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蕭相國世家》有感
蘊變化于平凡
——讀《蕭相國世家》有感
遠客
初讀畢《蕭相國世家》便產(chǎn)生了疑問:憑什么蕭何就能當(dāng)"第一功臣"?劉邦為什么三番五次要替蕭何說話,甚至不惜"橈功臣"?
太史公寫蕭相國,全篇論及蕭何功績處僅劉邦"功狗·功人"說和鄂君"萬世功"和"一時功"論兩處,其余段落無非是在說他是如何穩(wěn)定后方,怎樣治理關(guān)中。和張良、曹參等人相比,蕭何雖也為漢室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可也不至僅憑此就讓劉邦意欲再度逆著其他功臣的意愿為其說話呀?翻檢資料,與我有類似感受的還有曾國藩和近代學(xué)者李景星。曾國藩論此文道:"蕭相國之功,只從獵狗及鄂君兩段指點,其余皆從沒要緊處著筆。實事當(dāng)有數(shù)十百案,概不鋪寫,文之所以高潔也。后人為之,當(dāng)累數(shù)萬言,不能休矣。"李景星則說《蕭相國世家》"是一篇極整齊文字,亦是一篇極變化文字。""極整齊"尚好解,太史公此文沒有《項羽本紀》中充盈的金剛怒目慷慨激昂,以及無可奈何之惋惜沉痛,更沒有《屈原賈誼列傳》中流淌的一唱三嘆的同情理解,而是以時間為經(jīng),選取重要事例,以儉省之語描述。即便是婦孺皆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之事,在本文中也僅以"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一句交代完畢。那"極變化"又從何說起呢?我們且來看看太史公是如何運用他那如火純情的春秋筆法來演繹"第一功臣"的傳奇故事的。
既然是"第一功臣",蕭何立了哪些功呢?首先,舉薦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和"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具體事件記載于《淮陰侯列傳》中。太史公將各篇匯為一個整體所以一事詳于彼則略于此,故不可將《史記》中的篇目當(dāng)作獨立的篇章來理解。韓信一開始投奔項梁、項羽,一直不被重用,再投奔劉邦,先后也不過混了個"門童"、"倉庫保管員"的職位,沒有給他提供施展平生才華的舞臺。蕭何曾與韓信聊過幾次天,覺得此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待與劉邦舉薦之,結(jié)果心灰意冷的韓信跟著準備逃回老家的士兵一起溜了。已是漢王丞相蕭何得知此事,親自連夜追趕,終于追回韓信。劉邦起初覺得蕭何乃小題大做,蕭何解釋道,"如果大王野心僅限于關(guān)中,那么用不用韓信都無妨,但若心圖天下,除了韓信便沒有誰能夠與你共商大計的了。"劉邦便聽了蕭何的話,還舉行隆重的儀式封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為劉邦定江山立了多少功,盡可參看《淮陰侯列傳》,而他的功績也得到了劉邦的稱許——"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所以,具識人之明,向劉邦舉薦韓信乃蕭何之一大功績。
其次,助劉邦穩(wěn)定關(guān)中局勢,保障前線糧草補給,這一點在《蕭相國世家》中反復(fù)被申述。漢王二年,劉邦與諸侯軍擊楚時,"何守關(guān)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漢王數(shù)失軍遁去,何常興關(guān)中卒,輒補缺。"使得劉邦擁有穩(wěn)定的后方和源源不斷的物資、人員供給。戰(zhàn)爭的順利展開固然需要有巧妙合理的戰(zhàn)略部署,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軍心,以及彪悍驍勇、以一當(dāng)十的勇氣。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糧草和人員的及時補給,就是有再好的戰(zhàn)略部署,再有勇氣又能有幾分勝算呢?縱觀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終究是少數(shù)。在分封功臣之后的排位戰(zhàn)上,鄂君也是以此稱蕭何立下的乃"萬世功",曹參等人為"一時功".
再次,成就了"沛公"和"漢王",這一點足見太史公的春秋筆法。且看原文中"高祖為布衣……高祖為亭長……高祖起為沛公……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從僅僅是稱謂上的變化,這與蕭何又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劉邦是布衣起家,做亭長前也是個容易犯事兒的"游俠兒".當(dāng)時身為吏掾的蕭何諳熟秦朝的刑法律例,借職務(wù)之便"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后來劉邦做了個小亭長,職位在蕭何之下。在劉邦赴咸陽服徭役前,同事們一起為之踐行,大家都給他"錢三",獨蕭何給"錢五".不久,陳勝、吳廣起兵,劉邦在蕭何、曹參的運作下代替原沛縣令成為當(dāng)?shù)氐钠鹆x軍領(lǐng)袖,是為"沛公".走出沛縣,加入反秦大軍,在時代的洪流中與猛浪搏擊才有可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yè)。等到入了咸陽城,諸將都是撿大戶搶奪金銀財寶,唯獨蕭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有了這些文書資料,為日后攻城略地的戰(zhàn)略部署,法律規(guī)章的制定,國家稅務(wù)的征收依據(jù)等提供了寶貴資源。正是蕭何這一"藏",成就了"漢王".與之相比,"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面對秦王朝的暴政,誰都心中充滿怨憤,可若僅以怨憤報之的話,那也不過是逞匹夫之勇罷了。以稱謂的變化表現(xiàn)世事的推進,是太史公之妙筆所在。
由上觀之,"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似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了?蔀槭裁丛谂抛蔚臅r候,眾功臣皆推曹參而高祖仍心系蕭何呢?首先,蕭何與高祖有舊交,又是同鄉(xiāng)。這份情誼是從高祖還是布衣時開始的,不同于后來張良、韓信等人的半路投奔。再者,漢王六年分封功臣,可以說主要是看戰(zhàn)功的,是對前面七年的反秦起義和楚漢戰(zhàn)爭中諸將領(lǐng)功績的總結(jié),而在劉邦看來,排座次關(guān)系到后面國家的發(fā)展。漢室畢竟剛剛打下江山,尚未能說坐穩(wěn)天下,一個國家的建設(shè)軍事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經(jīng)歷長期征戰(zhàn),整個赤縣神州一片百廢待興之貌。如何治國理政是更為棘手的問題?磕切┖蘸諔(zhàn)功的武將?劉邦肯定不能放心,那"運籌帷幄"的張良呢?且不說他早年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替韓國復(fù)仇,最后項羽殺了韓王成以致其徹底斷了恢復(fù)韓國的念想才鐵下心來輔佐劉邦。他的智謀更多的還是體現(xiàn)在具體事務(wù)的決策,比如楚漢戰(zhàn)爭時要不要分封原來的六國諸將,再比如后來幫助呂后讓劉盈坐穩(wěn)了太子之位等等。能主持大局,幫助建立國家的律例系統(tǒng)且目光長遠,無出蕭何之右者。故而劉邦"心欲何第一".待鄂君語畢,劉邦不等大臣們反應(yīng),就肯定鄂君說得好,還"益封何二千戶"以報答繇咸陽時蕭何多送他的錢二也。
不過,這個"第一功臣"也不是好當(dāng)?shù)。蕭何臨終前,漢惠帝劉盈來看望他,并向其詢問誰可繼其相位。蕭何回答的卻是"知臣莫如主"五個字,避免正面回答劉盈的問題。年輕的皇帝有些急了,再不確定人選蕭相國萬一一口氣接不上來了怎么辦?只好再問"曹參何如?"蕭何見皇帝如此說,便言"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其謹慎程度可見一斑。而曹參與蕭何在功臣排位戰(zhàn)后關(guān)系就一直不好,但最終蕭何放下私人恩怨向皇帝推薦曹參也印證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撐船".
【讀《蕭相國世家》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大清相國》有感:大智何妨若愚08-23
金粉世家讀后感08-25
《金粉世家》讀后感08-24
《金粉世家》的讀后感09-09
史記世家讀后感12-21
看《金粉世家》的感悟08-23
大清相國讀后感1500字07-19
看金粉世家讀后感07-24
讀后感張恨水《金粉世家》09-02
《陳涉世家》讀后感(精選11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