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特點
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qū)別
二、重難點: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qū)別
三、板書設計:
一、認識原核細胞的和真核細胞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四、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細胞的基本結構,今天我們就把細胞進行分類,學習一下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
學生閱讀【探究活動】認識一下有關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教師提問:
1、原核細胞包括的細胞的種類?
2、真核細胞包括的'種類?
教師總結: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生物。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人類。
教師小提示:
區(qū)分細菌與真菌?
細菌和真菌都是個體微小的生物,細菌一般是桿菌、球菌等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放線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總結原核細胞的特點:
1.原核細胞的最主要特點:細胞內(nèi)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2.原核細胞的結構:
。╨)細胞壁和細胞膜: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的細胞器。
(3)核區(qū):由DNA分子組成。
區(qū)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據(jù)構成該生物的細胞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中最低等的類群,但它們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和放線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細菌常根據(jù)形狀分為:桿菌、球菌和螺旋菌,細菌常根據(jù)形狀來命名,如大腸桿菌。也有的根據(jù)功能來命名,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
學生閱讀課本,總結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有較大區(qū)別,兩者的區(qū)別如下表所示: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 較。1-10μm) 較大(10-100μm)
染色體 一個細胞只有一條環(huán)狀DNA,DNA裸露,不與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一個細胞有多條染色體,DNA、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細胞核 無核膜、無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細胞器 僅有分散的核糖體,其結構與真核細胞不同 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
細胞壁 主要由胞壁質組成 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內(nèi)膜系統(tǒng) 簡單 復雜
微梁系統(tǒng) 無 有微管和微絲
細胞分裂 二分體、出芽、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只有無絲分裂 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
轉錄與翻譯 出現(xiàn)在同一時間與地點 轉錄在核內(nèi),翻譯在細胞質內(nèi)
五、小結:
本節(jié)主要敘述了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以及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2、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舉例說明大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
3、通過滲透實驗說出細胞吸水或失水情況,指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異同點。
【重點難提示】
重點: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難點:滲透實驗
【學習展示】
一、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膜方式 (一)被動運輸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7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nèi)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的擴散。
2、擴散:由于物質而產(chǎn)生的物質現(xiàn)象,即一種物質從區(qū)域向區(qū)域遷移的過程。
3、類型 :
。1)簡單擴散(或自由擴散):分子質量相對或的物質,在不需要參與的情況下通過進出細胞的方式,如、、、、等的運輸。
(2)易化擴散(或協(xié)助擴散):需的參與,從區(qū)域到區(qū)域的擴散,如進入紅細胞。
4、動力:。
5、滲透:水分子從通過等結構向水分子區(qū)域的。簡單的說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過細胞膜等結構稱滲透。
。1) 動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 失水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失水皺縮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2)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失水
(二)主動運輸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5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nèi)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既需要膜上的參與,又需要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的運輸方式。[
2、舉例:植物根細胞對的吸收,、進入動物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3、意義:
(1)使活細胞主動選擇吸收,及時排出 和對細胞的物質,保證細胞的順利完成。
。2)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過,細胞選擇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過。如應用于人工腎的。
[思考討論]
1、簡單擴散和易化擴散有什么異同?
2、畫圖表示主動運輸和簡單擴散、易化擴散有什么異同?
3、低溫會影響物質的主動運輸嗎?為什么?
4、將一張洋蔥鱗片葉放在某一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3種狀態(tài)的細胞,如圖1-3,你認為這3個細胞在未發(fā)生上述情況之前,其細胞液的濃度依次是
A.A﹥B>CB.A
C.B>A>C D.B ●植物細胞壁是結構,即和其他物質均能通過。 、佼斖饨缛芤杭毎|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但由于細胞壁的保護和支持作用,因此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xiàn)象 、诋斖饨缛芤杭毎|的濃 度,細胞失水皺縮,但由于細胞壁比細胞膜和細胞質收縮性小,因此會觀察到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分離的現(xiàn)象 ③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xiàn)象 二、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進 出細胞膜方式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9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nèi)容 1、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進入細胞(簡稱胞吞);需消耗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能量。胞吞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白細胞吞噬、變形蟲吞噬等。 2、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排出細胞外(簡稱 胞吐);需消耗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能量。胞吐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分泌蛋白的產(chǎn)生等。 [思考討論] 閱讀教材P49“拓展探究”,歸納大分子出入細胞的方式與小分子出入的異同。 【知識小結】用簡略形式歸納本節(jié)內(nèi)容 【交流思路】 【例1】物質進出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的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兩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nèi)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nèi)的兩種情況。據(jù)圖回答下列問 題: (1)指出A、B所示的物質運輸方式,A是,B是。 (2)上述2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抑制劑后曲線會發(fā)生變化?為什么? 【例2】將人體血液置于9%的食鹽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血細胞呈現(xiàn)()。 A.質壁分離B.正常狀態(tài)C.細胞膜破裂D.細胞皺縮 【例3】在馬鈴薯中用打孔器取兩圓柱體塊P和Q,p放在蒸餾水中,Q放在與馬鈴薯細胞液等滲的鹽溶液中,1小時后測定處理的圓柱體是否與原來的孔剛好合適()。 A.P不合適,但Q剛好合適.B.P不合適,Q也不合適 c.P精確地合適,Q也精確地合適D.P精確地合適,但Q不精確地合適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nèi)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nèi)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jié)內(nèi)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xiàn)教、學的統(tǒng)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jié)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問: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chuàng)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 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平又寣W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fā)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强偨Y: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否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朴^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窃賮碛^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shù)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nèi)容進行聯(lián)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朴袥]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请m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冗@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啥倪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和“氨基酸數(shù)”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jīng)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shù)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 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 代表發(fā)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在今天的這節(jié)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jié)課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說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進行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偶毎只母拍詈鸵饬x。 、萍毎苄缘母拍。解決方法:聯(lián)系初中學過的有關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知識;聯(lián)系不同組織中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從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各種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建成讓學生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教學難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解決方法:從體細胞一般是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具有本物種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細胞全能性。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解法。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學生活動 1、通過具體實例,啟發(fā)學生得到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點。 七、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1、為什么健康人的血細胞數(shù)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2、骨髓與血細胞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一、細胞分化及其意義 出示教材P117、118相關圖片講解。 1、細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導學生探討以下問題: ⑴細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實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發(fā)育成根的過程中,分生區(qū)的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細胞近似正方體。隨著細胞的生長,變成伸長區(qū)的長方體細胞,后來分化成成熟區(qū)的輸導組織的導管細胞、根毛細胞、薄壁細胞等形態(tài)、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又如動物的胚胎細胞形成多細胞生物體。干細胞再生出各種細胞等。⑵細胞分化的過程。在細胞外觀尚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之前,細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決定了。分化的細胞所呈現(xiàn)出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變化,首先源于細胞內(nèi)化學物質的變化,如結構蛋白和催化化學反應的酶,以后依次漸變,不能逆轉。因此,分化是一種持久的、 穩(wěn)定的漸變過程。⑶細胞分化的意義。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fā)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jīng)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并發(fā)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 3、細胞分化的特點:持久性,不可逆轉。 4、細胞分化的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5、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6、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嗎? 二、細胞的'全能性 1、細胞的全能性概念教師出示教材P119胡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的圖片,介紹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的實驗。由于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有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fā)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細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經(jīng)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紹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應用)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將綿羊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 2、干細胞動物和人體內(nèi)仍保留著少數(shù)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叫做干細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許多造血干細胞。干細胞有多種類型,可分為成體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也可以分為這樣三種類型:能夠分化產(chǎn)生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全能干細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個生命;不能單獨發(fā)育成完整個體,但能分化為多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多能干細胞;能分化產(chǎn)生與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關的細胞稱為專能干細胞。 [資料搜集和分析]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討論回答教材P120相關問題。 三、總結 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的生物學意義和細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業(yè)布置 P120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2節(jié)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及其意義 1、概念: 2、特點:持久的,不可逆轉的 3、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4、意義: 5、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nèi)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nèi)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nèi)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 (2)內(nèi)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nè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jié) 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 〔節(jié)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huán)境中。兩者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huán)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nèi)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huán)境中;與外界環(huán)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wěn)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nèi)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tǒng)稱為體液。 細胞內(nèi)液 。ù嬖谟诩毎麅(nèi),約占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 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nèi)絕大多數(shù)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nèi)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nèi)環(huán)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1)在人體內(nèi)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nèi),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nèi)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jīng)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shù)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jīng)淋巴循環(huán)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2. 內(nèi)環(huán)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nèi)環(huán)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diào)節(jié)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3.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jīng)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nèi)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shù)椒,通過呼吸系統(tǒng)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nèi)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jīng)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jīng)過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nèi)經(jīng)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nèi)的毛細血管中,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幍拿氀苤,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nèi)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的內(nèi)容。參與體溫調(diào)節(jié)的器官和系統(tǒng)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 4.提示:體內(nèi)細胞產(chǎn)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tǒng)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tǒng)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小結〕略。 〔作業(yè)〕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 2.B。 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拓展題 。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教學目的】 1、理解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識記水分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利用、散失; 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產(chǎn)和生活這的運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滲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難點 :滲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 【教學過程】 一、水分的吸收 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 根 ; 根尖的結構組成: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圖) 吸水最活躍的部位 成熟區(qū)的表皮細胞 。(圖) 2、吸水方式: 成熟的植物細胞主要靠 滲透作用吸水 , 如: 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莖葉細胞、根冠細胞 未成熟的植物細胞主要靠 吸脹作用吸水 。 如:干燥的.種子細胞、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3、吸水的原理 。1)吸脹吸水的原理:親水性物質與水發(fā)生結合(結合水) (2)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液與外界溶液通過原生質層發(fā)生滲透作用 A、滲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的擴散(如:課本P59圖) B、滲透作用的產(chǎn)生必需具備兩個條件: 半透膜 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C、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tǒng): 理由是: 細胞壁—— 全透性,水和溶質都可以透過。 原生質層——主要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兩層膜間的細胞質—— 選擇透過性——可看做一層半透膜。 細胞液——具有一定的濃度,與外界溶液之間通常具有濃度差。 所以: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就是一個滲透系統(tǒng),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與外界溶液接觸時,細胞液就會通過原生質層與外界溶液發(fā)生滲透作用。 4、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通過細胞圖分析、講述實驗) 1)30%的蔗糖溶液——細胞失水——發(fā)生質壁分離——細胞壁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 2)清水或低液——— 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 3)所以: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 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失水 可用 質壁分離 實驗驗證 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 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吸水 可用 質壁分離復原 實驗驗證 4)質壁分離的外因: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 質壁分離的內(nèi)因: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質壁分離復原的外因: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 質壁分離復原的內(nèi)因: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的作用: 、 證明成熟的植物細胞發(fā)生滲透作用; 、 證明細胞是否具有活性; 、 作為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的方法; 、 初步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大小。(請設計實驗測細胞液濃度大小 ) 5、鞏固練習:課本P62:一、二、四 學案P 1、2、3、4 新學案P116:例6、11、12 P120:1—6、9—14、16 P124:8 課練P48:19 二、水分的運輸、利用、散失 1、運輸: 結構 導管 , 從細胞外 → 導管的途徑: 土壤溶液 → 成熟區(qū)表皮細胞 → → → 導管(通過滲透作用) 土壤溶液 → 成熟區(qū)表皮細胞的細胞壁以及成熟區(qū)表皮細胞以內(nèi)層層細胞的間隙 → 導管(通過擴散) 2、利用:一般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體內(nèi),參與 光合作用 和 呼吸作用 等生命活動。 3、散失:途徑:主要通過 蒸騰作用 意義:是 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植物體內(nèi)運輸 的重要動力 三、合理灌溉:(詳見課本P61內(nèi)容) 1、 概念: 2、 原理: 3、 意義: 4、 鞏固練習:課本P62:三 【練 習】 1下列某同學畫的幾個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注明圖中各標號所指的結構名稱: 1. 細胞壁 2 細胞膜 3. 液泡膜 4 細胞核 5. 細胞質 6 細胞液 7.外界溶液 其中2、3、5共同成 原生質層 。 。2)A→B→C,說明細胞發(fā)生了 質壁分離 現(xiàn)象,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細胞結構基礎是具有選擇透過 性的 原生質層 和一定濃度的 細胞液 、以及全透性的細胞壁;其外在原因是由于外界濃度 大于 細胞液濃度;內(nèi)在原因 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3)若將C細胞放進清水中,將發(fā)生 質壁分離復原 現(xiàn)象,若不發(fā)生, 則說明 細胞已死亡 。 (4)A→C過程中,細胞液濃度 變大 ,吸水能力 變強 。 2、用2摩爾/升的乙二醇溶液和2摩爾/升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某種植物細胞,觀察分離現(xiàn)象,得到其細胞體積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細胞體積在A~B段的變化說明:在該段時間內(nèi)水分從細胞 滲出 , 細胞液濃度 變大 。 。2)在1分鐘后,處于2摩爾/升蔗糖溶液中的細胞,其細胞濃度將 不變 ,此時,在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 2mol/l的蔗糖溶液 。要使該細胞復原,將其置于 清水 中。 。3)在1分鐘后,處于2摩爾/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細胞,其細胞體積的變化是由于 乙二醇 逐漸進入細胞,引起細胞液濃度 變大而吸水 。 (4)并不是該植物的所有生活細胞均可發(fā)生質壁分離,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還必須具有 大液泡(原生質層) 。 3、下面是用新鮮的洋蔥表皮進行的一些實驗與結果。請分析回答: 組別處理結果 a ①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 ①發(fā)生質壁分離 ②然后將材料移到蒸餾水中 ②質壁分離復原 b ③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 ③迅速發(fā)生質壁分離 、苋缓笠频秸麴s水中 ④質壁分離不能復原 c ⑤材料置于7%KNO3溶液中 ⑤開始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 d ⑥材料放入100℃熱水中3分鐘后取出重復(a)組實驗 ⑥未發(fā)生質壁分離 (1)洋蔥表皮細胞在a、b、c三組實驗中均發(fā)生質壁分離現(xiàn)象,其結構基礎是 同題1(2) 。2)a組實驗可以說明 新鮮洋蔥表皮細胞具有與外界溶液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 。3)出現(xiàn)b、d組實驗共同現(xiàn)象的原因是 原生質層受破壞,細胞死亡 。 。4)c組實驗結果說明 K+、NO3- 可以被 主動力運輸進入細胞內(nèi) 。 4、施肥過多,出現(xiàn)燒苗的主要原因是 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中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過 度而死亡 。 5、在移栽花木時常常剪去部分枝葉,這是為了( D ) A、減少葉的呼吸作用 B、降低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C、促進植物體的根的吸水 D、維持植物體內(nèi)水分代謝的平衡 【教后感】 植物對水的代謝中的運輸、利用和散失都在初中的補課上詳細講過,高中這一部分的重點是放在水的吸收上。主要又水的吸收的兩種方式、場所,以及兩種吸收方式CELL的特點,其中以滲透作用最為重要。這里包括滲透作用的原理、條件和植物的滲透作用以及質壁分離實驗的內(nèi)容。 一、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nèi)容 處于生活狀態(tài)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時刻與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nèi)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jié)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于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于細胞內(nèi)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yè)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nèi)部卻是常溫常壓溫和狀態(tài),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nèi)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龠M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谠趩栴}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yǎng)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偻ㄟ^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谡J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質疑,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鐘)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么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yè)制氨的條件是什么? 細胞內(nèi)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nèi)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tài)。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nèi)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chuàng)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鐘)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鐘)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么選擇呢? [提示3] 因變量是什么? [提示4] 觀察那些現(xiàn)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nèi)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說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jié){、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xiàn)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chǎn)生速度 點燃的衛(wèi)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敘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xiàn)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其它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鑒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于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鑒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jù)實驗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鐘)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補充] 。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fā)現(xiàn)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閱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fā)言] 在酶的發(fā)現(xiàn)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shù)的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酶是rna。 培養(yǎng)學生繼承、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史上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后進一步探究] (5分鐘) 請根據(jù)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tǒng),不斷地與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于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于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fā)展為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于大膽的猜想,又歸功于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么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fā)現(xiàn)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jié)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么是對照實驗,有利于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jié)課大量采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fā)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后操作。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精】11-19 關于高中生物教案11-24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推薦】高中生物教案11-19高中生物教案 篇3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高中生物教案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