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美麗的紅、黃、藍
活動思路: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顏色的認識還不是很鮮明,手上的動作和眼睛的協調能力還不是很熟練,這堂課要通過身邊一些比較常見的動物、水果等,讓小朋友把顏色和物結合起來進行認識,同時把顏色涂在相應的事物上面,以鍛煉手眼結合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能認識三原色:紅、黃、藍。
2. 初步學習在輪廓線內涂色。。
3. 能有耐心的涂滿整個小雞、蘋果、藍天,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通過具體操作讓小朋友熟悉紅、黃、藍基本顏色。
活動難點:正確掌握涂抹的準確度。
活動準備: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提問題,導入課堂。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小雞嗎?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見過!
師:你們見過的小雞是什么顏色的呀?漂亮嗎?
師:對!老師也覺得毛茸茸的黃色小雞最漂亮呢!
師:那么老師再問小朋友們喜歡吃蘋果嗎?你們覺得什么顏色的蘋果最甜呢? 師:對,小朋友們又答對了,紅色的蘋果又脆又甜。
師:老師發(fā)現小朋友們都真聰明,現在呢,我們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天空是什么顏色?
師:嗯 ,老師聽到有小朋友說是藍色,太棒了!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小朋友們來具體的認識一下紅、黃、藍這幾種顏色,讓小朋友們能夠自己圖畫美麗的彩色世界,好不好?
二、示范和講解。
1、給小雞穿上黃色的衣服
師:小朋友們,老師手里有一張畫紙,看一看上面有什么啊?對,蘋果樹,還有小雞,現在呢,老師將畫紙分發(fā)給小朋友們。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張老師手里一樣的畫紙,那么,小朋友們看一下,畫紙上的小雞還沒穿衣服,F在我們用黃色的蠟筆,給小雞穿上黃色的衣服好不好?上色之前先看老師手里的蠟筆,哪個是黃色的?小紅回答一下,嗯,對。就是這支,F在小朋友們拿起黃色的蠟筆,開始給小雞穿衣服,待會老師看誰給小雞穿的衣服最漂亮。(邊說邊拿起筆涂色做示范)
師:好了,老師看大家手里的小雞都穿上了漂亮的黃色的衣服,同桌的小朋友相互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誰的.小雞穿的衣服太大了或者太小了呢?(邊說邊舉起自己手里的畫紙,特意留了一部分空白沒涂滿),小朋友們你們看看,老師手里的小雞是不是穿的衣服太小了不好看了啊,現在看看自己的小雞有沒有這種情況?有的話,跟著老師把它補充完整。
2、給蘋果穿上紅色的衣服。
師:我們給小雞穿完黃色的衣服,現在看看樹上的大蘋果,小朋友們都說了紅紅的蘋果最甜,F在小朋友們拿起紅色的蠟筆,按照剛才給小雞穿衣服的方法讓蘋果也穿上美麗的衣服。
3、涂抹藍天。
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里是一張什么圖片,嗯,對!是藍天。下面我們就要
用藍色的蠟筆畫出白云的輪廓,老師要看看誰畫的最漂亮。(邊說邊在黑板上畫白云)
師:小朋友們都畫完了嗎?老師覺得小朋友們都真厲害,一會都完成了,而且畫的都非常漂亮。下面,我們就用藍色的筆涂藍天,看誰涂的又均勻又漂亮好不好?馬上開始!
三、評價作品。
師:小朋友們都完成了,現在我們開始看看誰的作品最優(yōu)秀。
展示作品,將小朋友們的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
四、課程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黃、紅‘藍三種顏色,小朋友們課下可以用三原色畫畫自己眼中多彩的世界。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一、面點的定義
面點從廣義上講,泛指用各種糧食(如米類、麥類、雜糧類等)、果蔬、水產等為 原料,配以多種餡料制作而成的各種點心和小吃。狹義上講,特指利用粉料(主要是面 粉和米粉)調制面團制成的面食小吃和正餐筵席的各式點心。
二、中式面點的起源
中式面點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初期,勞動人民就學會了種植谷麥,并初步地把它當作了主要食品。面食的起源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是由于當時生產力的發(fā)展,小麥種植面積的擴大,人們對食品水平要求相應提高的結果,但那時的面食還處在初期的階段。到了漢代,面食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有關面食的文字記載增多,并出現了“餅”的名稱。西漢史游所著《急就篇》中載有:“餅餌麥飯甘豆羹”,餅餌即餅食,一般指扁圓形的食品。東漢劉熙著的《釋名》也載有:“蒸餅,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溲面,就是現在的發(fā)酵面,這些充分說明當時已能利用發(fā)酵技術調制面坯。民間傳說諸葛亮發(fā)明饅頭,雖無文字記載,但當時既能利用酵面制作蒸餅,而利用酵面蒸做饅頭也是有可能的。漢代的面食品種,對以后面點技 術發(fā)展起了重大的影響。根據文字記載,在唐朝已經有“點心”之名。宋人吳曾所著的《能改齋漫錄》中說:“世俗例,以早晨小吃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說”,既然食用 點心,已成為“世俗例” ,可見當時的點心的`普遍性。這也說明(本文來自:WWw.jiAOshiLm.coM 教師 聯 盟 網:托小班美術小小面點師教案),自唐朝以來,面點的 制作工藝水平有了提高,制品的花色增多,為我國面點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清朝,是我國面點技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以面點為主的
筵席。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各地廚師在繼承前輩技術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總結、交流與創(chuàng)新,使我國古老的面點技術得到進一步發(fā)揚和提高,成為中國烹調技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地盛開。
三、中式面點的分類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由于各地物產、人們生活習慣的不同,因此,面點制作在選料、口味、制作方法等方面體現了不同的風格,形成了許多地方特色。在長期發(fā)展中,人們經過不斷實踐和廣泛的交流,創(chuàng)制了品種繁多、花色各異的面點制品,這樣就逐漸形成了我國面點的風味和流派特色。習慣上把我國面點劃分為兩大風味,即“南味”和“北味” ,具體又分為“廣式” “蘇式”和“京式”三大特色(或流派)。 所謂的“南味”與“北味”之分,是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來分的,通常是以秦嶺淮河一帶為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的稱為北味面點,以南的稱為南味面點。
1.廣式面點
廣式面點指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區(qū)所制作的面點,其中以廣東為代表,故稱廣式面點。廣式面點富有南國風味、制作精美,在傳統風格上又吸取了部分西式點心(海派點心)的制作技藝,品種更為豐富多彩,自成一格。廣式面點注重形態(tài)和色澤,使用油、糖、蛋、乳品等輔料多,餡心選用原料廣泛,餡心多樣,口味鮮香滑爽,油而不 膩。廣式面點善于利用一些果蔬類、雜糧類、水產品類等制作坯料,富有代表性品種有:叉燒包、蝦餃、甘露酥、馬蹄糕、娥姐粉果等。
2.蘇式面點
蘇式面點指長江下游江、浙一帶地區(qū)所制作的面點,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面 點。江、浙兩地因處在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物產豐富,為面點的制作提供了良好資源。蘇式面點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點,
餡心口味濃、色澤深、咸中帶甜,形成獨特的 風味。餡心偏重摻皮凍、皮薄餡大、汁多肥嫩、味道鮮美。蘇州的糕團名揚中外,百年老店“黃天源糕團店”用米粉制成的糕團,方的像瓷磚,長的像木棍,圓的像皮球,紅里透白,褐中映粉,五顏六色,甚為美觀,由于采用天然的香料和色澤,故備受人們的喜食。蘇式面點富有代表性品種有:淮安湯包、三丁包、千層油糕、蘇州船點、糕團等。
3.京式面點
京式面點泛指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山東、華北、東北等所制作的面點,以北京為代表,故稱京式面點。點心以面粉、雜糧為原料,特別擅長制作各式面食品,被稱為北方四大面食的抻面、削面、小刀面、撥魚面,制作技術精湛,吃口爽滑、 筋道,別有風味。京式的小吃和點心,品種豐富,如山西的面食有上百種之多,還有傳統的宮廷點心和小吃。京式面點肉餡多用“水打餡”,佐以蔥姜、黃醬、味精、芝麻 油等調味料,咸餡不加糖,因而口味鮮咸而香,柔軟松嫩;素餡常用韭菜、白菜、芫 荽、粉絲、京蔥等為主要原料。京式面點富有代表性品種有:豌豆黃、蕓豆卷、狗不 理包子、銀絲卷、家常餅等。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拓印的方式表現綿羊橢圓的、茸的身體。
2、探索用報紙團拓印綿羊身體方法。
3、體驗小云朵變成綿羊的驚喜。
活動準備 1、幼兒觸摸過毛茸茸、柔軟的東西,如毛絨玩具等;認識綿羊,了解綿羊毛茸茸的特點。
2、用紙團拓印出的綿羊身體的范畫一幅,畫有草地的作業(yè)紙若干。
3、白色。赭石色的水粉顏料,幼兒自己搓的報紙團,棉簽。
要點提示 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不加水或只加少量水的白色顏料,這樣在紙上拓印時才會出現毛茸茸的印跡。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情況,提供每組一大張畫有草地的作業(yè)紙,讓幼兒合作創(chuàng)作,畫面的效果會更好。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云姑娘”飄來了的情境,引導幼兒感受紙團拓印的畫面效果。
(1)故事導人,引起幼兒對云姑娘的興趣。
教師:云姑娘她飄呀飄呀,看見了一片綠綠的草地上,草地真美呀!云姑娘想到草地上玩一玩!
(2)教師出示畫有草地的作業(yè)紙、紙團、白顏料,引導幼兒了解作畫材料。
教師:這里有哪些材料?我們試著用這些材料來變變云姑娘吧。
2、師幼共同構建拓印胖嘟嘟的云姑娘的方法。
(1)教師:云姑娘有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變幻多姿。我們今天想要變出胖嘟嘟、圓滾滾的云姑娘,那可以怎么做呢?
(2)教師:怎么才能變出小小的、圓滾滾的云姑娘?又怎么變出大大的、圓滾滾的云姑娘呢?
3、幼兒嘗試在“云姑娘”的情境中用紙團拓印綿羊的身體造型。
(1)教師:小草們也很想和云姑娘玩。我們在草地上變出許多云姑娘來吧!
(2)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表現大小不同的綿羊身體造型。
4、幼兒在“云姑娘變呀變”的.情境中欣賞教師作畫,體驗云姑娘變成綿羊的驚喜。
(1)教師:“云姑娘”飄到草地上,看見草地上有許多小動物在玩耍,也想變成小動物的樣子和它們玩一玩。猜猜,云姑娘會變成什么呢?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二次創(chuàng)作,用棉簽蘸赭石色的水粉顏料,給小云朵添畫上綿羊的頭、角、腿,變出各種姿態(tài)不同的綿羊。
(3)教師:哇!草地上變出了什么呀?這些小綿羊有什么不一樣?你喜歡哪只小綿羊,為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畫,嘗試表現不同姿態(tài)的小綿羊。
☆區(qū)角活動 ①益智區(qū):提供有關小羊的圖書,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種類的羊,了解它們喜歡吃什么。②美術區(qū):提供畫有綿陽底圖的作業(yè)紙、雙面膠、棉花,讓幼兒在底圖上貼上雙面膠和棉花,用粘貼的方法表現小羊。
☆環(huán)境創(chuàng)造 ①收集一些姿態(tài)不同的綿羊圖片,布置在活動室的墻面上供幼兒欣賞。②將幼兒的作品組成一幅《草地上的小綿羊》的大圖,布置在展覽區(qū),引導幼兒欣賞不同姿態(tài)的小羊。
☆家園共育 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有關羊的圖畫書。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學做餅干,培養(yǎng)幼兒對泥工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2、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種印花工具(小雪花積塑、帶有凸凹不平花紋的小玩具等)、幾何圖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圓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樸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餅干。
2、吃過不同形狀的餅干。
3、學習兒歌《餅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朗誦兒歌《餅干》。
二、學習制作不同形狀的餅干。
1、小朋友朗誦得很好,你們喜歡吃餅干嗎?(喜歡);你們吃過一些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圓、方、三角、橢圓)老師逐一出示食物餅干;我們吃過的餅干上有沒有花紋呢?(有)今天我們就來學做餅干,好嗎?(好)
2、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b、把團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壓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歡的花紋;
d、用幾何圖形模具將橡皮泥切割下來,變成一塊圓形、方形或橢圓的餅干,將邊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這樣一塊餅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餅干放在盤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3、小朋友自己來學做餅干......。(放一點音樂)
4、請小朋友把做好的餅干放到中間的桌上來,讓大家都來參觀,比一比誰最能干,做得最好。
三、評講幼兒作品:
a、從顏色上看:多漂亮的餅干呀!有紅色、綠色、藍色.......;
b、從形狀上看:這些餅干多美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 c、從數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這么多的餅干,真棒!
四、活動延伸: 將橡皮泥、印花工具、幾何模具放在活動區(qū),讓幼兒自己玩;老師也可準備一些小動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樣的方法做其它的東西,如;小鴨、小雞等。
教學反思
教小朋友用同樣的方法做其他的.東西,如:小鴨、小雞等。我們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多多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激發(fā)他們參與動手活動的興趣橡皮泥、印花工具、幾何模具放在活動區(qū),讓幼兒自己玩;老師也準備一些小動物的模
小百科:餅干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面包”,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可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在戰(zhàn)爭時期用于軍人們的備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適用的。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畫烏龜。
2.通過動手畫,回憶生活中或電視中看到過烏龜的樣子,讓孩子講個關于烏龜的故事,使得孩子能得到感知覺-記憶-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白紙、鉛筆、“忍者神龜”的小木偶
【活動過程】
一、拿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導入活動)
我:認識這個小木偶嗎?
凱凱:不認識?
我:你再仔細看看,這個小木偶長的什么樣子啊?
凱凱:有點,。。。。。。像烏龜哦,
我:對了,凱凱真聰明!
二、指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引出主題)
我:那么凱凱,有見過烏龜嗎?
凱凱:有見過的,在海南經常有看到的。電視里也有見過的。
我:你記得烏龜的樣子嗎?
凱凱:恩,記得一點點。。。(停頓、思考)。。。好像是綠色的,貝殼很硬,脖子。。。
脖子。。。
我:脖子,怎么樣的?是不是伸縮的啊。ㄒ龑裕
凱凱:對的。還一動一動的哦。
我:那我們一起畫一個烏龜吧?窗⒁坍嫷暮蛣P凱畫的哪里不一樣,好嗎?
凱凱:好的。(跑進房間拿畫筆)
三、畫畫(體驗過程,分享過程)
凱凱:阿姨,我畫好了。(畫了四個小圓圈,一個稍微大點的圓圈。)
我:那凱凱能給阿姨講講,凱凱畫的烏龜有什么特別的呢?
凱凱:這是烏龜媽媽,身邊是它的寶寶。它的寶寶餓了,要吃“奶”。
我:(笑著)原來凱凱畫了個偉大的烏龜媽媽啊!
四、小結(分享經驗)
我:凱凱看看阿姨畫的,(指著畫)這是烏龜的頭部、堅硬的.貝殼、還有小腳。
這個啊,是烏龜爸爸,現在啊,要找凱凱畫的烏龜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啦!
凱凱:哈哈。。。
分析:
(1)3-4歲幼兒最容易掌握的顏色中,就包括綠色,這很容易的使孩子從顏色視覺上得到認識;然后用很直觀性的圖案來表達情感,如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
。2)幼兒記憶中的內容種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3-4歲幼兒的記憶處于記憶中的再認階段,在腦海中會有粗略的印象,也即是以形象記憶為主。
。3)思維是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為中心來考慮問題,用簡單的圖案講述一個不簡單的故事。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目標:
1、感受點的變化美、圖案美,嘗試運用蠟筆點畫大樹的不同花紋。
2、體驗點彩活動的樂趣。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過程:
一、初步感受點彩畫由點成面的造型和用色特點
1、出示彩色袋,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神奇的魔術袋,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著什么?
2、逐一打開魔術袋上的小門,引導幼兒觀察點彩大樹的局部,發(fā)現圖案是由許多點組成的',感受其造型和用色特點。
(1)教師打開第一扇小門,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師:你看到什么?這些點點組成了什么圖案?
幼:許多點點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圓。
。2)教師打開第二扇小門,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感受點的造型變化。
師:這次你看見了什么?還發(fā)現了什么?
幼:像塊三角形的餅干。
幼:我覺得像寶塔。
師:仔細觀察一下有幾個三角形?都一樣大嗎?是由什么變出來的呢?
幼:下面有一個大三角形,中間有一個小一點的三角形,上面還有一個更小的三角形。它們都是用點變出來的。
師:小點點們一個挨著一個排著三角形的隊伍,三個三角形疊起來就像一個寶塔。
。3)教師請幼兒打開第三扇小門,引導幼兒觀察、感受點的造型和色彩變化。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打開最后一扇小門,看看這次的點點、圖案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有幾種顏色的點點。你最喜歡里面的什么顏色。
幼:是美麗的小花。有紅色、綠色、黃色,很多顏色。
師:小點點們穿上了五彩花衣裳,變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小花。
3、欣賞由各色各樣的點組成的圖案,進一步感受點彩畫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小點點們真能干,你猜它們還會變成什么呢?
。ń處煶鍪居筛魃c點組成的圖案,如由黃瓜橫切面蘸顏料點成的大圓點,由各種大小的點組成的長方形、橢圓形以及香蕉、草莓、小兔頭、鑰匙、勺子等圖案,以引導幼兒欣賞,拓展視野。)
(析:該環(huán)節(jié)按照由易到難、由黑白到彩色的順序,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欣賞中逐步發(fā)現點的大小、色彩、造型的變化,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作好準備。)
二、尋找大樹身上由點組成的圖案
1、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由點組成的圖案。
師:神奇的魔術袋里到底藏著什么呢?現在我們就把它請出來吧!你們聽到“芝麻芝麻關門吧”就閉上眼睛,聽到“芝麻芝麻開門吧”就睜開眼睛。)
師:原來是美麗的大樹。大樹身上有許多什么?
2、播放幻燈片,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點彩大樹,進一步感知點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點點在美麗的大大樹身上還變出了什么?(邊播放幻燈片邊和幼兒一起欣賞。)
師(小結):小點點們可真神奇啊
。ㄎ觯哼@是該活動的難點。教師在引導幼兒邊欣賞邊交流的同時,要強化幼兒對圖案造型的感受,否則幼兒有可能因過于關注色彩變化,而忘記用不同大小的點去表現各種造型,從而影響幼兒對點彩風格的體驗和表達。)
三、嘗試創(chuàng)作點彩畫
1、交代任務。
師:大樹想請你們也用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點給大樹穿上美麗的衣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
四、展示和欣賞作品
1、引導幼兒評價作品。
2、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大樹哪里最漂亮,和別人的大樹圖案和色彩方面有什么不一樣。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由淺到深,從整體到局部,又從局部到整體進行教學。通過這堂課,引導孩子初步了解“點彩畫”的特性,欣賞了點彩作品,很多孩子能獨立創(chuàng)作一幅點彩作品。只是在一些小細節(jié)方面,我覺得存在一點點問題。如教師示范時,畫了一條魚,很多孩子就都點畫了魚,所以在啟發(fā)孩子創(chuàng)新方面還不夠。而且點彩畫是需要耐心去點畫的,在孩子作畫時,盡量讓孩子靜下心慢慢的畫,這樣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嘗試用手的不同變化(手掌、拳頭、手指等)來給衣服印花。
2、初步學習兩兩合作、協商作畫,體驗合作作畫的樂趣。
3、學習使用顏料的良好常規(guī)。
教學重點:嘗試用手的不同變化(手掌、拳頭、手指等)來給衣服印花。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兩兩合作、協商作畫,體驗合作作畫的樂趣。
重 難點的解決:采取讓幼兒充分欣賞和討論,了解顏色及手的變化,明確花和葉子的位置;再請幼兒演示,在演示中帶著問題思考,以激發(fā)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并讓幼 兒自己找朋友共同作畫,來解決重難點。教學準備:花衣服(范例);衣服紙樣四人一件;水粉顏料(紅、橘黃、藍、綠);抹布。教學過程:
1、欣賞和討論
黃 老師做了一件衣服(出示衣服),你們看衣服上有什么呀?我們給它起名叫花衣服;ㄒ路系幕ㄊ怯檬裁崔k法印出來的呢?(用手蘸水粉顏料印出來的)花兒有些 什么顏色?(紅、橘黃)這朵紅花是怎么用手印的?(整只手)印了幾次?還有什么地方也是用整只手印的?(花的葉子)是同一只手印的嗎?一只手可以印,那兩 只手可以嗎?怎么?(請一幼兒用動作示范)這朵橘黃色的花是怎么用手印的?(拳頭印花蕊,手指點印花瓣)
2、演示與思考
教師示范拳頭印花蕊,請二到三位幼兒演示、集體討論:(1)是用什么方法印花的?(2)顏料不夠時怎么辦?(3)換另一種顏色怎么換?
3、創(chuàng)作要求
還有什么樣的花?可用什么方法來?四個人一件衣服,商量好怎么。堪涯銈兊.衣服打扮的更好看更漂亮。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求
。1)提醒幼兒兩個人要商量好,你印什么我印什么不爭吵。
(2)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來印花。
。3)提醒幼兒換色時,要及時用抹布擦干凈再換顏色。
。4)注意保持畫面、衣服的干凈。
5、引導評價
現在請小朋友穿上你們的花衣服,讓我們的客人老師看一看,誰的花衣服漂亮。
小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滾滾和蹦蹦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滾滾和蹦蹦》,并根據對故事的理解回答問題。
2、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幫助,誰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大家需要團結友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需要團結友愛。
活動難點:根據對故事的理解簡單的講述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滾滾和蹦蹦》、故事《滾滾和蹦蹦》光碟。
2、將兩顆乒乓球分別包入白紙中,畫上五官,做成滾滾和蹦蹦的玩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滾滾和蹦蹦》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個關于黃豆的故事。教師播放故事《滾滾和蹦蹦》光碟請幼兒欣賞。
2、幼兒一邊翻看幼兒用書聽教師講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滾滾和蹦蹦》
1、教師從開始讀到"蹦蹦更加神氣"。
教師:有兩顆豆子,他們叫什么?他們?yōu)槭裁唇羞@個名字?滾滾是怎么滾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滾滾是"轱轆轆"地滾,蹦蹦是"蹦達蹦達"地蹦)
2、教師從"滾起來有趣"讀到"吵到臉紅脖子粗'/教師:他們?yōu)槭裁闯臣埽?/p>
3、教師從"滾滾望著天上的月亮"讀到"吵了起來"。
教師:滾滾是怎么說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說滾滾的'?
4、教師從"一陣風吹過來"讀到"我要蹦到天上去………"教師:滾滾要滾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滾滾是怎么滾起來的?蹦蹦是怎么蹦起來的?
5、教師從"風停下來"讀到"你才滾不動呢"。
教師:滾滾滾到大海邊了嗎?蹦蹦有沒有蹦到月亮上?滾滾為什么躺在那里不動了,怎么樣才能滾?蹦蹦為什么掉下來蹦不起來了,怎樣才能蹦?
1、教師朗誦最后一段。
教師:最后滾滾和蹦蹦還吵架嗎?他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討論
1、教師:在生活中我們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別人幫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師小結:我們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四、表演
1、教師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邊講故事邊用玩偶來表演。
2、師講故事請幼兒扮演滾滾和蹦蹦。
【小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蘋果涂色教案_小班美術涂色教案12-05
小班美術教案11-12
小班美術教案03-19
小班美術的教案02-19
美術小班小班教案11-11
小班美術教案小魚教案03-06
小班美術教案《金魚》10-05
小班美術涂色教案08-23
小班美術彩虹教案03-06
小班美術金魚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