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復習文學常識《戰(zhàn)國策》
2、掌握文言常用實詞:“親、深、解、救、教、敢、還、
振、圖、室、詔、窮、陣”等
3、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tài)描寫,
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注意文言知識的積累
2、學習和欣賞文言文敘事簡潔的藝術(shù)
3、賞析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翻譯文言文
2、學習、賞析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zhì)疑、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點讀
2、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畫出自己不理
解的地方,并提出疑問
3、畫出有關刻畫荊軻的句子,概括人物性格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jīng)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wèi)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XX年),共245年。
《戰(zhàn)國策》的內(nèi)容,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 暴、勇于斗爭的行為。
《戰(zhàn)國策》的作者在記敘歷史事件時,過分夸張渲染謀臣策士的作用,有時為了突出縱橫游說之士在歷史事件中的決定作用,甚至編造一些情節(jié),不免違背歷史的真實。
《戰(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相關背景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6年。當時,秦已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秦滅趙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喜為了結(jié)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案5篇08-25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04-02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04-14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2篇04-18
語文高一教案12-05
《荊軻刺秦王》讀后感07-29
荊軻刺秦王讀后感05-17
《荊軻刺秦王》讀后感09-08
高一的語文復習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