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用語文學科特有的方法導學達標
(一)讀書法
讀書法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忽略讀書,一味追求新異教法是舍本逐末,源流不分。“多讀胸中有本 ,勤寫筆下生花!睆娬{大量讀課文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說:“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 作用!
一是達到“理解”層次目標
小學語文課文選文原則是“文質兼美、語言規(guī)范、淺顯易懂”。站在學生認識水平通讀12冊小學課本,除 生字新詞外,一般水平的學生對理解課文內容,沒有多少語言文字上的障礙,且低年級課文全文注音。教學“ 大綱”也沒要求學生去鉆研課文中的微言大義。只要借助教師的引讀及工具書,90%以上的學生對90%以上的 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是可以理解的。古詩《畫》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是有一定困難,但課題組教師換了一 下順序讓學生讀,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山遠看有色,水近聽無聲;ù喝ミ在,人來鳥不驚。讀后學生理解 了山是怎樣的山,水是怎樣的水,花是怎樣的花,鳥是怎樣的鳥。畫是好畫,畫中有詩;詩是好詩,詩中有畫 。
二是達到“運用”層次目標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能言會道是現(xiàn)代人較注重的素質之一。學生學語言,一靠社會交際,二靠 語文課堂。從社會交際中學來的語言是豐富的,但又是不規(guī)范的,而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學生在朗朗 的書聲中,一方面規(guī)范了自己的交際語言,另一方面把作者的語言反復朗讀,爛熟于心,通過“內化——運用 ”變成自己的語言。
三是達到“情感”層次目標
課文大都是“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的“搖籃”。但情感目標的達標操作與檢 測都很困難,揭示中心明確道理是很容易的事,很多傳統(tǒng)教學也只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但語文教學要以情動 人。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的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而是透過語言文字浸滿字里行間。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吟誦,“走進課文”,獲得與作者脈搏跳動的同頻,心靈呼喚的 同聲,才能從一個較高境界理解課文,陶冶情操。《麻雀》一課的情感目標我們確定為“朗讀課文,體會文中 流露出的偉大的母愛”,易于操作也易于檢測。李吉林老師上《十里長街送總理》,擺上周總理遺像,放著哀 樂,讓學生朗讀課文,讀著讀著,學生仿佛看到了人們當時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人們與敬愛的周總理永別,連 聽課的老師也深受感染,淚流滿面。有了這樣的境界,滲透德育,陶冶情操,都是水到渠成。
“構建以讀為主的語文教學課堂結構”,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既有語文教學的特色,又易于 達到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二)講解法
我們吃透了“滿堂灌”的苦頭,似乎在課堂教學中帶著對講的一種偏見,好像“講”與“灌”是等同的一 回事。我們在強調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并不能一味地反對講。今天,雖然不再是“一張嘴巴,一本書, 一支粉筆”的年代,多種多樣的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使課堂變成了一個信息多向傳遞的空間,但我們難以想象, 一節(jié)沒有教師“講”的語文課是怎樣的一節(jié)課!坝柧殹笔且豁楇p邊的活動,“訓”是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 “練”的要求、規(guī)范;“練”是學生的行為,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知識的實踐活動!坝枴弊盅宰峙,不能 與講無關;韓愈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三個動詞“傳”、“授”、“解”意思相近,都是傳授 、講解的意思,教不能不講。語文教學,當講則講,當問則問,講有講的作用,問有問的功能,并不是一個“ 練”字所能代替得了的。安徽一位教師在教《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一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泉眼、晴柔”,便告訴學生“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然后用 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理解“晴柔”一詞。一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對此多次在公開的場合上大加贊賞說:“很好, 有創(chuàng)造性,打破了舊的觀念!眱H僅是一個恰如其分的講解,便被專家稱“有創(chuàng)造性”,可見當今語文教學“ 滿堂問”的積弊之深。
我們既然提出了“構建以讀為主的小學語文教學結構”,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保障讀書,又不能把讀移到課 外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講與讀的關系。串講串問是高耗低效,只練不講是以偏概全 ,只有講讀結合,才符合語文教學的學科規(guī)律。要少講,又不能降低講的質量,這就要求我們的講要在精字上 下功夫。
(三)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過去重“文”輕“語”的語文教學是不成 功的語文教學。近年來語文界越來越重視語言文字訓練,特別是詞句訓練,以完成學科教學任務。訓練的目的 在于:
1.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課文內容都是作者對事物的形象認識,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我們只有讓學生理解了語言才能理解內容 。如《東郭先生和狼》一課,農夫對東郭先生說:“你真是太糊涂了!”什么是糊涂?東郭先生糊涂在什么地 方?結合課文可知東郭先生糊涂有三:一是救狼,二是騙獵人,三是狼露出了本性還不同它斗爭?梢姈|郭先 生不明事理,不辨善惡。有了這樣的理解,對理解這篇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2.體驗情感
文章以情動人,但情是摸不到之物,只有透過語言文字才能體驗。《再見了,親人》把大娘送來的打糕比 作“雪中送炭”,從字面上理解“雪中送炭”是“下雪時給人送去木炭”,但大娘送去的是打糕不是木炭,是 穿過硝煙炮火,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最需要的時候送來的,這哪是糧食,分明是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有了這 樣的理解,就明白了分別時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為什么依依不舍,淚流滿面了。
3.把握形象
《一夜的工作》通過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現(xiàn)了周總理的高大形象,教師應抓住一句話來突破:“他是多么勞 苦,多么簡樸!”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現(xiàn)“勞苦”之處和表現(xiàn)“簡樸”之處:(1 )“一疊一尺來厚的文 件”(工作量之大);(2 )公雞“喔喔地叫鳴了”(工作時間之長);(3)“不是普通的瀏覽”(工作認真 );(4)“一個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辦公室簡陋);(5 )“兩杯熱騰騰的 綠茶,一小碟花生米”(夜宵簡單)。這樣理解了中心句也就理解了人物。
下面以《小猴子下山》一課為例,談談我們是怎樣以語言文字訓練來導學達標的。
一是找準訓練點
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教師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選擇了幾個表示動作的詞進行訓練,如“來到” 、“看見”、“非!、“掰”、“扛”,朗讀讀準音,連句讀理解義。如“掰”字,要求學生做一個摘玉米 的動作;“非!保诶斫庹n文后進行造句訓練。學習生字時,要對學生進行寫的指導。
二是串連訓練線
根據(jù)課文的結構,教師上完第二自然段后把訓練的內容用一句話串起來:“小猴子來到哪里,看見什么, 心里怎樣想,又怎樣做?”填好下面的表:
來 到 看 見 心 里 怎樣做 玉米地里 玉米長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興 掰扛
三是拓開訓練面
因為課文是結構相同的四個自然段,所以訓練方法都一樣,教一段,就可導幾段,進行學法遷移,舉一反 三,并完成下表:
來 到 看 見 心里 怎樣做 玉米地里 玉米長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興 掰 扛 桃樹底下 桃子長得又大又紅 非常高興 扔 摘 西瓜地里 滿地西瓜又大又圓 非常高興 扔 摘
往回走 小兔兒真可愛 非常高興 扔 追
完成了上面練習,學生基本明白了課文內容,并明確了其他教學目標。
四是構建訓練場
用學習本課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同一類課文,如本冊的《燕子飛回來了》、《小貓釣魚》、《奇妙的 眼睛》、《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三只白鶴》等課文以及以后各冊同類課文,大大提高語文課堂 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