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教學方式探索
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教學方式探索貴州省貴陽市河濱小學 陳華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對社會產(chǎn)生的作用,歸根到底要看能否促進人的發(fā)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狈▏枷爰冶R梭認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钡聡枷爰铱档抡J識:“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jié)果!边@些有關(guān)教育概念的表述也證明了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是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的活動。
我國的教育改革,應證了這一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而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則具有了鮮明的人文性,時代性、實踐性和科學性,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型的人才。
作為新課程實施者,在教學中應積極轉(zhuǎn)變觀念,端正思想,全身心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對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教學方式,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歸納成以下幾點:
一、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促進學生發(fā)展
(一)改變舊的座位制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
學生自由組合六人形成一個小組,小組內(nèi)設1?2?3?4?5?6號,1號為組長,2號為后勤員,3?4號為紀律監(jiān)督員,5?6號為衛(wèi)生考勤監(jiān)督員。每一個學生各有分工,而且這些職務經(jīng)常輪換。這樣不僅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還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接著又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小組取名字,并根據(jù)取的名字畫一幅小組標志畫,掛在每一個組的前面,這樣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二)創(chuàng)設較完善的獎勵機制,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組的合作意識,我與學生們一制定了一個評比“優(yōu)秀小組”的表格。表格有(紅旗)、(黃旗)、(紅花)、(五角星)、(月亮)五種標志。每節(jié)課一小評,組員發(fā)言積極,合作較好、愛動腦筋的小組評一面(紅旗),小組中某個同學發(fā)言有創(chuàng)新,或某一個同學有進步,則為小組爭得一面(黃旗),一節(jié)課下來數(shù)總數(shù),旗子最多的換一朵紅花,三天一小評,紅花最多的換一顆五角星,一周一人評,五角星最多的獲得一個月亮,摘到月亮的小組就被評為這個周的優(yōu)秀小組。在這個獎勵制度的激勵下,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增強了,還有了較強的合作能力。
(三)在實踐中互動合作,在合作中進行
在我們營造的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一些學習有困難或者還不適應學校教學的孩子,在同伴們的熱心幫助下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班有個叫黎銳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較差,在組成小組學習后,組長帶領組員們給予了他熱心的幫助,于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認真聽講了,而且還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老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的問題。小組中的同學都主動幫助他,并且常常用自己的方式給他鼓勵,每天都能發(fā)現(xiàn)他的進步,小組中的組員還以幫助他,發(fā)現(xiàn)他進步為榮。這樣培養(yǎng)了孩子們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二、在激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增強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教第一單元《字與畫》時,抓住了孩子們喜歡畫畫的特點進行了這樣的設計:畫引字組畫編故事。首先,利用書上的圖引出每個生字,在認識了這些生字以后,我又提出用這幾個字(日、月、水、火、山、石、土)來畫一幅圖畫。由于這些字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所以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學生還畫了兩幅,一幅有太陽,一幅有月亮。接著,我又提出“能用這幾個字說一句話或者編一個故事嗎?”在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曾想,也許對于他們來說困難了點,可當我提出來時,孩子們都表現(xiàn)了極強的發(fā)言欲望,于是我說:“在你們的小組中和同學先說說,再聽聽別人怎么說的。”整個課堂馬上熱鬧起來。當我走到他們中間,聆聽他們說話時,很驚訝大部分孩子才能編出故事,有一個孩子還編了一個笑話,說:“……小白兔上山采蘑菇,可是眼神不好,一腳踢在了一塊大石頭上……”一邊說還一邊比劃著,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在教《家》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問同學或老師,先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感悟。然后,出示了準備好的四幅小圖,分別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提出問題:“這幾個小朋友找不到家了,我們一起幫他們找找家好嗎?”再出示一幅畫有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讀課文了解的內(nèi)容進行貼圖游戲,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后面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和背育提供了一個前期的滲透。
三、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指導學生記憶,理解漢字及字義
(一)字與畫聯(lián)系記憶
這是針對象形文字部分,在這個部分有一個實例:當教到“馬”字時,有學生提出難記,我并沒有馬上講解,而提出問題:“觀察一下,誰有好辦法?”于是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個字我是這樣記的,‘馬’字的“像馬的頭,”像馬的身子,‘一’像前面的腳!蔽耶敃r聽了很驚奇,在此之前我并沒有講象形文字,可是,他卻能把字與畫聯(lián)系起來記憶,也許這就是一種很原始的記憶方式,但是它卻很形象,很深刻。
(二)字與生活經(jīng)歷的聯(lián)系記憶
這是針對后面部分的漢字,除了一些可以通過熟字來記憶新字外,一部分還是需要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的。在教《登鸛雀樓》時,有學生提出來“!弊蛛y記,我問:“誰來幫幫他?”有一個叫王超的孩子站起來說:“我來,我覺得‘!值氖且粋人在岸邊看‘母’像一個瀑布,‘點’像濺起的水花,‘氵’就是海,瀑布的水流到了海里!边@時另一個叫張晉銘的孩子站起來說:“我不同意,我覺得“是一個人在岸邊,‘母’像一條漁船,”像漁民釣的勾子,‘氵’就是海,”這樣的記憶方式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孩子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對別人的觀點說“不”,體現(xiàn)了較強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通過形體語言理解字義
在教《太陽》一課時,有幾個動詞(跳、冒、叫、唱、照)很重要,也難理解,不要求教師講解,但學生又要明白,怎么辦呢“于是我采用了我來問,你來比”的方式,如第一句話“大海上,太陽是從什么地方怎么出來的?學生答:“太陽是從水里跳出來的。”“比比動作給我看”就看見全班的學生動了起來,各自表演著自己理解的“跳”,這時我又趨機問:“誰能用跳組詞?”“跳繩、跳遠、跳高……”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跳字的印象,而且又及時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接著第二句話“草原上,太陽是怎么從草里怎么出來的?”“冒出來的”“你們比比看”但是許多學生表現(xiàn)得不恰當,還在那里跳著,這時有一個叫李威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他把頭埋在了桌子下面,然后把頭一點一點地從桌子下面伸出來,很形象,很生動,我問別的孩子:“你們知道什么是冒出來嗎?你們看李威表演的就是冒出來。”我又叫他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了一遍。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形體語言領會了這些動詞的意思,有探索,也有創(chuàng)新,完全體驗了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通過對新教材的使用,深深地體會到教材深刻的人文性特點,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而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型的高素質(zhì)人材,我們在課堂中、課后進行的一系列大膽嘗試,目的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言、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習慣,以啟發(fā)、激趣的教學方式來營造一個開放、平等,融洽的合作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