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
12月9日,既興奮又緊張的一天。第一次在這么多老師面前教學,頗有班門弄斧之感。不過,這節(jié)課像第一場戰(zhàn)役一樣,對我的教學生涯來說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上)《認識鐘表》第一課時,為這節(jié)課我一直思來想去努力想上出有自己想法的數學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心打磨,每一句話斟酌半天……前后用了1個半月的時間,終于新鮮出爐。課后的反響還可以,畢竟對于一個新人來說,前輩們都會本著包容和鼓勵的態(tài)度,心里也開始大了膽子。心里特別特別感謝一個人啊,有她在下面聽我上課心里就特別定,大概這就是冥冥中的力量吧!
無論是設計出一堂如何精彩紛呈的課,它始終是為著學生做服務的。在隨后的練習和測驗中,學生的反饋又讓我產生了一些想法。
1、畫12時,起先很多學生畫的看上去好像只有1根指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統(tǒng)一讓學生記住畫針時一定要帶上箭頭,并且箭頭要正好指向那個數。如果這個小細節(jié)在上課時就落實下來,那學生可以走更少的彎路了。
2、半時的畫法。在教學半時時,我是讓學生學會說這樣一句話:分針正好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如果是讓學生看鐘說幾時半一般不存在問題,但是畫鐘的.時候就存在學生該如何把“時針走過幾”轉化為鐘面圖的問題。比如說讓學生畫1時半,有不少學生會喜歡畫在12和1之間;但是他們在認1時半的鐘面時,卻能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時針走過1。歸根結底,還是學生沒有能真正認識到指針走的方向——順時針。而教科書上也沒有涉及到“順時針”的明確目標,這是與之相矛盾的。
后來,我想了一想。如果在教學整時時,把課件設計成像一般鐘表那樣走動,讓學生感受從1時到2時,2時到3時……不管是時針還是分針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動,那就是順時針。讓學生在看鐘表走的過程中,不僅復習了整時,而且還感知到時針和分針走的方向。那么這就為半時,明確“走過幾”這個問題就埋下了伏筆。
3、再過幾小時,就是幾時?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頻頻出現,而我在設計時并沒有涉及到。如果在“學校中的一天”里滲透這樣的思想就更好了。比如早自修8時,過了3小時,就是我們吃飯的時間——11時。
4、整時和半時的兩個寫法。一般電子鐘的寫法不會對學生造成困擾,機械鐘的寫法要求學生寫出文字,有不少學生就寫錯字,多一畫或者少一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書寫的問題,特別是“半”,不僅容易寫出3畫的橫,而且容易漏掉這個字。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2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精神為指導,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力圖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在鐘表店里》,猜一猜是什么聲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定下心來,并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去喜洋洋的鐘表店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為喜洋洋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動畫人物,將日常生活中的動畫人物引入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在學會了認識幾時后,設置了“幫老師忙”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同樣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一個示范的作用,為接下去撥鐘表的游戲做好了鋪墊!靶⌒髸r員”的游戲更是吸引了他們的熱情,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好勝,不愿輸給別人,都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好好表現,在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對幾時的認識。
在認識大約幾時的過程中,首先作為評判員,為喜洋洋和懶洋洋的赴約時間作出判斷,喜洋洋遵守時間早到了,而懶洋洋則沒有遵守時間,他遲到了。在這樣的評斷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同時,給能夠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并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獎勵一朵“小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很多時候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遏制了思維的發(fā)展。但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激發(fā),同時也是數學思維的激發(fā)。
在認識時針、分針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就安排了幾個說的活動,讓學生一起說“分針長,時針短”,又讓學生同桌說一說,個別說,還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鐘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注重了學生說的過程。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關鍵是能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后,讓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這句話,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并且要求學生在認讀鐘表的時候能夠說出這句話,使知識內化。
同樣,在認讀大約幾時時,師生共同總結出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后,我也安排了學生自己說一說,由于是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語言表達也及時得到了鞏固,所以在認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能說得很到位,這是語言得到內化的`結果。
3、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中始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在認識鐘面時,并不是老師直接介紹,而是讓學生觀察鐘面,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說一說鐘面上兩根較粗的針的名稱,并能區(qū)分出來。
在總結幾時的認讀方法時,學生通過觀察三個時刻鐘表分針和時針的指向規(guī)律,找出三個鐘表指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發(fā)現規(guī)律,歸納方法。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而認識大約幾時時,通過判斷喜洋洋沒有遲到,是因為七點沒到一點,喜洋洋就到了圖書館。而懶洋洋遲到了,是因為他七點超過了一點才到圖書館。從而在自主認讀的過程中,老師稍作引導,師生共同總結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難點,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扎實、靈活。
總之,這節(jié)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教與學融為一體。但是不管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期待大家的批評和指點。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3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fā)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二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于單一,一直采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后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后,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鐘!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鐘面上所顯示的信息。下節(jié)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鐘,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鐘,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為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驗實際上對本節(jié)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驗的學生!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4
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
整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孩子都會認、撥整時時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認“半時”時還有問題,比如:5時半,有的孩子容易認成6時半。仔細思考后,我發(fā)現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對于鐘表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不清楚,不能準確判斷是過了幾時,沒到幾時,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問題。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迅速針對“半時”學習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1、進一步認識鐘面。2、出示活動鐘表(時針、分針可以轉動的),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即:1→2→3→4→……→12→1→2→……。經過這樣的觀察,我發(fā)現孩子們在認半時時有了很大的進步。3、認、撥幾個特殊易混的時刻,如:12時、12時半、6時、6時半,讓學生進一步區(qū)分整時和半時的不同。4、讓學生回家試著在真實的小鬧鐘上撥整時和半時,進一步感受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課后,我還有這樣的一個思考:如果課堂上的學具不用“鐘點學習器“,而改用真正的鐘表(小鬧鐘),效果會怎樣?當孩子們在小鬧鐘上撥一撥時,是不是就自然地觀察到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更利于半時的'認識?但同時我又有以下困惑:1、真實的鐘,時針、分針運動時有滴答滴答的聲音,是否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2、孩子們本來動手能力就差,在鐘上撥整時、半時是否更難?
成功之處:
1.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高漲的學習氛圍。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彼,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玩中學數學。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皟和闹腔墼谒氖种讣馍稀!闭n標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學具鐘面,結合教學內容,適時讓學生動手撥一撥,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
不足之處:
1.教師語言不夠精練。作為教師,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尤其是數學課堂上更要嚴謹、標準、規(guī)范,這方面我做的不夠。也許是這幾年來一直在教低年級的緣故吧,顯得在課堂上語言羅嗦、重復、不精練。
2.學生學習習慣需加強培養(yǎng)。由于一年級學生來到小學才一個多月,來自各個幼兒園,課堂常規(guī)大不相同,在這一個月里,許多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如:課堂上當我提出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舉手很快地說出答案;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認真傾聽
3.組織教學還不到位。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5
認識半時是認識鐘表的第二課時,認識半時比認識整時難一些。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在于把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來,運用觀察與操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體驗感悟半時指針位置的特點。我把電子多媒體走進課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為線索展開,講解“8時已過,分針再走半圈就是8時半”,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學生聯想、推測得出9時半、10時半、12時半,由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既發(fā)現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又體驗到半時是由整時發(fā)展而來的。吸引了學生與教師的目光,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有效地使用了實物投影,學生親手拔一拔、畫一畫、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練習設計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讀時間、寫時間、畫指針等內容,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多側面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感受數學的力量。
本節(jié)課由于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認一認,撥一撥,認識了半時,并歸納出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學生通過對主題圖整體觀察,初步感知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本節(jié)課安排了多次讓學生動手撥的機會,每次的要求都不同。第一次:師生一起撥,要求說說時針指著哪,分針指著哪,尤其是要說準時針的位置,即是指著幾和幾的正中間。第二次,老師說時刻,學生撥時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撥的。第三次,看誰撥的快。老師說時刻,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前來撥,其余學生在下面撥,撥好后,代表還要說說是怎么撥的,最后評出優(yōu)勝組。三次活動,人人參與,人人動口,全員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這節(jié)課力爭體現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活動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老師運用多媒體把“守株待兔”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展示農夫早上到田里勞動,發(fā)現兔子,等待兔子的連續(xù)情景。之后,請同學們幫故事寫完整。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幫故事寫完整的請求”調動了小朋友積極參與的情感。每個學生都認真觀察畫中鐘面上的時刻,都想幫農夫弄清楚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全班學生高高興興地走進認識半時的活動中。同時,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著互相幫助的甜蜜友情。
2、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探索發(fā)現。
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探索發(fā)現數學知識和形成相關技能,是《標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正是學生進行多種活動的過程。首先,觀察鐘面,幫助農夫找準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讓學生在觀察中領悟半時這一時刻的特點;接著,動手撥出半時,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合作探索時針、分針半時的時候指向特點;然后,學生參與不同的練習活動。如,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動游戲”聽一方指令撥出鐘面時刻……每項活動環(huán)環(huán)緊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的活動中經歷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輕松地實現了認識半時的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6
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表,在小學數學階段,認識鐘表從一年級持續(xù)到三年級。本學期認識鐘表的重點是知道鐘表的組成,認讀整時,學會珍惜時間,養(yǎng)成守時的好習慣。為了方便孩子們認識鐘表,給孩子們布置制作鐘表的先導作業(yè)。在孩子對鐘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認識后開展教學。根據整時的內容,進行了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第一個課時著重認識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認讀,第二課時認識快幾時,幾時過一點兒,大約幾時等不準確的時間概念,學生體會時間在生活中應用。
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并認識鐘表,可以設計先導作業(yè),學生預習課本,制作鐘表,從學生預習情況開展學習,你了解到鐘表的哪些知識?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鐘表的學習。第一個課時比較簡單,學生能說出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讀法和寫法,知道鐘表的旋轉方向,時間前后的不同。經過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我發(fā)現多數孩子能認識鐘面的構成,會讀寫整時,但是對一天時間的前后沒有概念,之所以出現這樣情況,一方面是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自身時間的使用不關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字不敏感,對順時針旋轉方向不理解,出現前后時間顛倒。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課上課下練習檢查,課前三分鐘進行聽口令撥鐘表的比賽,加強學生對鐘表時間的認識,比如現在是9時,請你撥出三小時后的時間。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出錯,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形象的鐘表一起撥一撥,說一說鐘表是怎么走的。課下,布置了畫一畫的作業(yè),學生畫出自己的`一天并標出時間的兩種表示形式。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加強了對時間前后的認識。課下教師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請家長給孩子出題,孩子撥一撥、說一說整時。教師還可以就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發(fā)問,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交流、質疑中加強對鐘表的認識。
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用時間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對鐘表相關知識進行自己建構,從而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或者利用數學繪本、數學故事,學生在故事中認識一天的時間,既形象具體易于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7
運用多媒體演示,借助孩子的想象,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顒又邪才帕擞^察、操作、議論、交流、歸納和整理等教學活動,讓孩子自己發(fā)現鐘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孩子們把自己在平時積累的`經驗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和激發(fā)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交流中,較優(yōu)秀的孩子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凡是孩子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fā)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孩子們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幼兒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8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積極探討,總結規(guī)律,但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知道分針指向6,不知道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該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可以讓第一節(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己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9
課前,我安排孩子們準備了“鐘點學習器”。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謎底:鐘表)然后出示了鐘表店里的各種樣式的鐘表,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并加以區(qū)分,讓孩子們指出自己“鐘點學習器”上的時針、分針。緊接著,通過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點認識“整時”、“半時”。在認識整時時,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動中與整時相關的主題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認鐘表,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畫面內容。
2、集中展示“整時”的4個鐘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它們的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3、讓孩子們在“鐘點學習器”上撥一撥整時時刻。隨后的半時教學和整時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認識了整時、半時之后,我又出示了電子表計時,讓孩子們了解電子表計時方法,學會正確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表示整時、半時。最后,我安排了一組“認一認”的練習,要求學生會認,并能用電子表計時方法計時。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0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進取探討,總結規(guī)律,可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明白分針指向6,不明白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應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當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能夠讓第一節(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己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1
認識鐘表中的整時講完了,反思本課的教學,感覺鐘表知識對于一年級的學生確實是一個難點。因為大部分孩子平時很少關注時間,頭腦中也沒有時間概念。就如在課上,我問小朋友:你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睡覺?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小朋友認識了鐘面的時間卻說不出這個時刻自己在干什么?梢姾⒆觽兊'時間觀念是比較弱的。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所以在整時和半時的教學中我力求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以此來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在教學整時時我出示了學生熟悉的情景圖:起床時間圖、中午下學時間圖、下午下學時間圖。讓學生通過看圖比較,在小組交流中,找出看整時的辦法。接著我采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說、小組一人撥鐘表大家說、開火車說等)讓小朋友們說一說鐘面上是幾時,是怎么認的。這樣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鞏固了本課的知識。但本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少數學生總是把幾時說成是幾點,我覺得這與我在課堂上強調不到位有關。當時這樣處理“幾點是對的,但在數學上幾時才是規(guī)范的,我們平時也要注意使用數學語言。”這樣會不會好一點呢?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2
在一年級下冊第二章中有一個快速做20以內的減法的方法,這一節(jié)中主要是對兩種方法的掌握。如何才能上好這節(jié)課。
在我撒謊能夠這節(jié)課的時候,是將20以內的所有減法算式放在黑板上,先讓學生將豎行的算式計算結果寫出來,再讓學說將橫行的`算式計算出來,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最后通過一些題目讓學生去觀察這些減法可以用什么方法簡便的計算,引導學生用差幾法來做,即用被減數的各位與減數作差,告訴學生差幾多幾這些現有的東西,再加以訓練,最后用小黑板上的算式鞏固。但是這一節(jié)課可以說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因為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沒有聽懂,一臉的茫然,就這個問題我做了思考,我應覺得應這樣來講。
在上課過程中只講差幾法,并在講的過程中稍做改動,介紹差幾法時這樣來說:被減數個位的數與減數的差與該減數的和是10,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說“我用被減數與減數個位上的數作差,我知道兩個個位數相加等于10的所有算式!币虼,學生算起來就比較簡便,清晰明朗。從中不斷的訓練其口算能力。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3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遵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在情境中引導、探究新知,情境延續(xù)、鞏固新知,總結升華、拓展延伸”幾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為了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發(fā)言,我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教師表揚,獎小帖紙、同學互相鼓勵等,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比較輕松,學會了認識整時、半時的方法,并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最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鐘表各部分名稱比較簡單,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觀察,發(fā)現鐘表上的各個部分(指針、數字、針有長短)的特點,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開始我想通過多媒體演示將名稱告訴學生的,后來我想,能否讓學生先試著起名子,因為一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讓這些學生說一說,可以使孩子們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些環(huán)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練習的設計還應更加有層次,關注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4
《認識鐘表》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 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沒有到此收兵,乘機追問:“關于鐘表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5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積極探討,總結規(guī)律,但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知道分針指向6,不知道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該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梢宰尩谝还(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己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6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墩J識鐘表》這一單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有些學生會認讀,并掌握本單元所要求的內容,有些同學對鐘表的知識不會,在課堂中學生是第一次認識鐘表與時間。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
認識鐘面時,讓學生認識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有哪些數字,怎樣排列,然后利用課件閃動,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視覺去感知,讓學生形成表象是不夠的。我在教學時希望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因此讓同學們每人課前準備一個鐘面的學具,學生在看一看,親手摸一摸、撥一撥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撥動轉鈕會發(fā)現:秒針走得最快、分針走得比較快、時針走得最慢;分針比較長、時針最短;秒針最細、分針比較粗、時針最粗;小朋友還知道了三根針走的方向。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總的來說,這單元教學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7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最后,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8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彼裕乙恢痹谒妓,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但學生的學習習慣還需加強培養(yǎng)。由于一年級學生在小學的時間不長,來自各個幼兒園,課堂常規(guī)大不相同,在短期內,許多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如:課堂上當我提出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舉手很快地說出答案;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認真傾聽。
同時組織教學也還不到位。課堂上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實踐操作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課堂有點混亂。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 19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一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必須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并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jié)課的資料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經過比較,最終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經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經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齊,引導學生經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和思維本事,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簡便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供給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最終,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到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表》課后優(yōu)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4-1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6-1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6-30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3-28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3-30
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11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05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