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課改論文]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chuàng)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于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chuàng)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制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欲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學習的方式。那么,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過近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技法課上擺脫“像”
傳統(tǒng)的技法課主張你這幅畫畫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課上下來,學生一個都畫得不好,一個畫得都不像,那么,這堂課就是失敗。如今,我們要擺脫這種壞習慣,我們應該更明確認識到讓學生學習美術不是讓每一位學生將來都成為畫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潤的發(fā)展。如學生在學習美術教材第七冊《水墨游戲——鳥》一課時,在講解鳥的頭部和身體形狀時要求學生畫出不同鳥頭和身體,要求后一位學生畫得不能重復前一位學生的形狀,逼著學生求新求異,再讓學生對不同鳥頭和身體進行比較。本來,只要求學生掌握鳥的特征,通過這一活動,激活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有益于課堂教學。所以,教師要盡可能采用多種方式,如想象、聯想等打破學生的習慣性思維,促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擺脫傳統(tǒng)技法課的“像”。
二、創(chuàng)作課上突出“變”
創(chuàng)作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明白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實際運用中往往會碰到比較困難的問題,如遇到有的學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進行鋪設讓他想象,他還是“紋絲不動”。又如,遇到有的學生他想創(chuàng)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畫不出,表達不出。在以前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們就讓他們隨之任之,這樣就把學生的想象力給扼殺了,F在我們不一定非要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進行改一改、變一變,這樣同樣是一種想象,一種創(chuàng)作,如在教美術教材第九冊《退遠的色彩和變化的筆觸》時可以把書中的范畫進行修改,把大點改成小點,把色彩變一變,暖調變成冷調、冷調變成暖調等等。從而使學生也體會到通過想象得到一副滿意的作品,同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工藝課上要“超越”
小學工藝教學對材料準備的依賴性很強,也就是說,工藝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師和學生準備的材料。如果沒有材料,工藝課的教學就成了“無米之炊”。所以由于種種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藝課甚至不喜歡上工藝課,不僅僅是因為上一節(jié)工藝美術課要準備大量的材料,還因為他們中有不少的同學實在無法達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藝品”那樣的精致或老師期望的效果。要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就要講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這樣進行的:讓學生準備一只“百寶箱”,專門收集各類材料,可以是一些廢舊材料,比如各類塑料瓶、化妝品瓶(盒)、糖紙、舊筆桿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歡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紙、各類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這只“百寶箱”就是學生進行工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除了“百寶箱”外,還要在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工藝作品制作的整個過程中,除了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還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內容,那就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從開始設計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個過程,都要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熱情、個人的性格愛好等情感因素來賦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牽著鼻子走。有些比較困難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繞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材料與作品的關系,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讓材料發(fā)揮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美術教材第九冊《實物的聯想》時,我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進行制作。我講完之后,學生拿出“百寶箱”開始制作,“百寶箱”中無奇不有,有的學生用半塊吸鐵石、兩個銅板和一小段鐵絲竟然做出一輛摩托車,過一會兒又把它變成了一個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會兒又變成蝴蝶;還有利用三角尺鉛筆做成飛機再變成手槍等等,他們完全擺脫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欣賞課上要引入“多媒體”
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課是語言、文字、實物及掛圖媒體的傳播,即教師+課本+黑板+掛圖+實物,學生對所學的欣賞知識難以消化。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無疑為美術欣賞課打了一劑“催化劑”,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強了課堂容量。則使美術課成為老師+課本+黑板+掛圖+實物+現代教學媒體,這樣就為枯燥無味的欣賞課注入了活力,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而且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例如美術課本第七冊《民間年畫》,傳統(tǒng)美術課最多只擁有幾幅掛圖,學生往往不專心,而且一節(jié)課很難講完。而我課前先用攝像機去農村中攝一些農戶家大門上的門神或家中的一些財神或一些有關年畫的錄像做成美術課件,課上來展示給學生們看,并讓同學們相互討論,學生對民間年畫知識很快得以理解消化,而且一課時順利完成。
以上只是我對美術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進行美術教學的個人之見,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只有我們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把美術教學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美術課改論文]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相關文章: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美術課堂08-19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論文08-24
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能力論文11-02
新課程改革初中美術教學論文08-24
再談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學08-24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06-08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論文08-20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法教學方法探究08-18
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yè)設計之我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