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景陽岡》教學反思
《景陽岡》教學反思
最近我在《小學語文教師》雜志上看到一些有關(guān)以“細讀文本”為主題的文章,對深入鉆研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在上《景陽岡》一課時,我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景陽岡》一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品讀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感受人物的形象,感受語言的生動準確。其中“揪”字看似平常,實則意蘊極深,富含精神和文字意味。課堂上,我將學生的視線聚焦到這個“揪”字上,抓住“揪”字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武松反攻”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首先讓學生品讀“揪”的字面意思,知道“揪”的意思是“緊緊地抓住、用力地拉住”,但這只是一種抽象的文字感知;第二步,我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并帶著不同的心情品讀這個“揪”,這個意味深長的“揪”字折射出武松超人的力量和過人的膽識,這是對詞語理解的質(zhì)的飛躍。當學生明白“揪”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具體意思,真正感悟到武松的精神品質(zhì)后,自然也就能用心去感受語言,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文本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并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這個學習、體驗的過程,充分展示了學生個人的學習所得。
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語言的學習置于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才能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學生的語言表達一旦進入精神層面,人物的形象就會在他們的心中就鮮活起來,從而使精神和語言達到一種水乳交融的程度。一方面,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領悟了思想情感,才能促進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另一方面,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又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領悟。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為學生的自身學習所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