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時間:2022-03-31 08:49:1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精選19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精選19篇)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

  剛入學的孩子天真爛漫,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但是由于年齡小,正在成長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靈易受影響。有的因某些原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出現厭學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這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怎樣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使孩子樹立自信的心理。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尊重和賞識。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這是激發(fā)孩子上進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觀念上,應該是沒有“差生”,只有差別。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贊賞的方面。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即使他們的成績不合格,也可以說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知識,也是進步了。學習的進步、優(yōu)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師如果都能及時地給孩子肯定、夸獎,在孩子的心靈中會起著積極的作用。孩子們由于得到老師的賞識,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獎給孩子們“小紅花”、“小紅旗”、“小五星”,孩子們都視為“珍寶”。興高采烈地向家長匯報。許多家長對我說:“崔老師,我那孩子,你給他‘三分顏料’,他就開起了‘染房’!边@雖是打趣的話,卻揭示了兒童在得到老師賞識后,心靈碰出的火花:教師對我這么賞識,覺得特別幸福。他們越來越喜歡上學,越來越自信,越學越有勁。

  二、激發(fā)快樂的心理,使之樂學。

  孔子一生強調“樂學”,他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在教學中盡量挖掘教材中知識的有趣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樂學”。如:低年級教學內容中識字是教學的重點。一年級的教材中識字占教學內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課時單純地講解字音、字形、字義,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的生字也記不牢。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快速牢記所學的生字。在上識字課時,我除了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還想了許多好辦法幫助孩子牢記字形。一是通過猜字謎的游戲活動來記住生字。二是編口訣來識記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口訣編得好。三是編講與字形有關的小故事……這樣學生所學的生字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快樂的心理,學生始終感到有趣、輕松愉快,沒有壓力。這樣孩子們越學越愛學,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們有一個穩(wěn)定的健康心理。

  啟蒙教育階段的孩子,他們一切都處于起步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顯得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習慣養(yǎng)成得好壞,關系到他們長時期的學習和成長,甚至能影響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屆一年級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現在所教的班,剛入學時,很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愛講閑話,做小動作,不積極思考問題,舉手發(fā)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種形式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孩子們講了許多科學家小時候愛學習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從小愛學習,學得本領,將來才能為祖國作奉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同時我還組織孩子們進行各種有趣的比賽。如:男女生比賽爬山奪紅旗,哪方守紀律,認真聽講,哪方就先到達山頂奪得紅旗,還有男女生比賽“摘果子”,每組同學比一比看哪組的紅五星多,全班同學比一比看誰的紅花多……這一個個比賽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了上課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四、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

  現在,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爺爺、奶奶的溺愛呵護下,聽好話多,受夸獎多,滋生了不少嬌驕二氣,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對的'要鼓勵、堅持、發(fā)揚;錯的要反對、糾正。其次,要明確三點認識。一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優(yōu)點和缺點!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倍敲總人要進步,就要勇于不斷地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所以批評、檢討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點錯誤,改了就好。承認缺點錯誤是勇敢的表現,改正則是進步的開始,應當鼓勵。再次,積極開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幫互學活動,使班集體始終充滿其樂融融,奮發(fā)向上的氣氛。

  五、積極做好有心理障礙的孩子的疏導工作。

  低年級也有少數孩子有心理障礙,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十分細致地找出原因,積極爭取家長配合,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要特別注意尊重他們,不要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要以愛心去感悟、啟迪孩子的心靈,樹立自信心。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多個別輔導、多表揚他們的進步等。只要有耐心,堅持不懈,沒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礙。

  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充分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師愛之心去撫育幼小而純潔的心靈,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了健康的心理,他們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神圣職責。

  小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2

  充實豐富的生活內容,快樂的情感體驗,給孩子溫馨的愛撫會使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相反,單調的生活氛圍,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環(huán)境氛圍會使兒童個性難以健康發(fā)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觀察分析,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孩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補償教育,盡量采取環(huán)境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成長。

  “促進幼兒的健康”是由幼兒健康的特有價值決定的。17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人生幸福有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體。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種種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這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共識。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文化的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對薄弱。而未來社會要求每個人都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那么,如何重視和加強兒童健康心理教育呢?

  首先,孩子不論大小,他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這就是說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相待,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性的話語去真誠而積極地評價孩子,孩子對教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或積極的、或消極的。因此,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啟發(fā)并引導幼兒參與討論,讓幼兒自己思考、判斷,逐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幼兒的討論、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關系,對幼兒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并以正面激勵為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必要的,但評價應客觀公正,以正面激勵為主,盡可能避免消極的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幼兒造成壓力,使幼兒產生不良情緒,導致不良心理。

  其次,在適當范圍內,應鼓勵孩子去承擔一定的任務,讓孩子擁有自主權、選擇權,獨立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遵守集體規(guī)則等,有的幼兒由此被視為“多動癥幼兒”、“特殊兒童”,當然,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弱之分,能力強的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行,甚至會看不起別人,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又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怯生生地說話,怯生生地做事,缺乏自信心。那么,我們就要設計一些特別的活動,給孩子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如“我會”、“我能”等,讓那些能力不強的孩子發(fā)現自己的長處,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本領,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也讓能力強的孩子了解伙伴的優(yōu)點,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和正確的自我意識。

  最后,教育者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去關心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首先是家庭的熏陶。俗話說: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即為人師,就要做好表率。家長在家庭成員和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對孩子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任性的糾纏、經常的吵鬧打罵,會讓孩子產生無理取鬧的人生困惑;零亂的擺設、懶散的生活節(jié)奏,會對孩子產生不思進取的負面影響;過多的指責,專制的家長作風,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恐懼的不良心態(tài)……。而家長的精心撫育照料,正確啟發(fā)引導,及時的鼓勵贊揚,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其影響力也是潛移默化的。其次是積極活躍,情緒樂觀,興趣廣泛,敢于嘗試,愿意與人交往,在與孩子交往過程中,能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情緒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教師個人的情感、意志、個性特征,以及與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兒童的方法,都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實,豐富的生活內容,快樂的情感體驗,給孩子溫馨的愛撫會使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相反,單調的生活氛圍,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環(huán)境氛圍會使兒童個性難以健康發(fā)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觀察分析,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孩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補償教育,盡量采取環(huán)境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3

  心理健康是個大的概念,兒童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兒童的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對每個特殊的兒童就判定他為存在心理疾病。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成年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兒童的心理情況也會有這種亞健康。看到那些不合群的、不愛說話的小朋友,我總會感慨,我們必須從孩子零歲開始關注他的心理健康。孩子們在嬰兒的時候考慮的最多的就是生存問題,家長們只要給予精心的照顧就能讓孩子們有好的安全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考慮的不單單是簡單的生存問題了,更多的需要心理上的關注。我們身邊的孩子很少有先天遺傳問題的,所以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更多的都是后天養(yǎng)育的結果。很多小朋友的性格跟自己的父母很相像,因為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在性格塑造的過程中受到教養(yǎng)人的影響。文章里說的好,“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變到質變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從一開始的不能自我緩解慢慢積累到最后爆發(fā)出來,等到發(fā)現的時候其實已經病變了,就像一根繩子一開始有了一個結,如果不去及時解開,繩結就會越來越多,最后變成一條解不開的繩子了。所以父母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每個時期階段表現出來的異常情況。特別要說的是,在孩子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有兩個時期特別重要,一個是大家都普遍關注的'十幾歲的青春期,一個就是5、6歲的中班升大班的時期,這兩個階段孩子從生理外貌上變化是非常大的,從心里角度來說變化也非常大,普遍表現出很叛逆,很難管理的情況,幼兒園階段教師和家長們要特別關注這個階段,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他們可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輕易透露,他們的叛逆可能有著特別的原因。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叛逆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在想些什么。其實談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現在的家長很多都不重視跟自己的孩子深談對話,慢慢形成相互不理解的尷尬情形。也許家長愿意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那么與孩子之間的心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短。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榜樣!蹦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視,都認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關鍵,但在實際工作中卻被忽視和存在虛假的教育成分,從而,體現出來的也還是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覺地、有意識地為幼兒良好心理的形成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和予以適時的指導,更有部分教師行為令人費解。

  事例1、一個幼兒園老師因為一個四歲的幼兒上課時愛說話,就用膠帶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許他說話。這個個案盡管是比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兒園普遍的現象是不許幼兒自由說話。

  事例2:一個三歲多一點的孩子因為好動,被幼兒園老師罰站,老師不僅嚴勵地斥責了他,還不許其他小朋友與他玩,于是,那個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

  事例3:到了節(jié)日,孩子們觀察到老師收到的禮物,也觀察到送不同禮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師生關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師的偏愛,也感受到現實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兒園小班的一位家長向帶班教師反映說,孩子的中午飯沒吃飯,教師聽后不高興,便在以后進餐時故意給這個孩子盛超過其飯量的飯菜,并要求他必須吃完,結果是孩子受委曲。

  諸如次類的教師錯誤行為在幼兒園不難見到,因此也給幼兒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于是各種不良的心理就逐漸形成,所謂的“壞孩子”也就越來多。

  幼兒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為純潔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實的,正因為這樣,幼兒期的情感教育是最為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幼兒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礙幼兒生成積極的人格品質,從而不利于其一生的發(fā)展。試想如果兒童被限制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和權利,那種壓抑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同樣,在不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里,幼兒是不可能形成積極的心理體驗的,也不可能形成積極的行動。一個自尊從小受到嚴重打擊的幼兒,怎么會積極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無辜,在他受到傷害的同時,還不能悟出遷怒與他的原因。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差,難以理解和識別教師的心理需要,極有可能導致誤解教師的心理反應,如:一個攻擊性很強的男孩,有一天在與小朋友爭奪玩具時大打出手,教師慢條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趺?看見我就不打了?繼續(xù)打啊,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看你的真功夫。這個男孩從剛才的緊張到放松,以為老師真的賞識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師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罰站,他迷惑地看著老師發(fā)怒的臉,他不明白老師為什么會這樣!幼兒受言語發(fā)展的限制,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導致極端的表現方式,于是采用發(fā)脾氣、大聲嚷嚷及攻擊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為,形成人們眼里的“壞孩子”習性,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師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影響者,教師行為在幼兒情感發(fā)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謂的“壞孩子”的形成,探討教師行為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指導和滲透,是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師提高教育素質的迫切要求。幼兒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的綜合性,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學段那樣滲透在各個學科里,而應該滲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那么,教師行為在幼兒良好心理形成過程中怎樣滲透呢?

  (一)以榜樣的言行滲透

  教師是兒童重要的依戀、模仿和觀察學習的對象,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們,教師不要濫用“壞孩子”這個稱謂,誰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變好,稱“壞”他就真的慢慢變壞的道理。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忌諱給孩子判“刑”,回避定論式的言語。教師要以自身的情緒感染幼兒,如:與幼兒一起戶外活動中,教師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流血了,她自言自語:“沒關系,一會兒就會止血的!庇變郝牭、看到教師的言語和行為表現后就會以教師為榜樣,也變得大膽起來,避免幼兒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師自己常常有消極的心理反應,那么這同樣也會對幼兒發(fā)生消極影響。如:有的教師特別怕小蟲,顯得非常膽小,這樣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使得他們也變得膽小、怯懦。又如,在主題活動“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中,小朋友傷心地說:“小樹葉飄呀飄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說:“小樹葉哭了”,教師說:“那我們給它們建一個新家吧!苯處熢诮淌依镞x擇了一個朝陽的地方,搭一個紙箱做的房子,在旁邊做一棵大樹,讓小朋友把拾來的樹葉放回到大樹媽媽的身邊。教師同情、幫助弱者的行為深深地感染著幼兒,也形成他們關愛和幫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ǘ┮詪故斓慕逃寄軡B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發(fā)的,他們對成人情感表現的敏感程度,有時往往出乎我們的預料。有人作過一個測試,如果向孩子要某種東西,在說要的同時,也配合頭部的偏側動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會把東西給你。所以:

  1、教師的語言和表情在幼兒良好心理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教師不同的言語表達方式,不同的提問類型,將使幼兒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剛學游泳時,有畏懼心理,教師如果光說別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語言說:“我是一個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個讓我開心的地方。”又如:文中開頭所舉的那兩個“上課愛說話”和“好動”的孩子,教師首先要寬容他們,因為“好說”和“好動”都是幼兒年齡特點所具有的表現,教師若改變方式配以和氣的表情說,“你看xx小朋友上課是怎么樣的?”及告訴他們學會傾聽別人說話和基本的一些學習常規(guī),其效果就會截然不同。鼓勵、正面誘導的語言能激起幼兒積極向上,躍躍欲試的活躍情緒。相反,經常批評、指責、諷刺挖苦的消極語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這會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

  2、教師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這種資源就是孩子每天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邊發(fā)生的一件件事情。我們不能小看孩子身邊的瑣事,他們正是在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響,產生體驗,形成習慣。如:幼兒在參加升旗儀式、祝賀祖國生日,游覽附近的自然環(huán)境或名勝古跡等活動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園里每月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體過生日,在慰問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或說說我的好媽媽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戲交往活動中,都能萌發(fā)和加深幼兒愛別人的情感,成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機。大藝術家羅丹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內容,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在幼兒豐富的生活中去尋找和滲透。又如,在教師指導下一位母親較好地處理了孩子之間的一次糾紛:一個攻擊性很強的幼兒抓破了小朋友的臉,母親便帶兒子去商店買回一些幼兒喜歡的小食品,由兒子親自送給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這兩個孩子再也沒有發(fā)生類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這雖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處理得當,不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同時也非常及時地對孩子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爭吵到成為好朋友,過渡得極為自然,處理這件事成功的關鍵是,讓孩子參與了買、挑選、贈送、道歉的全過程,借助于參與操作過程,激發(fā)了孩子的心理體驗,這位攻擊性很強的幼兒經歷了一次這樣的參與后就再也不抓人了,這比簡單的批評說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個“壞孩子”的形成

 。ㄈ┮詽M腔的師愛滲透

  幼兒教育是一種愛的事業(yè),孩子們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師奉獻出自己無私的愛,尤其是那些膽小無助,怯懦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他們由于在不同環(huán)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師愛的滋潤,也需要通過愛的教育激發(fā)他們愛別人的情感,使幼兒由開始愛自己的父母,愛生活中熟悉的集體和老師成為將來愛祖國、愛人民、愛周圍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學會與人交往、合作,能夠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撫摸動作,都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師應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如:教師堅持每天撫摸每個孩子的頭,堅持蹲下來和孩子說說話,做到把自己的愛平均分撒給班上的小朋友?山o貧困孩子送溫暖:給他送玩具、衣服,發(fā)動家長結對幫助他,像媽媽一樣帶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師愛的同時也學會了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教師的愛是形成幼兒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師愛的滋潤下告別“壞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5

  隨時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這一概念的認識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正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病癥或虛弱的現象。對于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兒童來說,身體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是生長發(fā)育的二個生要方面,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遠不及對孩子的高矮、胖瘦、吃的好壞、生活環(huán)境那么上心,生活在家庭的.保護傘下,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有些兒童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像我們班的王旭輝,剛來幼兒園時,就不喜歡與小朋友、老師交流,學習知識不隨老師讀,課后自己找一個角落玩,經過我的觀察,發(fā)現了他在自己玩的時候,說些奇奇怪怪的話:“你是吹牛大王、你是大胖鳥、不會飛等。繼續(xù)聽下去,發(fā)現他說的都是動畫片中的對話,當你再向他問起故事的情節(jié)時,他就不愿意交流,還有當小朋友與他掙搶玩具時,他會發(fā)出刺耳的尖叫聲,就像動畫片中的怪獸一樣。

  由于上面種種現像,我找到家長進行詢問,原因得知,他爸在廠里上班,他媽自己種大棚,忙不過來,從小只有奶奶照顧他,孩子又喜歡看動畫片,只有看動畫就不吵不鬧,只要遇上趕集就買動畫片,這樣奶奶就好忙其他之類的家務,坐下來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很少,這就到了幼兒園里,我針對幼兒的情況向他媽說了,希望你要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給孩子講一個關于良好習慣的故事,減少孩子的看電視時間,購買一些關于美術的書籍,多到外面與孩子交往,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家中,這樣經過不長時間的訓練,相信他會喜歡與朋友交往的。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6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其(幼兒)身心和諧發(fā)”,“應當切實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笔怯變簣@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新一代,是現代化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擺在廣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兩年多的系統(tǒng)的探索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途徑。

  一、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因此,創(chuàng)設與教育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能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1、創(chuàng)設適宜的物質環(huán)境。一是為幼兒提供充滿生機、能陶冶幼兒心靈的自然環(huán)境,如在園內種植草坪、花卉、栽種果樹、開辟種植園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讓幼兒在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二是創(chuàng)設與教育目標相適應的學習、游戲環(huán)境,如利用紙箱、飲料瓶、快餐盒等廢舊物品創(chuàng)設美工區(qū)、音樂區(qū)、娃娃家、小舞臺、商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區(qū)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讓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索。三是創(chuàng)設以心理健康內容為主的墻飾,“我們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等巨幅墻飾掛在教學樓醒目處;活動室布置美麗的圖案,時時提醒幼兒合作、謙讓、快樂、勇敢、不怕困難等。從而使幼兒園的每一塊墻壁,每個角落都成為育人之地。

  2、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一是建立充滿融融愛意的師生情誼。愛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如果教師多給幼兒一些愛護、關心,就會使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因此,我們總是用滿腔的愛去對待幼兒,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并能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平等地對待每個幼兒,潛心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以及能力差異,尊重每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評價孩子時盡量采用鼓勵的語氣“知道你行”、“相信你會做得很好”等,在這種充滿尊重、鼓勵的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孩子們變得樂觀、自信,并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能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們首先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再讓幼兒擺脫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適應集體要求,教給他們一些協(xié)調同伴關系的方法,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交往技能。

  二、重視滲透教育

  心理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xù)的過程,且有反復的可能。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必須要注意幼兒園全方位的滲透,堅持一貫性、連續(xù)性的教育與引導,這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

  1、學科滲透。各科教材內容均從不同方面滲透著對幼兒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訓練要求。它們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在各科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語言活動中,通過進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等,讓幼兒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難,而且還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在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來激勵他們,教給他們解決困難的辦法。

  2、游戲滲透。游戲是幼兒自愿參加的輕松愉快的活動,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游戲活動中最容易接受指導和訓練。

  3、日常滲透。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堅持下去,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幫助幼兒養(yǎng)成對每件事如洗手臉、穿脫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認認真真,絕不馬虎的習慣;培養(yǎng)幼兒做任何事情(如繪畫、玩游戲、聽故事等)都有始有終絕不半途而廢,具有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和頑強的毅力。

  4、隨機教育。隨機教育是根據臨時出現的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它對培養(yǎng)、鞏固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繪畫活動中,有的幼兒因不會畫而哭,有的幼兒把筆一扔不畫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總是抓住機會,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明白“哭是沒有用的”,并讓大家討論“應該怎么辦”,引導幼兒克服困難,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進行針對性教育

  針對性教育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狀況設計的專門活動。研究中,我們圍繞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目標進行針對性活動方案設計,并按方案組織教育活動,如:我們觀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兒性格內向、膽怯,不愿意與同伴交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活動區(qū)設計了“娃娃過生日”,有意識地引導這部分幼兒參與活動;顒又校屢幻變喊缪萃尥,其余幼兒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帶著禮物到娃娃家祝賀娃娃生日,娃娃熱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將禮物送給娃娃時大膽地說出了祝賀的話語。他們相互交談,唱生日歌,跳快樂舞,這樣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孩子們自然地交往,就連平時性格孤僻的.幼兒此時也活躍起來了。

  四、開展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指根據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由教育者設計和組織,以活動為基本方式,引發(fā)幼兒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從而對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積極的影響,達到形成和改善幼兒心理健康的一種方法。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幼兒和幼兒不同的心理需要,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對幼兒進行心理輔導。一是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通過以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情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發(fā)泄不良情緒,形成健康心理。二是角色體驗。幼兒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質,幫助幼兒構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質。此外,我們還運用了誘導、體貼、親近、信任、鼓勵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維護幼兒心理健康。

  五、堅持家園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父母的言行對幼兒具有重大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是正面的,則會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幼兒園教育效果;如果這種影響是負面的,則會削弱或抵消幼兒園教育效果。因此,家園達成共識,協(xié)調教育方法,統(tǒng)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我們在家園配合中通過家園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等活動,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向家長宣傳“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讓家長熟悉本項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操作方法,使他們支持配合幼兒園教育,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7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共同活動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幾大類型。

  1、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小學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1)閱讀和聽故事;

 。2)多媒體教學;

 。3)藝術欣賞;

 。4)聯(lián)想活動,即:通過小學生的觀察聯(lián)想活動,來訓練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

 。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小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小學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

 。1)游戲活動;

  (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種樹和出墻報等等,來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

 。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tài)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小學生自我的發(fā)展。

  (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yǎng)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了解。

 。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小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分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于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讓小學生以一種類似游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fā)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小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了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為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為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小學生舉手發(fā)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小學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為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為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jié)#次,降為每節(jié)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為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贊許、摸頭、陪同游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系。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為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采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8

  3月25、26日兩天,我有幸來到厚生幼兒園,聆聽為期兩天的心理健康課。這兩天的活動分為四個主題,25日上午的主題是“分享快樂”,下午的主題是“挫折教育”,26日上午的主題是“自控能力”,下午的主題是“學會合作”。

  健康不單單指身體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一方面,在幼兒園的課程中沒有專門地安排心理健康課,但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時時存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天,但15位教師活躍的教學氛圍,多樣的教學方法,逐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精彩紛呈,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深深吸引著我,帶來不少的啟發(fā),使我受益匪淺。

  這么多的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開發(fā)區(qū)幼兒園金麗老師帶來的一節(jié)有關“自控能力”的活動《小乖,忍一忍》,教師運用故事導入,然后聯(lián)系自身經驗,學用魔語“寶貝,忍一忍”,接著氣球誘惑,遷移經驗,最后草莓實物,升級體驗。這活動的亮點有很多,我特別欣賞老師的體態(tài)和語言,因為是小班幼兒,教師的語言表情帶給孩子寬松自由的氛圍,這也是心理健康課中教師需要把握的一點,而教學活動中,氣球的出現讓整個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因為有個別孩子跟隨氣球而去,有孩子說不能去,這個相互的矛盾讓幼兒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達到活動目標。

  活動后,專家對每個活動都做了點評。一堂好的好心理健康課,像點評的老師說的一樣,需要寬松、自由的氛圍,對幼兒來說,材料操作、內心體驗、情緒內化是非常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有互動,活動過程有討論活動,孩子們的內心有所觸動,解決問題會有行動,這樣的心理教學活動才是完整的。

  聽完這些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后,我想,在今后的一日活動中,我會更加注意一些細節(jié)。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9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重要任務,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新課改實施這幾年來,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得以了體現充分,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關注。

  本學期,我在課外拓展時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實驗,針對某些學年的班級學生在班上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我設計了一堂“如何理解家長的嘮叨”的集體輔導游戲課,這個活動通過“家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懂得:理解、表述、質疑、回應都是有效溝通的基本要素。讓學生體會溝通過程中單向與雙向、封閉與開放、盲目與探索的區(qū)別;通過游戲,使學生明確有效溝通的基礎是雙向溝通。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自己與家長的表述、溝通方式。同學們在這個游戲中都體會到了平時工作和學習中的不足,并說出自己將來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課對改善,調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學效果。今后,我要繼續(xù)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人生觀,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0

  普天下的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卻忽視了直接影響孩子學習、干擾好像生活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及家庭的人際關系等家庭因素有著直接和間接地關系,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xù)。

  家長是孩子最近距離接觸的成年人。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家長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那么影響最大、受害最深的就是孩子。因為這個時期,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沒有發(fā)育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誤導他們的心理航線偏移。

  據康奈爾大學統(tǒng)計,中國人的第二大疾。含F代憂郁癥,青少年是高發(fā)群體。而青少年的雙親中有一人患有憂郁癥,其子女患有憂郁癥的可能即可增加10倍。另據調查顯示,吸煙的青少年中,有81‰的家長是吸煙的。他們吸的第一支煙,往往就是從家里的煙盒里拿的。經常有家長抱怨道:“這孩子也不知道像誰,又自私,又暴躁,一點也不聽話!逼鋵嵨覀冹o心思考,孩子的這些問題多與家庭教育有關。

  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家庭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溺愛型:家庭成員多是4、2、1型,既祖父母、父母、孩子,過著“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生活處處為孩子著想,有好吃的給孩子吃,有好穿的給孩子穿,剩飯剩菜父母吃,臟話累活父母干。他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地位被父母不斷奉獻的仆人姿態(tài)鞏固的堅不可摧,他們盛氣凌人的行為被受昏了頭腦的父母“理所當然”地默認和激化。將原本幼小純凈的靈魂一步步引向自私、孤傲的深淵。在家庭生活以外,就會有失落,心理失衡和因缺乏集體合作能力而處處碰壁。心理調節(jié)不當就會引起抑郁、焦慮、心理閉鎖等心理疾病。遇到稍大的挫折,就會因心理抵抗力差而被擊倒,甚至出現自殺等嚴重的心理危機。

  二、專制型家庭:父或母權利專制。不管對錯要以自己的要求為標準,不能客觀冷靜地處理問題,不能與子女溝通。解決家庭矛盾的方法簡單粗暴,輕者連罵帶損,重者拳腳相加。此類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專橫。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給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他們的家庭可能隨時爆發(fā)這樣或那樣的戰(zhàn)爭,生活是動蕩的。他們的父母,在他們面前表現的是人際關系的劣性,是痛苦的制作者。使孩子厭倦家庭,敵對父母,更容易去尋找新的溫暖——早戀。

  三、放任型:此類型的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任其自由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再橫加指責。孩子可由于事前沒有指導,事中沒有規(guī)定,事后多加指責,再加上孩子出來問題和解決問題又多表現為不成熟、不穩(wěn)定,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退縮、內向、抑郁、不自信的個性。

  專家認為孩子長期處于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長,而且還會造成心理變態(tài)、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緒或行為的嚴重失衡,嚴重的還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當然過多的溺愛與營養(yǎng)過剩一樣,同樣會引起危害身心健康的副作用。長期精神的高度緊張,極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而不正當的“矯正”欲速則不達,也會事與愿違,起到不良效果。

  家庭的因素、學習的壓力、同學間的交往以及青少年時期心理發(fā)育本身的矛盾積聚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會引起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父母是孩子最近距離的接觸者,能及時地發(fā)現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正確的情感支持行為,可以減輕孩子的社交退縮、自卑、抑郁、自閉等心理問題。父母的科學指導,就會避免孩子步入心理誤區(qū),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春”。那么作為家長,英愛怎樣進行科學正確的心理指導呢?

  一、家長要有正確觀念。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訓,而是幫助,不是與孩子對立面、耳提面命,而是和孩子手拉手、肩并肩、攜手同行。

  1、在教育過程中要用科學的、理性的、孩子樂于接受的、循循善誘的教導以及母女間的悄悄話等形式進行。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其閃光點。事實上夸大孩子的正面性就等于縮小孩子的負面性,也就等于讓孩子的心靈永遠沐浴在陽光下。不要隨便打罵孩子,傷孩子的自尊心。用拳頭解決問題,只能適得其反。

  2、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能夠了解到孩子為什么“煩”,并能理解孩子,以至于更好的幫助孩子。家長還有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處處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行動重于說教,不能教育孩子要“心胸開闊、心地坦蕩”,自己遇事卻心胸狹窄、嫉世妒人。因為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父母,學習父母。通常,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孩子的'一些好的行為,都會被自己不經意的自我放縱而輕易抹去。

  二、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尊重和理解是正確教育孩子的前提,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感情世界。孩子的每一個情緒的反應,都有他這個年齡段充分的理由。這些理由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些是小題大做,十分夸張。但對于孩子來說,卻都是真切的情感體驗。家長只有站在尊重和理解的角度,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

  三、要鼓勵孩子表達和發(fā)泄。既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又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是小,都要用心傾聽他所說的話,這樣,既有助于贏得孩子的信任,又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給孩子發(fā)泄的機會,因為消極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地宣泄,可能后患無窮。

  四、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父母要主動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交給孩子,和孩子一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當然還要身教勝于言教。如果我們生活態(tài)度積極,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并為之不懈地努力,遇事能正確對待,及時化解問題,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教孩子學會克制。要讓孩子懂得合理宣泄的同時,也要懂得克制自己。如果孩子缺少這一認識,結果也是令人擔憂的。孩子在遭受失敗而痛不欲生時,父母一定要給予安慰,表示同情。但還要讓他懂得:在哪兒跌倒、就要在哪兒爬起。如果從此自暴自棄拒絕努力,將是十分愚蠢的。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原則:人不能讓消極的情緒驅使,而去傷害自己和他人。

  總之,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長大以后成為健全的人,就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從為人父母開始,就要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感,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并把這項工作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而不懈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1

  昨天上午第四節(jié)課時,正在辦公室處理公務的我,突然聽到辦公樓傳來一陣女生急促的哭聲,趕緊請辦公室司馬主任前往查看。

  十幾分鐘后,司馬主任回來告訴我:通過調看學校監(jiān)控錄像得知,哭聲來自高中某年級某班的一個女生。現在該班班主任正在年級辦公室向該女生了解相關情況。

  中午放學回到家后,我還是不放心,這個女孩的哭聲讓我很揪心:到底是什么事情讓這個女孩在公共場所大哭呢?我又電話聯(lián)系了該班班主任Z老師,Z老師告訴我:女孩、女孩的母親、班主任老師、政教處主任正在政教處辦公室處理此事。也許當著女孩及家長的面不好說,Z老師的欲言又止,讓我感覺這個女孩的哭聲不一般。

  下午第三節(jié)課,Z老師來到我辦公室,向我詳細介紹了女孩哭聲的由來:女孩性格比較孤僻,受諸多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響,一段時間來,女孩心理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加上青春期的萌動,女孩精神有點錯位,經相關醫(yī)療機構鑒定:女生患有輕度精神障礙。

  最近一年多來,不知怎么回事,有這個女孩類似情況的學生,學校還不止一個。

  去年四五月份,初中部的一個男生,也患有輕度精神障礙,對師生產生了一定的攻擊幻覺,為此,還在相關醫(yī)院治療過一段時間。調查得知,男孩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導致男孩性格孤僻;

  去年底,高中部一個男生,下午周周練時,突然離校,并留下一段偏執(zhí)之語說:人生無趣,想離開這個世界。第一時間得知此消息的老師,連忙調動所有能調動的力量進行尋找,一直忙碌到當天深夜男孩回家為止。據說,這個男孩當時已經走到河邊,且在河邊徘徊了好久,不知為何?他又鬼使神差般地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事后,班主任向我客觀地訴說了男孩家庭的特殊及他的種種離奇偏執(zhí)的'表現。面對該男孩輕度的精神障礙,不得已,學校多次與家長溝通交涉,請求家長務必高度重視,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以防不測。

  前段時間,學校行政會上,有干部向我報告了高中某班一個男生表現異常的情況,該干部說:每次上課,該男生要么坐在教室后面的地板上,要么隨意進出教室,想上課就上課,不想上課就獨自外出。性格孤僻,眼神呆滯,根本不聽老師招呼,與同學幾乎沒有交流。事后,班主任告訴我:這個男孩家庭教育存在問題,他也患有輕度精神障礙。

  記錄以上四則事例,需要一定的勇氣。要不要記錄以上四則事例,我有過猶豫,有過徘徊。為什么呢?從傳統(tǒng)管理學觀點看:自揭家丑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嚴重損害學校辦學聲譽的行為。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嗎!在信息越來越公開透明的時代里,紙是包不住火的。我認為,學校管理者要有不懼“家丑外揚”的胸懷和擔當。只有不懼家丑外揚,方能把外在的壓力變?yōu)閯恿,方能刮骨療毒,逐步減少家丑。促使我下決心記錄以上四則事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通過這種直白的方式告訴老師們要關注這個問題,提醒家長們要重視這個問題。

  記錄這些事例,我有三個難過。一是為患病孩子難過。孩子們也不想得病。『⒆觽円蚕胗袀好前途!孩子們是無罪的啊!二是為家長難過。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庭唯一的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光宗耀祖呢?虎毒還不食兒呢!三是為自己難過。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自己,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什么呢?除了善待這些孩子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學校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更好的環(huán)境。畢竟,健康比知識更重要。

  教育經歷使我深信:以上四則現象,不是發(fā)生在哪所學校的偶然現象,乃是發(fā)生在很多學校的必然現象,是教育新形勢下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新問題。教育實踐警告社會:務必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否則,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傷害。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根子在家庭教育,誘因在學校教育,基礎在社會教育。減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保持一致,學校要堅決實施素質教育,家庭要高度重視家風建設,社會要大力弘揚正能量。

  為學生心理健康擔憂,小處看,憂的是個體學生的前途;大處看,憂的是中華民族的未來。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2

  一個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和他在3—6歲時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有很大關系。足見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我們的幼兒園教育中,可能我們更多的關注到幼兒的身體健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關注的比較少。通常我們能很快發(fā)現某個小朋友身體上的不舒服,而某個小朋友情緒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卻需要多時才會被發(fā)現。

  那么,對于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自身的言行,影響幼兒。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教師要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幼兒,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來影響幼兒。同時,言傳身教,教師要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幼兒,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其次,教師要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要,為幼兒安排合理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健康發(fā)展,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最后,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光憑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學會和家長溝通,像家長傳輸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家長配合老師,在家庭中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3

  所謂人格教育,是指針對學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動機、態(tài)度、理想、價值觀等方面所實施的指導和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學生主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學思想上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心理素質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樣的人,需要我們去引導。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我在教育教學中,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點滴入手,滲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實的教書育人。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滲透于教學內容之中。

  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向百分之百的學生,把愛的種子撒向每一個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雨露中。既愛“金鳳凰”,也愛“丑小鴨”。愛一個好學生并不難,因為他本身就討人喜愛。愛一個“問題學生”才是我的'重大考驗,而這正是教師的天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的學生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

  比如:一位學生特別喜歡畫畫,可是處理不好學習與發(fā)展興趣愛好的關系,教師不是扼殺他的愛好,是進行家訪,做耐心細致的工作,還和他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在教師的幫助下,這個學生不僅成績優(yōu)秀,當上“三好”學生,還多次在各種美術大獎賽中獲獎。鑒于此,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還要想方設法地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學科小組,指導他們做實驗,搞調查,寫論文,提高綜合能力,等等。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提高自信心,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4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ㄒ唬┘彝バ睦斫】到逃巧鐣l(fā)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現代社會是一個急劇變化、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普遍承受著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壓力,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出現也比過去頻繁,威脅著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發(fā)展速度越快,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就越突出。所以,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于人的心理素質而言,提出了比過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成長以及發(fā)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必需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ǘ┬睦斫】到逃羌彝ソ逃闹饕蝿

  科學的教育應該是立體的,可分為四個層面,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在這樣的立體教育網中,總體的教育目標是統(tǒng)一的,然而,各個層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區(qū)別:學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智商提高為目的的教育行為;社會教育主要是對公民德商提高為目的的教育行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個人以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行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行為。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ㄈ┘彝バ睦斫】到逃龑⒆拥某砷L具有無可替代、特別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個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對其終身施教的地方!梆B(yǎng)不教,父之過”,正是說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家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事實上,每一位家長從孩子來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對他們進行著心理健康教育。當然,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這種教育是自發(fā)地蘊涵在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沒有被單獨地提出和認識。這就說明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可替代性。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長期的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而家庭教育具有親密性、早期性和長期性等特點。只有在父母的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與教師相比,父母往往更有條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覺孩子內心細微的變化,從而及早采取相應的心理教育措施。當然,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系統(tǒng)、專業(yè),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個性、人格、意志、是非觀念等方面的影響是學校教育遠不能及的。父母教育的影響比學校教育的影響更持久、更深遠。 因此,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成長及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極其必要與重要的。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既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這么樣的必要與重要,那么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樹立怎樣的目標呢?有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yǎng)人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人的發(fā)展達到最優(yōu)化水平。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認識世界、珍愛生命、關愛社會、感恩人生、創(chuàng)造生活的心理素養(yǎng):

 。ㄒ唬┱J識世界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我們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的思考這些問題,這是我們認識的起點,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個思考。作為父母,我們自己在思考,也要向孩子提出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提出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探索這些問題,從而使孩子學會怎樣學習,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與能力,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二)珍愛生命

  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是短暫的,也是漫長的。我們父母就要培養(yǎng)孩子形成這樣一個習慣:珍惜和愛惜我們的身體,鍛煉我們的身體。生命是時間和空間的結晶。父母要啟發(fā)孩子關于生命的思考,要讓生命富于意義、富于內涵,珍愛生命,讓孩子形成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

 。ㄈ╆P愛社會

  人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在社會中,人才可以成之為人。社會是我們每個人實現理想抱負的舞臺。父母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人的價值在于奉獻。父母要教導孩子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一顆關愛社會的心,培養(yǎng)孩子的人生價值觀。

 。ㄋ模└卸魅松

  人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是一個挑戰(zhàn)、拼搏、奮斗的過程,是一個精彩、美妙、神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修身、齊家、創(chuàng)業(yè)。父母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社會,感恩人生。

  (五)創(chuàng)造生活

  生活就是人生的過程。父母要讓自己的所作所為,使孩子明白美好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通過雙手勞動獲得。教導孩子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懂得如何去獲得幸福生活,如何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活的良好態(tài)度。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家庭教育是滲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對社會各種事物的評價,家庭生活、娛樂的習慣,所有這一切,每時每刻都在塑造著孩子的心靈。那么,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樣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ㄒ唬I造愛和民主的家庭氛圍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之一是家庭環(huán)境。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調、貧乏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其心理發(fā)展將受到阻礙,并且會抑制他們潛能的發(fā)展。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如果能夠在早期與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關系,對其以后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過分嚴厲,也會影響他們的獨立性以及自信心的發(fā)展。所以,家庭成員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民主和諧的心理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個性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沃土。

  作為父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父母之間的真正愛情,這是教育兒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應首先以自己相互關心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果,夫妻之間“兩天一大鬧,三天一小吵”或形同陌路人,會造成孩子壓抑、苦悶、缺乏安全感、多疑、敏感、心神不寧、無所適從,嚴重的會出現變態(tài)人格和反社會行為。父母只有建立和睦恩愛、平等民主的夫妻關系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要會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缺乏正常的關愛,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每個父母也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給予孩子有益的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愛中得以健康的成長。心理學家指出,對孩子心理健康具有不良影響的親子關系一般有以下幾種:

  1、 拒絕型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冷淡、忽視,甚至放任自流,認為“樹大自然直”,采取漠不關心的的態(tài)度。這種親子關系容易使孩子形成冷酷、攻擊、情緒不安的心理。父母的漠不關心也會使孩子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情緒控制力很低,學業(yè)不佳,容易出現違法行為。

  2、 溺愛型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愛,過于關心,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缺乏理智和分寸。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依賴性強,自主能力差,性格幼稚,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在學校往往表現為責任心不強,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

  3、 支配型親子關系:父母處于權威地位,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愿辦事,生活受到嚴格限制,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心情壓抑、緊張、情緒低沉,耐受挫折能力差。孩子時時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進而形成行為消極、被動、服從的人格特征。

  以上這三種親子關系中,父母對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愛,是不明智的愛,甚至缺乏愛。父母對孩子要關心、要愛而不嬌,相信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思考和選擇,建立民主型的親子關系,在家庭中營造寬松、關愛、平等、民主的氛圍,從而孩子愿意聽從父母的指導而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潛移默化,環(huán)境熏陶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教,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它對孩子的各方面特別是心理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情緒、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所以,父母的所作所為對他們的影響更深。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門沙在捏,與之俱黑”,古代教育家的這些論述形象地概括了環(huán)境熏陶對人的深刻影響。因此,潛移默化、環(huán)境熏陶是父母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

  首先,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那么父母應該做怎樣的人呢?要做建功立業(yè)、敬業(yè)進取的父母;要做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滿愛心、親切活潑的父母。而不能做只圖享樂、不關心孩子的父母,心胸狹窄、處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養(yǎng)、不講公德的父母。據調查,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壞的行為有:夫妻吵架,互不相容;公共場所,不守公德;鄰居相處,舉措失當;懷疑一切,不滿社會。[3]因此,作為父母應該不斷學習,提高修養(yǎng)。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么樣的人,那我們父母首先就應成為怎么樣的人。父母期望培養(yǎng)孩子認識世界、珍愛生命、關愛社會、感恩人生、創(chuàng)造生活的心理素養(yǎng),那我們父母就要有這樣的修養(yǎng)和行為。

  另外,父母應該使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第一,安排好家庭的經濟生活。事實告訴我們,很多有作為的人都出身貧寒。有研究指出:家庭經濟地位處于中上的,子女學業(yè)成績較差,而經濟地位相對略低的,子女的成績反而是優(yōu)秀的。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富裕助長了一些孩子的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而貧窮之家的孩子則早當家,艱難的生活磨煉了他們自強不息的性格。所以父母應該注意科學安排家里的經濟支出,勤儉持家,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第二、美化好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整潔美觀,優(yōu)雅的環(huán)境足以起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yǎng)美感的作用。第三,營造好家庭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的社會要求每一個人終身學習,父母應該把“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父母應該騰出時間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探討,平等溝通,從而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的成就感。

 。ㄈ 共同游戲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若一根弦一直處于緊繃狀態(tài),則弦易斷。同樣如果人的心理一直保持緊張狀態(tài),那么也就極易崩潰,尤其是對于心理發(fā)展還沒有成熟的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要讓孩子學會游戲、休閑。樂于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發(fā)展就是在游戲中得到的。適宜的游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也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父母與孩子一同游戲,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因此,父母與孩子共同游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有意識地將各種心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滲透于生動活潑的游戲當中。如要培養(yǎng)孩子細致的觀察力,可以引導孩子觀摩某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趴在地上觀察小螞蟻搬家;要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可以選擇孩子的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或藝術項目,與孩子一起參加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甚至可以組織孩子與幾個要好的小伙伴在大樹底下乘涼編想象故事。這樣的教育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達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ㄋ模┱莆找恍┏S玫男睦韺W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藝,所以,父母就要掌握科學方法,不斷學習,熟練應用科學方法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那么,有哪些心理學方法適宜于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幾種方法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較多:

  1、放松訓練法。放松訓練是指身體和精神由緊張狀態(tài)向松馳狀態(tài)的過程。放松可以通過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靜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實現。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時放松為好?父母就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可以從身體、精神方面來了解孩子。從身體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飲食是否正常、營養(yǎng)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無適量運動等;從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處事是否鎮(zhèn)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是否心平氣和。[4]放松訓練法主要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增強適應能力。

  2、強化法。強化法是指系統(tǒng)地應用強化手段去增進某些適宜的行為或消除某些不適應的行為。強化有四種類型:

  (1)正強化:即給予一個積極刺激,為了建立一個好的行為模式而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重復出現直至保持下來。

  (2)負強化:即去掉一個消極刺激,如較大的孩子仍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則這種行為一出現就受到指責,一旦這種不良行為停止了,立即停止對他的批評。

 。3)正懲罰:即當不適應的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處罰的一種方法。這種懲罰是令孩子感到不愉快的。

 。4)負懲罰:即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強化法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的強化物,如小紅星、籌碼、卡片等。代幣法是一種利用強化原理促進更多的適應性行為出現的方法。如孩子做作業(yè)時拖拉、動作慢,常常拖到很晚才寫完作業(yè),父母就可以利用代幣作為強化物,刺激孩子加快動作,提高效率。

  4、消退法。因得不到強化,使某種已學習的反應減少或停止。如有的孩子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采取無理取鬧的方式希望父母改變初衷,父母應平靜告知“不可以得到,即使哭鬧也沒有用”,并平靜地在一邊做自己的事,假裝不予理會。孩子因這種無理取鬧行為沒有獲得相應的結果,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這種行為就會消退。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關乎孩子未來的生活,未來的成就,未來的人生。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我們父母就要遵從科學原理;作為一門技術,我們父母就要熟能生巧;作為一門藝術,我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創(chuàng)造性。讓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生活幸福,是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更是責任。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5

  首先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會議是xx教育學會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20xx年學術年會在xx學院隆重召開,參會人員共有六十三人,來自全省各個高校的教育學、心里學博士、教授、講師、心理咨詢師和高中、初中、小學的老師們。其中有一位老師是個人前去學習,精神可嘉,可想而知,現在我們的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各個學校和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面本人就來談談本次學習的一些感受。

  專家提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無條件積極關注,接納、尊重學生。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在學校這個集體當中,有三種角色,領導、教師、學生。作為領導的角色希望自己的老師都能認真工作,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都能開展的有聲有色,并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成果,使本校各項工作都能在一定范圍內名列前茅。作為老師總是希望能得到領導的重視、學生的喜歡、家長的認可和優(yōu)異的.成績。作為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家長的呵護、良好的表現以及快樂的成長。這三者之間如果能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關系,學校才能更有效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接納、尊重他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本主義,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就是通情、贊美和寬容。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站在對方位置感受到對方的苦與樂、并表達出來?鞓分愕目鞓、痛苦著你的痛苦。使得彼此產生共鳴。舉個例子,我第一次寫論文,水平有限,確實內容寫得有點亂,我知道我的寫作水平有限,但沒有辦法,雖寫兩篇,但質量都不是很高,原本也不期望能夠參評。在交論文的時候,心里忐忑不安,我們的校長看了我的論文,不僅沒有批評我,還鼓勵我多寫寫就好了,校長利用下班的時候還在幫我改論文,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說話,并把我的兩篇論文親自批改,而且都報上去了,我的心里好激動,雖然不知道能否獲獎,但我已經很滿足了,她的話語讓我感動,讓我充滿動力,心中有種無形的力量,哪怕晚上回家加班到一點鐘,心里都樂滋滋的。領導能處處為老師著想,這就是通情的力量。其實人都一樣,學生需要表揚,老師需要表揚,領導更希望得理解。工作中領導關心老師,那我們更要積極配合領導做好學校的各項工作,教學中多研究一點方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做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我們的老師很累,但他們對待自己的學生都是最真最誠的,每時每刻都在為孩子們付出,有時有些情緒那也是正常的,因為老師也是人,所以我想說:親愛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請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歇歇腳。

  人與人之間就是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護。我很幸運,能在這樣一個家的氛圍中工作,我很愛教育事業(yè),更愛我們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累并快樂著,無怨無悔,愿我能為大家分擔一點憂愁,希望所有身邊的人都能快樂每一天,謹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我們必需注意身體。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6

  我作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名兼職教師,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初中學生大多是十歲的孩子,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作為他們的心理健康老師及班主任們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發(fā)展。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盡可能充分發(fā)展并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fā)展。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是日呼聲日緊,而是提上日程化的位置,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yè)和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心理素質是他們學業(yè)成功、事業(yè)成功的重要保證。過去人們只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認為智力高就能成功,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教育界、心理學界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個體的心理素質對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影響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注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7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許多人會片面地認為,健康就是孩子不生病,身體發(fā)育正常,也就是身體健康。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孩子,我們才能稱之為健康的孩子。然而,正是因為大家都忽視了心理健康這一重要因素,導致孩子們因心理問題而出現了種種不正常的行為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各種不良風氣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健康地成長。作為家長、學校和教師,我們不僅要照顧好學生們的身體健康,還要時刻關注他們,讓他們的心理也健康地成長。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表現往往比較另類。如行為偏激,孤僻,敵對等。那是因為他們心靈上有缺失感,為了滿足得到這種缺失的需要,他們只好以“另類”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發(fā)泄心中的不滿情緒。而為什么學生們會有缺失感,會產生心理問題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復雜,要從源頭找起,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等。既然發(fā)現了問題,就要尋找解決的方法;\統(tǒng)來說,我認為,各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應盡力做到如下方面:

  1、社會上應多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多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讓家長們能及時咨詢,得到幫助;

  2、家長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關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不尋常的表現要及時處理引導;

  3、學校也應開設心理咨詢室,定期對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要留意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4、學生個人方面也應保持開朗寬容,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光靠以上幾點還不能完全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要減少學生不正常心理現象,還得從細節(ji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而且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約翰·霍特的《孩子為何失敗》一書中寫道:“很多‘低能兒’不是先天造如此,而是后天造成的。過程通常是這樣的;首先,一個沒有按正常軌道發(fā)展的孩子被‘診斷’有缺陷;然后,這個孩子就像真的有缺陷一樣被關心和治療;后來,孩子自己也認為他是有缺陷的;最后,他跟專家們說的越來越像。我們由此可見,一個心理健全的孩子,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在身邊親人們的看法議論中,可逐漸轉變?yōu)橐粋有心理缺陷或心智不健全的人。這也更加地說明了家庭環(huán)境,社會態(tài)度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起了重要作用。

  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孩子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沒有回過家,孩子的母親生下他之后就離家出走了,他一直由年過七旬的奶奶照顧,從小就缺少父母關愛的他,讓他養(yǎng)成了敏感、多疑和偏激的性格,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非常另類,到了小學五六年級,這個學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更加明顯,平時我行我素,很容易在學生中間孤立,對老師的批評教育充滿敵對情緒,甚至出現了逃課,接觸社會不良青年的問題。在發(fā)現這些問題之后,我和另一個老師一起去這個孩子的家里單獨做了一次家訪,到了這個學生家里之后,才發(fā)現這個家庭條件比我之前設想的還要差,年邁的奶奶一個人不但要操持家務,照顧孫子,還要經常下地干活,談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之后,這位老人也是一臉的無奈,孩子平時什么也不跟她說,她僅僅是照顧孩子的吃喝穿用,和他很少有什么交流。在實地了解到學生家庭的情況后,我對這個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個學生正是因為從小家庭關愛缺失,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心靈受創(chuàng)后,卻又無法與家人進行及時溝通、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情感,最終養(yǎng)成了這種孤僻、偏激的性格;氐綄W校以后,我和這個學生又單獨交流了一次,這種談話我已經不記得是第幾次了,和往常一樣,我的一些話他似乎根本聽不進去,面無表情,但當我提到他的家庭、他的奶奶,和他在自己家墻上用粉筆歪歪扭扭的寫的“我愛我家,奶奶好,爸爸好”等的時候,這個孩子痛哭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眼淚,他的眼淚深深的觸動了我,也讓我對學生的教育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其實學生每個怪異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受傷的心靈。有時我們認為的小事,卻是影響了別人一生的大事。古語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是因為被蛇咬了一次,造成了心理陰影,以后看了草繩等類似蛇樣的物體,就會不自覺地想起被蛇咬的不美好回憶,把像蛇的東西都認為是蛇。其實學生們也是一樣。若他們在家里或在學校發(fā)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了不良的情緒,而且這些情緒得不到正確的梳理,那么這些負面的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就不止是十年,甚至是一輩子。

  講講我自己的例子吧!記得我小學的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舉手發(fā)言讀詞語,我也很積極地舉手了。結果真的被老師點了起來讀。不知道是榮幸還是不幸,有個生字發(fā)音不準,結果同學們哄堂大笑,我羞愧得臉都紅了,真想找個洞鉆進去。而老師一點都沒阻止其他同學對我的嘲笑,還懷疑我昨晚沒有預習課文,這么簡單的詞語都讀錯。我當時被同學嘲笑已經感到很羞愧了,老師居然還懷疑自己沒做作業(yè),我感到既無奈,又氣憤。無奈的是自己昨晚的努力沒有得到肯定,氣憤的是老師沒經過調查就隨隨便便地懷疑自己,很不公平。其他沒做作業(yè)的同學多得很,為什么自己明明是做了作業(yè),只是讀錯了個字就要受到這般嘲笑和懷疑。從那次開始,我就討厭那位老師,直至現在,我雖說不憎恨他,但對他也不帶什么好感。從那次開始,我就不敢舉手發(fā)言了,即使是自己會回答的,也擔心站起來后出錯被別人嘲笑,F在我長大了,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認為的小事很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大事,會影響別人的一生,F在我也為人師表了,更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我的老師不是對我產生懷疑,而是耐心地教我讀會那個字,讓其他同學停止起哄,會是怎么個結果?我現在又會變得怎樣?但是不管如何,事情已經發(fā)生了,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現在的教育工作,耐心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因為我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次不經意的表揚或不經意的批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因此,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有這樣的經歷。我希望我的學生長大后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時,是愉快的,沒有遺憾的。

  作為老師,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多角度地看問題,要嘗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才會讓學生信服。而且,在每處理一件事情時,應當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下定論。對于已經造成心理陰影的學生,要多關心,多傾聽,了解造成心理陰影的原因,巧妙地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擺脫困境,成功度過每個轉折點。平時也多留意學生在校的變化,發(fā)現有不對勁的地方要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溝通。特別是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老師,面對的農村學生中有很多的留守兒童,更應當及時關注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一點是自己本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形象、樹立榜樣,同時也要多注意知識技能的更新與增長。其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每個學生都是好學向上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品學兼優(yōu),后來孩子之所以會和我們想象的產生差距,那是因為更多的時候,外界的家長、老師們給他們下了定義,對他們品頭論足,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忽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每顆種子都能開出一朵好花,只要一點陽光,一點雨露!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8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有健康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在現在的社會背景條件下,我們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現在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師生關系、家長關系和伙伴關系不協(xié)調,在這三種關系中,師生關系是比較重要的因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應試教育不可忽視。要克服這種困境,調整好師生關系,主要就是調整好人際關系,我們可以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孩子普遍喜歡正性刺激,簡單的說就是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喜歡被肯定、贊揚,即使心里明白是虛假的也愿意去相信。

  作為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班級管理中等,做好相應的工作,如:贊賞、表揚、認同等,因為贊賞可以改善學生的機體氣氛,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成長,同時我們的贊賞認同必須是真誠的,只要這樣才能起到相應的功效。

  2、注意自我性。

  一般情況下,人都會為自己多考慮一點,其實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有時就會出現偏差,比如過于自私自利、出現嫉妒心等。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就要及時的了解、觀察學生,盡量在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

  3、培養(yǎng)心理歸屬感。

  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會害怕、孤獨,尤其是小學生,作為教師就應該時時關系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外界的關懷和溫暖,讓他們認為他們也是整個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平時要注意發(fā)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信心,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立無助,每個學生都希望被老師、同學、家長去認同,也希望自己在遇到困境時能有人幫助和支持。

  4、心理調適。

  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需要我們慢慢去培養(yǎng),我們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心理咨詢師,引導學生應學會正視學習或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教會他們如何面暫時的挫折和失敗,讓他們在精神上不氣餒,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學生在學習中覺得厭倦是,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講注意力轉移至新的內容或思維模式中去,讓他們覺得學習很新鮮,心情上很暢快,我們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的解釋和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和他人溝通,共同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氛圍。

  現在不時有媒體報道出現自殺啦、離家出走啦、誤入歧途等一些社會悲劇,我們不妨去想一想,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夠真正做到去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幫助他們,這些悲劇也許就不會發(fā)生。學生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究其原因,會有很多種,這些出現問題的學生,正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包容,我們要真誠的去幫助他們,也不應該嫌棄他們,當我們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時候,這些經受過挫折的孩子就會想經歷過風雨之后的彩虹一樣,綻放出不同尋常的光彩。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篇19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復雜。同樣,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最近班里發(fā)生了一件事,讓我覺得個別小學生心理健康正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通過調查我發(fā)現;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

  一、社會原因

  社會的整體環(huán)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于社會環(huán)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于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fā)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二、家庭原因

  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fā)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并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tài)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tài)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系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采取敵意的態(tài)度。

  對照上述原因,通過對學生了解,我知道到這個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因家庭父母不和,關系緊張,使他心理受到嚴重沖擊,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對此,這類學生,家長與老師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致的做好這項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02-11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8篇02-11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8篇)02-1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01-27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觀課隨筆02-08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合集8篇02-1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4篇)02-08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觀課隨筆范文07-14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隨筆4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