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
關于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 [文章作者] 王煒 [文章來源] 網(wǎng)絡科技時代 人們常用“信息時代、網(wǎng)絡時代”描繪當今的時代,簡言之,大家確實感到一個無形的信息之網(wǎng)撲面而來。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要成為這信息之網(wǎng)的撒網(wǎng)人,而非為之所縛,尤其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個問題將更加突出。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會議界定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重要地位,使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深感振奮,亦覺任重道遠。
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幾年來,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這門課程的教學,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與大家交流。
一、明了課程教學目標,使課程名正言順
信息技術課的前身是微機課,直到現(xiàn)在仍有不少人這樣沿用。實際上,這兩者之間是有區(qū)別的。信息技術課的基本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如果繼續(xù)使用“微機課”這個名稱,就體現(xiàn)不出這一基本的課程教學目標。將微機課改稱為信息技術課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做法,國際上對信息技術的定義是有關所有信息產(chǎn)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術,是一個范疇較廣的概念,相比之下微機或計算機的概括范圍要窄得多。目前中小學生要學的信息技術是主流的、先進的信息技術,即多媒體計算機及網(wǎng)絡技術。
二、突破概念門檻,使學生樹立較強的信息意識
由于信息是個翻譯詞,許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所以,在信息技術的導言課中,教師應當向?qū)W生講清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在講授這個概念的時候,首先應給出信息的兩個定義:
1、通俗的定義
信息是人們表達、傳輸、保存、處理加工的有價值的消息、情報和知識等。
2、科學的定義
信息是人們感知到的各種刺激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注意,這里所說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學生已有的概念,即學生在學習條件反射時所建立的刺激概念,為了進一步說明,可以從視覺刺激、聽覺刺激等方面舉幾個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通俗定義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定義,科學定義是為研究問題方便而設的定義,兩者的應用場合不同,講這兩個概念是幫助學生理解的,不能以科學定義而否定通俗定義。
為了進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還應當考察信息的分類及各種特性、有關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術的歷史演變。特別要向?qū)W生講清以下幾點:
信息可分為原始信息與高級信息;
信息傳遞媒介多種多樣,可以讓學生舉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見的有文字、圖形、數(shù)字、聲音、圖像等;
與信息有關的操作包括表達、傳輸、處理加工、保存等;
要結(jié)合有關信息的操作深入講解信息技術。
要向?qū)W生講明,這門課將要學習的是先進的信息技術——多媒體計算機及網(wǎng)絡技術,在課程中計算機是作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現(xiàn)的,要求學生從工具應用的角度去學習使用計算機,處理好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的關系。
三、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管理
信息技術課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是擁有先進的機房,能做到人手一機,每臺機器都具備多媒體功能,最好都能上因特網(wǎng)。這種理想環(huán)境的建設投資較大,非一般學校能夠負擔得起,所以在機房建設方面應采取與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在此也建議主管教育部門或社會自愿投資者,籌建一些商業(yè)性的機房為學生們提供有償上機服務,使部分學校共享。
機房維護管理要有專項資金保障。一些同志認為機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續(xù)資金不必要。實際上,機房的正常運行及效率提高離不開后續(xù)資金投入。如自然的設備損耗如鍵盤鼠標需要更替、設備升級需要資金、新軟件的購置也要花費等。機房維護得好,設備運行正常率高,信息技術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才有保障。
信息技術教師還應開設信息技術咨詢信箱,開辦“信息技術園地”櫥窗,不定期舉行信息技術專題講座,舉行電腦制作比賽、程序設計比賽,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四、課堂教學設計的初步思考
1、“任務驅(qū)動”的教學原則
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qū)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在貫徹的時候,應當注意針對學習內(nèi)容明確相應的任務。如:為讓學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機器設置任務,規(guī)定一定樣式的墻紙、屏保程序、機器日期等讓學生設置,也可以人為設定一些軟故障讓學生修復;講字處理軟件時,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講程序設計時,一個聯(lián)系實際的編程題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任務等等。
2、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
大綱規(guī)定了學生上機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這門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要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素質(zhì)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一兩名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后再由他們?nèi)ブ笇〗M中的其他同學學習,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
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優(yōu)先講解怎樣使用軟件自帶的幫助系統(tǒng);學生機器里應多裝些學習軟件,供學生學習時選用;如果機房內(nèi)部聯(lián)成局域網(wǎng),可運行起多媒體電子教室;應該看到學生是有種種興趣傾向的,在組織教學時應有所側(cè)重,喜歡音樂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務,有美術特長的同學可以給他們提供學習圖像處理的機會,喜歡編程的同學可以單獨為他們講點編程。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是嶄新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要盡力避免傳統(tǒng)課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學科體系化、教學內(nèi)容偏深而不實用等),使信息技術課成為親切易學的實用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高舉素質(zhì)教育大旗,讓這門課程真正為基礎教育注入生機與活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08-19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02-08
對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03-22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03-22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04-19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互動08-18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論文08-25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計劃04-23
信息技術課教學計劃06-29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計劃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