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的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數學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
第一步:情景創(chuàng)設
乒乓球的標準直徑為40mm,質檢部門從A、B兩廠生產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對這些乒乓球的直徑了進行檢測。結果如下(單位:mm):
A廠: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廠: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認為哪廠生產的乒乓球的直徑與標準的誤差更小呢?
。1)請你算一算它們的平均數和極差。
。2)是否由此就斷定兩廠生產的乒乓球直徑同樣標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
探索活動
通過計算發(fā)現極差只能反映一組數據中兩個極值之間的大小情況,而對其他數據的波動情況不敏感。讓我們一起來做下列的數學活動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絕對值相加,把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認為哪種方法更能明顯反映數據的波動情況?
第二步:講授新知:
。ㄒ唬┓讲
定義: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即用
來衡量這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并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方差(variance),記作。
意義:用來衡量一批數據的'波動大小
在樣本容量相同的情況下,方差越大,說明數據的波動越大,越不穩(wěn)定
歸納:(1)研究離散程度可用(2)方差應用更廣泛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3)方差主要應用在平均數相等或接近時
(4)方差大波動大,方差小波動小,一般選波動小的
方差的簡便公式:
推導:以3個數為例
。ǘ藴什睿
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即④
并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標準差.它也是一個用來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重要的量.
注意: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么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tǒng)計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和課堂時間決定是否介紹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其他統(tǒng)計量。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2
一、目標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乘除法運算法則。
2.能熟練地運用分式乘除法運算法則進行分式的乘除運算。
二、重點難點
重點是分式乘除法法則。
難點是分子或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用式子表示為=;
。2)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用式子表示為÷ = = 。
2.遇到分式的乘方、乘、除法的混合運算,首先要注意運算順序,即先乘方、后乘除,而除法運算又應根據其法則轉化為乘法運算;其次要注意運算符號法則與分式的符號法則,最后在約分時要注意分子與分母是為積的形式,若不是則應進行因式分解。
3.分式的運算中不能去分母,因為去分母是等式的性質,而分式不是等式,分式的運算只是對分式進行恒等變形。
三、解題方法指導
【例1】計算:
(1)3x2y (-);
。2)6x3y2÷(-) ÷x2;
。3)( )÷(-)(-)
分析:分式的分子與分母是單項式的乘除,先將除法轉化為乘法,根據分式的乘法法則,先確定結果的符號,然后將系數相乘除,其余的.因式按指數法則運算。
解:
。1)原式=-3x2y =-1。
。2)原式=6x3y2(-)
=-6x3y2 =-。
。3)原式=(-)(-)(-)
=-=-。
【例2】計算:
。1)÷ 。
。2)÷(x+3)
分析:分式的乘除混合運算,首先將除法轉化為乘法,將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進行約分。
解:
。1)原式=
(2)原式= ÷(x+3)
注意:
。1)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時,一般先按某一字母的降冪排列,再分解因式,并在運算過程中約分,使運算簡化。
。2)分式除法中,除式是整式時,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式子。要注意乘除法是屬于同一級運算,必須嚴格按從左到右的順序。
四、激活思維訓練
▲知識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例】已知m=,求代數式÷的值。
分析:首先應將代數式化簡,然后把已知條件變形后代入,即可求出其值。
解:÷ =
=(m+2)(m-2)=m2-4。
∵ m=,∴ m2=1。
∴原式=m2-4=1-4=-3。
五、基礎知識檢測
六、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檢測】
1.(1)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的積做分母、分子、分母,相乘
2.(1)D(2)D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3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代數式的一種重要恒等變形!稊祵W課程標準》雖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對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種方法減少為兩種,且公式法的應用中,也減少為兩個公式,但絲毫沒有否定因式分解的教育價值及其在代數運算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運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事實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運用,與整式乘法運算有密切的聯系。分解因式的.變形不僅體現了一種“化歸”的思想,而且也是解決后續(xù)—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等—恒等變形的基礎,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分解因式這一章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章的教育價值還體現在使學生接受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正確預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通過探究平方差公式和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活動中,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交流中獲益,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在分解因式的過程中體會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聯系。
2、通過公式a -b =(a+b)(a-b)的逆向變形,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歸納、類比、等能力,發(fā)展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3、能運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進行綜合運用。
4、通過活動4,能將高偶指數冪轉化為2次指數冪,培養(yǎng)學生的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靈活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分解因式。
難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及其運用,兩種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綜合運用。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4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和梯形中位線定理不但給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線段的位置關系,而且給出了線段的數量關系,為平面幾何中證明線段平行和線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節(jié)的難點是中位線定理的證明.中位線定理的證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學生初次接觸,思維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證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條或2條以上的輔助線,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況對比有一定的難度.
教法建議
1. 對于中位線定理的引入和證明可采用發(fā)現法,由學生自己觀察、猜想、測量、論證,實際掌握效果比應用講授法應好些,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參考采用
2.對于定理的證明,有條件的教師可考慮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演示知識的形成及證明過程,效果可能會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中位線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2.掌握定理“過三角形一邊中點且平行另一邊的直線平分第三邊”
3.能夠應用三角形中位線概念及定理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通過定理證明及一題多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通過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畫圖測量,猜想討論,啟發(fā)引導.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三角形中位線的概論與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2.教學難點: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敘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推論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敘述,教師畫出草圖,結合圖形,加以說明).
2.說明定理的證明思路.
3.如圖所示,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M、N分別為BC、DA中點,AM、CN分別交BD于點E、F,如何證明 ?
分析:要證三條線段相等,一般情況下證兩兩線段相等即可.如要證 ,只要 即可.首先證出四邊形AMCN是平行四邊形,然后用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即可證出.
4.什么叫三角形中線?(以上復習用投影儀打出)
【引入新課】
1.三角形中位線:連結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線.
(結合三角形中線的定義,讓學生明確兩者區(qū)別,可做一練習,在 中,畫出中線、中位線)
2.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義后,我們來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線有什么性質.
如圖所示,DE是 的一條中位線,如果過D作 ,交AC于 ,那么根據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推論2,得 是AC的中點,可見 與DE重合,所以 .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同樣,過D作 ,且DE FC,所以DE .因此,又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三角形中位線等于第三邊的一半.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應注意的兩個問題:①為便于同學對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應用,可引導學生分析此定理的特點,即同一個題設下有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位置關系,第二個結論是說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在應用時可根據需要來選用其中的結論(可以單獨用其中結論).②這個定理的`證明方法很多,關鍵在于如何添加輔助線.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證明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思路,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應指出,當一個命題有多種證明方法時,要選用比較簡捷的方法證明.
由學生討論,說出幾種證明方法,然后教師總結如下圖所示(用投影儀演示).
(l)延長DE到F,使 ,連結CF,由 可得AD FC.
(2)延長DE到F,使 ,利用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得AD FC.
(3)過點C作 ,與DE延長線交于F,通過證 可得AD FC.
上面通過三種不同方法得出AD FC,再由 得BD FC,所以四邊形DBCF是平行四邊形,DF BC,又因DE ,所以DE .
(證明過程略)
例 求證:順次連結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由學生根據命題,說出已知、求證)
已知: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因為已知點分別是四邊形各邊中點,如果連結對角線就可以把四邊形分成三角形,這樣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來證明出四邊形EFGH對邊的關系,從而證出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證明:連結AC.
∴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同理,
∴GH EF
∴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小結】
1.三角形中位線及三角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線的區(qū)別.
2.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及證明思路.
七、布置作業(yè)
教材P188中1(2)、4、7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同底數冪的概念。
2、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3、應用同底數冪的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同底數冪的概念。
2、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教科書和練習冊。
2、講義和習題。
四、教學流程:
1、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冪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同底數冪的乘法。
2、講解。
同學們,同底數冪的乘法就是說,如果冪的底相同,那么可以將冪的指數相加,再用相同的底數作為底,得到的就是同底數冪的乘積。比如,2的3次方乘以2的4次方,可以用相同的底2,將冪的指數相加,得到2的7次方,也就是2的`3次方和2的4次方的乘積。
3、練習。
請同學們計算以下同底數冪的乘積:
。1)4的2次方乘以4的3次方。
。2)10的4次方乘以10的7次方。
。3)0.5的3次方乘以0.5的5次方。
4、 總結。
同學們,同底數冪的乘法就是將冪的指數相加,再用相同的底數作為底,將冪的結果計算出來。掌握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可以更方便地計算冪的結果,也可以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堂上的練習。
2、完成課后習題。
六、小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同底數冪的乘法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并且可以應用同底數冪的乘法解決實際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學習同底數冪的除法,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6
教學目標
、俳洑v探索整式除法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整式除法運算(只要求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并且結果都是整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協作的能力。
、诶斫庹匠ǖ乃憷,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的推導和理解,尤其是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
教學準備
卡片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情境引入
教科書第161頁問題:木星的質量約為1。90×1024噸,地球的質量約為5。98×1021噸,你知道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多少倍嗎?
重點研究算式(1。90×1024)÷(5。98×1021)怎樣進行計算,目的是給出下面兩個單項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引入單項式的除法運算,學生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將自然地體會到學習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的必要性,了解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同時再次經歷感受較大數據的過程。
探究新知
。1)計算(1。90×1024)÷(5。98×1021),說說你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計算下列各式嗎?
8a3÷2a;6x3y÷3xy;12a3b2x3÷3ab2。
。3)你能根據(2)說說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嗎?
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系數、同底數冪的底數和指數發(fā)生的`變化,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單項式的除法法則的推導,應按從具體到一般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的安排,是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特例的計算,歸納出單項式的除法運算性質,并能運用乘除互逆的關系加以說明,也可類比分數的約分進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化歸、符號演算等代數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重視算理算法的滲透是新課標所強調的。
歸納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與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注:通過總結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養(yǎng)成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數學學習習慣。
應用新知
例2計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首先指明28x4y2與7x3y分別是被除式與除式,在這兒省去了括號。對本例可以采用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的形式完成?谑龊桶鍟紤⒁庹故痉▌t的應用,計算過程要詳盡,使學生盡快熟悉法則。
注: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既要對系數進行運算,又要對相同字母進行指數運算,同時對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冪要加以注意,這些對剛剛接觸整式除法的學生來講,難免會出現照看不全的情況,所以更應督促學生細心解答問題。
鞏固新知教科書第162頁練習1及練習2。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計算題,同桌交流。
注:在獨立解題和同伴的相互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法則、掌握法則,印象更為深刻,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
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1題;第2題。
2。選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8題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能判斷一個給定的函數是否為反比例函數,并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
3.能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二、重、難點
1.重點: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能根據已知條件寫出函數解析式
2.難點: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3.難點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時,可適當復習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等相關知識,這樣以舊帶新,相互對比,能加深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導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號左邊是函數y,等號右邊是一個分式,自變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數是1,分子是不為0的常數k;看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實數;看函數y的取值范圍,因為k≠0,且x≠0,所以函數值y也不可能為0。講解時可對照正比例函數y=kx(k≠0),比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k≠0)還可以寫成(k≠0)或xy=k(k≠0)的形式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第46頁的思考題是為引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而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探索其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通過觀察、討論、歸納,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頁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的.題,此題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數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函數所蘊含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特別是函數與自變量之間的單值對應關系。
補充例1、例2都是常見的題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補充例3是一道綜合題,此題是用待定系數法確定由兩個函數組合而成的新的函數關系式,有一定難度,但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引入
1.回憶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它們的一般形式是怎樣的?
2.體育課上,老師測試了百米賽跑,那么,時間與平均速度的關系是怎樣的?
五、例習題分析
例1.見教材P47
分析: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數,所以先設,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求出常數k,即利用了待定系數法確定函數解析式。
例1.(補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數
。1)(2)(3)xy=21(4)(5)(6)(7)y=x-4
分析:根據反比例函數的定義,關鍵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寫成(k為常數,k≠0)的形式,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單獨含x,(6)改寫后是,分子不是常數,只有(2)、(3)、(5)能寫成定義的形式
例2.(補充)當m取什么值時,函數是反比例函數?
分析:反比例函數(k≠0)的另一種表達式是(k≠0),后一種寫法中x的次數是-1,因此m的取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m-2≠0且3-m2=-1,特別注意不要遺漏k≠0這一條件,也要防止出現3-m2=1的錯誤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8
一、學情分析
認知基礎:學生在七年級下冊第四章已學習了《變量之間的關系》,對變量間互相依存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于變量間的變化規(guī)律尚不明確,理解的很膚淺,也缺乏理論高度,另外本章在認知方式和思維深度上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時會有一定的難度。
活動經驗基礎:在七年級下冊《變量之間的關系》一章中,學生接觸了大量的'生活實例額,體會了變量之間相互依賴關系的普遍性,感受到了學習變量關系的必要性,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能力和主動參與、合作的意識和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掌握函數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可以看作函數。
(2)根據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式,給定其中一個變量的值相應的會求出另一個變量的值。
。3)會對一個具體實例進行概括抽象成為函數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函數概念初步形成利用函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具體實例的抽象概括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經歷函數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2)能主動從事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探索活動,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模式。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應用所學的函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會建構函數“模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一次函數的應用問題,發(fā)展抽象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變量與對應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數觀點,體會一次函數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2、難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3、關鍵:從數形結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應用思維。
教學方法
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數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范例點擊,應用所學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勻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勻速跑10分,試寫出這段時間里她的跑步速度y(單位:米/分)隨跑步時間x(單位:分)變化的.函數關系式,并畫出函數圖象。
【例6】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xiāng)。從A城往C、D兩鄉(xiāng)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每噸20元和25元;從B城往C、D兩鄉(xiāng)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每噸15元和24元,現C鄉(xiāng)需要肥料240噸,D鄉(xiāng)需要肥料260噸,怎樣調運總運費最少?
解:設總運費為y元,A城往運C鄉(xiāng)的肥料量為x噸,則運往D鄉(xiāng)的肥料量為(200—x)噸。B城運往C、D鄉(xiāng)的肥料量分別為(240—x)噸與(60+x)噸。y與x的關系式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圖象可看出:當x=0時,y有最小值10040,因此,從A城運往C鄉(xiāng)0噸,運往D鄉(xiāng)200噸;從B城運往C鄉(xiāng)240噸,運往D鄉(xiāng)60噸,此時總運費最少,總運費最小值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噸,B城有肥料200噸,其他條件不變,又應怎樣調運?
二、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19練習。
三、課堂總結,發(fā)展?jié)撃?/p>
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jié)課的表現。
四、布置作業(yè),專題突破
課本P120習題14。2第9,10,11題。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guī)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2、能力目標:①,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冢瑢M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并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復制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fā)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xù)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課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并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展示教材64頁3-10,提問:左圖是一種“工”字形磚,右圖是怎樣通過左圖得到的?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掘他們的想象力。
(演示課件)教材65頁圖3-11,提問:這個圖可以看做是什么“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得到的?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啟發(fā)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演示課件)教材65頁“隨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于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1
復習第一步::
勾股定理的有關計算
例1:(20xx年甘肅省定西市中考題)下圖陰影部分是一個正方形,則此正方形的面積為.
析解:圖中陰影是一個正方形,面積正好是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的平方,因此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邊長平方為:172-152=64,故正方形面積為6
勾股定理解實際問題
例2.(20xx年吉林省中考試題)圖①是一面矩形彩旗完全展平時的尺寸圖(單位:cm).其中矩形ABCD是由雙層白布縫制的穿旗桿用的旗褲,陰影部分DCEF為矩形綢緞旗面,將穿好彩旗的旗桿垂直插在操場上,旗桿旗頂到地面的高度為220cm.在無風的天氣里,彩旗自然下垂,如圖②.求彩旗下垂時最低處離地面的最小高度h.
析解:彩旗自然下垂的長度就是矩形DCEF
的對角線DE的長度,連接DE,在Rt△DEF中,根據勾股定理,
得DE=h=220-150=70(cm)
所以彩旗下垂時的最低處離地面的最小高度h為70cm
與展開圖有關的計算
例3、(20xx年青島市中考試題)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B’C’D’的表面上,求從頂點A到頂點C’的最短距離.
析解:正方體是由平面圖形折疊而成,反之,一個正方體也可以把它展開成平面圖形,如圖是正方體展開成平面圖形的一部分,在矩形ACC’A’中,線段AC’是點A到點C’的最短距離.而在正方體中,線段AC’變成了折線,但長度沒有改變,所以頂點A到頂點C’的最短距離就是在圖2中線段AC’的長度.
在矩形ACC’A’中,因為AC=2,CC’=1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AC’=.
∴從頂點A到頂點C’的.最短距離為
復習第二步:
1.易錯點:本節(jié)同學們的易錯點是:在用勾股定理求第三邊時,分不清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直角邊;另外不論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就用勾股定理;為了避免這些錯誤的出現,在解題中,同學們一定要找準直角邊和斜邊,同時要弄清楚解題中的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
例4:在Rt△ABC中,a,b,c分別是三條邊,∠B=90°,已知a=6,b=10,求邊長c.
錯解:因為a=6,b=10,根據勾股定理得c=剖析:上面解法,由于審題不仔細,忽視了∠B=90°,這一條件而導致沒有分清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直角邊,錯把c當成了斜邊.
正解:因為a=6,b=10,根據勾股定理得,c=溫馨提示:運用勾股定理時,一定分清斜邊和直角邊,不能機械套用c2=a2+b2
例5:已知一個Rt△ABC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4,則第三邊長的平方是
錯解:因為Rt△ABC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4,根據勾股定理得:第三邊長的平方是32+42=25
剖析:此題并沒有告訴我們已知的邊長4一定是直角邊,而4有可能是斜邊,因此要分類討論.
正解:當4為直角邊時,根據勾股定理第三邊長的平方是25;當4為斜邊時,第三邊長的平方為:42-32=7,因此第三邊長的平方為:25或7.
溫馨提示:在用勾股定理時,當斜邊沒有確定時,應進行分類討論.
例6:已知a,b,c為⊿ABC三邊,a=6,b=8,bc,且c為整數,則c=.
錯解:由勾股定理得c=剖析:此題并沒有告訴你⊿ABC為直角三角形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2
一、內容解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類刻畫數據集中趨勢的量后,學習刻畫數據波動(離散)程度的量,即方差。
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等或相近時,為了更好的做出選擇經常要去了解一組數據的波動程度,可以畫折線圖方法來反映這種波動大小,可是當波動大小區(qū)別不大時,僅用畫折線圖方法去描述恐怕不會準確,這自然希望可以出現一個量來刻畫,自然引入方差.方差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tǒng)計量,應用它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教科書根據農科院選擇甜玉米種子的背景提出問題,從統(tǒng)計上看,這個問題是要計算兩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比較它們的波動情況.為了直觀看出數據的波動情況,教科書畫出了兩個散點圖,通過觀察散點圖,可以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這兩個散點圖使學生對數據偏離平均數的情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科書引進了利用方差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方法,介紹了方差的公式,并從方差公式的結構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畫數據的波動的,既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越大。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2.會用方差的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二)教學目標解析
1.學生能由實際問題中感知,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相近時,而實際問題中的意義卻不一樣,需出現另一個量來刻畫,分析數據的差異,即方差。
2.學生能根據已知條件計算方差,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由于這節(jié)課是方差的第一節(jié)課,用方差來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從方差公式的結構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畫數據的波動的,這些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以致應用時常常出現計算的錯誤,教師要剖析公式中每一個元素的意義,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理解方差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引入
問題1教科書第124頁根據這些數據估計,農科院應該選擇哪種甜玉米種子呢?
師生活動:學生想到計算它們的平均數.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用計算器計算這兩組數據的平均數.(請兩名同學到黑板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農科院應該選擇哪種甜玉米種子?需關注平均產量.
追問:怎樣估計這個地區(qū)這兩種甜玉米的平均產量?這能說明甲、乙兩種甜玉米一樣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可以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發(fā)現甲、乙兩種甜玉米的平均產量相差不大,但需選擇哪種甜玉米種子?僅僅知道平均數是不夠的
(二)探究新知
問題2如何考察甜玉米產量的穩(wěn)定性呢?請設計統(tǒng)計圖直觀地反映出甜玉米產量的分布情況.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用折線圖或散點圖反映數據的分布情況,畫出折線圖或散點圖后,小組討論,得到甲種甜玉米的產量波動較大,乙種甜玉米的產量波動較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近時,為了更好的做出選擇需要去了解數據的波動大小,畫折線圖或散點圖是描述數據波動大小的一種方法,進而引出如何用數值表示一組數據的波動?
問題3從圖中看出的結果能否用一個量來刻畫呢?
師生活動:教師直接給出方差公式,并作分析和解釋,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么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教師說明,平方是為了在表示各數據與其平均數的偏離程度時,防止正偏差與負偏差的相互抵消.取各個數據與其平均數的差的絕對值也是一種衡量數據波動情況統(tǒng)計量,但方差應用更廣泛.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方差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tǒng)計量,并從方差公式中得到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數據的波動越小。
問題4利用方差公式分析甲、乙兩種甜玉米的波動程度。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
關注學生是否會代值到公式中,從結果中能否知道哪種玉米的波動較大。
設計意圖: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不僅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追問:農科院應該選擇哪種甜玉米種子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類比用樣本的平均數估計總體的平均數一樣,用樣本的方差來估計總體的方差,但用樣本的方差來估計總體的方差時,先要計算它們的平均數。
(三)運用新知
例1在一次芭蕾舞比賽中,甲、乙兩個芭蕾舞團都表演了舞劇《天鵝湖》,參加表演的女演員的身高(單位:cm)分別是:
甲163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乙163 165 165 166 166 167 168 168
哪個芭蕾舞團女演員的身高更整齊?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分析:(1)題目中“整齊”的含義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齊即身高的波動小,所以要研究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即求方差。
《數據的波動程度》課時練習含答案
1.一組數據-1.2.3.4的極差是( )
A.5 B.4 C.3 D.2
答案:A
知識點:極差
解析:解答:4-(-1)=5.
故選:A.
分析:極差反映了一組數據變化范圍的大小,求極差的方法是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注意:①極差的單位與原數據單位一致.②如果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極差都完全相同,此時用極差來反映數據的離散程度就顯得不準確.
2.若一組數據-1,0,2,4,x的極差為7,則x的值是( )
A.-3 B.6 C.7 D.6或-3
答案:D
知識點:極差
解析:解答:∵數據-1,0,2,4,x的極差為7,
∴當x是最大值時,x-(-1)=7,
解得x=6,
當x是最小值時,4-x=7,
解得x=-3,
故選:D.
分析:根據極差的定義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當x是最大值時,x-(-1)=7,當x是最小值時,4-x=7,再進行計算即可。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有趣場景中的數字問 題和行程問題,歸納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置問題串,讓學生體會分析復雜問題的思考方法.
2.讓學生進一步經歷和體驗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組是刻畫現實世界 的有效數學模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把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的策略,體驗成功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勇氣, 樹立自信心,并鼓勵學生合作 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2.學會用圖表 分析較復雜的'數量關系問題。
教學難點
將實際問題轉化 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數學模型;會用圖表分析數 量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教材,課件,電腦(視頻播放器)
學具:教材,練習本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5分鐘,學生口答)
內容:填空:
(1)一個兩位數,個位數字是 ,十位數字是 ,則這個兩位數用代數式表示為 ;若交換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得到一個新的兩位數,用代數式表示為 .
(2)一個兩位數,個位上的數為 ,十位上的數為 ,如果在它們之間添上一個0,就得到一個三位數,這個三位數用代數式可以表示為 .
(3)有兩個兩位數 和 ,如果將 放在 的左邊,就得到一個四位數,那么這個四位數用代數式表示為 ;如果將 放在 的右邊,將得到一個新的四位數,那么這個四位數用代數式可表示為 .
第二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10分鐘,學生動腦思考,全班交流)
內容:小明爸爸騎著摩托車帶著小明在公路上勻速行駛,下圖是小明每隔1小時看到的里程情況.你能 確定小明在12:00時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數嗎?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10分鐘,小組討論,找等量關系,解決 問題)
內容:例1
兩個兩位數的和是68,在較大的兩位數的右邊接著寫較小的兩位數,得到一個四位數;在較大的兩位數的左邊寫上較小的兩位數,也得到一個四位數.已知前一個四位數比后一個四位數大2178,求這兩個兩位數.
學生先獨立思考例1,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思考情況組織交流與討論.
第四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10分鐘,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全班交流)
內容:練習
1.一個兩位數,減去它的各位數字之和的3倍,結果是23;這個兩位數除以它的各位數字 之和,商是5,余數是1.這個兩位數是多少?
2.一個兩位數是另一個兩位數的3倍,如果把這個兩位數放在另一個兩位數的左 邊與放在右邊所得的數之和為8484.求這個兩位數.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5分鐘,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般步驟)
內容:
1.教師提問: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那些內容,對這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和想法?請與同伴交流.
2.師生互相交流總結出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 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內容:習題7.6
A組(優(yōu)等生) 2,3,4
B組(中等生)2、3
C組(后三分之一生)2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發(fā)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出現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ㄏ禂怠料禂担粒ㄍ帜竷缦喑耍羻为毜膬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說出多項式2x2-3x-1的項和各項的系數項分別為:2x2、-3x、-1系數分別為:2、-3、-1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為(a+b+c),寬為m,則面積為:m(a+b+c)
現將這個長方形分割為寬為m,長分別為a、b、c的三個小長方形,其面積之和為ma+mb+mc因為分割前后長方形沒變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據什么規(guī)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后座為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會推導兩數差的平方公式,會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語言敘述;
2、會運用兩數差的平方公式進行計算。
二、學習過程: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第27—28頁的內容,并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一)探索
1、計算: (a - b)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兩數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語言敘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兩數差的平方公式結構特征是什么?
。ǘ┈F學現用
利用兩數差的平方公式計算:
1、(3 - a) 2、 (2a -1) 3、(3y-x)
4、(2x – 4y) 5、( 3a - )
(三)合作攻關
靈活運用兩數差的平方公式計算:
1、(999) 2、( a – b – c )
3、(a + 1) -(a-1)
(四)達標訓練
1、、選擇:下列各式中,與(a - 2b) 一定相等的是( )
A、a -2ab + 4b B、a -4b
C、a +4b D、 a - 4ab +4b
2、填空:
(1)9x + + 16y = (4y - 3x )
(2) ( ) = m - 8m + 16
2、計算:
。 a - b) ( x -2y )
3、有一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空地,現準備將這塊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寬修筑圍壩,中間修建噴泉水池,你能計算出噴泉水池的面積嗎?
(四)提升
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已知a – b = 1,a + b = 25,求ab 的值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01-10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學的教案07-24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0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16
(經典)八年級數學教案06-25
八年級《函數》數學教案04-03
八年級數學教案12-09
【熱】八年級數學教案12-07
【熱門】八年級數學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