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材料作文“耕種自己的土地”構思演練
材料作文“耕種自己的土地”構思演練
江蘇仲玉梅
【文題】
每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自己來耕種的土地。貧瘠、肥沃或許無法選擇,但荒蕪、繁茂將由自己來決定。
請以“耕種自己的土地”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寫作提示】
“耕種”是寫作的重點:“耕種”意味著要有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要有負責任的精神,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面對各種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學的耕作、播種、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則強調個體、個性,突出獨特的耕種之法。
“土地”可實寫,也可虛寫。“虛”指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精神、心靈等方面。
“耕種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導考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寫記敘文,應重在抒寫“我”或某人成長的經(jīng)歷與感悟;寫議論文,應針對“耕種”的必要性、如何“耕種”、“耕種”的意義等展開論證。
【構思示例】
示例一:議論類,舊材新用
立意:生命就像一塊土地,人們各自以獨特的方式耕種著。
分論點1:耕種自己的土地,需要灑脫的精神。
論據(jù):莊子在貧瘠的生活中讓自己的精神“逍遙游”,快樂地為死去的老妻擊缶。
總結:在莊子的土地上,我看到了無垠的蒲公英,乘著風自由遨游于天際。
分論點2:耕種自己的土地,還需要親近美好。
論據(jù):屈原遠離丑惡,親近香草美景,追求做一個潔士。
總結:在屈原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清幽的蘭花,吐露著千年的芬芳。
過渡:莊子和屈原,都是被后世景仰的人,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耕種著豐沃的精神土地。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應該像他們那樣耕種屬于自己的土地;當然,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
分論點3:耕種自己的土地,更需要腳踏實地。(略議)
示例二:記敘類,雙線結構
立意:爸爸把旱田改種水稻獲得豐收,我對高三復讀充滿信心。(實虛結合寫“耕種”)
情節(jié)一:爸爸要將旱田改種水稻,能行嗎?高考考砸了,我到底要不要復讀呢?
情節(jié)二:爸爸辛苦地為水稻灌水,我再次進入高三拼命苦讀。
情節(jié)三:爸爸為有些干枯的水稻秧苗再次灌水,我面對第一次考試失敗而痛苦。
情節(jié)四:水稻豐收了,我堅定了勇敢面對下一次考試的決心。
示例三:夾敘夾議類,虛實結合
立意:爺爺離不開他一直耕種著的小花園,更離不開他為之奉獻了一生的鄉(xiāng)村小學。
開頭:我想我已漸漸明白爺爺不愿搬離舊房子的原因了。
主體:
、儆洈ⅲ合闹聊翘欤胰タ礌敔。爺爺告訴我舊房子是他剛來鄉(xiāng)村小學工作時學校分給他的宿舍。平房的前面有一塊空地,爺爺將它改成了花園。
描寫:小花園的美景。爺爺說:“葡萄快要熟了!
議論:我注意到了爺爺眼神中的欣喜與期待……
、谟洈ⅲ40年前,爺爺師范畢業(yè),愛學生勝過愛自己;后來工作成績突出,可怎么也不肯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那時老房子前面只是一塊空地。
描寫:爺爺說,“每年送走一批學生,就像這花園里每年都結一架葡萄!
議論:我注意到爺爺講那些故事時,滿臉盡是甜蜜……
、圩h論:也許,一個人對待自己土地的態(tài)度,也就是他對待世界的態(tài)度。爺爺不愿離開老房子,因為那里有他耕耘的果實。我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爺爺拒絕調離他熱愛的學校時堅決的樣子。
結尾:(記敘)秋分那天,我又去了爺爺那里。爺爺笑了,葡萄熟了。
【素材鏈接】
1.劉亮程——“扛著鐵锨”,智慧地耕種
對農(nóng)民來說,城市就像一塊未曾開墾的荒地一樣充滿誘惑力。
幾年前,我正是懷著開墾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來到城市,在一家報社打工。有一段時間,我無法適應新環(huán)境,一向只會使锨掄鋤的手,猛然間變得笨拙無比,找不到一件可干的事。好在我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編輯業(yè)務,并且發(fā)現(xiàn)編報跟種地沒啥區(qū)別。似乎我?guī)资甑姆N地生涯就是為以后編報而做的練習。我不像有些新編輯,拿著報社的版樣紙做練習,畫壞一張又一張,我早已在土地上練過了。我把報紙當成一塊土地去經(jīng)營時,很快便有一種重操老本行的熟練和順手順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農(nóng)民。面對報紙就像面對一塊耕種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種些啥,爾后在版面上打幾道埂子。根據(jù)“行情”和不同讀者的口味,一小塊一小塊種上不同的東西。像鋤草一樣除掉錯別字,像防病蟲害一樣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樣看清當前的時態(tài)政治。 (論文范文 m.gymyzhishaji.com) 如此這般,一塊豐收在望的“精神食糧”便送到了千千萬萬的讀者面前。
。ü(jié)選自《一個人的村莊》)
[NextPage]
2.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有尊嚴地耕種
辜鴻銘(1857-1928),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他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當時西方流傳著“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
20世紀初葉的中國和世界,“世衰道微”。辜鴻銘不惜用偏執(zhí)的態(tài)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留辮子、穿舊服,為納妾和纏足進行頭頭是道的辯解,對抗整個社會棄絕中華傳統(tǒng)的畸形走向。辜鴻銘效仿孔子當年修訂《春秋》之舉,再次舉起“春秋大義”的旗幟,創(chuàng)作了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人的精神》一書。辜鴻銘認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后,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國人“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因此,他要把中國人禮義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給歐洲,“把歐洲文明從毀滅中拯救出來”,并為戰(zhàn)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鑰匙”。用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這正是《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所標舉的“春秋大義”之所在。
3.蘇珊大媽——“我曾有夢”,堅持不懈地耕種
蘇珊,2009年英國達人。她年齡有點大(47歲)、長相有點雷人(身材臃腫、相貌普通)、打扮有點老土(頂著一頭亂發(fā))、說話有點語無倫次。在演唱伊蓮·佩姬的《我曾有夢》時,她以渾厚而富有磁性的天籟之音震撼全場,紅透英倫,真正詮釋了何為“人不可貌相”。
蘇珊大媽一直以來的夢想是“做專業(yè)歌手,成為伊蓮·佩姬那樣的歌星”。她說:“你必須不斷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終究會成功。永遠不要放棄夢想!碧K珊12歲練習唱歌,一夜成名的背后,是35年不間斷地歌唱,是35年長長的寂寞。35年,從花季的少女,到無業(yè)的大媽,這中間或者只有倔強、辛苦和失落,組成她35年每一個夜晚或者清晨的滋味。人的一生之中,也許都有過這樣或者那樣不甘平庸生活的追求,但誰能夠耐住長長的寂寞,把追求堅持到底呢?有點想法的人很多,有點辦法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但對成功來說,這些都不夠,因為合適的機會同樣重要。蘇珊大媽的成功,告訴我們:你首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辦法,然后才是等機會1
4.約翰·羅爾斯——“正義女神的新傳人”,專注地耕種
約翰·羅爾斯(1921-2002),被譽為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197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正義論》出版后,成為哲學和政治學等專業(yè)學生的必讀書目。目前該書已被譯成27種語言、售出40余萬冊。
童年時心中埋下正義的種子。一次隨家人在緬因州度假時,羅爾斯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母F苦白人受教育的機會和人生前景遠不及他。二戰(zhàn)中,羅爾斯度過了他一生中并不愉快的兩年戎馬生涯,其間有一次差點遭到日軍伏擊。這引發(fā)了他對人類正義問題的思考,他試圖尋找人為的災難背后的深刻原因和解決之道。在寫作《正義論》的年代,美國正處于一片混亂之中,羅爾斯將正義問題的解決放在社會制度的合理設計之上,希望構建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以使人們獲得有價值的美好生活。1971年,這部凝結著他近20年心血的劃時代巨著一出版,即震驚了美國和世界。
羅爾斯是一個安靜、謙虛、舉止優(yōu)雅具有紳士風度的人,有人戲稱他為“基督”。羅爾斯在哈佛的教學生涯一直持續(xù)到1991年。他每次上課時容納幾百人的階梯教室都人滿為患,上完課虔誠的學生都會拍紅了手掌送他離開,直到他聽不到為止。
【考場佳作一】
耕神自己的土地
東海高級中學高三張翔
曾幾何時,“我不相信”的北島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種、質疑;曾幾何時,“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靈魂的土地上耕種、渴望;曾幾何時,“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種、吶喊!
再看當下的中國文壇,是否還有人在耕種“自己”的土地?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的作家不敢正視這個社會,甚至不敢仰視、斜視這個社會。”當民族的危難已殆散,當文革的動蕩已淡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太多的文人無法耕種屬于自己的土地。當今文壇,似乎彌漫著“文化”的韻味;有些人習慣了寫一些性靈散文愉悅大眾,習慣了配制一點“文化快餐”以賺取口腹之需,對于社會敏感的話題,不敢正視,甚至不敢仰視、斜視。他們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于是只能學學陶潛,打著“文化”的旗號,“采菊東籬下”,優(yōu)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為何很少有人像魯迅那樣直面現(xiàn)實、針砭時弊,剖析“國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眾“療救的注意”?
兩歲女童小悅悅被無情的車輪碾過,無助地躺在那兒,7分鐘內18名路人經(jīng)過卻無一伸出援手,最終一位拾荒阿姨將小悅悅抱到路邊。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數(shù)字昭示著人情的冷漠!為什么?民眾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然而作家們是否也應該反思,叩問民眾良知的文章是否也應該寫寫了?是否也應該“放出眼光”、拿出勇氣耕種屬于自己的真實思想的土地?
中國文壇的弊病,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與文化獨立性的缺失!
記得有一位張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稱的專家,動輒說“西方某某著作支撐起我的精神世界”。嗚呼,“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一個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撐,這是個人的更是時代的悲哀!還有一篇報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國讀書,立志成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并稱“讀完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藏書”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國第一位“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竟只讀外國文學,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現(xiàn)今的文化市場,舶來品充斥:肯德基之類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搖滾布魯斯的節(jié)奏震斷了古琴弦,歌劇比京劇更受歡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麗人的帽子……
我們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種的可是我們自己思想、文化的種子?
誠然,兼容并蓄、海納百川是必需的,然而為何異邦文化充斥中國市場,為何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日漸隱沒?
該好好耕種我們自己的土地了!
當然我們欣喜地看到,以韓寒為代表的一批年輕人,毫不避諱地表達著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周杰倫的《青花瓷》引發(fā)了一陣“中國風”;國家規(guī)定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警醒,并嘗試著耕種我們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們需要耕種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傳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們對自己的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點評】本文議論有很強的針對性,論據(jù)典型,觀點發(fā)人深省。作者縱橫議論,破立結合,表達了自己的憂思。是的,耕種我們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責無旁貸!獨立的思想,圍繞某一個問題深入探究,進行比較分析,是值得我們作文時借鑒的。【考場佳作二】
耕種自己的土地
東海高級中學高三汪珞珞
柔柔的陽光灑在肩頭,照進我生活的深處。
我手捧梭羅的《瓦爾登湖》,安靜地在小院的一隅,享受美好的下午。
總覺得梭羅就在我生活的某一處,同我呼吸著同一片土地上的空氣。他一直沒有離開我和他共同摯愛的土地。
呼吸著瓦爾登湖畔濕漉漉的混著青草香味的空氣,我在朦朧的迷霧中仿佛看見梭羅在湖畔耕耘。他播種下的東西我不得而知,但他那虔誠的表情卻格外清晰地印入我的眼中,刻進我的腦海。我看見他笑著對我訴說,那無比的滿足感讓我為之動容。
我輕輕地合上書,站在高處,試圖俯瞰這座城市,看看它到底有些什么。我與它格格不入。
喧囂的城市擠滿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高聲叫嚷,試圖掩飾內心的虛弱;有的招搖張揚,四處炫耀;有的上躥下跳,讓人看到他的奸邪兇惡……他們總是在城市的最中心,總是在忙碌著,有做不完的事情,仿佛那大片大片的土地根本不夠他們耕種。
我喜歡一個人的世界,一杯茶,一支筆,一本書,便是我的整個世界。我喜歡一個人的耕耘,不浮躁,淡然地默默耕耘。就算我苦心孤詣耕種出的土地還是那樣荒蕪,那樣貧瘠,我依然熱愛著它,依然用我最虔誠的心耕種它——我摯愛的文字。我愛它,勝過生命!
它讓我在那氤氳著水氣的瓦爾登湖湖畔遇到他——似乎一身風塵、滿身疲憊的梭羅?伤男腋Ec滿足感染了我,讓身心俱疲的我安靜下來。這次,我聽到了他的聲音:“寧靜地耕種自己的土地,在土地的最深處走向靈魂的最高處!
我頓悟!
那片土地,那些我摯愛的土地就是我的依靠,淺陋之輩又怎能知曉?
耕種自己的土地,堅守自己的信仰,讓我摯愛的文字在筆端恣意流淌!
陽光依然柔和。梭羅,讓我們在文字這片土地上相遇,讓我們的靈魂相守,直到永遠。
【點評】
本文獨辟蹊徑,以《瓦爾登湖》作為“原點”,想到梭羅寧靜的耕種,想到喧囂城市忙碌人們浮躁的耕種,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回到《瓦爾登湖》,更堅定了虔誠筆耕的信念。文字隨著意識的流動跳躍:是《瓦爾登湖》,是寧靜的心靈,將看似不相干的“我”“梭羅”“人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所以,要想寫好散文,必須巧妙捕捉思想的“觸點”,牽著情感的“紅線”,才能做到“形散神聚”。
【材料作文“耕種自己的土地”構思演練】相關文章:
耕種自己的土地作文02-20
材料作文“人最害怕的是自己”構思演練08-17
耕種自己的土地優(yōu)秀作文07-28
材料作文“正能量”構思演練08-16
材料作文“大圣無名”構思演練08-18
材料作文“瑣事與苦樂”構思演練08-17
材料作文“脫膠淘洗”構思演練08-19
材料作文“低頭族”構思演練08-21
材料作文“怕充氣的氣球”構思演練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