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對中學寫作教學的世紀性思考
目前,我國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可以說是處于一種貧困狀態(tài)。1995年第1 期《中學語文教 學》上刊登了陳軍老師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場關(guān)于“中學生應該寫什么樣的文章”的討論,這場討論雖然已告 一段落,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遠的。陳軍老師在信中說:“文章是什么?中學生為什么要學會寫文章?學 會寫什么樣的文章?這些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我們究竟弄清了多少,還很難說!笔聦嵰舱侨绱。陳軍老 師的這封信,以及這場討論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國目前寫作教學的貧困而給我們帶來的對這些根本問題的懷疑和 困惑,則是一個嚴峻而不可否認的事實。面對寫作教學中的懷疑和困惑,我們恐怕不僅僅要討論“中學生應該 寫什么樣的文章”,更要進行一場如何走出這個困境的討論。于是寫作教學的出路問題成了我們不可回避而且 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世紀性思考。
一、寫作教學現(xiàn)狀貧困原因分析
寫作教學改革的呼聲是很高的,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墒,為什么十幾年來我們 竟沒有走出這個貧困的現(xiàn)狀?我認為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們對于寫作思維特性的研究還很不夠,更沒有拿出相應 的切實可行的對策來。具體表現(xiàn)在:
1.忽視了寫作對象復雜性的研究
寫作思維的對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與人發(fā)生著關(guān)系的現(xiàn)象和事物。在社會與自然構(gòu)成的這張有著千絲萬縷 的聯(lián)系的龐大的網(wǎng)絡(luò)中,把一個人作為思維對象簡直可以說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難題 是:思維主體無論如何不能夠讓思維對象的多維性與多變性盡符合于他的研究與探討。認識和揭示這樣復雜的 對象對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維機能來說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對于不成熟或剛剛成熟的思維機能來說,其艱難 程度就更大了。正因為如此,學生對于社會、家庭、學校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事物,雖然熟悉,卻難以洞悉其本質(zhì) 特點,更不知如何將復雜的對象條理化,因而總是令人遺憾地舍棄那些有價值的材料,而經(jīng)驗性地胡編亂造, 甚至用一些舊的套路去寫一些寫爛了的老題材。
可是,長期以來,我們只看到學生寫作內(nèi)容空洞的表象,而沒有看到學生寫作內(nèi)容空洞的實質(zhì),總是錯誤 地把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歸納為學生缺乏生活的體驗,于是提出了寫作教學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積累生活素材。這種提法由來已久,時至今日,不少教師在文章中也滲透了這種觀點,可是實際效果如何呢 ?我們并沒有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相反地,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我們卻疑惑起來了,難道這種提法就不值得人 懷疑嗎?
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總要接觸一些人和事。有人作過統(tǒng)計:一個人如果將一天中的觀感用文字表 達出來,至少可寫成一本書,而一個學期所規(guī)定的大作文也不過七八篇,材料照例應該說是綽綽有余了,而他 們竟無材料可寫,如何解釋?恐怕是記憶的倉庫未曾打開。關(guān)于這一點,劉國正先生有一番極中肯的話:“事 實上,中學生,十二到十七八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閱歷很多。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其中發(fā)生的許多事 情,都會叩擊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關(guān)注和興奮。他們有很強烈的求知欲和辨別是非的要求;他們有他們的 喜怒哀樂、愛好、追求和理想;他們有一個時而變幻色彩、時而涌起波瀾的天真爛漫的生活領(lǐng)域,其中有很多 可以取作素材。寶庫就在身邊,他們卻視而不見,這是因為他們誤以為面包和鹽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 拾取和寶藏的緣故!保ㄒ姟墩n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9期)無疑, 這段話是極有說服力的。
有位教師帶領(lǐng)學生游覽了長城,回校后老師出了《長城觀感》的作文題讓學生寫作,當場不少學生左右為 難。有個學生只寫了“萬里長城長也長”這句話后就擱下筆來了,不知如何接下去。經(jīng)老師啟發(fā),他又提筆寫 了第二句“萬里長城長又長”,又抬頭看屋頂了,老師看到他這樣為難,再從旁提示,于是這位學生硬著頭皮 寫第三句“萬里長城他媽的長”,就低頭伏在作文本上了。這事也許有點兒夸張,但反映觀察之后仍然寫不出 作文的現(xiàn)象卻是真實可信的。對于這些為數(shù)不少的同學,讓他們作更多的觀察,恐怕也是無濟于事的。
2.忽視了思維過程的抽象性的研究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別的領(lǐng)域中的思維往往可以接觸具體可見的事物或?qū)嶒灣绦蛑庇^地顯示、補充、修 正和完善思維的整個過程,比如數(shù)學的運算可以借助計算機或別的儀器來完成,物理化學的問題可以通過實驗 課幫助解決,惟獨作文,它既無直觀教具,又無公式原理,無論是形象的觀照描繪,還是情緒的體驗和抒發(fā), 或者是思維的醞釀闡述,結(jié)論的形式表達,都不能夠及時地得到直觀的印證,整個思維過程完全是在抽象的情 況下完成的。這個特點大大增加了寫作的難度。
寫作思維過程的抽象性,恐怕是形成學生作文難的最大的攔路虎了,然而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卻顯得無能 為力。在教學中,不少教師是非常相信寫作技法的。作文指導課上大談寫作技法:如何選材,如何開頭,如何 結(jié)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等等,歸類分析,很是細膩。他們把這種技法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公式,是解決寫作 思維過程的抽象性的惟一方法,可效果如何呢?可以說毫無用處。正因為如此,魯迅就不相信“小說作法”之 類的說法,他說如果我們一味地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馮亦代也說,一味相 信法,“只能誤盡蒼生, 把原來可以造就的人推入深淵”。 (《龍?zhí)赚嵳Z》載《讀書》1987年第7期)因此, 靠教師的寫作技法的講解, 是絕對解決不了寫作思維過程的抽象性的問題的。一篇文章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 兩部分組成,但兩者的組合卻是千變?nèi)f化的。文章的形式要適合文章的內(nèi)容,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這可是個 變幻莫測的魔方,這絕不是幾個簡單的程式可以說明的。
盡管如此,作文還是有法可循的。蹇先艾與魯迅、馮亦代持的是同樣的觀點——否定寫作技法,同時又說 :“至于從實踐中來的,從作品和作家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中概括出來的方法和技巧,魯迅并不反對!保ㄞD(zhuǎn)引自《寫作 》1984年第6期)換句話說,要寫好作文,必須細悟范文, 從中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材料與思想的表達程式,這 樣才能化抽象為具體。魯迅也諄諄教誨我們:“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 。”可是在教學中,我們卻把這些教誨置之于腦后了,凡是模仿的作文,一概斥之為“葫蘆文”,而讓學生一 步登天地“創(chuàng)作”,如此教學,無異于讓他們在寫作思維的抽象胡同里瞎折騰,寫作教學有何成功可言?寫作 教學如何能走出這個困境?
3.忽視了思維表達的明晰性的研究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的許多思維過程與結(jié)果,是不需要用清晰條理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只要達到“意會” 的程度就行了。比如打籃球,如何帶球過人,如何投籃,其中也不乏愉快的精神享受。凡是喜歡打籃球的人都 能“意會”到,人們稱這種“意會”為模糊思維。其實,達到了“意會”這個境界,對于客觀事物也就基本上 達到了認知的程度,而且,人們對周圍世界所采取的許多行動,正是在“意會”了的情況下進行的,同樣可以 取得較滿意的效果。但是,寫作思維則要求達到“言傳”的程度——需要將這種過程與感受用文字有條理地清 晰地表達出來。如果說“意會”只是一種較為模糊、紊亂的思維境界的話,那么“言傳”就是一種完全清晰、 有條理和真實的境界了,而且,寫作思維的“言傳”比一般情況下的“言傳”,其過程與結(jié)果應該更清晰、更 有條理、更充分、更有邏輯性。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