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給女兒的信》課堂實錄
《給女兒的信》課堂實錄1
點擊瀏覽該文件
《給女兒的信》課堂實錄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思考認識“愛情是什么”這個問題。
2.體會用童話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3.學會前后照應(yīng)、層層推進的敘述手法。
教學設(shè)想: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放在學生“學”上,盡量使教學過程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閱讀程序相吻合;采用師生討論的形式,研討課文內(nèi)容,引導(dǎo)學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預(yù)習要求:
自讀課文,準備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或不同的看法。
教學步驟:
一,談話(要點):
同學們滿十四歲了嗎?
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么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著回答“什么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通過預(yù)習,你們已經(jīng)閱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什么?(復(fù)述課文內(nèi)容)
這我接到上這堂課的任務(wù)時,在可供選擇的許多課文中,我毫不猶豫地選了這篇!因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時,非常感動。我不止一次地給我的處于青春花季的學生讀這些充滿父愛的信。開頭的幾句話我至今還能背誦——‘親愛的女兒:你提出的問題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經(jīng)14歲了,已經(jīng)邁進開始成為一個女人的年齡時期。你問我說:“父親,什么叫愛情?”我的心經(jīng)常為這種思想而跳動,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個小孩子交談了。進入這樣一個年齡時期,你將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個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你們怎樣評價這位父親?
。ㄒ鰧ψ髡叩慕榻B)
二、關(guān)于蘇霍姆林斯基(選自拙著《走進心靈》)
作為飲譽全球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滿童心的真誠人道主義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創(chuàng)辦的帕夫雷什中學聯(lián)系在一期的。蘇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規(guī)律總是這樣的:五點鐘就開始起來寫教育日記,一直寫到八點鐘;然后,他便來到校門,以親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學的孩子。學校上課期間,在校長辦公室里是很難找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不過,在教室里、體育館里、學校養(yǎng)蜂場或教研組會議上倒是可以見到他。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又來到校門口,以深情眷戀的神情目送每一個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學,每一個學生都不怕校長;相反,蘇霍姆林斯基在哪兒出現(xiàn),哪兒就會有一群孩子圍上來和他說笑。
看著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遠年輕的身影,人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個長期受著傷病折磨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以連政治指導(dǎo)員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戰(zhàn)場,因身負重傷而被抬下戰(zhàn)場,兩塊彈片一直殘留在他的胸部。盡管這樣,他仍然一刻不停地從事著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因為他實在太愛他的學生了。為了直接與孩子打交道,他放棄教育局長的職位,而甘愿當一名校長和教師——在他擔任校長的同時,他一直還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他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室中給他們上課,在假日里帶領(lǐng)他們?nèi)ソ加,他甚至還曾和學生一起去荒無人煙的小島探險。他稱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幾乎整天都泡在孩子當中,所以他對孩子們了如指掌,經(jīng)他長期觀察并跟蹤記錄起成長歷程的學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還不到52歲的蘇霍姆林斯基陰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臟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懷念他的孩子們,渴望回到學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他雖然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卻給后來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小說和童話故事。他的著作被稱為“教育百科全書”。
這位偉大而充滿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這樣深情地寫道:“在一所農(nóng)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我來說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后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為,我是有這個權(quán)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愛孩子!
。ㄕ故緢D片)
三,生研討:
你最深的體會?
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問題?
……
。ㄟ@一部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和高潮,我無法預(yù)想和預(yù)設(shè)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或者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但我會重視學生研討中出現(xiàn)的任何生成性問題,并與學生對話。)
四,教師發(fā)言:
。ㄟ@一部分內(nèi)容實際上是適時穿插在和學生的對話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達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后照應(yīng)和層層推進的寫法。
為什么說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萊特對勃朗寧的愛。金岳霖對林徽音的精神之戀……
五、總結(jié):
請學生起來說各自的收獲。
教師:過十天,我將去江蘇江陰華士學校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將再次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同學們準備讓我?guī)拙湓捊o她嗎?
課堂實錄《給女兒的信》
音像出版社要給我制作課堂實錄的光碟,于是上周我借班上了一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女兒的信》。應(yīng)該說,這堂課上得不錯,現(xiàn)場文字記錄的鐵皮鼓直說感動,他還說當我說下課時,他感到很驚訝: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但是我決定重上一遍,因為我突然想到,應(yīng)該讓我自己班上的學生隨光碟“面向全國發(fā)行”!
當我給學生們說這個想法時,全班學生興奮得不得了,掌聲幾乎要把房頂沖破!我說:“若干年后,如果你們想年李老師了,想念同學們了,便拿出這堂課的光碟看看!甚至你們老了以后,還可給你們的孫子放這光碟說,看爺爺(奶奶)當年讀高中上課的情景!”同學們哈哈大笑。
今天下午,我和學生乘車來到四川省電教館。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根本沒有關(guān)于這堂課任何具體設(shè)想,我追求一種課堂的生成性,一切看學生的現(xiàn)場反應(yīng),在隨機進行相關(guān)的引導(dǎo)。只有一點非常明確,這堂課一定要一切圍繞學生轉(zhuǎn),真正體現(xiàn)出尊重學生,寓引導(dǎo)于對話之中。盡管上周的課也不錯,但我不想重復(fù)那堂課的具體程序,也不可能重復(fù),因為學生不同嘛!
我們在攝像室坐好了,正準備上課,教科所吳老師突然走進來說別忙,原來她認為學生統(tǒng)一穿校服色彩太單調(diào),她建議同學們可以把校服脫了,讓學生穿在里面的毛衣、春秋衫的色彩露出來。學生們聽話地紛紛脫下校服外套,于是,我眼前的學生變成色彩繽紛起來。
攝像師給我示意可以開始上課了。于是我對同學們說:“好,咱們上課!”
隨著值日生朱雅蘭一聲響亮的“起立”,同學們齊刷刷地站了起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看著我。
我審慎地鞠了一躬:“同學們好!”
同學們齊聲喊:“老師好!”
“謝謝!請坐!”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新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叫《給女兒的信》(我一邊說一邊轉(zhuǎn)身板書:“給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作者是蘇霍姆林斯基。那么這篇文章咱們怎么學呢?作為一篇自讀課文,主要是自己讀,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問題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交流,分享,李老師呢,就和你們來作一些探討,也和大家分享。”
從學生的閱讀程序來說,他們接觸一篇新文章首先克服字詞障礙。本來,我當然可以給學生列一些可能不認識的字,但我想,我以為他們不認識的字,他們就不認識嗎?恐怕不一定。而且,我以為他們認識的字,恐怕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認識。再說,這個同學不認識的字,可能那個同學不一定不認識。反之亦然。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學生自己說,他們在閱讀中遇到過那些不認識的字。
于是我又說:“我們接觸一篇課文首先是從接觸字詞開始的,那么我要問,哪些同學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然后查過哪些字詞?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們沒有,李老師就要問你們了!
黃泳第一個舉手:“我查過‘抔’。
我問:“在什么課文地方?要說清楚。”
“在課后練習里,‘讀讀寫寫’的第三個字!彼f。
“哦,在這兒,讀什么?”我問她。
黃泳說:“pou”
“讀幾聲?”
“二聲!
“很好!”我又問全班同學,“同樣是這個字,查過的舉手!
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我笑了:“呵呵,不少呀!哪些同學在沒有讀這篇文章之前就認識認識這個字?”
無人舉手。
“哦,沒有!蔽艺f,“那么,你們還查過哪些字呢?”
依然無人舉手。
“沒有。俊蔽艺f,“這就是說本文的字你們都認識了?好,那李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李老師有點疑惑要問大家――看第15自然段第四行。我請一個同學讀一下‘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經(jīng)蓋起一……’,后面這個字讀什么!
有同學舉手了,我說:“別舉手!我抽一個同學起來讀――請余鑫同學來讀。”
余鑫站了起來,很自信地讀:“dòng”
我說:“很遺憾你讀錯了,這個字應(yīng)該讀zhuang。一‘幢’!我知道你以為自己能夠讀正確而沒有去查。那么有沒有一個dòng字呢,有的,但是寫法不一樣!
有同學插嘴:“那是一個木字旁,再加一個東。
我點點頭:“對!我們四川人很容易把一‘幢’讀成一‘棟’!以后可別讀錯了。李老師還有一個字要考大家,第八段第二行‘在他們目光接觸的……’”
有同學忍不住小聲讀了出來。
我趕緊制止:“不要說!我請馬雯婕讀。”
馬雯婕讀:“剎(cha)那間。”
我問:“她讀對了沒有?”
鄭毓秀急切地站起來說:“應(yīng)該讀sha!”
更多的同學說:“應(yīng)該讀cha!”
“對!應(yīng)該讀cha!”我肯定地說。
看著有點不好意思的鄭毓秀,我接著說:“不過,鄭毓秀雖然讀錯了,但通過這么一糾正,你印象就比較深對不對?我問大家,這個字有沒有讀sha的時候?”
同學們說:“有!”
我說:“對,這是一個多音多義字!畡x車’的‘剎’便讀sha。但在這兒讀‘剎(cha)那間’。還有沒有其他的字?沒有了。恳粫䞍何艺f不定還要考你們的,呵呵。我要強調(diào)的是,查字詞時我們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沒見過的字,而我們經(jīng)常所見的字讀錯了卻不知道!
字詞解決了,應(yīng)該正式進入課文了,我一直堅持認為,對一篇課文的閱讀應(yīng)該從學生開始,而不是從教師開始。如果從教師開始,就應(yīng)該是教師提出什么重點什么問題或者展示什么多媒體課件,無論這些問題或課件設(shè)計得多么好,這一切都是著眼于教師怎么“教”!而在我看來,自讀課文更多的應(yīng)該著眼于學生怎么“學”!因此,我決定從學生的感受開始進入這篇課文的教學。
我對同學們說:“這篇文章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同學們讀了一遍以后你們第一個感覺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談?wù)。?/p>
鐘雪飛把手舉了起來:“我覺得一般的父親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對他女兒這樣說的,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卻對他女兒談什么是愛情,很不一般,他和一般的父親不一樣!這點我印象特別深!
我問:“和鐘雪飛有相同感覺的舉手!
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我說:“看來多數(shù)同學有和鐘雪飛一樣的第一感覺。那么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可要實話實說――你們在14歲有沒有想過愛情?放心,李老師不會問你具體是怎么想愛情的!
大家忍住不笑了,同時紛紛舉手。我一看,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舉起了手。
我說:“把手放下!嗯,多數(shù)人想過。但想過以后又問過父母的同學,請把手再舉一下?”這次卻只有四個同學舉手。
“好,我們請舉手的四個同學談一談,當你們在父母面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的父母是怎么說的?蘇暢,你先說好嗎?”
蘇暢說:“我問過父母,他們說,現(xiàn)在問這些做什么,長大了就知道了!
大家笑了,我也和同學們一起笑了。
我問汪洋同學:“你的父母怎么回答你的呢?”
汪洋同學說:“我媽給我講愛情是世間很美好的一種情感,然后說她和我爸那樣就叫愛情。”
大家又笑了。
“那么,王楠楠的父母又是怎么告訴你的呢?”
王楠楠說:“我是和爸爸閑聊時問到的,他告訴我,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都不一樣,愛情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要靠自己去體會!
然后我請黃泳說,黃泳回答:“其實是我媽媽給我講的,她說每個人所面對的愛情都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情,要看你怎么處理。”
我說:“我覺得這四位同學的家長都不錯,都能真誠面對孩子的提問。只有蘇暢的父親回答得好像比較敷衍一些。呵呵!不過還好,沒說你小小年紀怎么就喜歡胡思亂想!
大家都笑了起來。
“可是,”我話鋒一轉(zhuǎn),“為什么只有四個同學問了爸爸媽媽呢?其他同學也想過愛情為什么沒有問過你們爸爸媽媽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敢!
我說:“不敢?如果問又會怎么樣?好,我們現(xiàn)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們問爸爸媽媽,估計他們會怎么說?”
李運舉手站了起來:“我父母會花四個小時來教訓我!”
大家笑了。
“嗯,你的家長可能會說你現(xiàn)在別想這些!是吧?”我問。
李運說:“是!
楊曉梅站了起來:“我的媽媽會說,你這么小的年紀,像這些干啥,還不好好學習!我知道我如果問了,我一定不會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說:“是啊,爸爸媽媽不說,可是你們會想呀!并不因為沒有人回答你們就不想愛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會開放,到了秋天果實一定會掛滿枝頭,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呀!我覺得你們,包括多數(shù)同學都很現(xiàn)實,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回答,所以輕易不會去問這個問題。在中國,很少有父母像剛才四位同學的家長這樣開明。李老師也有一個和你們一般大的女兒,你們猜猜,李老師的女兒問過我沒有?”
學生齊聲說:“問過!”
“沒有!”我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外,大家笑了起來。
我繼續(xù)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猜錯。呵呵!但是在我女兒十四歲的時候,我主動給她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寫的這封信,為什么?大家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女兒在慢慢長大,我應(yīng)該像蘇霍姆林斯基對待自己女兒一樣,也主動告訴我的女兒什么叫愛情。”
略微停頓了一會兒,我說:“剛才幾位同學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還是有有區(qū)別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們家長都給你們講道理,而蘇霍姆林斯基是用講童話的形式。第二,你們父母都講每人的愛情不一樣,但是既然是都是愛情就有共同的特點,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講的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情感,F(xiàn)在我們看看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講愛情的。下面同學們把課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歡,欣賞的語句勾出來,或者不懂的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交流感想,或者提出問題,李老師一會兒也給同學們談?wù)勎业捏w會!
教師里一下安靜了,同學們都開始快速閱讀課文。我一邊巡視,一邊繼續(xù)提醒:“你特別欣賞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來。不懂的問題也可以記在那兒,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學生繼續(xù)默讀。
幾分鐘后,我說:“好了,很多同學都看了一遍了,咱們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個句子一個詞,最能打動你的……都可以說說。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
汪洋同學舉手了,她站起來說:“這句話特別打動我――‘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句話我覺得寫得很真實,每個人都會死,但在生的時候有過愛情,愛情就會通過你的生命延續(xù)。
汪洋的回答真實地反映了她的理解,這個理解我認為是正確的,不過我感到還不完整。本來我可以幫她補充,但我想還是讓學生來補充,于是我說:“汪洋對這段文字印象比較深,同學們對這句話還有沒有不同的理解或補充?”
鐘雪飛舉手站了起來:“我覺得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有了愛情兩個人才能走到一起,這樣才能夠延續(xù)后代,這也是生命的一種繼承!
我說:“對,我同意鐘雪飛的補充,他的補充很重要。我也談?wù)勎业睦斫,愛情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東西,但不僅是精神的東西,它有著生物性的基礎(chǔ),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結(jié)合,包括人類的生生不息。有了愛情,才有相愛的人之間的結(jié)合,才有了后代。但是我們今天談?wù)搻矍楦嗟厥琴澝谰竦臇|西,因為我們是人!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絕大多數(shù)人不過就是幾十年,但愛情是永恒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已經(jīng)死了多少年了,但是他們因愛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飛翔到今天!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因此,人不免一死,但愛情的力量卻永遠延續(xù)下來!
李文思舉手了,她說:“第15自然段有這樣一句――‘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種無以倫比的美……’我是第一次聽到用‘無與倫比’這個詞形容愛情,我對這個詞有了感覺,就是愛情居然能夠產(chǎn)生這樣強大的魅力!”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并非取消教師的引導(dǎo)。理想的境界,是學生和老師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進,同時,教師又不知不覺地引領(lǐng)著學生。這里的關(guān)鍵,是教師要善于捕捉契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中和文本重點的結(jié)合點或鄰近點!說實話,在課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教學難點,就是這篇文章很容易上成以“正確認識愛情”為內(nèi)容的主題班會!我提醒自己:必須上成語文課,盡可能引導(dǎo)學生在認識愛情的同時,又注意課文的文學性或者說寫作藝術(shù)。因此,在這之前,雖然表面上我和學生在輕松地聊著,但實際上,我一直在關(guān)注著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我在等待,等待著學生自由交流和教師主動引領(lǐng)的最佳切入口。現(xiàn)在,李文思的發(fā)言讓我心里一亮:機會來了!
我說:“李文思的發(fā)言很好。她指的這個語言點是上帝的第二次發(fā)現(xiàn)。那么,我們不妨暫時停留在這里研討一下,我們圍繞上帝看到的東西來看一下,課文說‘上帝在他們身上看見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和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我想問,上帝這樣‘看見’過幾次?”
同學們七嘴八舌,有說兩次的,有說三次的。
我要同學們注意看課文本身,然后多數(shù)同學說“三次”,于是我說:“至少有三次,是吧?同學們馬上這三次找出來,看看上帝三次看見了什么,看見的是不是同樣的東西!
同學們立即仔細看課文,認真地找了起來,同時同方同學之間不時小聲議論。
有同學說:“第一次看到的是愛情!
我和他們碰撞起來:“看到的是愛情?不對吧?那是大天使對上帝所見的解釋和概括!
同學們繼續(xù)尋找并思考上帝三次究竟見到了什么。
我和學生一起找一起分析:“第一次是什么?‘上帝從那目光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與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吹降氖鞘裁?”
同學們齊答:“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
同學們說:“還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樣的東西!
“對!”我繼續(xù)引導(dǎo),“但是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沒有區(qū)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么不同?書上有的,你只需要扣住這句話的語言。第一次看見的美是什么?”
有同學插嘴:“愛情!
“這是大天使給他概述的呀!”我笑了,然后繼續(xù)追問,“上帝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多數(shù)同學回答:“不可理解的美!
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對,在這兒作者想說的是,上帝的眼光漸漸地表現(xiàn)了愛是一種美,一種力量。這種美在人類看來是很常見的,但在上帝看來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他從未見過。上帝一想,他是無所不能的呀,為什么他沒看到過這東西呢?作者這里說,上帝發(fā)怒了。為什么要發(fā)怒呢?”
同學們紛紛說:“因為人類未經(jīng)許可就發(fā)明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我引導(dǎo)學生看書:“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因為沒有經(jīng)過請示就創(chuàng)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見的對象變了沒有?”
同學們齊答:“沒有。仍然是美和力量!
我說:“但是換了一個定語……”
同學們說:“無與倫比!”
“對!”我說,“就是李文思剛才說的‘無與倫比’。那就是說,五十年過去了,愛情褪色了沒有?
同學們說:“沒有!
我說:“這就是說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愛情變得更美了,無與倫比。這就叫什么?“
同學們說:“忠誠!
我感慨地說:“是呀!忠誠就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jīng)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無與倫比的美!這是上帝第二次所見。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后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jīng)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未愛情好像似乎應(yīng)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么?
“沒變。還是……”同學們七嘴八舌。
“還是什么?”我追問。
同學們大聲說:“美!”
“但‘美’前面加了一個定語。這定語是什么?”
同學們說:“‘不可理解’!
我故作不解:“怎么還是‘不可理解’?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何思靜舉手回答:“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但第三次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yīng)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我說:“我同意何思靜的理解。也許上帝最初認為,愛情只有人活著的時候才有,為什么死了,還有一種憂傷的美,憂郁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過去同樣的力量,因為他有‘心靈的追念’。雖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么再看前兩次上帝看到愛情后是怎樣的表情?第一次書上怎么寫呀?”
同學們說:“‘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
同學們說:“第二次是‘上帝怒不可遏’。”
我說:“第三次呢?照前兩次的推論,應(yīng)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樣?我請一個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唐強舉手起來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粗麄,然后深深地沉思著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說:“本來我以為唐強要讀錯一個字,呵呵!大家猜猜,我估計唐強要錯那個字?”
同學們笑了:“‘佇立’的‘佇’!”
“對!”我說,“但唐強果真很強!沒有讀錯“佇”。“
同學們笑了。
“這個字很容易讀錯的,有同學可能會讀成’chu’!蔽依^續(xù)說,“這句話很重要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我和學生一起朗讀:“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看著他們,然后深深地沉思著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讀完之后,我對大家說:“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這種思考?你們想一想,他當時在想什么?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要說‘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xù)發(fā)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為什么他后來離去了?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議論一下這些個問題!
同學們分小組研討,氣氛很是熱烈。
幾分鐘后,我說:“好了,一起交流一下,我們怎么理解這句話?”
路遙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就是愛情,但是上帝覺得他卻不具有,所以就比較惱火,他不是全能的。作者認為,只有擁有愛情才會成為真正的上帝。”
我說:“好,這是你的理解。還有沒有其他理解呢?”
趙瑞雪說:“我們這個小組的看法是,因為上帝是在想,既然人類能夠創(chuàng)造比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更美的東西,那就讓人稱為上帝吧。所以說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勢幽了她一默:“就是說你們不用我來領(lǐng)導(dǎo)了!”
大家笑了起來。
楊曉梅說:“我認為,上帝這是對于愛情的妒嫉,因為他和人相比,人創(chuàng)造的更美,然后他同樣也羨慕愛情,這句話就表明愛情戰(zhàn)勝了權(quán)威。人才是上帝!”
我說:“很好,其他同學呢?還有沒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說:“我們這個小組認為,上帝給了人類思索,當他發(fā)現(xiàn)了愛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時候,那就只有無奈地走開了,再發(fā)怒也沒用了!
鐘雪飛說:“我覺得這畢竟是一個童話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愛的力量是無以倫比的,愛情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此他離開了!
我說:“你們說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讀了以后還有一點新的體會――想不想李老師說?”我故意賣了一個關(guān)子。
同學們的聲音震耳欲聾:“想!”
“想?呵呵,其實你們不想我也要說!”
同學們爆笑。我特別喜歡這種輕松的氛圍,這種氛圍特別能夠激發(fā)我的靈感。
于是我說:“我覺得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我想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為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zhàn)勝的。從這點上講,凡是人性的東西,精神的東西,都是不可戰(zhàn)勝的。上帝都不能戰(zhàn)勝的,你想戰(zhàn)勝,這不是很狂妄嗎?”
那一刻,教室里一片肅靜,同學們似乎都可上帝一樣陷入了對愛情的沉思。
我頓了一下,又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包括寫作上的問題。比如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好,李運舉手了。請李運起來說說!
李運說:“這篇課文引用對話比較成功,對話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李老師:“我認為,對話不但推動情節(jié),還……”
汪洋站了起來:“同時我理解也是層層遞進。”
我說:“好,請汪洋同學展開講講,好嗎?”
汪洋說:“先說愛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層,‘忠誠’,然后再進一層,‘心靈的追念’。這些都是通過上帝和大天使的話對話完成的!
我說:“對,層層深入,把對愛情的認識引向深入。剛才李運說對話把情節(jié)引向深入,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作者并沒有全像我們說的,全都是層層深入!边@里,我有意想和學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導(dǎo),“你們看,作者的語言有沒有重復(fù)的?是哪些句子?找出來!
同學們開始重新看課文。不一會兒,何思靜舉手了。
何思靜說:“是這幾句,‘他們一會兒看天,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傳情’。后面還有,也是這樣重復(fù)的!
我問:“你說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會這樣表達?”
何思靜說:“因為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東西,不能用語言告訴對方,他們之間的愛,就是這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說:“很好,愛情,不用語言的,而且愛情就是這么簡單,就是‘在金黃色的麥田前,時而望望紅艷艷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們看,這是多么樸素,又是多么美好!現(xiàn)在,像這種一種古典的愛情方式已經(jīng)很少了。并不是說在大街上接吻擁抱,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才是愛情。其實,愛情是很簡單的,不過就是看著自己心愛的人。”
教室里一片寧靜,孩子們還小,但他們顯然也被愛情打動了。講到這里,我突然有一種感動,不知是蘇霍姆林斯基美好的童話感動了我,還是學生純真的理解感動了我,或者是我產(chǎn)生了什么美好的聯(lián)想,甚至也許是我心靈深處某一根柔軟的情弦被撥動了。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并忍不住對同學們說了出來:“突然我想到一首歌,這首歌我不會唱,大概就是叫《浪漫的時刻》!
同學們紛紛點頭:“知道,知道!
我說:“何思靜會唱嗎?你可不可以給大家唱一下?”
何思靜輕輕地唱了起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歌聲把所有同學都感染了,漸漸地,全班同學和著何思靜的聲音一起唱道――
……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
歌唱完了,大家鼓掌。
我的眼睛潮濕了,鼻子開始發(fā)酸,但我盡量抑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鎮(zhèn)定地說:“雖然李老師不會唱,但每一次聽到這首歌都很感動,愛情就是看著對方變老,仍然愛他。像這樣的愛情,雖然少,還是有的。前次裴丹同學的作文大家還記得嗎?她說她爸爸媽媽每次上街進商場,爸爸都把媽媽的手牽著。愛情有時候就是牽手。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更不需要海誓山盟!”
同學們沒有說話,都看著我,每一雙眼睛都在感動,都在思考。
停了一會兒,我問:“對這篇文章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對蘇霍姆林斯基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趙瑞雪問:“蘇霍姆林斯基女兒只有14歲,作者為什么就說她跨進了‘成年女性’的界限?”
這個問題我當然可以回答,但我先問同學們:“有沒有同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金薇說:“因為是在蘇聯(lián)嘛,蘇聯(lián)的女孩早熟一些。14歲正是青春期,所以他說女兒成年了!
我笑了:“我基本同意你的說法,他說14歲是‘成年’的年齡。其實不光是蘇聯(lián),在我國,14歲也是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嘛!我看到的另一個版本上這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跨進了女人的行列!有沒有其他問題?”
蘇暢:“最后一句我不太理解,‘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我說:“好,哪位同學給蘇暢講一講?”
李文思說:“我覺得,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他的情感是很豐富,所以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擁有愛情,懂得愛,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思索沒有擁有愛情,是很可悲的,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個生物!
我說:“我覺得你說的有點道理。有沒有補充的?大家注意,這里說‘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是一種生物罷了。你雖然成了人了,但還不是真正的人,沒有智慧,沒有情感。其實從生物的角度,動物也知道繁衍,但是人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繁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chǔ)上的。只有人才有愛情!蘇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這樣寫道:愛情的種子,要在我們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年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中國家長對這個觀點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蘇霍姆林斯基解釋說,所謂愛情的種子不時談情說愛的技巧,而是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感的過程,培養(yǎng)忠誠、義務(wù)、使命感,培養(yǎng)人性美,培養(yǎng)人的責任感的過程。這句話說得非常好,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要在女兒14歲的時候跟她談愛情?因為不僅僅教女兒懂愛情,而且是教她懂真正的愛情,懂得做人應(yīng)該具有的責任感,培養(yǎng)女兒的人性美,F(xiàn)在我問一個問題:你們讀了這封信以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楊曉梅說:“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很好的爸爸,但我覺得愛情不僅僅是說出來,更要做出來,不應(yīng)該刻意地去追求,不應(yīng)該把‘忠誠’說出來。有許多人把忠誠掛在嘴邊,最后還是不忠誠。因此,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不應(yīng)該把忠誠說出來,而應(yīng)該讓女兒以后去實踐!
金薇反駁:“我覺得楊曉梅理解不對,因為這是大天使說的,并不是夫婦表現(xiàn)出來的!
本來從這里可以開始許多觀點交鋒,但遺憾的是,課堂時間快結(jié)束了。所以我不得不說:“這個問題,楊曉梅的意思是忠誠應(yīng)該用行動來體現(xiàn)。這個觀點本身還是對的。金薇不同意你的說法,可能其他同學還有其他想法,或者還有更多不同的觀點。李老師這里不作結(jié)論,下課以后我們還可以繼續(xù)爭鳴。好嗎?”
我非常明顯地感到,通過這堂課,同學們對蘇霍姆林斯基充滿了敬意。于是我說:“還記得我第一次見你們的時候談到對我影響非常深的兩個人?一個蘇霍姆林斯基,一個是――”
不等我說完,同學們大聲齊說:“陶行知!”
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幾幅照片:“看,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非常英俊!”
當蘇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時,同學們一片驚嘆,他們的確被蘇霍姆林斯基的英俊征服了。
我充滿感情地說道:“蘇霍姆林斯基從心靈深處特別愛孩子。他還寫過一本書,題目就叫《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與孩子一起郊游,他擔任校長,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堅持上課。他后來是工作崗位上心臟病突發(fā),被抬上擔架,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回來。我特別感動他的一些細節(jié)。他每天早晨都來到學校大門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著孩子們一個一個走進校門。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學后這樣寫道,我在這個學校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在這所學校里,孩子們不是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教室里再次進入一種神圣的沉靜……
我繼續(xù)說道:“再過一個星期,下周星期一,我將去見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我們1998年第一次見面,已經(jīng)六年不見了。李老師要去見他,你們有沒有什么話要我?guī)Ыo這位當年幸福的女兒?李老師一定帶到!”
同學們一下子沒有思想準備,但都在認真地想著。
我說:“這樣吧,下來以后你們想好了,每個人寫一張紙條交給我好嗎?”
同學們大聲說:“好!”
攝像是給我做了一個時間已到的手勢,于是我對同學們說:“今天咱們這里上課,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說實話,我在上課時忘了我是在給你們上課。這堂課勾起了我的回憶,我過去教過的一個學生,她的孩子要讀小學,來找我想讀一所非常好的小學,我說沒問題,成都幾所著名小學的校長我都認識的。當我接到她的電話時,我感慨萬千!當年我給他們那批學生講蘇霍姆林斯基的時候,他們和你們一般大,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成了爸爸媽媽,有了孩子,孩子都讀小學了!我想,你們正在一天天長大,再過若干年,你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愛情,迎來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李老師還會教你們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師會從你們孩子身上看到你們的影子!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這樣的人生多么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愛情的人,才會擁有這樣詩意人生!”
同學們自發(fā)地鼓起了掌,這是這堂課最熱烈的掌聲!
掌聲中,我對同學們說:“下課!”
學生仍然熱烈鼓掌……
【《給女兒的信》課堂實錄】相關(guān)文章:
給女兒的信作文04-22
給女兒的信優(yōu)秀作文03-05
《給女兒的信》語文教案09-23
給女兒的一封信06-03
寫給女兒二十歲生日的信08-20
給女兒的一封信08-21
給海的女兒的一封信08-24
給女兒老師感謝信08-15
家長給女兒老師的感謝信08-18
初三語文教案:《致女兒的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