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八節(jié)習(xí)俗作文 推薦度:
- 臘八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臘八節(jié)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臘八節(jié)作文12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臘八節(jié)作文1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關(guān)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每年臘八節(jié)的前夜,媽媽和奶奶便會煮上一大鍋的臘八粥,供一家人品嘗。
夜剛剛降臨,媽媽和奶奶便忙了起來,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媽媽和奶奶不可開交。隨后開始煮了起來,等鍋里的水沸騰起來,就開始用微火燉。我一個勁地嚷嚷:“什么時候可以吃了,怎么還沒有好?”媽媽看見我等不及了,便對我說:“早著呢,臘八粥要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燉好!蔽覓吲d地去睡覺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媽媽盛了一碗臘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顧不上洗臉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著碗里的各種東西:赤豆、黃豆、紅棗、蓮心、花生……我好奇地問媽媽:“臘八節(jié)為什么要吃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寺院煮臘八粥,是為了敬佛;而我們煮臘八粥,一是為了供奉祖先,而是為了節(jié)約,你看,這粥里的東西大多是我們以前吃剩下的,趁著臘八煮上一鍋粥,不是一舉兩得嗎?”媽媽停了一會兒,又接著對我說,“臘八粥雖然有一個‘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種材料做成的,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紅豆、黃豆、綠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講究臘八節(jié)的人家,他們還要將果子刻成人形、動物形、花形,再放入鍋中煮呢!
在我們家里臘八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腌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后放入醋中,媽媽說這一天腌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jié)氣才能把蒜腌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灘了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檢,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F(xiàn)在挑豆子這項任務(wù)媽媽又交給了她的小女兒,妹妹要比我們小時淘氣多了。臘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著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小時候在農(nóng)村,物質(zhì)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肴。
想不到臘八節(jié)那么有講究,看來我要多了解了解臘八節(jié)的知識。
臘八節(jié)作文2
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dāng)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一說,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fēng)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fēng)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臘八節(jié)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dāng)?shù)厝藗儽憬璐私逃优糠昱D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說,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dāng)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 臘八粥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還有一說,臘八節(jié)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dāng)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dāng)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jié)作文3
爺爺八十歲時,背著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彎,氣不喘,寒風(fēng)掠過謝頂腦門時,后勺一圈兒白發(fā)就勢扯上了銀色胡子,蜿蜒地掛在腮邊。他聲如洪鐘,常嚇得兒孫們顫抖。見著黃米飯就笑瞇瞇的,非常溫順。
那時,母親為了討爺爺歡心,一到冬天就隔三差五地燜黃米飯。尤其到臘八日子,黃米飯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時要輕搓慢漂,挑出勻溜的白底紫花飯豆,先煮了八分熟,撈起來攢進小碗里。燒沸水下鍋,奶黃的米粒翻滾,鐵勺子沿了鍋邊轉(zhuǎn)圈攪動,灶坑里秸稈呼呼響。少頃,豆子們愉快地散進來,淡淡的甜香在蒸汽里氤氳。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澤,跳動地映入眼簾,盛起一撮兒,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綹子。母親就麻利地取出一個大肚藍邊瓷罐,放在鍋臺角上,一勺一勺往里裝黃米飯,滿滿登登后,細心地蓋上蓋。蓋子上正好擱進去兩個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葷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閃身到柜櫥里取一塊干凈的屜布子,兜著罐底系出一個結(jié)實的結(jié),恰能容胳膊伸進套子里,挎著走。
屋外的陽光凍得哆嗦,雪花聚在窗臺上,堵得視線都瘦了。母親吆喝著,從大柜里掏出兩條厚棉褲,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在炕上,我們偷偷地捅那大棉褲,它們變得東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硌雷拥艿芴食隹谒,我們脫掉只能貓在屋里的薄棉褲,穿上邁不開步的厚棉褲。褲腰連著兜兜,兩根帶子從后背斜拉過來,扣和鈕擠在肩膀上。完后,又包了圍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個黃米飯包裹。母親先走幾步,用力推開房門,屋里涌動的白色氣體咆哮著鼓出來,我和弟弟也站在門外了。
臘八凍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冷的天。土房子縮脖低頭的挺著,柵欄門、羊腸道都默不作聲地抽著臉,平時三五條瘋跑的狗,正夾著尾巴,堆在窩里草堆旁,凄涼地哼哼。爺爺家在后趟房的東頭,風(fēng)夾了雪粒子吹過來,我和弟弟趔趄著,眉心和鼻子頭通紅通紅,似要結(jié)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里發(fā)出喤喤的響,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來了,凍在鼻子頭上?此沧煲蓿疫B忙喊著:“那個黑老鴰!”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見高處一根電線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著一個黑老鴰,探頭探腦,左右張望。忽而,--嘎--嘎--嘎--扇幾下翅膀,飛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開爺爺家的門,冰把門縫隙封死了,發(fā)出嘎巴一聲。爺爺在里屋喊開了:誰呀!我的腿一抖,忙答應(yīng)著,三步兩步?jīng)_進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層層打開,端出瓷罐。黃米飯還冒熱氣,爺爺?shù)难劬Σ[著,奓著手,大聲叫著: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遞過來一雙筷子。爺爺把瓷罐捧在懷里,先夾一口白糖,抿一口黃米飯,目光柔和地咂著嘴,白胡子都快把嘴唇蓋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爺爺?shù)?眉毛都是白的,粉紅的臉頰,粉紅的鼻子頭,粉紅的腦門,像個孩子一樣。
奶奶走很多年了,爺爺炕上的鋪蓋卷都是兩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陽下山就睡覺,他給奶奶先鋪上被子,叨叨咕咕說著話,直到自己也睡去了。天空還掛著月牙,爺爺就攜著黎明的清涼下地干活了。他愿意種糜子,老秋時,那些垂頭羞澀的糜穗子,秀氣、文靜又樸實,像奶奶一樣。小倉房里滿囤的糜子,奶奶就會欣喜地捧起來,金紅色的糜粒子,光滑飽滿,從指縫間倏忽地過了。就像現(xiàn)在,爺爺喜歡這種感覺,香甜地吃一頓黏米飯。
臘八節(jié)作文4
臘八粥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從前人們家里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么,為什么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lián)系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么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xí)俗。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xí)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xí)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jié),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jié)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焙髞碛星啡思义X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fēng)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傳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jié)作文5
過冬至,凍鼻子;過臘八,凍下巴。臘八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冷時刻的來臨,但也意味著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所以,我們還是在凜冽的寒風(fēng)中,歡喜雀躍,掰著指頭數(shù)著,離過年再有幾天。
臘八也是和農(nóng)業(yè)之類的祭祀有關(guān)的節(jié)日,也意味著辭舊迎新之際的交替,所以,它雖然不是春節(jié)一樣的大節(jié),我們記憶中也沒有什么祭祀的儀式,但這一天還是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誰都會早早就操心臘八的到來,并且以傳統(tǒng)的方式慶祝臘八節(jié)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臘八粥”了,這在前幾天就要做好準備的,只是到了臘八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簡單方式完成節(jié)日的紀念。早在幾天前,母親就取幾碗扁豆,用簸箕顛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類的雜物揀干凈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沒有扁豆,就要拿麥子、豌豆之類的到別人家換不然,臘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臘八這天,吃過午飯,大冬天一般沒有活干,一家人圍在熱屋子里,鍋里倒進水、扁豆,適量撒點鹽和食用堿,條件好一些的時候還可以放幾把大米,臘八粥就熬開了。我們在屋里呆不住,總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跑回來看看粥熬好了沒有。母親總是說要到晚飯時間。有時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爐子上面的粥鍋了。到晚飯時間,濃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彌漫,并且家家戶戶彌散出來的都是同樣的香氣,所以整個村子都只剩下這種清香在擴散、發(fā)酵。鉆進屋子,一大鍋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見一粒囫圇的扁豆,上面還飄著蔥花、蔥沫、油花之類的,原來母親早就用清油熗過了,不用嘗就知道奇香無比的了。大伙兒總是開玩笑說:清油熗驢糞蛋,都是香的?匆娗逵妥鳛槟菚r的奢侈品,偶爾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來碗,舀上滿滿一碗,幾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綿軟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從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腸胃,然后在毛孔中滲透開來,渾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暢無比。要是條件更好一些的時候,還要在里面放點羊雜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嘗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臘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沒有,尤其對我們來說,有限的土地幾乎不允許種植扁豆的。不過這一天可以開懷暢飲,有時候一口氣能喝下五六碗臘八粥,直喝得彎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趕,幫助消化吧。哪怕凜冽的寒風(fēng)刀子一樣,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個飽嗝的痛快。
有時候也吃扁豆面條,做法和臘八粥相似,只是鍋里撒兩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湯,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搟好切好的面條,煮熟了,熗上蔥花或者蔥沫,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也許是平日里吃慣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條,這扁豆面條,既有臘八粥的綿軟,也有面條的滑爽,再加上鹽堿的`咸澀,竟然自有其獨特的口感。
喝了臘八粥,神清氣爽,倍感精神,雖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但心里一直熱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凍,溫暖的春天的腳步也就躍躍欲試了,就開始盼望臘月二十三小年的到來,緊接著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會接踵而至。雖然清貧,但希望總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把人們的憧憬串聯(lián)在一起,把喜悅串聯(lián)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鏈上,熠熠生輝的珍珠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臘八節(jié)作文6
農(nóng)歷臘月八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還保留著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nóng)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著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干,吃著翡翠、杏干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干凈,將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我的靜靜長大了!睌[放好拼盤,望著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里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jié)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著過節(jié)喜慶那快樂的笑臉。
進臘月的門兒,就有點忙碌著要過年的氣象了。首先是臘鼓敲響了。平日里難得聽見牛皮鼓聲,而一入臘月,十里八村的鼓手們便忙活開了。五人一伙,八人一組,鼓、鑼、鈸、镲、鐃……所有的鑼鼓家什兒無論新舊,全都派上了用場。那熱烈,那奔放,那派頭,那種拼盡全身力氣傾吐出自己一年的悲憂歡暢的勁頭兒,別提有多威風(fēng)了,直聽得男女老少半夜里睡下了還覺得心房里咚咚作響。也難怪呀!鄉(xiāng)下人的樂趣本來就少,一年不就才碰上一回臘月天么!
鑼鼓隊在自己村里敲遍了大街小胡同還覺得沒有過足癮,便十里八里地挨村表演。鑼鼓隊一來,你看吧,隊后頭跟著看熱鬧的那些小孩子呀,你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數(shù)不過來。我永遠忘不了騎在三伯的脖子上,小臉兒凍得通紅通紅的,擠在人縫里去看鑼鼓隊的場面。在踩高蹺的人前面,鑼鼓隊起了開道的作用。一身虎皮獵人打扮的鼓手們,在一位步伐穩(wěn)健的大爺?shù)闹笓]下,要急有急,要慢有慢,風(fēng)風(fēng)火火,不時贏得一陣陣老少爺兒們的喝彩聲:“好哇!再來一次哪!”
打鑼鼓的越發(fā)來勁兒了。三伯有時會擠到揮令旗的大爺面前說:“五爺,身子骨兒硬朗著哪!三侄兒給您捧場來了!給俺來一段《天門陣》好不好?”五爺一捋白胡子,說聲:“行!你看好了!”
話音未落,令旗向上一指,于是,鑼鼓上下翻飛,煙塵升騰不息……
鑼鼓隊三兩天出來一次,直把我們這些小孩子們都看瘋了,而大人們卻在忙活著籌集東西,準備做“臘八粥”了。臘八粥,當(dāng)然是臘月初八才能吃的,得有八樣?xùn)|西。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年年的臘八粥總是用大米、小米、紅棗、豇豆、栗子、花生、豌豆和干薯絲合在一起煮成的。臘八粥吃起來那個香甜呀,沒法說了。
臘八節(jié)作文7
我早就聽說臘八蒜好吃,所以決定自己試一試。不但可以學(xué)會泡臘八蒜,還可以吃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豈不是一舉兩得?
臘八那天,我把七、八頭蒜剝好,洗干凈,哇,這些白生生的蒜瓣兒有的像個小駝背,彎著腰,躬著背;有的像個孕婦,挺著大肚子;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嬌小可愛;有的像久別的朋友,兩個緊緊擁抱在一起。我把它們放在一個紙盒里,再放到暖氣片上烘干。然后,把蒜瓣兒裝進一個玻璃瓶,倒進我最喜歡的、最讓我陶醉的——界中米醋。最后,將瓶蓋擰緊,密封好,就ok了。
轉(zhuǎn)眼間,新春佳節(jié)便到了。大年初一早晨,我拿出泡蒜的'瓶子,透過玻璃往里“偷窺”,蒜變成綠色的了,淺淺的,看上去十分好看。我打開瓶子的蓋兒,一股蒜香撲鼻而來,我滿懷希望地用筷子夾出一瓣兒蒜,咬一小口,稍稍有點辣,嚼一嚼,脆脆的,香甜可口。再仔細品嘗一下,辣中有點酸,還帶點微微的甜,后味無窮。蒜瓣兒的里面顏色更綠,像一塊美麗的綠寶石。媽媽打趣說:“你往這蒜瓣兒上扎個洞,穿上線,戴到脖子上可以當(dāng)玉墜兒啦!”
沒想到我第一次泡臘八蒜就泡得這么好,這臘八蒜呀,讓爸爸贊不絕口,讓媽媽愛不釋口,真是“有蒜能使我推磨”,就連平時討厭吃蒜的我也喜歡上了吃臘八蒜。
對了,為什么臘八蒜會變成綠的呢?上網(wǎng)一查,原來,低溫是大蒜變綠的重要條件,醋起到了催化作用,低溫和醋使大蒜產(chǎn)生了蒜綠素,所以大蒜就變綠了。哦,原來臘八蒜也有這么大的學(xué)問哩。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jù)《辭!贰芭D八粥”條中云:“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習(xí)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眾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fù)不滿神權(quán)(婆羅門)的統(tǒng)治,因而出家修道,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dāng)日吃粥作為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后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jīng)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并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
臘八節(jié)作文8
記起這幾日網(wǎng)絡(luò)流行的那句話“辣媽們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終于,臘八夜的十點整,我熬到了自由。腦海中的畫面不由得回到那些年的今天……
兒時,臘八是絕對有儀式感的,媽媽會頭一天晚上泡好黃米,放上棗子。第二天早上睡夢中,便會被黃米粥濃濃的香味和紅棗的甜味催醒,糯糯的米粒金黃誘人,互相粘著,彼此抱團。熱氣裊裊中,我會加許多白糖,邊吹著燙嘴的米邊品味甜滋滋黏糊糊的米香。中午,媽媽往往會將窗臺上盤子里栽種的已經(jīng)茁壯成長的綠油油的蒜苗用剪刀剪下來,和著肉,包成胖乎乎的.包子。蒜苗的特殊香味撲鼻,會勾引得我們姐弟邊吹手邊吸溜,依然奮不顧身的去抓剛出鍋的包子。
大概有20年了吧?蒜薹,大蔥,可做餡的蔬菜應(yīng)有盡有,自然忘卻了青青的蒜苗?赡枪上阄秴s如昨日。
婚后,臘八往往是在婆婆的敲門聲中迎來的,從沒想過婆婆幾點起床去做,只記得年年冷得瑟縮,我依然得早早上班的早晨,婆婆會在我未起床時就用飯盒分別裝著臘八粥和燴菜一起送過來。飯盒外定會包厚厚的包袱,外面再用塑料袋套住。她從家過來到我這,10分鐘左右路程,在“辣七辣八”出門凍死的瑟瑟寒風(fēng)中,朦朧的夜色里,路人一定稀少。送到我手,粥和菜往往燙手。那時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一切應(yīng)當(dāng)。于是從不懂感恩,更沒有珍惜。
后來,每年臘八這樣的時間這樣的畫面依然出現(xiàn),只是送粥和菜的人換成了二姑。二姑做的粥軟糯粘稠,原料豐富,口感極好。我們一家自然是吃在嘴里,喜在心里。
今年,早在臘八前,老公就囑咐我自己做吧。我也想著父母都在,一定早備料,早準備。甚至腦海中浮現(xiàn)出我做的臘八粥的美容——純白的蓮子,開口的紅豆,脫衣的花生,皮肉分離的棗子,配上金黃色的米粒,撒上白糖,一家老少一定吃得樂滋滋吧!
昨晚睡前問老公,初幾了,他答——初六。于是麻利入床,一覺睡到自然醒。翻手機,滿屏臘八祝福,驚覺,糊涂蛋兩個!心里懊惱著,想著只能給一家老小每人喝個八寶粥湊數(shù)了?上ё笥逸氜D(zhuǎn),卻無法入睡,看表5點半。想想既然心已明,就起身吧!于是動手,煮豆子,洗棗子。才發(fā)現(xiàn)缺得原料太多了。湊乎吧,有什么上什么。加了黃米,小米,紅豆,蓮子,紅薯,棗子。按了新買的智能電飯煲,“煮飯”40分?纯幢,6點多點。繼續(xù)睡覺。鬧鐘調(diào)到7點整,智能電飯煲提示音響起,全家已彌漫混合的粥香。
給兒子,自己分別盛一碗,老公公盛了半碗,擔(dān)心米硬,豆子時間不夠,難以滿足老人的無牙之嘴,又熱了饅頭備胎。給尚未起床的爸媽送了一碗。忽然想起棗子核危險,反復(fù)囑咐老公公,女兒,老公。直到老公怒目圓睜,煩躁不安。馬不停蹄,入得校門,連續(xù)兩節(jié)課,課中,忽想起父母該是吃飯的點了,再次偷空出教室門撥電話囑咐小心棗核。
工作完畢,稍息一會,《北國風(fēng)光》中文人墨客紛紛憶節(jié)日,倍思親。看到臘八蒜,蒜苗苗,陳年的舊事,噴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迫不及待下班途中買蒜,剝皮,倒醋,關(guān)蓋。
我想,數(shù)日后,媽媽們的味道會彌漫樓道吧?
臘八節(jié)作文9
年俗因地域的不同而各有千秋。我這里要說的是我家鄉(xiāng)的年俗,而且是鄉(xiāng)下的年俗。在我的感覺中,去鄉(xiāng)下過年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年味兒?赡晁拙烤箯哪睦镎f起才好呢?想一想,還是應(yīng)該從臘八節(jié)這天說起。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睆募亦l(xiāng)流傳的這句順口溜里可以看出,鄉(xiāng)下的年大抵是從臘八節(jié)這天就開始切入正題了。當(dāng)然鄉(xiāng)下也有“進了臘月就是年”的說法,但由于臘八節(jié)之前的七天里,幾乎還沒有什么過年的實際內(nèi)容,所以農(nóng)人們通常都是從臘八節(jié)這天才開始進行有關(guān)過年的活動。
順口溜里之所以要勸告“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在我看來,多半是因為早年間生活不好,一年到頭,小孩子們也很難吃到什么可口的東西,而只有到了過年的那些日子里才可以享受到一些糖果、瓜子、花生以及爆米花之類的.口福。因此,在這句順口溜里,透露著過去大人們對孩子們的一種安撫和對以前困苦生活的無奈。
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各地大同小異,最主要的莫過于喝臘八粥。關(guān)于喝臘八粥來歷,我曾經(jīng)在《臘八節(jié)隨筆》里提到過,這里不復(fù)累述。臘八粥的構(gòu)成主要是一些米和豆,如大米、糯米、小黃米、黑米、高粱米、豇豆、黑豆、紅小豆、花生、紅棗等等。煮臘八粥之前先要把這些米和豆用水淘干凈,然后放在鍋里用小火煮到爛熟,如果家里人喜歡吃甜,那么在出鍋前可以再放進一些白糖,這樣一鍋臘八粥就做成了。做臘八粥時不能加水太多,做得稠一些才好喝。當(dāng)然水太少了也容易糊鍋,因為長時間的熬煮,被蒸發(fā)掉的水分也不少,所以用水的多少全在個人把握。
其實我小時候喝的臘八粥里并沒有上面提到的那么多成分,那時生活艱難,母親做的臘八粥里只有少量的小米、高粱以及幾顆花生米、紅棗之類,有時甚至還要放進去一些玉米粒兒來充充數(shù),但即使這樣,熬出來的粥也常常是稀的。現(xiàn)在隨著生活好轉(zhuǎn),人們熬的臘八粥里已經(jīng)加進了不少新成分,像薏米、香米、蓮子、桂圓、核桃仁、葡萄干等都出現(xiàn)在了臘八粥里。現(xiàn)在的臘八粥熬好了甚至比超市里買來的那種罐裝八寶粥都好喝。
臘八粥一般都是在早上喝。我小時候住鄉(xiāng)下,每年臘月初八這天,母親都是早早起來,輕手輕腳地下炕去燒火做飯。由于熬臘八粥要用小火,所以她一般都連風(fēng)箱也不用。當(dāng)我們兄妹幾個從炕上爬起來的時候,母親早已經(jīng)把臘八粥煮好了。我們每個人用大碗盛了,再就著咸菜吃上幾塊熱地瓜,那細細的汗珠也就從額頭上冒了出來,上學(xué)的路上一路都感覺不到冷。現(xiàn)在想想,人們安排在早上喝臘八粥,大概也有暖身子的意思吧。試想,在寒冬臘月里,大清早起來美美的喝上一頓粘稠的臘八粥,肯定能迅速驅(qū)走身上的寒意。
臘八節(jié)的另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腌臘八蒜。北方人喜食生大蒜,即使在冬天,也有許多人吃得津津有味,這一點與南方人截然不同。我們平時吃大蒜一般就是剝了皮直接吃,也或者搗成蒜泥再吃,而偏偏到了臘八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把一些大蒜腌起來,留待以后食用。
腌臘八蒜其實并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把蒜瓣剝?nèi)テ,然后用醋泡在一只玻璃瓶或者壇子里封好口就完事了。也有人會加進少量的白糖,將來吃起來會感到酸甜可口。臘八蒜與一般大蒜不同的是,經(jīng)過米醋浸泡一段時間之后,它的顏色會變綠,看上去簡直就像翡翠一般。這里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化學(xué)反應(yīng)我沒研究過,總之看上去特別養(yǎng)眼,據(jù)說這經(jīng)過腌制后的大蒜還有一定的食療價值呢。
臘八節(jié)作文10
傳說一: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jù)說當(dāng)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dāng)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jiān)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jié)來自“赤豆打鬼”的風(fēng)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fēng)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jié)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dāng)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jié)儉,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xùn)記心頭!边@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xí),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fēng)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xùn)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jié)作文11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xiāng)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xiàn)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xiàn)眼前……
在我家鄉(xiāng),臘月里最重大的節(jié)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叫“紅白蘿卜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xiāng)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diào)手藝高低的平臺。家鄉(xiāng)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卜、白蘿卜、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ㄒ步小案泶瘛保,然后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diào)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搟好臘八面。在家鄉(xiāng),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搟面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搟時要拿穩(wěn)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后緊,先慢后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面團搟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面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折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jié)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里,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后意猶未盡。
早上,遠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初八,又到吃臘八粥的時候了,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臘八是過年的序幕,從這天開始,媽媽就會為過年做準備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們家里臘八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腌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后放入醋中,媽媽說這一天腌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jié)氣才能把蒜腌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灘了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檢,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現(xiàn)在挑豆子這項任務(wù)媽媽又交給了她的孫子輩,孫女要比他爸爸小時淘氣多了。臘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著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上世紀70年代,物質(zhì)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肴。
現(xiàn)在媽媽每年還熬臘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會把粥凍到冰箱里等過年回去給我吃。說實話跟過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媽媽還是年年給我留著,我也會很有興致地大吃幾口,我知道只要這樣媽媽就滿足了。
臘八節(jié)作文12
臘月初八,我國有吃臘八粥習(xí)俗。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dāng)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qū)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xí)俗,廣東地區(qū)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yǎng),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是農(nóng)歷十二月的第八天,是歡慶春節(jié)的開始。漢語里,“臘”的意思是第十二個月,“八”的意思是八。
這個節(jié)日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大約3000年前,一種祭祀儀式叫做“臘”,會在農(nóng)歷十二月舉行。人們向天上和地下的神獻出他們的獵物。那時候,表示獵物的漢字“獵”和表示農(nóng)歷十二月的“臘”是可以通用的。從那時候起,“臘”就用來指這兩種意思了。因為這個節(jié)日是在最后一個月的第八天舉行的,后來人們就加上了“八”,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臘八。
而八寶粥最開始出現(xiàn)是在900年前的宋朝。那時候佛教已經(jīng)被信奉佛祖釋迦牟尼的漢族人廣泛接受。傳說佛祖在十二月初八受到教化。人們會為佛祖準備好有豆子、堅果和干果的大米粥,寺廟里也會唱起佛經(jīng)。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習(xí)俗就傳播出去了,尤其在農(nóng)村,會用會用花生煮粥祈禱一年的好收成。
另外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釋迦牟尼在去深山求得理解和教化的路上又餓又累。由于連日走得精疲力竭,他在印度的一條河邊不省人事。一個牧羊女發(fā)現(xiàn)了她,把自己的午餐——用豆子和大米做的粥——給他吃了。釋迦牟尼因此得以繼續(xù)他的旅程。經(jīng)過六年嚴格的修行之后,他終于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悟到了自己充滿啟示的夢。從那時起,僧人們就要在臘八前夜準備米粥,在第二天舉行一個儀式,他們要唱著佛經(jīng)獻粥給佛祖。因此,吃臘八粥的傳統(tǒng)其實是源于宗教的,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食物本身就成了冬日的一道美食,尤其在寒冷的北方。
在距今500年前的明朝,臘八粥變成了神圣的食物,就連皇帝也要在過節(jié)的時候賜粥給群臣。在封建上層社會的推動下,臘八粥迅速風(fēng)靡全國。
【臘八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臘八節(jié)作文08-23
臘八節(jié)的作文02-07
快樂的臘八節(jié)作文08-16
臘八節(jié)習(xí)俗作文05-26
關(guān)于臘八節(jié)作文11-18
臘八節(jié)話題作文09-23
臘八節(jié)經(jīng)典詩歌07-07
臘八節(jié)詩歌12-12
臘八節(jié)的詩歌11-19
經(jīng)典的臘八節(jié)詩歌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