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紀伯倫及其藝術風格。
2.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詩中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體會詩意推進的肌理和層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3.領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德育目標
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感受詩作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分析詩中語意遞進伸展的層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這個單元的選文都是散文詩, 我們在前面集中學習了幾位中國作家的散文詩作品,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外國的著名散文詩作者嗎? 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萊爾、(印度)泰戈爾(他的《飛鳥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從二三十年代起影響過我國不少作家。以前學過泰戈爾的《金色花》,今天我們學習曾和泰戈爾齊名的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散文詩《浪之歌》《雨之歌》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文
(多媒體及教師簡介)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xiāng)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后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chuàng)辦《真理》雜志,態(tài)度激進。1908年發(fā)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后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chuàng)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后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1911)等!墩蹟嗟某岚颉穼憱|方婦女的悲慘命運和她們與命運的苦斗,譴責貪婪、狡詐和屈從,歌頌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說以主人公充滿哲學意味的獨白、對話和敘述,特別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激情的傾訴取勝。他用阿拉伯文發(fā)表的作品還有散文《音樂短章》(1905),散文詩集《淚與笑》(1913)、《暴風雨》(1920),詩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聞與趣談》(1923)、《與靈魂私語》(1927)等。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1918)。此后陸續(xù)發(fā)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断戎繁徽J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論述了愛與美、生與死、婚姻與家庭、勞作與安樂、法律與自由、理智與熱情、善惡與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會問題,充滿比喻和哲理,具有東方色彩。紀伯倫并自繪充滿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tài)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并組織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為發(fā)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漸為中國讀者所了解。
三、反復誦讀,感知文意
1.檢查學生預習成果。
(多媒體顯示)
1)給加橫線詞注音:
執(zhí)拗 憔悴 饋贈 真諦 璀璨 鑲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長吁短嘆 千山萬壑 盛氣凌人 翱翔 夜闌
2)解釋: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對海岸立下的愛的誓言。
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不聽別人的意見。
璀璨:形容珠寶光彩鮮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中
饋贈:贈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的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2.學生自由朗讀
(播放準備好的配樂讓學生輕聲誦讀體味課文)
3.學生配樂誦讀。
(請朗誦較好的同學主動給大家進行配樂朗誦的示范)
4.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師生合作交流。
學生的'疑難問題有:
1)海浪是一種怎樣的形象?跟印象中海浪一樣嗎?
2)結尾 :"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終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達什么意思和感情?
師生探究
1)前四段:浪花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相親相愛""海誓山盟"等等.
--熱戀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與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這個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間世界的守護者。
2)我的生活是指我對海岸的愛情;我終身的工作是對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
3)借海浪與海岸熱戀的形象,曲折表達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四、深入研習,理解課文內涵
(1)《浪之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浪之歌》和《雨之歌》具有哪些相同點?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分析詩中雨的形象遞進伸展的層次。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1)詩中的前四節(jié),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舍難分。而且,這個女性化的形象在詩中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間世界的守護者,詩的末尾說“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經歷,海浪對愛情的態(tài)度,曲折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深厚情愛。
(2)(a)它們都利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將“浪”和“雨”賦予了人的行為和思想,將它們塑造成富有豐富的性感內容的形象。(b)善于在平易中發(fā)雋永,“浪”和“雨”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但經過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詠嘆調試的浪漫與抒懷,使讀者獲得遠不止一般的審美和愉悅。(c)雖然將“浪”和“雨”擬人化了,但并不脫離“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3)在《雨之歌》的絕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傳情的信使”)。
詩中靈活地多方面運用了擬人手法,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處理,從第三節(jié)“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應加以擬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如第六節(jié)“我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行進”,似乎又獲得了一只鳥的形象。所以,擬人手法的運用,詩中的語意遞進伸展,引領心靈去觸及那些平日里遙遠的記憶、夢想。
五、品味賞析,學習技法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自選角度,說一說品析課文美點的話。(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構形式,詩的情感,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
《浪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說)
《雨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說)
六、自由創(chuàng)作,展示成果
請采用第一人稱,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學習多樣化的擬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選取自然一物,以“ …… 之歌”為題,模仿創(chuàng)作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
3.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歌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歌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課時安排: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使至塞上》
一、導入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詩歌碩果累累,詩人文豪倍出,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那么,被稱為“詩佛”的是誰呢?
二、作者介紹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他的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的閑逸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寫景佳句廣為歷代傳誦,《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極富代表性的作品。人們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論詩人兼畫家王維的作品,這兩句出自蘇軾的名言非常準確地評價了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
三、寫作背景。
此詩為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涼州慰問,居河西節(jié)度使幕中。此詩即出塞途中所作。
四、文體介紹
《使至塞上》是一首格律詩,關于格律詩,同學們都了解哪些文學常識?
關于格律詩:
詩歌的一種。格律詩是指唐以后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規(guī)格,音韻有一定規(guī)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
結構特點:
1.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長于八句叫長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數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韻到底,必需押平聲韻。
4.中間兩兩對仗(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四聯(lián)中,指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一般情況下,頸聯(lián)要求工對,頷聯(lián)可以為寬對。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不要四聯(lián)全對仗。還有一種變體是首聯(lián)對仗,頷聯(lián)不對仗,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須按律詩平仄格律)
6.也稱近體詩
五、朗讀課文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六、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我輕車簡從要視察邊疆,要去的地方遠過居延。
我像蓬草飄出了漢塞,像歸雁飛入了胡人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走到蕭關恰好遇見騎馬的偵察兵,前敵統(tǒng)帥正在燕然前線。
七、研討詩歌
1.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至今這個評價都受到了學者的肯定。請同學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中的畫面。
參考:地上隨處可見飄飛的蓬草,天空偶爾出現一隊北歸的大雁。一望無垠的大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孤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渾圓、壯麗。
2.品味賞析首聯(lián):“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明確:交代詩歌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詩于記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
3.“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詩人為什么要以“征蓬”“歸雁”自比?
明確: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4.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明確:“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八、主旨歸納
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排擠而孤獨、寂寞感傷、飄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英雄本色,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
九、拓展閱讀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這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xiāng)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可以宣泄對黷武開邊的不滿、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情;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
《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2.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畫面。
板書設計:
使至塞上
王維
首聯(lián)——緣由、地點
頷聯(lián)——激憤、抑郁
頸聯(lián)——意境雄渾,視野開闊
尾聯(lián)——收束詩歌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詩的有關知識,理解詩歌主旨。
2.運用所學詩歌鑒賞方法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
3.背誦古詩。過程與方法
1.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美、音韻美。
2.教師通過設疑、點撥、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主旨。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詩歌鑒賞方法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王勃(約650—676),字子安,唐代詩人。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詩人。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代表作品有《過故人莊》《春曉》《夜歸鹿門歌》等。
二、朗讀指導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三、詩歌大意
1.《式微》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2.《子衿》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
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xiāng)。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四、合作探究
。ㄒ唬┏踝x課文,整體感知
1.《式微》這首詩主要敘寫了什么內容。
答案示例: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
2.《子衿》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可望穿秋水,卻不見人影,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聯(lián)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案示例:寫了送別之地(長安)和友人上任的處所(四川),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帮L煙”二字寫出了上任路途的艱險。
這兩句為全詩定下豪壯的感情基調:樂觀的情趣和對友人的依依不舍。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首句交代了什么內容。
答案示例:交代了時間,寫了浩瀚的湖水。
。ǘ┢纷x課文,句段賞析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聯(lián)中的“輔”或“望”字。
答案示例:“輔”: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wèi)著長安的景象,氣象雄偉,使詩歌開篇意境開闊!巴保簩⑾喔羟Ю锏木┏呛褪竦芈(lián)系起來,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從地理距離和心理距離兩方面寫人的深厚情誼和思念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tài)度很積極,所以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頷聯(lián)“蒸”“撼”兩個字用得很妙,請簡要分析。
答案示例:“蒸”字寫出了云夢澤上水氣蒸騰、如煙似霧的動感!昂场弊秩缋做f鈞,極顯洞庭湖水的喧鬧動蕩、桀驁不馴。
這兩個字使景物動靜結合,突出了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
4.如何理解《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最后四句的詩意。
答案示例: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寫景轉入抒情。
“欲濟無舟楫”,是作者面對廣袤的湖水而觸發(fā)之想。其實這是對自己現狀的一個比喻:我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被錄用進入士大夫之列卻沒人接引,這正如要渡過湖去卻無舟楫一樣。
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說自己閑居不仕是有愧于當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兩句隱晦地道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觀別人垂釣,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魚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個垂釣者,希望張九齡能給我解決漁具,以實現獲魚的心愿。這四句意在求仕,卻不直接表白,而是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門徑。
。ㄈ┵p讀課文,鑒賞評價
1.《式微》
賞析:這首詩出自《詩經·邶風》,是一首先秦時代的詩歌。這首詩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就將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滿腔憤懣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語言上,這首詩重章疊字,押韻和諧,體現了一唱三嘆、余味無窮的特色。此外,兼有長短句式,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種變化,工整與靈活相整合,參差錯落,能極力地表達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選擇又是隨著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而靈活變化的,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傊,《式微》運用語言的藝術,非但韻律和諧優(yōu)美,而且用詞精巧。
在藝術上,這首詩以設問強化抒情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并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問。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于窮盡,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婉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2.《子衿》
賞析:此詩出自《詩經·鄭風》。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如在眼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訊、又不見蹤影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tài),令人生出無限想象,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的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賞析: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lián)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fā)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lián)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lián)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xù)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
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氣勢豁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著看不盡的風光,因此至今仍廣泛流傳。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賞析: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無舟楫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于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成為山水杰作。
五、課堂小結
孔子說:“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币皇缀迷,既是一件藝術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
優(yōu)秀的古代詩歌可以為我們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精神糧食。讓我們多讀詩,讀好詩。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春酒》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概況。
3、了解作者故鄉(xiāng)杭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jié)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標:激發(fā)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fā)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生活、詩一般的童年,激發(fā)學生珍惜花樣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xiāng)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孩子們對于新年總是有許多豐富的感受。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新年家庭錄像帶并播放,引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營造教學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師宜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體讀、集體齊讀等方式。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鑒賞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錄像機、錄像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要點]:
激發(fā)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品讀課文,鑒賞作品詩化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jié)描寫;延伸拓展,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作品。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琦君,當代最有名的臺灣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以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剁f童年》想必大家都看過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其中的《春酒》。
設計(二):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是極喜慶的字眼。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準備些象征來年幸福、美滿的東西,如春糕、春饃、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jié)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二、激發(fā)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
1、課前,學生提供新年家庭錄像帶,教師選擇精彩片斷播放,創(chuàng)設濃濃的課堂氛圍,師生一齊步入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來看我過春節(jié)”。
2、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步入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大家都來說“新年”。
3、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說中。
教師強調需要積累的字詞。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馬當先:作戰(zhàn)時沖鋒在前,形容、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lián)想到它的意義。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2、學生默讀,體會文中深情。
3、學生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4、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范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體依次顯示各個討論題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后集體交流。
1、文章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主要記敘了兒時在故鄉(xiāng)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構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設文眼,卻又不露痕跡,作者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于“家鄉(xiāng)的味道”這個焦點上:農歷新年里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xiāng)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許多年之后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制”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家鄉(xiāng)的味道”展開。
2、作者回憶兒時過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件事,有何意義?
明確:這幾件事顯示了故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誠地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添了幾許神秘;元宵節(jié)后,換下的供品堆得“滿滿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中國傳統(tǒng)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里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3、文章結尾寫道:“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春酒的味道嗎?
明確: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4、教師總結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記憶、故鄉(xiāng)懷想是那樣的美,兒童圣潔的心靈,鄉(xiāng)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輕籠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她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xiāng),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思鄉(xiāng)的詩句?
過渡: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F代也有許多表現海外游子思鄉(xiāng)的文學作品。接下來,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
(插入音樂、歌詞)
2、提問:這首詩和《春酒》有著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鄉(xiāng)愁,是琦君筆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著那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夠落葉歸根。這種難以割舍的思鄉(xiāng)情結,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礎,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最后,祝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么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樹。下課!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文本與影片由于選材的不同,其表達的主旨也不同;
2、感受、體驗文中人物面對災難和死亡的鎮(zhèn)定、坦然,以及文中表現出的人性美。
二、重點、難點:
重點:文本與影視的比較;
難點: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性美,及影片表現的人性多元化。
三、教學過程:
。ㄒ唬⿲。
。ǘ⿲W生閱讀課文。
。ㄈ┧伎迹壕幷邽槭裁催x擇這三個片段的材料組成文章,他的目的`是什么?
1、三個片段的共性。
2、同中求異,(目的是更細致完整地回答問題。)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ㄋ模┻^渡到影視:同樣是這部分內容,影片的導演是如何處理材料的呢?
1、觀看影片節(jié)選。根據畫面的材料內容,揣摩導演的表達意圖。
提示兩個問題:
。1)影片節(jié)選中哪些畫面中的人物,與課文中的人物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
(2)揣摩作者讓這些畫面在影片中同時存在的意圖是什么?
2、教師小結。
(五)得出比較結論:
選材是為表現主旨服務的。
根據這一結論,引導學生給文章擬一個更恰當的題目。
。┙處熆偨Y全文。
。ㄆ撸┎贾谜n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文章:三類不同職業(yè)、身份的人:面對災難、死亡:鎮(zhèn)定、坦然人性的美
影片:眾多人物:面對災難、死亡:鎮(zhèn)定、凈空、爭著逃生人性的多元化
結論:選材是為主旨服務的。
設計說明:
1、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目前教學進度和單元教學內容而定的,目前我們正好上到第二單元“立意、選材的比較”。
2、教學設計的思路:
按照學生認識問題的規(guī)律,先從初步閱讀文本入手,再深入感悟文章的主旨,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與影片節(jié)選作比較,從而得出結論,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課后作業(yè)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它是課堂學習不可缺少的補充和鞏固。
3、難點的突破,主要是靠對人物共性和異性的探索中得到解決。
執(zhí)教者簡介:
本人職稱不“高”,教齡不短。漫漫求索路,付出不少,所獲不多,正與目前語文教學的通“病”(效率低)一致。月轉星移,勿感不惑,更覺迷茫,然,并未退縮,庶竭駑鈍,耕耘教改;課堂求真,做人求誠,愿與同仁,探究學問!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習《泥人張》
。ㄒ唬⿲W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那倆個人物?
2。面對“海張五”的侮辱,“泥人張”漠不作聲,他會怎么樣呢?一般人會怎樣呢?
。ǘ┓治稣n文:
1:情節(jié)里出現的兩個主要人物是海張五和泥人張,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人物呢,從文中找出介紹他們的語句。(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并進行概括)
。ò鍟汉埼 賺下金山————有錢
將軍義子————有勢) 有錢有勢就導致了他的猖狂蠻橫,為后來他的挑釁打下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板書:猖狂蠻橫)
。ò鍟耗嗳藦 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
賤賣海張五————沉穩(wěn)干練)
2、面對海張五的羞辱,泥人張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竹,后發(fā)制人。你不是說賤賣都沒人要嗎?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賤賣給你看看。由此可見,他不但技藝高妙,而且沉穩(wěn)干練。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藝高膽大。(板書:藝高膽大)
3、作者卻用獨特幽默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敘述了海張五的猖狂蠻橫、自取其辱和泥人張的一言不發(fā)卻出奇制勝,使兩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可謂豐滿奇絕。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嚴,獲得別人的尊敬。
二、 教學《好嘴楊巴》
(一)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張嘴,而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有哪些?(吃飯、說話)如果一個人他伶牙俐齒,我們可以說他有一張______嘴?(用一個字回答)那么我們今天的課文中馮驥才先生就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好嘴”——楊巴。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四個能夠概括楊巴性格特點的成語。
——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左右逢源
①這些詞語含有怎樣的感情色彩? ——貶義
、诳墒,作家馮驥才卻把這四個成語一股腦兒全用到楊巴一個人身上,卻絲毫不含貶義,大加贊美一張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在作家馮驥才的指引下,去一趟天津衛(wèi),欣賞一出好戲,《好嘴楊巴》!
。ǘ┱w感知
1、請大家來簡述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兄弟生意火——中堂發(fā)怒——巧答中堂——名聲遠揚
(1)兄弟的生意為什么紅火呢?
①楊七的好手藝;茶湯的精細制作過程
、跅畎偷淖旌。
。2)那楊家茶湯是如何發(fā)跡的呢?正是因為他們倆的默契配合,使得茶湯的生意異常紅火,因此被眾官員推薦為招待李鴻章的上品。
。3)府道縣臺們是如何準備接待李鴻章的工作的?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嘴臉?
可見眾官員對這樣的決定信心滿滿。那么事情的結果是否正如眾人所料嗎?我們在預習的基礎上一起來學習課文的高潮部分“中堂大怒,楊巴巧答”
3、請大家閱讀7~14段。
。1)這一部分首先描寫了什么?
——中堂大人看戲,楊七楊巴奉茶。
。2)找出對中堂大人的描寫,請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堂大人此時的心理。(7段) ——爽。
。3)而當中堂大人看到楊七楊巴送那上來的茶湯時,是否如眾官員所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大怒
。4)李鴻章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8段)
試將下面的兩個感嘆詞放到對李鴻章的描寫中去
a、啊 b、哼
。▽W生現場情境再現)
“啊”后李鴻章的心里話是什么?——“這上面這么多臟土!”
“哼”字后的心里話是什么?——“真是豈有此理!”
由此可以看出此時李中堂的心情是由“爽”轉為“怒”
(5)李鴻章大怒,當時氣氛如何?——“緊張”
。6)作者是怎樣營造出這種緊張的氣氛的呢?
、倜鑼懤钪刑眯蕾p蓮花落子的祥和氣氛——氣氛烘托——鋪墊
、凇按蚵洹薄皝y飛”“潑了一地”——動作描寫——正面
③眾官員都“嚇懵了”“楊七和楊巴慌忙跪下”——動作描寫——側面
。7)那么,此時說話需要什么?——勇氣 (板書:敢說)
(8)如果這樣說行不行?“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臟土,是碎芝麻!”你認為李鴻章會怎么說,會怎么做?
。9)對楊巴的心理描寫(第10段),
、偈侵ヂ椋皇桥K東西——孤陋寡聞、沒見識
②不加解釋——承認是臟東西
、蹞屧谇邦^說
(10)因此楊巴是怎么說的?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注意:不知道、不愛吃——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說“猜到”,這兒卻說“不知道”;二是“不愛吃”,前文明明說中堂大人“不知道”,這兒卻說“不愛吃”。這樣說,有兩大妙處:一是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不是臟東西;二是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一個“不知道”“不愛吃”,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板書:巧說)
。11)那楊巴這句話在李鴻章發(fā)怒后多長時間內說的?(學生討論)
、佟帮w快”“一轉兩轉三轉”。
②“其他人都嚇蒙了”“當官的一個比一個糊涂,這就透出楊巴的聰明”——反應快(對比)
(板書:快說)
。12)楊巴這句話說出后的效果如何呢?
——得到李鴻章的賞識:“心靈嘴巧”“機敏過人”“聰明”,賞銀一百兩
(三)小結:文中作者是怎樣表現出楊巴好嘴的“好”呢?
1、故事開端,并不寫楊巴,而是從夸贊楊七的高超技藝開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轉,就讓人明白了寫楊七是為了襯托楊巴。
2、在緊張環(huán)境下通過楊巴的“敢說”“巧說”“快說”來表現出楊巴的好嘴。
3、中堂大人沒有喝茶湯反而給賞,說明中堂大人賞識楊巴的好嘴,從側面肯定楊巴嘴好。
4、故事結尾,以楊七的埋沒來反襯楊巴的聲名遠揚,肯定楊巴的好嘴。
三、語言特色
生動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什么體現出來的呢,對,就是語言,說到語言,本文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借鑒的地方。
1。作者大多采用口語來講述故事,其中多處使用了天津地方方言的用詞和表達方式,很好地突出了地方文化的特點和魅力。如“一個泥團兒砍過去”、“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地方的府縣道臺費盡心思,究竟拿嘛樣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興”。
2。語言極富表現力。比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的頭像后,“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 戳”字展現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3。人物語言個性化。李鴻章與底層手藝人在語言表達方面極為不同:“不知者當無罪!雖然我不喜歡吃碎芝麻,但你的茶湯名滿津門,也該嘉獎!來人呀,賞銀一百兩!”李使用的官話文白夾雜,與楊巴跪倒后請罪解釋的話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對比。
四、總結
寫“泥人張”作者單刀直入。三言兩語介紹后,便切入主題,這是一場人格的較量,也是智慧的較量。面對海張五的挑釁,人們都等著看泥人張怎么“回報”。于是故事有了懸念。而泥人張的回報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臉狂氣”的海張五頭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張五接著又侮辱起泥人張的手藝———“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對此泥人張居然毫無反應,但事后的“回報”更令人叫絕———次日,街市小雜貨攤上擺出了一二百個“海張五”的泥像,并大書“賤賣”等字,泥人張一言不發(fā)而妙招制勝。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寫“好嘴楊巴” 作者采用“引出故事主人公——設置懸念——出現危機——巧答化危機——聲名遠揚”的巧妙構思對楊巴的圓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揚,并不是出于純粹的道德判斷。舊社會民間藝人處在社會的底層,再謀生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的壓力,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楊巴的圓滑、見風使舵、八面玲瓏等性格,與其說是其性格的弱點,不如說是應對生存環(huán)境的特殊策略。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三、四
板書設計
泥人張
海張五 賺下金山———— 有錢
猖狂蠻橫
將軍義子———— 有勢
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 技藝高妙
藝高膽大
賤賣海張五———— 沉穩(wěn)干練
好嘴楊巴
敢說 ——— 勇氣
巧說 ——— 好嘴→ 心靈嘴巧、
快說 ——— 機敏過人、聰明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復述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書”中包含的感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3、品味語句,賞析課文語言。
4、調動自己的人生體驗,獲得人生啟迪。
【教學重點、難點】
1、用自己的話復述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書”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語句,理解句子的內涵。
【學法指導】
1、讀:
自讀法(圈、點、勾、劃)
2、思:
質疑(提問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那你們還記得自己接觸的第一本書嗎?(請幾個學生簡單介紹)同學們的第一本書內容豐富,蘊涵著無限的趣味,那么詩人牛漢的第一本書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詩人一起走進那段往事。
二、簡介作者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瀆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抛x準字音,讀出感情。
、屏私夤适虑楣(jié)。
2、正確朗讀下列字詞:
鬃()磨磨蹭蹭()
脊背()摻和()枉()讀
3、復述課文:
圍繞著“第一本書”發(fā)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試用自己的'話復述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
要求:復述時講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情節(jié)。
四、研讀課文
1、思考:
作者回憶的僅僅是“一本書嗎?“一本書”可以蘊含許多感情,請閱讀相關語段,用“從──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說說你從文中品讀到了哪些情感?
2、質疑:
賞析了課文內容后,你對書中的語言、語句還有什么疑惑嗎?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間探討解決.無法解決的請?zhí)岢鰜,大家共同討論?/p>
五、拓展延伸
學了,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難道僅僅是了解了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六、課文小結
由學生小結本堂課的學習收獲(可從基本知識積累、情感啟迪、學習方法等方面小結)。
七、課后作業(yè)(任選一題)
1、當“我”把補好的課本再次送到喬元貞的手里時,喬元貞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想像喬元貞的神情、語言,寫一段話描寫當時的情景。
2、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與父親外還有喬元貞、“弄不成”、二黃毛,三人雖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任選一人,在課文提供的材料基礎上,發(fā)揮想像,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娓娓動聽的對話中講述故事的寫作手法。
2.理解說明文知識性很強的這一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旅鼠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
3.由學生自己講述課文內容,解答旅鼠之謎。
4.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一邊導入:
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他們的奧秘。今天學習這篇文章,相信同學們也會產生探索旅鼠之謎的興趣。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讀課文并思考:
歸納北極旅鼠的幾大奧秘。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1.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
3.達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敵人來消滅自己。
4.周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三、探究活動:
1.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
2.課文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庇懻撘幌,這樣說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tǒng)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根據你的觀察和了解,寫一段文字,說明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學生說自己所見的奇聞,課后寫成書面文字。)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科學小品,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秘。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秘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業(yè):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識記文言字詞及文學常識。
2、品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
3、領會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走進本單元,我們在一篇篇文質兼美的古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養(yǎng)分,一個個富有人格魅力的古代文人墨客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崇敬萬分:陳涉不甘心受剝削命運的“鴻鵠之志”,柳宗元對民生疾苦的悲憫情懷,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襟,陶淵明對安定平等社會的向往。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從這篇美文中體會失意時的他表現出的曠達的情懷。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和停頓,必要時再書上做標注。
2.教師出示本科字詞投影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教師強調重點
滁( ) 壑( ) 瑯琊( ) 潺( ) 釀( )
輒( ) 暝( ) 傴僂( ) 洌( ) 蔌( )
射者中( ) 弈( ) 觥籌( ) 翳( ) 晦( )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同桌各讀課文一遍,相互糾正讀音錯誤。
5.全班齊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和停頓。
三、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1.學生結合頁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劃出不解之處。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內互助解疑。
3.組內無法解決的疑問,全班交流解決。
4.生一人一句翻譯全文,師生同為譯者糾錯。
四、自學交流一:走近醉翁亭,感受景物之美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因而醉翁亭秀麗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充滿了詩情畫意。劃出文中描繪美景的句子,大聲朗讀。
明確;要讀出醉翁的欣喜、熱愛之情。
學生朗讀、交流、評價。
2.選擇其中的一幅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自然美景加以形象的.描述,并給畫面加一個小標題。
學生交流、評價。
五、自學交流二:小組合作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互相交流完成下列問題。(時間5分鐘)
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樂”些什么呢?在文中畫出表現作者之樂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看書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交流明確:
除山水之樂外,滁人游樂,太守游樂,太守與游人“同其樂”。
2、結合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你是怎樣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醉”與“樂”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寫“山水之樂”,表現的是歐陽修的寄托,雖然遭受貶謫,但能排除政治失意的悲憤,從山水之中自得其樂。寫游人之樂,表現的是歐陽修的政績,滁人游樂是由于生活安定,太守游樂是由于政務清閑。寫太守與游人“同其樂”,表現的是歐陽修的理想?梢,作者欣賞山間美麗的景色,與賓客喝酒游戲,對游人的快樂感到高興,都表現出他的樂趣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讓人民過上和平快樂的生活。這正是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美點尋蹤,當堂達標。
學生仿照例句探尋本文的美點所在。
例句:美在自然景物呈現的優(yōu)美的意境,看那山水相映、晦明變化、四季變幻、禽鳥和鳴。
引導學生從語言、結構、表現手法以及表現的情懷等方面展開探尋交流。
七、背誦課文。
學生在充分感受到作品美之所在后,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課文。
八、作業(yè)布置。
歐陽修的人生態(tài)度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遷客騷人”有何不同?歐陽修的人生態(tài)度對你有何啟發(fā)?
教后反思:學生不同學習體驗的碰撞、沖突、認同,引發(fā)學生反思不和諧的原因,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學過程中,既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體驗和想法,也注意調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與課文文本的價值取向之間的矛盾,以一定價值取向的文本積極地影響學生的個人情感,學生最終認識到歐陽修是為“山水之樂”和“百姓之樂”而醉,也就理解了他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感受冼星海堅強的意志和偉大的氣魄。
2、學習文章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并體會作者對冼星海的懷念之情。
學習步驟:
1、自讀課文,要求:按照時間為順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為它們擬三個小標題。
2、初步感受作者筆下的冼星海形象。把體現冼星海個性特征的句子圈劃下來,用簡潔的語言寫批注。
3、品析典型事例,感受冼星海的精神世界,體會作者的懷念之情。
4、作者茅盾與冼星海僅僅是一面之交,為什么他卻能作出如此肯定的假設,而且把冼星海當成此生難忘的摯友?
5、你認為作者回憶這些往事的目的何在?
6、作業(yè):
仿寫:選取一、二典型事例,描寫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同學。
要求:
。1)務使人物性格鮮明
(2)300字左右
《憶冼星!烽喿x練習
1、作者在回憶冼星海的過程中,既寫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寫了冼星海留給他的印象。閱讀文章,填寫表格。(3分)
回憶想象、印象
聽《黃河大合唱》 ①
讀冼星海的自傳②
③氣魄偉大,好學深思,熱愛祖國
2、、閱讀劃線句子,結合文章內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內容。(4分)
“好奇”的'原因:_①_____
“好奇”的原因:__②____
3、、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把只見過一面的冼星海描寫得生動而感人的。(不超過150字)(6分)
答案
1、答案示例:
、倏嗥?zhèn),沉默寡?/p>
、趹(zhàn)勝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偉大的抱負
③在西安與冼星海相見
2、答案示例:
、俾牎饵S河大合唱》之后,“發(fā)生崇高的情感”
、谀軐懗鼍哂小皞ゴ蟮臍馄恰弊髌返馁呛J窃鯓右粋人
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寫聽《黃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圖》,從側面表現出冼
《憶冼星!吩拈喿x
憶冼星海
茅盾
和冼星海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在聽過他的作品的演奏,讀過了他那萬余言的自傳以后。那一次我所聽到的《黃河大合唱》,據說還是小規(guī)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揮是一位青年音樂家,朋友又告訴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揮,演奏當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實說,盡管是小規(guī)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還是十分美滿。我應當承認,這開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動,老覺得有什么東西在心里抓,癢癢的又舒服又難受。那偉大的氣魄自然而然使人發(fā)生崇高的情感,光是這一點,也就叫你聽過一次,就像靈魂洗過澡似的。
從那時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呢?我曾經想象他該是木刻家馬達那樣一位魁梧奇?zhèn),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們又告訴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歡說笑,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的。
我見過馬達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執(zhí)筆沉思,大的斗篷顯得他頭部特小,兩眼瞇緊如一線。這人就是冼星海,這幅木刻就名為《冼星海作曲圖》。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寫真”,而在表現冼星海作曲時的神韻。它還不能滿足我的“好奇”。而這,直到我讀了冼星海的自傳,這才得到部分的滿足。
從冼星海的生活經歷,我了解了他的作品為什么有這樣大的氣魄。他做過飯店堂倌,咖啡館雜役,做過輪船上的鍋爐間的火夫,浴堂的打雜,也做過乞丐。什么都做過的一個人,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壓倒,雖有抱負,只成為一場夢;一是戰(zhàn)勝了生活,那他的抱負不但能實現,而且必將放出萬丈光芒!靶呛>褪呛笠环N人!”———我當時這樣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大約三個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來訪我。
那時我正在候車南下,而他即將經過新疆而赴蘇聯(lián)①。當他走進我的房間,自己通了姓名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呀,這就是冼星海么!”我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我將這坐在我對面的人和馬達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較,也和我讀了他的自傳以后在想像中描繪出來的人作比較,我差不多連應有的寒暄也忘記了。然而星海卻滔滔不絕說起來了。他說起了他到蘇聯(lián)去的計劃,講他的《民族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他的話我記也記不全了,可是,他那種氣魄,卻使我興奮鼓舞。他說,他以后的十年中將以全力完成他這創(chuàng)作計劃;我深信他一定能達到。因為他不但有堅強的意志和偉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樣好學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謠的材料。他說他將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載,盡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謠,然后再去蘇聯(lián)。
現在我還記得的,他這的《民族交響樂》的一部分的計劃。他將從海陸空三方面來描寫我們祖國山河的美麗,雄偉與博大。他將以“獅子舞”、“劃龍船”、“放風箏”這三種民間的娛樂,作為他這偉大創(chuàng)作的此一部分的“象征”或“韻調”,來描寫祖國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澳泐A備在旅居蘇聯(lián)的時候寫你這作品么?” “不!”他回答,“我去蘇聯(lián)是學習,吸收他們的好東西。要寫,還得回中國來。”
那天我們的長談,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誰又料得到這就是最后一次。 耙獙,還得回中國來!”這句話,今天還在我耳邊響,誰又料得到他不能回來了!
這樣一個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這樣想,當他在國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萬里,且經受了生活的極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時候,他大概還覺得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經驗又將使他的創(chuàng)作增加了綺麗的色彩和聲調。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津津樂道這一番的遭遇,F在我還是這樣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開頭他就會講述這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要說,“我經過中亞細亞,步行過萬里,我看見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許多題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時間永遠不能磨滅我們在西安的一席長談給我的印象。
一個生龍活虎,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遠坐在我對面,直到我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他永遠活著。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一、教學目的
通過這首散曲的學習,使學生把握古代詩詞的多種體裁,體會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本情懷。
二、教學要求
1.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2.反復吟詠誦讀,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
三、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云莊,天歷二年(1329年),征拜陜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
寫作背景
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位于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徑者的懷古之情。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么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四、文本分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層。
第一層(頭三句):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
“聚”: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
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
“怒”:一方面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黃河水是無生命的,“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第三句,寫潼關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奔流的險隘之處。也由此引發(fā)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第四、五句,寫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感慨橫生,激憤難平的樣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點出了無限傷感的原因。
面對繁華過后的廢墟所發(fā)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tǒng)治者悲涼,為百姓悲涼。
“阿房宮,亦曰阿城;菸耐踉鞂m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余里!焙髞眄椨鹨魍老剃,“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
第三層(末四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是全曲之眼。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正因為這兩句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
五、中考試題匯編
《山坡羊潼關懷古》
。ㄒ唬、 20xx年淄博閱讀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做第7題。(2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簡潔的語言賞析畫線句子。
要點:一個“聚“字和一個“怒“字,分別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形象地表現出峰巒高峻的形態(tài)和波濤呼嘯的氣勢。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思考:詩人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
答:不是,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為古往今來的老百姓傷心。隱含對百姓的同情,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諷刺。
賞析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并答題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僖粋“聚”字寫出了潼關的.雄偉氣勢;一個“怒”字表現了。 ②歸結全篇主旨,揭示了統(tǒng)治者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本質的句子是:
。á賰刃牡牟黄届o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對下列詩歌理解正確的項是:判斷對錯
A、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
B、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寫潼關的雄偉氣勢,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語收住,暗示了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容。()
C、“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中學語文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短篇傳記,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寥寥數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敘為主,重在表現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行歌頌和贊揚。閱讀這篇課文,要學習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yōu)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指導思想】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說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集中體現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試行以后,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打開學生的思維,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啟發(fā)學生,引導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發(fā)現質疑,積極思維。最后結果是否與教師的預想吻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fā)思維探究的過程,答案可以豐富多彩。
回歸“人文”是“新課標”的另一面重要旗幟。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會的人,也是歷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橫向的相通,還有縱向的傳承。而“文學即人學”,要深層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風貌,就離不開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印證。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觸發(fā)點,比較,遷移,打開一道口子,讓神秘的天光照進來,激發(fā)出學生超越教材的感悟,從而領悟文學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人格與情感的升華。
【教學設想】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課文的真實情境,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體驗故事,進行自主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
2、 從讀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并貫穿寫人的方法,從而延伸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理解有關的文言詞語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品析詞句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點撥下進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解古代人物傳記的寫法及特點,學習運用樸素洗練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啟發(fā)思維。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把握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
2、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和對有關語句的理解
3、遷移訓練,激發(fā)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 制作多媒體課件
2、 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
3、 請學生提前了解陶淵明其人,回憶以前學過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其三),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二)進入文本
(1)、研習課文。
1、讓學生聽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和讀課文,明確節(jié)奏。
學生邊隨錄音輕聲誦讀課文邊標劃節(jié)奏。
如三字短句:好讀書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如復雜長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 觴(shāng)
瓢(piáo) 屢(lǚ) 婁(lóu) 歟(yú)
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對傳記的已有了解,同本文比較一下,明確傳記的一般寫法和特點,教師適當點撥。
要點提示:傳記開頭一般介紹傳主的姓名、籍貫,然后敘述傳主的生平事跡,揭示其性格、品行等,最后對所記之人和事作一評價。
3、課文疏通
要求:
重點字詞——準確、多音字認識、歸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一些簡單句式
、褰忉屪衷~
嗜:喜歡,特別愛好
輒:就,總是
吝:吝惜
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時貧賤人所服
簞:用葦、竹編制的用來存放事物的器具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取水于井)
儔:朋友、伴侶
觴:酒杯
、娼忉屧~句
詳:詳細的知道
翻譯: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因而
翻譯:因而用它作為自己的號
輒:就,總是
翻譯:他一來就要把酒全部喝光
蕭:冷冷清清
翻譯: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翻譯: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戚戚:憂愁的樣子
翻譯:不為貧賤而憂慮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翻譯: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缍嘁糇肿⒁
傳、好、期、號、樂、少等
㈣一詞多義
之、言、意、得、其、甚、志、去等
㈤翻譯句子
1)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3)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4)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針對文中沒有注解、學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討論,教師相機點撥。
4、課文翻譯
1) 全文翻譯
2) 翻譯、學習時注意下列問題:
概括第一、二段的內容,體會朗讀感情輕微變化
要點提示:第一段:寫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寫、陳述——舒緩陳述的語調
第二段:贊語(對五柳先生精神風貌)
——評論——贊嘆抒情的語調
(2)、尋讀探究。
1.為什么自號“五柳先生”? 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風貌?
要點提示:
可見家居環(huán)境清靜、淡雅、簡樸
由環(huán)境可見他淡泊的志趣、不慕榮利的生活態(tài)度。
2. “嗜酒”說明了什么? 他為什么“常著文章自娛”?
借酒醉獲得心靈的平靜,體現了他的率真放達的天性。
淡泊名利。他實際上有痛苦,但能從讀書、飲酒、寫文章當中得到解脫和樂趣。
3. 教師引導:閱讀能力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 “文眼”、 “字眼”、“詞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尋找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字眼”,并思考這個字與“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有何關系?
通過朗讀和討論,明確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不”字。
品味“不”字,初識人物性格志趣。討論: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具有隱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結: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
總結“不”(否定句)的作用: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3)、品味細節(jié),再識人物性格志趣。
1文中所寫人物生活細節(jié),突出有四: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先生專志樂學。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可見先生灑脫不羈。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可見先生安守貧賤。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可見先生高雅脫俗。
(解說:階段小結,順勢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確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本文雖然不足二百字,但所選取的事例都很典型,所以雖是寥寥幾筆,便把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描繪得惟妙惟肖。那么,本文選取了幾個事例?其典型性表現在哪里?
[同時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態(tài)度,體會多面寫人法。
文中態(tài)度概括有六:對讀書的態(tài)度;對作客的態(tài)度;對家境的態(tài)度;對著文的態(tài)度;對得失的態(tài)度;對貧富的態(tài)度。如許種種態(tài)度,即從多層面表現人物。而每個層面所用筆墨都簡約洗練,正是點到即止,速寫傳神。
例: 第一段后面寫以詩文自娛,那么前一句寫“環(huán)堵……晏如也”又是什么意思?
要點提示:文中描述“環(huán)堵……”意在突出“家貧”,用意仍為表明其安于貧困的性情。雖然衣食不周,但五柳先生經常寫文章以自娛為樂,并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記了世俗的歡樂與憂愁,而且愿意以此享盡天年。
通過作者的細致描繪,一個淡泊名利、安于貧困、率性放曠的隱士形象,便完整而清晰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4)、抓取典故,體會類比寫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屢空”“黔婁”“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別以學者、隱士、百姓類比,烘托凸現人物。
要點提示:
①是文中的亮點、美點,9個“不”字幾乎網盡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補充,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認識人物。③既為①②的總收,又是難點的突破;④是難點的進一步開掘。以上四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選點突破能力。
(5)、品讀探究
1、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斷章取義,拿此句來做遮羞布,掩蓋其無知的真面目,同學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2、“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6)、悟讀升華
1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
用提問方式啟發(fā)學生去感受本文語言的精妙之處和選材的精當。
本文之美,不是一種夸飾之美,也不是一種拙樸之美,而是一種洗煉之美。楊延芝曾說:“金銀出于礦鉛,未洗煉者不足重也!睂O聯(lián)奎也說過:“不洗不凈,不煉不純!北疚恼呛啙嵪礋挼牡浞。寫人物、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
本文語言清新自然,個性鮮明,袒露心聲,毫無雕琢之痕,沒有半點做作之處,請你從中找出體現這些特點的語句,并體會其中有何妙處?
[注重讓學生談自己的具體感受。]
2、結合全文,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
從對其討論的情況不難發(fā)現:五柳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貧困、率性放曠、志向高潔的隱士。他雖然生活窘迫,卻樂觀豁達,以酒、詩自娛,可謂超凡脫塵、與眾不同。(列出示意圖)
(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
3、假如你也來評價一下自己,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哪些現象說“不”,向哪些現象說“好”?
通過學生們的積極發(fā)言,從而領悟文章的精神內涵,升華情感,培養(yǎng)健康個性、健全人格。
小結:對于很多事物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無論評價別人還是評價自己都應如此。特別是評價自己,一方面要“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淵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式的自我評價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們應該做到心明眼亮。
(三)作業(yè)
1、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評價方式,寫一篇200左右能體現個性,抒發(fā)感情的自傳.
2、背誦課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2.品位賞析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積累語言。
2.小組合作品析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了解大意。
2.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關資料。
3.查找一些以描寫各季節(jié)景色為題材的古詩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春天,是萬物復蘇,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即使我們坐在教室內,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種勃勃生機和無處不在的明媚陽光。現在就讓跟隨疏放不羈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領略北國之春的魅力。
檢查預習,介紹作者
課前,老師讓大家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相信同學們都會完成得很好,F在,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把你知道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資源共享。
(學生自由發(fā)言并互相補充。在這里要求學生,不但要有查找資料的能力,而且要對查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教師小結: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公安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師事李贄,推崇徐渭。提出與復古派針鋒相對的文學主張,反對厚古薄今,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較多作品著意抒發(fā)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筆流暢,語言通俗活潑。所作游記、小品最為人稱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后,教師放錄音,學生自己正音。
教師檢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礫(lì)鵠(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浹(ji。┢兀╬ù)呷(xi。⿶海╳ū)
2.參照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難,尋求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幫助,師生合作解決。
凍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于時:在這時。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淺鬣寸許:鬣,獸頸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這里名詞用作動詞,可為“品茶”。
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惡能無紀:惡能,怎能。
整體感知,細膩品味
(過渡)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以“春”為題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著盎然春意,而本文卻不急著寫春意春情,而是點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凍風時作。這讓為官清閑,想暢游一番的作者憋悶得很,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位如籠中之鳥的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內焦急地踱著方步了。當“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國的春寒非但沒有阻止作者的游興,反而給他帶來許多新鮮感,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從不同角度切入,如寫景寫人、狀物抒情、寫景說理、品評佳句、動態(tài)靜態(tài)的關系、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從各個角度欣賞文章的美。
1.小組討論(給各小組明確學習任務,發(fā)給學習小結,請本組的記錄員將大家討論的結果做好記錄。老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與他們共同探討,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對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給予充分的'肯定)
2.小組匯報鑒賞結果
教師明確:
滿井游記 寫景寫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狀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寫景說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靜態(tài)動態(tài)──栩栩如生的畫面
品評佳句──美好喜悅的意境
修辭手法──生動活潑的形象
拓展閱讀
1.請同學們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誦讀,說說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什么景色?你是從怎樣的角度進行賞析的?
2.教師出示三首,先讀,后填表。
甲: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雨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丙:春歌
南朝樂府
春風動春心,
流目矚山林。
山林多奇采,
陽鳥吐清音。
季節(jié)
景物
甲
家家雨、處處蛙
乙
春天
丙
。c悟:甲段中“黃梅時節(jié)”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葉、蜂、蝶,丙段中季節(jié)為春天,景物有山林、鳥)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從以上的詩句中不難看出,這些詩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節(jié)特征進行描繪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滿井游記》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細膩地描繪了滿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幾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機。文筆清新流暢,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游覽時輕松喜悅的心情,全文流淌著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濃濃情趣。
作業(yè)
1.拓展閱讀中的三首詩都為讀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請分別說明。
2.翻譯句子:
山巒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請模擬文中的比喻句,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見之物,造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文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
課堂類型:主題型群文教學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把握古體詩的特點,理解兩首詩歌內容。
2、比讀詩歌,運用求同法讀懂詩歌,讀懂詩人,讀出自我。
教學過程:
一、對詩熱身,導入新課:
唐代是古典詩歌的巔峰時期。唐詩中有四季變換的美好,有萬物歡騰的生機,有高山大川的壯麗,還有野草小花的頑強。我們今天學習的《唐詩二首》似乎與這些詩歌都不同。
。ㄔO計意圖:以兩位詩人格律詩中的名句導入,一方面是做課前熱身,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境;另一方面,這些對仗的詩句為學生發(fā)現《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形式上的特點作以參照;其三,也與課末的主題相呼應:詩歌可以描繪美、傳播美,還有更為重要的是關照民生,關注現實。)
二、初讀求同,讀懂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兩首詩歌,說說這兩首詩歌在形式上有哪些共同之處?梢詮淖志、押韻、平仄、表達方式等角度來說。
預設:
這兩首詩都很長,有很多句,不像格律詩一樣是四句或者八句。
這兩首詩押韻有變化,不固定。
這兩首詩每句中的字數也不相同。有二言,三言,七言,九言。
這兩首詩都沒有對仗、平仄的限制。
這兩首詩都是古體詩,敘事詩。
(屏顯,共讀)
與格律詩相比,古體詩句數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數也沒有嚴格限制;用韻靈活,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中途可以換韻;不講究平仄、對仗等!睹┪轂榍镲L所破歌》是古體詩中的歌行體,《賣炭翁》是樂府體。
2、結合課下注釋,快速了解詩意。
這兩首詩歌都是敘事詩,它們分別敘述了怎樣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
預設: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敘述了詩人所住的茅屋被肆虐的秋風吹破,茅草橫飛,屋漏遇雨,長夜難眠的經歷。
《賣炭翁》敘述了在終南山伐薪燒炭的老人,辛辛苦苦燒成的千余斤碳被宮里的太監(jiān)掠奪而去的事。
過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敘之事是詩人的親身經歷,《賣炭翁》所敘之事是詩人的所見所聞。那么這兩個故事在內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請大家再讀詩歌。
預設:
這兩個故事中人民生活都很悲慘。
兩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可憐的老人。
兩個故事都揭露了現實的黑暗。
……
3、兩首詩中都有一位老人形象,結合兩詩中具體的詞句,說一說哪位老人的遭遇更悲苦?請你為老人代言,用朗誦表現出其生活的悲苦。
小組討論、交流。朗讀,展示。
預設: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生活貧窮,住的是茅草屋,蓋的被子很破舊!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從“冷似鐵”“踏里裂”等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他生活窮苦。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的茅草屋被風吹破,又遇上冷冷秋雨,長夜難眠,一家人生活無所依憑!白越泦蕘y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一內心獨白透露出國家戰(zhàn)亂,生活無依的悲苦!伴L夜”不僅僅是指這一個晚上,還有以后那些悲苦的漫漫歲月。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處于戰(zhàn)亂當中,流離失所,在朋友的資助下好不容易蓋的茅屋又被吹破!按差^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子破漏,秋雨不停不歇下得越來越大,屋里一定是又濕又冷。
賣炭翁更悲苦。“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由外貌描寫可以看出賣炭老人伐薪燒炭生活又臟又累,燒炭時間長!吧n蒼”與“黑”形成對比,寫出賣炭翁年事已高,但為生存下去,還要辛苦勞作。
賣炭翁更悲苦。“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一矛盾心理更凸顯老人悲慘的生活境況。
賣炭翁更悲苦。“一車炭,千余斤”“半匹紅紗一丈綾”,他辛苦半年燒成的炭卻被宮里的宦官變相掠奪了。
。ㄔO計意圖:通過三次求同,引導學生逐步進入詩歌深層。第一次求同,意在發(fā)現兩首詩語言形式的特點,略處理;第二次求同,意在整體感知內容,以橫向對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探尋發(fā)現的興趣,略處理;第三次求同,聚焦人物刻畫,深入詩歌品讀詞句,這一環(huán)節(jié)需精研細磨。)
三、背景引入,讀懂社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群童“為盜賊”,《賣炭翁》中是否也有“盜賊”?造成兩位老人如此悲苦的原因是這些“盜賊”嗎?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做了左拾遺,后因直言上諫被貶。他親眼見到戰(zhàn)亂和不合理的兵役帶給人民極大的苦難,看到關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759年,他拋棄官職,攜帶家小逃荒輾轉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草堂,過上暫時安定的生活。761年秋天,一場暴風雨襲擊他的茅屋,生活又陷入漂泊無著的狀態(tài)。
《賣炭翁》是為“苦宮市”而作!翱鄬m市”,即人民以“宮市”為苦,“宮市”給人民帶來了苦難!皩m市”是指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場上去購買。但是,中唐時期“不復行文書,置白望(采購的宦官)數十百人于兩市及要鬧坊曲,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則斂手付與,真?zhèn)尾粡涂杀妗视弥蛋馘X物買人值數千物……名為宮市,其實奪之!
預設:戰(zhàn)亂、災荒讓百姓窮困潦倒,生活難以為繼,而統(tǒng)治階級的橫征暴斂、巧取豪奪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難。真正的盜賊是那些衣著光鮮的統(tǒng)治階級及其爪牙。
【設計意圖:在比較人物遭遇的基礎上,引入背景介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把握現實主義作品的寫實特點!
四、對舉再讀,讀懂詩人
1、交替朗讀,比讀品悟。
師(低沉悲哀):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生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師(悲涼凄苦):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生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師: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生齊: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經歷風雨,經歷苦難的杜甫,他想到的是______
。ㄆ溜@)
女: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男: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女: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男: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女:一車炭,千余斤
男: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身為官位的白居易,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
2、仔細觀察課本上《賣炭翁》的插圖,你覺得這個插圖符不符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如果讓你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畫一幅插圖,你會怎樣畫?
預設:
詩人站在茅屋門口,屋外是漫天的雨絲。遠處隱約有更多破敗的.茅屋,還有百姓在戰(zhàn)亂中死傷倒地的圖景。
詩人站在大雨中飄搖破敗的茅屋里,眼前浮現出一座座高大堅固的房屋。
……
3、上海余黨緒老師曾評價杜甫的茅屋是“最神圣的茅屋”,可以做這幅畫的題目。如果讓你給《賣炭翁》的插圖擬題目,你會擬一個怎樣的題目?
預設:
最無恥的買賣
最卑鄙的掠奪
最職業(yè)的諷喻
最有力的控訴
……
。ò鍟鴥蓚標題,過渡到下個環(huán)節(jié))
4、瀏覽鏈接材料,杜甫和白居易的筆下相同的是什么?
安得務農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鸥Α稌儔簟
注釋:什么時候才能消除戰(zhàn)亂,讓老百姓安心種田,普天下再沒有虎狼之吏橫征暴斂,殘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錢財呢?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鸥Α断幢R》
注釋:怎能得到強壯有力之士挽下銀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
心中為念農?,耳里如聞饑凍聲!拙右住缎轮凭c襖成感而有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拙右住队^刈麥》
誦讀。結合詩句簡析,思考兩位詩人關注的相同點。
小結:那一句句“安得”中,飽含著詩人對天下太平、人民安寧的祈盼;那一腔惦念里,充滿著對民生的關注、對百姓的悲憫。不管是為官還是為民,不管是身受苦難,還是衣食無憂,他們飽覽人民疾苦,體察人間冷暖,他們用文字吶喊、用文字為民請命;他們心里有大愛,眼中有民生,筆端流露出的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時人嗤。——白居易《寄賈生》
結課:唐詩中不僅有四季美景,不僅有閑情雅趣,還有對現實生活的關照,對民生疾苦的呼吁。正如蔣勛所說:
文學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學有另外一個職責是真正使人類的災難、苦難、孤獨和寂寞被人聽到。——蔣勛
同學們,請把目光投注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當中,看一看更多的人群,我們的身邊還有像農民工、環(huán)衛(wèi)工、病弱衰老等生活艱難、悲苦的群體。希望你們心中有悲憫,筆下有民生,書寫有情懷的文字。
。ㄔO計意圖:課堂落點是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三個步驟推進:運用對舉的方法給詩歌插圖、擬題,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關注點、著力點;通過分角色比讀,引領學生感受詩人的悲憫情懷;拓展朗讀兩位詩人其他詩句,加深學生的對詩人情懷的認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復習,讓學生熟練掌握議論文閱讀的方法。
2.通過復習,學生的文言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3.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重難點:
1.掌握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2.文言文的復習。
時間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下半句是……’學生答:‘不亦樂乎!’
好,今天,我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興來到這里,和大家一起來復習語文第二單元的內容。大家有沒有信心上好這節(jié)課?”“有!”
好,下面大家打開課文目錄,看看這個單元的課文屬于什么文體?(議論文)
二、復習議論文閱讀的有關知識。
1.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自己見解和主張的文體。
2.議論文有哪三要素?
板書:論點、論據、論證
3.什么是論點?
論點就是作者對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4.請大家打開第二單元的課文,找一找各篇課文的中心論點。
第九課《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的中心論點是第一自然段的“人的高貴卻在于他有靈魂生活”。
第八課《多一些寬容》的中心論點是“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要豁達大度,善于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
第七課《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中心論點是“但我卻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5.看了這幾篇課文,你們發(fā)現它們的中心論點都在課文的哪里提出來的?(開頭)
一般情況下,作者在議論文的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也有的課文在的結尾歸納出論點;有的中心論點偶爾也出現在的中間部分。
考試的時候,題目叫我們找出一篇的中心論點,我們先在開頭找,找不到就到結尾找,結尾找不到就到中間部分去找。
6.聯(lián)系課文,說說我們在議論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語言要達到什么要求?
論點必須旗幟鮮明,支持什么,反對什么,態(tài)度應十分明確,不能含糊,模棱兩可。比如:……
7.什么是論據?
。ㄕ摀褪亲髡哂脕碜C明論點的`依據。)
8.論據包括哪兩種?
(包括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主要指事例、史實數字等;道理論據包括經典著作、名人名言及科學原理。)
9.在第二單元的課文中找出它們的各種論據。
第九課的論據:
第八課的論據:
第六課的論據:
10.什么是論證?
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與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
11.議論文有哪些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2)道理論證(3)對比論證(4)比喻論證
12.在課文中找出各種論證方法。
第六課:
第七課:
第八課:
第九課:
13.議論方式有兩種:立論和駁論。
1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5.議論文的語言特色。
富有概括性,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用詞鮮明、生動、嚴密。
16.議論文中的事例和記敘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17.小結。
18.議論文閱讀練習。
三、復習《陋室銘》
1.復習重點實詞與虛詞。
名:出名。
斯:這。
馨:指品德高尚。
鴻儒:大儒,博學的人。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
絲竹古今意義的區(qū)別。
3.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ㄋ故锹,惟吾德馨)
4.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
。ㄌ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
5.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ㄕ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
6.作者寫這篇的目的是什么?
表現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懷。
7.你們覺得劉禹錫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8.小結。
9.課堂作業(yè)。
四、總結。
字詞聽寫題:
狹隘 熱忱 純粹 派遣 鄙薄 殉職 熱忱 毋寧 啁啾 翌日
篤信 寬宥 窒息 灼熱 殉職 旁騖 褻瀆 胸襟īn 摒bìng棄
迥iǒng異 芥iè蒂dì 嫉í妒dù 緬iǎn懷 揣chuāi摩
萎5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12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03-01
八年級語文教案下冊05-30
語文八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01-21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05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06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最新10-14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案12-16
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19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