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
展示目標:
1、樹立人類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fā)展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義。
3、了解全文的說明結構,準確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種類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展示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4、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一、基礎知識:
1、 字詞積累:(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衰草連天(shuāi) 連翹(qiào) 緯度(wěi) 銷聲匿跡(xiāo)
蓑衣(suō) 阻撓(náo) 忌諱(huì) 悄然無聲(qiǎo)
2、 走進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jù)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
三、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描繪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xiàn)象,按照什么順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2、第一自然段哪些詞語說明時間的推移?
用了“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變化靈活。
3、第二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jù)以安排農事! 舉了三個例子。
4、第二自然段舉的三個例子按照什么順序?
按時間先后順序。
5、第三自然段講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用概括的語言回答。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些自然現(xiàn)象稱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作物候學。
6、第三自然段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按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2)第二部分:
7、文章第四段為什么說利用物候于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從觀測手段上看,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從數(shù)據(jù)意義上看,物候觀測的數(shù)據(jù)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8、文章第五段舉北京的物候記錄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說明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
9、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
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10、這四個因素按什么順序說明?
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高下的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方面的因素到一個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
11、“首先是緯度”這一段,舉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說明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12、“經度的差異”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了什么?
舉了連翹和榆葉梅、蘋果開花兩個例子,說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
13、“高下的差異”這一段講到“逆溫層”。什么叫逆溫層,逆溫層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現(xiàn)象,植物的抽芽開花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逆溫層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
(4)第四部分:
14、研究物候學有哪些意義?
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第二,物候資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第三,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第四,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15、這四個方面的.意義按什么順序安排?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按從主到次的順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兩個“對于”、兩個“還可以利用來”“也可以利用來”這些詞語可以看出。
16、研究物候學對我國山區(qū)農業(yè)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qū)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qū)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特別是目前黨中央提出的開發(fā)大西北的號召,因此,開展山區(qū)物候觀測是很有意義的。
四、拓展延伸: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清明前,開秧田”是根據(jù)節(jié)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
“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根據(jù)物候現(xiàn)象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
“饅頭云,天氣晴”根據(jù)云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根據(jù)物候現(xiàn)象“雨中蟬叫”預測天氣情況。
“麻雀囤食要落雪”“豬銜草,寒潮到”。
“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燕子低飛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wěn)”“龜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這些農諺都是根據(jù)物候現(xiàn)象預測天氣情況。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一節(jié)一練:
閱讀課文一、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17、理解下句:“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顯得親切動人。)
18、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上句中“融化”“ 萌發(fā)”“ 次第”的作用?
(融化 萌發(fā) 次第用詞典雅,富有形象性。)
19、燕子翩然歸來。上句中“翩然”一詞的作用?
(翩然指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
20、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能否將上句中的“孕育果實”改為“結果”?
(用詞典雅,如果改為植物“結果”則顯得口語化。)
21、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上句中“簌簌”一詞的作用?
(“簌簌”是紛紛落下的樣子,用詞形象、典雅。)
22、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能否將上句中的“銷聲匿跡”改為“消失了”?
(“銷聲匿跡”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為“消失了”則顯得口語化。)
23、到處呈現(xiàn)一片蓑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連天”“風雪載途”的作用?(“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用詞形象、典雅,給人美感。)
24、理解下句: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用詞典雅,有文言色彩。)
25、“傳語”“暗示”“唱歌”等詞的作用?
這些詞語形象地說明大自然的語言,擬人生動。
26、“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詞的作用?
這些詞寫物候現(xiàn)象,用詞形象、典雅。
27、“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谷鳥的叫聲的作用?
“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俗語,模仿布谷鳥的叫聲的作用,說成催促農民及時耕作的話,十分形象生動。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讓學生明白兒童小說構思的特點,培養(yǎng)鑒賞兒童小說的能力。
具體目標
1、明白本小說的人物性格特點和主題
2、體味輕諷和夸張在小說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說的語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這篇小說貼近學生生活,線索清楚,閱讀上不會有大障礙。讓學生閱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動流程
1、速讀全文。
2、劃出字詞。注音解釋。
正音
1、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
2、多音多義字
著陸()一著棋()著火()沿著()
哽咽()咽喉()咽氣()
露出馬腳()露餡兒()
一圈()豬圈()
挑釁()挑三揀四()
解釋
聲嘶力竭——
大名鼎鼎——
連綿起伏——
煞有介事——
3、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一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說以奧伊達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故事,展開情節(jié)。
討論歸納: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寫小時候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奧伊達”。
第二部分,發(fā)展,(從“奧伊達上小學的時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從“以后好長一段時間”到“男孩奧伊達的冒險經過”。)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四部分,結局,(從“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到結尾。)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fā)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并獲得了真正的選擇上的自由。
討論交流二: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兒童小說的特點。兒童小說除了一般小說的特點之外,還有其自己的特點,即反映兒童成長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點和性格,兒童小說要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說就符合這樣的特點。本文用輕喜劇的筆法,塑造了奧伊達這個兒童形象。
4、歸納總結:
奧伊達,小說的主要人物。他是一個具有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執(zhí)著追求精神,但同時又不乏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的兒童形象。作者用輕喜劇的手法,生動刻畫了奧伊達的兒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執(zhí)著追求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即堅決放棄小孩可以不買票的特權;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
二、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表現(xiàn):堅持為自己取名,可為什么想出這個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為了放棄“特權”,他無論如何要父母買電影票,可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他想盡辦法去北極探險,這種冒險行為竟然發(fā)生在一個“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圖還是先有探險家”、去北極探險“主要是覺得冰天雪地的北極總歸要比澳大利亞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別是為了給自己買一雙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親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勞務費的方法。這一系列細節(jié)讓讀者感覺奧伊達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識是那么可愛,同時又是那么真實、自然、有趣。
這幾件小事在常人看來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的,但卻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對一個成長中的兒童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獨特的。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執(zhí)著以及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奧伊達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獨特的,又反映了兒童們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動延伸
1、課外閱讀一篇兒童小說,體味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
2、抄寫字詞
3、思考:(1)什么是幽默?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2)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第二課時
一、活動流程
1、討論上課思考題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表現(xiàn)。
它是用一種輕松、有趣、乃至荒誕的形式表達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社會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點:表現(xiàn)的東西看似離奇古怪、哭笑不得,實則興味盎然、妙趣橫生,讓人回味久遠。
這種表達,通常是通過悖謬的方式,即表現(xiàn)出人們目的與行為,手段、過程與結果的矛盾,事物現(xiàn)象與本質的矛盾等等,讓人發(fā)出會心的笑,并在笑中體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連在一起的。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樂趣。而好的兒童小說,也往往是要表現(xiàn)孩子們的這個特點的。
兒童小說里如何表達幽默呢?常見的方法是:
一是童年情態(tài)和童言稚語的描摹。如上一課,我們把握奧伊達形象時已經知道了一些。(還可以再分析探險情節(jié)中的一些兒童心態(tài)和行為加以證明。)
二是“一驚一乍”的事件或突發(fā)事件的表現(xiàn)。
如本文取名字的情節(jié)。
讀104頁到106頁第三行有關文字。
思考: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是怎樣運用幽默方式的?
討論
歸納
奧伊達的爸爸、媽媽,這是一對既平常又特別愛兒子的父母。對剛出生的兒子,他們同其它父母一樣,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伤麄兊姆绞絽s與別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兒子是小“拜倫”,未來的大詩人;而在媽媽的心目中,兒子是“小杰克遜”,明天的超級名星。為給奧伊達取一個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協(xié)議,各喊各的,互不干涉。愛和美好的愿望,讓爸爸媽媽有了超乎常理的行為,可結果呢,奧伊達的伙伴無所適從,不能理解,奧伊達本人也很苦惱,最后不得不聲嘶力竭地給自己取了個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這個結果爸爸媽媽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贊揚它。這又不得不讓奧伊達納悶。
取名字的情節(jié),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了父母美好的愿望與離奇言行之間的矛盾沖突,讓人發(fā)出會心的笑意,同時也讓人回味這些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中的深意:望子成龍成鳳,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須合乎常理,順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長的主觀愿望強加孩子。
文章中描寫這些愿望與言行悖謬的情節(jié),或者說惹人發(fā)笑的情節(jié)比比皆是。如當奧伊達提出要為自己買電影票時,媽媽哄他,爸爸唬他,因為在他們眼中,小奧伊達是個孩子,可當覺得拗不過奧伊達時,只好又暫時屈從于他,為他買回了電影票。這種不聽/從便/順從的做法是當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法。當奧伊達成了探險“名人”之后,爸爸媽媽又都認為,應該改變原來的想法,決定齊心協(xié)力把兒子培養(yǎng)成真正的探險家。他們就是這樣,寄希望于兒子,深愛著兒子,但他們的愛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所給予的愛,是脫離孩子需要的愛,是一種寵愛,甚至錯愛,因而往往表現(xiàn)得離奇夸張,讓人發(fā)笑。當然,這種愛是幾乎天下所有父母愛子的那種方式。
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不僅善意的表達了奧伊達父母在目的與行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他們的覺悟。當奧伊達的父母從兒子給他們那份賬單上發(fā)現(xiàn)了他們愛的錯位時,于是能夠借助回賬單這種巧妙的方式給予奧伊達一種真正的愛,一種成功的教育。這是我們今天多數(shù)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說,這篇小說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奧伊達這一典型的兒童形象,同時還塑造了一對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啟發(fā)人們應如何做好父母。
討論問題
對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這題來不及討論,或可以寫篇250字左右的小作,或開一個演講辯論會也可。)
分組討論
總結歸納評講。
三、活動延伸
1、繼續(xù)進行課上的問題(2)
2、繼續(xù)閱讀中文兒童文學中的名篇佳作。
3、自己創(chuàng)作一篇童話、寓言或者兒童小說。500字左右。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3
一、導入新課。
以《不要再來傷害我》導入。
同學們,這首歌的名字叫《不要再來傷害我》,但是歌手張振宇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卻把名字改成了《愛護動物的歌》,來呼吁人們關愛動物。沈石溪的《斑羚飛渡》或許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感悟深刻的主旨
2、品味精妙的語言
三、 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思考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回答明確:
一群被逼至絕境的老斑羚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話是什么?(飛渡)
作者就是圍繞飛渡描寫了“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后”的幾個主要情節(jié)。
飛渡前斑羚陷入了怎樣的境地呢?閱讀文章的1-4段回答。
學生回答補充。
一面是荷槍實彈的獵人、虎視眈眈的獵狗;一面是六米寬的山澗,而斑羚只有五米寬的跳躍能力。斑羚群的命運看來是兇多吉少。斑羚能不能死里逃生,讓我們來看一段動畫。
斑羚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脫險。這段動畫,表現(xiàn)的是全文的內容,哪個場面最讓你感到震撼?
同學回答。
四、我來設計
文章第幾段,描寫了第一對斑羚試跳的過程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文章有一部分被隱藏起來了。現(xiàn)在我們來補充這一部分。
要求:根據(jù)動畫和自己的想象,描寫第一對斑羚飛渡的過程。
四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創(chuàng)作,一人執(zhí)筆。邊說邊寫。
為了讓大家寫得更準確、細致,我們再看一遍動畫。
四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創(chuàng)作,一人執(zhí)筆。邊說邊寫。
交流作品:
要求:1、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出作品。
2、從第二組開始不但要讀出自己的作品。還要說出和上一組作品相比,你們作品的閃光點在哪里?
同學們的作品各有千秋,其實作者也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描寫了這震撼人心的場面。發(fā)下去后,仍然是小組合作。任務:1、朗讀。2、和自己的'作品比較,作者的創(chuàng)作又好在哪里?
豐富準確的動詞。
老師發(fā)現(xiàn)在作者的描寫中有兩個動詞,剛才我們小組創(chuàng)作中都沒有用過的。一個是小斑羚的“猛蹬”,一個是老斑羚的“鉤”。這兩個詞寫得怎么樣?
我們也在我們的創(chuàng)作里,加上一兩句比喻,讓我們文字鮮活起來。
總結:作者就是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和豐富準確的動詞把第一對斑羚飛渡的過程,寫的詳細和震撼人心。文段是融于文章的,看看文章還有其它段落描寫了關于斑羚飛渡的過程嗎?和第一對斑羚飛渡相比在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找出你喜歡的幾句,有感情的讀一讀。
五、感悟主題
再體會文章語言的同時,除了震撼,這群斑羚你帶給你什么感悟?
句式:從老斑羚身上,我看到了自我犧牲的團隊精神。
從年輕斑羚身上,我看到了對生命的珍視。
從人類身上,我看到了我們要反思自己的行為,珍愛動物。
文章當中也有點明中心的句子。閱讀11-14找出來.
齊讀。
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六、拓展遷移
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粋故事。
第一個:武文斌。
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看到了一種感情至真至純,經得起磨練,這也是一種愛啊。我們人類有,他們動物也有,那我們和他們之間呢?
文中的人類充當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能引起我們怎樣的反思。
結束語:《斑羚飛渡》是一篇凝聚著人類良知的警世之作。我們驚嘆動物面臨生存危機,生命受到摧殘時團結一致,不惜代價把生的希望留給年青一代的崇高的犧牲精神;我們也更加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愛護搶救一切野生動物就是拯救人類自己,這是我們繽紛世界中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4
一、自然動情地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小巷深處》這篇文章(同時一名同學寫標題),昨天在課堂上讀課文時,有的同學偷偷擦眼淚,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師:“我也與你們有同感,并且回家時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就有同學站起來說:“肯定是《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看來我們師生真是心有靈犀,那么就讓我們合作,共同演唱這首歌好嗎?”
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下面讓我們伴隨著濃濃的母愛,進一步走進林莉的《小巷深處》!
二、民主和諧地探究
師: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1.盲姨娘為什么收養(yǎng)孤女?
2.為什么孤女回避同學,厭惡家庭?
3.盲母為什么偷偷探望女兒?
4.盲母收養(yǎng)孩子后為什么變好了?
5.竹棒的作用?
6.老婆婆為什么嘆氣?
7.文題似乎不相符。
8.“淡忘”、“記得”是否矛盾?
同時學生速度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
師:“我提議以民主方式解決這些問題!睂W生們答應了,但要求自愿結組討論一段時間,師爽快地答應了。
大約三分鐘后,一名同學站起來,說要回答第一個問題。他說:“盲姨娘收養(yǎng)孤女是出于對她的同情和愛。”
其他同學表示贊同。
接著又有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3,她說:“偷偷探望女兒是因為母親怕女兒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也能看出對女兒的深深的愛!
這時,班里又一名同學站了起來,他頗有感慨地說:“以上兩名同學的回答讓我體會到,文中的母親處處為女兒著想。問題4母親變好,是怕給女兒留下一個壞名聲,也說明了這一點。根據(jù)課文內容,母親對女兒的愛決不僅僅只有這幾件事,我建議大家,再找找其他事例!
這名同學的發(fā)言馬上得到響應,“老師我說”、“我”、“我”,接二連三地有人發(fā)言,逐一找出了母親對女兒的愛的具體表現(xiàn),并且語言簡潔,氣氛很熱烈,掌聲此起彼伏。
這時,老師趕忙把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重點內容“母親對女兒的深沉無私的愛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
1.微薄收入收養(yǎng)“我”。
2.所有積蓄換住處。
3.為“我”改變潑辣性格。
4.終年辛勤勞作。
5.把“我”調養(yǎng)成“千金小姐”。
6.“我”厭惡家,母親抑制感情,表現(xiàn)平靜。
8.偷偷探望,托人捎物品。
同學們都很投入,突然最不愛發(fā)言的一名同學站了起來,若有所思地說,“老師,請您把大屏幕的內容返回到疑難問題!
“好!睅熣罩隽。
“我發(fā)現(xiàn)問題2、6、8屬一類問題,也有共同點,那就是都能用文中‘我’的感情來解釋……”
他的話還沒說完,班里另一位同學插話道:“我也看出來了,由于虛榮心在作怪,所以孤女回避、厭惡家庭,從而不理解盲母的苦心,這也是老婆婆嘆氣的原因;‘淡忘’一詞也能用這一點來解釋。另外,‘記得’是說孤女被母親深沉無私的愛感動后,翻然悔悟,它和‘淡忘’不矛盾!
又有同學補充說:“文中‘我’的感情前后不一致,看來,它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辈⑶椅闹袑懙谋憩F(xiàn)母親對女兒的愛的事例好象與女兒的感情變化有什么關系。對了,感情是全文的線索,事例是在感情變化中逐步展開的'。
“對!”師非?隙ǖ卣f,不知為什么,竟然有一些激動。
“有道理!蓖瑢W們也議論紛紛,隨即,再一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文中‘我’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呢?”
通過討論,同學們很快找到了答案。但這時,師發(fā)現(xiàn),一名同學溜號了,突然想出了一個“壞”主意,讓那名同學上黑板按順序貼上寫有女兒感情變化詞語的紙條。并宣布,如果貼錯了,要罰唱歌。遺憾的是他貼對了——滿足自豪、沉默回避同學、厭惡家、淡忘家、母親、感激、悔悟、流淚。大家沒能聽到他唱歌,不過也許以后他不會再溜號了。
小插曲過后,同學們又展開了對竹棒作用的討論。
有的說它是盲母的伙伴,有的說它是女兒的替代品……說法不一?磥磉@個地方是個難點。于是,師點撥:“竹棒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具體形象,對這些形象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fā),這是抒情散文常見的寫法。文中青石板、小巷等事物也是同理!
“老師,”一個同學站起來,“文題不符原來是我提出來的,通過您的見解,我明白了,它們不但相符,而且題目擬得非常好!∠铩悄概畟z家的所在,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小巷之深,代表母女間感情深,正所謂——小巷深處寄深情。”
“好!”師情不自禁地為這名同學喝彩:“她自己解釋了曾經不懂的問題,可見這節(jié)課很有收獲,這是我所希望的結果!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小巷深處寄深情,這不是文章的主題嗎!
“對呀,”師欣慰地說:“大家配合得很好,順利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任務,恭喜你們!”
三、總結式的拓展
師:“同學們,你是否贊同文中“我”的做法與想法?”
生:“很多同學都不贊同“我”以前的做法與想法子,但肯定了“我”知錯就改的優(yōu)點!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我也想說兩句,我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向我們班的康寧同學表示我的敬意。因為她的父母都是盲人,而康寧卻從沒嫌棄過他們,這種純真的品質值得大家學習!
頓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掌聲中,師代表全班同學送給康寧同學一份小禮物,她激動地哭了。
師:“我想以康寧同學為代表的七年四班同學都是深愛著自己父母的好孩子,那么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來回報他們的深恩!下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寫給母親的歌——閆維文的《母親》,肯定心中還會涌起新的波瀾。”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兒,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光,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教室里響起了嘹亮的歌聲。
四、布置作業(yè)
師:“回家后,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達對她們的深深的愛意!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個性化發(fā)揮,如讓學生大擔提問,由此引入對課文方方面面的分析等。在積極轉變教師角色的同時,能夠努力改變課堂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但學到了應有的知識,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不足,如果改的步子邁得還不夠大;有的時候只注重學生表面上的活躍,而忽略了心理上活躍等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海燕”這一敢于搏擊暴風雨的勇敢形象,學習它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2.進一步學習象征、映襯、對比等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學習象征手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激趣導入)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好,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高爾基的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zhàn)斗的革命詩歌”——《海燕》又稱《海燕之歌》。
二、檢查預習情況(現(xiàn)代文預習6步法)
學生回答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海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為什么?
1) 暴風雨即將來臨時,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動
表現(xiàn)了對暴風雨的渴望,在海上高傲地飛翔。
2) 暴風雨迫近時,海燕是一個搏風擊浪,積極戰(zhàn)斗,以其歡
樂的情懷,必勝的信念,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的形象。
3) 暴風雨將臨時的奇觀,反復抒寫海燕是一個呼喚暴風雨的
戰(zhàn)斗者的形象。
2、課文贊美海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贊美海燕的勇敢、樂觀、大聲疾呼的形象,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如:“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沖”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斗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后著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云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爭的精神。
四、、深入探究
本文除了海燕,還描寫了海鷗、海鴨、企鵝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形象的高大。
五、體驗與反思
1、學習本文后,你喜歡哪一形象?并說明理由。
2、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類似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應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它會對海鷗、海鴨、企鵝說些什么?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充分表現(xiàn)出海燕的心理活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高爾基的《海燕》。
二、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停頓的處理。
三、深入研討:
1、文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大海的波濤象征什么? 象征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風暴;
海燕象征什么?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什么?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與比喻的比較:
兩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幾分相似,但適用的程度和表達的范圍上明顯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體形象化地表現(xiàn)本體;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僅僅局限于自身,還蘊含著別的意義。而詩的意圖,象征的對象,恰如隱身在那別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長于用單純的揭示復雜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種托具體形象、寄深遠意蘊的藝術手段。比喻只是一種修辭手法,只針對一種現(xiàn)象。
如“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個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矯健。象征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往往體現(xiàn)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從一句話來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義。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構思全文,把一切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讓它們分別象征斗爭的形勢、環(huán)境和各種力量,表現(xiàn)了在1905年俄國革命前夜的社會現(xiàn)象,預示了無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四、小結
作者創(chuàng)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逗Q唷芳仁且皇咨术r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今天,也可以從另外角度來閱讀這篇散文詩,如不懼怕困難,迎著困難前進,與困難斗爭,其樂無窮等。
五、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四。
2.學習本文后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六、附板書設計
高傲飛翔 大聲疾呼 穿過烏云
海燕 勇敢 對比
海鷗 海鴨 企鵝 膽怯
不怕困難 迎接困難————戰(zhàn)斗精神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于衷”等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 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能力目標:
、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⑵ 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增強防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后,收集篩選信息,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
。薄⒄n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病⒂懻摎w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師生準備】
。ń處煟┒嗝襟w課件,(學生)圍繞“生物入侵”主題收集文字、圖片、實物標本。學生提前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導入語:說起環(huán)保,人們頭腦中閃現(xiàn)的是荒漠流沙、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吧锶肭帧边@一環(huán)保新課題卻不為常人所知,什么是“生物入侵”?它對環(huán)境有哪些危害?它離我們有多遠?看投影。
據(jù)光明日報(2000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于一旦。那么薇甘菊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zhàn)場,對這場“戰(zhàn)爭”做一番考察。
二、學生自讀課文后,教師設計問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劫掠 棲息 藩籬 歸咎
2、判斷下列詞語運用的正與誤。
A、聽說小林被錄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頭。
B、這件事來得太突然,她顯得束手無策。
C、如果自然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一切生命將在劫難逃。
D、盡管老師反復勸解,她心里仍無動于衷。
。场⒄堄米约旱脑捀爬ㄕf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于5個要點)
。础⒗砬灞疚牡'說明順序。
。怠⒈疚倪\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并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復的,向老師提問。
。病⒔處煼诸悮w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后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⑴ 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⑵ 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過生物入侵的現(xiàn)象嗎?
1、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信息,并總結觀點。
⑴ 文字類信息:如亞馬遜魚“游”進漢江、南寧驚現(xiàn)“食人魚”、水葫蘆撐破馬昌湖等。
、 圖片類資料:投影認識并由學生簡介。
、菍嵨飿吮荆喝缢ㄉ、水葫蘆、牛蛙。
教師點撥:
、 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是非常緩慢的,并受空間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這種遷移是由于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fā)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某一地區(qū)的物種都是當?shù)厣镦湹囊画h(huán),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tài)。如果由于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于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tài),就可能產生兩種后果:一種是經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另一種就是產生“生物入侵者”,給當?shù)厣鷳B(tài)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 教師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 水葫蘆原產南美洲,1901年作為一種花卉引入我國,50~6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后為野生植物泛濫成災,如今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100億元。它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shù)貧夂蛎黠@干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 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shù)匚r,造成當?shù)匚r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 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
、 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qū),一種來源于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shù)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shù)貥淠镜淖匀桓隆?/p>
⑤ 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qū)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shù)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 在新西蘭,一種來源于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shù)氐纳帧?/p>
⑦ 來源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qū)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
⑧ 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農業(yè)部、國家林業(yè)局日前聯(lián)合發(fā)布公告,宣布暫停從菲律賓進口鳳梨、香蕉種苗等香蕉穿孔線蟲寄生植物,一經發(fā)現(xiàn),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采取了嚴格的防范措施。
、 國家環(huán)保局近日公布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
四、課堂小結,學生談本課收獲
五、教師總結
一件件鮮活的新聞事實并非無中生有,一串串驚人的數(shù)字讓人觸目驚心,生物入侵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正侵蝕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責任,關注環(huán)保。
【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并非無中生有
生物入侵觸目驚心
生物入侵任重道遠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7
一、導入
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有四顆璀璨的明珠,“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了宋代,詞進入繁盛時期,并且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藝術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鈴》。
二、 通過朗誦,整體感知。
詞是極具音樂性的詩體,在古代是用來傳唱的,F(xiàn)在雖然樂譜已失,但我們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體會并且傳達詞的情感——朗誦。
自由朗讀。要求:讀出你對詞的感受。
學生讀——學生評價
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感受;原因)——————和心上人離別的傷感。
用詞當中的一句話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三、 通過討論,具體分析。
詞人是如何來寫離別情的呢?(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
。ㄓ谜Z言表達你的看法。)
。ㄒ唬 典型環(huán)境
寫景。
寫了什么景,傳達了什么情感。(請舉例說明)——還有哪些景,投影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學生回答,并補充。
提示:寒蟬——什么時候的蟬?為何不是夏天?叫聲如何?
初秋,生命將終時的寒蟬的凄涼叫聲。
長亭——是什么地方?
分別的地方;“長亭外,古道邊”;是分手處,傷心地。
驟雨——詞人希望這樣嗎?
難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啟程去遠方,不得不分別。
。ㄏ胂螽嬅妫┰谝粋清秋的傍晚,大雨剛剛停歇,耳畔是寒蟬凄涼的叫聲,面對著長亭古道,一對相愛的人就要離別了。
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感?——用你低沉的聲音為大家演繹一下!u價,指導。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學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虛實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靄,空闊的楚天。
“闊”“舒”——對比《水調歌頭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里是空闊,使人感到惆悵憂傷。
情——是和情人離別的久遠,是前途的'暗淡。
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感?——用你輕柔的聲音為我們演繹一下!u價,指導。凄切中有蒼茫。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生回答。
提示:楊柳——諧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離別難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高考之后)
曉風——什么時候的風?感受?秋日拂曉的風是微涼的。心境更涼。
殘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卻更添愁緒!敖杈葡畛罡睢薄
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感?——用你粗壯的聲音為我們演繹一下——評價,指導。(似乎有體會)
4、小結:柳永通過選取典型的景物——寒蟬、長亭……,無一不在烘托、渲染離別的傷感之情。沒有一個字寫情,卻又無處不再寫情。這種表現(xiàn)手法我們稱——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戀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懷》
問題:描繪了什么圖畫?表達了什么情感?
。ǘ 典型細節(jié)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畫來展現(xiàn)男女主人公的離別,你覺得給這幅畫旁配上哪兩句詩最好呢?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處?(討論)
提示:執(zhí)手——為什么不是擁抱?手連著心。愛情的美不是“我愛你”,而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淚眼——有淚,但又沒有哭出來?
竟——說明想不想哭?為什么想哭卻沒有哭出來?
傷心到極處,沒有辦法哭出。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是離別悲痛心情的再現(xiàn)。是一種內斂的情感表達,是婉約。
總結:作者選取了離別時典型的細節(jié)——執(zhí)手、淚眼、飲酒……來展現(xiàn)離別的傷感。
誰朗誦?要求:效果要好。
。ㄈ 齊讀。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是否已經真正報我了一篇文學作品。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你感動了沒有?(感動了)
一起朗誦,用聲音來傳達感受。
理解后的朗誦真的不一樣啊。
四、比較不同。
柳永和蘇軾開辟了詞的豪放和婉約兩種不同的風格。
如果我請你從他們的詞中各選一句來表現(xiàn)他們各自的風格,選哪兩句?
“大江東去”
“楊柳岸曉風殘月”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重點指導“虹、蜘、蛛、蟬”都是蟲字旁,書寫時要注意“扁口”上寬下窄;“壓、逃、越”都是半包圍構;“彩”字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按埂弊稚线叺钠惨獙懙枚潭,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后一橫又要縮短等。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xiàn)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垂”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課前先學: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圈畫生字,標注自然段。
2、初步認識生字條中的12個生字,難認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3、用“?”標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4、觀察雷雨這一自然現(xiàn)象或收集描寫雨景的文章或段落或插圖及雷聲錄音。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展示:
同學們,你們見過下雨嗎?說說你們自己的親身經歷。那么今天課件中又是一場什么樣的雨呢?(出示課件展示雷雨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談觀看的`體會,相機板書課題:雷雨
二、引發(fā)想像:
教師播放雨前和雨時的兩段音像資料(風聲、雷聲、雨聲),啟發(fā)學生閉目想像。聽著這兩段錄音,你們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機出示文中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像把兩段錄音和插圖進行正確搭配。教師板題。
三、自學匯報:
1、小組交流課前先學情況。
2、老師組織學生匯報。學習生字“壓、亂、垂、虹”,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擴詞。如:用動作記住:“壓”垂;用換偏旁記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進行同桌互檢。也可設計識字游戲鞏固生字的認讀。如:開火車讀,引導學生找出這個字在文中的那句話,結合文中的句子朗讀進行鞏固。
4、小組讀課,互相正音,評價。
5、全班合作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把課文真正交給學生,組織他們在讀中發(fā)現(xiàn),在自學互動中交流識字的方法,豐富識字經驗,激發(fā)了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進而提高了自主讀書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
1、范讀,引導學生談談聽讀的感受。啟發(fā)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進而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
2、學生再讀課文,試著把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個部分劃分出來。
3、圖文對照讀,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和課文語言的簡煉。
4、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生歸類分析字行,說發(fā)現(xiàn)。)
如:“虹、蜘、蛛、蟬”都是蟲字旁,書寫時要注意“扁口”上寬下窄;“壓、逃、越”都是半包圍構;“彩”字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按埂弊稚线叺钠惨獙懙枚潭,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后一橫又要縮短等。
2、教師范寫學生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重點筆畫。
3、學生臨寫,同桌交流評價。對照總結之后,再進行書寫,寫得好的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寫上節(jié)課學習的字詞。利用生字卡片或課件等形式,檢查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
2、分段讀文,回憶課文內容。
二、繼續(xù)研讀課文: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劃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內容,進行合作讀書。思考:你認為這個部分寫得怎么樣?結合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由。
2、交流讀書感悟的情況;教師相機點撥。也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互相提問題。
如:描寫雷雨前的部分“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 “黑沉沉”寫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嗎?為什么?“壓”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你認為該怎么讀這句話?“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該怎么讀才能體現(xiàn)天氣驟然變化?
描寫“雷雨中”的部分,為什么用3個“嘩”?該怎么讀這3個“嘩”? 兩個“漸漸地”說明了什么?等等。
3、展示課件,深化感悟。
三、誦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練習: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 )了,( )也( )了。
3、照樣子寫詞語:黑沉沉( )( ) 一動不動( )( )
五、拓展:
1、你還讀過其他描寫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嗎?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組內或全班交流。
2、觀察一個自然現(xiàn)象,寫一篇觀察日記。
六、作業(yè)布置:
1、1號本生字詞
2、寫一篇觀察日記
七、板書設計:
雷雨
雷雨前 烏云密布
雷雨中 大雨傾盆
雷雨后 雨過天晴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云南歌會的特點。
2、能結合《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云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3、能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云南的歌會的特點。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
能結合《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原文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課文中重點句段的研析,深入體會云南的歌會的真正魅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云南的歌會》,作者沈從文。原文的標題是‘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選中的課文有刪節(jié)。而在刪節(jié)中有這樣一段話:‘參加云南跑馬節(jié),我其實另有所會心,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fā)現(xiàn)就把我引誘過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這一年,正在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沈從文先生到云南參加跑馬節(jié),目的是為了從馬鞍韉油漆的工藝中找到中國漆器加工工藝的相關資料,但沒過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會吸引了。沈先生究竟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重難點字詞辨析
1、明確重難點字詞的音與形
2、齊讀字詞
三、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W生拿筆圈點勾畫,標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會的特點)
2、教師提問:“云南的歌會與我們平時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
場 合 形 式
山 野 對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傳 歌
“沈從文先生發(fā)現(xiàn)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聽到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歌聲,云南的人民就是這樣在美妙的歌聲中生活著,這一點,我們也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了!保ò鍟荷睿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說的‘更新的發(fā)現(xiàn)’僅僅是指這些嗎?沈先生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再讀研析
1、研讀提示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沈從文《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
“同學們,在沈先生的原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動動腦筋,你能從這句話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嗎?”
2、研析“活人”二字(重點研析對歌的年輕女人)
(1)教師提問:“這是怎樣的女子?你從何得知?”
。2)學生交流討論
(3)教師點撥分析
A、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有關色彩的詞語。
B、重點研讀年輕女子蕩秋千一段文字,尤其關注數(shù)詞及描寫女子狀態(tài)的詞。
C、重點研讀年輕女子唱贏后的表現(xiàn)一段,尤其關注下列加線詞語,這些取得勝利后的“反常”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云南女子的淳樸本色的美。
“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fā),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松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
。4)教師總結
——活潑開朗(打吆喝、蕩秋千)、聰明有智慧(對手強、一連唱敗三個對手)、漂亮健康(臉色、衣著、裝飾等)、大膽(蕩秋千的表現(xiàn))、淳樸本色(年輕女子唱贏后的動作)
“在這里,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了云南的歌會中年輕女子的活潑開朗、聰明智慧、淳樸本色。此外還有山路漫歌中的趕馬女孩、山寨傳歌中活躍的人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會中,鮮活的僅僅是人嗎?”
3、研析“寫景”一段
。1)學生朗讀
(2)教師提問:“我發(fā)現(xiàn)剛才同學們讀的這段文字里出現(xiàn)的景物都很普通啊,無非是云南當?shù)爻R姷幕B。這樣常見的景物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是怎樣變得鮮活起來的呢?”
。3)學生交流討論
。4)教師總結點撥
“報春花雖然常見,但擬人修辭的運用卻讓它不普通了,一個充滿情趣的鮮活生命就這樣躍然紙上。”
“這一段景物描寫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妙有情。在這個連鳥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誰不想放開歌喉唱幾聲呢!
“沈從文先生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發(fā)美好的情感的,而帶著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聲音沙啞、即使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也依然悅耳動聽。云南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就這樣孕育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板書:生命)
五、品讀感悟
1、教師提問:“沈從文先生的這次云南之行發(fā)現(xiàn)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發(fā)現(xiàn)了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的鮮活。那么,它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討論交流
3、重點分析文章結尾的“原來如此”的含義
。1)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會用到這個詞?它通常表達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
——恍然大悟、驚喜發(fā)現(xiàn)
(2)提問:“這一次看金滿斗會,沈先生有哪些驚喜的發(fā)現(xiàn),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勞作的平頭百姓打扮得光鮮亮麗,似乎全然忘卻了平日的辛勞。
——最活躍的反而是老人,他們不因年老、牙齒脫完而沮喪,而是快樂、熱情地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師總結
“沈從文先生的這次云南之行不僅發(fā)現(xiàn)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聲中,也不僅發(fā)現(xiàn)在云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每一個生命都那么鮮活,更發(fā)現(xiàn)了云南人民樂觀積極的生命狀態(tài)!保ò鍟涸颇系母钑、發(fā)現(xiàn)、原生態(tài))
六、收束點撥
“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從文先生在云南的歌會中完成了他的發(fā)現(xiàn)之旅,而我們也跟隨沈先生的筆觸完成了我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
“然而,沈先生為什么如此關注云南人民積極快樂的生命狀態(tài)呢?《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在創(chuàng)作時有怎樣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這種樂觀心境又給處于人生特殊時期的沈從文先生以怎樣的啟示呢?”
“同學們,去閱讀一些沈從文先生的傳記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板書:
【教學反思】
有關沈從文的背景資料和《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jié)》的原文資料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正因為對相關資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篇文章,又因為深入理解了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從文先生。于是設計了這次“發(fā)現(xiàn)之旅”,希望能帶領學生走進去,并幫助學生擁有奇妙的發(fā)現(xiàn)。
然而,因為時間的倉促、對學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設計上的考慮不周,整節(jié)課完成后,感覺有些累。
一、教學內容過于飽滿,學生活動減少,導致教師在課堂推進中顯得較為吃力。
根據(jù)教學設計,這篇課文中幾乎每處重點內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要讓學生找到這些內容,還要讀懂讀透,實屬不易。因此,該教學設計如能將一些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合并或作適當?shù)膭h減,教師授課過程中會更加從容一些。
二、細節(jié)問題設計欠缺,對學生啟發(fā)不夠,導致教師在某些問題的分析中籠統(tǒng)含混,學生無法從中領會清楚教師的設計意圖,課堂效果欠佳。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大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體問題的設計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兩個片段教學中,均存在不少隨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難以幫助學生真正體味到這兩個片段寫作的妙處。如能精心設計幾個巧妙的小問題啟發(fā)學生,學生的收獲會更多一些。
總之,這節(jié)課給我的收獲很多,遺憾更多,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努力揚長改短,使課堂教學更加完善。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這篇課文的意圖:珍愛童心;用漫畫的藝術形式來“挽留”童心,呼喚童心。
2、指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及內涵豐富的句子,進入父親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父親對孩子們童心的滿腔摯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反思成人的行為的寫作意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誰?什么?
。ㄓ伞罢l”引入作者豐子愷的簡介;由“什么”引入課文的學習)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我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精通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chuàng)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散讀課文
要求:(1)編小結號(養(yǎng)成閱讀習慣)(2)掃除字詞障礙 , 補充注音、釋義 :
【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齷(w)齪(chu)】不干凈,臟。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親和母親。
【 (chǎn)襪】只穿著襪子著地, ,只,光著。
【鞠躬盡瘁】小心謹慎,貢獻出全精力。
2、再朗讀第一節(jié),把握整體
(1)作者“憧憬于你們的生活”中“你們”指的是誰?請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從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
。2)孩子們的“生活“為什么值得”憧憬“?
明確:2-4段中關于孩子幾件事的記敘。通過歸納這幾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為什么值得憧憬。“真率自然與熱情”,“肺肝相示”,“徹底的真實而純潔”等
3、孩子們擁有這么好的童心,大人們能理解嗎?運用文中的事例來談談。
明確:6-9段歸納爸爸媽媽抹煞孩子童心的幾件事,可以看出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壞阿寶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聰明的學習我裁紙;我不準軟軟弄我的毛筆等等都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4、對大人們的行為反思中表達了作者什么態(tài)度?文中哪些語言可以反映出來?
明確:父親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識,又特別富有愛心的人,同時也對成年人喪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為人的不得已的成長感到無奈。
“愧死”,“摧殘”,“不安心得很”,“野蠻”,“最不安心”
三.品 讀 ? 探 究
1 豐子愷說,孩子“年紀越小,你的世界愈大!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討論、交流、明確
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語句欣賞。 交流、感悟
3 作者在文中寫瞻瞻的筆墨最多,而且說:“瞻瞻!你尤其可佩服!边@說明在幾個孩子中,作者有所偏愛,對嗎? 討論、交流
4 在作者看來,兒童是純真的,但他們長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喪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虛偽地屈報與順從。有人覺得這種看法太偏激,難道真的每個人都要這樣嗎? 各抒己見
四、質疑,加深理解
1、介紹質疑的方法:詞與句
。1)對于詞與句的質疑可從三方面著手:
a表達了什么意思
b.是怎樣表達的
c.表達效果怎樣
。2)質疑角度
詞:辨析詞義,表達作用,感情色彩
句:句子含義,修辭手法,思想感情
2、再讀課文,提出問題,交流討論
五、總結全文
是一生的黃金時代,童心,純真,創(chuàng)造力是我們所擁有的財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東西漸漸離我們遠去,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抓住它,因為“童心不泯”是一種境界,值得我們去追求。
六.板書設計
給我的孩子們
“我”——失去自我 俗務纏身
孩子們——純潔真實 前途光明
七、作業(yè)
1、寫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敘事完整
2、查閱豐子愷的生平資料有關知識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1
放動畫片《同桌的你》
導語:同學們,這首歌是否讓你心潮澎湃,是否激起你某種情懷?是啊,同桌一個多么熟悉親切的話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秦文君的《同桌阿倫》。希望同學們能夠一讀為快,一吐為快。
學習目標:
1.品味個性化的語言和心理描寫。
2.理解賈里和阿倫友誼的變化過程,理解小說刻畫的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秦文君,198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已出版作品400萬字,代表作有《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新傳》,《小鬼魯智勝》,《小妖林曉梅》,先后四十余次獲各種文學獎,其中《男生賈里全傳》、《寶貝當家》、《孤女俱樂部》等作品分別獲國家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及上海第三屆文學藝術優(yōu)秀成果獎;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少兒讀物一等獎;并多次在由讀者投票產生的“知音獎”、“好作品獎”中獲獎。
出示生詞:
yí yang zhào hǎn xī cí
貽笑大方 佯作 肇事 罕見 奚落 決一雌雄
做客真情屋————讓真相大白(感知主題)
由于班主任的一次偶然安排,賈里阿倫成為了一對同桌,從此開始了一段在磕磕碰碰中不斷發(fā)展的友誼。
出示板書:
開端————成為同桌
發(fā)展————遭譏諷,心中不平
高潮————動手打架 友誼
結局————重歸與好
暢游智慧泉——讓發(fā)現(xiàn)閃光 (評析人物)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下列句子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1.阿倫溫厚地笑笑,很有力量地做了個手勢。意思是說:
你這家伙!阿倫,聽說有偏方可以治口吃,你快點去弄點來吃吃,
醫(yī)好它,否則我得悶死。
2.“我,我……”阿倫說,“我坐慣了這,這里!
“我簡直喜歡上了這兒了!”賈里說。進入錄音棚——讓心情激蕩(角色朗讀)
進入錄音棚——-讓心情激蕩(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要求:
1.要聲音洪亮。 2.要感情充沛。
3.要有角色特點。4.要有合作精神
走進共鳴區(qū)——讓往事依依(暢談友誼)
友誼是什么?
人之相交,貴在相識;人之相識,貴在相知!献
友誼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俞伯牙
真摯的友誼猶如健康,不到失卻時,無法體味其珍貴。 --(英)培根
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yǎng),用諒解去護理。 --(德)馬克思
來到創(chuàng)作室——讓想象飛揚(語言表達)
總結:
友誼是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細小的'動作。友誼永遠扎根于你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啊,友誼永遠是人們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希望同學們珍惜友誼,珍藏友誼!
來到創(chuàng)作室———讓想象飛揚(語言表達)
你成長的道路上還有哪些類似的故事?
選一則, 注意敘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經過,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中間可以穿插適當?shù)氖闱楹妥h論。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時梁代的文學家吳均曾經寫了一篇關于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文學家的足跡,走進富春江,去領略富春江山水的優(yōu)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jiān)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薄端鍟浖尽匪闹洠骸傲悍畛垺秴蔷范。”《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笨梢娖湮募螘r已大部分散失。
關于駢文:又稱“駢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駢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駢偶”(兩馬并駕為駢,兩人并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shù)相等的上下聯(lián),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shù)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后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lián)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匯。駢文對唐宋以后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由于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吳均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富春江美景所表達的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多角度刻畫景物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學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教師明確: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仿佛彼此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沖擊著山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于)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3.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A(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 (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 (7)句子翻譯
B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背誦思路
明確:先總后分。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接著,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靜一動。接著寫山!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簡單概括為先總后分,先寫水,后寫山。
C本文描寫生動,你認為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明確: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眱H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huán)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睂懗鼋拿鲀舫纬。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边@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
五、課文小結:
。ㄒ唬⿲懽魈厣
。保煽偟椒置鑼懢拔
文章第一部分開篇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游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后交代了自己游覽的路線后,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寫 “異水”,后寫“奇山”。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2.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夸張的修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涌,作者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yōu)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群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峰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xiàn)了山間美景。
。.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閑、輕松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景色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贊嘆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xiàn)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fā)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
。.文章語言簡約清新,精于錘煉
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更瑯瑯上口,并且把相關聯(lián)的事物并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并列在一起,表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和應,更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凄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
。ǘ┪恼轮行
本文從行船游江的實感出發(fā),著力刻畫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這里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熟課文。
2.掌握課文中的文言知識點。
附板書: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奇山異水{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天下獨絕 奇山: “看” (視覺)(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聽” (聽覺)(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附錄:練習一份
一、音形互寫
水皆縹( )碧 互相軒miǎo( ) 泠泠( )作響
急湍( )甚箭 kuī( )谷忘反 yuān( )飛lì( )天
嚶嚶( )成韻 橫kē( )上蔽 千轉( )不窮
好( )鳥相鳴 經lún( )世務 叔庠( )
填空
1、本文作者 ,字 , 朝人。
2、文中的“ ”一句點名明了旅游的路線,全文的景色可用文中的一個詞“ ”來歸納。
詞類活用
1.風煙俱凈 ( ) 2.負勢競上 ( )
3.互相軒miǎo( ) 4.任意東西 ( )
5.猛浪若奔 ( ) 6.橫kē上蔽 ( )
二、古今異義
yuān飛lì天者 古義: 今義:
經lún( )世務者 古義: 今義:
三、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
天山共色( ) 爭高直指( )
從流飄蕩( ) 泉水激石( )
天下獨絕( ) 泠泠作響( ) ( )
一百許里( ) 好鳥相鳴( )
水皆縹碧( ) 望峰息心( )
急湍甚箭( ) 橫kē上蔽( )
皆生寒樹( ) kuī谷忘反( )
負勢競上( ) 千轉不窮( )
在晝猶昏( ) 百叫無絕( )
疏條交映( ) ( ) ( ) 有時見日( )
四、翻譯下列句子
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譯: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譯: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譯:
5.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譯:
6.負勢競上,互相軒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譯:
7.yuān飛lì天者,望峰息心;經lún世務者,kuī谷忘反。
譯: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3
【訓練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yǎng)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現(xiàn)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讓學生學會用心感 受自然之美。
【訓練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學習比喻、擬人的作用。
【訓練課時】
擬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通過讀、品語言,感受濟南冬之美。
第二課時:學習多方面寫景的方法,片斷習作。
第一課時
〖訓練步驟
一、由人們對冬季的一般印象,導入新課
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寒冷的北風,紛飛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捎袥]有一個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溫暖呢?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選適當詞語說出對濟南冬天的印象。
。、聽朗讀錄音,說出課文寫了哪些景物?(腦中呈現(xiàn)哪些畫面?)
學生自由談談感受,語言要簡潔。
歸納(參考):陽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語言
作者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晴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fā)揮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語句。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幾句,說說喜歡的理由,體會其中用詞的妙處。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
品句參考: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
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這些語句,文中還有不少,學生說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讀。
四、小結
略。
五、好地方,我們要留在心中;好語段,我們要記在腦中,背誦你最喜歡的一段
六、書面作業(yè)
1、抄寫、解釋讀一讀 寫一寫中的詞語。
。、課后習題二。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4
【教學目標】
1、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強烈愛國主義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1、品味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2、分析小說中細節(jié)描寫及其作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作者及小說的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以備課堂交流。
教師:準備好朗讀全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極其意義。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中國申奧成功、足球圓夢、加入世貿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擁有著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wèi)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赡銈兪欠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xiàn),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讓我們來看看小弗郎士的體會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板書課題。
二、感知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看,可根據(jù)時間、地點的變化,記住故事的情節(jié),并在腦海中出現(xiàn)人物的形象。
2、學生收集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請他們結合材料認識來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最后一課。
(此為題解,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可互相補充)
請一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注意聽的過程中看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補充或更正。然后教師可提示可按照時間、地點的變化來劃分故事情節(jié)。
(老師板書: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之中──宣布下課)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讀,要求朗讀過程中在腦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視像出現(xiàn)很有益于對人物的分析)
2、學生談談腦海中再現(xiàn)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提示從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種表現(xiàn)去了解人物形象?苫ハ嘌a充)
⑴ 韓麥爾先生:
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著隨便,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系上打著皺邊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去幫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干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后一課的時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著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 小弗郎士:
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后的法語課上他卻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說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他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 人物形象的意義:
表現(xiàn)了法國人民通過熱愛祖國的語言來表達愛國的強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yè)
再讀課文,用筆勾畫并記住你印象最深或讓你深受感動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感受語言的深刻含義,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研讀賞析
讓學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或細節(jié),包括語言,通過朗讀來欣賞。(這個過程,預期讓學生找出最后一課中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的語句,引導分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假如學生沒有能達到預期目標,可設計以下問題和語言品味。)
1、問題研究:
⑴ 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 這最后一課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殊意義?
(場景描寫起烘托課堂氣氛、暗示最后一課不平常的作用。注意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 聽到老師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心理、細節(jié)描寫)
、 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jié)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⑸ 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lián)想到了什么?
(聯(lián)想的細節(jié)很有意義)
⑹ 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
、 從小弗郎士所見所聞所感中,韓麥爾先生與往日有哪些不同?為什么?
(提示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細節(jié)等等來分析)
2、討論探究,交流歸納:
、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過心理、行動、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韓麥爾先生的形象主要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
、 人物的幾種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個大環(huán)境里寫,表現(xiàn)出特定環(huán)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使所見所聞所感融為一體。
把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
把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注意細節(jié)描寫(極細微的動作,表情、衣飾,等等叫細節(jié))。本文如小黑絲帽,郝叟的書和大眼鏡,操練的軍號聲,金龜子。
(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性格,提示主題)
注意場景描寫。
3、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談談文章中留給你印象最深的語言是哪些,并說說為什么。假如學生沒有談及,教師可提供一些。如:
、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刪去?
、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有什么深刻含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出老師未說出的話。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關于語言的內涵,只要是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均可放手學生充分的交流后進行總結)
二、朗讀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讀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業(yè)
搜集愛國故事和以愛國為主題的名人名言,看看誰找得最多。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15
教學目標: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復習導入新課:
1, 明確課文的線索;課文的.寫作背景。
2, 作者有關知識。
集體訂正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三,學生閱讀5-6節(jié)思考并討論:
1, 概括5-6節(jié)內容。
明確;寫白楊樹的外形表現(xiàn)白楊樹的不“不平凡”。
2, 第5節(jié)主要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總結明確:
總:力爭上游,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攏……倔強挺立,
葉:向上……不屈不撓,
皮:光滑,淡清色……力爭上游,
總:這……
3, 討/lw/Index.html>論文中提示:
那些詞語表現(xiàn)了“力爭上游”?它們和“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性格有聯(lián)系嗎?
.總結:詞語:向上,靠攏,一束……
疏導:通過寫白楊樹的外形來表象白楊樹的內在品質。進而贊美白楊樹“不平凡”。
四,閱讀第7-8節(jié),討論:
1, 概括本節(jié)內容。
明確:贊美白楊樹,揭示其象征意義。
2, 為什么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為什么又說“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種先否定后肯定的寫法叫什么?
3, 從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軍民和白楊樹具有相似支出?
.總結:不屈不撓,樸質,嚴肅,堅強不屈……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十三歲的際遇》教案設計08-25
《臺階》初中語文教案設計(精選10篇)04-20
初中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案設計08-26
初中語文作文11-22
花朵的教案設計08-15
《冰花》教案設計08-15
《畫風》教案設計08-15
識字教案設計08-15
《家》教案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