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吾國與吾民讀后感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

時間:2022-08-24 06:40:1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一)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

  從書中看中國——讀《吾國與吾民》有感

  文 | 風墨瀾

  我可以坦誠相見,我并不為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于眾。因為我并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得多,所有不需要他們涂脂抹粉。她會再一次恢復平穩(wěn),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

  年前花了約三四天讀完了這本書,期間斷斷續(xù)續(xù)。我所買的版本是臺灣學者黃嘉所譯,文本中帶著些文言?傆X得看這類書如果在剛看完就強求自己說出個所以然來,有些不可行。部分書適合細細回味,如這本,看完覺得似乎有所得,卻縈繞心間說不出,需要時間消化一下。在生活中看到某個場景,我又會自然而然想到這本書中作者所說的話的時候,心里忽然有所悟了:講的還真對。

  由于這本書涉及面比較廣,我想就中國人的為人處世這方面講講我的看法。

  看《吾國與吾民》這本書的初衷不過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找答案,或許這聽來有些奇怪。

  去年算是看新聞比較多的一年,不管是世界的還是單單中國的。有些是主動去關注,有些是"被動"接受。在看完一些負面報道之后,我不覺去思考中國人這個群體到底有怎么樣的特征,為何這個社會有很多不良觀念已根深蒂固,不能輕易動搖。這種心情一直持續(xù)了很久,也一直沒有想明白,到底我太年輕,涉世不深,沒真正了解這個社會。我忽然想知道這個社會背后的價值觀念,人性等一些問題,還想知道為什么有些腐朽落后竟然無聲無息地影響著我們中國人,我就打開了這本書。

  林語堂這本書總體講了中國的基本要素和中國人的生活,然后又隨之細分,整本書的風格既有史料,也有自己觀點,語言詼諧,不深奧。再加上林語堂功底深厚,又對典故信手拈來,作為讀者并不會存在看不懂這本書的問題。在元素中,他講述了地域之差決定的南北方人習俗、性格、生活之差異,還講了中國人的德行、心靈,以及佛儒道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生活這一塊則涉及政治,文學,女性地位以及中國人閑暇生活時的藝術。

  可以說,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德行這一處內(nèi)容,因為我從中看到了現(xiàn)在還存在大部分中國人身上的東西,包括我自己也有。誠如作者所言,中國人圓熟,善忍耐,林語堂甚至戲稱"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中國人又對事對人抱有"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

  不管是忍耐還是冷漠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都有。"各人各掃門前雪"的現(xiàn)象也不少見,更別說大難臨頭各自飛,有錢多結交,沒錢我看都不想看到你。這種處世態(tài)度是受了很多因素的影響,往好了說,明哲保身,反之,冷酷無情,世態(tài)炎涼。比如一個人在馬路上生命垂危,無人去救,大抵是其中一例,是魯迅筆下的"冷漠的看客",此類人遇事隔岸觀火,無動于衷。有人對此痛心疾首,批評厲害,說國人存道德淪喪之嫌棄。其實冷漠有冷漠的好處,利于自保嘛,畢竟咱們學習馬克思主義,講究矛盾具有普遍性,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不是嗎?這類人委屈了:社會那么復雜,人心也復雜,萬一被詐怎么辦?

  林語堂對這個現(xiàn)象也持辯證態(tài)度,他探究行為本源,覺得大家是受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儒家作為兩千多年來的最具影響力的學說,滲透進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固然其有精華,也有糟粕。就拿中國人的品性忍耐來說吧。中國自周代起,重家族血緣關系,當時是為了政治。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就是利于社會主義和諧建設,古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我們都知道,古時刑罰嚴酷,若一人惹了殺生之禍,滅族時,會殃及整個家族。再者,寒門之士立志考取功名也為了振興家族。可見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舍生取義或者大道以家為核心。固然這將人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但由此衍生出來中國人與人之間愛面子,重人情在某個時候會不利于一個國家法治的進步,現(xiàn)在其實我覺得挺拖累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

  人情之重在整個社會都能見到影子。譬如,一個人因犯罪被公安局拘留,家人的第一個反應必定是尋個關系好的,認識的,去把那人"撈"出來。甭管那種關系有多遠,家人也會想法設法拉近關系。又比如在一些地方辦事要塞錢,更有人以此為業(yè),比如駕照,一天能賺很多錢。我不知道是該對這個現(xiàn)象抱怎么樣的態(tài)度,是應該笑著說這個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崗位呢,還是大肆批評,憤怒地說:"怎么這樣?"恐怕得到的答案會是——現(xiàn)在都這樣吧。此外,貪污受賄也是個大問題,《刑法修正案(九)》出臺后,對打擊貪污賄賂嚴厲,這也是個好趨勢,我們都希望為政為官者清廉,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大多數(shù)人終歸是無法脫離社會的,無法跳脫這種種密集的關系網(wǎng)。人既然是處在社會群體中,免不了被束縛,在我看來是挺無奈的,但改變不了的是別人,能堅持的是自己的本心,不妨少一些隨波逐流的行為,少一些盲從心理。現(xiàn)在社會的跟風現(xiàn)象比較嚴重,其實挺多人會在不知道真正情形是什么情況下,隨意對一件事情做出判斷,此行為不可取。我覺得這些行為的背后一定透露出人們的某種心理,如果稍加研究興許會很有意思。如果有精力,我會繼續(xù)看看與人性,社會心理學,大眾心理學有關的書。畢竟一本書不可能告訴我所有。

  這個社會向來是弱肉強食,常言道"人善被人欺"別被別人當軟柿子,林先生說忍耐是中國人的"絕技",其實我覺得當忍則忍,不當忍沒必要忍,不必事事遵循那些凜然大義,像是你寬容就有美德一樣。一味地退讓,也許會讓自己得不償失。如佛語里所說的別和消耗你的人一起,對有些人不妨敬而遠之。每個人都不是圣人,也有脾氣,不必事事忍氣吞聲。雖然主流是"和我沒關的事情我何必要管",但如果真的有一天被傷害的人是你,周圍的人都熟視無睹,你還會這么想麼。難道中國人就這么冷漠沒有愛心麼?我現(xiàn)在的態(tài)度是雖然我人微言輕,在某些事情上仍堅持發(fā)聲,我還對改變現(xiàn)狀有所期待。

  人如果活著連希望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豈不是很可憐?

  至此,我還挺喜歡魯迅的那句話的: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 風墨瀾  簡書作者,浮生多忘事,平生多妄言。不定時寫文。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二)

  李成偉

  寫在筆記之前

  "文章合為時而著".當代的大學生應當時時傾聽時代的足音,呼吸時代的空氣,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jié)奏一起跳動。只有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具現(xiàn)實意義,作者自身也被同時賦予更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時代背景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是動蕩的、混亂的,一個龐大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在錯綜復雜的局面中顯得模糊而朦朧,讓人無所適從。當時"中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中國的青年知識分子正在重新認識自己的國家".林語堂也是這批知識分子中的一員,他看到當時的中國"無疑是這個地球上最混亂、最受暴政之苦、最可悲、最孤弱、最沒有能力振作起來穩(wěn)步向前的國家".當時從個人和周圍人群對中國命運的焦慮和擔憂中,林語堂卻又以嶄新的理論,探究了潛在和必然的希望,斷言了中國是偉大而不會輕易分解的。

  中國為什么會陷入此種境地

  求和的心態(tài)。中國人的發(fā)明力是走和平路線,發(fā)明炸藥是為了制作爆竹來慶祝祖輩和父輩的生辰;發(fā)明指南針似乎更多的是為了占卜。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gymyzhishaji.com)西方人則用指南針幫助他們遠渡重洋找到了中國,而之后又用火藥幫助他們轟開了中國塵封已久的國門。同樣的東西,為什么會產(chǎn)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效用呢?心態(tài)是關鍵。國人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崇尚"以和為貴",主張化干戈為玉帛,而不少西方人則顯得更為霸道,崇尚通過武力來解決爭端,熱衷于挑釁,唯恐天下不亂。求和心態(tài)勢必會處于守勢,那么被動挨打也就成了必然。中國在經(jīng)歷了近代與外國侵略者的多次交戰(zhàn)后被徹底打怕了。在遇到?jīng)_突時,更多的是選擇容忍,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就卑躬屈膝、忍氣吞聲地默默接受,沒想過要還擊,也沒有能力去還擊。這種求和心態(tài)在1883年的中法戰(zhàn)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中國在軍事上并未失敗,但由于清政府的軟弱、妥協(xié),最終導致了外交上的失敗。再聯(lián)想到中國足球歷史上在多次只要打平就能出線的情況下,最終都以失敗而收場;對比今年世界杯預選賽上法國隊在首輪0:2落后的局面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支球隊在0:2落后的情況下還能再翻盤的),最終在法蘭西球場3:0完勝烏克蘭,高盧雄雞最終昂首挺進世界杯,不免感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當你失去了應有的進取心,而只是一味的"求和"的話,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毀滅。 體力退化。"輕視體格上之勇武和活動,并普遍地懈怠于奮斗生活,密切地影響到體力的退化。"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的中小學教育。中小學的學生因為有中考、高考的升學壓力,平時很少參加戶外運動,即使參加也只是局限于體育課的40分鐘,而且有時候?qū)τ诋厴I(yè)班的同學來說這短暫的40分鐘也很有可能被其他課的任課老師隨意占用或是瓜分;另外即便是參加鍛煉也大多是缺少專業(yè)人員的專門指導,瞎折騰,運動缺乏針對性,就拿剛剛結束的本科生體能測試來說,有些同學已經(jīng)提前幾個禮拜就開始做準備了,但結果還是掛了,我想這除了和自身身體素質(zhì)有關之外,缺乏科學的訓練才是關鍵;再者缺乏必要的鍛煉環(huán)境,偌大的操場草坪上一塊"正在養(yǎng)草,請勿入內(nèi)"的告示牌曾經(jīng)阻擋了不知多少孩子們渴望踢球的熱情。這么一想,中國足球一年不如一年、似乎再難沖進世界杯的現(xiàn)狀難道不是一種必然嗎?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如今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長期缺乏鍛煉導致體力退化,體力退化導致面對挑戰(zhàn)時力不從心,進而影響到自信心,長此以往容易產(chǎn)生消極、懈怠的情緒。那么,在與外來勢力的抗爭中身處劣勢也就不足為奇了。

  生活常態(tài)。林先生認為中國政治領袖一登政治舞臺,大多不再繼續(xù)求學,也不再從事寫作;至于一般大人先生,走進衙門,就捧一杯清茶,談談山海經(jīng);回到公館,就磕磕瓜子,優(yōu)哉游哉,就此消磨了一輩子光陰。這似乎也正是現(xiàn)在一部分大學生的真實寫照,走進教室就好比走進衙門,刷刷"人人",發(fā)發(fā)"微博",不時吸一口奶茶,一節(jié)課就過去了;回到宿舍,打打網(wǎng)游、看看電影、來盤"三國殺",這一天就過去了;周而復始,大學四年也就這么一晃而過,到頭來拿什么來應對日趨激烈的外部競爭?我想,缺乏持久的生活目標是導致這種現(xiàn)狀的根本原因。試想,如果在他踏入衙門、跨入大學校門的一剎那間就已經(jīng)規(guī)劃好他的人生和未來,那么"忙而不亂"才是他應有的生活常態(tài),名垂青史、前途無量是他必然的歸宿。 林語堂先生對蔣介石是較為推崇的,稱其"之所以能成為最高領袖即在其具有較高之堅定本能與耐勞苦之精力".在我看來,別的不說。有兩件事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第一,蔣的小楷寫得相當漂亮,因為我自己是從小練習書法的,所以我深知要寫出一手好字需要付出極大的時間,而且還要堅持練,一段時間不練,立馬給你顏色看;第二,蔣有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這兩點換做是今人,估計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吧?更何況蔣當時身居高位。由此可以感受到蔣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評價標準。吾國人歷來強調(diào)"學以致用".認為知識是實現(xiàn)目的的一種手段,似乎無論在學習任何知識前,都會捫心自問:學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也就在那一刻,一顆叫做急功近利的種子便迅速在國人的內(nèi)心深處生根發(fā)芽?墒窃谖鞣,卻普遍更強調(diào)"學以致知".認為知識能夠幫助人們擺脫愚昧落后。諸如古希臘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等人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許多劃時代的發(fā)明,一開始都是看似無用的,比如史蒂芬遜發(fā)明的第一輛火車,還沒馬跑得快;萊特兄弟發(fā)明的第一架飛機,飛行時間僅12秒,飛行距離才36米。這類人換做在中國估計很可能被視為不務正業(yè)的敗家子。但當我們?nèi)缃窀惺苤疖、飛機帶來的巨大便捷時,我們是否能夠在心中默默地對史蒂芬遜和萊特們道一聲真摯的謝意并給予未來的史蒂芬遜和萊特們多一份寬容呢?由此可見,科學進步的最大障礙就在于每一步都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缺乏遠見。當代大學生應當引以為戒:結果完全取決于對知識的評價標準,大學正是研究高深學問,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地方。應將理論擺在首要位置,應用次之,技藝最末。切莫本末倒置。有些看似無用、不著調(diào)的事情通過時間的檢驗,其最后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做學問如此,人生亦然,成功來自于點滴的積累、不懈的努力付出,奮斗的時候往往被迫要與無邊無盡的黑夜相伴,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種含著淚奔跑的辛酸,但假使沒有前期的鋪墊,何來最后的成功?

  中國又為什么能成功的生存下去

  家族制度。鞏固民族持續(xù)力的文化力量中,當首推中國的家族制度。回顧歷史,中華民族革新大約每間隔八百年為一個轉(zhuǎn)變的周期,促成這種定期改革的是內(nèi)部道德機構的腐化,而非外來的侵略。其結果是,一方面,中華民族在政治上處于被壓迫的環(huán)境下仍然能夠吸收侵略民族的新血統(tǒng),同時又不喪失本民族特性并保持固有文化的存續(xù)。另一方面,當我們與家族意識脆弱的異族接觸時,野蠻的少數(shù)民族最終必樂于加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從而中國的家族制度將中華民族永遠結合為一個整體。當然了,家族制度也有它的弊端,"退一步海闊天空"、"萬事忍為先"的品質(zhì)被過度發(fā)展,進而演變成為對暴政的屈服和逆來順受的扭曲心理,只會把中國引入更為痛苦和艱難的境地,同時伴隨著扼殺個人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其表現(xiàn)為輕視少年熱情的根性,輕視改革社會的新企圖,譏笑少年的躁進,譏笑"天下無難事"的自信,結果中國青年老是被教導在長者面前縮嘴閉口,不許放肆。環(huán)境造人,中國青年很快理會這個道理,因此他們不再憨頭憨腦,硬撐革新社會的計劃,反而學會了柔順、安分、韜晦、服從。由此,他們開啟了充滿普遍感性的圓熟人生。 科舉考試。另一鞏固中國社會機構的文化力量是中國社會上基本上不存在固定階級。因為地位晉升的機會絕對公開,人人都能夠通過考試制度來獲取功名。同樣在當今社會,高考應該是最公平、最公開、最公正的選拔類考試,任何人都不得挑戰(zhàn)高考的權威。一方面,高考為很多貧家子弟提供了改變命運的寶貴機會,通過高考他們的自身價值被得到認可,他們的前途一片光明。另一方面,高考為國家的各個方面輸送了大量優(yōu)秀的高級人才,使得整個國家即便是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仍然能夠不屈不撓以無比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克服萬難,直至取得最終的勝利。這也就成了"中國能成功地生存下去"的有力保障。

  歸田思想。越接近自然,越能保持體格上與道德上的健康狀態(tài)。林先生有言:"生活在鄉(xiāng)村里的人不易腐化,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容易腐化".回想當年,曾國藩身居顯要,手握兵權,在給他子侄輩的家信中,反復殷切教誨要以奢侈生活為戒,以耕種菜圃為勉,以施肥養(yǎng)豬為務,是希望借樸素來保持家族繁榮的目的。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就我所知,曾氏子孫歷經(jīng)六代依然興盛;而在當代榮毅仁、榮智健領銜的榮氏家族同樣經(jīng)歷了四代不衰的輝煌。再放眼當下,大眾的焦點對準了官二代、富二代,其中有個別的也確實不夠爭氣,肆意妄為,讓父輩們很難堪。我想,這難道都是年輕一輩的過失嗎?試問,假如他們的父輩們自身的品行都如曾國藩、榮毅仁那般注重"慎獨"、以樸素為本,那他們的后代在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下勢必也會成長為出類拔萃、品德高尚的棟梁之才。樸素不但能令家族的繁榮持久,也同樣能使一個國家的繁榮持久,永遠"成功的生存下去".

  《吾國與吾民》是一部智慧的書,是一部思想與現(xiàn)實交相輝映的著作。中國究竟能否繼續(xù)作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探討這個問題,并且想要得到一個令自己和大家都信服的理由,并非易事。正如作者所說:"這是長期痛苦思索、閱讀和反省的結果。" 由此啟發(fā)了我:在大學階段就一定要樹立一個遠大的奮斗目標,而這個目標又應當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戚戚相關;要勇于擔當起道義和社會良心的承載者。畢竟,即便是身處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憂患!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三)

  中國人之德性

  2013級檔案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李雪姣

  看到一個人,我們會觀察他的面貌、體型等基本特征,進一步接觸我們會了解他的品行、性情。一方面我們會在他日常的生活、活動中去了解他的習慣、性格、人生理想等;另一方面,我們可能又會從他所在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大環(huán)境的方方面面轉(zhuǎn)而分析他的性格、理想等的形成原因,以及家庭、社會等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這是我看完《吾國與吾民》這本書之后,對"如何去了解一個人"這一問題的簡單思考。顯然這只是針對"一個人"而言,而對于一群人、一國國民而言,要想清楚了解、分析他們,這個過程會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卻要復雜的多,需要考慮的問題、觀察的視角也要更多樣。而在觀察的基礎上,做進一步分析、總結就更加困難。但林語堂先生的《吾國與吾民》確是成功對國人進行深刻分析的一部著作。這本書,可謂是"一面影射中國人的鏡子".我們可以看到典型的中國人形象,典型的中國人所生活在其中的社會、國家。這里僅談一談,林先生對"中國人德性"的深刻分析。

  《吾國與吾民》這本書是林語堂先生用英文寫給西方人看的,其中各方面的分析,也自是在國人與西方人的對比中,表達觀點,體現(xiàn)見解的。在分析比較中,林語堂先生用"圓熟、忍耐、無可無不可、老滑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性"八個詞概括了中國人的主要特性,其中,有些實乃惡性,而非美德。有些則為中性品質(zhì),它們是中華民族之弱點,同時亦為生存之力量。如,忍耐可以變成容納罪惡的病態(tài)之寬容;和平可以轉(zhuǎn)化為懦怯的惡性;保守主義有時可成為遲鈍怠惰之別名。

  圓熟

  圓熟,顯露出一種靜止而消極的力量,而非年輕的活躍和進取的力量。中國人總是把心的地位看得太高,以至于剝削了自己的希望和進取欲。并在無形中形成一條普遍的定律:幸福是不可強求的,因而放棄了這個企望。古語云,"退一步著想".中國人往往無盲進的態(tài)度。

  但是中國人的圓熟,也自有他的優(yōu)點,它使我們顯得更加沉穩(wěn),處事時能夠更加冷靜、鎮(zhèn)定。

  林先生還認為,我們的圓熟,并非自書本中得來,而出自社會環(huán)境。"這個社會見了少年的盛氣熱情,會笑出鼻涕。他們譏笑少年的躁進,譏笑‘天下無難事’的自信,所以中國青年總是被教導在長者面前縮嘴閉口,不許放肆。"(P72)

  忍耐

  "小不忍則亂大謀".中國人將忍耐看作崇高的德行,我們總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謀求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空間,個人認為"吃苦耐勞"的精神,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忍耐".但是,多數(shù)時候,我們并不只是一味的忍耐,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底線,在超越底線之前,我們都會因為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而容忍了對方的無禮或者霸道等。有時,我們?nèi)棠鸵彩怯心康牡模^的"蟄伏",應該有這層意思。為了以后的飛黃騰達,而甘于在時機不成熟的當下,默默無聞,忍受各種身與心的勞累,不斷裝備、完善自身,蓄勢待發(fā),待機遇出現(xiàn)時,從而快而準的穩(wěn)穩(wěn)抓住,一飛沖天。但有時,忍耐過了頭,又會被視為懦弱,視為一種安于現(xiàn)狀,不愿付出努力去改變當下的處境,去爭取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

  無可無不可

  無可無不可,看到這個詞,想來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它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一種消極或者說不積極的態(tài)度,對某件事情或所有事情的一種冷淡,漠不關心?勺隹刹蛔觯绻皇怯兴死,或者某些其他外力的逼迫,我們可能壓根就不會去理睬某件事情。好多的中國母親會告誡自己的兒子:"少管閑事,切莫干預公眾的事。"古語也云,"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林語堂先生認為,在中國人身上之所以常出現(xiàn)這種模棱兩可的冷淡消極態(tài)度,實屬中國社會上個人權利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在缺乏權利保障的環(huán)境中,"無可無不可"的態(tài)度,無疑是一種最穩(wěn)妥和安全的做法。這種冷淡的品行,也并不是生來就有。我國的青年人對公共事業(yè)的熱心,對各種社會不公現(xiàn)象的憤慨絕不亞于西方人。只因干預外事惹了禍,一次兩次三次,慢慢的那種激進和憤慨的性情,就被消磨掉,而慢慢"學乖了",不會再有第四次、第五次。古語又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當時對個人權利保障的不足。只有你個人能力足夠強大了,也才能去過問其他事情,而不至于受傷害,影響到自己。當然,在當今社會,我國不斷發(fā)展,各種社會不公平,個人權利得不到保障的事情依然廣泛存在,但是這種情況,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老滑俏皮

  林語堂先生在用這個詞表達中國人的一種德性時,還是比較中性的。就個人看法來說,我覺得正面來說,老化俏皮表現(xiàn)的是一種歷經(jīng)各種世事滄桑之后,形成的睿智和從容。負面來說,則有一種油奸巨滑的感覺,各種實利主義的人生觀,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也好,通過收集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也好,最終能夠選擇一條完全對自己有利的道路,有人會利人利己,而有人可能會損人利己。林先生認為"老滑俏皮"這種冷淡而又實利的態(tài)度,源于老子的道家精神,且往往是"老人"才具有的品性。"當一個人年紀長大了,他發(fā)展了低飛的天才,而他的理想又糅合以冷靜的慎重的常識,加之以大洋鈿之渴念,實利主義因是為老頭兒之特性,而理想主義則為青年人之特性。"(P84)年紀越來越大,看問題也會越來越現(xiàn)實,二十左右的小姑娘不大會為了金錢目的而嫁人,四十歲的女人,不大會不為金錢目的而嫁人(她們認為那樣更穩(wěn)當)。如鴿之仁慈與如蛇之智慧,是俏皮的兩大屬性。聯(lián)想到中國的老人時,我們總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這樣一個畫面:一個面露慈祥微笑的老人,看著他因為頑皮而哭鬧的小孫子,說著"這算什么"、"沒有關系"之類的話語。顯現(xiàn)著一種因歲月流逝、歷經(jīng)各種世事滄桑之后的睿智、沉穩(wěn)和鎮(zhèn)靜。

  和平

  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喜歡冒險類的運動,卻感興趣與尋常平凡的世界。因為我們具有無限的忍耐力,不辭辛苦的勤勉和責任心,慎重的理性,愉快的理性,寬宏的氣度,和平的性情。

  我們愛好和平,因而很多事情都趨于一種"中庸".我們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愿意諒解,愿意妥協(xié),不愿意引起不必要的爭端。我們提倡做人不應"鋒芒太露",我們堅持"勿逼人太過",并將其作為一種"個人修養(yǎng)".我們是理性的民族,因之道家的出世思想糅合以孔教的積極鼓勵,養(yǎng)成一種和諧的人生理想。在我們自己看來,這沒什么不妥,但在思想激進的人看來,這并非一種理性思想,反而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

  知足

  提到"知足",我們常會想到"快樂、幸福".因為知足,即使在簡陋的環(huán)境中,我們?nèi)杂X得很快樂。林先生在文中提到,"幸福問題最后都可以收縮為個人欲望問題。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Diogenes)曾經(jīng)宣稱自己是一個快活人,原因是他沒有任何欲望。當他見了一個小孩子雙手捧水而飲,索性把自己的飯碗也摔掉。"(P98)沒有欲望,自然也就沒有各種矛盾和苦惱。但是現(xiàn)世中又有幾人能做到?jīng)]有欲望,達到一種看透人生空虛,看破紅塵的境界?雖然我們做不到如此極致,但是我們可以擁有一種"積極爭取,坦然面對"的心態(tài)。"一個強烈的決心,以攝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熱的欲望,以享樂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該無?上,則亦不怨天尤人。"(P99)這也是林語堂先生總結的中國人之"知足"的精義。很簡短的一句話,卻也意義深刻、精辟。

  幽默

  對于"幽默"這一詞,我所想到只有某個人很風趣、他是大家的"開心果",能夠我們帶來各種有趣的故事。但是林語堂先生將"幽默"作為中國人德性之一進行敘述和分析時,卻將這一詞與人生、與中國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等聯(lián)系到一起。讀這一小章節(jié)時,我總能處處感覺到林先生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覺得某些行為非?尚、無法理解。很多只是點到為止,卻并沒有深入的挖苦。具體原因我并不清楚,但想來可能因為文章篇幅限制;也可能因為是在向西方人分析國人,語氣不宜太過尖銳;也可能是其它多方面的原因。林先生認為,幽默是一種人生觀的觀點,是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人生是一出大趣劇,而我們?nèi)祟悆H僅是其中的傀儡,一個人把人生看得太認真,遵守圖書館章程太老實,服從"草地勿準踐踏"的標牌太謹飭,常讓自己上了當而給長老的同伴笑話。"(P105)

  書中提到,中國人幽默會見之于行為和文字兩方面,且見之于行為者,往往多與見之于文字者。文字上,陶淵明的作品、杜甫和李白的詩中等都可以見到相當?shù)挠哪P袨樯系挠哪w現(xiàn)中國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作者打趣的提到"直到如今,著者尤不能辨別送葬和婚娶的儀仗兩者之間有何區(qū)分,如非最后看見了棺材或者花轎。"(P105)林先生還將中國社會中,對待事情"不莊嚴"的態(tài)度,視為一種中國式幽默。

  保守性

  林語堂先生認為保守性有時是一種自大的表現(xiàn),太過滿足于現(xiàn)有狀況。但當其受到某些外力的強烈刺激后,就會被突破,而走向進步。

  可見,這些個德性,各有獨特的方面,卻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融合,分不開來。圓熟的人,又顯得老滑俏皮;愛好和平,容易知足,則又能忍耐一定程度的艱苦和屈辱等;很多事情無可無不可,不樂于去和別人爭,順其自然,顯得消極,卻又無不有利于營造和平的氛圍。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相關文章: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09-01

讀后感《吾國吾民》09-02

《吾國與吾民》讀后感3篇09-08

讀后感讀后感01-03

《馬小跳讀后感》讀后感09-10

狼王夢讀后感讀后感03-31

《馬小跳讀后感》讀后感09-12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讀后感精選05-18

讀后感精選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