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實驗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1
【目的和要求】
1.認識什么是物體的慣性;
2.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儀器和器材】
帶有木柄的錘,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實驗方法】
1.把一個錘頭松套在木柄上端,錘頭能夠輕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對準地面迅速撞擊幾下,就很難把錘頭取下來了。
2.把幾塊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準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余的仍然疊在原位。
【思考題】
1.離弦的箭為什么能繼續(xù)前進?
2.劈柴時,斧頭被夾在柴中。這時如果把柴的未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柴就會劈開;如果把柴的已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斧頭就會被退出來,怎樣解釋這個現(xiàn)象?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2
【目的和要求】
觀察色光的混合現(xiàn)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
【儀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動變阻器,電源等。
三原色光源可以自制。將三個小燈泡分別放在三個圓紙筒(如蠟紙筒)中,圓紙筒的一端分別包有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紙,小燈泡發(fā)光,透過玻璃紙即得到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圖2.12-1甲)。
依次只接通一個燈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現(xiàn)三個顏色分別是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圓形光斑。
先后分別同時接通兩個燈泡,屏上得到兩個圓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疊。如圖2.12-3,紅光和綠光相交疊得到黃光;紅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紫光;綠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青色光。
【注意事項】
該實驗若在光線較暗的教室中進行,效果更好。
【參考資料】
利用七色板演示色光的合成。用三合板或硬紙板做成直徑約30厘米的圓板。圓板的`中心有一孔,可以套在轉(zhuǎn)臺的轉(zhuǎn)軸上,用螺絲夾緊后,由皮帶傳動,繞軸轉(zhuǎn)動。圓板的正面按圖2.12-5所示的順序和比例貼上七種顏色的蠟光紙。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3
【目的和要求】
學會正確地使用直流伏特計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研究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關(guān)系。
【儀器和器材】
直流伏特計(J0408型或J0408-1型),干電池3節(jié),小燈座(J2351型)2個,小燈泡(5伏,0.3安)2個,單刀開關(guān)(J2352型),導線若干。
J0408型直流伏特計外形見圖3.6-1,這種伏特計的表頭是磁電式。刻度盤有上下兩種刻度,分別是“-5-0-15”和“-1-0-3”,接線柱分別標有“-”、“3”和“15”。調(diào)零器在刻度盤下方。這種伏特計的刻度盤上“0”點不在最左端,而在“0”點左側(cè)還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負接反而撞壞指針。
有些學校還有另一種型號的伏特計(圖3.6-2),這種伏特計的量程分別為“0-15”和“0-3”,接線柱“+”作為公共端。
還有的學校用的是交、直流兩用伏特計(圖3.6-3),這種伏特計刻度盤有上下兩種刻度,用直流時量程分別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別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時量程分別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別表示1伏和10伏。有五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45”和“450”標記,“-”作為公共端,直流檔看下邊刻度,交流檔看上邊刻度。
【實驗方法】
伏特計是電學實驗中常用儀表之一。本實驗是練習使用伏特計,應注意掌握正確使用伏特計的方法。
在使用伏特計時,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還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幾個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數(shù)。再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若沒對準就要調(diào)零。
要注意伏特計在電路中的接法是與被測電路并聯(lián),伏特計“+”端接靠近電源正極的點,“-”端接靠近電源負極的點。
實驗步驟:
1.用伏特計測電池和電池組的電壓
用伏特計先測出每節(jié)干電池兩端的電壓,再測出3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后電池組兩端的電壓。把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要注意電池串聯(lián)的正確方法,如果有一節(jié)電池接反了,電池組的電壓將降低。)
思考:電池組兩端的電壓是不是等于串聯(lián)的各節(jié)電池兩端電壓之和。
2.用伏特計測串聯(lián)電路電壓
把兩燈泡、開關(guān)、干電池組成串聯(lián)電路,用伏特計先后測出兩燈泡兩端電壓U1和U2,再測出兩燈泡串聯(lián)后兩端總電壓U3。把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
思考: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與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guān)系?
3.用伏特計測并聯(lián)電路電壓
把兩燈泡組成并聯(lián)電路,再與開關(guān)、干電池串聯(lián)起來。用伏特計先后測出兩燈泡兩端電壓U1和U2,再測出并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U3。把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
思考:并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與各條支路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guān)系?
【注意事項】
1.在測量前應先估計被測電壓的高低,選擇適當?shù)牧砍。若難估計被測電壓的高低,應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試觸,若指針示數(shù)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電路后指針反轉(zhuǎn)時,應立即斷開電鍵,將伏特計的接線對調(diào)。
2.最好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兩個燈泡,串聯(lián)時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產(chǎn)生串聯(lián)電路各部分上的電壓相等的錯覺。
2.讀取伏特計示數(shù)時,要待指針穩(wěn)定,視線要與表盤垂直。
【參考資料】
伏特計的簡易故障檢修。
1.測量時如果兩個量程上指針都不動,可能是公共接線柱背后斷開,或是分壓電阻斷開,或是表頭線圈斷開,取下底板檢查。
2.擰動某接線柱時,指針時動時不動,則是該接線柱螺絲帽松動,應將其擰緊。
3.伏特計的指針彎曲不正或動圈卡住等故障的檢修方法與安培計相同,詳見前面介紹。
【思考題】
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計誤串聯(lián)在電路中,將會對電路產(chǎn)生什么影響?
提示:因為伏特計本身電阻很大,串聯(lián)在電路中將會增大電路總電阻,使電路中電流變得很小。
2.如果需要測量的電壓在1.40-1.60伏特之間,應選用0-3量程還是選用0-15量程?為什么?
提示:用0-3量程。因為所測電壓在3伏特范圍內(nèi),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數(shù)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數(shù)為0.5伏特。用每格示數(shù)較小的量程誤差較小。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4
【目的和要求】
認識針孔照相的原理,并學習制作針孔照相機。
【儀器和器材】
兩個圓紙筒(一大一小,大的能夠緊套在小的外邊,并能相對移動),錫箔,防油紙或繪圖紙(一般半透明紙也可),凸透鏡,蠟燭和火柴。
在大紙筒的一端包上錫箔,在錫箔中心戳一個針孔;在小紙筒一端包上半透明的防油紙作為紙屏,將小紙筒插入大紙筒內(nèi)。整個裝置除錫箔有針孔外,其余部分不透光。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參看圖2.1-1)。
【實驗方法】
1.用針孔對準房間或窗外一個明亮的物體,在紙屏上能夠看見物體的像。
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情況:是比物大還是比物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
2.點燃一支蠟燭,用針孔對準它,觀察蠟燭的像:使照相機逐漸移近(或移遠)蠟燭,看像有什么變化;保持相機與蠟燭距離不變而將紙屏向針孔推近,看像發(fā)生什么變化。
3.將針孔稍微變大一點,重復上述過程,看像的大小、明暗和清晰程度如何變化。
4.在錫箔上戳五六個小針孔,并使這些孔都十分靠近,觀察紙屏上的`像:只有一個還是有幾個?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5.將凸透鏡放在針孔前面,看一看是否可以通過改變物距和紙屏與錫箔距離,得到一個像?保持蠟燭、錫箔、紙屏的距離不變,移走凸透鏡,比較有凸透鏡和沒有凸透鏡時像的情況。(會聚透鏡的作用是將所有分開的像會聚成一個像)。
6.將孔開成一個大孔,大到與透鏡一樣大,透鏡匯集所有的光,將它會聚成一個像。這時的像與上段操作中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參考資料】
自制簡易照相機
拿只圓柱形的紙盒,把一端的盒底完全除去,在外面包上一層半透明的薄紙,在另一端的盒蓋上。開一個小洞,貼上踢箔,錫箔中心戳一個針孔,這樣就成了一個簡易照相機。在黑暗的房間里點一支蠟燭,拿這照相機的針孔對著蠟燭,可以在薄紙上看到蠟燭的倒像。
這個自制的簡易照相機也可以用來攝影。只要用軟片底版代替薄紙,軟片后面,用黑紙包起來,不使漏光,前面的小孔,也要用厚紙遮蓋起來。這些都要在暗室內(nèi)進行準備。
拍攝景物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曝光時間要長些,因為它前面的孔很小,進入光線不多。開始時可以試用4秒鐘的曝光時間,如果試驗的效果不好,可適當延長時間,或改短紙盒的長度。
在上曝過光后,將前面的針孔遮蓋起來,拿到暗室里取下軟片,沖洗,曬印照片。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溫度;
2、通過動手實驗,提升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2、使用溫度計測量的注意事項。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展示兩杯溫度相差不大的溫水,提出問題,如何判斷兩杯水的溫度高低。學生回答,可以用手摸來判斷。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回答,這樣判斷主觀性較強,是否有更加準確的測量方法。從而引出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教師展示液體溫度計,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結(jié)構(gòu),思考各結(jié)構(gòu)的特點及其功能。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回答,液體溫度計的結(jié)構(gòu)有液泡、玻璃管、刻度線,玻璃管中盛有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在測量時利用到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
2、教師展示溫度計的使用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小組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是怎樣的;
。2)通過對測量過程的觀察,你能總結(jié)出什么注意事項。
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并回答問題
。1)溫度計在使用的過程中,首先要估計待測液體的溫度,接下來選取適當量程、適當種類的溫度計,最后進行測量;
。2)在測量的過程中,溫度計的液泡始終浸泡在待測液體中,但是沒有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將溫度計拿出來讀數(shù),在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面的下端平齊。
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回答,并展示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哪些操作是錯誤的(錯誤1:液泡接觸杯底;錯誤2:讀數(shù)時視線是從上往下看的)。
教師展示圖片,向?qū)W生簡單介紹其他幾種常見的溫度計,并簡要介紹體溫計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同點。
3、教師分發(fā)溫度計和實驗器材,做到每一個小組有一支溫度計和一杯待測液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試著測量杯中液體的溫度。學生將測量出來的溫度進行登記,將其記錄在表格中,對比每次測量的數(shù)值,思考產(chǎn)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測量過程,并指出做的不規(guī)范的地方,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思考在讀數(shù)的過程中,如果視線沒有與液面平齊,分別會讀大還是讀小。
俯視會讀大,仰視會讀小。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師生共同總結(jié)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作業(yè):回家后使用實驗室溫度計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在下節(jié)課上課時進行分享(測量過程中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6
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研究,在中學物理教學研究中早已不是一個新問題了.許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定律的教學發(fā)表了自己頗有見地的教學見解,并且得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這些教學策略時,我們發(fā)現(xiàn),確實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獻中所述的預期效果.然而,當我們設(shè)計一些新的情境讓學生運用牛頓第一定律去解決問題時,令我們十分吃驚的是:學生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卻又非常之差.這使得我們困惑不解.為何對同一教學策略教學的結(jié)果的評價出現(xiàn)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師教的原因,還是學生學的原因,抑或兩者兼而有之.這促使我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進一步,我們從學生的認知心理上,對這一規(guī)律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一般是按教材編排順序,先進行演示實驗引出課題,然后通過講解伽利略與亞里士多德的爭論,消除“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錯誤觀念,進一步通過做斜面小車實驗證明牛頓第一定律的正確性,最后讓學生運用牛頓第一定律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從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為了檢驗學生學習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情況,我們曾用這樣一道題目來檢測學生.題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里,將手中的鑰匙豎直上拋,問當鑰匙落下來時是落在手里,還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學在試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問其原因,皆曰:汽車在走,而鑰匙拋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樣更好地改進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效果,使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效果真正是實實在在意義上的令人滿足.我們認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學方法的改進已是隔靴搔癢,而必須深入到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去考察學生產(chǎn)生錯誤認識的根源.
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物理概念、規(guī)律時所形成的錯誤,常常是由于其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的影響.
所謂前科學概念,是指兒童在學習物理課程以前的生活實際中,對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在頭腦中反復建構(gòu)所形成的系統(tǒng)的但并非科學的觀念.比如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學中,那種認為只需要“正面”傳授知識,學生就能接受,如果他們?nèi)圆焕斫猓梢远嘀v幾遍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實踐證明是過于天真了.因為在有些學生的經(jīng)驗中,早已有了與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理論類似的觀念.這樣,當他們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納入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成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代名詞.讓他們解釋用手推車、用腳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錯誤觀念的生活實例時,他們也能解釋得頭頭是道.但當解釋用手拋鑰匙、飛機扔炸彈的例子時,他們卻又運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去解釋,其錯誤觀念暴露無遺.這正是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效果不佳的癥結(jié)之所在.
3 研究和改進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應當了解學生頭腦中前科學概念的特點.
第一,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是自發(fā)形成的.
過去,我們在教學中,常常誤認為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其頭腦如同一張“白紙”,教師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畫,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在長期的生活實踐當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客觀世界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的看法.他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運動,而在力停止作用時物體靜止,于是主觀地斷言:有力,則物體運動;無力,則物體靜止.這正是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理論.
第二,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具有隱蔽性.
由于學生頭腦中前科學概念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潛在的形式存在.這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學生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因為學生并沒有有意識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學概念平時并不表現(xiàn)出來,但往往在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時表現(xiàn)出來.比如前述測驗表明,許多有10多年教齡的初中物理教師頭腦中也存在著牛頓第一定律的前科學概念,然而他們自己卻并不知道.
第三,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具有頑固性.
由于前科學概念是兒童頭腦中業(yè)已形成的概念,且長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與觀察又加強了這些概念.因此,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慨念是非常頑固的.
國內(nèi)外物理教育界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學生對某些物理現(xiàn)象形成了前科學概念,要想加以轉(zhuǎn)變是極其困難的.尤其那些在人類科學認識史上經(jīng)歷了曲折歷程的前科學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學生認識什么和如何行動,主要決定于他們所具有的認知圖式(思維模式),而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他們按照自己已有的圖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錯誤認識存在的情形下,就會在頭腦中形成和正確信息極不相同的東西.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個人總結(jié)01-05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探討08-17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7-26
初中物理實驗工作總結(jié)04-03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六忌08-17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反思08-28
[初中物理]加強初中物理邊學邊實驗教學08-17
[初中物理]物理教學中對比性實驗的運用08-17
[初中物理]加強初中物理學生實驗教學淺議08-17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