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研究性學習”中幾個關系的認識
對“研究性學習”中幾個關系的認識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韓穎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nèi)的綜合實踐活動。我省從2001處秋季高一年級開始將執(zhí)行該教學計劃,因此,“研究性學習”作為面向所有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正向我們走來。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設置和滲透在各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之間具有怎么樣的關系?研究性學習和科學研究之間有哪些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應形成怎么樣的關系?等等。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將影響“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策略和收效。
一.對獨立設置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和各學科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關系的認識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這種改變,是當前學校教育的目標,也是各學科教學的任務。從學習的意義看,學生的任何學習,包含了“接受學習”,也應該包含“經(jīng)驗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成份,在學科學習中,回避研究性學習活動,就是削弱了學習的豐富生命,這也是學生對某些學科學習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從教學的意義看,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能夠主動地尋找和發(fā)現(xiàn)知識、解決學習與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能力。因此,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各學科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必須完成的任務,研究性學習應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之中。
當前,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目標、內(nèi)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以必修課的形式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xiàn)實情境中主動探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保障措施類似于我國在經(jīng)濟建設中建立深圳、浦東等經(jīng)濟特區(qū)一樣,以特區(qū)精神和在特區(qū)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推進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
“研究性學習”課程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相對獨立的、有計劃的活動機會。從知識域限角度看,基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往往是綜合的問題,在各學科中受到本門學科知識體系、邏輯體系和方法的限制,而“研究性學習”課程打破學科界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從學習機會角度看,由于規(guī)定了一定的課時計劃,為研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相對穩(wěn)定的、集中的訓練、展示時空。因此,設立顯性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更有利于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革!把芯啃詫W習”課程的開設之所以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和突破口,是由其課程價值決定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應能對一些片面的想法加以糾正。如: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只跟部分老師有關;認為“研究性學習”是“陽春白雪”,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學?梢愿悖渌鼘W校則可以降低要求;認為“研究性學習”是教育改革中的時髦的東西,不會長久實施;等。應增強法規(guī)意識,嚴格按教學計劃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注重實效,變革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而在各學科教學中更自覺地推進素質教育,為21世紀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作出積極的探索。
二.對“研究性學習”和“科學研究”的關系的認識
在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中的研究和在科研部門開展的科學研究屬于不同層次的研究活動。
成人和科研單位從事的研究活動,是生存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必須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取得造福社會或被社會接受的成果。而在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中,研究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通過這種手段和方式在學習中體驗、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獲得信息社會所需具備的能力。因此,學生的研究過程可以模仿,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在活動中發(fā)展自身。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研究有三個層次的使用方式:科學研究、基于研究的教學(以研究為本的教學)、以研究為本的學習,“研究性學習”就是后兩層次的活動方式。
承認成人的“研究”與兒童“研究”的本質區(qū)別,有利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正常實施。如:在課程目標制定中,應重視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瞄準創(chuàng)造成果(或解決社會問題);在研究內(nèi)容上,強調問題來自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不一定是社會發(fā)展急需解決的;在確定實施對象時,應重視面向全體學生,而不能使課程成為學有余力學生的彈性課程;在研究方法上,允許學生對他人的研究進行重復和模仿;在課程管理上,著眼于學生的實踐;在課程評價中,尤為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等等。
三.對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作用的認識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fā)生較大變化。
由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實施方式?jīng)Q定,教師在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的地位將受到?jīng)_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研究性學習”課程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根據(jù)“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特點,教師既不能“教” “研究性學習”課程,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因此研究性學習是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的產(chǎn)物。
從已有的實踐可知,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面臨著諸多困惑。從知識層面看: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權威和壟斷。研究性學習是基于學生關注的問題的研究和學習的,這些問題可能并不是教師關注或熟悉的;而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使學生的認知領域大為拓展,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從管理層面看:由于研究課題的選擇和確定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教師精心設計的課題要被學生選擇,學生自定的課題也要選擇導師,教師處于被學生選擇的地位上。而且,由于課題的綜合性因素,有的課題不是一個教師能夠完成指導的,教師間的合作和組織也面臨新的要求。因此,在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應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關系;要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掌握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學會合作,善于協(xié)調;要能自主開發(fā)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構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一門全新的課程進入中學,必將給學校教育和教學帶來沖擊,在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的問題等待解決。如:研究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關系;研究性學習評價中“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的關系;課程實施開放性和管理安全性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只有在課程實施的實踐中,逐步探究、逐步完善。這也是研究性學習的魅力:實踐中產(chǎn)生的問題在實踐中得以解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認識水平,發(fā)展自我。
【對“研究性學習”中幾個關系的認識】相關文章:
教學中的公共關系認識研究論文08-18
本科課堂教學中應處理好的幾個基本關系08-18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隱性”作用08-24
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探索08-18
建立合作學習中的新型師生關系08-23
中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08-23
研究性學習小結08-22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6-02
研究性學習心得08-23
研究性學習課后感受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