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初一語文教學反思上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xiàn)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yǎng)求異思維與培養(yǎng)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 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fā)展 。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xiàn)象:
1 、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jīng)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2 、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 、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diào)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4 、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淀語感服務。
5 、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 否定‘ 課本中心’” 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 新意”“ 創(chuàng)新” 還有什么意義?純粹的“ 大膽的說” 進而“ 編造的說” 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zhì)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篇二: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現(xiàn)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xiàn)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初中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zhàn)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中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fā)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nèi)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中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中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中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2、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產(chǎn)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考試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diào)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中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單元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這以后,有一些學生還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初中學生更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jīng)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diào)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篇三: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本學期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小學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要經(jīng)歷大的跨度。初一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 “ 度 ” 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倡導學生多讀書勤練筆作為教學的重點,F(xiàn)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一、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 “ 語文的魅力 ” ,讓學生樹立 “ 生活處處有語文 ” 的思想,要勤于閱讀,善于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文章內(nèi)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讀書筆記,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nèi)容 “ 故事概括 ”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 美文佳句 ” ,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匯語句積累量; “ 點亮心燈 ” ,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注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會有所提高。
“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周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guī)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記錄身邊一個細節(jié)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后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m.gymyzhishaji.com)每周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于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yǎng)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課堂上經(jīng)常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jīng)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2-21
初一下語文教學反思05-30
【實用】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7-08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09
初一教學反思01-10
語文的教學反思04-17
初一語文反思作文06-11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1-03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