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內容,掌握生字詞。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重難點突破
重點:學習具體生動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自讀點撥法:結合學習過程,點撥學生研讀文章,感悟文章的寫作技巧。
2、情境設置法:利用視頻和圖片,給學生以情境感,引領學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學法:
1、閱讀品味法:通過反復研讀與細致品味等活動,深入文本,感受這篇游記的獨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小組合作,充分準備,學習游記的語言和技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CAI課件、與本文有關的拓展資料。
學生:1、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勾畫語句,形成初步的閱讀體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約5分鐘)導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圖片,介紹: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xx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前去游賞。今天,讓我們隨著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書課題:登勃朗峰)
導入法二:
板書課題及作者。
師:本文的作者是美國小說作家馬克?吐溫。他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眻蠹堃毁u出,許多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馬克?吐溫于是又刊登了一個更正:“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馬克?吐溫應邀赴宴。席間,他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不料那婦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鳖^腦靈敏、言辭犀利的馬克?吐溫笑著回答:“那沒關系,你電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
這位幽默大師真是機智幽默啊!今天,他給我們帶了怎樣的驚喜呢?請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觀性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容,同時運用圖片導入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
利用趣聞軼事導入,可激發(fā)學生對作者作品的閱讀興趣,同時加深對作者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
(約16分鐘)1、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讀音。(投影)
翌日(yì)塵埃(āi)絡繹不絕(luòyì)
轔轔(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獨踞(jù)蒼穹(qióng)
紛至沓來(tà)霓裳(cháng)驟然(zhòu)
皚皚(ǎi)拾階(shè)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絡繹不絕:絡繹:前后相連,連續(xù)不斷;不絕:不斷。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3)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指態(tài)度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
。5)紛至沓來: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6)名副其實:副,符合,彼此相稱。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裝束美麗。
。8)驟然: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發(fā)生了,沒給任何準備。
。9)拾階:拾,輕步而上。逐步登階。
3、介紹作者及著作。(投影)
馬克?吐溫(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譽為“文學的林肯”。是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等。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閱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劃分段落層次。
明確:
①文章記敘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過程。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寫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見聞
第二部分(第7~11段):敘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經(jīng)歷。
5、具體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記,請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過程。
學生在默讀的同時進行圈點批注,探究答案:
明確:
早晨八點多,徒步上路,路上見到很多坐車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達高地,沿途看到諸多美景。
拾階而上,看到巍峨壯觀的勃朗峰及其周圍的山峰。
就地而坐,飽覽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馬車,美餐暢飲。
車夫車技高超,一路顛簸疾馳,先于其他人到達沙蒙尼,住進旅館的上等房問。
。2)第一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見美景。涼爽的樹林,巉峻的巖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狀的山峰,色彩斑斕的彩霞,瞬息萬變的光影,無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作重點是什么?
明確:第二部分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寫人敘事。這一部分主要刻畫了車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車技高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實基礎,因為語言文字是感情的.載體。
介紹作者,加深學生對馬克?吐溫的印象,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運用各種符號標記、批注、勾畫,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逐層深入把握學習重點,結合文章內容,由整體到具體,
三、合作探究。
。s18分鐘)l、理解重點句子。
、偬鞖庾茻犭y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
。ㄐ〗M合作交流、探究:作者為什么認為乘坐馬車的和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學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親近山水。作為游客,應該盡可能腳踏實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這些人乘車、騎騾,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而且失去了旅游的樂趣和意義,豈不“可憐可憫”!
、谖覀兛稍跇淞种斜苁罴{涼,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錢坐車,就一定要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ㄐ〗M合作交流、探究:這段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朗讀?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心理?)
學生交流后答:這段話要讀得輕松、輕快。作者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樂趣而喜悅!拔镉兴怠币辉~褒義貶用,表達了作者對乘車、騎騾的人的含蓄嘲諷。
、圩匀唤缰凶蠲利愖罹碌脑煳,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ㄐ〗M合作交流、探究:這里聯(lián)想到肥皂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學生交流后答:這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麗精致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麗的肥皂泡終會破裂。因此,我們要珍惜當下,樂活當下。
、苋绻@位王爺?shù)能嚰悸郧访艚荨蛘哒f,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ㄐ〗M合作交流、探究: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學生交流后答: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車夫的技術高超,他們才能夠趕上并超過長長的游客車隊,得以住進上等房間。作者對此歡欣慶幸并對車夫駕車的技術表示贊嘆。
2、歸納寫作技法。
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多變的筆法。
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明確:
作者寫上山,用的是散文筆法,繪景抒情:通過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變幻的光影,表現(xiàn)勃朗峰周圍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無限感慨;寫下山,用的是小說筆法,寫人敘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幽默風趣,吸引讀者。
3、小結:
本文記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過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勃朗峰美不勝收的景物,并刻畫了一個駕車技術高超、性格豪爽的車夫形象。研讀、揣摩句子含義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揣摩語言,養(yǎng)成揣摩語言的習慣可以加深其對語言文字運用技巧的理解,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觀能動性。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小結能有效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復習鞏固提供導向性。
四、對照梳理。
(約6分鐘)本文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同為游記,但閱讀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請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ㄍ烙懻摬⒒卮穑
教師歸納:
1、兩篇文章都是游記,都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寫景重在表現(xiàn)自然的賞心悅目,令人熱愛與贊美;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重在表現(xiàn)自然的莊嚴神圣,令人敬畏與崇拜。
2、兩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展開全文。本文運用變化的筆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慨;再以小說筆法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細細讀來,感受到一份別樣的幽默。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則巧妙地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壯美、神圣,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的崇敬,給人印象深刻,讓人久久回味。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比較閱讀把兩篇內容相關而又有所不同的課文聯(lián)系起來進行鑒賞,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識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19、登勃朗峰
馬克吐溫
上山見聞:濃墨重彩繪景抒情 表達多樣
下山經(jīng)歷:簡筆勾勒寫人敘事 筆法多變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一、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熟悉課文內容,了解小說所描寫的環(huán)境,理清情節(jié)結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認識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
二、 重點和難點: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說明:
為了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本文的教學側重點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說的基本特征,認識小說的要素。
為了了解閱讀小說的一般過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可有意識地按照熟悉內容→理清情節(jié)→了解環(huán)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過程來分步進行。
由于時代的差別,加上關于科舉制度的知識學生比較缺乏,可能會增加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應對這方面內容作適當補充說明。
又由于這篇小說是以幾個生活片斷組材的,情節(jié)的連貫性不強,教學時,可以以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解決情節(jié)結構問題。
要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出有關規(guī)律性的知識,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
為什么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
說明:
選定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fā)思維的活動,促使他們進一步鉆研課文關注人物形象問題。因為這一突破口涉及兩個人物,提示學生通過作比較的方法從人物的作用,與中心的關系等方面作思辨。了解小伙計的作用,也就解決了情節(jié)結構問題;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學會確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時有助于對主題的理解。
四、 基本教學流程:
(一) 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單元教學要求。
1、 學生默讀單元教學要求,并作圈畫、批注。
2、 交流圈畫批注的內容,教師作歸納、補充。
說明:
這一過程是為了使學生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指導學習的方向,把握學習重點,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
采用默讀的方法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體味這一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
。ǘ 初讀課文,熟悉主要內容。
1、 默讀課文,準備復述提綱,以小伙計的口氣敘述孔乙己的遭遇。
2、 抽學生復述,全班補充、修正。
3、 教師作引導,明確:(1)小伙計所見所聞孔乙己的遭遇,就是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小說要素之一)。(2)熟悉內容是閱讀小說的第一步。
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閱讀小說的第一步驟;二是對小說的情節(jié)有所感知,為落實有關知識打基礎。
提出列提綱的要求,可以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學會運用列提綱的方法來理清小說情節(jié)結構,要求復述是對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交流的需要。
(三) 再讀課文,了解小說的環(huán)境。
1、 故事發(fā)生的具體地點有何特點?
2、 小說中人物所處的時代有何特點?
3、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明確有關環(huán)境的知識。
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落實有關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知識及對其作用的認識。教會學生從課文中了解小說環(huán)境特點(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方法。
具體操作時,可啟發(fā)學生默讀有關段落,從小說的內容中尋找依據(jù)。特別是從不明顯的,容易疏忽的內容中了解小說的社會背景、生活環(huán)境的特點。教學中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
要顧及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必須在大量的學生活動之后,再歸納規(guī)律性的知識、傳授方法。
。ㄋ模 提出突破口
1、 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描寫孔乙己的幾個畫面,為每個畫面編個小標題。
2、 集體討論。
。1) 孔乙己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會遭此不幸?
。2) “我”、孔乙己各與小說的主題有何關系?
3、 教師引導、補充、小結。
說明:
經(jīng)過前兩步教學流程,學生已對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境的特點有所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進一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并通過比較,了解人物的不同作用,學會確認小說主要人物的方法。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再次細讀課文,加深對主要情節(jié)理解。第二步,通過討論認識人物形式及其作用。在比較中認定主要人物。第三步,得出結論,歸納方法。
整個過程始終貫穿學生的活動,討論要充分,結論才容易被接受。
。ㄎ澹 歸納、鞏固。
1、 由學生自己歸納學習這篇文章后的收獲。
2、 交流后,老師小結。
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起復習鞏固作用。讓學生自己回顧學習的過程,總結收獲,培養(yǎng)善于疏理及時小結的好習慣。為了彌補缺漏,強調方法,教師有必要作最后的小結。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肖像描寫,并體味其作用。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視心靈的手法,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胡髭(zī)長髯(r2n)鬈(qu2n)發(fā)黝(yǒu)黑滯(zhì)留
愚鈍(dùn)禁錮(ɡù)軒(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尷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釋下列詞語。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二、導人
1.導語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xiàn)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稇(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則是代表他藝術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
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2.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jié)。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三、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
大體分為兩個部分:
(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問?
四、精讀文本
1-須發(fā)
2-面部輪廓結構
3-面部特征
4-長相
5-拜訪者的態(tài)度
1、第1段主要寫了什么?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須發(fā)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征:多毛,濃密的胡須(反復描寫)。
比喻和夸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
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發(fā)。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須發(fā)。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2、第2段的主要內容?托翁給人的印象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制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么?作者細致刻畫樂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嗎?)
面部特征——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yè)方面、社會角色。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2.品位賞析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積累語言。
2.小組合作品析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了解大意。
2.上網(wǎng)或去圖書館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關資料。
3.查找一些以描寫各季節(jié)景色為題材的古詩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春天,是萬物復蘇,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即使我們坐在教室內,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種勃勃生機和無處不在的明媚陽光,F(xiàn)在就讓跟隨疏放不羈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領略北國之春的魅力。
檢查預習,介紹作者
課前,老師讓大家去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相信同學們都會完成得很好,F(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把你知道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資源共享。
。▽W生自由發(fā)言并互相補充。在這里要求學生,不但要有查找資料的能力,而且要對查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教師小結: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公安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師事李贄,推崇徐渭。提出與復古派針鋒相對的文學主張,反對厚古薄今,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較多作品著意抒發(fā)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筆流暢,語言通俗活潑。所作游記、小品最為人稱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后,教師放錄音,學生自己正音。
教師檢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礫(lì)鵠(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浹(ji。┢兀╬ù)呷(xi。⿶海╳ū)
2.參照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難,尋求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幫助,師生合作解決。
凍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于時:在這時。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淺鬣寸許:鬣,獸頸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這里名詞用作動詞,可為“品茶”。
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惡能無紀:惡能,怎能。
整體感知,細膩品味
(過渡)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以“春”為題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著盎然春意,而本文卻不急著寫春意春情,而是點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凍風時作。這讓為官清閑,想暢游一番的作者憋悶得很,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位如籠中之鳥的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內焦急地踱著方步了。當“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國的春寒非但沒有阻止作者的游興,反而給他帶來許多新鮮感,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從不同角度切入,如寫景寫人、狀物抒情、寫景說理、品評佳句、動態(tài)靜態(tài)的關系、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從各個角度欣賞文章的美。
1.小組討論(給各小組明確學習任務,發(fā)給學習小結,請本組的記錄員將大家討論的結果做好記錄。老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與他們共同探討,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對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給予充分的肯定)
2.小組匯報鑒賞結果
教師明確:
滿井游記 寫景寫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狀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寫景說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靜態(tài)動態(tài)──栩栩如生的畫面
品評佳句──美好喜悅的意境
修辭手法──生動活潑的形象
拓展閱讀
1.請同學們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誦讀,說說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什么景色?你是從怎樣的角度進行賞析的?
2.教師出示三首,先讀,后填表。
甲: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雨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丙:春歌
南朝樂府
春風動春心,
流目矚山林。
山林多奇采,
陽鳥吐清音。
季節(jié)
景物
甲
家家雨、處處蛙
乙
春天
丙
。c悟:甲段中“黃梅時節(jié)”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葉、蜂、蝶,丙段中季節(jié)為春天,景物有山林、鳥)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從以上的詩句中不難看出,這些詩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節(jié)特征進行描繪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滿井游記》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細膩地描繪了滿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幾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文筆清新流暢,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游覽時輕松喜悅的心情,全文流淌著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濃濃情趣。
作業(yè)
1.拓展閱讀中的三首詩都為讀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請分別說明。
2.翻譯句子:
山巒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請模擬文中的比喻句,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見之物,造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結構,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搓捻(cuo1nian3)繁衍(yan3)遷徙(xi3)覓食(mi)慚愧(kui4)譬如(pi4)棲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團錦簇(cu4)冥思遐想(xia2)
2.解釋下列詞語。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二、導人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shù)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xié)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yè)。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學習課文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
明確:
第l題,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倫·凱勒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要發(fā)生。她站在臺階上等待。后來,“一個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第2題,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第3題,莎莉文老師把我?guī)У酱笞匀恢校\用我的觸覺、嗅覺,以及學到的詞匯,讓我在頭腦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師讓我坐在樹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氣變化,暴風雨來臨,在最危急的時刻,老師來了,扶我下來。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仁慈。
第4題,莎莉文老師用的是情感體驗法。通過情感體驗和對各種不同事物的對比,使海倫從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輕輕地摟著我,在我手上拼寫出了‘我愛海倫’幾個字!蛭睦蠋煱盐覔У酶o了,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在這里!斑@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字原來指的是腦子里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抽象的概念。”“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shù)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五、朗讀訓練
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yōu)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師可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
六、小結
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xiàn)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七、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再塑生命》教學雜談
大篇幅的文章更需要通過讀來解決,只不過方式上靈活一點。教授新課《再塑生命》一文時,文章比較長,這就必然要求學生先熟悉內容,而學生往往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于是我拿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展開小組輪讀比賽,并且有相應的比賽規(guī)則。這樣,長文章對學生來說也不是頭痛的事,個個精神十足,認真準備,比賽時,由同學們推舉出三位評委,加上我一共四人,由數(shù)學課代表計算分數(shù),令人驚喜的是傅笑岑組竟然還加入了動作表演,在讀到海倫與沙利文老師談論什么是愛時,王丹丹同學竟然被感動得滿眼淚花,最終長長的課文就在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中結束了。無須過多的講解,生活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的海倫那種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個學生,為她再塑生命的沙利文老師更是令人難忘。
〖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現(xiàn)成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的學習領會淺析〗
《再塑生命》就課題而言,寓意深刻,內含豐富,充滿了博大而深厚的愛。最關鍵的一個字“塑”(塑造),作者由一個因病而落為盲聾啞人成為美國著名作家(作者64年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之所以有此輝煌,是與她的恩師莎莉文分不開的。從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偉大的作家背后的偉大的教師形象!敖逃撵`魂是愛”在莎莉文身上得到最好的體現(xiàn)。作者海倫凱勒驚人得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樣值得學習和稱道。(課文的插圖和課前的插圖,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作者和讀者一同走入莎莉文的內心世界)!芭笥,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等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惟恐發(fā)生意外。在沒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jīng)非常臨近。我心里無聲地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正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這是海倫凱斯第一次見到莎莉文之前的一段話。(兩幅教學插圖)是心里獨白,表現(xiàn)對光明的渴望。這種光明是來自于莎莉文那光芒四射的“太陽”。
〖農村學生寫作方法指導的嘗試·抓契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學完一篇作品,學生情緒高昂意猶未盡時,我會抓住這一契機,師生共做小作文,然后再互相交流共同賞讀。這樣既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我們在學習了課文《再塑生命》后,我和學生都寫了讀后感,學生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認為海倫不簡單的深受鼓勵和啟發(fā)的,有認為老師莎莉文很厲害的,說如果自己能有幸遇此良師,一定會成功等等。我也和學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這樣長期訓練,不但慢慢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讓他們明白寫作其實就是把自己心中想說的用筆表達出來而已。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正真達到了教學相長。
〖語文教學需要開放·語文教學須走出小課堂,走向大語文〗
海倫·凱勒在《再塑生命》中寫到“莎莉文老師是在我的手接觸到那清涼的水的流動的時候,在我的另一只手上寫下了‘water’單詞的,就在剎那間,我領悟了‘water’指的就是那種奇妙、清涼的、從我手上流過的東西。是這個單詞喚醒了我的心靈,并使我的心得到自由!熬瓦@樣莎莉文老師用這種走進生活的情境教學法把海倫·凱勒──一個失明、失聰、失音的女孩培養(yǎng)成一個世界著名的作家。我想,我們與其讓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寫那些干癟文字符號,到不如讓他們走出井底,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讓他們感悟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是和宇宙萬物相對應的,是與世間萬物的和諧美妙共存的,從而起到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作用。
〖利用語文課外閱讀資源,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學科的。”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為此,每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文章,我都向學生推薦和這位作家相關的有關書籍,以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誘導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如教完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后,讓學生去讀她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如此,課內與課外閱讀相互補充,大膽引導學生拋開“芝麻”去撿更誘人的“西瓜”,拓寬學習和閱讀的范圍,學生才能受益無窮,趣味無窮。
〖巧妙化解課堂遭遇的尷尬〗
八年級語文下冊還有一篇課文是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文中的莎莉文老師是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她對學生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講究方法,開啟了海倫·凱勒的智慧、思維和情感,使愛的.陽光照耀到作者的生命中。當我問學生,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老師時,學生的回答卻是異常地響亮:“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任何一個老師都會感到羞愧和尷尬?墒,這樣的問題又不能在一片否定聲中結束,怎么辦?──只能找閃光點了。我說,莎莉文老師是我們全體老師學習的楷模,與她相比,我們的確差得很多、很遠,但是我們也是在盡心盡力地幫助同學們走向成功,雖然有時候方法不是很好,但為你們著想的一顆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請大家相信這一點。聽了我一番誠懇的言辭,同學們都露出了贊同的神情,我就抓住時機,讓同學們給老師找閃光點,結果學生們踴躍發(fā)言,爭相說出了自己對某個老師最佩服的地方。這樣既化解了尷尬,又激發(fā)了他們內心的情感,還是不錯的。
〖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為重要·利用語文課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地教育〗
在教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一課時,我不失時機的教育學生,海倫是一個聾啞人,她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是因為她有超乎尋常的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和挫折。她的事跡鼓舞著每一個學生。
〖巧用導語,激發(fā)興趣·標題詮釋法〗
俗話說:“看書看皮,看報看題”。以標題詮釋為導入點,可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線,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再塑生命》的導入:“教育一名六歲的盲聾兒童會有什么樣的成效?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安妮·莎莉文老師卻用自己的愛心和以此為基礎的高超的教育藝術,詮釋了一個教育歷史上的奇跡──用“竹籃”不但打到了水,而且打到的是不斷生成的“自來水”──海倫·凱勒這個六歲的盲聾兒童自從接受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之后,便重塑了生命并將之演繹得精彩輝煌!
〖師者,人之大寶也·教師是多彩人生的助繪師〗
“授業(yè)”是教師的又一項義務和職責,給予學生知識、思想的同時,我們更要煥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去開辟自己的人生路,以求實現(xiàn)其自身的社會價值,使其人生更加光彩照人。著名的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在《再塑生命》中告訴我們一個感人的故事:海倫凱勒本是一個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弱女子,但因為安妮·莎莉文老師憑著她那份博大的“愛”和因材施教喚醒了她的靈魂,引領她走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從而創(chuàng)造了奇跡,轉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走出與一般盲啞人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最終彩繪出絢麗多彩的美好人生,成為一個較具國際影響的文豪。
〖語文作業(yè)需要個性元素·預習作業(yè)之“課文感悟”〗
讀《再塑生命》:您知道嗎?在我六歲零九個月之前,我所看得見的,都是地獄的模樣。那些進入到我夢鄉(xiāng)里的,都是丑惡可憎的魔鬼。直到您的出現(xiàn)。我不知道您的眼睛是大是小,但我堅信那里有最柔美最和善的目光;我不知道你的嘴唇是美是丑,但我堅信它能展現(xiàn)出純真最溫暖的微笑。而這一切,都歸結于您那顆充滿愛的心。我的生命原本就是雜亂無章的音符,是您,這世上最美的人,用這些本注定淘汰的音符重新譜寫出了一曲生命的贊歌;我的生命原本就是一株即將枯萎的小草,是您,這世上最美的人,用愛的雨水澆灌出了一個頑強的奇跡。您教我填補生命原本的不完美,您教我尋找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幸福!我不會用世上所有絕美的文字去形容您的美,可我會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老師,您就是世上最美的人!
〖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
語文教師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和點撥性,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時給予學生思維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德強中學趙漢老師在上《再塑生命》一課時,語言就極具啟發(fā)性,無論是問題設計,教學過渡,還是評判學生發(fā)言,都在不斷進行啟發(fā)鋪墊,層層推進,最后讓學生自己分析出“愛”這個抽象詞語含義,使同學們在分析中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揮動破冰之劍·直面人生,痛快漓淋〗
八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里有篇文章叫《再塑生命》。學完此文,我問同學們:“莎莉文老師以其出色的教育藝術開啟了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大家能敞開心扉,暢談一下自己的感想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議論紛紛。絕大部分同學都說這樣的老師真好。突然,一個不諧調的音符蹦了出來:“海倫太幸運了,我們多不幸啊,我們的老師一點也不好!”全班同學都驚呆了。我的心也咯噔一下:咦,這家伙怎么突然冒出這句話,說話不經(jīng)過腦子嗎,老師不是常說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嗎,說話也得三思啊。但這只是我一瞬間的想法,我沒有說出來,也不能說出來,我要想個江湖救急之策。
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人遇正事易糊涂。但萬事皆有例外,我眼珠一轉,有了。于是我當場給同學們剖析了這些所謂的不正常的現(xiàn)象。為什么我們的老師好像沒有莎莉文老師那么有耐心,有公心,有愛心?那是因為大家都是正常人,正常人有正常人的愛的方式,對一個一切正常的人有必要事事呵護嗎?沒必要!那樣只會慣壞孩子,那是寵愛,是溺愛,是不正常的愛!一個八年級的學生應該懂得很多道理了,很多事情是老師輕輕一點撥就過了,這就叫心有靈犀一點通。當然嘍,學生不小心或是故意犯了錯誤,老師會及時批評教育,說不定有時口氣還會嚴厲些呢,那沒辦法,素質教育不是贊美加表揚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而莎莉文老師呢,她作為海倫這位特殊學生的老師,只能用特殊的方法去教育。她熱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她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像春天的種子常常植于海倫的心田,以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的生命。她不愧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也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好榜樣。
還別說,我這番話竟然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直面人生,痛快漓淋,巧妙的打破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尷尬局面。
《再塑生命》詞義辨析
【小心翼翼,謹小慎微】
都是成語,都含有“小心謹慎”的意思。
“小心翼翼”多形容“十分小心,一點也不敢疏忽”的樣子,如“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
而“謹小慎微”雖有“十分小心,一點也不敢疏忽”的意思,但多指對細小的事情過分小心,以致畏首畏尾,縮手縮腳,常作貶義用,如“人人變成了謹小慎微的君子,這是很大的危險!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目標導航】
1、掌握即席發(fā)言的要領和表達技巧。
2、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訓練,克服發(fā)言時的緊張心理,學習即席發(fā)言的快速構思方法,提高瞬時應變和即席發(fā)言能力。
3、進行即席發(fā)言的初步嘗試,充分調動課堂參與的熱情,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表現(xiàn)出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氣質風度。
【課時安排】1課時
自由分成學習小組,做好活動計劃,分配小組成員交際任務,圍繞“即席講話”的這個交際主題,做好本次口語交際。
【新課導入】
即席講話,也叫即興發(fā)言,是指在某個特定場合,臨時受到邀請,由他人提議或自己認為有必要而作的簡短講話。
【交際技巧】
即席發(fā)言有三個特點:
一、臨場性
即席發(fā)言既不能事先擬就講稿,也不能進行試講,它必須靠臨時準備、臨場發(fā)揮,因此臨場性就成了即席發(fā)言最主要的特征。
二、針對性
由于即席發(fā)言一般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現(xiàn)實話題作出迅速反應,這就使話題的內容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圍內,顯示出鮮明的針對性,所以即席發(fā)言選取的角度宜小,內容宜集中,要力求說在點子上。
三、簡潔性
即席發(fā)言常以簡明扼要顯出其力度,以親切生動的表述給聽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小并不是空洞無物,而是要言之有物,言簡意賅。優(yōu)秀的即席發(fā)言常常以簡練、含蓄而抒情的語言取勝。
即席發(fā)言的基本要求是:
一、沉著冷靜,克服緊張情緒
從某種程度上講,當眾說話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于講話的內容,而在于發(fā)言者的心理素質。如果情緒過于緊張,即使準備好的內容,也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朔饲爸v話緊張心理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當眾說話的訓練。只要持之以恒,隨著講話次數(shù)的增加,你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效果會越來越好。
二、邊想邊說,反應迅速敏捷
即席發(fā)言前,可以利用短暫的時間打一下腹稿,構想自己發(fā)言的主題、主要內容、開頭等,但大部分情況是沒有準備時間的,大腦是在臨時組織說話的內容,因此,無法將所有的內容都有條不紊地安放在大腦中,這就要求發(fā)言者在說當前句的同時,還要斟酌后面要講的內容,邊講話,邊構思,根據(jù)主旨的'需要,提取、篩選信息,組織語言。只有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三、有的放矢,切合環(huán)境對象
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即席發(fā)言要注意環(huán)境、場合和對象,比如,環(huán)境有室內與室外、安靜與雜亂之分,場合有嚴肅與隨意、正式與非正式之分,對象有身份、年齡之分。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場合和對象,我們發(fā)言的內容、語氣、風格也應有所區(qū)別。越是有針對性的發(fā)言,越能得到聽眾的歡迎。
四、掌握分寸,語言簡短明晰
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講話恰到好處,不說空洞無物的話,不說過頭話,不說傷人的話,不自我吹噓。同時,即席發(fā)言務求簡短精練,因為觀眾都喜歡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發(fā)言,即席發(fā)言時要盡量長話短說,克服口頭禪,少用無關緊要的喻例、資料等,讓每句話融入較多的信息。
即席發(fā)言也如唱戲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它靠的是平時的口頭練習,多方面的知識積累,敏捷、清晰的思維能力和富于親和力的人格魅力。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即席發(fā)言練習和提高個人整體素質相結合,讓即席發(fā)言成為展現(xiàn)個人風采的重要手段。
題一: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括號內打“√”或“×”。?
1、許多同學當眾說話時過分緊張。要消除這種心理狀態(tài)并不難。主要是應有自信心,即使自己沒有做充分準備,只要有膽子,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講。()?
2、說話怎樣才能做到清楚呢?答案是要“多思”。說話前要認真想一想,自己為什么要說,說給誰聽,說的重點是什么,怎樣去說,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重點和非重點都要詳細說。()?
3、說話要簡潔,就要去掉不必要的重復,去掉與中心關系不大的枝蔓。()?
4、要使說話中心突出,條理清楚,一是要求材料全而多,二是要理清思路和線索,三是要把材料的先后安排好,力求層次清晰,眉目分明。()?
5、說話連貫,是指句與句之間連接得上。說話嚴密,是指說話有邏輯性。要做到這兩點,在平時要養(yǎng)成多思考的習慣。()?
6、在和別人交談時,說話人不能我行我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要看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fā),說不同的話,達到說話的目的。但說話看對象,不是說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7、說話要講究方式。直言不諱充滿刺激性,容易傷害對方的感情,造成抵觸情緒。所以,無論在什么場合,都要盡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語言形成。()
8、停頓的一般規(guī)律是:一個意思說完要有較小的停頓,一句話說完要有較大的停頓。()
9、無論是說還是聽,都應當適度的看著對方的眼睛和面部。還要善于用眼神表現(xiàn)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10、要“形于外”必須“誠于中”,這是做到語言美的關鍵。()
題二:根據(jù)提供的情境,在“XXXXXXXXXXXXXX”上填充恰當?shù)募聪v話。
1、1935年,高爾基參加蘇聯(lián)作協(xié)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時,代表們要求他講話。當他上臺時,與會者長時間鼓掌。高爾基靈機一動借題發(fā)揮說:“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下子使全場活躍,講話就在這樣融洽的氣氛中開?場了。
2、《正大綜藝》的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9月19日晚在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演出時,戲到中途,她在下臺階時摔了下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確令人難堪。但楊瀾非常沉著地爬了起來,憑著她主持人特有的口才,對臺下的觀眾說:“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楊瀾這段非常成功的即興演講,不僅為她自己擺脫了難堪,更顯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致她話音剛落,會場就立刻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有的觀眾還大聲說:“廣州歡迎你!”
布置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的對應練習。
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和與人交往的一節(jié)課,通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學習到了靈活地運用語言,讓自己的即席講話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課下同學們可以多嘗試著練習。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詞語,做到會讀、會寫并理解其含義。
。2)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征內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
。2)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海燕搏擊風浪的戰(zhàn)斗精神,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無畏而樂觀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課文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難點: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2分鐘)
如果在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里,你們喜歡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種鳥卻總是很勇敢的在這樣的天氣里,在濁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飛舞,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當鳥兒們都去躲避風雨時,它卻在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引出課題))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走近作家作品(2-3分鐘)
《海燕》寫于1901年。當時,歐洲的工業(yè)危機波及俄國,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yè),再加上沙皇統(tǒng)治日趨黑暗,人民群眾無法忍受,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革命斗爭蓬勃興起。高爾基1901年2月19日從故鄉(xiāng)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來到彼得堡,參加俄國作家協(xié)會為紀念農奴解放40周年而舉行的特別會議,發(fā)表了抨擊沙皇政府的演說。3月4日,幾千名大學生和工人為抗議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學生送去當兵,在彼得堡喀山廣場舉行示威,遭到殘酷鎮(zhèn)壓,有些人被打死,許多人受了傷。高爾基參加了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極為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鄉(xiāng)后,根據(jù)當時的斗爭形勢和參加示威的感受,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小說先投寄莫斯科《信使報》,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雜志。愚蠢的`審查官禁止發(fā)表這篇小說,卻認為它的尾聲是一篇寫景的文字。這樣,《海燕》就被作為一篇獨立的作品在《生活》雜志1901年4月號上發(fā)表了出來!逗Q唷芬唤(jīng)發(fā)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詩傳單。
高爾基(1868-1936) 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杰出的代表”。蘇聯(lián)作家,代表作有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小市民》。
三、 教學過程:
。ㄒ唬z查預習(2分鐘)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
2、解釋下列詞語。
高傲:原指極為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貶義詞,課文中貶詞褒用,指清高、自負、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fā)出聲音。
翡翠:一種名貴的半透明的翠綠色的硬玉。課文比喻海浪。
掠起:輕輕擦過或拂起。
震怒:異常憤怒,大怒。震,情緒過分激動。
困乏:疲乏。
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
。ǘ╅喿x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6分鐘)
2、生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情感、海燕的形象,讀喜歡的語段或句子。(8分鐘)
說一說“海燕”: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個修飾語,你會填什么呢?(1分鐘)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新課:
冬季最令人高興的莫過于下雪了,那飄揚著的雪花,凝聚著對大地的熱愛,從無垠的天幕灑落,在我們頭頂飛舞,撫摸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線索: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確: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一)既然題目是《看雪》,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來品味張岱眼中的雪世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通過聽覺寫景,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移步換景,變換角度,作者又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表現(xiàn)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寫景所用手法為白描,你能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一兩個例子并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學生再朗讀體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xiàn)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并分析。(獨、癡)
(二)難道真的無人擁有如此情趣嗎?看來不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還有誰有這樣的閑情雅致。(湖心亭對座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
作者在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但作者并不說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此正正所謂"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見作者用筆之巧。(強飲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而且連飲三大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2.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出文章線索人手,然后圍繞這個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感教育。
難點: 1.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
2文章對母親的描寫不多,卻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學突破 : 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可通過演講,引導學生自己明白體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查閱資料,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從文題入手,創(chuàng)建情景,導入課文 ( 1.)講述讓自己悔恨的往事,進入新課學習
2.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
3.朗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研讀l、2自然段
4.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5.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思考相關問題
一、創(chuàng)建情景。導入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本課之前,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們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勵學生舉手講述,注意對學生的心結進行開導。
3.師:本文題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那么,讓這為九十多歲的老人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板書課題)
1.低頭沉思,回憶往事。
2.舉手講述讓自己至今懊惱不已的往事,注意情節(jié)的完整性。
3.聽教師講述,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本文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
2.師: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學生回答。 板書: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3.思考回答。
3.師: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學生回答。 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師: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學生回答,總結。
5.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并加以點評。 生:因為它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思考回答。 生:這兩個成語說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卻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讓他感觸最深的事,因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無法解開的心結。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 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1.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2.踴躍回答。 生: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
3.師:很正確,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抽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
5.抽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 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 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組織學生討論。
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加以總結。
3.思考問題。 生:白的麥子面,黃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紅的高粱餅。
4.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5.朗讀:.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6.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作好 討論記錄。 生: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動至深。 生: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心悲涼。
7.匯報討論結果,在教師點撥下明確。
四、本課小結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第二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閱讀3、4自然段,對作者家境和母親形象有初步認識
2.閱讀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3.重點研讀9-11自然段 ,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輔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一、閱讀理解3、4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學生回答,并總結。
3.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xiàn)力,請大家找出來。
4.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板書設計)
6.師: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組織學生討論)
1.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這兩段主要講述了作者貧困的 家境,將母親的大致輪廓也勾勒了出來,為后文的展開鋪墊了感情基 調。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舉目無親、背井離鄉(xiāng)、千辛萬苦
4.用上述詞語造句。
5.生: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討論這一句話中所飽含的深情
二、分析閱讀5-8自然段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容。
2.師: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學生回答。
3.師: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板書設計)。
4.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
5.組織學生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jié)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 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
1.細讀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
3.生:可以從家境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塊饃饃;中秋節(jié)母親會想辦法給我弄一點月餅;為二大爺割牛草也可得到一點黃的。
4.齊讀第7段,體會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組討論,匯報交流討論結果,在教師指導下領會文中自然流露的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情。
三、重點研讀9一ll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飽含深情地朗讀我在她身邊呆到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2.抽一個學生朗讀第10自然段。
3.師: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讀來都讓人有一種辛酸的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 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無奈!指導學生領悟這兩段作者平實的語言中蘊含的深情。
1.聽教師朗讀,感受其感情基調。
2·充滿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
3.領悟作者平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情,聯(lián)想自己的情況,體會父母對自 己的愛。
4.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 待為題組織一次小型演講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4.踴躍發(fā)言,說說自己平日是如何與父母、長輩相處的,從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對自己的愛。檢討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應該如何去回應、去 報答父母、長輩的關愛。
四、完成課堂練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見隨堂練習設計)。
2.指導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1.掌握相關知識。
2.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完成課后習題。
五、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按段落順序對課文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使學生對文中質樸語言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了深入體會,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動人應在于情而非文。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認識到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思索探尋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空悲切。
六、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季
羨林母親: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畢生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一輩子都沒有笑過,日日夜夜盼著自己的兒子回來,直到去世。
線索
白的:大奶奶給;中秋節(jié)母親想辦法弄
黃的:為二大爺喂牛討得
紅的: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一般的紀念性的文章都會圍繞被懷念的對象展開,但本文語言平實,對母親的描寫著墨極少,只有一處行為描寫和一處語言描寫,卻同樣能觸人心弦,讓人潸然淚下,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可讓學生課外模仿作文。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
(1)他非常懶,總愛去鄰居家憎飯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錯事,其中有二件讓他至今后悔不已。
(3)那個工作對他來說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個饅頭,扳了一塊給我。
個性練習設計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請隨意想像一個片斷(如村邊眺望、臨終思念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教學探討與反思
1.文中有許多成語,讓學生把握運用,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可以從理清文章線索人手。
3.本文寫得極其樸實,沒有對母親作過多的描寫,只一塊月餅和一句話語,就將母愛展露無遺,看不出任何修飾的痕跡。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白,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才會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重點,可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和敬畏自然的含義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兼有文學性的含義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 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鵬 斥安鳥(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見絀(chu) 美味佳肴(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導人
雄偉的高山,遼闊的草原,蔚藍的大海,美麗的花園,。無不為人們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聰明,最美麗,最富有靈性的人類。人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然而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發(fā)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你覺得這種觀點對嗎?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積累字詞(見書)。
2、自讀課文,初步交流讀課文的感受,并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明確: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話題,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作者的觀點: 課文最后一段。
過渡:這一觀點是否在課文一開始就提出來了?(學生回答是在結尾提出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層層推進,進而提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又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我們一起分析課文結構和內容。
四、合作探究,把握文意:
1、劃分結構,理清思路:
學生自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劃分層次,概括段意。
明確: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從人類征服自然開始談起。
第二部分(2—10):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以及兩者的關系;論述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觀點。
2、逐層分析:
第一部分: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一層(2—7):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以及兩者的關系:
第2—4段著重談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來,并讀一讀):a、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yè)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b、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c、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 d、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互相補充。
五、學習課文
學生發(fā)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tài)變?yōu)橹鲃恿藛?…。(.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jīng)變?yōu)橹鲃印? 。 一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xiàn)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六、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論。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谧髡哒J為自然創(chuàng)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
、圩匀唤缬心康膯?
、苋祟愐灿泻糜袎模笞匀灰彩且粯?
、荼疚氖欠褚灿泻脡?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①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壅l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茈y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菽汶y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jù)是什么?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茖W的發(fā)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并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著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一、解題介紹作者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近年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上。
二、學習生字
蔫怵摳撂發(fā)怔吃葷
三、朗讀課文
1、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張”鴿子“奇”在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說一說:
刷子李“奇”在:行事奇作派奇
泥人張“奇”在:沉穩(wěn)干練捏泥人的水平高
3、“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
手藝人必須有手藝
有了本領才能有自己的尊嚴
4、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問題討論:
四、品位語言(課后練習二)
五、寫一寫
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特征寫一種行業(yè)的手藝人
六、作業(yè)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zhàn)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fā)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tài),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yǎng)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huán)境
描寫(如鴨群、蘆蕩、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為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蘊;在研讀中聯(lián)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初步把握鑒賞小說的一般原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鑒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yǎng)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jié),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后》)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并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么“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并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huán)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jīng)過,體現(xiàn)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并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zhàn)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zhàn)勝自我。
(3):小說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3、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jié)描寫,思考:
(1)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jīng)歷了怎樣的發(fā)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2)請找出文中體現(xiàn)“孤獨”的詞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3)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fā)展: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xiàn)在,占據(jù)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里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闭f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⑨望著異鄉(xiāng)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fā)現(xiàn)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jīng)歷了出發(fā)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后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2)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皼]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離鄉(xiāng)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伙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huán)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于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可以概括為兩點:①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環(huán)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xiàn)。
、诙判】岛透赣H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四、品味語句
1、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并點評你認為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踴躍發(fā)言,教師歸結:
(1)“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2)“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3)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致,描寫周到入微。
(5)“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戰(zhàn)勝孤獨,適應了環(huán)境。并在維系著家庭生計系于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6)“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歷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2、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表現(xiàn)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纯粗魅耸欠裨诖喜虐残乃X。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謶种皇切睦淼恼凵。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zhàn)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xiàn)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合作探究:
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么?
學生小組研討后回答,教師點撥: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zhèn)靜”。寫鴨群“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為成年人,經(jīng)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作為低等動物的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為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為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五、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擴展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祝愿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七、布置作業(yè)
請以“成熟”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人物:杜小康(經(jīng)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群
環(huán)境: 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九、活動與探究
1、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并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敘文。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fā)感情、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C、情感態(tài)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
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 積累字詞
2. 學習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張的運用,學會品評重點語句。
3. 感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教具:
PPT
教學重點:
學習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張的運用
教學難點:
賞析重點語句,理解人物形象
關鍵:
引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思想變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認識。
教學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托爾斯泰”為題,進行交流。交流圍繞三個重點展開,生平、藝術成就、見解與思想,約5分鐘,5分鐘后,請同學代表發(fā)言。
二、教師小結并導入: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其中以《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著名。托爾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堅決地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列夫托爾斯泰。
三、自學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黝黑 滯留 愚鈍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尷尬 熾熱 頷首低眉 廣袤無垠
2、解詞:
器宇、鶴立雞群、正襟危坐、禁錮、頷首低眉、誠惶誠恐、無可置疑、黯然失色、廣袤無垠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
1、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讀音和句子中的停頓。
2、請生齊讀課文
3、思考:這段文字寫了托爾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過什么方法寫的?
明確:主要表現(xiàn)了托爾斯泰須發(fā)濃密的特點,通過大量比喻和夸張來表現(xiàn)的`。
4、品讀: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張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這一段文字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fā)濃密的特征反復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不僅生動寫出了托翁的特點,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二)第2——5節(jié)
剛才我們集體研讀了第一小節(jié),下面請同學們自主研讀第2—5節(jié),看一看這幾節(jié)分別寫了托爾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寫的。(學生自由閱讀,思考)
五、布置作業(yè)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一、導入
1、瀏覽課文,請大家在“泥人張”前面加上一個修飾語:___________泥人張。生:(鎮(zhèn)定自若的,技藝精湛的,個性內斂的……)泥人張
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張)
二、馮驥才及《俗世奇人》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曾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蓮》《雕花煙斗》《俗世奇人》等,均獲全國文學獎。(馮驥才簡介)
《俗世奇人》是作家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同名小說集。全書由17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wèi)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于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端资榔嫒恕氛n文評點
三、閱讀活動完成三項活動:課文概說;手法欣賞;語言品味
閱讀活動一:課文概說
從“內容”的角度來概說;從“情節(jié)”的角度來概說;從“人物”的角度來概說;從“主題”的角度來概說。自選一個話題,用百字以內的文字,進行課文概說。《俗世奇人》問題探究
1、從“內容”的角度來概說“泥人張”面對“海張五”的挑釁,用“賤賣海張五”的方式加以回擊!昂埼濉敝挥凶允晨喙,花大價錢買走了泥人兒,但這個故事卻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2、從“情節(jié)”的角度來概說:“泥人張”技藝高超,在天慶館偶遇“海張五”。(開端)“海張五”拿“泥人張”取樂,“泥人張”用腳下泥捏“海張五”的頭像“回報”他。(發(fā)展)“海張五”繼續(xù)斗嘴,“泥人張”成批生產“海張五”的頭像,賤賣海張五。(高潮)“海張五”只有花高價錢來買泥人。(結局)
3、從“人物”的角度來說
“泥人張”是一個智勇雙全、個性內斂、技藝精湛、鎮(zhèn)定自若的人。他技藝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張五”,只有核桃那么小。他還沉穩(wěn)、干練,面對羞辱鎮(zhèn)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善于后發(fā)制人,以獨特的方式一招制敵,賤賣海張五,打擊了“海張五”的囂張氣焰。
4、從“主題”的角度來說:通過描寫泥人張智斗海張五的故事,表現(xiàn)了泥人張技藝的高超和智勇雙全,表達了作者對泥人張的敬佩以及為民間有這樣的“奇人”“絕活”而感到自豪。
閱讀活動二、手法欣賞
伏筆照應懸念設置對比手法側面烘托
請自選一個話題,表達自己對作者寫作技法的.欣賞。
1、“那天下雨”和“泥人張從鞋底扣泥巴”形成伏筆照應。
2、人們瞧著“泥人張”如何“回報”“海張五”。設置懸念。
3、“海張五”的氣急敗壞和“泥人張”的鎮(zhèn)定自若形成對比。
4、“海張五”到天慶館吃飯時眾人的反應側面烘托出“海張五”的“不凡”!端资榔嫒恕焚p析
閱讀活動三、品味語言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情節(jié)簡單卻懸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這就與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有關。讓我們從語言的角度品味這其中的妙處。
賞析語言的方法:
1、修辭
2、傳神詞語
3、幽默生動的方言
舉例
1、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庇昧丝鋸埖男揶o,突出“泥人張”的技藝超凡絕倫。
2、“找樂子”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如將“找”換成其他的動詞“玩”、“尋”等,表達效果就不夠恰當了。20俗世奇人刷子李好嘴楊巴課文在線朗讀
3、“架式挺!、“撂高的”、“怵”、“賽”、“砍過去”等,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風味),幽默傳神。
四、課堂小結
《泥人張》奇絕、妙絕。奇在人物,妙在語言。泥人張的從容自若,后發(fā)制人;海張五的狂妄、跋扈,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手法更讓我們拍案稱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樸素而又幽默傳神的語言更是余音繞梁,歷久不絕。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張這樣的“民間奇人”越來越少,民間手工藝品也日漸稀少,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盡自己的努力去保護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語(京白)介紹回蕩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賣聲。
2.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
教學重點、難點
1.生動幽默的語言。
2.結構安排獨特。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招徠(1ai2)鐵鉉(xuan4)囿于(you4)
隔閡(he2)餑餑(bo1)秫秸(shu2jie1)
商販(fan4)吹噓(xu1)吆喝(yao1·he)
小鈸(bo1)荸薺(bi2qi2)
2.解釋下列詞語。
招徠:招攬。
餑餑:饅頭或其他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稈。
隨機應變: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合轍押韻:這里指押韻。
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閡: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吹噓:夸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說自己或別人的優(yōu)點;夸張地宣揚。
吆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
二、導人
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jīng)?梢月牭缴特溄匈u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的叫賣聲大多已經(jīng)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fā)我們無盡的遐思。
教師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播放一些街頭叫賣的吆喝聲,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
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記者、翻譯家。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曾任《大公報》編輯、記者,倫敦大學講師,《大公報》駐英特派員。1946年回國后,歷任復旦大學教授、《人民中國》(英文)副總編輯,《文藝報》副總編輯、中央文史館館長。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北京小販貨郎的叫賣聲簡直就是一種“戲劇性”的藝術。作者介紹了從白天的叫賣聲到夜晚的叫賣聲,從賣吃食的、放留聲機的,到乞討的,還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賣聲等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悅和懷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
全文共14自然段?煞秩蟛糠。
第一部分(第1至3段),總寫舊北京城街頭商販為招徠顧客而發(fā)出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體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
提問:文章開頭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重點寫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章開頭在寫法上可以說是采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將舊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販為招徠顧客而做出的種種音響分作兩種:“器樂”和“聲樂”,然后重點寫“聲樂”——各種小販那醉人的叫賣。
寫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突出了叫賣者的本事:他們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要會現(xiàn)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正因為叫賣者的這些種種特點,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紹的各種吆喝聲。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默讀課文,這里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想想這兩個層次如何劃分?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一層次(4~9),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
第二層次(10),寫一年四季的吆喝聲。
文章這里從兩個方面寫“吆喝”,作者按時間順序展開,一天中按從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秋冬,條理層次清晰。
提問:
作者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具體寫了哪些叫賣聲?重點又寫了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
作者從早寫到晚。寫早晨吆喝賣早點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鮮蔬菜的:賣青菜和賣花兒的。寫白天賣日用百貨和修理各種家具的,這就更熱鬧了。
然而重點是寫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熱鬧:賣夜宵的,唱話匣子的,用凄厲動人的叫喊討飯的,真是應有盡有。這一層作者重在寫出北京胡同里小販的叫賣聲持續(xù)時間之長,種類之多。
五、小結
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販們在夜晚發(fā)出的各種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風情。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招徠、隔閡、吆喝、吹噓、隨機應變、油嘴滑舌。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一)閱讀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這一段結構有何特點?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結構可以說是總分式。這一段寫吆喝聲按從春到冬的順序展開。春天一到,萬物復萌,小販們走街串巷賣春鮮兒。夏天賣西瓜和雪花糕,秋天賣“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熱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蘆,經(jīng)小販們一叫賣,也頗為誘人。
(二)閱讀課文第三部分。
提問:這一部分所寫內容與前文有何不同?試具體說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章第三部分從叫賣作為一種口頭廣告的角度來寫。這里寫叫賣的文化內涵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有的叫賣說明商品制作的工藝過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賣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如賣山楂的喊:“就剩兩掛啦!逼鋵嵥砩蠏鞚M了那用繩串起來的紫紅色的果子。其三,叫賣的語言十分豐富,極富表現(xiàn)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兒的白薯”、“蘿卜賽過梨”等;有的合轍押韻,頗為動聽,如“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卜一個大!
文章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品味語言.
提問: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仔細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介紹夜晚的吆喝,如“餛飩喂——開鍋!”“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硬面——餑餑”。
介紹夜里乞丐的叫聲,如“行妤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介紹吆喝作為一種口頭廣告,舉例如“鹵煮喂,炸豆腐喲”“葫蘆兒——冰塔兒”,“冰棍兒——三分嘞”等等。
這些對吆喝的描寫,極富特色,從這些“戲劇性”的藝術中,讀者聆
聽到那些奇妙無比、特色鮮明的“聲樂藝術”,欣賞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
四、探究活動
1.讓有特長的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叫賣聲,學生從中體驗吆喝的民俗內涵。
2.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xiāng)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五、小結
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結構的安排上也頗有獨到之處。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吆喝》同步練習
一、作客“聯(lián)想吧”
俗話說:“京油子,衛(wèi)嘴子”。老北京人可謂是油嘴滑舌了。曾經(jīng)聽過一段相聲,說的是北京小商販的吆喝,“哎,我們大家都來看一看啦,走來瞧一瞧,那個辣椒芹菜西紅柿呀還有大蒜苗,我的青菜就是好呀,請你隨便挑!來,瞧一瞧啦!看一看啦!比一比啦!算一算啦!”你說貧不貧啊!但還真有味兒!同學們,你知道或聽過的吆喝有哪些?來,告訴我們吧!(一例就可!)
二、驗驗你的寫字速度!(來吧!)
招l(wèi)ái_______鐵xuàn_______隔hé_______ hún_______飩
小bó_______雪花lào_______ qiáo_______麥皮
合轍押yùn_______
三、做個小翻譯!(你一定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
1、招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隨機應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嘴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識遷移
請欣賞并分析下面這篇描寫老北京特色事物文章!
北京的胡同
我從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剛來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彎彎曲曲的、瓦棱上長著青草的胡同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我。
上海的弄堂,我覺得最欠妥的就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斷了與泥土的聯(lián)系。北京的胡同卻不是這樣。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樹。我有一陣子幾乎每天經(jīng)過西城的筆管胡同和新文化街,每次從那幾棵傘蓋般的古槐蔭庇下走過,心中就不免涌起一種恬適的感覺。逢到夏季開一樹的白花,土地上落滿了纖巧的花瓣。濃郁的清香,飄蕩在賣菜的小推車上,飄蕩在跳橡皮筋的小妞、依杖而立的白發(fā)長者的身上,給人一種說不盡的寧靜與愜意。
小小的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似乎每一扇破舊的、刻著已無法辨認的對聯(lián)的木門都是一部古老的歷史,給人一種神秘感。人們每每在門前擺一張小桌,或扯閑白兒,或對弈下棋,或二胡悠揚,或京劇清唱,自有一番人間的樂趣。我有一次經(jīng)過攬桿市,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的小屋主人的雅興叫我吃驚。門前青磚上放著幾十盆花卉——月季、米蘭、朱頂紅,低矮的屋檐下一溜排開竟有六七只竹絲鳥籠,雕以花紋,曲線彎得那么有神韻的青銅鳥籠鉤,仿佛音樂的滑音一般,給人一種和諧的.美。黃雀、畫眉、紅藍靛頦吟唱其間,不知憂愁為何事。
我喜歡北京的胡同,因為它給人一種親切之感,一種愛;覊,青瓦,默默的小石獅。斑駁的古老的木門,一切似乎是那么平淡而無奇,然而你推開門一走進去,拐過影壁,你立時會被一種難以名狀的、似乎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溫暖所包圍!按蟾,您來了,有日子沒見啦。”他們在房門外火爐上用被煤煙熏燎得漆黑的小壺燒水,沖上一杯碎末子茉莉花茶?蛔郎弦环,別提有多美了,仿佛誰都是你親愛的大爺、大娘、兄弟姐妹,一個暖融融的家。
別瞅著那墻、那門、那屋不起眼,那兒還真格的有大學問的人哪。每當我遇到莎士比亞的難題,費解的中國古典散文,查字典也無法曉其意的拉丁文,到胡同里一走,遇到的總是一個個親愛的長者,知識淵博而不驕矜,謙遜而敦厚;蝻嬀,或品茶,或小坐縱論天下,即使在夢中也忘不了那靜靜地諦聽胡同里輕彈的蛩音的時光。
就這樣,胡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次出國回來,我每每是懷著一顆急迫的心到胡同里去走一走,瞧瞧那一座座住滿人的、在院子里接水的大雜院,那依胡同墻而建的湫隘的小房,那窄得只能走一人、一輛車的小道,聽聽大娘悠遠的京音,那孩子的咿咿呀呀,這一切是多么的可親。逢到我愁悶、憂郁難遣的時候,漫步于胡同的幽遠之中,望著那古老的筆管胡同墻隙間生長出來的野草,仿佛一切也都寬釋了。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瓦棱( )蔭庇( )恬適( )
愜意( )蛩音( )湫隘( )
2、“上海的弄堂”與“北京的胡同”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北京的胡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借“北京的胡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作客“聯(lián)想吧”
例如“磨剪子戧菜刀!”
二、驗驗你的寫字速度!
徠鉉閡餛
鈸酪蕎韻
三、做個小翻譯!
1、招攬
2、跟著當時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3、形容說話油滑,不實在。
四、知識遷移
1、lénɡ bì tián qiè qiónɡ jiǎo
2、“上海的弄堂”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斷了與泥土的聯(lián)系。而“北京的胡同”是幽深的、彎彎曲曲的,瓦棱上長著青草,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樹。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3、“我喜歡北京的胡同,因為它給人一種親切之感,一種愛!
4、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生活在這里的人。
5、喜愛之情,眷戀之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03-01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12
八年級語文教案下冊10-20
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19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05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06
語文八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01-21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6篇03-01
八年級下冊語文《壺口瀑布》教案08-24
八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