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jié)游記日記 推薦度:
- 游記日記 推薦度:
- 游記日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游記日記范文10篇
一天將要結(jié)束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日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游記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記日記 篇1
7月1日上!L沙多云到晴
感受高鐵的速度
今天上午8點半左右,我們乘上上海到長沙的首趟高鐵列車,雖然7個小時的車程感覺可能會漫長和無聊,但高鐵超快的速度卻讓我體會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捷。
我們一行人途徑長沙老火車站。那是一座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是上世紀六、七十年由毛主席親筆題名的“長沙火車站”。那幾個字蒼勁有力、傾斜瘦長,透露出主席的自信。
晚飯后,我們沿著瀏陽河散步。夕陽西下,遠遠望去拱形的瀏陽河大橋像一道彩虹飛跨兩岸,連接著河東和河西。徜徉于瀏陽河濱江大道上,又是一番不同的感受:長沙的老老少少在這里散步休閑,熙熙攘攘的人群,呈現(xiàn)出長沙這座新興都市的生命力。
晚上,我們站在幾十層高的賓館上俯瞰。燈火輝煌,車水馬龍,高樓聳立的長沙夜景著實將我們迷倒了。
7月2日長沙——韶山晴
感受太陽的熱度
今天烈日當空,我們來到了中國最熱的地方——韶山。這里新中國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得到了兩次新生,第一次是毛主席新生命的誕生;另一次是毛主席眾人敬仰的銅像來到韶山,猶如主席重獲新生。我們?nèi)w旅游成員一起向主席像敬獻了花籃。
隨后,我們參觀了主席療養(yǎng)的地方滴水洞、毛主席故居和花明樓劉少奇故居,見證了新中國的偉大領(lǐng)袖成長和革命的歷程。
7月3日長沙——衡山多云
感受山路的彎度
轉(zhuǎn)眼間,我們已經(jīng)開始了第三天的行程。在中國的五岳之中素有“南岳獨秀”之稱的南岳衡山,領(lǐng)略了云霧繚繞、神秘莫測的南山,見識了秀麗的山石美景。
當時,我們是乘坐環(huán)保中巴登上衡山的半山腰。什么叫九曲十八彎?今天著實讓我們見識了一番,一路上每一個盤山公路的彎道都是180度的急轉(zhuǎn),我們坐得心驚肉跳,但是司機師傅卻開得穩(wěn)如泰山,真是佩服司機師傅高超的、嫻熟的駕駛技藝。
7月4日長沙——岳陽多云
感受文化的厚度
如果說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句,你肯定會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岳陽樓。是的,今天我們要去的就是洞庭湖畔的、久負盛名的岳陽樓。
我們語文書中學到的流傳已久《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雖然沒有親臨登上岳陽樓遠眺,但這篇文章卻承載著他對友人滕子京的祝福。岳陽樓上那副鐫刻著《岳陽樓記》真跡的匾額,仍散發(fā)著文化的厚重與入木三分的功力,匾額上缺失的幾個字,就連苦練模仿真跡三年的后人也無法完全復原。
下午,我們乘坐快艇達到了洞庭湖中央的君山島。游覽瀟湘二妃墓,見識了島上獨有的瀟湘竹——青翠的竹子身上斑駁的黑色斑點,像極了傳說中二位妃子的斑斑淚痕。
明天就要前往世界上最美的小鎮(zhèn)鳳凰了,真是滿懷期待!
7月5日長沙——鳳凰多云
感受民俗的風度
今天我們終于親臨世界上最美的小鎮(zhèn)——鳳凰古鎮(zhèn)了,體驗了一把在書畫中游覽的滋味。
如果說云南麗江的別樣民族風情已經(jīng)讓你著迷,那鳳凰的美那會讓你以為自己在書畫中。我們在沱江上泛舟觀景,感覺我們已經(jīng)在書中、在沈從文的《邊城》中;我們在畫中,在黃永玉的《萬荷堂》中。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鳳凰古鎮(zhèn)越發(fā)神秘美麗。我們沿江漫步,登上虹橋遠望,流光溢彩、如詩如畫,整個小鎮(zhèn)的迷人風采盡收眼底:琳瑯滿目的商品一條街、節(jié)奏律動的酒吧一條街、人聲鼎沸的'排擋一條街……
7月6日鳳凰——武陵源(黃石寨、金鞭溪)雨
感受自然的氣度
俗話說“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這是很多人對黃石寨的評價。
這里神猴出沒,各種高低不同、形態(tài)各異、鬼斧神工的奇石怪巖,加上世界上最美的峽谷金鞭溪……各種神奇美麗的景觀構(gòu)成了張家界武陵源獨特的自然風景。
在雨霧中,我們沿著金鞭溪步行游覽。領(lǐng)略美輪美奐的溪邊美景和一路上直上云霄的石柱。聽著時而潺潺、時而奔涌的溪水,我們時不時地到溪邊潑水嬉戲。置身于最受都市人歡迎的天然氧吧,盡情地呼吸著雨后清新的空氣。雨后停泊在枝頭小憩的蜻蜓,時刻讓你感受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
山里的天氣似孩子的臉,剛才還間歇性停止的小雨,突然變得傾盆起來。那時撐傘沒用,傘外大雨傘內(nèi)小雨,頓時把我們澆得通體濕透。但是即便如此,我們對明天的行程——潘多拉星球之旅依舊充滿憧憬!
7月7日武陵源——袁家界(黃龍洞、天子山、十里畫廊)多云
感受大山的高度
清晨,斑駁的陽光灑落下來。今天的行程滿滿的,首先游覽了的幾千萬年前在地球造山運動中,海底遺留下來的、渾然天成的奇觀——黃龍洞。我們泛舟在洞中冰涼的地下暗河上,透過奇炫燈光襯托下,栩栩如生的“定海神針”、“千丘田”、“沖天火箭”……,特別是那根上下粗,中間細的“定海神針”,看著讓人膽戰(zhàn)心驚,生怕它什么時候一不小心就斷了。
下午,我們要乘坐世界上速度最快、載重最大、相對高度最高的百龍?zhí)焯荨=?jīng)過了漫長的、如上海世博會沙特館前的排隊長龍那般的等候后,我們以每秒3米的速度達到了天子山山頂。
登高望遠,那時如畫的袁家界群山盡收眼底。我們大家前呼后應、互相鼓勵著,一路上下行上行徒步翻越5座山頭,走完6000級臺階,每個人都大汗淋漓,但都抱著“累并快樂著”的心態(tài),欣賞著一步一景的十里畫廊。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游記日記 篇2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曉起,晴麗殊甚。問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趨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靜聞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余同顧仆挈被攜帶被子直北入山。其山不甚高,而土色甚赤。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五里,為山上劉家。北抵厚堂寺,越一小嶺,始見平疇,水田漠漠。乃隨流東北行五里,西北轉(zhuǎn),溯溪入山。此溪乃禾山東北之水,其流甚大,余自永城西行,未見有大水南向入溪者,當由山上劉家之東入永城下流者也。北過青堂嶺西下,復得平疇一塢,是為十二都。西溯溪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峽中破石崖下?lián)v,連泄三、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兩崖石皆飛突相向。入其內(nèi),復得平疇,是為禾山寺。寺南對禾山之五老峰,而寺所倚者,乃禾山北支復起之山也,有雙重石高峙寺后山上。蓋禾山乃寺西主山,而五老其南起之峰,最為聳拔。余攝其大概云:“雙童后倚,五老前揖!倍郊春躺、五老。夾凹中有羅漢洞,聞不甚深,寺僧樂庵以積香出供,且留為羅漢、五老之游。余急于武功,恐明日窮日力不能至,請留為歸途探歷,遂別樂庵,北登十里坳。其嶺開陟共十里而遙,登嶺時,西望寺后山巔,雙重駢立,峰若側(cè)耳耦語然。越嶺北下,山復成塢,水由東峽破山去,塢中居室鱗比,是名鐵徑。復從其北越一嶺而下,五里,再得平疇,是名嚴堂,其水南從嶺西下鐵徑者也。由嚴堂北五里,上雞公坳,又名雙頂。其嶺甚高,嶺南之水南自鐵徑東去,嶺北之水則自陳山從北溪出南鄉(xiāng),雞公之北即為安福界。下嶺五里至陳山,日已暮,得李翁及泉留宿焉。翁方七十,真深山高隱也。
初二日 晨餐后,北向行。其南來之水,從東向破山去,又有北來之水,至此同入而東,路遂溯流北上。蓋陳山東西俱崇山夾峙,而南北開洋成塢,四面之山俱搏空潰壑,上則虧蔽天日,下則奔墜峭削,非復人世所有矣。五里,宛轉(zhuǎn)至嶺上。轉(zhuǎn)而東,復循山北度嶺脊,名廟山坳,又名常沖嶺。其西有峰名喬家山,石勢嵯峨高峻,頂有若屏列、若人立者,諸山之中,此其翹楚qiáo最好的云。北下三里,有石崖兀突溪左,上有純石橫豎,作劈翅回翔之狀,水從峰根墜空而下者數(shù)十丈。但路從右行,崖畔叢茅蒙茸,不能下窺,徒聞?chuàng)v空振谷之響而已。下此始見山峽中田塍環(huán)壑,又二里始得居民三四家,是曰盧子瀧lóng一溪自西南山峽中來,與南來常沖之溪合而北去,瀧北一岡橫障溪前,若為當關(guān)。溪轉(zhuǎn)而西,環(huán)岡而北,遂西北去。路始舍澗,北過一岡。又五里,下至平疇,山始大開成南北兩界,是曰臺上塘前,而盧子瀧之溪,復自西轉(zhuǎn)而東,〔遂成大溪,東由洋溪與平田之溪合!衬硕上毙,三里至妙山,復入山峽,〔三里〕至泥坡嶺麓,得一夫肩挑行李。五里,北越嶺而下,又得平疇一壑,是曰十八都。又三里,有大溪亦自西而東,〔乃源從錢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橋跨之!扯绕教飿虮鄙舷喙珟X,從此迢遙直上,俱望翠微,循云崖。五里,有路從東來〔合,又直上十里,盤陟嶺頭,日炙如釜,渴不得水。久之,聞路下淙淙聲,覓莽間一竇出泉,掬飲之。山坳得居落,為〕十九都〔門家坊。坊西一峰甚峻,即相公嶺所望而欲登者,正東北與香爐峰對峙,為武功南案!橙摘q下午,恐前路崎嶇,姑留余力而止宿焉。主人王姓,其母年九十矣。
初三日 晨餐后行,云氣漸合,而四山無翳。三里,轉(zhuǎn)而西,復循山向北,始東見大溪自香爐峰麓來,是為湘吉灣。又下嶺一里,得三四家。又登嶺一里,連過二脊,是為何家坊。有路從西塢下者,乃錢山之道,水遂西下而東,則香爐峰之大溪也;有路從北坳上者,乃九龍之道;而正道則溯大溪東從夾中行。二里,渡溪循南崖行,又一里,茅庵一龕在溪北,是為三仙行宮。從此漸陟崇岡,三里,直造香爐峰!财溲论陼r有細流懸掛,北下大溪去。仰見峰頭云影漸朗,亟上躋,忽零雨飄揚!扯镏良茙r,零雨沾衣,乃入集云觀少憩焉。觀為葛仙翁棲真之所,道流以新歲方群嬉正殿上,殿止一楹,建猶未完也。其址高倚香爐,北向武功,前則大溪由東塢來,西向經(jīng)湘吉灣而去,亦一玄都也。時雨少止,得一道流欲送至山頂,遂西至九龍,乃冒雨行半里,渡老水橋,〔復循武功南麓行,遂〕上牛心嶺。五里,過棋盤石,有庵在嶺上。雨漸大,道流還所畀送資,棄行囊去。蓋棋盤有路直北而上,五里,經(jīng)石柱風洞,又五里,徑達山頂,此集云〔登山〕大道也;山小徑循深壑而東,乃觀音崖之道。余欲兼收之,竟從山頂小徑趨九龍,而道流欲仍下集云,從何家坊大路,故不合而去。余遂從小徑冒雨東行。從此山支悉從山頂隤壑而下,凸者為岡,凹者為峽,路循其腰,遇岡則躋而上,遇峽則俯而下。由棋盤經(jīng)第二峽,有石高十余丈豎峰側(cè),殊覺娉婷。其內(nèi)峽中突崖叢樹,望之甚異,而曲霏草塞,無可著足。又循路東過三峽,其岡下由澗底橫度而南,直接香爐之東。于是澗中之水遂分東西行,西即由集云而出平田,東即由觀音崖而下江口,皆安福東北之溪也。于是又過兩峽。北望峽內(nèi)俱樹木蒙茸,石崖突兀,時見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無飛動之勢,細玩欣賞之,俱僵凍成冰也。然后知其地高寒,已異下方,余躞xiè蹀小步走路雨中不覺耳。共五里,抵觀音崖,蓋第三岡過脊處正其中也。觀音崖者,一名白法庵,為白云法師所建,而其徒隱之擴而大之。蓋在武功之東南隅,其地幽僻深窈,初為山牛野獸之窩,名牛善堂;白云鼎建禪廬,有白鸚之異,故名白法佛殿。前有廣池一方,亦高山所難者。其前有尖峰為案,曰箕山,乃香爐之東又起一尖也。其地有庵而無崖,崖即前山峽中亙石,無定名也。庵前后竹樹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后即登山頂之東路也。時余衣履沾透,亟換之,已不作行計。飯后雨忽止,遂別隱之,向庵東躋其后。直上二里,忽見西南云氣濃勃奔馳而來,香爐、箕山倏忽被掩益厲,顧仆竭蹶上躋。又一里,已達庵后絕頂,而濃霧彌漫,下瞰白云及過脊諸岡峽,纖毫無可影響,幸霾而不雨。又二里,抵山頂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于中。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道者引入叩禮,遂返宿茅庵。是夜風聲屢吼,以為已轉(zhuǎn)西北,可幸晴,及明而彌漫如故。
〔武功山東西橫若屏列。正南為香爐峰,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峰,東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并開武功南,若欞門然。其頂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洞石柱,下至棋盤、集云,經(jīng)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為大道,余所從入山者也;由東南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為萍鄉(xiāng)界,下至山口達萍鄉(xiāng);由西北者,自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為四境云。〕
初四日 聞夙霾未開,僵臥久之。晨餐后方起,霧影倏開倏合。因從正道下,欲覓風洞石柱。直下者三里,漸見兩旁山俱茅脊,無崖岫之奇,遠見香爐峰頂亦時出時沒,而半〔山〕猶濃霧如故。意風洞石柱尚在二三里下,恐一時難覓,且疑道流裝點之言,即覓得亦無奇,遂仍返山頂,再飯茅庵。乃從山脊西行,初猶彌漫,已而漸開。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霧影中望見中峰之北矗崖嶄柱,上刺層霄,下插九地,所謂千丈崖。百崖叢峙回環(huán),高下不一,凹凸掩映。隤北而下,如門如闕,如幛如樓,直墜壑底,皆密樹蒙茸,平鋪其下。然霧猶時〔時〕籠罩,及身至其側(cè),霧復倏開,若先之籠,故為掩袖之避,而后之開,又巧為獻笑之迎者。蓋武功屏列,東、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純石,南面猶突兀而已,北則極懸崖回崿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霧不收,不幾謂武功無奇勝哉!共三里,過中嶺之西,連度二脊,其狹僅尺五。至是海北俱石崖,而北尤嶄削無底,環(huán)突多奇,〔脊上雙崖重剖如門,下隤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盡北崖諸勝,而惜乎山高路絕,無能至者。又西復下而上,是為西峰。其山與東峰無異,不若中峰之石骨棱嶒矣。又五里,過野豬洼。西峰盡處,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聞其上尚有金雞洞,未之人也!灿谑巧椒謨芍В沸衅渲!秤治魃韵滤睦,至九龍寺。寺當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開塢成圍,中有平壑,水帶西出峽橋,墜崖而下,乃神廟時寧州禪師所開,與白云之開觀音崖,東西并建寺。然觀音崖開爽下臨,九龍幽奧中敞,形勢固不若九龍之端密也。若以地勢論,九龍雖稍下于頂,其高反在觀音崖之上多矣。寺中僧分東西兩寮,昔年南昌王特進山至此,今其規(guī)模尚整。西寮僧留宿,余見霧已漸開,強別之。出寺,西越溪口橋,溪從南下。復西越一嶺,又過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墜谷中!诚獕嬘跂|,路墜于西,俱垂南直下。五里為紫竹林,僧寮倚危湍修竹間,幽爽兼得,亦精藍之妙境也。從山上望此,猶在重霧〔中〕;漸下漸開,而破壁飛流,有倒峽懸崖湍之勢。又十里而至盧臺,或從溪右,或從溪左,循度不一,靡不在轟雷倒雪中。但潤崖危聳,竹樹翳密,懸墜不能下窺,及至渡澗,又復平流處矣。出峽至盧〔臺〕,始有平疇一壑,亂流交涌畦間,行履沾濡。思先日過相公嶺,求滴水不得;此處地高于彼,而石山瀠繞,遂成沃澤。蓋武功之東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眾峰聳石攢崖,土石之勢既殊,故燥潤之分亦異也。夾溪四五家,俱環(huán)堵離立,欲投托宿,各以新歲宴客辭。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群從東村過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見余無宿處,親從各家為覓所棲,乃引至東村宴過者,唐姓家。得留止焉。是日行三十里。
初五日 晨餐后,霧猶翳山頂。乃東南越一嶺,五里下至平疇,是為大陂。居民數(shù)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東北來,乃何家坊之流也,盧臺之溪自北來,又有沙盤頭之溪自西北來,同會而出陳錢口!矁缮饺玳T,路亦隨之!吵隹诩词硕计教铮瑬|向大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陳錢,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車江,二水合而東經(jīng)錢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車江循西溪,五里至七陂,復入山。已渡溪南,復上門樓嶺,五里越嶺,復與溪會。過平塢又二里,有一峰當溪之中,其南北各有一溪,瀠峰前而合,是為月溪上流。路從峰之南溪而入,其南有石蘭沖,頗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嶺,嶺北之水下安福,嶺南之水下永新。又平行嶺上二里,下嶺東南行二里,過石洞北,乃西南登一小山,山石色潤而形巉。由石隙下瞰,一窟四環(huán),有門當隙中,內(nèi)有精藍,后有深洞,洞名石城。〔洞外石崖四亙,崖有隙東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門東北向,〕而門為僧閉無可入。從石上俯而呼,久之乃得人,因命僧炊飯,而余入洞,欲出為石門寺之行也。〔循級而下,頗似陽羨張公洞門,而大過之。洞中高穹與張公并,而深廣倍之。其中一岡橫間,內(nèi)外分兩重,外重有巨石分列門口如臺。當臺之中,兩石筍聳立而起。其左右列者,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于筍,而色甚古穆,從石底高擎,上屬洞頂。旁有隙,可環(huán)柱轉(zhuǎn)。柱根涌起處,有石環(huán)捧,若植之盤中者。其旁有支洞。曲而北再進,又有一大柱,下若蓮花,困疊成柱;上如寶幢,擎蓋屬頂;旁亦有隙可循轉(zhuǎn)。柱之左另環(huán)一竅,支洞益穹!臣俺,飯后,見洞甚奇,索炬不能,復與顧仆再入細搜之。出已暮矣,遂宿庵中。
石城洞初名石廊;南陂劉元卿開建精藍于洞口石窟中,改名書林;今又名石城,以洞外石崖四亙?nèi)舫窃病?/p>
翻譯
丁丑年(崇禎十年,1637)正月初一日天亮起來,天空非常晴朗明麗。詢后問得知那地方西距路江二十里,從北面由禾山前往武功山一百二十里,于是讓靜聞同那三個男子先帶著行李到路江,我和顧仆提著被子直往北進入山中。那山不很高,但土色很紅。往上攀登五里,越過一條小溪又走五里,為山上劉家。再往北抵達厚堂寺,越過一座小山嶺,才見到平展的田野,田野中水田密布。于是順水往東北行五里,折往西北,溯溪走進山中。此溪是禾山東北面的溪流,水流很大,我從永城往西行,未見到有大的溪流向南注入流經(jīng)永新縣城的那條溪中,此溪應當是從山上劉家的東面往東流,到永城下游匯入大溪中。往北徑過青堂嶺,向西下去,又見到滿是平坦田地的一個山塢,這是十二都。朝西面溯溪流進入龍門坑,溪水從兩山間的山峽中沖破石崖向下?lián)v瀉,連續(xù)泄落而形成三四個潭。最下面的一個潭深碧如黛,潭上面兩邊的崖石都相互向?qū)γ骘w突出去。進入坑谷內(nèi),又見到一片平坦的田野,這是禾山寺的所在處。寺的南面對著禾山的五老峰,而寺所背靠的,是禾山北支再度聳起的一座山,有雙重石高高聳立在寺后面的山上。大概禾山是寺西面的主山,而五老峰是寺南面聳起的山峰,最為高聳挺拔!参掖槿『躺剿滦蝿俚拇蟾艢w納為:“雙童石倚峙在后面,五老峰拱立在前方!眱缮健布春躺胶臀謇戏濉诚鄪A間的凹陷處有個羅漢洞,聽說不是很深,寺中僧人樂庵端出他的飯食給我們吃,并且留我游覽羅漢洞和五老峰。我急著要游武功山,擔心明日全力走一天不能到達,就向他說明愿將這兩個地方留作歸途中探尋游歷之處,然后便告別樂庵,往北攀登十里坳。那嶺往上攀登起來有十里還多,登嶺時,往西望見寺后面的山頂上,雙重石并列聳立,兩座石峰若如兩人側(cè)耳相對私語。越過嶺往北下去,山中又形成山塢,水由山塢東面的山峽中破山而去,山塢中住房鱗次櫛比,這里名叫鐵徑。又從鐵徑北面越過一座山嶺往下走,五里,再次見到平坦的田野,這里名叫嚴堂,嚴堂的水往南從山嶺西面流下鐵徑。從嚴堂往北行五里,上了雞公坳,它又叫雙頂。那嶺很高,嶺南邊的水從南面的鐵徑向東流去,嶺北邊的水卻是從陳山由北面的溪中流出南鄉(xiāng)。雞公坳的北面就是安福縣界。下了嶺走五里到陳山,太陽已將落,得到村中李及泉翁的留宿。李翁正好七十歲,真是深山中的一個志行高尚的隱居人士。
初二日早餐后,往北行。陳山南面流來的水,從東面破山而去,又有條從北面流來的水,到此處與它匯合而流向東去,路便溯此水往北延伸。陳山的東西兩面都是高山夾峙,而南北向展開一塊平地形成山塢,四周的山都是上插云空而下墜深谷,向上遮蔽天日,向下傾墜峻峭,不再像是人世間有的景象。走五里,曲折地爬到嶺頭上。折往東,又順山往北越過嶺脊,那嶺叫廟山坳,又稱常沖嶺。它西面有座山峰叫喬家山,山間峰石磋峨,山頂上有若橫列的屏風、站立的人等形態(tài)的石頭,在周圍的眾多山峰中,它是最美的。往北下去三里,有座石崖突兀溪左,崖上橫疊豎插著清一色的石頭,呈現(xiàn)出展翅盤旋的形態(tài),水流從山峰根腳向空中傾瀉卞去,落差達幾十丈高‘只是路從右邊走,崖畔白茅叢生嫩草覆地,不能窺見下面,只能聽到水流向空中搗瀉時所發(fā)出的震撼山谷的響聲而已。走下此處才見到山峽中田塊環(huán)繞著溝谷,又走二里才見到三四家居民,這地方叫盧子攏。一條溪水從西南的山峽中流來,與從南邊常沖流來的溪水匯合而往北流去,攏北有條山岡橫障在溪前,若像是在為村莊守護關(guān)口。溪水流到山岡前折向西,繞過山岡往北流,然后就朝西北淌去。道路這才與山溝水分開,往北越過一條山岡。又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山才遠遠地分隔開,構(gòu)成那片田野的南北兩邊界限,這里叫臺上塘前,而盧子攏流來的溪水,到此處又自西折向東,于是形成一條大溪流,往東由洋溪與平田溪匯合。于是渡過溪水往北走,三里到妙山,又進入山峽中,走三里到達泥坡嶺麓,在那里雇得一個男子挑行李。走五里,往北越過山嶺下去,又見到一條布滿平坦田塊的山谷,這里叫十八都。又走三里,有條大溪也是自西向東流,它就是從錢山洞發(fā)源而往北流到此地的溪水,平田橋橫架在溪流上,越過平田橋往北上了相公嶺,從此處起一路迢遙直上,眼前滿是青翠掩映,順著聳入云霄的山崖而行。走五里,有條路從東面來交合,又直往上走十里,旋繞著登上了嶺頭,太陽烤得人像在熱鍋里一般,我們干渴得要命卻找不到水。許久后,聽到路下邊傳出涂涂的水聲,到深邃的草木間去尋覓,見一個小洞中流出泉水,于是用手捧來喝。而后在山坳間見到個村落,它是十九都門家坊。坊西面有座山峰很峻峭,它就是在相公嶺上望見而當時想攀登的那山峰,它的正東北與香爐峰對峙,是武功山的南案‘此時還是下午,但擔心前面的.道路崎嶇難行,便姑且保留余力而停下來住宿在門家坊。投宿那家的主人姓王,他母親年紀有九十歲了。
初三日早餐后出發(fā),天空中云氣漸漸聚攏,但四周的山巒沒有被遮蔽。走了三里,折往西面,又順山向北行,才看見東面有條大溪從香爐峰麓流來,這里是湘吉灣。又走下嶺一里,見到三四戶人家。又朝嶺上攀登一里,接連越過兩座山脊,這里是何家坊。有條路從村西邊山塢中下去,那是到錢山的路,水流順山塢向西流下去而后折向東,它就是香爐峰流來的大溪;有條路從村北山坳朝上延伸,那是去九龍的路,而上武功山的正路是溯大溪往東從兩山間走。二里后,渡過溪流順南邊的山崖而行,又走一里,有間小茅屋立在溪北岸,這是三仙行宮。從此處起漸漸向高峻的山岡上攀爬,三里后,直抵香爐峰。香爐峰的崖壁上、山坳間不時有細流懸掛著,向北流下大溪。仰頭看見峰頭上云影逐漸疏朗,便趕忙向上攀登,忽然間零星的小雨又飄飛起來。爬二里到達集云巖,零星的雨水打濕了衣服,于是進入集云觀稍作休息。此觀是葛仙翁為養(yǎng)身進行修煉的處所,這一天因為是新年佳節(jié)道徒們正成群地在正殿上嬉鬧,那殿只有一根前柱,還未營建完畢。觀址高高地背靠著香爐峰,北面朝著武功山,前方則是大溪從東面山塢中流來,向西經(jīng)湘吉灣而流去,也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好地方。這時雨稍微停了些,遇到個道徒想送我們到山頂,于是往西到了九龍,便冒雨行半里,跨過老水橋,再順武功山南麓而行,就上了牛心嶺。五里后,經(jīng)過棋盤石,〔有小廟在嶺上!尺@時雨漸漸大了起來,那道徒歸還了我們給他的送路費,丟下行李袋離去。有路從棋盤石直往北上去,五里后,經(jīng)過石柱風洞,又過五里,便直達武功山山項,這是從集云觀登山的大路;從棋盤石由小路順深谷向東去,是從觀音崖登山的路。我想兼顧兩條路上的風光,竟然從山頂?shù)男÷分北季琵,而那道徒想仍然下到集云觀,從何家坊大路走,所以他和我意見不合而離去。于是我冒雨從小路往東行。從此處起山的支脈盡都是從山頂向深谷中傾墜而下,凸起處形成山岡,凹伏處形成山峽,道路順著山腰延伸,遇山岡就攀登而上,遇山峽便俯身下行。從棋盤石向東經(jīng)過第二個山峽時,有塊十幾丈高的石頭直立在山峰側(cè)邊,讓人覺得形態(tài)優(yōu)美。那石頭以內(nèi)的山峽中石崖突兀樹木叢生,看上去很奇異,但道路彎曲,大雨飛灑,草木塞路,無處可以著足。又沿路往東經(jīng)過第三個山峽,峽間的山岡從路下面的山澗向南橫越過去,徑直到香爐峰的東面。從這條山岡起,山澗中的水便向東西兩邊分流,流往西的就是從集云觀而流出平田的那條,流往東的就是從觀音崖而流下江口的那條,它們都是安福東北的溪流。從此處后又經(jīng)過兩峽。向北望去,山峽內(nèi)盡是樹木叢草掩蔽,石崖突兀,不時地見到崖壁上仿佛掛著白色的布慢,如同向下垂懸著的瀑布,奇怪的是沒有飛灑流動的態(tài)勢,仔細觀察欣賞,原來它們都已經(jīng)結(jié)成冰了。這才知道這地方高而寒冷,已經(jīng)不同于下邊的地方了,只是我們小步慢行在雨中,不曾感覺到而已。共走五里,抵達觀音崖,大概第三岡的岡脊穿越過去的地方正好是它的中部。觀音崖又叫白法庵,是白云法師創(chuàng)建的,他的徒弟隱之進行了擴建而使庵的規(guī)模更大。此庵位于武功山的東南隅,地處深山之中,幽隱偏僻,原先是山牛野獸棲息的處所,名叫牛善堂;白云創(chuàng)建佛寺時,出現(xiàn)了白鸚飛來此地的奇異景象,所以取名叫白法佛殿。殿前有個寬大的水池,這也是高山中難遇見的。庵前方有座尖聳的山峰成為案山,叫箕山,是香爐峰的東面又聳起來的一座尖峰。那里實際上有庵無崖,崖就是前面經(jīng)過的山峽中綿亙的石壁,沒有固定的名稱。庵的前后翠竹綠樹非常茂盛,前面有條大路直下江口,后面就是登武功山山頂?shù)臇|路。當時我衣服鞋子都濕透了,趕忙更換掉,已經(jīng)不作再往前走的打算。飯后雨忽然停了,于是辭別隱之,從庵東登上庵后的路。直往上二里,忽然看見西南方云霧翻滾奔涌而來,香爐峰、箕山倏忽間就被遮掩了,于是更加激勵已經(jīng)精疲力竭的顧仆一顛一躍地往上登。又登一里,已到達白法庵后面的最高頂端,然而濃霧彌漫,往下俯瞰白云所建的廟宇以及山脊從中穿越過去的眾多山岡山峽,見不到絲毫影子,聽不到丁點兒聲響,幸好天空雖然陰霆但不下雨。又走二里,抵達武功山山頂?shù)拿┾种,茅庵?nèi)有兩個道人,我們將行李停放在其中。三石卷殿就在那茅庵的上邊,但雖在咫尺間而辨不清。道人領(lǐng)我進到殿中行了禮,我便返回來住宿在茅庵中。這天夜里好多次狂風怒吼,我以為風向已轉(zhuǎn)為西北,天氣可期望變晴,等到夭亮卻發(fā)現(xiàn)濃霧彌漫如故。
武功山若一道屏障東西橫列著。它的正南面為香爐峰,香爐峰的西面就是門家坊的那座尖峰,而香爐峰的東面就是箕峰。三座山峰都峻峭陡削,而香爐峰高懸獨聳,它們并列在武功山的南面,若像武功山的權(quán)星門一樣。山頂上有道路通往四方:由正南面去的一條,從風洞石柱下到棋盤石、集云觀,經(jīng)過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是一條大路,它就是我入山所走的那條;由東南面去的一條,從觀音崖下到江口,通到安?h;由東北面去的一條,二里后出雷打石,又往前一里就是萍鄉(xiāng)縣界,然后下到山口通到萍鄉(xiāng)縣;由西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抵達枚縣;由西南面去的一條,從九龍下錢山,抵達茶陵州。這就是武功山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聽說天上的陰霆未散,我便靜靜地躺了許久。早餐后才起來,霧影忽開忽合。于是從正路下山,想去探尋風洞石柱。直往下三里,逐漸見到兩旁的山都在茅草叢中露出脊梁,沒有崖壁峰巒的奇秀,遠遠看見香爐峰頂也時出時沒,而它的半山仍然和先前一樣濃霧彌漫。我心想風洞石柱還在二三里以下的地方,恐怕一時難以尋找到,并且懷疑道徒所講的是些敷衍塞責的話,即便尋著了也不會有什么奇異的景象,便乘沒有下雨,仍舊返回山頂,再次在那間茅庵中吃了飯,準備先去九龍。這才從山脊上往西行,開初山中仍然是霧氣彌漫,不久就漸漸散開。三里后略微向下走了一些,越過一條山脊,忽然從霧影中看見武功山中峰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高峻的石柱,它們向上刺入層層云霄,往下插進深深的地府,這就是所說的千丈崖。成百座山崖叢密地聳立著,交錯盤繞,高低不一,凹陷的山洼和突凸的峰石相互掩映。往北直向下走,到處如門如網(wǎng),如幢如樓,直下到谷地,盡都是叢密的樹木、紛亂的雜草平平地鋪在深谷中。然而霧氣還時時籠罩著山崖,等走到它們的側(cè)邊時,霧又忽然散開,好像先前的籠罩,是女人故意用衣袖遮面以回避客人,而后面的散開,又像是用心裝出笑臉歡迎客人。大概武功山若屏障橫列著,東面、西面和中間共聳起三座山峰,而中峰最高,峰上純是石頭,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卻是極盡了山崖懸空直立、曲折盤繞的奇美。假使不由此處而是從正路走,假使由此處走而霧氣不散開,不是就要說武功山?jīng)]有奇異優(yōu)美的景觀了嗎?共走三里,經(jīng)過武功山中間一座山嶺的西面,接連越過兩座山脊,它們都狹窄得僅有一尺五寬。到此處南北都是石崖,而北邊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削,它們深播無底,盤繞突兀,有許多奇異的景觀,山脊上有兩座崖壁層層破裂開,如同門一樣,向下傾墜到重重深谷中。從那兩座崖壁處向下鑿通道路,就可以覽盡山脊北崖的各處勝景,但可惜的是山高路絕,沒有能到達那些山崖間游覽的人。又往西,依然是先下后上,這里是武功山的西峰。西峰與東峰無差異,不像中峰那樣石崖高峻突兀、條塊分明。又走五里,經(jīng)過野豬洼。在西峰盡頭處,看到一座石崖突出來,下面可以容納四五個人,它叫二仙洞。聽說它上面還有個金雞洞,我沒有進去。從二仙洞起山分成兩支,路從中間通過。又沿著略微下傾的路往西走四里,到九龍寺。此寺在武功山的西睡,高峻的山嶺到了此處忽然向四周分開,圍成山塢,中間有塊平坦的谷地,水流繞著谷地往西面流出山峽口處的橋,向山崖間傾瀉下去。寺是神宗時寧州禪師創(chuàng)建的,與白云創(chuàng)建觀音崖,是分別在山的東西兩邊同時進行的。然而觀音崖地勢開闊暢爽居高臨下,九龍寺地勢幽深寬闊,觀音崖的地理形勢固然不如九龍寺那樣既正而又幽靜隱秘。若以地勢來論,九龍寺雖然稍低于山頂,但它的高度反而在觀音崖之上許多。寺中的僧人分住在東西兩間小屋中,前些年南昌王曾特意進山到此拜佛,如今寺廟僧房的規(guī)模依然齊整。西面房中的僧人留我們住宿,我見霧氣已經(jīng)逐漸散開,便堅考地和他們告別‘走出寺,往西越過溪口橋,溪從南面流下。再往西越過一座山嶺,又渡過一條小溪,兩條溪水匯合而往南傾墜到山谷中。溪從東面傾瀉,道路從西面下插,都是直往南面下去。走五里為紫竹林,有間僧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高處的急流修竹間,清幽和高爽兼得,也算得是佛教寺院的一處美妙所在。從山上遠望此處,還是被掩蔽在重重云霧中;漸朝下走云霧漸散開,而此處破裂的崖壁上水流飛瀉,有崖壁上的急流高懸在倒豎的山峽間那樣一種態(tài)勢。又走十里到盧臺,一路間或從溪右走,或從溪左行,路線不一,但無不是行走在如巨雷轟響的水聲中和似雪花倒濺的白浪間。只是水流在高高的山崖間,被翠竹綠樹掩蔽,不能窺見到水流的形態(tài)和氣勢,等到渡過山澗水,又已經(jīng)是水流平緩的地方了。走出山峽到達盧臺,才有布滿平坦田塊的谷地,紛亂的水流交錯從田畦間涌出,我們的行裝鞋子都被打濕;叵肫鹎疤爝^相公嶺時,要一滴水都不能找到;此處地勢高于那里,但石山間溪水環(huán)繞,于是成了水流灌注的洼地。這大概是因為武功山東睡的山是一條主脊分出若干支脈,而武功山西睡的山是眾多山峰各各分立,山峰上石頭突兀崖壁并矗。泥土、石頭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燥濕潤的狀況也就有差異了。溪兩崖住著四五戶人家,房屋呈環(huán)狀離立著,想投到其中的一家住宿,但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請賓客的理由推辭了。正徘徊在路旁時,有一群人從東面村中走到村西去,他們正是被宴請的客人。其中一個少年見我沒有住宿處,親自到各家,為我找棲身的處所,把我?guī)У綎|村已經(jīng)宴請過客人的一家,〔這家人姓唐!尺@才得以留宿下來。這天行了三十里。
初五日早餐后,霧氣仍然遮蔽著山頂。于是往東南翻越一座山嶺,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這里是大階。此處住著幾家居民,自成一個和外界相對隔絕的幽深谷地。一條小溪從東北面流來,那是何家坊流來的溪流,盧臺的溪水從北面流來,又有條從沙盤頭來的溪水自西北面流來,它們匯合而流出陳錢口。兩山對聳如門,路也沿溪流而去。出了陳錢口就是十八都平田,它東面對著一塊寬展的大平地。大破來的水自北而流出陳錢口,上破來的水自西而流到車江,兩條溪水匯合而往東經(jīng)過錢山流下平田。路從車江沿西面的溪水走,五里后到上破,又進入山中。隨后,渡過溪水到南面,又上了門樓嶺,爬五里越過嶺,又與溪水相遇。過了一個平坦韻山塢又走二里,有座山峰立在溪流中,山峰的南北兩面各有一條溪流,它們繞流到山峰前面而匯合,這是月溪的上游。路沿山峰南面的那條溪流進入山中,溪的南面有個石蘭沖,山崖很是突兀。又走三里,登上祝高嶺,嶺北的水流下安?h,嶺南的水流下永新縣。又從嶺頭上平平地行二里,然后走下嶺往東南行二里,過了石洞的北面,便朝西南攀上一座小山,山間的石頭色澤溫潤但形態(tài)高險峻峭。從石縫中往下俯瞰,有個四面環(huán)繞的石窟,石窟中有道門對著石縫,門里面有佛家廟宇,廟宇后有個深洞,那洞叫石城洞。洞外石崖環(huán)亙四周,石崖間有條縫隙朝向東面,佛庵就背靠著石崖。那庵朝向北面,石城洞在它的左邊,洞門向著東北方,但石窟中的門被僧人關(guān)閉著無法進去。從石頭上俯身呼喊,許久才得以進入石窟內(nèi),于是叫僧人燒火做飯,而我進入石城洞中游覽,想爭取時間出來后作石門寺的旅行。進洞門后沿著石瞪而下,很類似陽羨張公洞的洞門,然而大處超過張公洞。洞中高高隆起的狀態(tài)與張公洞相同,但深度寬度有張公洞的兩倍。洞的中央有條石岡橫隔著,將洞分為內(nèi)外兩重,外重有些大石頭分別排在洞門口,如同一個平臺。平臺的中央,聳立起兩根石筍。排列在石筍左右的,石臺北面邊緣處是一根石柱矗立著,它有石筍兩倍大,而顏色十分古樸凝重,它從洞底向上高高擎起,上面連接著洞頂。石柱旁有條縫隙,可繞著石柱轉(zhuǎn)。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些石頭在周圍環(huán)繞承托著,它們像是栽種在盤子中似的。石柱旁邊有個支洞。曲折地往北再進去,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如蓮花環(huán)繞堆疊形成柱子,石柱的上部如同作為儀仗用的華貴的旗幟,頂蓋連接著洞頂;這根石柱旁邊也有縫隙,可繞著石柱轉(zhuǎn)。大石柱的左邊另外環(huán)繞著一個小洞,那支洞更加彎隆。等走出洞,吃了飯,見洞非常奇異,未能找到火把,又與顧仆再次進入洞中細細探尋。出洞來已經(jīng)傍晚了,于是住在庵中。
石城洞原先名叫石廊洞;南破人劉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創(chuàng)建佛寺后,改名書林洞;如今又叫石城洞,因為洞外石崖環(huán)亙四周若像城墻。
游記日記 篇3
2月10日 星期三 晴
正月初二,我們一家人去汾湖游玩。汾湖,古稱分湖,春秋時期吳越的分界線。在今天的浙江嘉善和江蘇吳江交界處。那里湖面廣闊,綠樹成蔭,景色怡人。
到汾湖,不得不提起這里的美食。湖邊的農(nóng)家樂里,湖鮮可多啦,吃過的沒吃過的我都點了些。不一會兒就上菜啦,熱氣騰騰的冰糖河鰻、肥美的大閘蟹、鮮嫩的臭桂魚,讓我垂涎三尺!油爆大蝦、雪菜河蚌、農(nóng)家醬肉,也讓我們胃口大開。
在汾湖,最迷人的還是這里的.景色。爸爸媽媽迫不及待地去拍照,我和外婆在湖邊散步。我看見草地上有一群大白鵝,便去追趕。它們先是把頭伸長,警惕地看著我,我故意大叫一聲,它們立刻把頭伸直,像鴕鳥似的跑了起來。最后,它們“撲通撲通”全跳進湖里,向遠處游走了。大白鵝真的很膽小。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想:汾湖真棒!下次一定要帶爺爺奶奶也來玩一玩!
游記日記 篇4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就來到了這美麗的黃山!
剛來到黃山腳下,我就被那磅礴的氣勢給震住了!那高聳入云的“蓮花峰”,像是一位衣帶飄飄的仙女;那游人如織的“光明頂”,像是一位安靜慈祥的老人……..我們乘坐纜車來到了玉屏樓,只見那迎客松站立在懸崖邊,揮舞著手臂在向我們問好呢!我也伸出了手臂,向那已站立了幾百年的迎客松”老人家”揮手問好!
接著,我們就開始“蓮花峰”的攀爬,那“蓮花峰”看起來溫柔秀美,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旁邊的護欄只有我的大腿那么高,90度的臺階,耳邊呼呼的風聲,搖晃著的身體…….嘖嘖,聽了就令人直打寒戰(zhàn)。邁上了“蓮花峰”的第一個臺階后,我心中有些后悔。后悔什么呢?我也說不清楚。隨著攀爬的時間越來越長,“蓮花峰”也越來越陡峭,看著已在頭頂上飄動的云彩,我不斷的提醒自己:“加油!加油!就快到了!”每當想到這兒,感到無力地身體像是充了電一般,迅速的'手腳并用向上爬。已經(jīng)爬到云里了!我看到了山頂上的石頭碑,已經(jīng)看到了勝利的光芒!
終于到山頂了!看著下面飄動的云彩,看著下面若隱若現(xiàn)的人群,我才意識到,我成功了!我成功的征服了這座1864.8米的高峰!
在這個鼠年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不斷的努力、堅持、才能成功!最后,我想大家都可以去黃山玩一玩,可以爬上那“蓮花峰”,體會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吧!
游記日記 篇5
9月11日 星期日 晴轉(zhuǎn)多云
一清早,我就叫醒了爸爸媽媽,讓他們帶我去野生動物園。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我第幾次去了,反正我就是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動物們。按照順序我們先參觀了步入?yún)^(qū),頑皮的金絲猴、可愛的大熊貓、狡猾的鱷魚、憨厚的'大象、漂亮的羊駝、靈動的長頸鹿...我還和動物們來了次親密接觸,騎了溫順的駱駝,喂了活潑的袋鼠,哈哈,太開心了。爸爸看我玩得有些忘形,故意考我,“你知道黑猩猩、袋鼠和犀牛的英文嗎?”哼,盡挑難的問!癈himpanzee, Kangaroo, Rhinoceros.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看著爸爸目瞪口呆的樣子,我抿嘴笑了,心想:讓你小看我!我可是考出了少兒通用英語三星口語的。
我們選擇乘坐投喂車進入猛獸區(qū),整個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熊區(qū),一只大黑熊擋住了去路,見我們不給吃的,直接撲上來把著車子,肥大的熊掌、長長的指甲就在我的眼前。幸好車子上的鐵網(wǎng)夠牢固,它趴了一會覺得沒意思,就跳下車去。盡管這樣,還是把我嚇出一身冷汗。到了虎區(qū),我們投喂了一只活雞。就看見一只猛虎從遠處飛快地沖過來,直撲投喂口,一口咬住雞肚子,立刻之前還在拼命掙扎的公雞垂下了腦袋。我不由地感嘆:百獸之王,當之無愧!
游記日記 篇6
人工湖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公園的早晨是安靜的。雨后,一層薄霧籠罩天空,當微風吹過花草,五顏六色,花兒好像在向人們點頭,碧綠的小草向一位軍人在站崗呢!風吹拂著柳樹,柳樹姐姐好像在梳理著好美麗的長發(fā);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好像在開早會。
公園的早晨是熱鬧的。南邊,一群滿頭銀絲的老奶奶、老爺爺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在跳廣場舞。北邊,老人、兒童和年輕人在悠閑地散步。有的坐在椅子上聽音樂;西邊,是打陀螺的地方,那是傳來“啪啪”的.響聲,好像是打了千萬個閃電。東邊,是我們玩耍的地方,小朋友們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戲,有的在跳繩,真是豐富多彩呀!
啊,多美麗的公園的早晨呀!
游記日記 篇7
前幾天,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到了浙東大峽谷。雖然峽谷沒有桂林名甲天下的山水,也不像一望無際、波瀾壯闊的大海,可我們還是覺得這一趟來得很值得。雖然下著蒙蒙的細雨,但大家還是興致勃勃。我們需要渡船穿越峽谷。上了船,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一幅美麗的青綠山水畫:蒼山如黛、峽谷霧繞。船上,只要開一些窗,就能感覺到迎面吹來清風,帶一些涼爽的清新。
這里的江水真滑啊,仿佛它是一條綿延的絲帶,柔美地蜿蜒著兩岸青山綠谷;這里的江水是那么清,那么的綠,好似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這真是一條秀水啊!稍過一會兒,下了船,我們開始爬山,一邊看這里四周的景物。這里的路,時而陡,時而平,變化多端。這里的石頭,有青有黃。左右觀望,就能看到清粼粼的山溪千流百折,聽到溪聲嘩嘩地響,如同在傾訴著峽谷的`千古柔情。還有那溪流中間形成的顏色各異的碧潭,它們的美侖美奐,絕不亞于四川的九寨溝!山奇,水清,澗幽,林茂,進入浙東大峽谷如入畫境?辞嗌叫闼畭{谷幽深,賞奇峰怪石……這里真可謂是人間仙境!
游記日記 篇8
喀納斯,單聽這美麗的名字,難以觸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傳說中的湖怪,然后就是一個夢幻般讓人神往的'地方。
從烏魯木齊出發(fā),穿越準噶爾盆地、途經(jīng)魔鬼城,行車十多個小時,最后抵達了我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相交的喀納斯。
從月亮灣進山,順河而上,先是樺樹,后是楊樹,再是松樹,相互交錯,枝枝吐綠,去年的落葉還沒有溶入大地,踏在上方真有時空錯落的感覺——這是秋天呢還是春天?林中稀稀落落的歐式紅頂小木屋更是讓人覺得仿佛走進了安徒生的童話。
登上觀魚亭,整個喀納斯湖盡收眼底——六道灣繞著一座座山峰蜿蜒在天與地的遠方,山間一團團煙霧似云似紗籠罩著這兒的山山水水,真是人在空中走。水在云中流。
雖然沒有看見傳說中的湖怪,但也不覺一絲遺憾。因為“喀納斯”本身就是美麗而神秘的意思。
游記日記 篇9
國慶佳節(jié),金風送爽。我們一家人和外婆阿姨結(jié)伴而行,前往會稽山龍華寺游玩。
車子駛?cè)肓说す痫h香的大香林景區(qū),引入眼簾的是連綿不斷層層疊疊的大山。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沒過多久,我們就來到了游客絡繹不絕的龍華寺。
龍華寺門口,大型噴泉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一股股水柱從槽里*出來,縱橫交錯十分好看。許多人駐足觀看,拍照留念。我們順著臺階而上,來到了大雄寶殿,廣場上有很多人在祈福。我還看到了掛滿紅絲帶的許愿樹,上面寫滿了祝福語。我也寫了一條,希望家人平安幸福,自己學習進步。極目遠眺,我看到了巍峨的.兜率天宮和其周圍的建筑*相輝映。天宮的外形像蓮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煞是壯觀。走上一級又一級的臺階,我們終于來到了兜率天宮。站在天宮下我瞬間感覺自己好渺小。隨后我們參觀了諸天羅漢菩薩和佛像浮雕,48瓣直徑56。7米的巨型資金蓮花三大奇觀,令人金嘆不已。
今天真是意義非凡啊,讓我領(lǐng)悟到了我們中華民族佛教的博大精深,建筑技術(shù)的高超卓越,雕像藝術(shù)的精美絕倫。如果有機會,我還去這里玩。
游記日記 篇10
20xx年8月12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們一家人踏上了去武隆的旅程。
過了涪陵,我們的車沿著烏江畫廊行駛。烏江的水,清幽碧綠,像仙女飄落在群山中的綠絲帶。兩岸的山,陡峭壯觀,好像天神發(fā)怒時從中間劈開一般,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告別了這副天然的山水畫之后,就驅(qū)車前往芙蓉洞。
剛進入洞口,一股涼氣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五彩繽紛的`地下宮殿。導游說,芙蓉洞有五絕——“巨幕飛瀑”、“珊瑚瑤池”、“石花之王”“生命之源”“犬牙晶花池”。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珊瑚瑤池和巨幕飛瀑。走近珊瑚瑤池,就仿佛進入了傳說中的仙境。池面迷霧茫茫,似乎飄浮著一層仙氣,更給這個美麗的瑤池增添了一絲神秘感。池水清澈見底,水下的晶花仿佛是一簇簇水草,池中間有兩根潔白的石柱,猶如兩位妙齡仙女在里面沐浴。我想:“仙女的浴池一定很高級,我也想去試一試!卑职炙坪蹩闯隽宋业男乃,說:“你如果跳下去,浮起來絕對是冰塊兒了。”
巨幕飛瀑更是壯觀無比,仿佛是一片瀑布從天而降,令人贊嘆不已,讓我立刻想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芙蓉洞真不愧是世界珍寶哇!
【游記日記】相關(guān)文章:
游記的日記01-23
游記日記07-22
五一游記日記02-04
黃山游記日記01-12
寒假游記日記01-30
暑假游記日記01-24
新加坡游記日記12-26
【精選】游記日記四篇02-14
精選游記日記四篇02-14
精選游記日記3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