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教案1
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內空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質等,這些物質都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即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fā)他深入學習的欲望。
2、內容的選擇與呈現(xiàn)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時要求,本章沒有完全考慮有機化學本身的內在邏輯體系,主要是選取典型代表物,介紹其基本的結構、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較少涉及到有機物類概念和它們的性質(烯烴、芳香烴、醇類、羧酸等)。為了學習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的概念,只簡單介紹了烷烴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沒有涉及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等。
教材特別強調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從實驗開始,組織教學內容,盡力滲透結構分析的觀點,使 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盲目擴充代表物的性質和內容,盡量不涉及類物質的性質,注意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甲烷、乙醇、乙酸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材增加了章圖、結構模型、實驗實錄圖、實物圖片等,豐富了教材內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3、內容結構
本章的內容結構可以看成是基礎有機化學的縮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典型物質的有關反應、結構、性質與用途等知識,教材采用了從科學探究或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結構的研究,糖和蛋白質的鑒定等,都采用了較為靈活的引入方式。同時注意動手做模型,寫結構式、電子式、化學方程式;不分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總之要把握以下三點:
1、教材的起點低,強調知識與應用的融合,以具體典型物質的主要性質為主。
2、注意不要隨意擴充內容和難度,人為增加學生的學習障礙。
3、盡量從實驗或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識出發(fā)組織或設計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之中。
第一節(jié)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儲量情況。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甲烷的結構式和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3、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應原理。
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應產物的主要用途。
5、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教學過程:
通過簡單計算確定甲烷的分子式。
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
一、甲烷的分子結構
化學式:CH4
電子式:
結構式:
二、甲烷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水,比空氣輕,是天然氣、沼氣(坑氣)和石油氣的主要成分(天然氣中按體積計,CH4占80%~97%)。
2:化學性質:甲烷性質穩(wěn)定,不與強酸強堿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以下反應: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應)
學生實驗:
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不褪色 證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錳酸溶液褪色。
結論: 一般情況下,性質穩(wěn)定,與強酸、強堿及強氧化劑等不起反應。
(2)取代反應
、 取代反應實驗
觀察現(xiàn)象:色變淺、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霧、石蕊變紅。
在室溫下,甲烷和氯氣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長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應。但把混合氣體放在光亮的地方就會發(fā)生反應,黃綠色的'氯氣就會逐漸變淡,有水上升、有白霧、石蕊試液變紅,證明有HCl氣體生成,出油滴,證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機物生成。
定義——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CH4、CH3Cl、CH2Cl2、CHCl3、CCl4均不溶于水
化學式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名稱(俗名)
溶解性
常溫狀態(tài)
用途
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比較:
取代反應
置換反應
可與化合物發(fā)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單質
反應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單質
反應能否進行受催化劑、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
在水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遵循金屬或非金屬活動順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應是可逆的
反應一般單向進行
3、用途:
甲烷是一種很好的氣體燃料,可用于生產種類繁多的化工產品。
4.補充練習
1.下列有關甲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采煤礦井中的甲烷氣體是植物殘體經微生物發(fā)酵而來的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
D.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所生成的產物四氯甲烷是一種效率較高的滅火劑
2.下列關于甲烷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甲烷是一種非極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結構
C.甲烷分子具有極性鍵
D.甲烷分子中H-C—H的鍵角為90℃
3.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與CH4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 )
A.氯氣
B.溴水
C.氧氣
D.酸性KMnO4溶液
4.將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應,所得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大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5.下列氣體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 ,其產物既可使無水硫酸銅變藍,又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 )
A.H2S
B.CH4
C.H2
D.CO
6.甲烷的電子式為________,結構式為________。1 g甲烷含_______個甲烷分子,4 g 甲烷與____________ g水分子數相等,與___________g一氧化碳原子數相等。
7.甲烷和氯氣發(fā)生的一系列反應都是________反應,生成的有機物中常用作溶劑的____________,可用作滅火劑的是_____________,氯仿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參照此類反應,試寫出三溴甲烷在光照條件下與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標準狀況下,1.12 L某氣態(tài)烴(密度為0.717g/L)充分燃燒后,將生成的氣體先通過無水氯化鈣,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經測定前者增重1.8 g,后者增重2.2 g,求該烴的分子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烷烴、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同分異構現(xiàn)象等概念
2、了解常溫下常見烷烴的狀態(tài)
3、通過探究了解烷烴與甲烷結構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
重點、難點:
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烷烴:結構特點和通式:
烴的分子里碳原子間都以單鍵互相連接成鏈狀,碳原子的其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達到飽和狀態(tài)。所以這類型的烴又叫飽和烴。由于C-C連成鏈狀,所以又叫飽和鏈烴,或叫烷烴。(若C-C連成環(huán)狀,稱為環(huán)烷烴。)
分別書寫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烴的結構式。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相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烴的同系物。
關于烷烴的知識,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烴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單鍵相結合,它們的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谶@一類物質成為一個系統(tǒng),同系物之間彼此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弁滴镏g具有相似的分子結構,因此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則隨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漸變化。
(烴基:烴分子失去一個或幾個氫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烴基,用“R-”表示;烷烴失去氫原子后的原子團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價烷基通式為 CnH2n+1- )
二、同分異構現(xiàn)象和同分異構體
定義: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xiàn)象,叫做同分異構現(xiàn)象。具有同分異構現(xiàn)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如正丁烷與異丁烷就是丁烷的兩種同分異構體,屬于兩種化合物。
正丁烷 異丁烷
熔點(℃) -138.4 -159.6
沸點(℃) -0.5 -11.7
我們以戊烷(C5H12)為例,看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先寫出最長的碳鏈:C-C-C-C-C 正戊烷 (氫原子及其個數省略了)
然后寫少一個碳原子的直鏈: ( )
然后再寫少兩個碳原子的直鏈:把剩下的兩個碳原子當作一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即 )
探究C6H14的同分異構體有幾種?
補充練習
1.下列有機物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是 ( )
A.CH3(CH2)2CH3
B.CH3(CH2)15CH3
C.CHCl3
D.CH3Cl
2.正己烷的碳鏈是 ( )
A.直線形
B.正四面體形
C.鋸齒形
D.有支鏈的直線形
3.下列數據是有機物的式量,其中可能互為同系物的一組是 ( )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4.在同系物中所有同系物都是 ( )
A.有相同的分子量
B.有相同的通式
C.有相同的物理性質
D.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5.在常溫常壓下,取下列4種氣態(tài)烴各1mol,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其中消耗氧氣最多的是 ( )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6.請用系統(tǒng)命名法命名以下烷烴
︱
C2H5
︱
CH3
、 C2H5-CH-CH-(CH2)3-CH3 ⑵
CH3-CH-CH-C-H
CH3︱
C2H5︱
︱
CH3
︱
CH3
C2H5︱
︱
CH2-CH2-CH3
︱
CH2
︱
CH3
⑶ ⑷
CH3-CH-C-CH3 CH3-C-CH2-C-CH3
7.根據有機化學命名原則,判斷下列命名是否有錯誤,若有錯誤請根據所要反映的化合物的結構給予重新命名。
(1)2-乙基丙烷:
(2)2,4-二乙基戊烷
(3)3,3-二甲基-4-乙基己烷
(4)2,4-二甲基-6,8-二乙基壬烷
8.室溫時20 mL某氣態(tài)烴與過量的氧氣混合,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通過濃硫酸,再恢復至室溫,氣體體積減少了50 mL ,剩余氣體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又減少了40 mL 。求氣態(tài)烴的分子式
參考答案:
6.(1)4-甲基-3-乙基辛烷
(2)2,3,4-三甲基己烷
(3)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2,2,4,4-四甲基己烷
7.(1)錯 2-甲基丁烷
(2)錯 3,5-二甲基庚烷
(3)對
(4)錯 2,4,6-三甲基-6-乙基癸烷
高一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含義;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和反應、碳酸根離子檢驗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建議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建議
離子反應是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或在溶液里生成電解質的反應。
要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必須掌握電解質、電離、電離方程式和酸、堿、鹽的溶解性等知識。
教學過程可采用: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
一、精心設計,并做好強弱電解質水溶液導電性強弱的實驗,再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推理,是建立強弱電解質概念的關鍵。教師要強調比較導電性強弱時,必須條件相同。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燈光的亮度,討論推斷:燈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導電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不同→電解質電離程度不同→電解質有強弱之分。從而為理解離子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由于學生學過的化學反應不太多,本節(jié)只要求學生掌握離子互換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置換反應兩類離子反應,不要再擴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運用電解質在水中發(fā)生電離,電離方程式等知識進行分析,并聯(lián)系復分解反應趨于完成的條件,得出“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的反應”這一新課題。理解離子反應總是向離子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的道理。最后過渡到為表示反應的本質,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來表示化學反應,即離子方程式的教學。
三、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是本節(jié)的難點。
建議1.初學時按書寫步驟進行訓練。2.步驟中的第二步是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關鍵。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不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教師可幫助學生抓住若干條規(guī)律,記住常見物質的'溶解性,這樣有利于教學。3.強調離子反應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加強讀出離子方程式正確含義的訓練。學生練習化學方程式改寫成離子方程式和由離子方程式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調情境→提出問題→誘導思維→激發(fā)興趣→分析歸納→解決問題
教學手段:實驗錄像、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投影
教學過程:
。垡裕萃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化學反應分為不同的反應類型。如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若根據化學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又可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
。郯鍟莸诙(jié)離子反應
。蹚土曁釂枺莼仡櫝踔形镔|導電性實驗——第一組物質是干燥的氯化鈉固體、硝酸鉀固體、氫氧化鈉固體、磷酸固體、蔗糖固體、無水酒精,第二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學生回答]還記得嗎?哪些物質能導電?哪些物質不能導電?干燥的 固體、 固體、 固體、 固體不導電,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導電。蔗糖和蔗糖溶液,無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導電。
。蹚土曁釂枺轂槭裁从行┪镔|如 ...... 在干燥的固體時不導電,而溶于水后卻能導電了呢?
。蹖W生回答]是因為這些物質的固體中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而當它們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這些物質電離產生了能夠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從而能夠導電。
。劢處熆偨Y]可見酸、堿、鹽的水溶液都具有導電性。
。垡鲂抡n]
[板書]一、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1.概念:
。弁队埃荩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如: ......等。
(2)非電解質:無論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蔗糖、酒精等。
[講述]我們已經知道酸、堿、鹽是電解質,它們的水溶液都能導電。那么,我們進一步來研究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它們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實驗1-1
。垡龑伎迹輰W生認真觀察實驗,并對實驗現(xiàn)象加以分析、討論。
。蹖W生回答]根據燈泡發(fā)光明暗程度不同,我們可以知道相同條件下,它們的導電能力不同。
。劢Y論]電解質有強、弱之分。
。郯鍟荻婋娊赓|與弱電解質
。弁队埃輬D1-10, 在水中溶解和電離示意圖。
[講述]離子化合物與某些共價化合物能夠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電離成離子,而某些共價化合物只能部分電離成離子。
。弁队埃輳婋娊赓|: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強酸、強堿和大多數鹽類。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 。
。蹖W生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郯鍟萑、離子反應:
。垡龑Х治觯萦捎陔娊赓|溶于水后就電離成為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郯鍟1.概念:離子之間的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學生總結]2.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郯鍟
①生成弱電解質,如 、弱酸、弱堿
②生成揮發(fā)性物質,如
、凵呻y溶性物質,如
[引導分析]由上述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我們來分析離子反應的特征是什么?
。劭偨Y]3.離子反應的特征:
。弁队埃菹蛑鴾p少某些離子的方向進行,反應速率快,部分離子反應有明顯的現(xiàn)象。
4.離子反應類型:
、匐x子之間交換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如:
、陔x子和分子之間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如:
③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如:
。郯鍟菟摹㈦x子反應方程式:
。蹖W生實驗][實驗1-2]中的實驗Ⅰ、Ⅱ、Ⅲ,并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記錄現(xiàn)象,思考原因。
。弁队埃
。厶釂枺輰嶒灛F(xiàn)象?
。蹖W生回答]實驗Ⅰ無明顯現(xiàn)象。
實驗Ⅱ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濾液為藍色。
實驗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導思考]實驗Ⅰ中無明顯現(xiàn)象,原因?
[學生回答]只是 溶液電離上的 和 與 溶液電離出的 的簡單混和。
[引導思考]實驗Ⅱ和Ⅲ中反應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實驗Ⅱ和Ⅲ說明了 溶液電離出的 和 溶液電離出的 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電離出的 與 溶液電離出的 并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離子形式存在。
。蹖W生總結]實驗Ⅱ中反應實質為
實驗Ⅲ中反應實質為
。壑v述]由以上實驗Ⅱ和Ⅲ我們看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所電離出的離子并沒有全部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只有部分離子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其它物質。
[引出]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郯鍟
。壑v述]2.書寫:(以 溶液和 溶液為例)
①寫(化學方程式):
、陔x(電離):
、蹌h(兩邊相同離子):
、懿椋ㄙ|量守恒,電荷守恒)
。弁队埃
寫出上述中和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
高一化學教案3
一、 學習目標
1、 掌握原電池實質,原電池裝置的特點,形成條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電池、鉛蓄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
3、 了解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二、 知識重點、難點
原電池原理、裝置特點、形成條件、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三、教學過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電池做為能源的一種,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嗎?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屬是如何生
銹的嗎?
新授: 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
實驗:4-15:①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②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蹖⑴c鐵鋅銅片相互接觸或用導線連接起來插入稀硫酸中報
告實驗現(xiàn)象。
、茉冖壑邪唁\片和銅片之間連上電流計,觀察其指針的變化。
結論:①鋅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應放出H2
②銅片不能和稀硫酸反應
③銅片上有氣體生成
、茈娏饔嫷闹羔槹l(fā)生偏轉,說明在兩金屬片間有電流產生
結論:什么是原電池?(結論方式給出)它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原電池定義: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形成條件: ①兩個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
、坌纬砷]合電路
討論:1、Zn|H2SO4|Cu形成裝置后有電流產生,鋅片上發(fā)生了什么
反應?銅片上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可以取鋅片周圍的`溶液
用NaOH溶液鑒別;取銅片上生成的氣體檢驗。)
結論:在鋅片周圍有鋅離子生成;銅片上生成的是H2
討論:可能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倆金屬片上的反應式的書寫。
結論:在Zn上:Zn – 2e- = Zn2+
在Cu上:2H++2e-= H2
Zn失去電子流出電子通過導線--Cu--電解質中的離子獲得電子
我們把: 流出電子的一電極叫負極;
電子流入的一極叫做正極
兩極反應的本質:還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是分別在兩極進行了。
負極失電子 被氧化 ,發(fā)生氧化反應
正極得電子 被還原 發(fā)生還原反應
實驗:分別用兩個銅片和兩個鋅片做上述實驗④。
結論:兩種情況下電流計不發(fā)生偏轉,說明線路中無電流生成,銅
片上無氣體生成。即兩電極必須是活潑性不同的金屬與金屬
或金屬與非金屬(能導電)
高一化學教案4
【知識目標】
1.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
2.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原子、離子和離子化合物。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化學物質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幾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情感目標】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重點、難點】離子鍵、化學鍵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啟發(fā)
【教學用具】PPT等
【教學過程】
講述: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化學物質,例如食鹽、氧氣、水等,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這些微粒是怎樣結合成物質的?
問題:食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食鹽晶體能否導電?為什么?
什么情況下可以導電?為
什么?
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言。
多媒體展示圖片(食鹽的晶體模型示意圖及熔融氯化鈉和溶液導電圖)
解釋:食鹽晶體是由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我們知道陰陽離子定向移動
才能形成電流,食鹽晶體不能導電,說明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問題:為什么食鹽晶體中的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闡述:這些事實揭示了一個秘密: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而且很強烈。
問題:這種強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樣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板演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因為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叫離子鍵。鍵即相互作用,氯化鈉的形成是由于離子鍵將鈉離子與氯離子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板書:離子鍵:使陰陽離子結合的相互作用。
問題: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離子鍵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說鈉離子與氯離子可以無限制的靠近?
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
歸納: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電子與電子之間),所以陰陽離子之間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它們只能在這兩種作用力的平衡點震動。
如果氯化鈉晶體受熱,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陰陽離子的震動加劇,最終克服離子鍵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此刻導電也成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獨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為什么?
說明:原子存在著一種矛盾情緒,即想保持電中性,又想保持
穩(wěn)定。二者必選其一時,先選擇穩(wěn)定,通過得失電子達到穩(wěn)定,同時原子變成了陰陽離子。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形成電中性的物質。因此,任何物質的形成都是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也正是原子有這種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物質。所以說:矛盾往往是推動事物進步、
發(fā)展的原動力。問題:還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離子鍵的方式結合呢?
這種結合方式與它們的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活潑金屬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活潑非金屬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它們之間最容易形成離子鍵。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這些陰陽離子隨機組合形成的物質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動探究:分析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通過離子鍵的結合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即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板書:離子化合物:許多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講述: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我們該用什么工具準確地表達出離子化合物呢?元素符號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陰陽離子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表達陰陽離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贅,不夠方便,考慮到陰陽離子的形成主要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關,我們取元素符號與其最外層電子作為工具,這種工具叫電子式。用點或叉表示最外層電子。例如原子的電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陽離子的電子式:Na+ Mg2+ Ca2+ 陰離子的電子式:F- Cl- O2-S2-
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舉兩個,其余由學生練習。
引申:我們由氯化鈉的形成發(fā)現(xiàn)了一類物質即離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質的情況又如何呢?
問題:氯氣、水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是不是它們的組成微粒間也存在著作用力呢?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說明:兩個氯原子之間一定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成氯氣分子的,水中的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一定也存在著很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這些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與離子鍵有些不一樣,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叫共價鍵。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我們將物質中這些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統(tǒng)稱為化學鍵。
板書:化學鍵:物質中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總結:世界上物質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但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元素卻只有100多種,從組成上看正是100多種元素的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千千萬萬種物質。才有了我們這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而這些原子形成物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這是自然規(guī)律。
課后思考題:
1.認識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試分析氯化氫、氧氣的形成。
2.結合本課知識,查閱資料闡述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二、共價鍵
1.概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成鍵微粒:一般為非金屬原子。
形成條件: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之間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與不活潑的某些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
分析:成鍵原因:當成鍵的原子結合成分子時,成鍵原子雙方相互吸引對方的原子,使自己成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結構組成了共用電子對,成鍵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電子對,而使成鍵原子之間出現(xiàn)強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
講解: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討論和學習中,看到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存在于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也存在于分子內非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而前一種相互作用比較強烈,破壞它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聯(lián)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這種相鄰的原子直接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板書:三、化學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討論:用化學鍵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一個化學反應的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高一化學教案5
一、說教材
。薄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離子反應》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識離子反應極其發(fā)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jié)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節(jié)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 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實驗促學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理解并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病⑶榫凹W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 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础⒍嗝襟w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 說學法: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已知到未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用故事導入新課):引入化學家阿累尼烏斯突破法拉第的傳統(tǒng)觀念提出電解質自動電離的新觀念,引入本節(jié)課對于電解質的介紹,并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
(提問):下列初中所介紹過的物質哪些可以導電?為什么可以導電?
鹽酸、 NaOH溶液 、NaCl固體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讓學生思考、討論
。ㄗ穯枺}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可以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呢?
目的:通過連續(xù)的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而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又是由電離產生)同時也在討論中引入本節(jié)的第一個重要概念:電解質的概念(酸、堿、鹽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這些物質我們稱之為電解質)。
(舉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B)
A:固態(tài)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 B:氯化氫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解質
C:銅能導電,所以是電解質 D:硫酸鋇的水溶液不導電,所以硫酸鋇是非電解質
結論:1、化合物;2、電解質導電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3、電解質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SO
2、SO3、CO2等化合物的水溶液雖然導電,但它們溶于水后跟水形成了新的電解質而導電,并非其化合物本身電離所為;4、硫酸鋇、氯化銀等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溶解的部分或熔融狀態(tài)下是完全電離的,故是電解質。5、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燈大多數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目的: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的區(qū)分和理解是本節(jié)的難點。通過一道典型例題從各個角度概括了二者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并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自己得出結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ㄑ菔緦嶒灒喊严嗤瑵舛、相同體積的HCl、CH3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別導入五個小燒杯,并放于溶液導電性實驗裝置中,接通電源。
(提問)1、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2、影響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因素是什么?
結論:不同種類的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同,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會直接影響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及實驗觀察的能力,深化對反應的認識和概念的理解。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ㄌ釂枺⿵娙蹼娊赓|的電離有何差別?
動畫模擬:HCl、CH3COOH、NaCl 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情況。
結論:NaCl溶于水時完全電離成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HCl完全電離成水合氫離子和水合氯離子,而CH3COOH溶于水時只有一部分電離成離子。而這種“全部“與”“部分”即可區(qū)分電解質的強弱。
(討論)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目的:利用討論,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鞏固練習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用幾個不同層次、有發(fā)散性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從練習中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反應
。ㄒ唬、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 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
2、 非電解
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大多數有機物等。
。ǘ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 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3、 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2】可逆反應中的化學平衡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是在學習了化學反應與能量、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中學化學重要理論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學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及化學反應,后續(xù)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實際上是高一所學化學平衡的延續(xù),還是后一章學習的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jié)課是化學平衡的第一課時,學生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這部分內容理論性、知識邏輯性強,題型廣,學生很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蒙蔽,學生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基本概念、會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了解化學平衡常數
過程與方法
用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從而提高判斷平衡狀態(tài)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學習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的基礎。因此,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剖析和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化學平衡常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理論性強、內容枯燥,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學設計時,利用不同層次的習題層層分解和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增強認識結構,深化對化學平衡的理解。
學情分析
必修階段,學生對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選修階段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學生已有的溶解結晶平衡入手,導入化學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斷可逆反應達平衡的判斷方法,這樣逐步深入的認識知識,容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教學方式
通過日常生活事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建立模型,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本質并遷移知識,解決類似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銜接 導入 | 我們以前研究過很多反應,如燃料的燃燒、酸堿中和、工業(yè)合成氨等。有些反應不能進行到底,這就是有關化學平衡的問題。 | | 從日常學習的化學反應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 |
情境 體驗 | 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飽和溶液不再繼續(xù)溶解的現(xiàn)象 | 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到達一定值時,溶解就“不再進行”了,這說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 由溶解結晶平衡引出化學平衡,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
互動 交流 | 回憶舊知: 一、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 讓學生回憶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特點、表示方法 | | 強化概念、練習應用 |
設計情境:一定條件下,1 L 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開始反應。 二、化學平衡狀態(tài)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 2.特征:逆、等、動、定、變 | 討論: 開始時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雖著反應的進行,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v(正)=v(逆)時,濃度如何變化? 總結、分析、典型題型練習,總結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規(guī)律: 1.怎樣理解平衡與體系物理量的關系?(本身就不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能做為平衡的標志。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再變化時,說明體系已達平衡。) 2.怎樣理解v(正)= v(逆)? (1)必須一個是正反應速率,一個是逆反應速率 (2)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數值相等,而應是本質意義相同(與計量數成正比)。 | 引導學生分析平衡建立的過程,復習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 |
分析圖表:書29頁 合成HI達到平衡時的數據關系 總結: 三、化學平衡常數 1.定義: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做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 2、數學表達式: 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 mA(g) + nB(g)=pC(g) + qD(q) 3、平衡常數的意義:K值越大,反應程度越大,反應物轉化率越高。 4、影響因素: 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 | 思考:平衡常數與起始濃度大小無關、與建立平衡的方向無關。 思考、理解 分析、練習書寫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認識到固體、純液體的濃度為1,可以不寫 思考 歸納、總結 |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學以致用 | |
反饋 總結 | 課堂練習 | 閱讀、思考、辨析、交流 | 知識遷移,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 |
拓展 實踐 | 作業(yè) |
高一化學教案6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jié)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性規(guī)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谂囵B(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僖掖冀Y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示來確定,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掌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邏輯推理的嚴密性;
、谕ㄟ^實驗探究和電腦多媒體動畫演示的辦法認識和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情境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3.計算機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
4.歸納法:通過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輔助手段
1、說實驗:
、僖掖寂c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大小一致,表面積相差不大。
、谝掖佳趸,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加快。
2、說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乙醇主要化學性質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學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應的本質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
高一化學教案7
1.常見危險化學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氣體:H2CH4CO易燃液體:酒精_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濕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劑:KMnO4KClO3
劇毒品:KCN砷的化合物腐蝕品:濃H2SO4,濃NaOH,HNO3
2.物質的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
分散質大小<1nm1~100nm>100nm
3.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
區(qū)分溶液與膠體:丁達爾效應(有一條光亮的通路)
分離濁液與膠體、溶液:濾紙(只有濁液不能透過濾紙)
分離膠體與溶液:半透膜(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
4.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SO2CO2NH3等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全部電離的電解質強酸HClH2SO4HNO3
強堿NaOHKOHBa(OH)2
大多數的鹽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弱酸HClOH2SO3
弱堿NH3·H2O
5.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水
過濾法:適用于分離一種組分可溶,另一種不溶的固態(tài)混合物,如粗鹽的提純
蒸發(fā)結晶:混合物中各組分物質在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
過濾和蒸發(fā)(例如:粗鹽的提純)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NaOH→BaCl2→Na2CO3→過濾→HCl可以;改為:BaCl2→Na2CO3→NaOH→過濾→HCl也可以.改為:BaCl2→NaOH→Na2CO3→過濾→HCl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鹽酸必須放在最后.
蒸餾: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除去易揮發(fā),難揮發(fā)或不揮發(fā)的雜質。適用于分離互溶,但沸點不同的液態(tài)混合物。如:酒精與水的分離,自來水得到蒸餾水,汽油和煤油的分離等。
蒸餾需要的儀器:酒精燈,蒸餾燒瓶,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溫度計
蒸餾操作的注意事項:1.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2.在蒸餾燒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進水上口出水;4.蒸餾前先通水后加熱;蒸餾結束后,先撤燈后關水
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下層液體自下面活塞放出,然后將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分液前為什么要打開玻璃塞?
打開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內壓強與外界大氣壓相等,有利于下層液體的流出.
萃。豪媚撤N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性的不同,來分離液態(tài)混合物
儀器:分液漏斗,燒杯
分離出溴水中的溴,可以用苯或者四氯化碳,水/CCl4分層上層無色,下層橙紅色。不用酒精萃。ㄗ⒁馑穆然济芏缺人螅奖人。
分離碘水中的碘,可以用四氯化碳分層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不能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應操作要點鉑絲用鹽酸洗滌然后在酒精燈燃燒至無色再蘸取待測液
鈉的焰色:_;鉀的'焰色: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焰色反應是元素的性質。
6.離子的檢驗
Cl-檢驗:加_銀產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_(Ag2CO3也是白色沉淀,但加稀_溶解)
SO42---檢驗:加入BaCl2溶液和HCl產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鹽酸Na2SO4+BaCl2=BaSO4↓+2NaCl
NH4+檢驗:加入NaOH加熱產生氣體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Fe3+檢驗:加入KSCN出現(xiàn)血紅色溶液Fe3++3SCN-==Fe(SCN)3
Al3+檢驗:加入NaOH先出現(xiàn)白色沉淀后繼續(xù)滴加沉淀消失
7.關于容量瓶:瓶身標有溫度,容積,刻度線
(1)使用前檢查瓶塞處是否漏水。
(2)把準確稱量好的固體溶質放在燒杯中,用少量溶劑溶解。然后把溶液轉移到容量瓶里。為保證溶質能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劑多次洗滌燒杯,并把洗滌溶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里。轉移時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將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頸內壁上,并在刻度線下方注意不要讓玻璃棒其它部位觸及容量瓶口,防止液體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3)向容量瓶內加入的液體液面離標線1厘米左右時,應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體的凹液面與刻度線正好相切。若加水超過刻度線,則需重新配制,不能吸掉多余的溶液.
。4)蓋緊瓶塞,用倒轉和搖動的方法使瓶內的液體混合均勻。靜置后如果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這是因為容量瓶內極少量溶液在瓶頸處潤濕所損耗,所以并不影響所配制溶液的濃度。
實驗儀器:天平,藥匙,容量瓶,燒杯,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步驟: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若配的是濃硫酸,在溶解后還要靜置冷卻。
常見誤差分析:
濃度偏低
。1)溶液攪拌溶解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2)轉移時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3)向容量瓶轉移溶液時有少量液體流出。
。4)定容時,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5)定容后,經振蕩、搖勻、靜置、液面下降再加水。
。6)定容時,仰視讀刻度數。
濃度偏高
。1)未冷卻到室溫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2)定容時,俯視讀刻度數。
無影響
(1)定容后,經振蕩、搖勻、靜置、液面下降。
。2)容量瓶中原來就有少量蒸餾水。
8.金屬鈉的性質:質軟,銀白色,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著火用干沙撲滅。
金屬鈉在空氣中點燃實驗現(xiàn)象:熔化成小球,劇烈燃燒,產生_火焰,生成淡_固體。
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及解釋:
、俑。赫f明鈉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②熔:說明鈉的熔點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塾危赫f明有氣體產生
、茼懀赫f明有氣體產生
⑤紅: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生成的溶液顯堿性。
(3)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離子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
Na的用途
①制取鈉的重要化合物
、谧鳛樵臃磻训膶釀
、垡睙扵i.鈮鋯釩等金屬
、茆c光源
過氧化鈉是強氧化劑,可以用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2Na2O2+2H2O==4NaOH+O2↑(加入酚酞,先變紅,后褪色)
還可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里作為氧氣的來源。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鈉(Na2CO3)俗名純堿或蘇打,是白色粉末。碳酸鈉晶體化學式是Na2CO3·10H2O。碳酸鈉是廣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紡織等工業(yè)中,也可以用來制造其他鈉的化合物。
碳酸氫鈉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醫(yī)療上,它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除雜:Na2CO3固體(NaHCO3)加熱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溶液(NaHCO3)加NaOHNaHCO3+NaOH==Na2CO3+H2O
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方法。加熱出現(xiàn)氣體是碳酸氫鈉,或者加酸先出現(xiàn)氣體的是碳酸氫鈉,先沒氣體后出現(xiàn)氣體的是碳酸鈉。
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解度(碳酸鈉溶解的多),堿性(碳酸鈉堿性強),穩(wěn)定性(碳酸鈉穩(wěn)定)
鋁是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
9.鋁的性質:銀白色金屬固體,良好延展性導熱導電鋁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具有較強的還原性
與氧氣反應: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堅固的氧化膜(加熱發(fā)紅,但不滴落),4Al+3O2====2Al2O3
與非氧化性酸反應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溫下鋁與濃硫酸濃_鈍化
與強堿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O3_氧化物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離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Al(OH)3_氫氧化物
。1)Al(OH)3+3HCl==3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離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受熱分解2Al(OH)3==Al2O3+3H2O
。2)將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過量現(xiàn)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
實驗室常用鋁鹽與足量氨水制取Al(OH)3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離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KAl(SO4)2·12H2O]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絮狀氫氧化鋁,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懸浮物而下沉,因此明礬常用作凈水劑。
10.Fe3+和Fe2+之間的相互轉化
Fe2+Fe3+Fe3+Fe2+
氧化劑還原劑
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
氯氣與金屬鐵反應:2Fe+3Cl2點燃2FeCl3
鐵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Fe+H2O(g)=Fe3O4+H2
氫氧化鐵制備:FeCl3+3NaOH==Fe(OH)3↓+3NaCl受熱分解2Fe(OH)3==Fe2O3+3H2O
4Fe(OH)2+2H2O+O2==4Fe(OH)3現(xiàn)象:常溫下,灰白色沉淀迅速變?yōu)榛揖G色,最后變?yōu)榧t褐色。
氧化鐵:紅棕色固體
合金: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制得具有金屬特征的金屬材料。(鋼是用量,用途最廣的合金。根據組成可分為:碳素鋼和合金鋼)
合金與純金屬相比:優(yōu)點在合金熔點低,硬度大。
11.硅:
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硬度大,有脆性,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鹽的形式存在。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可用來制造太陽能電池、硅集成電路、晶體管、硅整流器等半導體器件。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SiO2
SiO2是難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化學性質不活潑,耐高溫耐腐蝕
、俨慌c水、酸(除HF)反應SiO2+4HF==SiF4↑+2H2OHF酸不用玻璃瓶裝,用塑料瓶。
、谂c堿性氧化物反應SiO2+CaO==CaSiO3
、叟c堿反應SiO2+2NaOH==Na2SiO3+H2O實驗室裝NaOH的試劑瓶用橡皮塞
硅酸鹽:硅酸鈉Na2SiO3(NaO·SiO2)(用途:黏合劑,耐火材料)
高嶺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制造水泥以粘土和石灰石為主要原料。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其中的主要反應是: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人工制造的分子篩是一種具有均勻微孔結構的鋁硅酸鹽,主要用作吸附劑和催化劑;
12.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反應原理:MnO2+4HCl(濃)===MnCl2+Cl2↑+2H2O;發(fā)生裝置:圓底燒瓶、分液漏斗等;
除雜:用飽和食鹽水吸收HCl氣體;用濃H2SO4吸收水;收集: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濃鹽酸
檢驗: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尾氣處理: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尾氣。
MnO2
干燥布條
潮濕布條
NaOH溶液
濃硫酸
收集
飽和食鹽水
高一化學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lián)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四、教學過程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 —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1)實驗中的現(xiàn)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 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
。2)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標準狀況)時O2和H2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 O2、H2的體積。從中你又會得出什么結論?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密度/g·cm-3質量/g體積/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高一化學教案9
【同步導學】
一、評價要點
通過乙酸乙酯合成途徑的分析,了解簡單有機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
二、方法指引
1.合成路線選取的原則
要合成一種物質,通常采用“逆合成法”來尋找原料,設計可能的合成路線。
(1)反應過程合理、科學
(2)步驟簡單,反應物的轉化率高
2.合成的原則
(1)合成原則:原料價廉,原理正確,途徑簡便,便于操作,條件適宜,易于分離。
(2)思路:將原料與產物的結構進行對比,一比碳干的變化,二比基團的差異。綜合分析,尋找并設計最佳方案。
(3)方法指導:找解題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a.找已知條件最多的地方;
b.尋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質、特殊的反應條件、特殊顏色等等;
c.特殊的分子式,這種分子式只能有一種結構;
d.如果不能直接推斷某物質,可以假設幾種可能,認真小心去論證,看是否完全符合題意。
三、歸納整理
常見有機物的轉化途徑:
四、典型例題
例題1。新型有機材料是近年來大量合成的一類新型化學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強度高,彈性、可塑性、絕緣性和耐腐蝕性好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用于工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國防、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
(1)國際上最新采用熱聚門冬氨酸鹽(TPA)來降解聚丙烯酸的廢棄物,TPA是由單體聚合而成,請寫出TPA的結構簡式;
【隨堂檢學】
1.分子式為C8H16O2的有機物A,它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成C。則有機物A的可能結構有()
A.1種B.2種C.3種D.4種
高一化學教案10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蒸餾、萃取來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的操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過實際操作,來學會對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操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發(fā)現(xiàn)學習和生產、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學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究
【教學重點】
理解蒸餾、萃取的原理,學會用蒸餾、萃取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
【教學難點】
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
預習案
一、使用說明:閱讀課本7 頁— 9頁,認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獨立完成以下預習內容。
二、蒸餾---實驗室制取蒸餾水
。1)原理:利用 混合物中各組分的 不同,通過加熱到 使沸點低的組分先汽化并隨蒸汽通過 冷凝下來,從而實現(xiàn)與沸點高的組分分離開來。用蒸餾的方法可除去 、 或 的雜質。
。2)主要儀器:
。3)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
實驗
現(xiàn)象
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入幾滴稀硝酸和幾滴AgNO3(硝酸銀)溶液。
2、在燒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按圖1-4連接好裝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卻水。加熱燒瓶,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用錐形瓶收集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3、取少量蒸餾出的液體加入試管中,然后加入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得到的.液體中含有Cl-嗎?)
(4)注意事項:
三、萃。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質在 溶劑里的 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分液是將萃取后 液體分離開的操作。
。2)主要儀器:
(3)完成課本第9頁探究實驗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 2.、你知道該怎樣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嗎?
3、從碘水中提取碘時,能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劑?為什么?分液時,上下層液體如何取出?
高一化學教案11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
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
-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
演講法、討論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媒體
電視機、放像機、投影儀、實物。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解]照片上的兩個字是在硅晶體表面,通過操縱硅原子“寫出”的。“中國”兩個字“筆畫”的寬度約兩納米(1nm=1×10-9m
m),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說明人類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過渡]化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錄像]化學發(fā)展史
(如無錄像片可閱讀課文)
[講解]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投影板書]
實用技術 近代化學 現(xiàn)代化學
(冶金、火藥、造紙)(原子-分子學說)(物質結構理論)
[講解]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影]牛胰島素結晶、葉綠素結構式
[講解]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展示]橡膠、合成纖維、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實物。
[講解]以上這些物質稱之為材料,材料的含義應包括為人類社會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兩層涵義。
[投影板書]
[討論]以上這些材料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播放錄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討論]通過觀看錄像,討論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化學有哪些作用。
[小結]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化學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講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轉換關系:
我國已合成葉綠素,如果能模擬葉綠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條件下實現(xiàn)下列轉換:
地球將會變得更干凈,這一設想一定會成功。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學學習中觀察好演示實驗,做好分組實驗、家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大家在新學年里一定會學好化學。
作業(yè)
1.制做一件材料標本。
2.認真閱讀課后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 內 容 結 束 ]
高一化學教案12
【復習目標】
1.了解物質簡單分類法的意義
2.理解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區(qū)別
3.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掌握酸、堿、鹽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4.掌握常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5.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能判斷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6.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重點、難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1.物質都是由XX組成的,單質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質中以兩種形態(tài)存在,即XX和XX。
2.物質可分為XX和XX;旌衔锟煞譃閄X,XX和XX。按照元素的組成和性質,純凈物通?梢苑譃閄X,XX,XX。根據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化合物可分為XX,XX。根據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表現(xiàn),可將反應物分為XX和XX。XX是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都是堿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屬氧化物,但不是堿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屬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3.XX之間的反應通常是復分解反應。
4.光束照射膠體時,這種現(xiàn)象叫做丁達爾效應。借助此現(xiàn)象可以用來區(qū)分膠體和溶液。在外加電場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劑里作定向運動的現(xiàn)象,叫做XX。它說明膠體的微粒帶有XX。能使膠體聚沉的三種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離膠體中能夠的雜質分子或離子,提純,精制膠體的`操作稱為XX。只有濁液中的微粒不能通過濾紙,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過半透膜。(濾紙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膠體有關的現(xiàn)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機玻璃,墨水
6.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方法、反應方程式。
7.電離是XX。電解質是XX。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電解質一定能夠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非電解質不導電,但不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非電解質。判斷一種物質屬于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時,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單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
思考:①鹽酸、NaCl溶液都能夠導電,它們都是電解質嗎?
②為什么氯化鈉晶體不導電,但是氯化鈉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
、跾O3、CO2、SO2、NH3溶與水都能夠導電,它們都是電解質嗎?
叫做強電解質,包括強酸(HCl、H2SO4、HNO3、HBr、HI)、強堿〔KOH、NaOH、Ba(OH)2、Ca(OH)2〕、鹽。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叫做弱電解質,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堿(NH3H2O)、水。中強酸H3PO4、H2SO3也是弱電解質。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書寫電離方程式要注意:寫強酸,強堿,鹽的電離方程式時化合物寫在等號左邊,電離出的離子寫在等號右邊。陰陽離子正負電荷總數必須相等。要正確書寫離子符號,如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寫。
8.是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的條件(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9.書寫離子方程式步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拆成離子——刪去相同離子——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能拆的物質:氣體、沉淀、弱電解質、單質、氧化物)。
10.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碳酸鋇與鹽酸反應:XX
CH3COOH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XX;
FeS與鹽酸反應: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氫鈣溶液與鹽酸反應: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
氫氧化鋇溶液中加入硫酸:
11.如何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
(1)看離子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不可主觀臆造產物;
(2)看表示各物質的化學式是否正確;
(3)看電荷是否守恒;
(4)看反應物或產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12.離子的大量共存問題
(1)看清題目,找出隱蔽條件,如在強酸(強堿)溶液中,是否有顏色
(2)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3)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水等難電離的物質
(4)離子之間反應能生成氣體的不能共存;
(5)在溶液中有電解質溶液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6)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在較強的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13.常見離子檢驗
離子使用的試劑方法及現(xiàn)象
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三價鐵離子、二價鐵離子、銨根離子。
14.XX反應過程中有XX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生成氧化產物,氧化產物具有氧化性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生成還原產物,還原產物具有還原性
元素處于最高化合價時,一般具有氧化性;處于最低化合價時,一般具有還原性;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
15.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
16.分別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標出下列反應的電子轉移:
(1)2KBr+Cl2=2KCl+Br2
(2)2H2S+SO2=3S↓+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17.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XX和電子守恒定律:XX。置換反應全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全部不是氧化還原反應;虾头纸夥磻徊糠植欢际茄趸原反應。
18.(1)鐵的還原性
與氯氣反應方程式;
與酸反應離子方程式;
與氯化銅反應離子方程式。
(2)正三價鐵的氧化性
2FeCl3+Cu=2FeCl3+Fe
(3)正二價鐵離子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氯化亞鐵與氯氣反應;
氯化亞鐵與金屬鋅反應;
(4)正三價鐵離子與可溶性堿反應離子方程式
氯化亞鐵與可溶性堿反應離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體,不溶于水,很不穩(wěn)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氣氧化,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Fe(OH)3;瘜W方程式
【總結】最新一年年已經到來,新的一年會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單元化學教案:元素與物質世界”給您帶來幫助!
高一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
。2)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引入]
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
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tài)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 磷 砷 銻 鉍
非金屬逐漸減弱 金屬性逐漸增強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 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 PH3 AsH3
穩(wěn)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學生總結]
+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tài),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tài)。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guī)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
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jié)]
高一化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2、能根據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教學重難點:
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教師具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式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核外空間由里向外劃分為不同的電子層?
2、同一電子層的電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
3、比較下列軌道能量的高低(幻燈片展示)
聯(lián)想質疑:
為什么第一層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只能容納八個電子而不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呢?第三、四、五層及其他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原子軌道有什么關系?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層排布的,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就好比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各能層上的能級是不一樣的。原子中的電子在各原子軌道上按能級分層排布,在化學上我們稱為構造原理。下面我們要通過探究知道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板書:一、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交流與討論:(幻燈片展示)
講授: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是從能量最低開始的,然后到能量較高的電子層,逐層遞增的。也就是說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則的。比如氫原子的原子軌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電子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1。也就是說用軌道符號前的數字表示該軌道屬于第幾電子層,用軌道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軌道中的電子數(通式為:nlx)。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鶓B(tài)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軌道中的電子還沒有發(fā)生躍遷的原子,此時整個原子能量處于最低.
板書:1、能量最低原則
講解:原則內容:通常情況下,電子總是盡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軌道,只有當這些軌道占滿后,電子才依次進入能量較高的軌道,這就是構造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則。打個比方,我們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
練習:請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各原子軌道。
學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講解:但從實驗中得到的一般規(guī)律,卻跟大家書寫的不同,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圖1—2—2。
板書: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過渡:氦原子有兩個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兩電子都應當排布在1s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2。如果用個圓圈(或方框、短線)表示滿意一個給定量子數的原子軌道,這兩個電子就有兩種狀態(tài):自旋相同《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事實確定,基態(tài)氦原子的電子排布是《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這也是我們對電子在原子軌道上進行排布必須要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內容:一個原子軌道中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并且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或者說,一個原子中不會存在四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
板書:2、泡利不相容原理
講解:在同一個原子軌道里的電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電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轉,自旋只有兩種方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因此一個s軌道最多只能有2個電子,p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個電子。按照這個原理,可得出第n電子層能容納的電子總數為2n2個
板書: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交流研討:C:最外層的p能級上有三個規(guī)道
可能寫出的基態(tài)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可能排布:
、2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②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③《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2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④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p有3個軌道,而碳原子2p能層上只有兩個電子,電子應優(yōu)先分占,而不是擠入一個軌道,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排布應如①所示,這就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3、洪特規(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與討論:
1、寫出11Na、13Al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
2、寫出19K、22Ti、24Cr的電子排布式的簡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電子排布,總結第四周期元素原子電子排布的特點,并仔細對照周期表,觀察是否所有原子電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規(guī)律
[講述]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對于能量相同的軌道(同一電子亞層),當電子排布處于全滿(s2、p6、d10、f14)、半滿(s1、p3、d5、f7)、全空(s0、p0、d0、f0)時比較穩(wěn)定,整個體系的能量最低。
小結: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遵循三個原則:即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guī)則。這三個原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也就是說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同時遵循這三個原則。
閱讀解釋表1-2-1: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如可以把鈉的電子排布式寫成[Ne]3S1。
板書: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活動探究:
嘗試寫出19~36號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小結:鉀K:1s22s22p63s23p64s1;鈣Ca:1s22s22p63s23p64s2;
鉻Cr:1s22s22p63s23p63d44s2;鐵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鈷Co:1s22s22p63s23p63d74s2;銅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鋅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數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符合構造原理,有少數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對于構造原理有一個電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電子排布式與原子結構示意圖,按能層能級順序,應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識,應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事實上,在多電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電子并不完全按能層次序排布。再如:
24號鉻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號銅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這是因為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如p6和d10)、半充滿(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狀態(tài)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
講授:大量事實表明,在內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外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因此一般化學反應只涉及外層原子軌道上的電子,我們稱這些電子為價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價電子的數目密切相關,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間的關系,人們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價電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還可進一步寫出其價電子構型:2s22p2 。圖1-2-5所示鐵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4s2。
總結:本節(jié)課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能根據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原理成為泡利原理。推理各電子層的軌道數和容納的電子數。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guī)則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設計:
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則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场⒑樘匾(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高一化學教案15
[教學過程]
課前練習:
金屬鈉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的最終產物是( )
A.Na2O B.NaOH C. Na2CO3 D.Na2O2
(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新課引入]
鈉的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在自界沒有游離態(tài)的金屬鈉存在,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知道,它在空氣中經過了復雜的反應,但最終產物是碳酸鈉,我們在初中也學過碳酸鈉的一些的性質,現(xiàn)在大家一起回憶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學性質呢?(可以與酸及某些鹽發(fā)生反應),碳酸鈉是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鈉的化合物還有哪些?(氫氧化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硫酸鈉等),碳酸氫鈉是碳酸鈉的酸式鹽,那么它與碳酸鈉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兩種物質的有關性質.
[板書]: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過渡]: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討論它們的化學性質
由于它們都是碳酸這種弱酸的鹽,那么大家想象它們共同的'性質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與某種物質反應生成CO2呢?
[板書]:(1)與酸的反應
[練習]寫出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果屬于離子反應, 請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過渡]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酸反應,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熱穩(wěn)性上是不是一樣,能否根據已有知識來判斷,如果它們受熱分解,產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證明有二氧化碳產生呢?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化學教案-堿金屬。
[演示實驗]分別加熱碳酸鈉 碳酸氫鈉
[板書](2)熱穩(wěn)定性: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Na2CO3與NaHCO3熱穩(wěn)定的差別可以用來鑒別Na2CO3和NaHCO3固體
[板書](3)用途:
Na2CO3: 制皂 玻璃 造紙 紡織
NaHCO3: 發(fā)酵粉 滅火器 治胃酸過多
鞏固練習:
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的NaHCO3? [指導練習] 除雜:(1)除去碳酸鈉固體中少量的碳酸氫鈉;(2)除去碳酸氫鈉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鈉
2.往碳酸鈉溶液加入下列物質,能反應但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的是( )
A.Ca(OH)2 溶液 B.Na2O2 固體 C.鹽酸 D.Na2O固體
[教學目的]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性質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教學難點]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差別的原因
[教學方法]
對比法、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實物演示實驗儀器
我們過去學過泡沫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筒內裝的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與發(fā)泡劑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裝的硫酸鋁的飽和溶液。
把滅火器倒轉時,筒內的兩種藥液相互混和后,發(fā)生如下的反應: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發(fā)泡劑形成泡沫,從噴嘴中噴射出來,覆蓋在燃燒物上,使燃燒物隔絕空氣和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最終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的密度大,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其實泡沫滅火器是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一種, 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包括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及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干粉滅火器內充裝的是干粉滅火劑。干粉滅火劑在消防中是廣泛應用的,如碳酸氫鈉干粉、改性鈉鹽干粉、鉀鹽干粉、磷酸二氫銨干粉、磷酸氫二銨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滅火劑等。干粉滅火劑主要通過在加壓氣體作用下噴出的粉霧與火焰接觸、混合時發(fā)生的物理、化學作用滅火:一是靠干粉中的無機鹽的揮發(fā)性分解物,與燃燒過程中燃料所產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團發(fā)生化學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燒的鏈反應中斷而滅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發(fā)生化學反應,并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一層玻璃狀覆蓋層,從而隔絕氧,進而窒息滅火。另外,還有部分稀釋氧和冷卻作用。那么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穩(wěn)定性。,受熱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對空氣產生稀釋作用
在常壓下,液態(tài)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tài)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引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清水滅火器中的滅火劑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卻和窒息作用進行滅火。
簡易式滅火器 簡易式滅火器適用于家庭使用,簡易式1211滅火器和簡易式干粉滅火器可以撲救液化石油氣灶及鋼瓶上角閥,或煤氣灶等處的初起火災,也能撲救火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災。簡易式空氣泡沫適用于油鍋、煤油爐、油燈和蠟燭等引起的初起火災,也能對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進行撲救。
【高一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教案11-04
高一化學教案【推薦】11-25
高一化學教案【薦】11-26
【熱門】高一化學教案11-24
高一化學教案15篇11-05
高一化學教案(15篇)11-05
高一化學教案精選15篇11-07
高一化學教案:物質的量11-27
高一下化學教案11-21
高一化學教案(精選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