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物有靈》有感
讀《萬物有靈》有感
一個國家偉不偉大,其道德程度如何,是可以由這個國家如何對待動物這一點來衡量的。 ——印度圣雄 甘地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讀到嚴謹、優(yōu)雅卻有力的文字。其中的力量,源自于作者對人類所保持的可恥的種族觀所做的溫和卻果敢的抨擊。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們是動物世界里永遠的嬰兒,因此,我們需要其他生物來告訴我們,我們是誰。
Chapter 1
動物有靈魂嗎
我與書的作者一樣,認為動物是有靈魂的。這本書的作者不是一位動物學家而是一位牧師,所以可能他書中的宗教類言論大于科學類,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書的內容遠比尋常的科學研究報告來得生動有趣,深入人心,更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關于“靈魂”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靈魂,是在我們活得最戰(zhàn)戰(zhàn)兢兢且奮發(fā)專注的生命階段里,隱身于各種艱困及脆弱時刻背后的力量。它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自成一個小宇宙,并且以某種程度反映那完整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宇宙中一個無意義的碎片。
作者希望通過討論不同層面的動物體驗來探討動物與人的聯(lián)系,從而引發(fā)越來越多的人關心其他的物種,關心我們共同的家園——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
事實上當人們問及動物是否有靈魂時,事實上也在問:他們是否也會努力讓生活不只是單純的奮力求生,而是能活得有尊嚴、活力和質量。
Chapter 2
生命都有終點
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不論在漫長或短暫的一生里都經(jīng)歷了些什么,最后我們都會抵達相同的那一個終點——死亡。
正如作者提到的一只低地母猩猩可可和大象泰瑞莎和崔斯那樣,并不是只有人類才會意識到死亡,并不是只有人類會對死亡產生悲傷痛苦的情緒?煽蓵驗閷櫸镓埱蚯虻乃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涉及“貓”的事物表現(xiàn)出“傷心—皺眉”的手語情緒表達。象群會因為一頭象的死亡會為它默哀,建造安息之所,并且相互安慰。可見動物對同伴的死去也同樣會產生強烈的情感。既然動物也會心碎、痛苦,那么當我們人類肆意殘殺動物時,是否應該多些慎重少些冷酷。作為深切思考過死亡與人生意義這類問題的人類,其實在早期的宗教傳統(tǒng)中就有表現(xiàn)出對于動物的關心。例如“羅摩衍那”“不害”;佛教;耆那教徒;《希伯來圣經(jīng)》等。這些宗教經(jīng)典,我基本只聽說而并沒有看過,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十分符合實際的。
凡是生命,必有終點,任何生命都會有離開世界的一天,誰也不能逃離死亡。但我們所能做的便是“關心彼此”使離別帶來的痛苦減輕哪怕一點點。誠如作者所言:只要我能擴大心中的慈悲范圍,生命一定會更美好無憂。
Chapter 3
世界充滿神秘
這一章以寵物貓歐羅、邊境牧羊犬傻蛋和作者自身經(jīng)驗為例,表達了人與動物一樣,都會對未知的神秘事物產生恐懼,敬畏或好奇的情感,即面對未知所有生命都會害怕。如同人類一般,動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生理或生存需要這樣的東西。在它們的腦海中也有奇異的,非物質層面的想象,也就是說動物也會胡思亂想,會思考一些超自然方向的事情。這些都是一些相對迷信的想法,但不得不說當人們遇到無法以科學常理解釋的事時都會往靈異的方向思考,似乎這樣能讓心情舒服一些,動物也是如此。同時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于動物的靈異事件,可見作者所寫的動物與人一樣都能接觸到神秘世界,所言非虛。
我很喜歡這一章中的一段話,像在黑暗的夜里,所有的貓看起來都是黑的。就像在超意識的黑暗森林里,我們左右人,包括野獸和人類,看起來都差不多,又有誰能分得清楚哪個是野獸,哪個是人類呢?
Chapter 4
心靈在歌唱
“在生命的交響樂章中,人類并不是唯一的樂手!
雖然人類最先以理論的形式定義了音樂,并創(chuàng)作了五線譜,以優(yōu)美悠揚的旋律去表達情感,但這并不代表,音樂就是人類的專屬了。很多動物都對音樂有著敏銳的反應,比如農場的乳牛,在聽優(yōu)美的交響樂時,牛乳的產量平均提高了6%。當然在動物之中,鳥類應是名副其實的“樂感大師”了。眾所周知,鳥兒們都十分擅長鳴叫,像夜鶯一樣的鳥類鳴叫聲清脆又悅耳,十分動聽。雖然鳥兒的音樂短暫而急促,并且不符合從古到今的任何樂譜超脫了音調卻仍然美妙。但是鳥兒們和動物們擁有樂感并不代表它們具有高尚的音樂鑒賞能力。在艾利特·豪爾出版的《鳥類生活的領域》中明確鳥類唱歌有其使用的理由:吸引異性以及捍衛(wèi)筑巢的領地。但動物們也確實會對自己喜歡的音調表現(xiàn)出的喜悅和享受是十分真實的。誠如,(m.gymyzhishaji.com)音樂是我們心靈本質的表現(xiàn),是靈魂的語言,從內心的源泉和洪水中涌出。
Chapter 5
靈魂會被優(yōu)美所煽動
偉大的評論家約翰·羅斯金曾說:藝術包含了“兩個靈魂之間的交談”。
很早的時候,我便在綜藝節(jié)目中看到過大象作畫。也就明白了人類并非唯一愛好藝術的生物。藝術的產生來自于心靈的渴望,動物與人類一樣會產生喜悅、悲傷、憤怒等情感。人類中有一種藝術家叫做畫家,用繪畫的形式,以顏色、線條、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動物中也有“畫家”,雖然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但通過他們的色彩搭配,可以看出它們所蘊含的情緒,所喜歡、熱愛的東西。如書中提到的西里,一只14歲、3800kg的亞洲象,它的畫作得到了很多專業(yè)藝術評價員的贊賞,當他們得知這樣張揚、大膽充滿幻想的畫作來自于一頭大象的時候,他們都認為十分不可思議。當然大象并不是唯一的懂得繪畫的動物,大猩猩也會繪畫,只要有工具它們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些圖畫。
所以動物的靈魂也會被優(yōu)美所煽動,當然它們并不懂得欣賞藝術,就像大猩猩會吃掉自己所做的畫一樣。因此動物與我們相似而又不同。
Chapter 6
萬物互相關心
哲學家伊曼紐·康德寫到,在我腦海中有兩件令我感到敬畏的事:一是繁星閃爍的星空,一是內心的道德感受。道德我認為可能是翻譯的問題,自我對書中作者的文字的理解,作者想表述的應該是動物之間的憐愛之心,無關情愛但關乎種族情誼。人類會有好人好事,會有慈善,也會感同身受。同樣的,動物的內心也充滿了慈悲和關懷,不會對同伴受傷熟視無睹,不會對同伴的虛弱漠然不顧,更不會對同伴的死亡冷眼旁觀。查爾斯·達爾文雖然是個優(yōu)秀的生物學家,但他卻在動物的倫理上的判斷出現(xiàn)了偏差,他否認動物擁有人一般的“道德觀”,認為動物的這些行為出于本能,并不會如人一般具有智力的反省與識別力。但我認為不應該為這種情感劃分等級,憐憫和同情的情緒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存在與不存在。能擁有這樣的情感便足以證明動物也會互相關心,讀者也不必用動物強者生存的例子來反駁作者萬物相互關心的觀點,因為動物的殺戮關乎生存,猶如人類工作場合優(yōu)勝略汰是為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而書中提到的是除競爭關系外的情感,不能因為一些特例反例而推翻已存在的事實。就像人類社會中也有無惡不作的壞人一樣。
希望人類能排除對動物人為的障礙,為整個社會道德的進步做考量。
Chapter 7
一生的伴侶
身而為人,身而為女性,愛情亦是我期待的事物,人類男女之情乃人事常理,動物之間
也是如此,雄性會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力量來吸引雌性,用自己的叫聲或毛發(fā)討得雌性的歡心,從而相伴一生,繁衍后代。動物世界中的愛情與人類世界別無二致,有一生一世一雙“人”,像狼、寒鴉、鵝都是這樣,雙方的愛經(jīng)得起時間的消磨,不論過了多久依然如初見時那般愛的熱烈,直到死亡將它們分離;也有混亂的交往,除了一夫多妻更換伴侶,更有甚者會認不出自己的伴侶,例如麻雀,由于體型和毛色相似,它們經(jīng)常會混肴自己的另一半,常常需要借助特定的鳴叫聲調節(jié)奏來判斷伴侶。
愛是一種期待能與另一個廣大而且持久的生命結合的希望,存在于一顆跳動的心靈之中。有人說愛屬于神性的,因此在信心、希望與愛這三樣不朽的特質中,愛最偉大。
文字來源:葉含笑
【讀《萬物有靈》有感】相關文章:
讀《萬物有靈》有感04-13
《萬物有靈》讀后感12-01
萬物有靈且美讀后感05-17
讀《萬物簡史》有感04-04
心有靈犀作文05-30
心有靈犀作文04-07
萬物讀后感04-21
《萬物簡史》讀書心得09-28
萬物簡史讀書心得03-31
萬物簡史的讀書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