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測量的教學計劃

測量的教學計劃

時間:2022-12-09 08:38:30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測量的教學計劃14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測量的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測量的教學計劃14篇

測量的教學計劃1

  一、項目測量工作總體目標

  20xx年是佛山軌道交通二號線鐵路公司項目正式于廣東佛山成立,這標示著鐵路公司及二公局正式進入了地鐵盾構業(yè)務階段,開創(chuàng)了我局在地鐵盾構市場上的空白,也是我局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一個里程碑。針對我們未知的一個專業(yè)技術較強的行業(yè),我們要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進取,爭取早日了解并掌握地鐵上的測量技術。并為中交二公局培養(yǎng)一批地鐵施工測量技術人才。

  二、積極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20xx年,我們繼續(xù)堅持把“工作按時、數據準確、資料齊全”作為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準則,并緊緊圍繞公司的方針目標,積極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從人員、技術質量、設備、等方面做好了服務保障工作。

  我們嚴格按照質量體系文件要求把好重要測量技術文件的審核關。如對測量技術設計書、測量控制網點驗證報告、項目工程歸檔資料等的審核,做到認真細致,層層把關,確保技術文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并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組織學習并到其他施工中的現場去學習我們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

  三、進一步加強員工隊伍建設

  繼續(xù)加強對年輕技術人員的鍛煉和培養(yǎng),建立合理的技術骨干梯隊。因公司生產發(fā)展需要,對技術過硬、能獨立工作的技術人員需

  求不斷增加。我部絕大部分技術人員都是近年新進的員工,加上近年不斷引進了新設備,如何提高他們的業(yè)務水平,進而逐漸成長為骨干力量是我部員工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們在組建測量組時,根據技術人員的特點以及工程特點進行合理的組合,充分發(fā)揮年輕技術人員的作用。對于剛進的學生,要求所在測量組做好傳幫帶,并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新員工的工作學習情況。

  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們繼續(xù)按照公司有關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結合施工生產的實際,認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是經常督促,時刻提醒測量人員,特別是測量主管,在施工生產忙、工作任務重、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都不能忘記安全工作,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每次新工程項目開工進場前或人員調動時,都提出做好安全防護的相關要求。三是特殊的季節(jié)或天氣,如雪季、雨季,利用月例會、季度主管例會特別提醒,并由專人負責跟蹤督促落實,確保人身、儀器安全。確保20xx年,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

  五、完成我分部施工段內所有測量控制點的交接工作及加密復測工作

  20xx年7月21日我部與中鐵第二勘察設計院已經對我項目施工的登州車站進行了控制點交接工作,并在7月22日開始組織了控制點復測與加密工作。

  六、加強對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學習

  20xx年公司領導班組成立并出臺了公司內部的新的管理制度匯編,使員工工作有章可循,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此制度作為鐵路公司實施標準化管理的綱領文件,是公司管理的依據,是加強項目管控、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的推手。通過本制度的全面貫徹執(zhí)行,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公司管理的全新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再鑄公司品牌。

  七、完成測量儀器的'鑒定與協助物設部完成儀器的調撥工作,并在儀器調撥之前完成儀器的保養(yǎng)工作

  我部施工才進如前期工作,現在需要的測量儀器還不是太多,日前我部GPS調如蘭渝項目使用,使其達到公司測量儀器的最優(yōu)化分配使用,在調入蘭渝之前,我部已經對儀器經行了日常保養(yǎng)與鑒定工作,此事充分展示了我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希望我部工作人員再接再厲,將好的傳統(tǒng)流傳下去。并對其他項目調入的測量儀器經行保養(yǎng)檢查,做好定期校訂工作,并做好儀器及配件的校訂記錄,做到不因測量儀器偏差影響施工質量。

  八、對變型觀測、內業(yè)資料進行統(tǒng)籌安排

  公司承攬的佛山軌道交通2號線已經進入了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已經開始了水泥攪拌樁臨時護壁的工作,以后的開挖將對周圍結構物起到影響,尤其是地鐵施工在城市,周圍的房屋較多,經濟較為發(fā)達。為此,我部要將結構物的變型觀測推上日程工作,切合實際的做好觀測方案,并按照業(yè)主要求做好數據的統(tǒng)計工作,按時上報實際測量結果。

  九、加緊人員培訓迎接新工程

  地鐵施工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接觸的行業(yè),未知施工技術將是對我部最大的考驗,為此我部將組織培訓學習,做到人員進場就可以將所干工作順利開展,不會影響工程施工進度。做到人到崗熟,成為新工地的中流砥柱。干好本職工作,迎接更高的挑戰(zhàn)。

測量的教學計劃2

  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材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教材特點:

 。1)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安排獨立的識字課,內涵豐富,形式多樣。

  (3)大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4)大力改進呈現方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

 。5)體現彈性,增加適應性。

  教學總目標(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ㄒ唬┳R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800個,其中25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5、初步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ǘ╅喿x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5、閱讀淺近的童話、語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系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文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或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詞文15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萬字。

 。ㄈ⿲懺

  對寫話有興趣,能簡單寫自己想說的話。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用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同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jié)。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ㄎ澹┚C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

  1、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本冊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梢圆捎枚喾N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老師等。

  2、采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和鞏固,防止回生。

  3、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最好每節(jié)課上都讓學生寫幾個字,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二、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如給畫面配音,

  分角色朗讀等,引導學生朗讀。

  4、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5、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三、口語交際教學:

  1、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

  2、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

  3、努力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時間活動,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9名。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每生能認漢字500字左右,其中少數同學能認800——1000字左右。每生能寫漢字100字——150字之間,少數能寫200字左右。對偏旁部首的認識不成問題。漢語拼音鞏固率高,音序清晰,這為本冊的音序查字典法奠定了基礎。寫字姿勢正確,但有3——4人因身體原因及習慣不良,需再加強寫字習慣的督促。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閱讀習慣良好,閱讀時不出聲、不指讀。本學期將進行每天中午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再加大閱讀量。學生已經能獨立寫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會寫的字用拼音),既復習了學過的字,又鞏固了拼音,孩子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與發(fā)展。

  上學期末的成績令人滿意。本學期將再致力于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測量的教學計劃3

  課題: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特征,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概念。

  2、知道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在認識、理解、分析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變化進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之最”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自然界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測量速度,認識勻速直線運動。

  教學難點:學習利用圖像分析實驗數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復習提問: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可把機械運動分為哪兩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機械運動:〈1〉直線運動:①勻速直線運動

 、谧兯僦本運動

  〈2〉曲線運動:(較復雜)

  二、進行新課

  物理學里研究問題總是從最簡單的情況著手,勻速直線運動就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下面我們首先研究勻速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教師舉例:一個小球,它在2秒時運動了5米,4秒時運動了10米,6秒時運動了15米,試做出該小球運動的圖像。

 、俳處熤v解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沿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谔攸c: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

  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

 、蹌蛩僦本運動的速度

  教師講解: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路程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用符號“v”表示。

  公式:v=S/t

  對于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來講,它的速度恒定,不隨時間改變。

  例題3: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8秒內通過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內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分析:因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題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

  已知:s=20m t=8s

  求:v=?

  解:根據題意,得v= s = 20m =2.5m/s

  t 8s

  答:它在前5秒內的速度是2.5米/秒。

 、軐= s 的理解

  物體的速度v由 s 確定,但與s、t大小無關。

  2、變速直線運動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但在實際生活中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并不多,絕大多數的物體都在做變速運動。如平時說某輛汽車在某一段時間內速度是50千米/時,是每時每刻的速度都是這么大嗎?不是的,遇到行人過馬路時司機要臨時剎車,速度要減小,無人時可能速度又大些。那么50千米/時這個速度是哪來的呢?

  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速度大小經常變化,變速直線運動是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

  對于變速直線運動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運動的快慢。

 、倨骄俣鹊奈锢硪饬x: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谄骄俣鹊亩x: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總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這樣計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燮骄俣鹊墓剑簐=S/t。

  v ── 表示平均速度,單位:米/秒。

  S ── 表示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秒內通過的路程。

  說明:

 、倨骄俣炔皇撬俣鹊钠骄;

 、谟嬎隳亩温烦虄鹊钠骄俣龋欢ㄒ眠@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去計算。

  教師補充強調: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通過某段路程共花費了多少時間這樣一種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費的時間并不一定是“運動”的時間。如:某物體在10s內從甲地運動到乙地,經過路程50m,接著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內平均速度則是5m/s;求20s內平均速度則是2.5m/s。

  三、隨堂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測量的教學計劃4

  為順利完成宿新高速公路SX—SQ2標剩余工程,使測量工作正常、有效運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規(guī)劃及崗位職責。本規(guī)劃是項目測考核標準,我們將積極遵照執(zhí)行,本規(guī)劃內容也將在日常的管理過程做為測量工作的考核依據。

  一、測量崗位職責:

 。1)測量班及時積極配合技術科開展測量工作;貫徹落實測量班的規(guī)章制度和測量規(guī)劃內容;熟練掌握測量控制的有關技術和規(guī)范要求,正確運用工程施工測量技術規(guī)范、規(guī)則和驗收標準;配合總監(jiān)辦和業(yè)主全面質量管理的標準,加強施工過程中測量手段控制;

 。2)在工程施工管理上,測量班參與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全面測量管理,規(guī)范各施工隊伍與測量有關的施工控制以及資料提交的測量技術工作,協助技術科組織管理的相關工作內容,解決測量中的技術問題。

 。3)并參與建設過程中的階段性測量控制,復核及驗收問題,核查施工上報測量方案及工程量測算資料,及時發(fā)現問題和提出意見,會同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處理施工中工程變更六方聯測及設計問題聯系函等技術問題。

 。4)建立測量管理制度,完善測量技術資料檔案工作。

  (5)指導,幫助年輕測量人員解決工程技術疑問和難題。

 。6)經常深入工地現場,發(fā)現問題,認真研究,妥善處理施工中的測量難題。積極正確地協調處理測量工序和其它工序的關系,積極配合施工隊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保證工程順暢。

 。7)認真探索,總結測量工作的'新情況、經驗掌握先進的測量方法。學習和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儀器。

  (8)完成項目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內容,工程技術業(yè)務同時受其它上級相關部門領導。

  二、測量工作計劃

 。1)土方路基工程

  1、配合土方工程師對土方96區(qū)頂做好測量自檢工作,確保順利完成與路面標的路基交驗工作。

  2、配合防護隊對全線排水邊溝進行測量放樣,使排水邊溝能夠按時完成。

  (2)橋梁工程

  1、京杭運河特大橋:按照工期計劃要求做好引橋橋面鋪裝及內外護欄的測量放樣工作,做好主橋合攏前后的監(jiān)控測量工作,確保大橋順利合攏。

  2、陸集互通區(qū)主線橋及C匝道橋:配合施工隊伍做好現澆箱梁,橋面鋪裝及護欄的測量工作,保障互通區(qū)橋梁工作能夠按照計劃時間完成。

測量的教學計劃5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安排如下表:

  課題 內容

  億以內的數的認識

  主題圖

  出現5個省(市)、自治區(qū)的總人口數,讓學生初步感知大數,了解中國的人口狀況,滲透國情教育。

  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 北京天壇圖。呈現首都北京市人口數。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類推每相鄰兩個計算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

  例2 讀含兩級的數。

  億以內數的寫法

  例3 寫含兩級的數。通過電視新聞呈現億以內的數,讓學生對照數位表寫出相應的數。滲透環(huán)保教育。

  例4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例5 將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例6 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數的產生

  介紹古時人們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介紹阿拉伯數字,自然數。

  十進制計數法

  介紹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數位擴展到億級數位;介紹十進制計數法。

  億以上數的認識

  例1 讀含三級的數。

  例2 寫含三級的'數。

  例3 將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將非整億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計算工具的認識

  介紹算盤、電子計算器。

  用計算器計算

  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教學重點

  大數的讀、寫和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判定。

  突破重、難點的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豐富的感受。教學讀寫數時,教老師應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讀寫數的方法后,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2、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體會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3、在教學中,教老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生活中大數的習慣和能力,如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數。通過教學應使學生逐步認識到,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

  課時安排:

  億以內數的認識6課時

  數的產生1課時

  十進制計數法1課時

  億以上數的認識1課時

  計算工具的認識1課時

  用計算器計算2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

測量的教學計劃6

  教學內容:億以內數的讀法。(課本第5頁例2及”做一做”,第8頁練習一的第2~5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并體會,理解讀數的規(guī)則。

  2.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3.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數位上出現0的讀法。

  教學媒體:實物投影、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數位順序表知識

  (1)從個位起,第幾位是萬位?第幾位是千萬位?

  (2)個級含哪些數位?萬級含哪些數位?

  (3)萬級中各個數位對應的計數單位各是多少?

  2、個級的數的讀法.下面這些數怎么讀:

  543240002xxxx1051203025

  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2。投影出示數位表: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后對照數位寫上數字

  (1)個級的數的讀法,寫出2496

  (2)萬級的數的讀法.寫出24960000

 、傧茸寣W生嘗試讀法

  ②比較24960000和2496在數位上的區(qū)別。

 、蹎l(fā):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說說各個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

  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并在黑板上寫出(或電腦顯示)這個數的讀法。

 、儆懻摚2496與26960000讀法的聯系與區(qū)別。

 、诼撓担骸2496”不討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二千四百九十六。

  區(qū)別: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萬”,讀數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1”,讀數時就不讀這個1。

 、奂磿r訓練.讀一讀: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3)兩級的數的讀法.寫出6407000

  ①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诶侠蠋;萬級,個級上都有具體的數字該怎么讀?

  ③先讓學生嘗試讀一讀,然后有教老師總結說明;先讀萬級上的數(多少萬)再讀個級上的數

 、芗磿r訓練.讀一讀:1205000235870018006500256050

  (4)每級中見有0的數的讀法.寫出85000300

  ①討論,嘗試讀法

 、谝蟀醋x數的步驟進行;

  啟發(fā):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正確讀法: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奂磿r訓練.讀一讀:243080023000050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文第5頁的”做一做”

  2、課文第8頁第2題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不體會:同樣的數字放在個級和萬級的讀法不同。

  3、課文練習一的第3~5題。

  第3題呈現了一個情境:小組同學交流不同的讀數方法,探索比較方面的讀法,體現了由學生自主先哲合適的讀數方法。

  第4題呈現三幅北京景觀的圖片,讓學生正確地讀出圖下面的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億的內數讀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讀數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由學生自己來說說這節(jié)課體會和總結含兩級的數的讀法:先讀萬級的數,在讀個數的數.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聯系兩個0或著三個0的只讀一個零),沒級末尾的0不讀。

測量的教學計劃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2.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

  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

  2.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的學習習慣;

  2.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養(yǎng)成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時讀取估計值.

  【教學準備】

  教師用:習題及圖形(事先寫或畫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鋼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石英鐘、電子手表、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學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鉛筆、金屬塊、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課件導入

  【展示課件】展示幾個有趣的“視覺錯視”實例.

  【提出問題】

  1.圖甲中兩根紫色的線是直的嗎?

  2.圖乙中紅色的線哪根長?

  【過渡語】靠我們的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

  【設疑引題】尺、 秤、 鐘表、 溫度計等是我們熟悉的測量工具或儀器.它們都有刻度,測量時需要正確使用它們,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那么如何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感覺不可靠,測量有必要,從而引出課題.)

  1.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覺,并請2~3名同學回答感覺的結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觀察,發(fā)現:

  甲圖中兩根紫色線都是直的;乙圖中紅色線一樣長.

  3.認識到感覺不可靠,要想獲得準確結果,應該進行測量.

  二、新課講授

  1.長度的單位

  (1)長度單位的符號

  (2)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3) 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

  2.長度的測量

測量的教學計劃8

  設計思路:

  測量是數學在真實世界中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毒V要》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樂趣”。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從最近我園種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對甘蔗長度的'討論引發(fā),內容抓住孩子的興趣,貼近其最近發(fā)展區(qū)水平。活動中,從創(chuàng)設“很多——一個——沒有”測量物的問題情境入手,步步推進,引導幼兒通過猜測討論、觀察比較、實驗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幫助幼兒在與熟悉的自然測量物:樹葉、胡蘿卜等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和建構對測量的直接經驗,積累學習感受,建構數學知識,同時也積累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并激發(fā)其探索精神與愿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長度,感知多種測量方法。

  2、引發(fā)幼兒對使用生活中常見自然物進行測量的'興趣。

  重點:在探索中學習感受多種測量方法。

  難點: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

  活動準備:

  PPT課件;樹葉、胡蘿卜若干;黑板等。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出問題: (價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引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

  種植地里的甘蔗寶寶,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長得有多高?蚯蚓們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奮勇來幫忙,為它量量到底已經長得多高了。

  蚯蚓們開始到處找材料為甘蔗寶寶量身體,你們說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據故事情節(jié),嘗試使用不同的自然物進行測量(價值分析:多種測量方法、問題的設疑,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務的快樂中,迎接新的挑戰(zhàn),積累對測量的直接經驗。)

  (一)許多相同的樹葉,怎么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

  樹葉要像好朋友似的緊緊挨著

  排成一直線

  (二)一根胡蘿卜,怎么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關鍵問題:胡蘿卜從哪里開始放?為什么要做記號?

  分析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

  首尾相連(做好標記)

  一邊量一邊數

  (三)沒有材料,怎么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測量要點:當沒有材料時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是最簡單、方便的測量工具。

  三、經驗拓展(價值分析:進一步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測量的關注,不斷積累新經驗)

  生活中還有哪些簡單、方便的測量好方法。如:尺等。

  活動評析:

  這個大班數活動來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它所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物都來自于幼兒日常接觸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動中,我覺得幼兒對材料操作很熟練,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無關探索的干擾。活動的整體設計是層層推進的,從創(chuàng)設“很多——一個——沒有”測量物的問題情境入手,引發(fā)幼兒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測量方法,在這其中幼兒能積極開動腦筋,相互討論、大膽猜測,將日常的生活經驗運用其中,事實上最終孩子們找到了全部適宜的測量方法,在活動中獲得了探索成功地滿足。在建構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積累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并激發(fā)其探索精神與愿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對于提問的設計還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導幼兒推進猜測、進一步思考,在本活動的難點部分: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花了較長時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致使整個活動時間上略有超出。

測量的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后,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于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fā)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難點:

  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

  透明容器、不規(guī)形狀的石頭、大豆、乒乓球等。

  三、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一般,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采用比較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他們的智慧。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后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jié)課的兩個著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guī)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zhàn)性。怎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新知,我采取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結束本課的教學任務:

  1、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智慧。

  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跟語文老師學過《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但瓶里的水不夠高,烏鴉一顆一顆的往瓶子里裝石子。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教師提問:a、烏鴉喝到水了嗎? b、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析這一現象? c、烏鴉往瓶子里裝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們一起來幫助烏鴉算一算好嗎?把學生帶入了動物的世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烏鴉叼來的小石子即不像長方體,又不像正方體。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體積怎么辦呢? 產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讓學生去猜猜石塊的體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但,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想一想有什么辦法求出石塊的體積呢?小組合作,制定出一種可行的測量方案。 其次,分組匯報 (請同學們對各小組的匯報(試驗步驟)充分發(fā)表意見,指出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的建議。),其他組員有沒有補充。

  3、通過課件演示學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 A、找一個長方體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請學生觀察并記錄此時水的高度。 B、放入石塊,再次請學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梢栽鯓铀? a、計算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乘以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 b、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后總體之差。 質疑:為什么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呢?(石塊占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面會升高)。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 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到入長方體的容器中算出體積。質疑: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石塊占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會溢出來)

  教師板書:溢出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1)將石塊放入沒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沒整塊石頭。(3)將石塊取出。教師板書:下降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四:(1)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時又溢出。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溢出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4、學生分組實驗,測量并計算石子的體積。

  三、鞏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爭霸。

  b、說說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一個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呢?

  c、課后閱讀 如阿基米德、曹沖稱象、撈鐵牛等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提升智慧。

  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本節(jié)課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測量的教學計劃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老師:你有什么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老師:老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老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老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老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么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ㄒ罁抡n程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老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厘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厘米帶3小格

  老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說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老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老師的兩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老師:直尺上每1厘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說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老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說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厘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厘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著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

  老師: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老師:把你的發(fā)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老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老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qū)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老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老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余同學觀察畫法

  老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后,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guī)范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老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老師: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老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老師: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帶9小格

  老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老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老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并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數據,并填在表中

  (3)然后兩人合作測量,完成數據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后,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匯報測量方法并演示)

  4、聯系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厘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有哪些收獲,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并以毫米為單位記錄下數據。

測量的教學計劃11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所以,教材在這里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著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為測量的教學;谶@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說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了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fā)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chuàng)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

  2、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難點: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

  2、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采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3、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

  4、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估測,后測量驗證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師: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么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ㄒ罁抡n程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厘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厘米帶3小格

  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說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師的兩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師:直尺上每1厘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說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說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厘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厘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著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師:把你的發(fā)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qū)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余同學觀察畫法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后,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guī)范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師: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師: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帶9小格

  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并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數據,并填在表中

  (3)然后兩人合作測量,完成數據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后,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匯報測量方法并演示)

  4、聯系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厘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有哪些收獲,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并以毫米為單位記錄下數據。

測量的教學計劃12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與進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guī)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鑒于此,本單元的編排十分注意加強與整數乘法的聯系,以便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來。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強化估算意識,培養(yǎng)估算能力;會求積的近似值,并能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難點:

  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關鍵:

  讓學生通過現實情境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啟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讓學生在整數比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識的關鍵所在-----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的途徑,從而主動地掌握新知識;其間,突出對算理的探究,引導學生切實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主閱讀、表述題意。

  與例3的學習類似,先讓學生自己讀題,再用自己的話表述題意。盡可能創(chuàng)設讓學生表述的空間。學生表述題中條件“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時,應著重請學生說一說“1.3倍”的含義。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驗算。

  當學生列出豎式算出56*1.3的積后,可提問“你用什么方法說明你做對了呢?”或者,利用教材提供的錯例,請全體同學評判:“她算對了嗎?”然后讓學生用已掌握的驗算知識對56*1.3的結果進行驗算。在學生自主驗算的基礎上,請他們說出不同的驗算方法,并組織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小結。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兩道改錯題時,可分兩步進行:①先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這一過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整體感知算式、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如,算式“3.2*2.5=0.8”中,兩個因數都大于1,積肯定大于1,而積卻是0.8,所以一看算式就知道是錯的。而算式“2.6*1.08=2.708”中,第二個因數略大于1,積2.708比較接近第一因數2.6,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也相等,憑觀察,算式可能是正確的。②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計算一方面驗證算式的對與錯,另一方面驗證自己觀察、判斷水平的'高與低,長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五、課時安排:

  小數乘法小數乘法(8課時)

  重點課時: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設計者:陳麗

  教學內容:教材12頁例8及練習二的4、5、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同學們,在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于小數,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于小數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于小數(教老師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老師:誰來說說你們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老師:同學們,你們會唱“找朋友”這首歌嗎?

  老師:下面我們就來邊唱這首歌邊做“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教老師指六名同學上臺,每人發(fā)一張寫有算式的卡片)

  老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請你們手舉卡片唱歌,按算式結果相等來找好友,找到了好朋友就握握手,行嗎?

  老師:同學們,他們的好朋友都找對了嗎?

  老師:你們表演得真好,請回到自己的座位。

  老師:這些算式各說明了什么呢?

  老師:說得太好了,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說明什么?

  老師:你們真聰明,又肯動腦子。剛才通過我們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但是究竟怎樣,才能使計算簡便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幾道題。

  2、教學怎樣運用乘法運算定律:

  老師:(板書)0.25*4.78*4

  老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把你們的思路在小組里相互交流。

  老師:誰能說說這道題能不能簡算?怎樣簡算?為什么?

  老師:你們真不簡單,掌握了這樣一個技巧,在計算前先觀察題中有沒有特殊的數,如果兩個數的積是1、10、100、1000等等,運用運算定律先算,這樣使計算簡便。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把這道題算出來。

  老師:這兩種做法都對嗎?為什么?

  老師:是的,兩種方法計算起來都很簡便,通過這道題的分析、計算,能歸納出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老師:你說得很好,一看、二想、三算就是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看怎樣算簡便。

  老師:同學們,她做得對不對?

  老師:(指生1)能把你的解題思路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老師:喲!你又掌握了一個技巧,把特殊的數先分解,再簡算。

  老師:還有哪些同學的做法同他是一樣的?

  老師:大家都做得很好。

  老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兩種簡算技巧,有的同學還有許多簡算的技巧,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兩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讓學生獨立做)

  老師:這四種解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老師:你們對這一題的兩種做法有什么看法?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基本練習

  1、老師:老老師這里有三個數4、0.8、1.25請你們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編式題,并說一說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提高練習

  2、

  (1)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拓展練習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老師:說一說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測量的教學計劃13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將正式的知識以自己日常的知覺經驗聯系起來的過程。本單元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并將它作為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以厘米的認識作為知識的起點,借用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學生尺進行測量的經歷作為經驗基礎。所以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估、測、議的基礎上,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采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環(huán)境:課堂、操場、校園等,打開學生學習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為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著強烈的活動性。所以本單元在編排上都是以活動的方式展開的,其目的'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活動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本單元在編排上的又一大特點。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fā)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chuàng)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了問題 “他們能同時過橋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興趣。并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并力求將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噸與生活的事例聯系起來,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1毫米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場上量出 100米 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

測量的教學計劃1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和距離。會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3.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1.養(yǎng)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

  2.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說“承上”是因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識的核心,通過測量平均速度,加深學生對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說“啟下”是因為本節(jié)是第一次分組實驗課,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實驗數據等自主活動來提高實驗能力,體會間接測量物理量的方法,培養(yǎng)合作精神。教材設計實驗來鞏固平均速度的知識,練習用停表測時間,用刻度尺測長度,選用的器材比較簡單,只有木塊、斜面和小車,通過在斜面的中間放上鐵片,用來劃分兩段路程,在小車或小球撞擊鐵片時記錄時間,兩段時間之和就是小車在斜面上的總路程所通過的時間。教材要求學生計算前半程和總路程的平均速度,應當嚴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在計算中復習鞏固解決物理計算題的方法和步驟,通過分析實驗數據,體會說到平均速度時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點:平均速度的測量。

  難點:平均速度的`測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做變速運動的物體的例子,學生容易判斷運動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也能猜想出物體速度是怎樣變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必須進行速度測量。接著引導學生分析要測量速度,必須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和用停表測量時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測量下滑的小車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鞏固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和用停表測量時間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實驗數據等自主活動來提高實驗能力,同時讓學生鞏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過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讓學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數值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會不同。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

  五、教學過程:略

【測量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測量的教學計劃12-09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02-13

測量個人總結09-24

測量的實習報告06-15

測量實習心得06-11

測量實習報告07-01

測量的實習報告01-09

測量實習心得11-26

《測量》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