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
新一輪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正在部分地區(qū)實驗當中,不久將全面鋪開。這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面對新的課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識的數(shù)學教師認真研讀,接受各種教師培訓,從而體會新課程標準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但教師最重要的是根據(jù)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
在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都希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追求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但要具體說出什么是理想的課堂,這真是一個難題。還是從教學的現(xiàn)實出發(fā)吧。
在公開課或教學研討會上,一些名師往往要上演"借班上課"的節(jié)目:在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對完全陌生的學生,名師從容不迫、有板有眼地開始授課,或作文教學,或閱讀教學,師生之間以短平快的問答為主,一切順著事先設計好的路線推進,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得天衣無縫。聽課老師的視線始終集中在授課名師身上,全神貫注于嫻熟的教學技巧表演。課畢,在一片掌聲和嘖嘖贊嘆聲中,學生滿載標準答案走出教室。
我們也聽到過這樣的趣事:國內某一流大學中文系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發(fā)現(xiàn)正在上小學的孫子的語文教材中一首古詩的注釋錯了,就給孫子糾正,第二天上課,教師講這首詩,孫子興沖沖地舉手指出這個問題,不料老師兜頭一盆冷水:只有書上的答案是唯一正確的。孫子馬上遭到班上學生的恥笑,此后,孫子再也不聽爺爺?shù)牧恕?br /> 我們不敢說這樣的例子具有普遍性,但是,它們表明,我們的許多老師還抱有這樣的觀念:上課就是不折不扣執(zhí)行教案或者事先設定的教學思路的過程,教材就是教學的"圣經",教學活動是教師主導的獨角戲,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識傳授而不需顧及學生情感的獨角戲。
這些事實的存在,使我們對理想課堂的追求顯得更為迫切,使我們對理想課堂的設想也變得更為真切。
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yōu)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么就是: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構建起課堂教學比較完整的目標體系,由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tài)度進行了有機整合,體現(xiàn)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fā)展的整體關懷。有的學者就提出,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包蘊三大理念:生活性、發(fā)展性和生命性。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個性得到了張揚,但同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增多了,老師要把握這樣開放的課堂,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學不僅面向學生的現(xiàn)在,更要面向學生的未來。我們認為,只有當教學走在學生發(fā)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所以,我們提倡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面對這樣的任務時,學生就處于一種不適的困境,但不是令人絕望的深淵,它只是挑戰(zhàn)一個人的智慧,只是一時的"山重水復疑無路",過后就是豁然開朗,就是茅塞頓開,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學生潛能的如花綻放,師生之間的智慧交融。這樣的課堂必然面對無數(shù)的不確定性,它樂意向這些不確定性開放,一個對新課程標準理念融會貫通的教師明白,這些不確定性很可能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們本身就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布盧姆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上,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景象:即使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也融入了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也充滿了美麗的想象,有時還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說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詩意的教學內容了。因此,這樣的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
任何一個平凡的老師,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心靈相融,就能夠展開一個富有詩意的課堂圖景,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并非高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