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
篇1: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中經典的文化言論和作者誠懇平實的語言
2、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在勤奮中走向成功
重點難點
能運用文中的觀點對具體現(xiàn)象進行探究。
能聯(lián)系生活,對文章的基本觀點進行拓展。
教具學具
ppt課件
預習要求
課外收集有關天資、機遇與成功的事例
理解之間的關系
板書設計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一、導入:
社會生活多姿多彩,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我們羨慕科學家們?yōu)槿祟愖鞒龅腵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么呢?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這些問題將得到解答。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二、課文分析
作者:
季羨林(1911—)語言學教育家和梵文學者。山東清平(今臨清)人。193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獲德國格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南亞東南業(yè)研究所所長
議論文常識:
1、類型:
2、論證方式:
3、三要素:
4、論點分類:
5、論據類型:
6、論證方法:
7、論證結構:
論證的方法:
。1)舉例論證:用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
。2)道理論證:用科學原因、定律和公認的諺語、格言等證明中心論點。
。3)正反對比論證:用正反兩方面的論點、論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比喻的方法論證
三、閱讀課文,把握關鍵句,理清文章思路:
1、瀏覽課文,作者究竟認為哪一點最重要呢?天資、勤奮、還是機遇?作者對三者持什么態(tài)度?
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預期的結果
由天決定、自己決定、正視
無能為力、很下功夫、把握
結論: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干事業(yè),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思考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
3、在分析問題時,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4、談談你對“天資由天決定,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遇,我們也無能為力的看法?
可以修改:“天資只能靠天嗎”?“機遇未必不能創(chuàng)造”
作者說“無能為力”是指人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天賦,人也不可能隨意地創(chuàng)造機遇。但是人不甘落后,經過后天的努力,一樣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質;
機遇雖然總是不期而來,但是機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機遇,還需及時把握住,這一樣要靠主觀努力。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四、關于勤奮學習的事例與詞語、名言
1、學生列舉勤奮學習的事例。
2、關于刻苦勤奮的成語,你能寫出幾個。
懸梁刺股、廢寢忘食、孜孜不倦、手不釋卷
鐵杵磨針、鍥而不舍、繩鋸木斷、聚沙成塔
3、名句積累: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懙氖情|中人直接登場。她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
。ㄟ@首詩寫作者獨自登上高樓,心中的愁苦難言。想借酒澆愁,強扮歡顏,終覺無味。最后兩句點題:原來在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ㄟ@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五、作業(yè)
略
結合理解王國維的治學的三種境界
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作者解釋為“預期”
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作者解釋為“勤奮”。
第三境界:豁然開朗,妙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作者解釋為“成功”
篇2: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中經典的文化言論和作者誠懇平實的語言
2、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在勤奮中走向成功
重點難點
能運用文中的觀點對具體現(xiàn)象進行探究。
能聯(lián)系生活,對文章的基本觀點進行拓展。
教具學具
ppt課件
預習要求
課外收集有關天資、機遇與成功的事例
理解之間的關系
板書設計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一、復習檢查
議論文常識
課內名言佳句: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二、深入理解、運用觀點:
請大家運用作者關于構成成功條件的基本觀點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發(fā)現(xiàn)?并根據探究出來的結果再補充一個材料。
探究練習一:
材料一:電視劇《我的太陽》中有位女舞蹈演員,為了藝術上有所成就,不僅天天苦練,而且到35歲還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關系很緊張,寧肯離婚也不讓步?墒撬龑I(yè)成績平平,一共也沒當過幾回主角,這位演員作出了這么大的犧牲,最后卻不得不忍痛離開舞臺。
材料二:有人說楊麗萍就是專門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學生補充材料三:……
探究練習二:
材料一: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堅持每天凌晨3點起床學外語,同時每天去圖書館。有3天中午,管理員臨走時曾大聲喊問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貫注的陳沒有聽見,被反鎖在里面,后來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書堆中。最終他成為數學大師。
材料二:貝多芬小時候彈鋼琴專注時,手指在鍵盤上磨得滾燙。為長期彈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涼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涼后接著彈,水撩在地板上積少成多,漏到樓下房東家里卻渾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釀造1公斤蜂蜜,必須在100萬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叢同蜂房的距離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釀造1公斤蜜,就得飛行45萬公里,差不多等于繞地球赤道行11圈。
學生補充材料四:……
。▽W生各抒己見,參考:勤奮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時天資也不容忽視)
(各抒己見,參考:生物界、人類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勤奮這一起碼的法則。)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探究練習三:
材料一: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歲時就認識書寫工具,7歲就能指物作詩。鄰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詩并給他報酬。其父覺得有利可圖,便拉著他到處賺錢,不讓其學習,結果到20歲時“泯然眾人”。
材料二:據《青年博覽》刊載,少年大學生錢某,12歲時就會微積分,被認為是神童,進入合肥科技大學學習。平時,學生們上課,他卻在校園里野逛,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多次勸說仍無進步,后來退學當了油漆工,從此告別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時的江淹,少時篤志好學,其詩幽麗精工,《恨賦》、《別賦》膾炙人口,晚年滿足安逸生活,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來,人稱“江郎才盡”。
學生補充材料四:……
探究練習四:
材料一:比爾·蓋茨19歲時看到了電腦軟件行業(yè)的巨大商機從哈拂輟學,后來成了世界首富。蓋茨成了蓋茨,我們依舊“微軟”。
材料二: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使人類在認識生命奧秘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當時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島素的研制者應當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可由于作出此貢獻的人多,國內因為報名爭議得很厲害,送給評審委員會的名單多達14人,而諾貝爾獎只獎給有突出貢獻的一兩個人,這樣他們與此獎擦肩而過。
材料三:秦末,劉邦、項羽先后進入咸陽,當時項羽力量明顯強于劉邦,消滅他易如反掌,在“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謀士范增之言殺掉劉邦,沽名釣譽,聽信項伯仁義之說放走劉邦,最后天下被劉邦所奪。
學生補充材料四:……
。ǜ魇慵阂姡瑓⒖迹喝绻磺趭^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
(各抒己見,參考:機遇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聯(lián)系材料略。)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三、拓展延伸,補充觀點:
對于成功所需條件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觀點未必相同,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閱讀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四、老師課前也收集不少名人關于成功的觀點,大家不妨一起來欣賞一下。
1、有人認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認為自卑是成功的障礙;有人認為成功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需要點滴的積累、需要大膽的嘗試、勇于面對失敗。
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為朋友,以經驗為顧問,以耐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守望者。愛默生
2、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艱苦勞動+Y(正確方法+Z(少說空話)
3、李嘉成認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緒智商)SQ(心靈智商)。
五、教師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關于成功的觀點,構成成功的條件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學習當中確定好目標,勤奮努力、抓住機遇獲取成功。
六、布置作業(yè):
1、摘錄文中證明觀點的論據在積累本上。
2、請你談談學習本文后的收獲。
(學生紛紛談自己的看法,老師給予適當評價)
【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上冊教案01-17
上冊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08-1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2-18
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8-15
《我們成功了》語文教案02-11
語文上冊習作指導教案05-15
初二語文上冊教案11-19
2023上冊語文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