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耳聞得來終覺淺絕知文道要躬讀
[作者] 陳慶遠
[內(nèi)容]
——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少閱無讀的局面
(華東輸油局中學 陳慶遠)
一、并非深奧的道理
“文革”結束后的二十年來,語文教改的氣氛十分活躍,新的“理論”、“觀點”、“主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課型、模式層出不窮,大有使人——特別是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應接不暇,無所適從之感。然而,學生的語文能力卻并不能令人滿意!昂臅r多,效率低”幾乎成了對語文教學眾口一詞的評價。語文教學處在困惑之中,必須認真反思,總結經(jīng)驗,吸取教訓,尋找新的出路。
那么,語文教學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呢?這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拿到一篇文章,怎樣才能解其道悟其文呢?顯然只有讀。首先,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nèi)容,這是解道;在此基礎上,再下一番細讀深思的功夫,加深對形式的理解,這是悟文。中學語文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讀一篇篇文章,自然不能違背這一規(guī)律。
第二,中學語文教學的特殊情況。中學語文教學面對的是學生,他們對教材有理解不透,領悟不深之處是必然的,正常的。因此,教師的講是不可缺少的,這正是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人所共知,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獨立讀書(當然還有聽、說、寫方面的目的)不用教師講而能解道悟文,即達到葉(圣陶)老說的“用不著‘教’”的境界。顯然,這種讀的能力只有在反復讀的歷練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因此,讓學生讀也就有了特殊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應該讀講結合,以讀為主。讀應是首選的方法,凡學生能讀懂(達到教學要求)的,就要讓他們認認真真去讀;凡經(jīng)教師啟發(fā)點撥后能讀懂的,就要在適當啟發(fā)點撥后讓他們讀;即使教材的難點,需要重點講解的地方,也要在講解之后讓學生通過讀加深理解,盡可能地把教師講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認識、體驗和感受。讀,應該是學生課堂上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動;诖耍簧偃税颜Z文教學(作文課除外)叫做閱讀教學。至于講,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準。首先,是何處講要選準。一定要講在學生讀不懂的地方,學生能讀懂的,萬萬不可以講代之。其次是講的廣度和深度要把握準。不足固然不好,過了頭,講得太多,太深,代替了學生讀,限制了學生思考,也不好。二是要有啟發(fā)性,要以“講”激起千層浪,使學生的思維處在十分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大腦去解道悟文。
當然,強調(diào)學生讀,絕不意味著教師撒手“放羊”,聽之任之,而是要給予有效的指導,從而提高讀的質(zhì)量;讀也不僅僅是放聲念,而應是包括吟詠背誦在內(nèi)的多種形式的靈活運用;讀更不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而應是讀中有思,讀后再思,思后再讀,反復玩味,不斷加深理解與領悟。
二、少閱無讀的教學
“文革”后的二十年來,語文教學的方法課型模式雖然繁多,其中也不乏確有實效者,但就多數(shù)而言,有一個共同的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重講輕讀。講成了課堂的主角,乃至獨角,讀被嚴重削弱。閱讀教學,少閱無讀,名存實亡。其實,這種情況并非始于“文革”之后,可追溯到白話文剛用做教材的時候。這里,對建國后的情況略加分析。
五十年代,有以講析課文內(nèi)容為主的“紅領巾”教學法;到了六十年代,在“左”的思想影響下,進一步發(fā)展的對課文政治因素的架空分析;“文革”之中,大講特講階級斗爭,課堂成了大批判的“戰(zhàn)場”;“文革”之后,強調(diào)“雙基”教學,字詞句章,語修邏文,寫法技巧等成了講的主要內(nèi)容。近半個世紀之中,講的內(nèi)容雖隨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有不同側(cè)重,但講的地位沒有改變,語文課堂始終是講的一統(tǒng)天下。這種情況從高中到初中乃至小學高年級概莫有外,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三、難得文道真諦
以講代讀的危害是多方面存在的,根本的直接的危害便是難得文道真諦。請想,文章的精妙之處,深層次的東西,如細膩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嚴密的邏輯,強大的感染力,傳神的描寫,語言的風格,作品的韻味等等,等等,這一切是能夠講得清楚,說得明白的嗎?在這里任何講都是無力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讀,琢磨,玩味,讀得如癡如醉,文我合一,這才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所謂只可默會,難以言傳,即指此而言。教師面對的是學生,在他們理解不深,領悟不到的地方,當然必須進行講解,但講解之后,仍要讓學生去讀,去琢磨,去體會,絕不能一講了之。用以講代讀的方法教語文,猶如把梨子放在學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講梨子的味道,卻不讓他們親口吃一吃。不論你講得如何生動形象,最終他們還是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梨子與其它水果有何不同。
無須多言,由于難得文道真諦,必然產(chǎn)生以下連鎖反應:
厭學語文。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在于深處!彪y得文道真諦,興趣自然無從產(chǎn)生。再加上相當多的所謂講,基本上是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教師用自己的語言(難免重復luō@①嗦)重述課文內(nèi)容,二是用繁瑣的提問肢解課文,前者并無多少新意,后者則或嚴重破壞了課文意境,或把血肉豐滿的人物變成只有共性毫無個性的“僵尸”,學生聽來如同嚼蠟,度“課”如年,這就更要使他們產(chǎn)生厭惡情緒。人們常說學生愛看語文書,不愛聽語文課,原因就在于此。根據(jù)調(diào)查,在所有各門學科之中,語文是學生最少感興趣的。
寫作能力差。讀是寫的基礎,讀不能解道悟文,怎能寫好文章?
降低練的質(zhì)量。對課文理解領悟不深,自然難以很好地完成相應的練習。講得多,把練擠到課下,既無教師指導,又無時間保證,這便產(chǎn)生了極其嚴重的負面效應,使學生養(yǎng)成許多不良習慣,有的要帶之終生,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寫字姿勢不正,便是其中之一。
等等。
種種危害的最后結果,便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低下。
四、原因分析
以講代讀這種違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所以長期而普遍地存在,必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對教師作用的片面理解。
不少老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講書,講得越多越深越細便是責任心越強,否則,就是誤人子弟。有的甚至覺得上課不講就無事可做,不像個上課的樣子。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鄙鲜稣J識可能源于此。千年之前,古人對教師作用做出如此的概括,其歷史地位和現(xiàn)實意義都不容低估。但是,歷史發(fā)展到今天,社會對人的素質(zh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對教師的作用也必須有新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那就是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外,還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做知識的探求者,結論的推導者,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者,而絕不能把他們視為被動的接受“成品”的“容器”,一句話,要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最終學會獨立學習,并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進取探索創(chuàng)造的精神,這是科技高度發(fā)達,競爭日趨激烈時代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教師作用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涵。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比前更為重要。如此理解教師作用,自然不能讓講獨霸課堂。
(二)夸大講的作用
熱衷于講的老師,不論自覺與否,都極大地夸大了講的作用。對此,葉(圣陶)老講過一段極其深刻而形象的話,他說:“我還要說教師只管‘講’這回事。我想,這里頭或許有個前提在,就是認為一講一聽之間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東西那么便當,我交給你了,你收到了,東西就在你手里了!憋@然,這種認識是違背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的,葉老是不贊成的。他強調(diào):“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切中語文教學的痼疾。
(三)對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機械因襲
講,是我國古代教學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文言與口語有很大的距離,不講,學生不理解,所以葉老說:“是文言,就得講!焙髞斫滩淖兂闪税自捨模敖谭ㄒ灿兴兏,從逐句講解發(fā)展到講主題思想,講時代背景,講段落大意,講詞法句法篇法,等等,……可是也可以說有一點沒有變化,就是離不了教師的‘講’,而且要求講‘深’,講‘透’”。(葉圣陶)顯然,這是對文言文教法的機械搬用,違背了學習語體文的規(guī)律。教學文言文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讀(如何指導學生讀語體文當然與讀文言文不同),卻被丟掉了。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是從廣泛的意義上論述學習,富有哲理,給人教益。如果專門談論學習語文,則應該說:“耳聞得來終覺淺,絕知文道要躬讀!辫b于此,筆者愿借貴刊向同行們呼吁:講獨霸課堂的局面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出路在于少講多讀。果能如此,語文教學必走出困惑,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我們期待著。*
字庫未存字注釋:
【耳聞得來終覺淺絕知文道要躬讀】相關文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作文11-19
[精品]紙上得來終覺淺作文11-19
絕知美育要躬行03-11
赴楊善洲干部學院學習心得體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08-06
“自讀文”教學淺探08-08
身 在 福 中 要 知 福08-16
淺讀莊子作文05-29
文道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08-05
關于我們終要成長的優(yōu)秀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