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貫穿著一個完整的邏輯,即組織的命運系于成果,組織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機會,源于組織的有效決策;源于人的長處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源于組織對人的“自我發(fā)展”的激勵;最終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著這個邏輯我們才能明白:組織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終決定著一個現(xiàn)代組織的命運。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應具備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變管理思想
何謂管理者?在一個現(xiàn)代的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在主管人員中,也有許多人并不是管理者,判斷是不是一位管理者,我們不能以他有沒有下屬而定。
彼得?德魯克教授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別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 “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過他人對企業(yè)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管理者的價值不在于任勞任怨、埋頭苦干、加班加點、服從領導,也不在于職稱、頭銜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干或貢獻意識,促進企業(yè)產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包括整體意識、貢獻意識和成果意識,管理者必須集中精力于少數(shù)關鍵領域,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確,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成果,就是在“錯誤的事情上窮折騰”。管理者的有效性,強調的是“按時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并產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敗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沒有騰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做正確的事情(高層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確(中層管理者)。他們的時間往往被掠奪,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務或內部復雜的關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產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產生成果的外部聯(lián)系。
二、善用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記錄自己的時間,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并弄清實現(xiàn)目標需要多少時間,這樣才能建立相應的成果意識和貢獻意識,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責任,工作中的瑣事該放就放下,將能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關注于關鍵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源頭或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文中舉出羅斯?偨y(tǒng)的機要顧問霍普金斯先生的一個實例:二次大戰(zhàn)期間,霍普金斯已體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辦公幾個小時,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務都撇開,僅處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這絲毫無損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爾還對他欽佩備至,贊美他是一位蓋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務,當年美國政府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普金斯只是一個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絕對無損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視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并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應常自問:“對我所服務的組織,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我的責任是什么?”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2.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3.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例如會議或報告等。
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管理者往往只重視勤奮,而忽略成果,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而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有責任和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一個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文中舉出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管理顧問公司向委托機構提供服務,總是先花幾天時間對管理人員進行前期詢問,當問到:“您在貴公司服務,自認為你應該做些什么呢?”通常對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會計業(yè)務。”很少有人這樣回答:“我的任務,是向我們的經理提供他所需的資料,使他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對每一個管理者而言,應該關注三個方面的貢獻,即關注組織的直接成果(利潤)、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戰(zhàn)略)、培養(yǎng)與開發(fā)企業(yè)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養(yǎng))。如果企業(yè)在發(fā)展中缺少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企業(yè)的發(fā)展就會面臨困境。一個組織必須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發(fā)展動力,在變幻無常的商海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善于用人
組織是各類性格人的集合體,所謂人無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fā)揮其長處,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組織目標,只抓住缺點和短處的管理者是無法集眾人之力完成任務的。用人之長包括以下幾方面:
1、用下屬之所長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組織的力量就在于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每個人的長處,管理者要為下屬設計好每一個“職務”(崗位職責),使每一個職務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夠勝任的,如果一個職務設計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疇,或需要“非凡氣質”或“特殊天分”,那就無法找到合適人選,也就無法達到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
有效的管理者應具備容人之量,但絕不可以容忍一個人的“惡劣品行或腐敗”,絕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但這并不會影響這個人成為有作為的人或偉人,只用當一個人的短處影響到其優(yōu)勢發(fā)揮的時候,才應該考慮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幫助和彌補。管理者要堅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設事,因為組織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要盡量發(fā)揮下屬的長處,不但是管理者必須對組織承擔的義務,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上級應該協(xié)助下屬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憑其才干達成成就,而不必顧念其短處。當年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缺乏戰(zhàn)略知識和全局意識,他的直接上司馬歇爾,擔心這會影響到他發(fā)揮組織和策劃的長處,對此設專人予以輔佐,以彌補他戰(zhàn)略知識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爾將軍成為一代將領。
2、發(fā)揮上司所長
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過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幫助,如何發(fā)揮他的長處?千萬不要企圖改變上司,抱怨上司的短處。下屬必須根據(jù)上司的優(yōu)勢調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協(xié)助上司、上下一致,為組織績效作出貢獻。
3、發(fā)揮自己所長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須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須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業(yè)的領導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上。
五、要事優(yōu)先
有效的管理者總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來、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這些是人的特點決定的,要做的事多,時間有限。管理者面對的事物太多太雜,才需要集中精力,專心。忙忙碌碌、一事無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且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情,最終往往是亂了章法、亂了方寸。
現(xiàn)實中管理者往往事務纏身,在現(xiàn)實壓力面前,那些危機事件或緊急事情必然優(yōu)先,而“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和事情就會暫緩,事實上只要暫緩,就不會啟動也許永遠也不會啟動。這是一個組織難以成功地走向未來、走向更加強大的原因。
六、決策的要素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做有效的決策。所以決策本身值得探討,決策,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
決策的五個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guī)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問題的發(fā)生是經常,例外,還是只是表象,真正的偶然,要仔細定位。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一項有效的決策必須符合邊界條件,足以達成目的。邊界條件說明得越清楚和精細,做出的決策越有效。反之,邊界條件不夠明確,則所做的決策不論看起來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項無效的決策。
3、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xié)、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待該決策能被接受。
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為什么接受”的決策是什么。不要采取折中的辦法。折中方案總有一部分是錯誤的。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化決策為行動,是最費時間的一步。一項決策如果沒有列舉一條一條的行動步驟,并指派合適的人去實行,那便不能算是一項決策,最多是一種意愿而已。
5.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以及有效性。
在決策中建立一項信息反饋制度,以便經常對決策所預期的成果做實際的印證。決策是人做的,人難免出錯。
決策的要素和下一部分有效的決策是緊密聯(lián)在一起的。
七、有效的決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管理者的決策不是就事論事的解決例常問題,而是基于思想觀念或高層次的認識和方法。比如公司資金不足,他不會馬上想到發(fā)行最容易售出的債券,如果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有賴資金市場的協(xié)助,他會創(chuàng)造一類新的投資人,設計出一種也許目前根本還不存在于大眾資本市場的新證券(以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門主管都非常干練,但是都處于各自為政狀態(tài),有效的決策者也不會馬上想到殺雞儆猴,而會從更根本的立場上建立一種大組織的觀念(以通用公司的總裁斯隆先生為代表)。
有效的決策者,第一步總是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出真正的問題,不會只滿足于解決表面現(xiàn)象的問題,更不會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如20世紀初,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在任職的20年時間中,做出若干項重大決策,提出了“為社會提供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建立了貝爾研究所、發(fā)行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普通股,使貝爾公司成為首屈一指的民營通信企業(yè)。有效的決策往往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性需要!吧朴脮r間、重視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yōu)先、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系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見解源于事件、學習和修煉,不能簡單獲得,如同禪宗里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只有不斷的提高認知、提高修為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