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讓課堂活躍 讓學生主動——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案例及評析
廣東省廣州市 劉文娟
一、自主探究的氛圍:讓課堂充滿樂趣
[案例一]:上上課鈴已經(jīng)響過了,孩子們并沒有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好,而是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自由組合,每組的桌子上都擺著孩子們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老師并沒有作過多講解,只是提示孩子們可以從形狀、顏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觀察。話剛說完,孩子們就熱鬧開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聞,有的離開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還有的把水果切開,美滋滋地嘗一嘗……往往令老師及孩子們頭痛的作文課也能如此快樂,孩子們能不主動學嗎?
評析:首先,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整齊的座位編排方式,讓學生自由組合,隨意而坐,這使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自由感”,從而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fā)揮。同時,教師又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這樣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往往可以彌補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孩子們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學習。
[案例二]:老師正在指導學生看圖作文。第一幅圖:“小黑貓和小白貓在橋上看魚”,第二幅圖“小黑貓?zhí)潞尤プ紧~”,第三幅圖老師別出心裁地只用一個“?”。孩子們看完第一、第二幅圖后很想知道結(jié)果,好奇心難以控制,老師只給一個“?”,還反問一句:你們說結(jié)果會怎樣呢?孩子們的思維想像就好象開了閘的水,滔滔不絕。如此引人入勝的開頭,有幾個孩子不被吸引呢?
評析:在組織教學時,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留白,即啟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不會游泳的小黑貓?zhí)铝怂Y(jié)果會怎樣呢?孩子們非常想知道,但老師卻故意給學生留下“空白”,鼓勵學生試一試,通過自己的想像去填補“空白”。強調(diào)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去交流,去表達。變“吸收──儲存──再現(xiàn)”為“探究──鼓勵──創(chuàng)新”。
由上述案例可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使用最佳的教學藝術(sh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創(chuàng)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去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提問
[案例一]:上《愛迪生》一課,學生預習課文后踴躍提問:(1)愛迪生怎樣賣報紙?(2)愛迪生是怎樣把火撲滅的?(3)硫酸是怎樣燒毀愛迪生的衣服的?(4)愛迪生進行科學實驗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危險?(5)他是怎樣克服的?(6)他為什么沒有被困難和危險嚇倒?孩子們提完問題后,我便引導他們分析:這篇課文主要是寫愛迪生從小熱愛科學,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怕困難和危險,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后來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fā)明家的故事,所以像(1)(2)(3)這些偏離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可以不提。而像(4)(5)(6)這些問題提在點子上,學習時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學習課文。
評析:一開始,孩子們有可能會覺得無從問起,提不出什么問題,或提出的問題不切主題,沒有實用性。教師則要有意識地這樣多示范幾次,同時,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定格在某些詞句上,讓學生變無疑為有疑,并且也教給孩子們提問題的一些方法。如:對題目提問、對不懂的詞語提問、對不明的現(xiàn)象提問、對一些用法特殊的標點提問、對人物的行為提問、對重復的句子提問……使孩子提問題的水平逐步提高,讓孩子們不僅愛問,而且善問。
[案例二]:《雷鋒日記兩則》中寫到:有人說我是“傻子”這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在這一段話中,一連用了四個“傻子”。針對這一特殊詞語,我讓學生提問。孩子們問:雷鋒究竟傻不傻呢?雷鋒為什么愿意做“傻子”呢?革命和建設為什么會需要這樣的“傻子”呢?從孩子們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進行了思考,但對雷鋒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大公無私的好品質(zhì)并未領悟。于是我又引導他們小組討論交流:別人說“傻子”和雷鋒說的“傻子”含義有什么不同?想想雷鋒“傻”在哪兒?雷鋒追求的是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體悟到雷鋒所說的“傻子”并非真正的傻子,而是指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
評析: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由學生提出,也應由學生解決。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暫時的困難也是非常正#的,教師也不用過于著急地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應注重疏、引、撥,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和激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要讓一個個“?”像一個個小鉤子一樣鉤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學生的好奇心就越強,興趣就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學生也從一個接受者的角色轉(zhuǎn)化為一個探究者,學習亦會變得其樂無窮。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討論、理解,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學習主動權(quán),并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交往。
三、自主探究的拓展:讓探究走進生活
[案例上]:學完《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對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海底世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因勢利導,把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來一個“海底世界”知識展覽。孩子們一聽,都很高興。課后,他們興致勃勃地忙開了,有的去請教家長,有的去圖書館,有的去上網(wǎng)……一周之后,展覽會如期舉行。他們不僅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個個真正地成了自主學習的探究者,在探究未知領域的過程中,興趣盎然,真正地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評析:我們可以想像,孩子興致勃勃的去探究、去獲取新知識的過程,那是一件多么快樂、多么有趣的事情。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范例,學完一篇課文,老師應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課外實踐,做到課內(nèi)外有機結(jié)合,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發(fā)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