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的研究和實踐
[摘要]我們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藝術教育與英語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以激發(fā)動機為鑰匙,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鋪墊,以認知操作為主線,以積極情感為動力,以方法審美化為手段,以成功反饋為調節(jié)。變傳統(tǒng)教學唯心史觀智的認識活動為知、情、意互動的求真、立善、創(chuàng)美的全面心理活動,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表演才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了信心。
[關鍵詞]藝術教育,美育,整合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決定既明確了美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加強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指明了美育的發(fā)展方向,那就是在加強藝術課程教學的同時,德、智、體、美等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美育就是審美教育,它不僅能培養(yǎng)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養(yǎng)正確感受美、鑒賞美、 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且還能影響人的思想感情、聰明才智和精神面貌。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學科教學是實施美育的主渠道,教學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課堂活動將會變得苦燥乏味,毫無生機,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美育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語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我們把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 不僅能極大地豐富美育的內涵,拓寬美育實施的途徑,并能獲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藝術教學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可以以美啟智,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以美育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以美健身,提高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fā)展。通過審美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我們從事美育工作的同志對美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但藝術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還是一個全新的實踐,這個實踐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藝術教學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研究則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課題,也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課題。如何借助現代教學技術,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探索出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美育融入英語學科教學全過程的實踐模式,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以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曾說:“按照美的規(guī)律建設生活,教學也要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教法!卑阉囆g教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可引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也易使學生對教育目標產生強烈的感悟作用,它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毫無疑問,學生是這種特殊認識活動的主體,把藝術教育融入英語教學,教學過程就是充滿美感的過程,它使學生處于一種極其自由和諧狀態(tài)而達到教學效果,在自由和諧的氣氛中,每一種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主體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從根本上保證主體活力得到空前的激發(fā)。
(二)教育藝術化原則
教育藝術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將知識與審美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愉悅中進行學習。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講究教育藝術,就是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進行審美性學習。
學生的審美性學習,從理論上講有三個層次,即“求知欲——自我實現欲——審美欲”。三個層次中,審美欲是最高層次,若在教學中學生實現了審美欲,其求知欲也會得到更好發(fā)展,自我實現欲也會表現出來。因為審美就是自我本質力量的投射和發(fā)現,審美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去創(chuàng)造美,真正實現自我價值。藝術教育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進入審美欲層次,從而變“苦學”為“樂學”,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實現學習上質的轉變。
(三)教育創(chuàng)造性原則
創(chuàng)造性是教育藝術的精髓。實踐證明,教育方法如果缺乏創(chuàng)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枯燥。“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标P鍵在于創(chuàng)造,把藝術教育融于小學英語教學,能改變傳統(tǒng)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形式。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必然會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讓學生體驗到自身力量的價值和興趣,學生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課前教師努力挖拙教材的審美因素,課堂中采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努力使社會美、藝術美的因素充分展示,從而使教學內容成為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真的、美的觀念和獲得美感享受熔為一爐。在教育過程中真正實現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使學生在審美性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
三、實驗的操作
(一)建立民主、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營造美的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激發(fā),品格的形成、視野的開擴具有極大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學所面對的都是少年兒童,他們正處于一種趣味性與時代感相融合的階段。因此,優(yōu)美、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能使他們對英語課產生強烈的興趣,并能擴展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教室墻壁上懸掛一些英文字母的裝飾品,在黑板上張貼一些充滿藝術趣味的教學掛圖,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產生豐富的想象,靈感不斷迸發(fā)出來,更容易產生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蛘咴谡n上和課間播放英文歌曲,歡快的音樂使學生融于濃厚的氣氛之中,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教師的人格美對學生也是一種不同于說教的灌輸,正如陶先生說的“教師的生活是藝術生活”。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是教師教書育人積極性的源泉。教師應對學生慈愛關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誘。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定是教書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愛生情感滲透到教學中去。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什么法離開了學生的熱愛和學習主動性,教學都不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彼栽诮虒W過程中不僅教學形式要多樣化,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師要以情感人,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給全體學生以熱愛、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課堂上,我總是以親切的教態(tài)出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所學的陌生的英語知識也有“親切感”。走進教室我習慣于親切地對學生們說“How are you!”孩子們總會面帶笑容地回答:“Fine,thank you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微笑著傾聽,以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會走到他面前輕輕問一句:“Can I help you ?” 課余時,我常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教師多鼓勵,多與他們相處,師生的心理距離才會越近。別林斯基說:“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對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當學生對老師不是敬而遠之,而是喜而近之時,學生就敢于在課堂上大膽開口,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躍躍欲說,教學活動更能溶于學生的生活。教師的人格美是一縷縷春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吹開了他們智慧的花朵。
(二)挖掘審美的、情意的因素,感悟美的主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育的主要內容是情感教育,情感性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也是美育的突出優(yōu)勢。它通過美的形象去調動學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個性、愛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動人。教師的舉手投足、語言的幽默與技巧、板書精心巧妙的設計、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甚至連教師的穿衣打扮等等無處不存在美育。 因此,教師應努力塑造美的講臺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將自身的師表之美作為教育手段。
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少年兒童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堂以外的生活中所自然流露和表現出來的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示范作用(如學識淵博、氣質優(yōu)雅、聰慧、自信、幽默、真誠,服飾、舉止得體等),以及教師的某些愛好、特長和教學“絕活”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美育資源,也是教師有效實施美育的一種手段,我們要善于挖掘情意的因素。
美的東西總是讓人賞心悅目,愛美、求美是兒童的基本心理。讓學生在學習中欣賞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除了挖掘情意的因素外,還應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推行愉樂教育,變苦學為樂學。愉樂教育又稱快樂教育,它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較為薄弱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對學生已不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而是成為了一種美的享受,一種自身的精神需要。
為此,教師應有一顆愛美之心和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準確地發(fā)掘、提煉教學內容之美。 著名藝術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小學英語教材的獨特優(yōu)勢是實施愉樂教育的有利條件。一般來講,小學生初接觸英語,比較新奇,好奇心特別強,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充分發(fā)揮這一時期的優(yōu)勢,制造懸念,層層推進,激發(fā)學生美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高尚的藝術審美觀。對此,我們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設計出精美、實用的課件,使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有的設計出新奇的實驗,使
[1] [2] 下一頁
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樂、美術手段引進課堂,創(chuàng)設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學生長期耳濡目染教學的美,必然會引起其對美的熱愛與追求。這種由教學美感所引起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將在他們心中形成美的沉淀,從而對其產生深刻、久遠的影響。
(三)講求教學方法的審美化、藝術化, 精心設計美的活動。
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地投入到各種審美活動中去,要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提供個性化體驗,自由嘗試和充分表現自我的條件,并對每個學生的個性予以充分的尊重。教師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和引路人,而不總是一個好與差、對與錯的評判人,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民主、安全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改變目前美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師講得多和偏重于知識傳授或技能訓練等忽視美育特征的做法,而應該讓學生做(動)得多,并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顒邮歉陆虒W觀念,開創(chuàng)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
組織活動要了解主體、客體、環(huán)境等方面的情況。主體情況指學生的認知水平、英語基礎;客體情況指英語特征、教學的目的和內容;環(huán)境指英語輸入和輸出的外部條件。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就是要根據階段性教學要求,把主體、客體、環(huán)境等方面情況聯系起來,并尋找出三者間相互作用的最佳聯結點,使學生能夠參與,樂于參與并在參與中得到聽說讀寫方面的有效訓練。
按照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活動可分為:a.呈現活動;b.練習活動;c.交際活動。每一類英語活動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動是可以交叉進行的。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新,在復習舊課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情景,呈現新的教學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tài)。
2、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個機會可鍛煉,可自我展示。
3、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從培養(yǎng)交際意識到交際能力,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師生活動、生生活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huán)境中展開。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往活動,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又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使在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操作中獵取知識,鍛煉和提高求真、立善、創(chuàng)美的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景,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還不是將美育融入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將美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根本目的是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造美并不神秘,正如蘇霍姆林斯所說:“如果你希望美——你就得忘我地勞動,直至你感覺到自己已經成為一名創(chuàng)造者、一名能手,成為自己理想事業(yè)的主人;直至你的眼睛,由于感受到人的最大幸!獎(chuàng)造的幸福,而放射出激情的光彩!彼,只要我們有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鼓勵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反復嘗試創(chuàng)造美,就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1、講中創(chuàng)造美——說一說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fā)展、自由發(fā)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毙W英語的許多對話可以說是引起學生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刺激物(德國美學家克羅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句型結構,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美。
2、練中創(chuàng)造美——唱一唱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把音樂和英語融合在一起,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小學生好動、活潑,喜歡唱歌、跳舞。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就盡量多編、多教英語歌曲,借助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和節(jié)奏進行英語單詞和句型的教學、鞏固。如在教句型單詞monkey, duck,panda 時,把單詞溶入歌曲之中,學生邊唱邊表演。這種做法,不僅能使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3、畫中創(chuàng)造美——畫一畫
學完有些知識后,教師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畫一畫,更是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好途徑。小學生特別喜愛這種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學生在充滿激情的繪畫中創(chuàng)造出可以看得見、觸得著的美的形象。如教學水果類單詞時,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并涂上顏色,學生的學習勁頭倍增。
4、演中創(chuàng)造美——演一演
英語課本中美的對話內容,可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fā)展、自由發(fā)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睂W生在表演中“把這種美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才能引起欣賞者的審美愉悅(《美與審美觀》語)”,這是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好方式。教學口語交際時,就要放手讓學生演一演,使學生通過虛擬情景表演創(chuàng)造出行為美、語言美。
5、仿中創(chuàng)造美——寫一寫
在寫字教學中可以強化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教師鼓勵學生寫漂亮字,雖說始于幼稚的模仿,但這卻是美的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指導學生寫好字、練好字,寫出比較漂亮的字,將“美統(tǒng)一于實用”之中。
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收集謙虛的名言、諺語,辦英語手抄報等。這些都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啟發(fā)和引導了學生對藝術的渴望和追求。只要教師有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就一定能組織好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美。
四、實驗總結
課堂教學中知識教學與藝術教育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認知的發(fā)展與情感的發(fā)展共同構成個性的和諧,同時,智與美又是互相滲透、互相連結的,智的本身有很多內容可以構成審美的對象,而美育確有一種對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啟真,以情感人。因此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通過對審美對象的觀賞,情不自禁地參與學習,主動熱情地投入審美創(chuàng)造,并感到樂在其中。這樣,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支撐著毅力,激化為認知,從而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時教師要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展開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審美修養(yǎng),善于把學科知識中的審美因素、教師的人格光彩和審美化的教學氛圍三者動態(tài)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們的綜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與英語學科整合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借用一句古詩所描寫的,其內容應是與學科內容相聯系的“好雨”,其投放應是“當春”(學生產生相應的心理需求時)那樣的恰到時機,其方式應是“隨風(教學知識點)潛入夜(教學過程)”,其效果應是“潤物(學生的心田)細無聲”,即教師雖不言美而使師生真切地感受到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五、結束語
放眼二十一世紀,整個時代的進步已使人類實踐活動審美尺度的意義日顯突出,功利主義已使人厭倦,片面的求真已遭到人性的反抗,審美、立美活動已從狹窄的藝術空間、迅速、自覺地滲透到了生活的一切領域。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也是不完美的教學。教學與審美應該也完全有可能統(tǒng)一起來,二者合則相得益彰,二者分則兩敗俱傷,這已為大
量事實所證明。藝術教育與英語學科整合反映了這一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它不僅是學科教學的應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和教育創(chuàng)新的需要。其實施將變傳統(tǒng)的唯智的課堂教學活動,為知、情、意互動的求真、立善、創(chuàng)美的全面的教育活動,將盡情地展現教學應有的魅力,從而實現教育真正意義上的返樸歸真——滿足人類愛美的天性,使之不再成為強制性的、功利性的行為,而真正成為追求人的自身完美和按照美的規(guī)律育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重要標志。
謹以我們課題組的追求與大家共勉:
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永遠充滿美感,給人以愉悅和教益;
讓教育成為精美的事業(yè),科學而藝術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上一頁 [1] [2]
【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的研究和實踐】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學科整合研究08-17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的教學探索與實踐08-07
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的整合08-1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08-1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08-07
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08-2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