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望》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望》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望》教學反思1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詩文總有魂,教師如能迅速把握詩魂,往往能提煉出課之魂。
2.整合之功不容小視。在整合中教師提升自己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簡化教學頭緒,再整合中擴大教學的容量,在整合中豐富學生的'思維次。
3.對話之美,當然美在自然率真,但是我們應改摒棄漫無邊際的對話。課堂教學的時間很寶貴,教師要爭取把力用在刀刃上。預設不等于預置,巧妙地設計并不是為了作秀。
課因簡潔而美麗,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靈動而美。“一劍喉”、“一矢中的”確實應該是教學的一種神奇絕美的境界吧!
《春望》教學反思2
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多媒體放映“成都杜甫草堂”的圖片及朱德的對聯(lián):“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蹦康南胱尲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檢查學生對杜甫的了解情況。
在“朗讀詩歌,把握內容”環(huán)節(jié),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將學生帶到詩歌的情境中,更容易感受詩歌的意境。在聽配樂朗讀之后,采用齊讀、男女生比賽朗讀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接著讓學生將難寫的字在練習本上書寫加以鞏固,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注重引導學生要重視課文注釋,為解讀詩歌內容排除障礙。同時,借助多媒體標注詩歌中的疑難字詞的注音和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文難點,以便節(jié)省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為了讓學生讀懂詩歌的內容,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兩兩交換互讀,聽者閉眼想象畫面,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然后說說畫面特點。這其實是讓學生通過詩歌的意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在“品味語言,體悟情感”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詩歌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詩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體會情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最后,在學習整首詩之后,不僅讓學生嘗試背誦,還動筆默寫,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背誦默寫”,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布置拓展作業(yè),讓學生運用課堂學習賞讀詩歌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更深刻體會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同時也拓寬閱讀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但這節(jié)課跟以往的課不的是運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實施教學。
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一般只能應用做到放映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課件,教師在授課時容易受到課件的牽制,而容易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
而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整合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展示圖文,播放影音文件,還可以進行編輯、錄音、保存文件等。這樣,教師可以利用白板的注釋功能,對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圈點批注,提醒學生注意。還可以交互使用實物展示臺,將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練習進行展示講評。本節(jié)課上,利用了白板注釋功能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字詞進行圈注,提醒學生注意。并且在進行課堂小結時運用白板書寫功能,小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這一次課之后,我經(jīng)過反思發(fā)現(xiàn),在本節(jié)詩歌賞讀課中,我還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來提高我的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生默寫環(huán)節(jié),我只是讓學生在兩邊的黑板上默寫,然后進行修改。沒有運用電子白板,其實,可以放手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默寫,教師再運用白板的注釋功能對學生默寫的詩歌進行批改、糾正。同時,還可以交互使用實物展示臺,將各小組同學默寫得100分的練習展示出來,一來可以讓同學們看看大家默寫時的書寫是否規(guī)范;二來,可以對學生起到激勵性作用。
《春望》教學反思3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詩文總有魂,教師如能迅速把握詩魂,往往能提煉出課之魂。
2.整合之功不容小視。在整合中教師提升自己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簡化教學頭緒,再整合中擴大教學的容量,在整合中豐富學生的思維層次。
3.對話之美,當然美在自然率真,但是我們應改摒棄漫無邊際的對話。課堂教學的時間很寶貴,教師要爭取把力用在刀刃上。預設不等于預置,巧妙地設計并不是為了作秀。
課因簡潔而美麗,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靈動而美!耙粍Ψ夂怼、“一矢中的`”確實應該是教學的一種神奇絕美的境界吧!
《春望》教學反思4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么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岳》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fā)學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獲益匪淺。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專家同仁們的悉心指點。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當大膽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加強合作交流,使語文教學園地更加豐富多彩。
范例五《春望》是杜甫的一首古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的設想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量多讀,并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在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思,以讀帶學,課堂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
教學設想是讓學生多讀老師少分析,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感悟理解。可實際授課時還是講多了,直接導致課堂上讀的時間少了,預想的一些讀的程序沒有進行。原因?可能,讀的花樣設計少,舊的習慣難以扭轉。特別是習慣,老是不放心,老想條分縷析地精細化文本內容,忽略了學生能力的鍛煉。舊習不除,難以進步。≌娴牡搅撕煤酶倪M自己時候了.
《春望》教學反思5
一、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詩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當時正直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占領。詩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里,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只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深入理解詩句,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能力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發(fā)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目標: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古詩詞。詩的節(jié)奏、韻律,所蘊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五、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愛國的名人名言或愛國故事呢?(學生回答)
多媒體出示一副圖片并配以文字說明,讓學生說出這副圖片中的人物是誰?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
。ǘ┢纷x感悟
1、多媒體顯示詩歌朗誦,讓學生初步體會詩的節(jié)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劃分朗讀節(jié)奏。強調兩個字的讀音“搔”和“簪”。
3、學生放聲自由朗讀,感知詩的內容。
4、學生配樂朗誦《春望》。
。ㄈ、畫面欣賞
多媒體出示一組長安城繁華時與衰敗時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欣賞中說出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紹。
。ㄋ模⒄w感知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全詩,如果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研討。
(五)、品讀探究
首聯(lián):1、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有什么特點呢?
2、面對人煙稀少的、雜草叢生的長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多媒體顯示圖片:讓同學們欣賞一組百花盛開、鳥鳴時的圖片,說出欣賞圖片時的感受。
頷聯(lián):1、鳥語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但是給作者帶來的是怎樣的感受呢?
2、作者為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
此時此刻作者為時局感傷得落淚,此刻的分別不是一般的分別,可能是永別,生離死別,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頸聯(lián):1、對于作者來說家書是十分寶貴的,由哪里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書怎么能低得上萬兩黃金呢?我不理解,誰來說說!
此時此刻,戰(zhàn)亂的早日平復、一封報平安的家屬的到來,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么程度呢?
尾聯(lián):1、詩人對于一封報平安的家書以及戰(zhàn)亂的早日平復,盼得憂愁得搔頭,頭發(fā)越搔越短,短到了什么程度呢?
2、簪是怎樣的飾物呢?多媒體顯示簪的圖片,并配以解釋性文字。
3、當詩人頭上滿是白發(fā),甚至插不住簪子,這是因為什么呢?
4、大家猜猜杜甫當時多大年紀?
杜甫當年只有45歲,人到中年,為國家而擔憂,為親人的離別而憂愁。
。⒀由焱卣
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把握情境。
提問:詩人在《春望》中“望”的是什么?
(七)、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思親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八)、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教學設想是讓學生多讀老師少分析,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感悟理解?蓪嶋H授課時還是講多了,直接導致課堂上讀的時間少了,預想的一些讀的程序沒有進行。原因?可能,讀的花樣設計少,舊的習慣難以扭轉。特別是習慣,老是不放心,老想條分縷析地精細化文本內容,忽略了學生能力的鍛煉。舊習不除,難以進步!真的到了好好改進自己的教法的時候了!
另一個方面,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沒能跟上老師的預想,這也應反映了備課環(huán)節(jié)上的一個不足----備學情。備課之時,主要精力用在了對教材內涵的挖掘,忽略了對學生情況的研究,一相情愿地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置于一個較高的平面上,課堂之上自然就會出現(xiàn)學生反應與教師預想的反差。按說課堂上面對的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嫡系”,不會不了解學生到底有多少“斤兩”,可實際,自己在這方面的確做得不好,著實應該好好檢討一番。
《春望》教學反思6
通過這首詩歌的教學,收獲良多。
一、課堂教學的時間很寶貴,教師要爭取把力用在刀刃上。我的設想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量多讀,并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在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思,以讀帶學,課堂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
二、讓學生多思考,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老師多提問,少講解,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分析問題,總結問題。所以我設計了很多思考題目,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
三、課后作業(yè)既緊扣課文,又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
布置的'擴寫題目,老師可以示范性的先寫開頭,以達到開拓學生思維的效果。
《春望》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課后聽取了各位老師的聽課意見和建議,自己也認真分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于永正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學的藝術就是鉆研教材。對于一篇課文,只有通過仔細地閱讀,從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對文章的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都要細加揣摩,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聽了很多的課,以及自己上了很多節(jié)課后,我深深地意識到鉆研教材的重要性。特別是最近,鉆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師都在考慮著如何去鉆研教材,我也不例外?蓪τ趹撛鯓硬拍芨玫厝ャ@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還有很多。
我在準備教學古詩《春望》時,為了備好這節(jié)課,我查閱了很多教學書籍,閱讀了大量詩人的生平事跡的材料,還在《唐詩鑒賞辭典》中查找了《春望》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深入研究了這首詩的相關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詩人因“國破”而見花落淚,聞鳥心驚的心情,被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所感動。我想,這是我能夠上好這節(jié)課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讓學生們被杜甫的這首詩,被杜甫的偉大情懷所感動,那么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動是很重要的,讀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都落淚了,我要將這種情感帶入我的課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師生共同感悟。
課前,我們都有一種渴求感。希望盡快進入課堂,希望學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赡闳绻汇@研教材,不鉆研你的學生,學生想到的,你沒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讀文本呢?所以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據(jù)教學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將教材的內容進行再組織、再創(chuàng)造。才能有效準確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才能選擇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能力。
有幾個學生的發(fā)言讓我難忘。“淚”字激起的共鳴最多。學生們說此字頗奇,說人心中悲痛,至多說到“淚流滿面”已是極度夸張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淚水呢?這樣的淚水究竟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不僅是淚多如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萬千激憤,淚來的突然而猛烈,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感悟到了詩人的悲憤,有的說感悟到了詩人的思親,還有的說是詩人面對此情此景無限傷感的淚水,不同的孩子,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這每一次的感悟都會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詩人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边@句話,所以,我把這句話出示出來之后,在完全沒有想到的情況下,孩子們竟然和我一同深情的朗讀了出來,這使得整個課堂情感得到了一個提升,也使得我和學生的情感達到了共鳴。
“望”杜甫的一生,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杜甫,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一個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杜甫,一個溫柔慈愛的杜甫。他們還望到了歷史的煙云,戰(zhàn)爭的殘酷,望道了人生的無常,望到了世世代代人們對戰(zhàn)爭的詛咒……了解杜甫是我這堂課的一個愿望吧!似乎我這么多年來,都是在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里成長起來的,我希望孩子們也能真正的去了解我們的這位偉大的民族詩人,所以,我選擇了幾首易懂的,流傳較為廣泛的詩歌來進行課外拓展,首先是比較《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然后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這些詩句走過歷史,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為什么杜甫的眼里會常含淚水,因為他對我們中華民族愛得深沉。
范例三授課之后,還有很多遺憾留在心中。首先,我的教師個人素養(yǎng)還需要提升,在這樣一篇千古名篇的教學上,雖然我事先的準備充分,但是由于我的個人素養(yǎng)的不足,所以,我還需要多汲取營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其次,我的教學意識還需要轉變,我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自主學習的意識還不足,課堂上的引領作用不充分,在學生感悟困難的時候,我就比較急躁,常常以我的感受去代替學生,而忽視了怎樣去引導學生感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的教學經(jīng)驗不足,沒有一個高超的教學方法,很難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很好的引導學生。還有,我的課件利用不夠充分,我制作的課件和本詩的聯(lián)系是很緊密的,但是,由于我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上不夠完美,所以,教學輔助手段沒有發(fā)揮出最佳作用來,課后,我反思,可能學生會對那些畫面留下印象,但是這些畫面由于缺乏了教師的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學生也不肯能去全身心的留意,所以,如果將課件的播放能夠選擇最佳時機,一定會起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我的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希望今后通過個人教學經(jīng)驗的提高和積累,在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和取經(jīng),讓我的水平不斷提高。
《春望》教學反思8
1、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可以讓課堂鮮活起來,有利于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古詩學習往往比較抽象、含蓄,學生的學習若脫離了想象、畫面,就比較枯燥,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鮮活的畫面、直觀的感受,反復的聽讀、吟誦,會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會,還會增進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上課,讓學生在圖片中找詩句,在短片中感受泰山的雄偉高大、神奇秀麗,不僅更直觀,而且更易于學生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和遠大的抱負,同時也激起了同學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在轉入《春望》的學習過程中,也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就情景,介紹背景,在情景創(chuàng)設中,同學們仿佛也走進了那個動亂的年代,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讓學生更易理解詩歌,更易于理解詩人思想感情。
2、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策略。以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既引導了學生學習的方向,又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3、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從寫作背景、主題思想和詩作風格三方面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杜詩“詩史”的特點,印象也更加深刻。
《春望》教學反思9
教學設想是讓學生多讀老師少分析,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感悟理解。可實際授課時還是講多了,直接導致課堂上讀的時間少了,預想的一些讀的程序沒有進行。原因?可能,讀的花樣設計少,舊的習慣難以扭轉。特別是習慣,老是不放心,老想條分縷析地精細化文本內容,忽略了學生能力的鍛煉。舊習不除,難以進步!真的到了好好改進自己的教法的時候了!
另一個方面,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沒能跟上老師的預想,這也應反映了備課環(huán)節(jié)上的一個不足----備學情。備課之時,主要精力用在了對教材內涵的挖掘,忽略了對學生情況的研究,一相情愿地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置于一個較高的平面上,課堂之上自然就會出現(xiàn)學生反應與教師預想的反差。按說課堂上面對的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嫡系”,不會不了解學生到底有多少“斤兩”,可實際,自己在這方面的確做得不好,著實應該好好檢討一番。
范例八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上這節(jié)課的前前后后,感慨萬端,梳理如下:
一、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我常常掛在嘴上,卻不能常常落實到行動中。平時也讀書,但往往沒有目的,隨意性很大,而且依著興趣,不喜歡的書不讀。我不喜歡歷史題材、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總覺得用那么多人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統(tǒng)治者的榮耀,很血腥,也很殘忍。所以選擇了《春望》后,就捉襟見肘了,只好臨時抱抱如來的大腿。我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先復習了整個唐代的歷史,閱讀了各個時期詩歌代表作品;又把《唐詩鑒賞辭典》和《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作品讀了一遍,感受了作者思想的變化和作品風格的變化;還上網(wǎng)搜集了教學視頻和朗誦視頻,學習朗誦詩歌。最后,才依照學校的“導學互助”教學模式開始備課。借著這個反思的機會,我要告誡自己,讀書要有計劃,讀書筆記要真寫,不能只在電腦里收藏。多練練寫作,把讀到的東西認真消化,這樣備課時才不會慌亂。對教學內容更要細細涵詠,正如于永正先生說過的':“教學的藝術就是鉆研教材。對于一篇課文,只有通過仔細地閱讀,從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對文章的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都要細加揣摩,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睂ψ髌愤要有自己正確而獨到感悟和見解,以期和學生的見解相互交流、碰撞。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常常搜集觀看名師課堂教學的視頻,私下以為,有些人天生為教學而生,一如有天賦的演員,生來就是會講課的。而走進名師的博客,卻發(fā)現(xiàn),名師之所以為名師,是因為積淀豐厚,閱歷豐富,經(jīng)驗豐盈。我驚悟:自身素質的提高,勢在必行。
1.要充分借助最美麗的集體智慧每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課堂展示活動,我都感受到教研組集體有無窮的威力,可能這也是我們采用“互助”的原因吧。一節(jié)展示課,基本上凝聚了全校語文教師的智慧。從設計思路,到重點難點突破,到課堂上的言行神態(tài),老師們各有自己的“絕招兒”,采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藝,快哉!
2.要主動磨煉授課的技藝平時工作中,要特意地請老師們評價教學設計,邀請老師們進課堂來聽課、評課。主動去聽老師們的課,無論是哪個學科的,只要是課堂,都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還要關注自己的課堂掌控能力,用心設計課堂儀態(tài)、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總結語等,我想只要用心,都有所提高。
3.要看到孩子們無窮的潛力每節(jié)課前,我們都有一種渴求感,希望學生好好和你配合,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好好鉆研學生。學生想到的,你要提前想到;學生沒想到的,你要怎樣引導他想到。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學生,看到孩子們無窮的潛力,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選擇、設計、創(chuàng)意、改造,以有效激發(fā)孩子們的潛能,使孩子們在他們所渴望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時光總是匆匆的,匆匆的時光只是帶走了白天和黑夜,常;厥,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美好的記憶猶然心田。只要有積極進取的決心和行動,總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語文教學中學會“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讓語文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世界,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春望》教學反思10
“詩圣”杜甫,他的詩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郁頓挫、壯志豪情。在《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杜甫的三首詩----《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學習這三首詩,學生對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份了解,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生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復復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完成。對《望岳》《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為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望岳》境界壯闊、氣勢磅礴、抱負遠大;而《春望》則景象凄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郁。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xiàn)象,從而獲得詩歌鑒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jù)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jīng)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早年內心的遠大抱負和后來的憂國傷時之情,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么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岳》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fā)學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獲益匪淺。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專家同仁們的悉心指點。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當大膽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加強合作交流,使語文教學園地更加豐富多彩。
《春望》教學反思11
對杜甫《春望》一詩耳熟能詳?shù)贡橙缌鞯娜艘欢ㄊ翘嗵啵蜞笥趥鹘y(tǒng)解讀對《春望》之“望”究竟應為何意而進行思考的人恐怕甚為寥寥。傳統(tǒng)解讀中,人們總把“望”解釋成“遠望”、“遙望”,有一些人還把“望”在本詩中解釋成其他意思:盼望、渴望、希望、期望……等,但本人總感覺這些解釋都流于膚淺,未能弄清楚杜甫《春望》之“望”的真正含意,因而對《春望》一詩的總體解讀也就失之偏頗!洞和分巴保鳛榻y(tǒng)領全詩內容的關鍵詞,也是一個被人稱之為“詩眼”的詞,在全詩中的意義和作用,本應一以貫之,但在傳統(tǒng)的解讀中,把“望”字理解成“遙望”、“盼望”等,實在是難于一統(tǒng)到底,給人的感覺甚是不爽。直截了當?shù)刂v,如果說第一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還姑且可以一“望”的話,以后的內容便沒法“望”下去了。試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中因感慨時勢而落淚,因怨恨離別而驚心,完全是一種心情,怎么“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一般陳述或評論,又怎么“望”?抑或解釋為“盼望”、“渴望”?那這與第一句之“望”字之意顯然已經(jīng)不是一個概念。如此一首短詩,一個題目當中的中心詞、關鍵詞的詞義不能一以貫之,不能堅持始終,實在叫人難以接受。而“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則是更加的沒法去“望”了。請問,哪位能“望”到自己頭頂稀疏的白發(fā)?或者頭發(fā)再長一點的話,那與自己也不過是近在咫尺的距離,也需要一“望”嗎?老杜的創(chuàng)作思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那傳統(tǒng)的解讀為什么讓人感覺如此別扭呢?究其原因,本人認為,傳統(tǒng)的解讀者還是未能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深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里去進行品讀,從而造成對該詩全面理解把握的失當。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深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里去進行品讀的話,也許對該詩的理解會更接近本人抒情言志的初衷。
縱觀杜甫之仕途,可謂極不順利。先是考取進士落第,受困長安,繼則投詩獻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亂,長安陷落,玄宗入蜀。本欲北投肅宗,卻陷于賊手,羈縻半載。好不容易冒死逃歸獲左拾遺,又因房案私情,犯顏直諫,幾近一死。長安收復以后,雖然官復原職,而旋即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不久關中饑荒,杜甫遂棄官攜家隨民加入逃難之列。此后在好友嚴武處(成都)稍有短暫的安定生活(就是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的那段時間,這兩句恐怕也并不僅僅是感慨諸葛武侯吧?),但隨著嚴武之死,再落漂泊不定,直至病死在湘江之上。
杜甫胸懷遠大志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卻不能腳踏實地(“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喜歡做官(“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卻又有失約束、滿腹牢騷(“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喜歡關心天下大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又高談闊論不切實際,他甚至是一個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養(yǎng)活不了的人(“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人必然會在現(xiàn)實中到處碰壁不為所容,而終將一無所成(“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從而醞釀出《離騷》式的滿腔“怨恨”情緒。人們把杜甫的詩歌風格概括為“沉郁鈍挫”,其“沉郁”之風恰恰道出其作品內容及主題的深沉厚重、所抒情感的壓抑郁悶。讀他的詩歌作品,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種深切的“怨恨”。可以說,“怨恨”已經(jīng)成為老杜解不開的終身情結。
查閱多種工具書,都可以在“望”字詞條下檢索到“怨恨、抱怨”之義項。如:
《康熙字典》:怨恨,責怪
絳侯望袁盎!妒酚浽魂隋e傳》
時人望之。——《后漢書賈彪傳》
不意君望臣深也!妒酚洀埗愨艂鳌
黯褊心,不能無少望。——《漢書汲黯傳》
又如:望沮(怨恨沮喪);望言(怨言)
《漢語大字典》:望,埋怨、責怪:怨~。
《中華詞典》:望,埋怨、責怪:怨~。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望,埋怨、責怪。
在一些古代典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于“望”字這個義項的用法: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史記報任安書》)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史記帝君列傳》
“魏其大望曰:“老仆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臣賤,將輕臣;臣用,將多望于臣!
――――《戰(zhàn)國策燕策二》
“侍御使以為光(人名)望不受女”。
――――《漢書楚元王傳》
據(jù)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春望”這個標題的意思絕不是指“在春天里“望”(看)到什么”,而應理解為“春天里的怨恨”。這個“望”字便是杜甫發(fā)自肺腑的強烈的“怨恨”之情!這個題目的語法結構可在王昌齡《閨怨》一詩的`題目中找到印證!
在唐代其他詩歌中也可找到關于“望”字作為“埋怨、怨恨”義項的印證,而且常常與“悵”連用,組合為“悵望”一詞(本人認為,這個“望”實在與眼睛沒有什么關系)。如: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一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中,江水之“聲”肯定是不可以“望”(遠看)的,“惆悵怨恨”于江邊的“江水聲”才符合李商隱“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春恨”“秋恨”!再如:徐凝《七夕》一詩“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中,前兩句為寫景,后兩句為抒情,其中“悵望不如河鼓星”句,很明顯是感慨“河鼓星”(牛郎星)尚有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惆悵怨恨”自己還不如牛郎那樣可以在每年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相會有時,而不是“遙望”“河鼓星”的問題。再如謝朓(南朝齊)《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云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方籍,茂陵將見求。心事俱己矣,江上徒離憂”中“悵望”和“夷猶”都是寫內里的心情,而不是寫外部的動作,送行的人充滿了“悵惘怨恨”,被送的人則顯得猶豫不決。還有把“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的“望”解釋為“在風煙中遙望五個渡口”實在是牽強附會,免為其難。我真不知道詩人身處三秦之地拱衛(wèi)之中的長安城宮闕,隔著“危呼高哉”的秦嶺蜀道,對遠在“蜀州”且在“風煙”當中的“五津”怎么“遙望”!其實,這個“望”正是王勃面對自己的好友“知己”即將遠赴蜀州上任而對“五津”所產生的一種不情之“望”(怨恨)!正因為朋友間的離別充滿了離愁別恨(“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所以送行者才對即將遠去的朋友進行寬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依照以上幾個方面的闡述,對《春望》一詩應作如下解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從大自然之面貌上看,山河依舊,但國都卻早已淪陷破敗,物是人非,所謂“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從時令上看,雖然已是春暖花開,然而故國城池卻雜草叢生,林木蒼蒼,“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一個“破”字,使人頓覺滿目瘡痍,倍感國亂之痛;一個“深”字,托出滿目蕭然之景,黍離之悲油然而生。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面對“安史之亂”后的第一個春天,怎能不讓躊躇滿志而丟失用武之地的杜甫頓生“怨望”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恨時事,傷懷離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這句表面上是寫花鳥,實則寫杜之本心;B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此時之見,卻讓墮淚驚心。詩人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怨望”之情得到了進一步的表達。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此句因為寫出了在戰(zhàn)爭動蕩的歲月里“消息隔絕久盼親人音訊而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會使人心產生廣泛的共鳴,故成為千古傳誦之名句。自從“安史之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然連續(xù)不斷,“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多么盼望一封勝過“萬金”的家信能夠帶來家中親人的消息!但僅僅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心愿,在這樣特殊的時期竟然不能實現(xiàn)!“怨望”之情在此向親人故友方向進行了縱深擴展。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書不見。近觀面前的頹敗之景,遙斷遠方親人的慘戚之象,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猛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頭”為愁所致,“搔”則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之程度。這樣,在深受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再加之年邁體衰、日暮途窮之感,還有什么比這種情境更讓人倍感無奈呢?此情此景,能無怨乎?“怨望”之情達到了極致!
至此,本人認為:只有把“望”理解為“怨恨、埋怨、責怪、悵恨”等一種情感郁積,才能準確解讀《春望》全詩,才能更加貼近或合乎杜甫“春望”之創(chuàng)作初衷。
【《春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望洞庭教學反思08-25
《望洞庭》教學反思07-06
望岳教學反思04-14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8-25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1-10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1-04
春教學反思08-24
《春》教學反思08-22
春教學反思11-05
《春》教學反思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