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思考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思考
論文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比較閱讀 思考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chǔ),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需要學習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比較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歸納了幾種較易把握的比較閱讀的方法。
一、沉入語言,細細推敲詞語
1.替換比較中領(lǐng)略詞語運用的適切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感受在同一個語境中不同詞語所具有的不同表達效果,讓學生通過替換比較,體會作者在用詞上的獨具匠心。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比較"一根"與"一把"的表達效果。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極度渴望留住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擲的心情,是表現(xiàn)絕望的絕佳描寫。
2.增減比較中知曉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同一語句在去掉某一詞語前和去掉某一詞語后的比較閱讀來品味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如有學生在讀《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將"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讀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去掉"似乎"一詞后意思有什么區(qū)別,讓學生明白這只是作者的錯覺,如果去掉這個詞語,就變成真的了。
3.褒貶比較中品味詞語運用的獨創(chuàng)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從詞語的褒貶等感情色彩上領(lǐng)會作者在課文語言運用中的妙處,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課文《珍珠鳥》中,"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氣十足"本身是個貶義詞,但用在這里卻剛好表現(xiàn)出小鳥的生氣勃勃。
4.詞義比較中理解詞語運用的情景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根據(jù)語句中詞語的本義,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引申、比喻等相關(guān)聯(lián)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運用語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語言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如《七律·長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的"暖""寒"就要從句子中去體會,不能照本意去理解。
二、由內(nèi)而外,潛心品讀句子
1.從修辭比較中感受語句的意境
指導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體會和感悟作者在語句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造句水平。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一句,這里把邱少云比喻成"千斤巨石",突出了戰(zhàn)友對英雄的欽佩。
2.從句式比較的角度揣摩語句的情感
指導學生通過對特定語句中句子的語氣或句式的理解,來體會語言運用的優(yōu)美。如《憶江南》中的最后一句可讓學生換成陳述句表達。討論之后,學生覺得不要說詩人自己,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就連欣賞佳作的后人都難免會產(chǎn)生欲去江南一睹為快的想法,其作用不言自明。
3.從標點比較的角度斟酌語句的核心點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幫助人們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理解書面語言。教師要將標點符號的表達作用讓學生來解讀,尤其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標點符號,更不能忽視。如《草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小學語文課時特訓》上就有這么一問:句子中這樣的表達方式體現(xiàn)了什么?建議學生先談?wù)勥@里的標點有什么特殊之處。"河"的前面有破折號后面又有感嘆號,作者想表達什么?學生思考后茅塞頓開,原來作者在表達他見到河之后的滿心喜悅——草原的心臟就是河。
三、把握結(jié)構(gòu),用心研讀段落
1.語段的內(nèi)容對比中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許多文章的前后段落存在很大的起伏穿插,這些內(nèi)容的強烈反差容易構(gòu)成比較。如《草船借箭》的首尾就存在著很好的可比性,對比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2.語段的詳略對比中把握文章的重點
作者在安排文章的詳略時都有自己的考慮,其目的無非是突出文章的主題而又不落俗套。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原來教過的鄭振鐸的《勞動的開端》,文章寫了兩次挑煤的經(jīng)歷,第一次沒有成功但寫了近三十個自然段,第二次成功了但只有短短一個自然段。其用意在于突出挑煤的艱辛。
3.語段的形式對比中領(lǐng)悟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的不同段落表達形式反差很大,內(nèi)容也不一致。
有些寫人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紹,到后面就會出現(xiàn)事例介紹,其詳略程度也相同。有些文章前面有意地抑,到后面則充分地揚。此類文章適合對前后段落作表達形式的比較。如《特殊的葬禮》,教師可補充資料,播放視頻。在反復(fù)的比較閱讀中,學生深切體會到塞特凱達斯瀑布現(xiàn)在的虛弱與無奈以及人們的心痛與遺憾。
四、關(guān)注個性,快速瀏覽群文
1.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比中感受作者的豐厚歷程
名家名作因其規(guī)范、精彩而特別值得小學生閱讀。借助比較閱讀,我們可以異中求同、管中窺豹,了解該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乃至個人的思想性格,從而幫助我們在對教材理解上更加準確、深入,達到更高的層次。如在老舍先生的《貓》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他對貓的百般憐愛;在他的《養(yǎng)花》中,我們又可以感受到老舍在養(yǎng)花過程中的豐富情感與收獲。"老舍更愛花,還是更愛貓?"將兩篇文章放到一起細細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老舍的生活中充滿平凡而又高雅的情趣,他既愛貓,又愛養(yǎng)花;他經(jīng)歷坎坷,又有腿疾,可他始終那么熱愛生活,對所有的生命充滿愛心,對自然界的一切充滿敬畏與珍惜,而這種高尚的情感正是這兩篇作品的靈魂。不經(jīng)比較閱讀,是難以有此深刻感悟的;而這種感悟,又會在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趵突泉》《草原》《林!分械玫竭M一步印證。
2.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之比中體會編者的匠心獨運
很多文章在進入我們的課本前編者都作過改動,這中間有很多修改成功的例子。如蕭紅的《火燒云》原來是這樣的:"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紅堂堂的了,一會金洞洞的了,一會半紫半黃的,一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的,見也未曾見過的,諸多種的顏色。"改動后的"紅彤彤""金燦燦"讀起來較為響亮順口,適合學生理解。"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樣出現(xiàn),能讓學生更容易找到色彩詞語的合成規(guī)律。
3.同一主題的不同特色之比中領(lǐng)略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
經(jīng)常性地選擇一些相同題材或相近文體的文章進行"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的比較品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學習到風格各異的語言表現(xiàn)風格。如"走近魯迅"單元,雖然寫的是同一個人物,但描寫手法、表現(xiàn)形式卻存在很多區(qū)別,適合進行比較閱讀。
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比較閱讀,對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形式,觸摸文字內(nèi)涵,最終打通閱讀和寫作間的通道富有特殊意義。它由點到線的轉(zhuǎn)化,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由點到面的擴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鑒賞力的提高;由淺入深的強化,有助于知識的歸類和積累;"學"一反三的比較,有助于學生形成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