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的物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長度、時間、面積測量的基本原理
3、體驗自主探究活動過程,領悟“控制變量”等科學研究方法
學習重點: 了解實驗探究的基本要素
學習難點: 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技巧
學習過程:
一.學前準備
自學、相信自己
1、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 、 、 有關。
2、在設計實驗時,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它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做 法。
3、不同的儀器有不同的 和 ,這是選擇儀器的重要依據(jù)。如果所選擇儀器量程太小,就 能測量要測的量,如果選用量程太大,會造成 ,
4、測量儀器在使用前,一般應先調整指針到 ,這個過程叫做 。
三、交流研討,學習新知
(一)、控制變量法
1、閱讀p16內容,探討“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
2、在設計實驗時,如果有多個因素對研究問題有影響,常用的方法是先考慮其中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二)、測量儀器的選擇與使用
1、看圖,提問:怎么樣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呢?
2、引出儀器的使用和選擇,引導看圖p17.
調零: 。
。ㄈ、不規(guī)則面積的.測量方法
1、問題:若要測量鞋底的面積怎么辦?
2、歸納方法: 。
3、復習科學探究的步驟:
三.鞏固·延伸
2221、(1)、3600cm=dm= m
。2)、2h30min=h= s
2、在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猜想可能與傘的形狀、面積、傘繩的長度有關。他為了探究滯留時間與傘的形狀是否有關,應在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這種探究的方法叫。
3、估測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運用身體上某個器官或部位進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例如:利用手臂的長度可以估測一個物體的長度。你還可以利用身體上的 估測。
4、某物理課外小組在“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長短”的問題。
。1)、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的猜想,他們利用所選的儀器進行實驗時,必須保持兩次傘繩的長度、傘下降的高度、傘下所吊的重物和傘的面積都 ,這樣才能探究出傘的滯留時間與傘的形狀是否有關。
。2)、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降落傘的面積有關”的猜想,他們利用所選的器材和工具進行實驗時,必須保持 、 、 和 等不變,只改變傘的,這樣才能探究出傘在空中滯留時間是否與傘的面積有關。
。3)、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傘繩長度有關”的猜想,他們實驗時必須保持 、 、 和 等不變,只改變,這樣才能探究出傘在空中滯留時間是否與傘繩長度有關。
。4)、以上探究過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5、小明看到教室門窗上的玻璃被大風吹碎了,他想換一塊玻璃,需測一下尺寸,他應選擇()
A、分度值為1dm的刻度尺B、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C、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D、分度值為1μm的刻度尺
6、對于儀器量程的選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便選擇,只要能測出結果就行 B、大量程較好,沒有不能測的
C、小量程較好,精確度高D、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量程
7、每次只改變其中的一個量,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
A、累積法 B、先易后難法 C、控制變量法 D、探究法
8、小明用手表測自己從家到學校的時間,出發(fā)前他看了一下手表,時間為7:50,到學校時,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時間為8:10,則他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為( )
A、7:50B、8:10 C、0:20 D都不對
9、某技師用一把刻度尺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長度為980mm,后來經過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此米尺上所標出的1m實際為1002.0mm,則該工件的真實長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
10、有如下幾種刻度尺:A、米尺;B、分米刻度尺;C、厘米刻度尺;D、毫米刻度尺。要測量以下幾個長度,請將合適的刻度尺的序號填在橫線上。
。1)、環(huán)形跑道的長 ;
。2)、公路上兩里程碑之間的距離 ;
。3)、量機械零件的長度。
四、當堂反饋小結
1.交流檢查錯誤訂正的情況,老師巡視答疑。
2.回想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你學到哪些?還有哪些疑問?
五、學/教后反思: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2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
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
力。
三、德育目標:1.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
神,發(fā)現(xiàn)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xié)作和
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窠虒W難點:能從看到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
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課本圖0.1-1實驗[演示]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xiàn)象
[師]這些現(xiàn)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
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fā)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敝杏峦鼻啊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1—1長度和
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的熱愛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ǘ┲v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贂r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趯W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結果=數(shù)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ㄈ┱n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ㄎ澹┙虒W后記
1—2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么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了解體育,還能深入了解自然。
。ǘ┲v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xiàn)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倌銖淖蛔叩胶诎迩,這一過程中,你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谟幸惠v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壅f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jù)什么?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②我們周圍的樹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梢,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后提問:“為什么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后,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龠x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谶x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圻x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什么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為什么要選參照物?
3.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yè)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后記:
1—3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ǘ┲v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fā),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ǘ┻^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xù)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與速度、密度和壓強的定義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教學中通過人上樓的實例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時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問題,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鋪墊。類比速度是表征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決于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來完成,它的大小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問題: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1)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認為這兩種上樓做功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所舉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樓(如16層樓)時,乘電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增強了生活與物理的聯(lián)系。
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30分鐘)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憶以前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啟發(fā)同學們思考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時間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則可以把上式寫成P=W/t(板書)
思考:類比速度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J/s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瓦特,簡稱瓦,用字母w表示,是為了紀念英國的物理學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它們與瓦之間的換算關系是什么?
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
練習:結合速度的定義、計算和單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意義
表示物體運動快慢
定義
單位時間內運動的路程
計算公式
單位
m/s km/h
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時騎自行車的功率約為60~80W。
例題:下列關于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體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C.物體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體做功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速度單位是距離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單位應該是功的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應該是J/s。
學生積極思考,完成表格。
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物體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時間較長,功率不一定大,A錯。物體做功時間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錯。物體做功越快,其含義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時間短,或相等時間內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確。物體做功時間長,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運用類比,從科學方法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對類比法和比值定義法有更深刻的認識,為今后研究類似問題提供方法上的幫助。
讓學生區(qū)別做功快慢與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測量
上課鈴響了,你和你的同伴都從一樓爬到了四樓,你們倆的功率誰的大?如何測量你們爬樓的功率?
思考:(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測出人的功率?(在學校里,人爬樓的高度通?梢岳靡浑A臺階的高度×臺階數(shù)進行測量)。
。2)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3)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4)設計出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shù)
重力G/N
臺階數(shù)n
一級臺階高度h/m
時間t/s
功率P/W
與同學合作,測量在不同情況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還有哪些簡便的方法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跳繩、俯臥撐等)。
指導學生推導計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對解決車、船的速度、功率、牽引力的問題較為方便。
計算時注意“F”的單位是N,“v”的單位是m/s,此時“P”的單位才是W。
公式 說明,當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運動速度成反比。當需要較大的牽引力時,要減小其行進的速度。汽車爬坡時,司機采取的換擋減速的辦法,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
例題:一輛小轎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隧道,若該小轎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6000N,求:(1)小轎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多少?
。2)5秒內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多少?
練習:一輛功率為45kW的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30km,求汽車受到的阻力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需要測量人的重力或質量G、一級臺階的高度h、跳過的臺階數(shù)n、所用的時間t。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
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中。
學生聽講并練習。
通過估測人體登樓的功率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會用公式 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小結(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4
第二課時
(二)、實像與虛像
通過剛才做實驗,我們知道凸透鏡成像有的可以呈現(xiàn)在光屏上,有的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這些成像有什么區(qū)別呢?什么叫實像?什么叫虛像?
我們把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做實像,得不到的像叫做虛像。光屏上能承接的像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虛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點,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凸透鏡什么時候成實像,什么時候成虛像?回憶實驗,觀察的記錄表格,可以得出: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正立的虛像,虛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板書:二、虛像和實像
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叫做實像。
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成的像叫虛像。
。ㄈ、想想議議
我們知道什么是實像、什么是虛像之后,請你們進一步猜測并根據(jù)上面探究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什么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什么情況下成虛像。
1.物體在1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的實像。
2.物體在1倍焦距內時,成正立的虛像。
照相機和投影儀能在光屏上成實像,放大鏡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同側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兩側成實像。我們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都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成像的,能說出它們的原理嗎?
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我們知道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原理。想進一步了解它們嗎?我們從上節(jié)課知道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機殼相當于暗室。我們今天又知道,被拍照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遠遠大于焦距才能在膠卷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照相機中的調焦環(huán)、光圈、快門,它們有什么用處?
照相機中調焦環(huán)是調節(jié)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攝近的景物時,鏡頭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拍攝遠的景物時,鏡頭往后縮,離膠片近一些,調焦環(huán)上刻著數(shù)字,表示拍攝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光圈是用來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光圈可以開大或縮小,光圈環(huán)上刻有光圈數(shù)。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 能正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能力目標:
1, 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 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xiàn)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 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yǎng)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 良好的實驗習慣.
3, 記錄數(shù)據(jù)要如實,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當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并注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shù),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當遵守實驗室的規(guī)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yǎng)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記錄結果時,應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shù)據(jù),對于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jié) 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shù),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guī)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jié)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shù)的規(guī)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shù)時,應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shù)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shù),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后,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梢杂脛赢媮碚故,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jié) 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shù),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guī)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jié)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shù)的規(guī)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shù)時,應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shù)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shù),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后,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有時間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地圖上的一段鐵路的長度等,介紹替帶法等.
3,實驗表格設計(單位:cm)
作業(yè)本長
作業(yè)本寬
課本長
課本寬
線圈長度
線圈圈數(shù)
細銅絲的直徑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觀察各種測量長度的工具
【組織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
1、關于測量工具的歷史
2、各種類型的測量工具
3、測量工具的特點
4、來源提供:圖書館、網(wǎng)絡等
【評價】
1、自我評價
2、根據(jù)來源的豐富性和資料的豐富性評判
3、自我學習的過程評價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用公式和其公式變形計算某段路程內的速度、路程和時間。
能力目標
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會分析實際的物理問題的物理過程,并用對應的知識解決。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解題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解決疑難問題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學建議
路程和時間的計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兩個例題,由速度公式,變形為計算路程和時間的公式和。第一個例題中,有分析的過程,解題的過程標準,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個過程。例題2中用參考圖幫助學生分析物理過程,這樣從圖中很容易找到解題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變形來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議
第一個例題應當注重解題的過程,強調做題的規(guī)范,應當在此基礎上,教師提供一個例題,鞏固剛學到的公式變形知識和解題過程規(guī)范。第二個例題注重分析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思路,一般對于較復雜的問題,應當畫出參考圖,幫助分析物理過程,并在思考圖上畫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題過程就變得簡單明了。
本節(jié)教學是習題教學,要防止要求過高,過難,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即使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也不宜補充比教材更復雜的內容。
路程和時間的計算教法建議
本節(jié)主要是習題教學,注意形成解題的'規(guī)范。解題要先審題,可以用圖解來幫助分析,在參考圖上注明各個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間量,先考慮清楚解題的過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驟來解題,在解題過程中要有公式、數(shù)值和單位、答的過程,要求過程完整。
教師選題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題,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進行增刪。學生解題中常見的問題有:沒有寫出解題所依據(jù)的公式;對于物理量的代入沒有做出區(qū)別,標出腳標不明確;單位沒有統(tǒng)一;解題過程中沒有單位;不能用圖示分析問題等。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7
基本信息
課題名稱
機械效率
授課類型
新授
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節(ji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結合實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能說出機械效率的含義,知道機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實驗了解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重力的大小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
。2)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
重難點
重點
理解機械效率
難點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討論法 閱讀法 自學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投影,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提問。
教師:這篇傳說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教師:他為什么聰明呢?
(二)導學達標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投影,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將教室門口的沙子運上教學樓3樓?那種辦法較好?(直接拿著桶從樓梯走上去、用動滑輪、定滑輪拉上去、用袋子裝著直接從上面吊上去等)
教師: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關的數(shù)據(jù),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用哪種方法好?
教師:在把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的過程中,每種方法中各對哪些物體做了功?
教師:無論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是什么?
教師: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我們叫有用功。
教師:在幾種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別是什么?
教師:人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們叫額外功。
教師: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我們叫總功。
2.機械效率
、贆C械效率的引出
【分組討論】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額外功2520J;總功3120J。
方案二(用動滑輪和桶):有用功600J;額外功180J;總功780J。
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有用功600J;額外功90J;總功690J。
教師:在這三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大?
教師: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做的額外功最少。
教師: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越大,我們就說機械效率高。
公式:η=W有用/W總
、跈C械效率的特點
教師:機械效率在數(shù)值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機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
(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教師:不同機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樣的機械在不同的狀況下效率也不盡相同。
機械的效率越高,越能發(fā)揮機械設備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機械的效率?
。▽W生討論交流總結)
教師:機械效率的高低對我們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我們經常要了解機械的效率。請看下面這臺機械。
、蹤C械效率的計算投影例題
起重機把重力為4×103N的重物勻速提升了6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教師:根據(jù)剛才所學試一試
3.【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今天我們主要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有什么關系?
教師:我們利用實驗來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到底有什么關系?
教師:實驗中需要什么測量工具,要測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距離S、高度h
教師:怎么計算有用功、總功?請寫出表達式。
教師:實驗原理是η=W有用/W總=Gh/FS
教師:測量過程中應注意:①要勻速拉動物體。②拉力方向應豎直。
教師:如何讀數(shù)?
投影
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情,調節(jié)教學。
展示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2-3組代表)
小組內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
全班交流實驗結論:
次數(shù)
鉤碼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η
1?
2?
3?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四)課堂練習
思考回答
學生:這位宰相很聰明。
學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懲治伙計。
學生乙:他讓伙計浪費了好多力氣。
學生丙:伙計們做了很多無用功。
思考回答
學生:對沙、桶、袋、人、動滑輪做了功。
學生:對沙做功。
學生:對桶做功。
學生:對動滑輪做功。
學生:對人和口袋做功。
學生: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
學生:機械效率沒有單位,總小于1。
學生: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學生:改進結構,使之更合理、更輕巧。
學生:經常保養(yǎng),定時潤滑。
。▽W生小組相互討論交流,得出答案)
學生:用彈簧測力計測分別測出:鉤碼重力G、拉力F
學生:W有用=Gh;W總=FS
學生:眼睛要緊隨測力計且示數(shù)穩(wěn)定時讀數(shù),視線與指針指示位置垂直。及時記錄數(shù)據(jù)。
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分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協(xié)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協(xié)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概括能力。
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實驗探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從實驗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設計,操作,評估等過程,都是學生逐步逐步層層推進而實現(xiàn)的。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礎上,猜想小車下落的過程運動,設計出利用比較平均速度,證明小車下落時運動特點,并通過實驗,得到明確的證明,以及通過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得出實驗中需要完善的環(huán)節(jié)。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8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2.了解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原理。
3.會正確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ǘ┻^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彈力。
2.通過實驗,探究并驗證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
3.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學會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
2.通過對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學道理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與彈力有關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見到,彈簧伸長與外力的關系又是制作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是進一步學習重力、浮力、簡單機械等知識的必備技能。對彈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樣產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點放在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讓學生邊探索邊思考邊試著應用,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一些力的有關知識,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對彈力的感性認識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彈簧隨處可見,彈力的應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過實驗或實例引入彈力的教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體現(xiàn)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成生動形象的認知對象,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
彈簧測力計制作原理、測量力的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探究影響彈力大小的因素,引導得出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從而自己制作彈簧測力計。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梢砸龑W生閱讀說明書、觀察構造、練習使用、交流總結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彈簧、彈簧測力計、橡皮筋、橡皮泥、鋼尺、頭發(fā)等。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僬J識電流的磁效應
、谥劳妼w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③理解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儆^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
②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二、教學重點: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電磁鐵特性。
三、教學難點:
通電螺線管磁場的極性與電流方向間的關系的得出;電磁鐵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
直導線一根、干電池3節(jié)、螺線管、小磁針、導線、鐵芯、電磁鐵、圖釘、條形磁鐵、蹄行磁鐵、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開關
五、學具:
軟鐵釘二個、小磁鐵六個、漆包線一段、干電池三節(jié)電池座、回形針若干個、開關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電流表一個、導線若干條。(共13套)
六、教法:
演示法、引導法、啟發(fā)法
七、學法:
觀察法、探究法、分析法、歸納總結法
八、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奧斯特實驗,引導學生觀察:
當直導線通電時,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磁針發(fā)生偏轉這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張圖片,展示課題----電生磁)
二、新課:
1、教師敘述電與磁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的發(fā)展史,指出其重大意義。(出示圖片2奧斯特人像。
2、電流的磁效應:
重做奧斯特實驗,引導學做實驗、觀察實驗:把磁針放在導線的上方和下方,觀察通電時小針針N極指向有什么變化?
改變電流方向,重做上述實驗,再觀察小磁針N極的指向有什么變化?
從這個實驗現(xiàn)象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結論:a、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b、電流磁場方向與導線上電流方向有關。(出示圖片3)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教師演示:將一段直導線繞在鉛筆上形成螺線管,了解什么是螺線管。(出示第4張圖片螺線管圖和實物)
師演示:給螺線管通電,觀察放在螺線管兩端的小磁針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實物展臺展示)
探究實驗: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的?
①問:你認為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會是什么樣?(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學生的猜想。
又問:如驗證你的猜想?
又問;如何用實驗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可能與哪種磁體相似?(出示圖片5)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導學生討論
、趯W生實驗操作,觀察現(xiàn)象,記錄現(xiàn)象
、垡龑W生從實驗現(xiàn)象入手歸納試驗結論。(學生討論后,師出示圖片6,展示結論)
2、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
你認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會與什么有關?(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猜想。
、凇⑷绾悟炞C猜想?采用什么方法進行驗證?
、、怎樣具體設方案?學生討論
、芡娐菥管導線中有幾種可能的電流方向?根據(jù)觀察得出
、、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有什么具體關系?請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引導學生閱讀P55頁圖8.2---6及旁邊“?”的文字后,讓學生說他們的方法)
、、小組間交流
、、教師出示結論(展示圖片六)安培定則
⑧、練習:p54中8.2----5圖甲、乙。(圖片7)學生答案實物投影展示。
4、探究實驗(二)研究電磁鐵:
問:如果將一鐵芯插入螺線管內通電后,磁針偏轉角度會發(fā)生變化嗎?你認為會怎么變?(學生猜想)
師演示實驗驗證,從這一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偏角變大,說明什么?
師小結:一個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叫電磁鐵。電磁鐵的磁性比通電螺線管的磁性更強。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學生討論)
問:電磁鐵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師板書學生的猜想
怎樣用實驗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多個因素的關系呢?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樣控制變量?
怎樣具體設計方案?怎樣判斷磁性的強弱?怎樣改變電流的強弱?怎樣對不同圈數(shù)的電磁鐵進行比較?觀察哪些現(xiàn)象?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
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引導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得出結論,交流結論。師出示結論,出示圖片8。
5、電磁鐵的應用:
、俪鍪緢D片9,介紹電磁起重機。
②學生舉例。
三、總結:
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本次實驗的情況。
四、作業(yè):
、貾57頁1、2、3、
、谏暇W(wǎng)查查電磁鐵有哪些應用。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把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數(shù)據(jù)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yè)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xiàn)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xiàn)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fā)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jié)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jié)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實例和探究小實驗為基礎,以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教師點撥為基本方法,通過“圓柱體從斜面下滑”的學生實驗、ppt錄像,swf模擬演示等,逐步建立“如果沒有外力作用,一切物體將永遠運動下去”的觀點,最后形成牛頓第一定律,引入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逐步形成對“力與運動的關系”的定性認識。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牛頓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學的一個開端。本課教材的特點是既注重科學探究,又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把物理這門基礎自然科學與歷史、生活、社會有機地結合,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一次良機,又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lián)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jié)、本章的重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驗、討論建立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到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感悟觀察、實驗、推理、尤其是“理想實驗”對形成概念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特點:
、倥nD第一定律解決了幾千年都含糊不清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運動和力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理解。
、谫だ岳硐雽嶒炇菍W生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的理想實驗,應充分引導學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知道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科學方法。
3、學情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三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經驗的影響,不少學生認為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固體有慣性、氣體,液體沒有慣性。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及內容。
該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而得,內容較難借助例證來驗證。
難點: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知道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斜面實驗、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及推理,關注實驗、分析、推理、“理想實驗”的方法。
。2)通過對生活中常見事例和實驗的分析,糾正對慣性的一些錯誤認識,注意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頓等科學前輩對“運動和力的關系”不懈的探究歷程,領略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魅力,感悟科學道路的艱辛曲折。
。2)通過對慣性利弊的分析討論,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
(3)通過了解安全帶、安全氣囊和頭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寶貴,體會尊重交通法規(guī)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五、教學方法及依據(jù)
本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xiàn)象
的觀察、分析,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同時我采用“對比教學法”貫穿課堂始終,有正、反理論的對比,有慣性實驗的對比,有慣性利弊的對比。總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飛機投彈的flash動畫,讓學生即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這樣即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和諧,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興趣。
由教師出示幾幅動畫圖片:一:對課本施加一個水平方向的拉力,課本運動,撤去拉力后,課本等停了下來;二:陷入雪地里的汽車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車就沿水平方向運動了。撤去推力車就會停下來.三靜止的足球用腳施加力后會飛出去;四、鐵錘敲擊釘子,釘子向下運動陷入木板。停止敲擊,釘子就不再下陷。讓學生找出以上力學現(xiàn)象中具有的一個共同特征
這樣就引導學生提出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學生的思維,這為后面推翻這種理論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接著教師展示“關閉了發(fā)動機的火車,雖然繼續(xù)運行,但是最后也將停下來;疖嚍槭裁磿O聛砟?”的火車動態(tài)圖片得出“假如沒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車的運動狀態(tài)又會有什么變化呢?”的疑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讓學生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表示懷疑。培養(yǎng)其質疑能力。同時指出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一提出,另一位科學家針鋒相對的提出了相反的觀點: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他就是伽利略.為了驗證他觀點的正確性,并用接著以flash的形式演示,伽利略理想實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兩個似乎都正確的矛盾觀點。
2、穿越時空,感受物理發(fā)展的歷程
因為質疑是一切探索的開始。所以我用畫面假想了一場伽俐略挑戰(zhàn)亞里斯多德的辯論賽,并展示出正、反兩大觀點,讓同學們根據(jù)生活經驗來擔當評判主席,并播放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實驗錄像,通過所設計的幾個問題:“我們能使玻璃罩內達到絕對真空嗎?我們又是怎樣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的?該實驗的實驗理念是什么?”讓學生得出驗證伽利略理論正確性實驗的設計理念,“從有摩擦力的實際實驗”到“無摩擦力的理想實驗”
引導學生完成提出問題,假設猜想,再設計斜面小車實驗,為接下來的自主探究做好鋪墊。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
3、合作探究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根據(jù)剛才的引導,猜想,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大膽放手讓學生實驗,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恰恰是因為有摩擦力,小車的不能繼續(xù)運動,也就是運動無法維持,從而理解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一知識重點,為了突破了科學想象和科學推理的難點。我設計了幾組動畫和這樣的問題:小車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為什么比表面粗糙的木板上運動得遠;讓學生觀看flash演示,總結:水平面越來越光滑,摩擦力越來越小,圓柱體運動的越來越遠。讓學生推理得出:在一塊絕對光滑沒有摩擦力的表面上,小車將以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并用氣墊導軌錄像讓學生感受物體在摩擦力極小的情況下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驗證學生推理的正確性,這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想象和推理能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4、理性感知牛頓第一定律
通過分析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觀點的局限性,分析得出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力和運動關系的第一條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教師強調內容中的重要知識要點,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科學是嚴密的,來不得半點馬虎,更突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節(jié)最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guī)律,客觀地認識了世界。
5、感受身邊的慣性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畫龍點睛。
在講授慣性知識點時,我先以開車撞墻的趣圖,冰上運動的力與美的展示,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勾起了他們急于探索的渴望心理。接著我又設計了簡易又有趣的兩組慣性實驗:慣性雞蛋實驗及慣性小車實驗,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物理,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得出了慣性的定義,并通過固體、液體、氣體也具有慣性的錄像的播放,使學生認識到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通過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慣性知識得到“靜者恒靜,動者恒動”的升華與提煉。使學生正確理解了慣性,突破解決了: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運動的物體有慣性、
靜止的物體也有慣性這一教學難點。
6、強化慣性利弊的對比,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最后組織學生觀看慣性的利用與防止動畫、錄像,討論:生產生活中哪些是慣性帶來的方便,哪些是慣性帶來的危害。教師提示: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完成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過程。讓學生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并會應用知識指導實際的生產生活,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起到畫龍點睛效果。
七板書設計
八、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
慣性實驗的成敗與實驗者操作的速度有關,以及講到汽車要限速,以免慣性帶來危害時,容易讓學生誤認為慣性與速度有關。當教學中如果有學生提及慣性大小,或問到慣性與什么有關時,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舉例說明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因為及時解惑是教師的職責。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2
課堂教學是一種講究效益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高質量地傳遞各種信息,目前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效甚至無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在課堂上聽得頭腦發(fā)脹、昏昏欲睡,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能來看,這樣的教學恰恰是低效教學。作為有效教學,就必須把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以關注教學效益與質量的方法,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統(tǒng)一起來,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眼見不如手動,只有在實踐中學習,同學們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以發(fā)揮,學會探究性學習,能夠使大家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被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就是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xiàn)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教學過程強調發(fā)展學生的認知過程,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探究實驗的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來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來我就談談在利用主題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
一、自主學習式的課前預習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為了更好的學習,預習是相當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聯(lián)系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識。學生在上課前,要看一下書上的知識點和那些實驗。以前布置學生預習,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翻書式,為了預習而預習,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主體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所制定的課前預習內容要“具體化”,在這樣的預習過程當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決,而那些自己獨力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種資料,并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利用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解決。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要帶著疑問上課,多問為什么就行了,對書本上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多想象,對書本知識也要抱有疑問態(tài)度,并在學習中解決疑問,這樣思維不但不會被束縛,反而會發(fā)展更快。
二、通過自主探索培養(yǎng)參與積極性
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主動探究,去發(fā)現(xiàn),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得出結論。學生在探索概念和規(guī)律形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過程的重要性,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濃厚的'興趣與愛好。知識的獲得過程貫穿于自己動手實驗的探索過程,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知識、規(guī)律,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相對更深刻,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過自主探索,學生思維活動經歷了概念、判斷、推理等階段,由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思維,較好地達到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目標。同時
有利于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新模式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提出疑問,大膽創(chuàng)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學習。
三、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
當學生實驗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感到分身乏術。通常的辦法是利用部分好學生以點帶面,充分發(fā)揚團隊的合作精神。學會主動參與討論,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于人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習好的學生不愿意合作學習,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一些學生不愿意與他人交往。教師要使學生逐步體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每個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處,從而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細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從傾聽中博采眾長,萌發(fā)靈感;鼓勵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討論和學習。
四、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之一,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以很好的氛圍,讓學生想說敢說,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學生認真傾聽,讓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教學不再單調,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是主體,思維的靈感在不知不覺中閃現(xiàn)。
總之,如何在當前新形勢下合理的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感受。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3
。ㄒ唬┙滩模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ǘ┙虒W要求:
。╨)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教具:木塊、木板、細繩,小車。
。ㄋ模┙虒W過程
一、進行新課
1.力學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學里,經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學里所說的功有它的特殊含義。什么叫功?從本章起開始學習有關功的知識。
板書:“第十四章功
一、功”
(2)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參看圖1及圖注。
提問并由學生回答討論以下問題:
、倭W里所說的“功”,它的含義是什么?
要求回答: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②分析圖1,做功的實例:貨物、鐵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這個力的方向是怎樣?)沿什么方向移動通過了一段距離?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要求回答:貨物在豎直向上的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叉車的舉力對貨物做了功。
鐵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直升飛機的拉力對鐵塔做了功。
火箭在豎直向上的燃燒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豎直向上起飛通過了一段距離,燃燒的氣體的壓力對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過了一段距離,馬的拉力對原木做了功。
、哿W里的功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3)教師總結并板書:“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著重指出:“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而沒有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如果物體仍靜止不動,這個力就沒有對物體做功。結合課本圖14—2,分析兩個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體靠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在水平方向上通過了距離,但并沒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沒有什么力做功。結合“在極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球”一例,說明沒有什么力對冰球做功。
。4)練習、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谟檬痔嶂緣K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塾醚厮降睦瓌有≤囋谒侥景迳锨斑M。當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進一步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研究力對物體做功時,要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或者哪個物體(施力物體)對哪個物體(受力物體)做功。
2.功的計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計算?
(1)演示,畫板圖如圖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一段距離,如圖1所示,拉力對小車做了功。
甲:拉力為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對小車做功;
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結:可見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2)總結,并板書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即: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則功的公式可寫成:W=FS。
3.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距離的單位是米(m),功的單位是牛頓·米,它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焦耳,簡稱焦(J)。
1焦=1!っ住
。3)幾點說明
、偈褂肳=F·s,要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谧龉Φ亩嗌僦挥蒞=F·s決定,跟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運動無關。
、壑1焦的物理意義,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題:課本圖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guī)范化。
W=F·s=50!10米=500焦。
追問:此題中木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對什么物體做功?重力做了功沒有?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二、總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復習鞏固
1.要求學生填寫課本章后的“學到了什么”1,然后由學生說出填寫內容。
2.討論本節(jié)課文后的“想想議議”。
三、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后的練習1、2、3。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4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xiàn)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的現(xiàn)象.
2、知道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3、知道參照物.
4、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
5、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xiàn)的方法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
2、通過親身體驗的方法認識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運動的結果會不相同.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問題的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想象、討論等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一觀點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論,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一、機械運動
探究:什么是機械運動呢?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2,夏天,蚊蟲在燈下飛舞;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5.昨天,“神舟五號”飛船騰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7.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仔細體會與比較上面列舉的物體運動的例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想想議議
宇宙及自然界中關于機械運動的例子還有許多;同學們通過思考、討論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來發(fā)表讓大家共享:①流星劃過夜空②小鳥在空中飛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動④稻穗在隨風起伏⑤房屋、樹木隨地球一起運動。這些都是機械運動嗎?
二、參照物
1.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恰當?shù)孛枋鑫矬w的運動狀態(tài)?
猜想和假說:(1)要選擇一個物體做標準,對照要研究的物體和選擇的標準物體相對位置是否變化后再做出判斷.
(2)很簡單,用眼睛看看動不動就行了。
進行實驗:(1)兩名同學乘坐公交車,一名同學盯著另一輛車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學盯著站牌,此時另一輛車開動,兩同學乘坐的汽車未開動,請兩同學說出自己乘坐的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
(2)乘坐觀光電梯時,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對自己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分別是怎樣的?
2.參照物該怎樣選擇?
想想議議
每個同學都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看看各是以什么物體作為參照物的如:夜間趁著月光走路時,要描述影子的運動情況,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影子在動;若以人為參照物,影子是靜止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沒有發(fā)生位置的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靜止的對于同一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標準來研究它的運動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例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照物,司機是運動的;李明和王紅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他們兩位都是運動的,若以李明為參照物,王紅是靜止的;樹木、房子相對于大地是靜止的,若以行駛的車為參照物,它們都是運動的
四、相對靜止
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例如,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屬于相對靜止.
天氣預報與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有密切聯(lián)系.經驗豐富的氣象預報員會根據(jù)衛(wèi)星云圖結合其運動速度準確判斷冷空氣在什么時候到達什么地區(qū)造成大風降溫或冷暖空氣,什么時候在什么地區(qū)上空交匯形成雨雪天氣等等,提醒人們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升華和凝華是物態(tài)變化的兩種現(xiàn)象,與前面已講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種現(xiàn)象構成完整的物態(tài)變化知識體系。盡管升華和凝華在我們南方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小學自然課本中也沒有講過;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
本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四種現(xiàn)象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過程、水的汽化過程的方法來探究碘的升華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華過程既是本節(jié)的重點,又是本節(jié)的難點。嘗試用升華吸熱、凝華放熱來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2).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關心環(huán)境,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
(2).通過做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yǎng)學生欣賞色彩美的能力。
三、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升華、凝華現(xiàn)象,系統(tǒng)整理本章知識
難點:分析升華、凝華現(xiàn)象
四、教法:實驗探究法、分析討論法。
五、學法:實驗探究法
六、教具:
教師:試管、鐵架臺、石棉網(wǎng)、酒精燈、碘、樟腦丸、掛圖、燒杯、熱水、新、舊白熾電燈各一只、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復習總結,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tài)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tài)有哪些?
2、發(fā)生在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變化過程分別叫什么?是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屬熔化?哪些現(xiàn)象屬于凝固?
4、發(fā)生在液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的變化過程分別叫什么?是吸熱還是放熱?
5、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么?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么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說明。
把已經學過的四種物態(tài)標在物態(tài)變化三角形上,問:物質能否從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能否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
引導學生分析以下自然現(xiàn)象:
1、北方冰凍的衣服在寒冬也會干
2、霜的形成
分析說明: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能轉變。
新課教學
升華和凝華
演示碘的升華和凝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觀察。
現(xiàn)象:
1、緩緩加熱,固態(tài)的碘沒有熔化,而是直接變成了紫色的碘蒸氣;
2、移去酒精燈,停止加熱,冷卻,碘蒸氣沒有液化,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碘。
由此總結出升華和凝華概念。
升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現(xiàn)象。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現(xiàn)象。強調“直接變成”。
練: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凝華的是
A、早春的雨B、初夏的霧c、深秋的露D、冬初的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分析碘的升凝華實驗
1、緩緩加熱,碘才發(fā)生顯著的升華現(xiàn)象。這說明物質升華要吸熱。
2、移去酒精燈,停止加熱,碘蒸氣稍稍冷卻,碘才凝華。這說明凝華要放熱。
結論:物質升華時吸熱,凝華時放熱。
強調:吸熱、放熱既是現(xiàn)象,又是條件。
練: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霜的形成;
2、放在衣櫥中的衛(wèi)生球越來越;
3、天氣寒冷時,教室玻璃內表面出現(xiàn)的“窗花”;
4、用久了的燈泡壁會變黑;
5、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參見課本);
6、冬天,始終冰凍的濕衣服也會干。
課堂小結
1、升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現(xiàn)象叫升華。升華時要吸熱。
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現(xiàn)象叫凝華。凝華時要放熱。
2、用物態(tài)變化三角形總結各種物態(tài)變化
鞏固練習(利用多媒體展示)
(1)、燈泡中的鎢絲用久了會變細,這是由于鎢絲在高溫下會產生_____現(xiàn)象,玻璃泡發(fā)黑則是由于鎢蒸氣遇冷時______的結果。
(2)、北方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房屋窗戶上往往會出現(xiàn)冰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出現(xiàn)在窗內側,由大量水蒸氣凝華而成
B.出現(xiàn)在窗內側,由水凝華而成
c.出現(xiàn)在窗外側,由大量水蒸氣凝華而成
D.出現(xiàn)在窗外側,由水凝華而成
(3)、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可以滅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熱____時要_______大量的熱,使可燃物周圍的溫度降低,不能達到著火點,同時密度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絕了空氣,使可燃物不易燃燒。
(4)、唐朝詩人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有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我們也常聽到有人說“下霜了”,霜真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嗎?請你注意觀察“下霜”時霜是在樹葉上表面還是在樹葉下表面,還是不管哪一個表面都有呢?
5、布置作業(yè)
。1)閱讀P43生活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11-2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13
八年級物理教案11-30
八年級的物理教案06-07
八年級物理教案《彈力》08-23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12-17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12-22
八年級物理教案:慣性08-25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12-21
(熱門)八年級物理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