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修訂后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tài)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fā)展。
二、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朴诎l(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里特點出發(fā),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借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fā),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yǎng)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1.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例如,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的實踐活動課中,事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們都喜歡什么節(jié)目,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jié)目,學生比家長更喜歡挑戰(zhàn)800等。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數據整理中,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時,班內回報交流過程,也是數學交流提高過程。
2.與生活問題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fā)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yè),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睌祵W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學用結合。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3.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對于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課外活動。例如:教學“步測和目測”后,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測量一下,體驗步測和目測。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享受。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yǎng)成運用數學的態(tài)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2
教師職業(yè)注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xù)續(xù)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如何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fā)求知欲,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chuàng)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fā)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愿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里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交流發(fā)現問題,自己探求規(guī)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guī)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fā)現、掌握規(guī)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fā)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后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fā)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長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guī)律的目的?傊紤]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發(fā)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guī)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為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tǒng)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fā)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簽,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tǒng)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回歸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后,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后,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fā),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3
我們參加了小學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會,感觸頗多;特別是于教授對新課標及教材深入的解讀,及真實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課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沖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曾經迷茫,但通過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我們又以新的姿態(tài)站在教育前沿。 與20xx年版相比,2xx1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guī)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幾點重要的變化:
一、新課標修改后最大的變化是: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
20xx年版: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xx1年版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并把“四基”與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tǒng)的同時,突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fā)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
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fā)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這對于學習數學、發(fā)展能力、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二、關于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于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 2xx1年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三、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20xx年版: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xx1年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課程內容的變化
更加注意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如在數與代數領域的第一學段:增加了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實施建議的變化
不再分學段闡述,而是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fā)建議。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著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yè)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4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fā)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新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fā)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恰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tǒng)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三角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fā)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fā)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fā)揮,學生的發(fā)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彼栽诮虒W中要努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優(yōu)質因素。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共同探求的一個問題。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主動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動手操作,發(fā)展興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兒童的'最愛。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的成功在于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實踐也證明:通常自己讀過的能記住10%,自己聽過的能記住20%,自己看過的能記住30%,自己說過的能記住70%,而自己做過的能記住90%?梢,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步:成就體驗.保持興趣
每個人都愿意聽到別人的贊揚,渴望獲得成功,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鼓勵、表揚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特別是對學困生,老師必須想方設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梢允且痪滟潛P的話,也可以是同學的掌聲或是一朵小紅花,都能讓他(她)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四步:聯系生活,增添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盡管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學生往往把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分離。
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自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那么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敝挥袑W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5
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恰當的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不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序幕,而且會成為他們主動探索數學領域奧妙的動力,因此,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折疊、討論,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有的為聯系而聯系,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缺失了。
我認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系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系生活,對于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如果數學教學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也可以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能力,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局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教師就應利用數學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教學美、去追求數學美。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chuàng)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guī)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tài)勢幾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指引”和“抱著”想到,“引”與“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樣。葉圣陶說過:“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yǎng)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tài)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tài)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yǎng)。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著”就會養(yǎng)成一種依賴情緒,什么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著”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6
學習了半個多月,聆聽了各位專家們“面對面”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各方面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提高。聽了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視角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了深入的專題,從“應用意識”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具體描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的具體做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等三個方面他們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讓理論聯系實際,真正讓孩子明白其實要學好數學并不難,數學的應用隨處可見,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每時每刻都跟它打交道、交朋友。從心里上讓孩子真正放下數學不好學、難學的思想負擔!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培養(yǎng)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fā)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課的樂趣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后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并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jié)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后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并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8
我參加市教育局小學數學新教材、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xù)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fā)育低下的學生、學業(yè)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贊嘆不已:“科學的發(fā)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蓖瑫r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yōu)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并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yè)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fā)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新課標和新教材培訓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9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chuàng)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活動過程中探求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是關于模式的科學,數與代數中有大量的規(guī)律、公式和算法。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獲取知識,掌握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計算能力。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直觀探索出口算十幾減9的方法,并從中優(yōu)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適當的動手操作能夠使學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這樣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就會學的開心,數學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有效。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fā)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0
通過學習《20xx年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并與《20xx年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比,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下面談一談本次學習的收獲:
一、關于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于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20xx年版,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fā)揮數學在培養(yǎng)人的理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的變化
20xx年版“三句”變“兩句”。20xx年版“三句話”: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0xx年版,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就明確提出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不僅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學課程必須立足于關注學生的一般發(fā)展,它應當是“為了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
三、教學活動方面的變化
20xx版: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而20xx年版只強調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
四、新增教師的主體地位
20xx年版新增要求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這對教師的主導作用賦予了新的意義。
五、新增學生評價
20xx年版: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而20xx版: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將更要改成也要,體現學生評價的重要性。
六、新增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边@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七、 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
(一)課程內容變化
20xx版: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而20xx版,原為“空間與圖形”現改為“圖形與幾何”;原為“實踐與綜合運用”改為“綜合與實踐”。
(二)具體的變化
20xx年版新增的要求:在數與代數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yǎng)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fā),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推斷某些結果;演繹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包括定義、公理、定理等)和確定的規(guī)則(包括運算的定義、法則、順序等)出發(fā),按照邏輯推理的法則證明和計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發(fā)現結論;演繹推理用于證明結論。進一明確明確了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涵義。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
(三)學生評價的變化
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該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習的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對第一學段有關計算技能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在學段結束時應達到的,評價時應注意把握尺度,對計算速度不作過高要求。
例如:第一學段計算技能評價要求
學習內容 速度要求
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 8~10題/分
百以內加減法口算 3~4題/分
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3題/分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1~2題/分
一位數除兩位或三位數的除法筆算 1~2題/分
八、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0xx版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占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guī)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九、培養(yǎng)學生做中學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yǎng)技能、技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之,面對20xx版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后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游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fā)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yǎng)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yǎng)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fā),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yǎng)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yè)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yè)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guī)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guī)范。對于作業(yè)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yè)。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2
我所要說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確實學到了一點東西,所以說我今天就是進步的。
拋開張主任的開篇語和賀老師的新課標解讀不談,我只想說一說我看到的那一節(jié)課。
先來說說這位老師,王延安,一位42歲的小學教師,依然能夠站在這樣一方講臺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和摯愛,我覺得很難能可貴。他的幽默,他的言談,他對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證明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
再來說說他的課,當然,作為晚輩,我很榮幸能聽到他的這節(jié)課,自知也沒有什么資質給他談課,只是出于學習和共同進步的目的,有句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相信這句話王老師做到了。
在他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虛設的學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師生評價,從王老師的課堂上我更深體會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真諦。
或許我們這些80后、90后的年輕教師就是缺乏王老師身上的一點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具體我也說不上來,是對教育的那份熱愛?是對孩子那顆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種幽默?是對自己業(yè)務水平的不斷攀登?是當年考大學的那股沖勁?是……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今年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fā)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課前預習生成,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tǒng)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tài)生成的把握。
三、變“教師教學”為“合作探究”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chuàng)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4
經過一個學期的新課標的指導學習,再結合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我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展示如下:
一、新課標是一種新的學習,講究學生們自主學習
以前的教學里面,教學與學習全都以老師為主。而新課表則不一樣,屬于一種老師和學生們共同探討,尊重學什么的自主選擇性,鼓勵他們學會自主選擇,積極討論,共同參與,綜合發(fā)展。老師在這一個過程里面主要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老師設出問題,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分析和總結找出答案。新課標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提高學什么主動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問題的分析能力。
傳統(tǒng)的與新課標的是各有所長,各有優(yōu)勢。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
二、新課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去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
新課標下的新要求,老師要學會不停地學習,學無止境。老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規(guī)定,新的教學結構等等。
新課標要求老師要在掌握扎實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面,還要關注國際教學前沿,時刻接觸學習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求教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想觀念對待新時代下的教學,不僅學生喲要學習,老師一樣要學習,要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教學老師”。
所以我身為一名數學教師,根據數學新課標的規(guī)定,通過網絡和購買雜志等方式,學習各個地區(qū)各個學校老師的優(yōu)秀教學方式,并進行歸納總結,轉變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在講授圖形的時候,我就從一個其他地區(qū)的老師那里,學習到圖形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什么們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我在講這一塊的時候找到各種圖形的模型,來給大家觀看,讓同學們通過觀察來加深對圖型的了解。
三、新課標的教學方式要從單一的轉變?yōu)榫C合性學習
經過這一學期的新課標教學嘗試,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本學期里面,我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們進行分組學習。
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在課堂的前而二十分鐘教師進行教學工作,講解課文內容,并提出問題,剩下的時間交個學生們自己討論、分析得出問題的結果。這是一種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同學們可以通過調查采訪、資料查詢等各種方法得出結果。
這樣的學習,讓大家共同探討,我也與同學們積極互動,增加了課堂的氛圍,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經過這一個學期的新課標教學體會,我對于數學新課標的的認識還是不夠,在下一學期我會繼續(xù)一邊學習一邊嘗試。爭取早日達到新課標教學的要求。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操作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并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采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guī)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數學。
四、最后,通過對“十大核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了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了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4-10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1-09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05-22
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8-01
新課標學習小學數學心得范文07-12
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12-09
學習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5-11
學習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5-2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