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入手開拓作文材路
根據(jù)調查,小學生普遍感到的"作文難",首先難在沒有什么事情可寫 ,每每提起筆來,腦袋里空空如也,沒有幾句要寫的話。因此,作文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入手,結合小學生的寫作實際狀況,從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擴展作文內容諸方面解決"作文難"的難題,使學生喜歡作文,主動練筆,開拓寫作的材路。(一)聯(lián)系生活,擴展生活
眾所周知,寫作的素材來自生活,小學生的作文要想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就要注意錘煉他們的語言,擴展他們的思維。開展盡可能多的異彩紛呈的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因為活動可以為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提供無限的空間,能夠調動其所有的感官。用學生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觸覺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們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寫照。它源于生活,有提升生活。
人們經(jīng)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不錯,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示生活的真諦;虼蠡蛐;或濃或淡,學生接觸生活,體味生活自然會產(chǎn)生許多主觀想法,而在拮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顧的場景時,他們會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膽的設想、疑惑不解的問題會通過語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為他們的寫作開辟寬泛的材路。
(二)指導生活、提煉生活
葉圣陶曾經(jīng)指出:"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把真實生活所不曾經(jīng)驗的事勉強拉到筆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人固然為寫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擔負人的責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他在論及好文章與生活材料的關系時,特別強調從"留心自己的生活"中獲得真實的材料,也就是"有所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從事的學習、工作、活動、自己的生活實踐,當然留心周圍的人和事;"有所為而作"就是要求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觀者。因此,指導生活就是指導學生多做、多練、多"玩",小學生既要踏踏實實的學習,又要學會痛痛快快的"玩"。在玩中"玩"、玩中"思"、玩中"悟":做家務活、養(yǎng)花、喂養(yǎng)動物、做小創(chuàng)作、彈奏樂器、唱歌跳舞、進行體育鍛煉、做小試驗,一個人"玩"在小組里"玩"一邊做,一邊想,一邊討論,用心靈去實踐、去體會、去感受、去創(chuàng)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覺中你會有一種欣慰在心頭,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原本是這樣妙趣盎然。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是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你還發(fā)愁沒內容、沒材料可寫嗎?
誠然,沒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夠用,固然寫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加選擇,或選材不當,仍然寫不出好文章。材料,是準備寫進文章里的各種事件和事理根據(jù),能夠從多方面獲得材料及收集材料的能力,材料是作文的基礎,即是中心思想的來源和基礎,有時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根據(jù)。人們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靈魂,結構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語言比作細胞,由此可見,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收集材料的能力,是作文的基礎能力,小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生活、學習、勞動、游戲等內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三)品味生活、廣開材路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都曾有這樣的共識,每當學生經(jīng)歷一次活動后,作文往往就寫得比較好。究其原因,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有生活、有活動、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則不然。縱觀學生一日生活,我們不由得生出這樣的感慨,大多數(shù)學生生活內容太單調,課余生活沒有什么色彩可言。學校家庭為學生提供的課外生活比較狹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自由發(fā)展,我們清楚地看到,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的素材。為了改觀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寫作的素材,如指導學生觀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選一個側面表現(xiàn)普通家庭的縮影;指導學生觀察班內一日生活選一個觀察點反映班級動態(tài)的剪影;利用五分鐘晨檢或班會時間向學生介紹科技知識、推薦優(yōu)秀的散文、名著等等。給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的情趣,增加寫作的內容、開拓作文的材路。
在小學階段,有很多的知識課堂上學不到的。因此,我們應該走出課堂,到廣闊的生活知識園林中去折枝采葉,在廣闊的指揮海洋中去拾珠吸露,如果把這一枝一葉、一點一滴,及時搜集,并把它真實記下來,那么日積月累,一枝一葉就會變成枝秀葉繁的園林,一點一滴就會變成浩瀚的海洋。這是學生的視野會隨著知識的增多而變得愈加開闊。作文的材路久而久之就會不斷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