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課改,追求無為教育
<br> 先說兩個案例:<br> 案例一: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聰明的男孩湯姆給媽媽寫下了一張賬單:“湯姆給媽媽到超級市場買食品,媽媽應(yīng)付5美元;湯姆自己起床疊被,媽媽應(yīng)付2美元;湯姆擦地板,媽媽應(yīng)付3美元;湯姆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媽媽應(yīng)付10美元;合計:20美元!睖穼懲旰螅鸭垪l壓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覺去了。忙得滿頭大汗的媽媽看到了這張紙條后,只是寬容地笑了笑,隨即在上面添上幾行字,放回了湯姆的枕邊。醒來的湯姆,看到了這樣的一張賬單:“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湯姆,湯姆應(yīng)付0美元;媽媽教湯姆奉獻,湯姆應(yīng)付0美元;媽媽以后還將繼續(xù)為湯姆奉獻,湯姆應(yīng)付0美元;媽媽擁有一個天使般可愛的小男孩,湯姆應(yīng)付0美元;合計:0美元!边@張紙條,至今仍被湯姆珍藏著,它記錄著一個孩子從懵懂走向懂事的經(jīng)歷。<br> 案例二:開學時接任一個新班級沒幾天,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不少男生頭發(fā)很長,就想,用什么方式來勸告他們呢?過去常常是大聲呵斥、當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現(xiàn)在我要尋找一種合適卻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認識。于是一個中午,我特意到理發(fā)店去一趟,把自己不長的頭發(fā)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課前我不露聲色地來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學開了個五分鐘交流會。我首先問:“看誰最先發(fā)現(xiàn)班中有哪些新變化?包括我和你們!碑攲W生發(fā)現(xiàn)并說出老師理發(fā)了,我話鋒一轉(zhuǎn):“現(xiàn)在,我很想知道老師理發(fā)之后你們的感覺怎樣,這樣好嗎?”于中我輪到了一片贊揚聲。最后我說:“有位名家說得好:‘真心誠意地贊美別人一句,就能讓人多活二十分鐘!’因此,我感謝同學們今天對我真心誠意地夸獎!”五分鐘交流會在愉快的氛圍中結(jié)束了。我沒點一個留長發(fā)的男生姓名。第二天,我再去上課,欣喜地發(fā)現(xiàn)那幾個男生的長發(fā)變短了,有的還剪成了小平頭。<br> 上面兩個案例,讓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不能不被這位母親和這位老師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我反復琢磨、體味她們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寬宏的胸懷,我以為她們才是真正懂教育的,其教育方法妙不可言。這種“無言”的教育方式遠比大聲訓斥、當面指錯、諷刺甚至挖苦等高明得多。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其結(jié)果是刻骨銘心的,我們很多同仁都把這種“不露痕跡”的無聲教育起了個名字叫——無為教育。<br> 今天,我就以無為教育為話題,與各位老師交流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br> 一、 無為教育及其特征:<br> “無為”是“無背道之行,順自然而為”,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是“無為”的最高法則。<br> 無為教育:是通過環(huán)境優(yōu)化的間接作用,誘發(fā)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或非理性心理,以無意識導引有意識,以非理性帶動理性,從而激活學生的潛在智慧,有效地達到教育目標。<br> 無為教育的特征:(1)教育意圖的隱蔽性;(2)教育手段的間接性;(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4)受教育者親身經(jīng)歷的體驗性。<br> 二、 追求無為教育的意義<br> 小學語文教學中追求無為教育,是繼承我們國家語文教育乃至整個古代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國家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重視情感的陶冶,感受的積累;重視頓悟和直覺,強調(diào)先放后收;強調(diào)“道理不外求”、“行不言之教”,體現(xiàn)了理性教育與非理性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一方面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另一方面又由于存在著大量的不可預測和控制的隨機現(xiàn)象、偶發(fā)現(xiàn)象、“非理性”現(xiàn)象等,所以它又表現(xiàn)出某種非理性控制的特征。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非理性的活動,如無意識活動、潛意識活動、類本能的自發(fā)活動、情感活動等,對人的理性活動具有驅(qū)動、導引、調(diào)節(jié)、加工、激活等多種功能。因此,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和追求無為教育,可以對學生的智力、語言、情感等素質(zhì)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br>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追求無為教育,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順應(yīng)了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趨勢。新課改要求教師轉(zhuǎn)換觀念,改變教師主宰者、主導者的角色,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激勵者。而無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非常有利于師生間的融洽性和親和性,有助于形成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最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下主動地投入到自覺的學習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和追求無為教育,將大大激活和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對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br> 三、 無為教育的實施策略<br> 實施無為教育,我們要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可以通過實施以下策略,營造出一種無為教育的一種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構(gòu)建起無為教育的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br> (一)情境策略<br>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因此,課堂上我們總是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shè)教育情境,恰當運用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生活展現(xiàn)、實物演示、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表演體會、語言描繪途徑,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生動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感受。<br>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單一而固定,教師就是講解、提問、灌輸,學生則是聽記、回答、接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處在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學習效率可想而知。情境策略就是要想方設(shè)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轉(zhuǎn)換角色的機會,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這塊天地里,充分展示他們的手腳,鍛煉他們的才華。比如在講到《小攝影師》這一課時,有一位老師就憑著課文留下的語言空白,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如果你是小攝影師,你會再訪問高爾基嗎?”這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立刻引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刻熱鬧起來,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接著,老師又進一步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你們現(xiàn)在就是小攝影師和高爾基了,請你們互相配合,把小攝影師再訪高爾基的經(jīng)過表演出來,好嗎?”這種富于誘惑力的角色與教師期待性的語言,立刻激起了學生濃烈情,個個主動投入了表演中。學生隨著扮演角色、擔當角色,頓時產(chǎn)生進入角色的直覺,于是,自己仿佛變成了那個角色——我與角色同一了,角色的喜怒哀樂,仿佛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露。角色扮演的熱烈情緒渲染了整個學習情境,不僅角色的扮演者,全體學生都在無意識的作用下,情不自禁地進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jīng)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這種“角色效應(yīng)”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于學習中,因此,我們應(yīng)該不斷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體驗各種角色的機會,讓學生把自己假設(shè)成文中人、文中物,使他們身臨其境,體驗事件的過程,感受語言的美錄用,引發(fā)情感的共鳴。此外,我們還可以經(jīng)常讓學生擔當“小老師、小導游、小醫(yī)生”等角色,每當這時,學生們總?cè)耸桥d趣盎然,像模像樣的扮演角色,享受著角色轉(zhuǎn)換帶來的新奇和興奮。<br> 其實,只要我們教師“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教育的情境就會無處不在。一天,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正在教室里上課,一只小燕子突然飛了進來,安靜地教室立刻騷動起來。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對于突如其來的新異刺激,也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何況是孩子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采用命令式的口氣硬要學生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顯然是不明智的。這個老師當時靈機一動,燕子的到訪真是個天賜的好機會,何不借此機會讓學生好好地親近和了解燕子呢?于是,她就順其自然,對學生的興奮、激動不但不予制止,而且停止了講課,自己也與學生一起興奮起來了。真的,這一事件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生命的活力,這一點從她班上學生事后對這一事件生動的、充滿靈性的描寫中充分得到了驗證。諸如此類的情境我們可以經(jīng)常創(chuàng)設(shè):三月里,與學生一起放風箏;秋天里,與學生一起來到豐收的蘋果園;下雪了,與學生們一起打雪仗……、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以這些“不顯露目的”的間接目的形成兒童的無意識心理傾向,誘發(fā)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或非理性心理,以無意識導引有意識,以非理性帶動理性,從而在有意或無意中觸動了受教育者的心靈,促使其頓悟,激發(fā)學生的潛在智慧,最終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真正收到教育的事半功倍的效果。<br> (二)迂回策略<br> 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里,有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fā)威,行人為了抵御北風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而南風則徐徐吹拂,頓時,行人覺得春暖衣厚,始而解開衣扣,繼而脫掉大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通往目的地的路途不止一條,達到目的的手段遠非一種,因此,教育者要做的,是根據(jù)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竭力發(fā)掘最合適的教育方法。<br> 我們學校有一個班叫小慶的同學,他學習上的惰性比較大,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wù),讓他完成時總會大打折扣。一次,學完《日月潭》這一課,老師布置同學們背誦課文,不出兩天,全班學生背得滾瓜爛熟,輪到他時,在老師的一再提示下,才磕磕巴巴地背出一兩句,惹得學生們不住地笑。這個老師嚴厲地說:“再給你一天時間,必須流利地背下來!毙∶鞯拿济⒀劬、鼻子、嘴頓時聚攏在一起,滿臉愁云。是啊,對于他這樣的學生,強逼未必奏效。于是這個老師的語氣緩和下來:“有困難?減三分之一。”緊眉的眉頭并未因此松開,“好吧,只背一半,怎么樣?”“行!”第二天檢查,通過!這個老師又布置了后一部分,這次背得更熟練了。老師趁機對他說:“你很聰明,如果你能勤奮些,你一定會很出色的!睆拇艘院,小慶果然很少偷懶了,學習成績也逐漸上升。大家都知道,“討價還價”是市場上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精明的商家先開出略高的價碼,然后在顧客的要求下,作出忍痛讓步的姿態(tài),這時顧客的心理便得到了滿足,于是買賣便達成了。一個班上總有些學生,你不能要求他們與別的學生步調(diào)一致,不能指望用同樣的方法來教育這些“個別”的學生。在對待小慶的問題上,這個老師正是采用了“避實就虛,迂回前進”這一教育策略,以退為進,分步達成了教育意圖。<br> 平日里,有些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往往會不遺余力地、甚至苦口婆心地向?qū)W生步步進逼,不留余地,不給學生以喘息的機會,常常規(guī)勸、教育學生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真可謂好話說盡,可學生就是聽不進去。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老師不愿退守,不愿把“余地”或“空白”留地學生。過去我們班有一個叫小華的同學,他是一個對工作很熱心很負責的人,但是,由于方法上的欠妥,他的“熱心與負責”往往是好心做不了好事。怎樣幫助他改掉這個毛病呢?一天放學,他正好與我同路,我說:“小華,老師給你講個故事吧!彼绿岫喔吲d了。于是我講了起來:“瓷器店里竄進一只老鼠,一個過路人抄著一把掃帚空追猛打,結(jié)果老鼠是打死了,可瓷器也全完了。瓷器店的營業(yè)員到底喜歡不喜歡那個過路人呢?”“當然不喜歡!薄盀槭裁床幌矚g呢?”“因為他好心做了壞事!薄皩Γ宰龊檬乱泻梅椒,才會有好結(jié)果。如果你做事時,也能講究方法,你一定會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甭斆鞯男∪A立刻領(lǐng)會了我的意圖,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br> 對待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就可以采用冷處理的方法,力求找到最佳時機。在處理問題時,我也很少對學生抽象說教,往往通過生動形象的類此故事點醒學生。更不會對學生苦苦相逼,而是多次使用“留有余地”地方法,每次留出的“余地”都為下一個問題的解決“埋下伏筆”,最終讓學生認識到錯誤之處并為自己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正是這種“以守為攻,迂回前進”的策略,既恰當?shù)亟鉀Q了問題,又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br> 在教育教學中采用迂回的教育手段,可以使你的教育意圖更隱蔽,教育效果更有效。因此,迂回不愧為一種有效的教育策略。<br> (三)激勵策略<br> 小學語文課程注重依托小學生相對突出的形象思維能力,來實現(xiàn)“聽說讀寫”各項教學任務(wù)的完成,因此是一門相當感性的“情緒化”課程,利用激勵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情緒”是極其重要的。這種教學手段的根本立足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在因素,使其產(chǎn)生“想要學習”的動因以及“能學好”的信心,并以此作為學習的原動力,從而達成甚至超過預期的教學目標。<br> 激勵手段的關(guān)鍵在它的連續(xù)性,它是在肯定學生一次成功的時候,就為肯定其下一次成功做準備。利用激勵手段的運用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整體的氛圍,讓學生時刻有機會與成功見面,又時刻萌發(fā)對下一次成功的渴求。我們教師就要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手段,并不要求學生必須完全達到預期的成績才給予肯定,它更需要在學生并未成功的時候,使他看到已有的進步,并產(chǎn)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信心。例如,有一次聽課,一們老師在進行“聽話——轉(zhuǎn)述”的練習,當時有許多學生將所獲信息轉(zhuǎn)變?yōu)榭陬^表達有一定困難,甚至產(chǎn)生了誤傳。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個老師沒有立刻去指出學生們出現(xiàn)的錯誤,反而表揚學生們“聽話”時的神情是那么專注,“轉(zhuǎn)述”時聲音那么響亮。在肯定的基礎(chǔ)上婉轉(zhuǎn)地指出學生在轉(zhuǎn)述的準確性上有所欠缺,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個老師這種富有激勵作用的評價很快地就幫助學生們樹立了信心。在得到肯定之后,學生又產(chǎn)生了更高的完成渴望?梢姡钜蛩氐挠行诰蛘强隙藢W生的每一點進步之處,正如當學生不能一次越過溪流時,激勵手段使他發(fā)現(xiàn),他已以站到了溪流的中間,并且離成功的對岸不遠了。<br> 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寬容和激勵,能使學生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學校有一個叫點點的同學,他雖然不像有的孩子那樣調(diào)皮搗蛋,但由于接受能力上的差異,學習明顯地遠遠落于其他同學后面,久而久之,他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變得膽小怯懦,不茍言笑。這個班的老師是個很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她知道 ,像這樣的孩子才更需要老師的關(guān)心和鼓勵。一天語文課,學生們在安安靜靜地寫作業(yè),她走到點點旁邊,拿起他的作業(yè)本,那作業(yè)上雖然有好幾個錯別字,但字寫得端端正正。老師還是很親切地對他說:“你的字很端正,把這幾個錯別字改正了,就是一份很好的作業(yè)了!秉c點聽后,認真進行了改正,老師就拿起紅筆在他的作業(yè)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優(yōu)”,并簽蓋上了一朵小紅花,點點的臉上立刻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是啊,老師的鼓勵喚起了他極大的學習熱情。后來我聽他們班的課時,我發(fā)現(xiàn),他坐得直直的,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黑板,老師又趁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他學習的勁頭更大了。但是,點點的基礎(chǔ)畢竟太差,在聽寫生字中,他又錯得一塌糊涂,看著聽寫本,他傷心地哭著對老師說:“老師,我怎么這么笨呀?”老師一邊摸著他的小腦袋一邊說:“老師教過許多同學,凡是像你一樣肯努力的,都一定會是很出色的。來,我們先把這些錯別字改正過來。然后再聽寫一下!秉c點在老師的指導下改正了錯別字,并重新聽寫了一遍。老師就指著聽寫正確的字說:“你看,你沒有花多少功夫就正確掌握了這些生字,教師真為你高興,你一點也不笨,你像現(xiàn)在這樣努力下去,你一定會趕上其他同學的!睆拇撕螅@個老師總是更多地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點點同學,稍有進步,就給與鼓勵和表揚。果然,這學期快結(jié)束了,他的學習正在逐漸進步,笑容又回到了他天真的臉上。<br>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屢遭失敗容易導致學生的自我否定。成長需要激勵,懇切的激勵能讓失敗孕育成功。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辦法。當你面對你的學生,尤其是那種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盡量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地去贊揚他,這樣的語言就像是美妙的音樂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奏響,激發(fā)出他內(nèi)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激勵他奮發(fā)向上。那么,這種成功教育必將收獲的是教育的成功。<br> (四)體驗策略<br> 沒有親身的體驗,就沒有覺悟。親身體驗即通過教育者積極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情境,讓受教育著自己“內(nèi)心角色”去感悟,去體會,引導教育對象在親身經(jīng)歷中實現(xiàn)情感體驗,以此獲得豐富的感受,真切的感悟、內(nèi)心的感染、心靈的感化,從而將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道德要求,于不經(jīng)意中見匠心。<br> 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家人全都圍著他一個轉(zhuǎn),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名副其實的“小皇帝、小太陽”,即使這樣的日子,也常難順其心,稍不如意就會大發(fā)脾氣,鬧得全家不得安寧。一天早晨,第一節(jié)上課鈴聲已經(jīng)響過,我們學校低年級的小剛同學才在媽媽的連拉帶扯中,極不情愿地來到教室門口。原來他嫌早飯雞蛋、牛奶不合他的胃口,因此就哭鬧著執(zhí)意不吃早飯,以至于耽誤了上學時間。我聽見他的媽媽流著淚對老師說:“老師,這孩子我拿他真沒辦法,麻煩您好好管管吧。”像這樣“家長沒辦法,麻煩老師”的事情并不是只發(fā)生在小剛身上,學校里其他班的同學也有類似情況發(fā)生,F(xiàn)在的孩子從小在幾代人的寵愛中長大,只知愛人,只會要求,不會付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體諒,長大后又怎能體諒他人、報效社會呢?<br>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還是育人。比如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樣事對全校,對全班同學進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但我們也知道 ,光憑講大道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口頭上每個孩子都會講在家要孝順父母,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但落實到行動上的卻寥寥無幾。這也正是傳統(tǒng)教育的一大弊端——培養(yǎng)了太多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小剛班的老師就沒有批評小剛,而是拉著他的手把他送到了座位上。然后,她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三八婦女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今天先來學習第十三課《媽媽的愛》,好嗎?”《媽媽的愛》是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詩歌,優(yōu)美的詩句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整節(jié)課同學們都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深深的感動之中。課后,老師還給全班同學留了一個作業(yè),觀察媽媽一天的生活,以“媽媽的一天”為題目寫一篇日記。當日記交上來后,我也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去看她們班同學寫的日記。日記中同學們無一例外地寫出了媽媽的辛勞,抒發(fā)了對媽媽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有個同學依照流行歌曲寫道:“起得最早的人是媽媽,睡得最晚的人是媽媽,干活最多的人是媽媽,最關(guān)心我的人還是媽媽。”老師還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們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確實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但是,只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顯然不夠,于是,老師又給學生們留了一個作業(yè),星期天,每個試著當一天的“臨時媽媽”,這一下,同學們別提多高興啦!星期一早上,我還沒走近他們班教室,老遠就聽見教室里議論紛紛,同學們興奮地交流著一天“臨時媽媽”的感受,有不少同學還主動把自己一天的“臨時媽媽”經(jīng)歷寫在了日記本上。角色的轉(zhuǎn)換,同學們真切地體驗到了媽媽的辛勞。但是這一活動并沒有就此打住,這
[1] [2] 下一頁
個老師還趁熱打鐵對她們班同學說:“同學們,我們知道小兔子是很勤勞的,這次,我們就以實際行動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我們來搞一個‘勤勞的小兔子悄悄在行動’活動怎樣?”同學們一聽又馬上歡呼起來:做家務(wù)活不讓爸爸媽媽知道,那該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于是,同學們議論紛紛:能做那些家務(wù)活?怎樣才能不讓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后來我了解到,活動是在充滿趣味的氣氛中開始的。同學們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悄悄行動起來:掃地、擦窗、倒垃圾、洗襪子等等。每天到校,同學們都到小組長那里去登記自己所作的家務(wù),相互交流情況,周一班會時進行總結(jié),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可得到“勤勞小兔獎”。老師考慮到有些家長太弱愛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做家務(wù)活不放心,就通過“家校教育信箱”與家長們悄悄取得了聯(lián)系,向家長們說明開展這項活動的意圖,希望家長們能悄悄地給與支持。由于家校的密切配合,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做很多家務(wù)活,而且做家務(wù)活慢慢地變成了同學們的一種自覺行為。直到現(xiàn)在,她們班這樣的活動還沒有停止。<br> 是啊,沒有體驗,就沒有完成教育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導我們的教育對象在親身經(jīng)歷中實現(xiàn)情感體驗。在親身的體驗中,學生們不僅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勞,學會了體諒父母,而且在不斷的磨練中各種能力和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高,逐步獲得了“我行”“我能行”的意識,自信心就會倍增。更為欣喜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她們班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體驗寫出了許多生動、有趣、感人的作文,許多作文還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反過來又大大激發(fā)了她們學生寫作的欲望,提高了她們學生的寫作水平。這種體驗使同學們得到了單靠說教所不可能有的收獲,同學們在體驗中逐步成長起來。<br> (五)暗示策略<br>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頭上的教育設(shè)想,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的效果便愈大。”過早地暴露教育意圖弊大于利,不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假如一個人處處感到別人在教育他,那么,他自我完善的能力就會降低,且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教育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因此,教育意圖的外露往往會導致教育的零效應(yīng)或負效應(yīng),而當我們注意隱蔽自己的教育意圖,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影響,教育的效果要樂觀的多。<br> 暗示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方式,它是指在無對抗態(tài)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或行動產(chǎn)生影響,使其產(chǎn)生與暗示者相一致的結(jié)果。暗示的根本特點是含蓄和間接,因此,使用暗示教育的方法,教育者的意圖越隱蔽,教育效果就越好。<br>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次,在給學生聽寫生字時,坐在第一排的方方不會寫“勤”字,可是,就在后面的同學把本子傳到他手里時,她偷偷地看了看其他同學的本子,然后飛快地把“勤”字寫在了自己的本子上。這一細節(jié)老師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但他并沒有急于指出來。他對全班同學說:“這一課的生字比較難,比如‘勤、懂’等字,請大家打開書,認真記一記,一會兒老師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聽寫!痹诮械降耐瑢W中,方方就在其中,由于她剛才記得認真,聽寫時全對了。老師就微笑著說:“方方同學現(xiàn)在真……的掌握住了這些生字。請同學們用掌聲向她表示鼓勵!狈椒讲缓靡馑嫉啬樇t了,下課后,她跑到老師辦公室,主動要老師在“勤”字旁打上“×”。在這一事件的處理上,對于方方同學聽寫時偷看的錯誤行為,老師沒有給與直截了當?shù)呐u指正,而是巧用暗示的方法,點到為止,既含蓄地批評了她的錯誤行為,又保全了她的自尊。與此相比,那種把學生當場捉住并公之于眾的做法,就過于簡單了,因為它只是把學生當眾釘在了“恥辱柱”上,卻無助于學生自覺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還需學會明人巧說暗話。<br> 除了語言的暗示外,教師的眼神、表情、動作、語調(diào)、體態(tài)等,都能引發(fā)學生相應(yīng)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活動,而且有時候這種非言語的溝通,即所謂的“無言之教”,往往能收到意外的功效。小學生自制能力差,上課時有的學生不免會開小差,這時候,我們老師或者向他投去一個期待眼神,或者給他做一個手勢,或者輕輕踱到他身邊停住,用這些細微的動作代替批評,既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做教師的千萬不可忽視了神情、體態(tài)等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暗示功能,一次凝視、一個微笑,摸一下頭,拍一下肩,都能體現(xiàn)出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心、尊重、鼓勵和期待,收到無言之教的奇效。<br> 暗示以其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可以創(chuàng)設(shè)出“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教育境界。然而,教育的成功之處正在于此,教師的看似“無心”,使學生心靈上毫不設(shè)防,接受啟示時也就毫無抵制心理,教師的教育要求得以在“無對抗態(tài)度”的前提下潛入學生內(nèi)心。這也正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佳境界——“含而不露,引而不發(fā)”。<br> (六)示范策略<br> 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強調(diào):“教師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xiàn)出教育的力量!毙W生正處于最具可塑性的人生階段,可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學生身上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育影響。“親其師,信其理”,教師良好的品格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它“潤物細無聲”,它勝于言教,學生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得到陶冶,受到教育。<br> 有一次聽課,一個老師在教學生讀《第一場雪》這篇課文時,把“毛茸茸”的“茸”字錯讀成了二聲,一個叫小華的同學立刻舉手說:“老師,茸字應(yīng)該是一聲,你讀成二聲了!崩蠋煹哪槷敃r“唰”的一下紅了。這時只聽有個同學在對小華嚷道 :“你瞎說什么!老師怎么會讀錯呢?”立刻很多同學都把矛頭指向了小華。但是,這個老師很快地制止了同學們的爭吵,仔細地看看書,確實是讀錯了。于是她誠懇地說:“同學們,剛才確實是老師讀錯了,多虧小華同學及時地指了出來,老師要好好地謝謝她。老師也是普通人,教學中不免會出現(xiàn)錯誤,以后歡迎大家也能像小華同學一樣勇敢地向老師指出來,好嗎?”“好!”教室里立刻爆發(fā)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我知道,掌聲中不僅包含著學生對老師的知錯能改的勇氣的鼓勵,更包含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信任。正因為如此,在這個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才會無拘無束地向她提出質(zhì)疑,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也總是開誠布公地指出錯誤。<br>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教師對學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義的人物。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具有無聲的示范作用,這是一種雖無絲毫強制,卻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無聲教育。因為在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中,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在起著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作用。因為行動更直接、直觀,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講說教具有更為有力的滲透作用。感情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也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語文素養(yǎng)。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在朗讀時要么張不開嘴,要么讀得磕磕巴巴,缺少語感和美感。雖然你多次講解朗讀的要領(lǐng),但是起色還是很不明顯。是啊,喊破嗓子不好做出樣子。如果,課堂上你聲情并茂地范讀,一字一句地領(lǐng)讀,不厭其煩地跟讀,讀到高興處,你眉眼舒展,笑意蕩漾在臉上;讀到悲傷處,你表情凝重,語調(diào)低沉;讀到氣憤處,你情緒激動,語氣激昂。你以你自己的感情來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就能引起了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在你的感染下,同學們讀書就不僅能做到正確、流利,而且逐步能做到有聲有色,準確地表達出文章的感情。與此類同,為了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天中午到校后,你與學生一起靜靜地閱讀兒童讀物,并且生動講述自己閱讀后的收獲和感受,用“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之產(chǎn)生我也要讀一讀的行為動機;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也會由“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從而產(chǎn)生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的強烈沖動。在我所教的班級里,你可以發(fā)現(xiàn),讀書是我們班的時尚,不少學生看上去很有書卷氣呢。還有,在要求學生作業(yè)工整時,我們的板書也必然要一筆一劃;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語言精煉,我們的語言必然也干脆利落;要求學生在學習上要勤思考,有創(chuàng)見,我們的教學也必然要大膽創(chuàng)新,要有新意……<br>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來自于學生中的榜樣最具有說服力。因此,不斷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是促進學生共同進步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長,在班級里評選出了“學習標兵”、“紀律模范”、“小作家”、“發(fā)言積極分子”“提問能手”、“最佳學習小組”等,使他們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獲此殊榮的學生會倍感自豪,為了保持住這份榮譽,他們又在這方面愈發(fā)努力,表現(xiàn)更為突出。其他學生從這些同學的身上又能看到努力的方向,不斷地鞭策自己,不斷地汲取力量,從而向他們慢慢靠近。當然,樹立的榜樣不是一成不變的,鑒于學生易驕傲、易松勁的實際情況,在班里應(yīng)該總是不斷地樹立新的榜樣。這樣后浪推前流,就能很好地促進全班同學整體向前進步。<br> 總之,你輕描淡寫的一句鼓勵;你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你富有深情地望他一眼;你看似不著邊際的問寒問暖;你講的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你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樣力量;你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這些,都會給學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都會蕩漾起學生心中的漣漪,這不就是無為教育的魅力所在嗎?<br> 這里,我們所說的“無為教育”,既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技巧,實際上不少教師早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達到教育的無為境界,不難追求,但卻更需要教師的細心、耐心與愛心!<br> 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大力提倡“無為教育”。當學生有過錯時,要多想辦法,用“無為”的批評教育給學生以良性的刺激。就如同武林高手“踩水無痕”一樣,在呵護和引導中顯示出強大的威力,它不傷害學生的自尊,不丟學生的面子,更不會引來抵觸情緒。蘇霍姆林其基說:“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處于這個年齡期的人,就其本性來說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們的!睙o為教育不正體現(xiàn)這一教育思想嗎?在“無為”的批評教育中,學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體驗到了獨立人格的尊貴和老師的拳拳之心。教育無痕,潤物無聲。雖然“無為”卻有著驚人的力量!于無聲處聽驚雷!在心與心的愉悅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升華了,靈魂凈化了,成績提高了。事實說明,無為教育,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一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br> 最后,我用這樣幾句話,作為我今天發(fā)言的結(jié)束語:<br> 我希望無為教育能真正體現(xiàn)出教育的力量:<br> ——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br> ——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br> ——給蒙迷的雙眼帶來澄明:<br> ——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br> ——給卑微的人們帶來自信!<br>
上一頁 [1] [2]
【課改,追求無為教育】相關(guān)文章:
淺談職業(yè)教育的課改(論文)08-24
課改前后08-17
課改計劃08-13
關(guān)注課改的“復習課”08-17
教育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8-06
教育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5-18
與課改共成長08-12
課改培訓心得08-21
課改培訓體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