們逐出門外,讓自己流浪在外,迫不得已乞討為生?吹米哉J為冷酷的我都動容。那一些不孝之人永遠都不會明白,自己的'父母就像一滴水,他(她)們拼命盡自己的所能呵護你這棵幼苗。卻不知道等這棵幼苗長大之后又是那么庸俗不堪,喪盡天良,不盡自己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甚至將老人逐出家門。天理何在?
人除了孝道之外,還有道德仁義。
我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中學女生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好而傷心欲絕至跳樓自殺。我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可以出來引導那個女生幾句,勸慰幾句;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中有一個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來叫那些圍觀者不要以激將的方式鼓勵那個女生跳樓,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那么不盡人愿,反而讓人有一種弄巧成拙的錯覺。
應此,我們要牢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因為它是指引我們通往人生財富的指明燈,而財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質(zhì)。
論語讀后心得9
讀了一本好書,就像多交了一個朋友,終生受益非淺;讀一本好書,就像喝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余味久久圍繞在心中,我讀了《論語》心得?戳擞诘懙摹墩撜Z》心得,這便讓我們再次去認真思考人該怎么活下去。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最大的魅力往往是用簡潔而又短小樸素的話揭示一個博大精深的道理。這些道理都穿越2500年的歷史長河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于丹的《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追求。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的理想應該是給這個社會作出屬于自己的貢獻。作為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文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著我們的自身發(fā)展,和良好的教育,所以我們不懈怠,也不能夠懈怠……
論語讀后心得10
這個暑假看完了《論語》這本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之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在略讀了論語后我似乎也有獲益匪淺的感覺。
《論語》是根據(jù)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與他的學生日常言語所撰寫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張“仁”,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因為有孔子才會有今天的《論語》!墩撜Z》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宋人趙普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對我們的用處之大了。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我們都堅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這是教給我們學習方法啊,很多學生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是要“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啊!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話教會我如何孝敬父母。而能使我一生受用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我的“圣經(jīng)”,我更會牢記在心。
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用到《論語》,可以是生活上、改正缺點上,珍惜時間上、學習上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都可以用到《論語》。《論語》的用處可真不小啊!這么一讀,我就知道為什么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了”,因為《論語》的.用處真廣,什么地方都能用得到。只要讀了一小部分的論語,并且理解了,用上了,就會使人一生都受用不盡。
有時經(jīng)常聽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沒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怨自己運氣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順。其實這些人生活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看到生活過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沒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艱苦的人們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著,生活著,他們用他們的勤勞,他們的質(zhì)樸,過著普普通通而又充實幸福的生活,他們很滿足自己的生活,他們不去和別人比較什么,他們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足了,當一個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實實地生活工作著,他們就很快樂了,也就是知足者常樂,F(xiàn)實就是這樣,出生有貴賤,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樂不快樂,知不知足就要看每個人自己了,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無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們對生活是永遠不滿足的,所以他們活得很累,他們要攀比,他們虛榮心強,見不得別人比他們好,他們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們永遠不會快樂。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人生就在于學習,不分貴賤貧富,讓我們學會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感悟人生、體味快樂吧!
論語讀后心得11
前一陣有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給我,讀后頗有感觸,這本書名為《論語心得》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于丹教授!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叭绻阋驗殄e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是啊,一直是我們對生活要求的太多,還是現(xiàn)實生活對我們要求的太多,原來我們可以活得更簡單快樂!
記得于丹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想當初做為一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大學畢業(yè)生,常常會在工作中對一些安排充滿了怨氣,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個人的一種問題,剛踏上社會的畢業(yè)生估計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覺得這個世界和想象中的差別太大了,大的有些可怕!讀完此書后我想可能問題是在于我們是帶著美好的想象踏上了社會,年輕氣盛,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tài)度。做事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的好的方面做對比,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好。正如書中所說的佛像之所以能讓千萬人去膜拜他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jīng)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學習。
因此,我們要對生活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一種好的心態(tài)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要笑看人生,把飽滿熱情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怨天憂人,不做盲目攀比,要有理想,有追求,是我們起碼的生活方向。
論語讀后心得12
于丹的《論語》心得中把論語分為七大道來闡述。這七個人生道德是----
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二十八個中國漢字,卻有一番風味,當然,要把這些道德修養(yǎng)都具備的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容易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是人生之道。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于別人。如果你有了這一道德觀念。那將對你的一生有很大的幫助。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是心靈之道?匆妱e人好的地方,要以他人為榜樣,向他人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壞習慣。
人生中,還需要很多東西,道德修養(yǎng)是不可少的,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以前進為動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論語讀后心得13
在《論語·憲問》中有這么一句話:“不怨天,不尤人!彼拇笠馐,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不埋怨天命,也不責怪別人。這僅有六個字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深刻哲理,所以,我們應更深的去體會它其中的含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一遇到困難、挫折或麻煩,就牢騷滿腹,埋怨上天不給自己好運氣,抱怨他人有過錯,可就是不自查自己有什么過錯和責任。這就是典型的怨天尤人的表現(xiàn)。而孔子卻認為,我們應當“不怨天,不尤人!边@實際上就是把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更嚴格的標準上,即苛責的應該是自身。
記得我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次經(jīng)歷。有一次,省里舉行作文大賽,我也報名參加了。我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次比賽,用了一個星期來構(gòu)思,還上網(wǎng)、翻書查閱了很多資料,并用了三個小時認真地寫了這篇文章。當我拿到學校給同學們看時,大家也是嘖嘖稱贊,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原以為這篇文章可以受到老師的好評,但很可惜的是,老師僅僅給了我85分。當我看到這個灼眼的.分數(shù)是,心里“咯噔”一下,隨即,一種沉重的失落涌上心頭。看著別的同學拿著90分、95分、97分的作文歡呼雀躍時,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很郁悶,也非常想不通:為什么我這么用心寫的作文老師會覺得有問題,為什么?而后,在當天下午的一節(jié)班會課上,老師講到這么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應學會‘不怨天,不尤人’,當事情不是依你所想時,先不要怨天、怨地、怨別人,先好好反思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聽了這番話,我覺得心里很慚愧,為我在作文得了低分時抱怨老師而慚愧,為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慚愧。我當即拿出我的作文,仔細的看了5遍,發(fā)現(xiàn)我的措辭、結(jié)構(gòu)安排等方面存在著缺陷;我又詢問了老師后,決定再寫一篇。真沒想到,這篇作文竟獲得了作文大賽的二等獎!我很感謝這句“不怨天,不尤人”,它不僅讓我獲得了榮譽,更令我明白了待人處事的深刻道理。
這句話不僅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驗證,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身上也可以體現(xiàn)。海倫凱勒——一位被世人廣為傳頌的偉人,被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她用失明的雙目、失聰?shù)碾p耳譜寫了燦爛的生命樂章!當命運向她伸去可怕的魔爪后,她怨天尤人了嗎?沒有。她用她堅強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影響全球的傳奇女性!從《星光大道》走出的歌手楊光,雖然是從來沒有見過陽光為何物的盲人,但他卻用歌聲唱出了對人生幸福的追求與熱愛。他同樣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沒有埋怨父母給他的殘缺的身體,憑著自身的努力,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試問:我們相對一些身體有殘缺的人們,有著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呢?
我還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它講的是一位名牌大學生因求職屢屢碰壁,想要跳海結(jié)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被一位老者救下的故事。這位老者在最后的勸說時所說的話讓我頗為感動:“一粒沙掉到沙堆中就很難再找到,但一粒珍珠掉到沙堆中,卻更能令它顯得熠熠生輝。”所以,我們不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順或障礙、阻力,首先應從自身找出結(jié)癥所在,而不是抱怨沒有合適的機會,沒有賞識自己的“伯樂”。當我們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時,我們就會蛻變成那顆美麗的珍珠,很多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怨天,不尤人”。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百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成為生活的強者!
論語讀后心得14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早晨,我坐在書桌旁,打開了一本叫《論語》的書,并開始我津津有味的國學閱讀過程。國學的閱讀是個艱辛的過程,沒想到幾個簡單的中國字的組成,竟包含了如此深奧的道理。我通過一字一句的理解,總算讀完了這第一篇文章,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只依據(jù)利益做事,不然的話就會招來許多怨恨。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大哲學家孔子以前這樣告誡一些有貪財欲望的.人:“放于利而行,多怨。”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只追求利益,而看不到良好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東西,就會遭到許多人的討厭和怨恨。
我將這篇文章的注解及故事看完后,不僅想到,只依據(jù)利益做事,這卻是現(xiàn)代社會上很容易發(fā)生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金錢和地位對事物的侵蝕和沖擊,讓許多浮躁的人禁不住如此誘惑,便拋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及道德修養(yǎng),品質(zhì)上出現(xiàn)瓦解現(xiàn)象,漸漸地開始不停地抱怨,慢慢的唯利是圖。今日何不然!所以我們做事不能只講利益,還要看做這件事是否在道德的準繩上,是否對大多數(shù)人是有好處的。
想到這里,我不禁面紅耳赤。記得有一次秋游,我同學讓我?guī)退I一支棒冰,他在搞衛(wèi)生,我答應了。但是由于天十分熱,在買回來的路上,我忍不住將他的棒冰也吃掉了,這種見利忘義的行為,讓我吃到了苦頭,這位同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再不理我,也不愿意幫我。
《論語》中的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個幾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道理,這也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國學的精華和魅力。幾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是通過國學世代繼承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xù)將國學深入的理解,將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論語讀后心得15
又一個暑假到了,學位領導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水平,擴大知識面,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讀《論語》,寫寫自己的心得。買到書后,起初還讀不進去,但讀著讀著,有些語句讓我受益非淺。
《論語》它是儒家經(jīng)典、道德典范、國學瑰寶!墩撜Z》,流傳2500多年,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祖先,也教育著新時代的我們。它是圣人之言,雖說一度被人拋棄,但今天它又站在了世人面前,可想而之,它是多么的偉大,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魅力是何其的巨大。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它包括的方面有:學習、工作、孝道、對朋友、對同事、如何為政、道德修養(yǎng)等等。其中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至今還站在國人的心中。
讀《論語》后,悟出有關教育、學習、孝道、擇友的一些心得:
一、教育上、
孔子作為一代巨人,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所以言語間總圍繞著“教育”這一主題,離不開“育人”兩字。大家知道,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所謂“仁”,就是愛人,要有一顆愛心。仁是做人的基礎,有愛心的人才能做好事情。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恒愛之心,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所謂“義”“禮”是說做人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要符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遵守紀律、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這與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禮儀常規(guī)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其實是吻合的!爸恰本褪侵R、智慧。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培養(yǎng)智慧。作到“活到老,學到老!鄙頌榻陶,更需要經(jīng)常讀書學習,通過讀書完成知識的更新,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信”就是做人要誠信。如果這五點都做到了,那你或你的學生都是人中的佼佼者了?鬃釉谥螌W上非常嚴謹,他強調(diào)學習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學而不厭”,“敏而好學”,“博學而篤志”;重視啟發(fā)式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孔子的這些見解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變色,它時時鞭策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好的,不好的;聰明的,不聰明的;聽話的,不聽話的,都是那么的有用。回味起來,還是那么的有味道。
二、學習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懊舳脤W,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論語》在學習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四則。前一則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第二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第三則告訴我們只知道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知道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神思疲殆;第四則告訴我們什么事知道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聰明的態(tài)度呀!”這四句話雖然出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學習中,更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千年的實踐證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沒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而往往是那些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謙虛誠懇的人,才換得了一鳴驚人、學富五車的實績,造就了許多偉人。 除此之外,學習中還要思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把你所學的知識放到最大,坐在那兒只是空想,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而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靠自己的勤奮換來的!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這句話太對了,尤其是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在上課傳授知識過程中,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知道的必定會傾囊相助,然而對于一些自己也是是而非,摸棱兩可的時候,就不能不懂裝懂,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解答,這不是我們每個教師所樂見的。
三、孝道上: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事父母,幾誎,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等。這幾句都是為人子女應如何孝敬父母的。為人子婦,必須盡孝,必須學習父輩的優(yōu)點,遵從父輩的正確指導。為人父者,不可能事事正確,故子女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為真正的孝;侍奉父母,這是應該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百依百順,這就成了愚孝。孔子說“事父母”,要“幾誎”可見孔子并不主張愚孝,父母有過失,子女要提出意見。但侍奉父母應該注意后輩的身份,即便有錯,也切忌直言規(guī)勸。也就是說,要講究技巧,如果自己直方規(guī)勸的'話沒被采納,也不能生氣表現(xiàn)在臉上,這樣他們也會在你的行動上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掉;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人,是不會冒犯長輩和上司的。確實,應該孝悌第一,才學第二,為什么說德才兼?zhèn)淠兀驗榈略诓畔嚷;“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一則讓我很感動,也深刻地教育了我。是的,不管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不管是落后還是發(fā)達,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都還是相通的!無論游子去到哪里,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讓其惦記掛心,讓父母平安,有質(zhì)量地生活,便是孝了!父母含辛茹苦,以無私的愛心把子女教養(yǎng)成人,子女理應孝敬父母,對父母的愛給予回報。孝道作為一種美德是永遠有會過時的!除此之外,孝有感情上孝,行為上的孝。作為人子,在感情上,隨著父母的逐漸衰老,對于老人的年齡應時時記在心上,在生活和街,更應對父母悉心照料。“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父母的年齡多了一歲,壽又添了一歲而高興;但同時又害怕,因為父母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越近,為兒女與父母相處行孝的時間也越短,所有就有這兩種矛盾的心理了。也許只有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才會深深地體會得到。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了,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在平時多做些為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操心,理解父母。在父母工作忙時,為他們沏杯茶,或是道上一句溫馨的祝福,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但父母聽來,心里卻是暖暖的。這點我們中國人相對于外國人做的就不夠,那種“我愛你,爸爸,媽媽!”最簡單的話是很難說出口的,這點我們應該向外國人學習。這樣才能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四、擇友上:
人活在世上,除了親屬之外,還有就是朋友。如果你沒有朋友,這說明你的內(nèi)心是黑暗的,是孤獨的,你將不會被這個社會所容納,你將受到別人的鄙視。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面墻。”這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是老祖宗經(jīng)歷之后給后人留下的。那如何交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鬃忧宄亟o我們歸納出了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益,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種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誠信的人。三是博學多聞的人。損友也有三種:諂媚逢迎的人,態(tài)度偽善的人,夸夸其談的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要做到時時事事與人與已都滿意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我們結(jié)交好的朋友,從中收益,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與在各方面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我覺得這句話有點牽強,如果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么誰跟你交朋友呢?!每個人都有長處,哪怕一點點,取長補短是正確的。當然,交友勿爛——要有底線!安换既酥患褐,患不知人也”,不要擔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確實,一是要盡可能了解和理解、寬容別人,因為每個人的出生、成長環(huán)境都不同,所以行為模式等文化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二是不要總想著別人的問題和錯誤,多想自己做好沒有,做到最好沒有,自己做好了,別人自然會看到、知道和感覺到,別人也自然會努力做好了。
總之,《論語》從多角度反映了孔子思想特征,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系統(tǒng)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的思想精神。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地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以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新一代的接班人,而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