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新教材課后練習的優(yōu)化處理
在新教材的閱讀教學中,每篇都有一定數量的課后練習需要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即在練習過程中,很多教師還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依賴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師至今還完全以傳統(tǒng)的方法或模式來處理這些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的并蘊含著創(chuàng)新意識的練習題?梢,優(yōu)化處理新教材的課后練習題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那么,如何優(yōu)化處理新教材單篇課文后的練習題呢?筆者認為,這不僅要弄清練習的一般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須弄清新教材練習設計的各種從顯性到隱性的意圖。
練習的一般功能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個方面。
1.診斷和反饋這既包括教師對學生的所學進行診斷和反饋,也包括學生對自己的所學進行診斷和反饋。教師可以據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拾遺補缺,學生也可以依此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自我完善。
2.消化和鞏固這主要指學生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來消化自己所學的內容,并且使之強化、鞏固。同時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遷移,以達到內化的目的。
3.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yè)之后,常常會獲得一種成功后的滿足感和喜悅感,而這種感覺又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內驅力之一,但這一點似乎常被人們所忽視。
練習設計的意圖,之所以是優(yōu)化處理所起材況后練習的最主要的依據,是因為新教材中的每一道練習題,編者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意圖十分明確,我們只有準確地把握這“意圖”二字,才可以“有的放矢,百發(fā)百中”。
若我們對新舊教材中相同課文的練習題作一對比和分析,則可發(fā)現新教材練習設計的顯性意圖:減少練習的數量,強調和突出學生在練習中的主體性,并大大增強題目的可操作性。
例如,《小橘燈》一文,舊教材8題,新教材只有4題。同時新教材中使用了許多表示行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動詞,并且這些動詞的動作還完全是由學生發(fā)出的。如新教材中的第三題;“畫出文中提及到小橘燈的語句,說說小橘打與小姑娘的內在聯(lián)系,文中以‘小橘燈’為標題的含義是什么?”而舊教材中內容相似的第二題:“課文用‘小橘燈’作標度,著重話寫了小橘燈,小橘燈象征什么?這對表現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性格有什么作用?”從這兩道題的對比分析中,則會很清楚地了解新教材練習設計的顯性意圖。
若我們再對新舊教材中所有的閱讀課文,尤其是教讀課文的課后練習作一番整體的對比和分析,則又可發(fā)現新教材練習設計的隱性意圖;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整體素質、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讓學生學會用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語文。
舊教材中(主要是教讀課文)的練習設計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分析——揣摩、運用——積累、聯(lián)想。而新教材中(主要是教讀課文)的練習設計一般分為四個層次:整體感悟——文筆精華——語言運用——聯(lián)想比較。可見,新教材四個層次的練習設計,不僅更加科學有效地實現作業(yè)的一般功能和作用,而且還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步驟、有條理的形成和發(fā)展。
總之,鑒于練習的一般功能和作用,尤其是新教材課后練習的設計意圖,在優(yōu)化處理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突破幾十年來所形成的固定的處理方法或模式,探索出一條適合新教材閱讀教學規(guī)律的、有利于各種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行之有效的路子。
1.觀念要更新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因為新教材的練習。除了一部分只有一個答案外,大部分都是開放型的。同時,學生也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也須意識到:很多問題的答案不再僅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他們應該敢想、敢說,有獨特的見解和富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只有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靈性,體現其學習語文的個性,并使新教材練習設計的隱性意圖得到落實,這種更新后的觀念在處理“聯(lián)想比賽”類題目時更顯重要。
例如,《十三歲的際遇》中的第二題:“本文所表達的那種‘精神魅力’,對你有什么啟示?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睂W生所寫的練習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教師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勵。
2.學生是主人要堅持學生是完成練習的主人,教師僅僅是學生完成練習的幫助者或指導者的原則。因為練習的一般功能和新教材題目設計的各種意圖決定了學生必須是完成練習的主人,而教師僅僅是點撥或提示者。但新教材中,有的題目確有一定難度,讓學生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要輔以適當的引導。例如,《白蝴蝶之戀》中的第一題(3):(“我”為什么感到“失落、悵惘”?“我”的感嘆包含了怎樣的感情?)這樣的問題讓缺乏人生體驗的十幾歲的孩子來回答,的確是“為賦新詞強作愁”。所以,教師就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來為學生搭橋鋪路、接通思維。
3.時機要把準感知——理解——運用——創(chuàng)造,這四個練習層次不僅體現了學習主體形成和發(fā)展閱讀能力的一般過程,而且也暗合了閱讀課文時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四個階段。所以,教師在優(yōu)化處理新教材課后作業(yè)時,要根據其層次的不同內容和性質,準確把握處理良機。
例如,在處理“整體感悟”題時,就可安排在單篇課文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作為檢測學生“整體感知”效果的主要手段。如《月亮上的足跡》中的第一題:“快速閱讀全文,完成下列各題。1.登月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教師就可在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之后,立即讓學生完成這一練習,并根據其完成的情況,來探求實現快速閱讀的手段和目的相統(tǒng)一的策略。
4.主次要分清這是指教材的課后練習也有主次之分。所謂“主”是指那些能夠體現單元教學總目標、課文重難點和單篇教學目標的練習題。反之,則是“次”。毫無疑問,“主”題應投入較多的精力,“次”題則可投入較少的精力,“主”題學生必做,“次”題學生可視情況選做,而不可“主”“次”不分,或以“次”充“主”。
例如,《鴻門宴》第四題;“△將下面的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要注意表現人物說話的語氣。”這是一道邊做題,題頭就有選做的標號“△”。
又如,《挖養(yǎng)菜》第四題:“辨析下列近義詞的差別,并分別造句!本蛯儆谶x做題。因為相對來說。本題設計意圖游離于本單元的教學總目標、課文重難點及單篇教學的主目標。
5.習慣要養(yǎng)成在優(yōu)化處理課后練習答案時,教師要減少對教參的依賴,養(yǎng)成跳出教參所囿、“下水作業(yè)”的良好習慣。因為,在“下水作業(yè)”的過程中,當教師以自己深邃的思想和淵博的學識來實現恰到好處的提示時,或進行充滿睿智的表達時,就會使學生有如沐春風、低首折服的感覺,并進而產生“暈輪效應”。這種效應不僅有利于教師個性的張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中的人文性,高效低耗地實現新教材課后練習的隱性意圖。
例如,《咬文嚼字》第四題:“‘課文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結合自身體會,從讀過的詩文中再舉例說明此論斷!惫P者就來了一次下水練習:“清代詩人袁枚說;‘一切詩文,總領字立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字立紙上’則需從思想感情上細細推敲,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論雷峰塔的倒掉》中的‘活該’二字,就因為作者的細細推敲才讓字活了。”當然,如何優(yōu)化處理新教材課后練習的方法還遠非這些,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它們都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的、多元的、復雜的整合體。盡管這樣的整合體使優(yōu)化之路布滿荊棘、充滿坎坷,但只要我們把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不斷開拓,就會在不久的將來,叩開成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