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范文大全>經典語錄>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時間:2022-08-24 19:36:04 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梁序

  松坡既死于國事,越一年,國人刊其遺著《曾胡治兵語錄》行于世。世知松坡之事功,讀此書,可以知其事功所由來矣。自古圣賢豪杰,初未嘗求見事功于當世也。惟其精神積于中,著于外,世人見之,以為事功耳。閱世以后,事功或已磨滅,而精神不敝。傳之后世,遭際時會,此精神復現為事功焉。松坡論曾、胡二公之事,謂其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則松坡之事功,亦為此良心血性所驅使而已。曾、胡二公,一生競競于存誠去偽,松坡于此,尤闡發(fā)不遺余力。精神所至,金石為開,二公屢言之,松坡亦屢述之。二公之言,不啻詔示松坡,使其出生死,冒危難,掬一誠以救天下之偽。則雖謂松坡之事功,皆二公之事功可也。松坡自謂身膺軍職,非大發(fā)志愿,以救國為目的,以死為歸屬,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國家于坦途。今松坡得所歸矣,而救國志愿,曾未達其萬一。護國軍之起,僅使民國生死肉骨。如大病方蘇,元氣已傷,將養(yǎng)扶持,所需于事功者,正復無限。來者不可見,惟恃此耿耿精神,常留存于吾國民隱微之間,可以使曾、胡復生,使松坡不死,以解除日后之千災百難,超苦海而入坦途。而此語錄十余章,實揭吾國民之偉大精神以昭茲來許者也。

  民國六年四月新會梁啟超序。

  蔡序

  辛亥之春,余應合肥李公之召,謬參戎職。時片馬問題糾葛方殷,瓜分之謠諑忽起,風鶴頻驚,海內騷然。吾儕武夫,惟厲兵秣馬,赴機待死耳,復何暇從事文墨,以自溺喪?乃者統(tǒng)制鐘公有囑編精神講話之命,余不得不有以應。竊意論今不如述古;然古代渺矣,述之或不適于今。曾、胡兩公,中興名臣中鋒佼者也。其人其事,距今僅半世紀,遺型不遠,口碑猶存。景仰想象,尚屬匪難。其所論列,多洞中竅要,深切時弊。爰就其治兵言論,分類湊輯,附以按語,以代精神講話。我同袍列校,果能細加演繹,身體力行,則懿行嘉言,皆足為我?guī)熧Y,豐功偉烈,寧獨讓之先賢?

  宣統(tǒng)三年季夏,邵陽蔡鍔識于昆明。

  第一章 將材

  1.[1]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為名利而出者,保舉稍遲則怨,稍不如意則怨;與同輩爭薪水,與士卒爭毫厘。故又次之。身體贏弱者,過勞則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于求備,而茍闕其一,則萬不可帶兵。故吾謂帶兵之人,須智深勇沉、文經武緯之才。數月以來,夢想以求之,焚香以禱之,蓋無須臾或忘諸懷。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以上曾語)

  3.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

  4.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樸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于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逾熟,必至敗乃公事。

  5.將材難得。上駟之選,未易猝求,但得樸勇之士,相與講明大義,不為虛驕之氣、夸大之詞所中傷,而緩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將難求。求勇敢之將易,而求廉正之將難。蓋勇敢倡先,是將帥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則糧餉不欺,賞罰不濫,乃可固結士心,歷久常勝。

  7.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鷙之士,則久而必驕。兵事畢竟歸于豪杰一流,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稟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以上胡語)

  右論將材之體

  8.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后世將弁,專恃糧餉重優(yōu),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9.軍中須得好統(tǒng)領、營官,統(tǒng)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10.璞山之志[2],久不樂為吾用。且觀其過自矜許,亦似宜于剿土匪,而不宜于當大敵。

  11.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12.李忠武公續(xù)賓[3],統(tǒng)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于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烏將軍蘭泰[4]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余錢,得餉盡以賞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5.統(tǒng)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外 [ 注 ] ,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傢氈怯露窒嗉妗S兄菬o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以上胡語)

  右論將材之用

  蔡按:古人論將有五德,曰:智、信、仁、勇、嚴。取義至精,責望至嚴。西人之論將,輒曰"天才".析而言之,則曰天所特賦之智與勇。而曾、胡公之所同唱者,則以為將之道,以良心血性為前提,尤為扼要探本之論,亦即現身之說法。咸、同之際,粵寇[5]蹂躪十余省,東南半壁,淪陷殆盡。兩公均一介書生,出身詞林,一清宦,一僚吏,其于兵事一端,素未夢見。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與兵事背道而馳。乃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遂使其"可能性"發(fā)展于絕頂,武功燦然,澤被海內。按其事功言論,足與古今中外名將相頡頏而毫無遜色,得非精誠所感,金石為開者歟?茍曾、胡之良心血性而無異于常人也,充其所至,不過為一顯宦,否則亦不過薄有時譽之著書家,隨風塵以殄瘁已耳!復何能崛起行間,削平大難,建不世之偉績也哉!

  [注釋]

  [1]原文中序號為編者所加,下同。

  [2]璞山,王錱字、湘軍名將,著有《練勇芻言》。

  [3]李續(xù)賓,字迪庵,謚忠武,湘軍名將。

  [4]烏蘭泰,滿族,官至副都統(tǒng),謚武壯。

  [5]粵寇:太平軍。

  第二章 用人

  1.今日所當講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轉移之道,有培養(yǎng)之力,有考察之法。

  2.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3.竊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幾于百長并集,一短難容。恐亦史冊追崇之詞,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因寸朽而棄連抱,無施數罟以失巨鱗。斯先哲之恒言,雖愚蒙而可勉。

  4.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余。大抵人才約有兩種,一種官氣較多,一種鄉(xiāng)氣較多。官氣多者,好講資格,好問樣子,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言語無此妨彼礙之弊。其失也,奄奄無氣,凡遇一事,但憑書辦家人之口說出,憑文書寫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體察一番。鄉(xiāng)氣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樣,行事則知己不知人,言語則顧前不顧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議先騰。兩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賢,亦斷難出此兩失之外。吾欲以勞、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氣,而姑用鄉(xiāng)氣之人。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趙廣漢好用新進少年,劉晏好用士人理財,竊愿師之。(以上曾語)

  5.一將豈能獨理,則協(xié)理之文員、武弁在所必需。雖然,軟熟者不可用,諂諛者不可用,胸無實際、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6.營官不得人,一營皆成廢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廢物;什長不得人,十人皆成廢物。濫取充數,有兵如無兵也。

  7.選哨官、什長,須至勇至廉。不十分勇,不足以倡眾人之氣;不十分廉,不足以服眾人之心。

  8.近人貪利冒功。今日求乞差使爭先恐后,即異日首先潰散之人。屈指計之,用人不易。

  9.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識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用人如用馬,得千里馬而不識,識矣而不能勝其力,則且樂駑駘之便安,而斥騏驥之偉駿矣。

  10.古之治兵,先求將而后選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并不擇將。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領而摯其綱,是棼之也,將自斃矣。(以上胡語)

  蔡按:曾謂人才以陶冶而成,胡亦曰人才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術,尤在用人者運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顯其所長,去其所短而已。竊謂人才隨風氣為轉移,居上位者,有轉移風氣之責(所指范圍甚廣,非僅謂居高位之一二人言。如官長居目兵之上位,中級官居次級官之上位也),因勢而利導,對病而下藥,風氣雖敗劣,自有挽回之一日。今日吾國社會風氣敗壞極矣,因而感染至于軍隊。以故人才消乏,不能舉練兵之實績。頹波浩浩,不知所屆。惟在多數同心同德之君子,相與提摯維系,激蕩挑撥,障狂瀾使西倒,俾善者日趨于善,不善者亦潛移默化,則人皆可用矣。

  第三章 尚志

  1.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guī),而日趨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qū)矣。

  2.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后、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退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嘆者也。

  3.今日百廢莫舉,千瘡并潰,無可收拾。獨賴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于骨岳血淵之中,冀其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幾萬一有補。不然、但就時局而論之、則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5.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6.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關打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實足以欺世盜名。

  7.方今天下大亂,人懷茍且之心。出范圍之外,無過而問焉者。吾輩當立準繩,自為守之,并約同志共守之,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墻之。

  8.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fā)。

  9.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10.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yè)長進之時。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yǎng)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傷。(以上曾語)

  11.軍中取材,專尚樸勇,尚須由有氣概中講求。特恐講求不真,則浮氣、客氣夾雜其中,非真氣耳。

  12.人才由磨煉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成敗原難逆睹,不足以定人才。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13.方今天下之亂,不在強敵,而在人心。不患愚民之難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義而莫之懲。

  14.吾人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氣之列,是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況又不能無死耶!處世無遠慮,必有危機。一朝失足,則將以薰蕕為同臭。而無解于正人之譏評。(以上胡語)

  蔡按:右列各節(jié),語多沉痛。悲人心之陷溺,而志節(jié)之不振也。今日時局之危殆,禍機之劇烈,殆十倍于咸、同之世。吾儕身膺軍職,非大發(fā)志愿,以救國為目的,以死為歸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國家于坦途。須以耿耿精忠之寸衷,獻之骨岳血淵之間,毫不返顧,始能有濟。果能拿定主見,百折不磨,則千災萬難,不難迎刃而解。若吾輩軍人,將校但以躋高位、享厚祿、安富尊榮為志,目兵則以希虛譽、得餉糈為志,曾、胡兩公必痛哭于九原矣。

  第四章 誠實

  [注釋]

  1.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圣賢之德業(yè)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2.人必虛中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后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1],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

  3.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豪杰之所以為豪杰,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糾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丑態(tài)。

  4.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匿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

  5.天下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6.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yī)惰,慎字所以醫(yī)驕。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為之本。立意要將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誠也。人之生也直,與武員之交接,尤貴乎直。文員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與武員不相水乳。必盡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無疑,此接物之誠也。以誠為之本,以勤字、慎字為之用,庶幾免于大戾,免于大敗。

  7.楚軍水、陸師之好處,全在無官氣而有血性。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

  8.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于純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樸散醇,真意蕩然。湘軍之興,凡官氣重、心竅多者,在所必斥。歷歲稍久,亦未免沾染習氣,應切戒之。

  9.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有其質而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而長處亦不足恃。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謂無本不立,義或在此。

  10.將領之浮滑者,一遇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越,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故楚軍歷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11.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2.軍事是極質之事,二十三史,除班馬而外,皆文人以意為之。不知甲仗為何物、戰(zhàn)陣為何事。浮詞偽語,隨意編造,斷不可信。

  13.凡正話實話,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14.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諒。

  15.楚軍之所以耐久者,亦由于辦事結實,敦樸之氣,未盡澆散。若奏報虛偽,不特畏遐邇之指摘,亦恐壞桑梓之風氣;

  16.自古馭外國,或稱恩信,或稱威信,總不出一信字。非必顯違條約,輕棄前諾,而后為失信也。即纖悉之事,顰笑之間,亦須有真意載之以出。心中待他只有七分,外面不必假裝十分。既已通和講好,凡事公平照拂,不使遠人吃虧,此恩信也。至于鄰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臨難有不屈撓之節(jié),臨財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歸諸反身,況立威于外域,求孚于異族,而可不反求諸己哉!斯二者,似迂遠而不切于事情,實則質直而消患于無形。(以上曾語)

  17.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馭天下之至紛者以靜。

  18.眾無大小,推誠相與。咨之以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而觀其勇;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近日人心,逆億萬端,亦難窮究其所往。惟誠之至,可救欺詐之窮。欺一事不能欺諸事,欺一時不能欺之后時。不可不防其欺,不可因欺而灰心所辦之事,所謂貞固足以干事也。

  19.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一部《水滸》,教壞天下強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紅樓》,教壞天下堂官、掌印司官、督撫、司道、首府及一切紅人。專意揣摩迎合,吃醋搗鬼,當痛除此習,獨行其志。陰陽怕懵懂,不必計及一切。

  20.人貴專一。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21.軍旅之事,勝敗無常,總貴確實而戒虛捏。確實則準備周妥,虛飾則有誤調度,此治兵之最要關鍵也;浤娉珌y以來,其得以肆志猖撅者,實由廣西文武欺飾捏報,冒功幸賞,以致蔓延數省。流毒至今,莫能收拾。

  22.事上以誠意感之,實心待之,乃真事上之道。若阿附隨聲,非敬也。

  23.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并無愚人。

  24.以權術凌人,可馭不肖之將,而亦僅可取快于一時。本性忠良之人,則并不煩督責而自奮也。(以上胡語)

  蔡按:吾國人心,斷送于"偽"之一字。吾國人心之偽,足以斷送國家及其種族而有余。上以偽驅下,下以偽事上,同輩以偽交,馴至習慣于偽。只知偽之利,不知偽之害矣。人性本善,何樂于偽?惟以非偽不足以自存,不得不趨于偽之一途。偽者人固莫恥其為偽,誠者群亦莫知其為誠,且轉相疑駭,于是由偽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則無數惡德從之俱生,舉所謂倫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顧。嗚呼!偽之為害烈矣。軍隊之為用,全侍萬眾一心,同袍無間,不容有絲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誠字為之貫串,為之維系。否則,如一盤散沙,必將不戢自焚。社會以偽相尚,其禍伏而緩;軍隊以偽相尚,其禍彰而速且烈。吾輩既充軍人,則將偽之一字排斥之不遺余力,將此種性根拔除凈盡,不使稍留萌櫱,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為將,乃可以當兵。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李廣疑石為虎,射之沒羽;荊軻赴秦,長虹貫日,精誠之所致也。

  [注釋]

  [1]此處應為"自欺者".

  第五章 勇毅

  1.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毀而無譽,有恩而無怨。自修者但求大閑不逾,不可因譏議而餒沈毅之氣。衡人者,但求一長而取,不可因微瑕而棄有用之材。茍于峣峣者過事苛求,則庸庸者反得幸全。

  2.事會相薄,變化乘除,吾當舉功業(yè)之成敗,名譽之優(yōu)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運氣一囊之中,久而彌自信其說不可易也。然吾輩自信之道,則當與彼賭乾坤于俄頃,較殿最于錙銖,終不令囊獨勝而吾獨敗。

  3.國藩昔在江西、湖南,幾于通國不能相容。六七年間,浩然不欲復聞世事。惟以造端過大,本以不顧生死自命,寧當更問毀譽。

  4.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5.我輩辦事,成敗聽之于天,毀譽聽之于人。惟在己之規(guī)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6.軍事棘手之際,物議指摘之時,惟有數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曰待民不可騷擾;二曰稟報不可諱飾;三曰調度不可散亂。譬如舟行,遇大風暴發(fā),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則成敗雖未可知,要勝于他舟之慌亂者數倍。

  7.若從流俗毀譽上討消息,必致站腳不牢。(以上曾語)

  8.不怕死三字,言之易,行之實難,非真有膽有良心者不可。僅以客氣為之,一敗即挫矣。

  9.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為,到水盡山窮之時自有路走,只要切實去辦。

  10.冒險二字,勢不能免。小心之過,則近于葸。語不云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國家委用我輩,既欲稍稍補救于斯民,豈可再避嫌怨。須知禍福有定命,顯晦有定時,去留有定數,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古人憂讒畏譏,非惟求一己之福也。蓋身當其事,義無可辭,恐讒謗之飛騰,陷吾君以不明之故。故俏俏之憂心,致其忠愛之忱耳。至于一身禍福進退,何足動其毫末哉?

  12.膽量人人皆小,只須分別平日膽小、臨時膽大耳。今人則平日膽大,臨時膽小,可痛也已。

  13.討寇之志,不可一眚而自撓。而滅寇之功,必須萬全而自立。

  14.兩軍交餒,不能不有所損。固不可因一眚而撓其心,亦不可因大勝而有自驕輕敵之心。縱常打勝仗,亦只算家常便飯,并非奇事。惟心念國家艱難,生民涂炭,勉竭其愚,以求有萬一之補救。成敗利鈍,實關天命,吾盡吾心而已。

  15.僥幸以圖難成之功,不如堅忍而規(guī)遠大之策。

  16.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歷觀古今戰(zhàn)事,如劉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瀕于危。其濟,天也。

  17.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

  18.戰(zhàn)事之要,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如有把握,則堅守一月、二月、三月,自有良方。今日之人,見敵即心動,不能自主,可戒也。

  19.古今戰(zhàn)陣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敗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本無萬全之策也。(以上胡語)

  蔡按:勇有狹義的、廣義的及急遽的、持續(xù)的之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臨難不茍,義無反顧,此狹義的、急遽的者也。成敗利鈍,非所逆睹,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廣義的、持續(xù)的者也。前者孟子所謂小勇,后者所謂大勇、所謂浩然之氣者也。右章所列,多指大勇而言,所謂勇而毅也。軍人之居高位者,除能勇不算外,尤須于毅之一字痛下工夫。挾一往無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氣,毀譽、榮辱、死生皆可不必計較,惟求吾良知之所安。以吾之大勇,表率無數之小勇,則其為力也厚,為效也廣。至于級居下僚(將校以至目兵),則應以勇為惟一天性,以各盡其所職。不獨勇于戰(zhàn)陣也,(m.gymyzhishaji.com)即平日一切職務,不宜稍示怯弱,以貽軍人之羞。世所謂無名之英雄者,吾輩是也。

  第六章 嚴明

  1.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

  2.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后,振之以猛。

  3.醫(yī)者之治瘠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蓋亦當為簡汰,以剜其腐肉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4.太史公所謂循吏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后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為將之道,亦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貴煦嫗也。

  5.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6.九弟臨別,深言御下宜嚴,治事宜速。余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于嚴,特恐明不傍燭,則嚴不中禮耳。

  7.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仆。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

  8.近年馭將失之寬厚,又與諸將相距過遠,危險之際,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作事威克厥愛,雖少必濟,反是乃敗道耳。(以上曾語)

  9.自來帶兵之將,未有不專殺立威者。如魏絳戮仆,穰苴斬莊賈,孫武致法于美人,彭越之誅后至者,皆是也。

  10.世變日移,人心日趨于偽,優(yōu)容實以釀禍,姑息非以明恩。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害馬既去,伏??龍不驚,則法立知恩。吾輩任事,只盡吾義分之所能為,以求衷諸理之至。是不必故拂乎人情,而任勞任怨,究無容其瞻顧之思。

  11.號令未出,不準勇者獨進;號令既出,不準怯者獨止。如此則功罪明而心志一矣。

  12.兵,陰事也,以收斂固嗇為主。戰(zhàn),勇氣也,以節(jié)宣提倡為主。故治軍貴執(zhí)法謹嚴,能訓能練,禁煙禁賭,戒逸樂,戒懶散。

  13.治將亂之國,用重典;治久亂之地,宜予以生路。

  14.行軍之際,務須紀律嚴明,隊伍整齊,方為節(jié)制之師。如查有騷擾百姓,立即按以軍法。呂蒙行師,不能以一笠寬其鄉(xiāng)人,嚴明之謂也。絳侯治兵,不能以先驅犯其壘壁,整齊之謂也。

  15.立法宜嚴,用法宜寬,顯以示之紀律,隱以激其忠良。庶幾畏威懷德,可成節(jié)制之師。若先寬后嚴,竊恐始習疲玩,終生怨尤,軍政必難整飭。(以上胡語)

  蔡按:治軍之要,尤在賞罰嚴明。煦煦為仁,足以隳軍紀而誤國事,此盡人所皆知者。近年軍隊風氣紀綱太弛,賞罰之寬嚴每不中程,或姑息以圖見好,或故為苛罰以示威,以愛憎為喜怒,憑喜怒以決賞罰。于是賞不知感,罰不知畏。此中消息,由于人心之澆薄者居其半,而由于措施之乖方者亦居其半。當此沓泄成風、委頓疲玩之余,非振之以猛,不足以挽回頹風。與其失之寬,不如失之嚴。法立然后知恩,威立然后知感。以菩薩心腸,行霹雷手段,此其時矣。是望諸勇健者毅然行之,而無稍餒,則軍事其有豸乎。

  第七章 公明

  1.大君以生殺予奪之權授之將帥,猶東家之銀錢貨物授之店中眾伙。若保舉太濫,視大君之名器不甚愛惜,猶之賤售浪費,視東家之貨財不甚愛惜也。介之推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功乎?"余則略改之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假大君之名器,以市一己之私恩乎?"余忝居高位,惟此事不能力挽頹風,深為愧慚。

  2.竊觀古今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而后政治顛倒,災害從之。屈原之所以憤激沉身而不悔者,亦以當日是非淆亂為至痛。放曰: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又曰:固時俗之從流,又孰能無變化。傷是非之日移日淆,而幾不能自主也。后世如漢、晉、唐、宋之末造,亦由朝廷之是非先紊,而后小人得志,君子有皇皇無依之象。推而至于一省之中,一軍之內,亦必其是非不揆于正,而后其政績少有可觀。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于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責。顧亭林先生所謂匹夫與有責焉者也。

  3.大抵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覺其曠,此高明之說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權衡之審,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說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趨于平實,頗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

  4.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居高位,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知人誠不易學,曉事則可以閱歷??電(上口)勉得之。曉事則無論同己、異己,均可徐徐開悟,以冀和衷。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鄉(xiāng)愿固謬,狂狷亦謬。重以不知人,則終古相背而馳,決非和協(xié)之理。故恒言皆以分別君子、小人為要,而鄙論則謂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亦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掩(日旁,yan)暖,則為小人。故群毀群譽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

  5.營哨官之權過輕,則不得各行其志。危險之際,愛而從之者或有一二,畏而從之者則無其事也。此中消息,應默察之而默挽之,總攬則不無偏蔽,分寄則多所維系。(以上曾語)

  6.舉人不能不破格,破格則須循名核實。否則,人即無言,而我心先愧矣。

  7.世事無真是非,特有假好惡。然世之循私以任事者,試返而自問,異日又豈能獲私利之報于所徇利之人哉!盍亦返其本矣。

  8.天下惟左右習近不可不慎。左右習近無正人,即良友直言亦不能進。

  9.朝廷爵賞,非我所敢專,尤非我所敢吝,然必積勞乃可得賞。稍有濫予,不僅不能激勵人才,實足以敗壞風俗。薦賢不受賞,隱德必及子孫。

  10.國家名器,不可濫予。慎重出之,而后軍心思奮,可與圖后效而速成功。

  11.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以上胡語)

  蔡按:文正公謂居高位以知人、曉事為職,且以能為知人、曉事與否,判別其為君子為小人。雖屬有感而發(fā),持論至為正當,并非憤激之談。用人之當否,視乎知人之明昧;辦事之才不才,視乎曉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則不能用人;不曉事,何能辦事?君子、小人之別,以能否利人濟物為斷。茍所用之人不能稱職,所辦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貽誤大局,縱曰其心無他,究難為之寬恕者也。

  昔賢于用人一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其宅心之正大,足以矜式百世。曾公之薦左宗棠,而劾李次青,不以恩怨而廢舉動,名臣胸襟,自足千古。

  近世名器名位之濫極矣。幸進之途,紛歧雜出。昔之用人講資格,固足以屈抑人才;今之不講資格,尤未足以激揚清濁。賞不必功,惠不必勞,舉不必才,劾不必劣;蚪褓t而昨劣,或今辱而昨榮。揚之則舉之九天之上,抑之則置之九淵之下。得之者不為喜,失之者不為歉。所稱為操縱人才、策勵士氣之具,其效力竟以全失。欲圖挽回補救,其權操之自上,非吾儕所得與聞。惟吾人職居將校,在一小部分內,于用人一端亦非絕無幾希之權力。既有此權,則應于用人惟賢、循名核實之義,特加之意。能于一小部分有所裨補,亦為心安理得。

  第八章 仁愛

  1.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仁者,所謂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發(fā)達,望其成立,則人知恩矣。禮者,所謂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泰而不驕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臨之以莊,無形無聲之際,常有凜然難犯之象,則人知威矣。守斯二者,雖蠻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

  2.吾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無銀錢,無保舉,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擾民而壞品行,因嫖賭、洋煙而壞身體。個個學好,人人成材,則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3.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視為性命根本之事,毋視為要結粉飾之文。(以上曾語)

  4.大將以救大局為主,并以救他人為主。須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覺得勝仗無可驕人,敗仗無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當救人。

  5.必須諄囑將弁,約束兵丁,愛惜百姓,并隨時訪查,隨時董戒,使營團皆行所無事,不擾不驚,戢暴安良,斯為美備。

  6.愛人當以大德,不以私惠。

  7.軍行之處,必須秋毫無犯,固結民心。

  8.長官之于屬僚,須揚善公庭,規(guī)過私室。

  9.圣賢、仙佛、英雄、豪杰,無不以濟人濟物為本,無不以損己利人為正道。

  10.愛人之道,以嚴為主。寬則心馳而氣浮。

  11.自來義士忠臣,于曾經受恩之人,必終身奉事惟謹。韓信為王,而不忘漂母一飯之恩;張蒼作相,而退朝即奉事王陵及王陵之妻如父母,終身不改。此其存心正大仁厚,可師可法。(以上胡語)

  蔡按: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干言萬語,皆可付之一炬。父兄之待子弟,慮其愚蒙無知也,則教之誨之;慮其饑寒苦痛也,則愛之護之;慮其放蕩無行也,則懲戒之;慮其不克發(fā)達也,則培養(yǎng)之。無論為寬為嚴,為愛為憎,為好為惡,為賞為罰,均出之以至誠無偽,行之以至公無私。如此則弁兵愛戴長上,亦必如子弟之愛其父兄矣。

  軍人以軍營為第二家庭,此言殊親切有味。然實而按之,此第二家庭較之固有之家庭,其關系之密切,殆將過之。何以故?長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師友,其約束督責愛護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對長上也,其恪恭將事,與子弟之對于師友父兄,殆無以異耳。及其同征戰(zhàn)役也,同患難,共死生,休戚無不相關,利害靡不與共。且一經從戎,由常備而續(xù)備,由續(xù)備而后備,其間年月正長,不能脫軍籍之關系。一有戰(zhàn)事,即須荷戈以出,為國宣勞。此以情言之耳。國為家之集合體,衛(wèi)國亦所以衛(wèi)家,軍人為衛(wèi)國團體之中堅,則應視此第二家庭為重。此以義言之耳。

  古今名將用兵,莫不以安民、愛民為本。蓋用兵原為安民,若擾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餉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擾害?行師地方,仰給于民者豈止一端;休養(yǎng)軍隊,采辦糧秣,征發(fā)夫役,探訪敵情,帶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

  至于興師外國,亦不可以無端之禍亂,加之無辜之民,致上干天和,下招怨懟,仁師義旅,決不出此。此海陸戰(zhàn)條約所以嚴擄掠之禁也。

  第九章 勤勞

  1.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于熟。如雞伏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2.天下事,未由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3.百種弊端,皆由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趨功不敏。一處弛,則百處懶矣。

  4.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身勤則強,逸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當常常提其朝氣。

  5.治軍以勤字為先,由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面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饑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饑耐寒者。

  6.每日應辦之事積擱過多,當于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件,日內了之,如農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無本日不了者,庶幾積壓較少。

  7.養(yǎng)生之道,莫大于懲忿窒欲,多動少食。(以上曾語)

  8.軍旅之事,非以身先之勞之,事必無補。古今名將,不僅才略異眾,亦且精力過人。

  9.將不理事,則無不驕縱者;驕縱之兵,無不怯弱者。

  10.凡兵之氣,不見仗則弱,常見仗則強。久逸則終無用處,異日則必不可臨敵。

  11.兵事如學生功課,不進則退,不戰(zhàn)則并不能守。敬姜之言曰:勞則思,逸則淫。設以數萬人屯兵境上,無論古今無此辦法,且久逸則筋脈皆弛,心膽亦怯,不僅難戰(zhàn),亦必難守。

  12.淫佚酒色,取敗之媒;征逐嬉娛,治兵所戒。金陵圍師之潰,皆由將驕兵惰,終日酣嬉,不以賊匪為念;驑飞V兄,或戀室家之私,或群與縱酒酣歌,或日在賭場煙館,淫心蕩志,樂極忘疲,以致兵氣不揚,御侮無備,全軍覆沒,皆自宣淫縱欲中來也。夫兵猶火也,不戰(zhàn)則焚;兵猶水也,不流則腐。治軍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典法。(以上胡語)

  蔡按:戰(zhàn)爭之事,或跋涉冰天雪窟之間,或馳驅酷暑惡瘴之鄉(xiāng),或趁雨雪露營,或晝夜趲程行軍;寒不得衣,饑不得食,渴不得水。槍林彈雨之中,血肉橫飛,極人世所不見之慘,受恒人所不經之苦。其精神、其體力,非于平時養(yǎng)之有素,練之有恒,豈能堪此?練兵之主旨,以能效命于疆場為歸宿。欲其效命于疆場,尤宜于平時竭盡手段以修養(yǎng)其精神,鍛煉其體魄,嫻熟其技藝,臨事之際,乃能有恃以不恐。故習勞忍苦,為治軍之第一要義。而馭兵之道,亦以使之勞苦為不二法門。蓋人性似猴,喜動不喜靜,宜勞不宜逸。勞則思,逸則淫。閑居無所事事,則為不善。此常人恒態(tài)。聚數百千血氣方剛之少年于一團,茍無所以范其心志、勞其體膚,其不逾閑蕩檢、潰出堤外者,烏可得耶?

  第十章 和輯

  1.禍機之發(fā),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敗國、亡家、喪身皆猜忌之所致!对姟贩Q:"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蓋妾婦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2.凡兩軍相處,統(tǒng)將有一分齟齬,則營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分。故欲求和衷共濟,自統(tǒng)將先辦一副平恕之心始。人之好名,誰不如我?同打仗不可譏人之退縮,同行路不可疑人之騷擾,處處嚴于治己。而薄于責人,則唇舌自省矣。

  3.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

  4.湘軍之所以無敵者,全賴彼此相顧,彼此相救。雖平日積怨深仇,臨陣仍彼此照顧;雖上午口角參商,下午仍彼此救援。(以上曾語)

  5.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敗。唐代九節(jié)度之師,潰于相州。其時名將如郭子儀、李光弼,亦不能免。蓋謀議可資于眾人,而決斷須歸于一將。

  6.古來將帥不和,事權不一,以眾致敗者,不止九節(jié)度使相州一役。

  7.為大將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為主,不宜炫耀己之長處,尤不宜指摘人之短處。

  8.兵無論多寡,總以能聽號令為上。不奉一將之令,兵多必。荒芊钜粚⒅,兵少必強。(以上胡語)

  蔡按:古人相處,有憤爭公庭,而言歡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場。蓋不以公廢私,復不以私而害公也。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萬難強之使同,驅之相合,則睚眥之怨,芥蒂之隙,自所難免。惟于公私之界分得清,認得明,使之劃然兩途,不相混擾,則善矣。發(fā)捻之役,中日之役,中法之役,列將因爭意氣而致敗績者,不一而足。故老相傳,言之鑿鑿。從前握兵符者,多起自行間,罔知大體,動以意氣行事,無怪其然。今后一有戰(zhàn)役,用兵必在數十萬以上,三十余鎮(zhèn)之師。情誼夙不相孚,言語亦多隔閡,統(tǒng)馭調度之難蓋可想見。茍非共矢忠誠,無猜無貳,或難免不蹈既往之覆轍。欲求和衷共濟,則惟有恪遵先哲遺言,自統(tǒng)將先辦一副平恕之心始。功不獨居,過不推諉,乃可以言破敵。

【曾胡治兵語錄】相關文章:

尼克胡哲語錄12-30

法治兵團心得體會07-17

胡歌的語錄39條09-30

曾小賢的語錄35條07-21

胡歌的語錄合集46句07-17

尼克胡哲語錄4篇01-23

曾小賢的語錄集錦35句08-25

2023年曾小賢的語錄30句08-16

曾走過作文03-19

曾姓的名字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