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訓》讀后感 推薦度:
- 讀《了凡四訓》有感 推薦度:
-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選2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
幼年喪父,母親讓他放棄科舉學習醫(yī)術(shù)。一老者說他有當官的命,他自己也想讀書,便讀書考功名。經(jīng)歷了一些波折,時候未到時是不會成功的。全篇比較唯心,認為一切要從內(nèi)心出發(fā)。后面就更加偏佛教了,感覺完全就是封建思想的產(chǎn)物,認為一切都是命數(shù),個人只能積德行善,為自己積累福祉。讓人細數(shù)自己的罪過懺悔。
作者的號從學海變?yōu)榱朔,因為除了生死,其他都不算大事。作者?余生都在珍惜時間,去做好事,并發(fā)愿做三千件好事。
也有我比較認同的觀點:即使命中有富貴榮華之象,也要當成落魄那樣來考慮;就算面對著順利,也要做好不順利的打算;就是目前衣食無憂,也要時時想著要是貧困窘迫怎么辦;就算現(xiàn)在人們對你很敬重,也要謙虛謹慎;就算家族顯赫,德高望重,也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來看;就算自己學識還算不錯,也要時刻提醒自己學識還太淺薄。
他又認為,做人必須每天都知道自己的過錯并且每天都要改錯,并且認為天下聰明伶俐的人多,但很多人不肯精心修德,不肯用功去拼搏事業(yè)。這一點我也極為認同。人跟人之間的智商其實差距很小,我們更多的差距來源于認知和思考的不同,并且以絕大數(shù)人的努力程度來看還輪不到拼天賦。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子孫的家訓,里面比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記錄的他們的父親袁仁先生和他們的母親的.家訓,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他的父親的諄諄教誨,所以很清晰就能看到這四代人在安身立命中的一脈相承及青出于藍,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再加上又是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章中脫穎而出,可見其經(jīng)典。而聯(lián)系到我們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及方式,更加值得學習了。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是說樂于助人,好施舍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每當要對父母、孩子發(fā)火的時候總會想到書中的片段。
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耐心,做孩子好的榜樣,對人對事不必過于計較。吃虧才是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3
都是一些道聽途說的例子,大部分應該都是以訛傳訛胡編的,還好都勸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產(chǎn)物吧。
有一點值得肯定:做好事卻不深究其中的客觀道理,就自稱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實是造孽,浪費了一番苦心不說,還沒好處。
了凡認為,對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對別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這在現(xiàn)代社會的風氣里,不太可能流行起來。經(jīng)濟學中認為每個人都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就會推動社會變得更好,雖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以經(jīng)濟人的利益為首。
了凡舉孔子的例子說明,人做善事不應該只看眼前的好處而要看長遠的利弊。不談論一時而談論長遠,不談論一個人而談論全天下。有時候看起來不道義反而是道義,看起來不符合禮節(jié)反而符合禮節(jié),看起來不誠信反而誠信,看起來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韓愈說過:“如果想要勸人家一時,用嘴說就行了;如果要規(guī)勸百世的人,就要寫成書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沒有考慮過萬一后人不讀書怎么辦吧,但是不對,不讀書總有人會讀,只要讀了就會影響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響其他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4
朋友的推薦,春節(jié)休假期間除走親訪友外,拜讀了白話「了凡四訓」,感觸很多,受益匪淺。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于七十歲高齡,回顧一生的總結(jié),親身經(jīng)歷,實踐改造命運的精華。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經(jīng)驗;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實踐來“現(xiàn)身說法”;讀后使人豁然開朗,信心倍增,仿效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的`的確確是一本扣人心弦、凈化人心、提升道德觀念、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學習了凡的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善積德,服務人群,如果說人人能夠如此,國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5
我是從7月份開始學習《了凡四訓》的,這本書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它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份的內(nèi)容。目前,我所在的組學了前三個內(nèi)容,積善之方還在學習之中,尚未讀完。
前言部分介紹這本書是的內(nèi)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等于佛經(jīng)。所以從中認識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贊嘆的。還讓我懂得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改變命的方法,命運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實現(xiàn)的。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養(yǎng)性,從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純凈。善良,不起絲毫的妄念,順從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讓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我們要管好自己的這顆心,不管在心里種什么種子,都可以開花結(jié)果。我想把福德種在心里,把寬容種在心里,把慈悲種在心里。在工作當中,要經(jīng)常檢討自己,當工作犯錯的時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長。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開花結(jié)果。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學習這本書,并按照古圣先賢地教育理論來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加和諧美好。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6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過命的經(jīng)歷,不管是自己去算,還是父輩拿著我們生辰八字替我們?nèi)ニ忝,這種現(xiàn)象從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常能見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時都會補上一句臺詞:這就是命吧!
中國人的骨子里總有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又積極地大喊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始終沒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變的關(guān)系。命運是什么?人的命運真的已經(jīng)注定了嗎?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讀到《了凡四訓》這本一書,才終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訓》是我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來教戒自己兒子袁天啟,內(nèi)容分為四個章節(jié),于是叫《了凡四訓》,也作為家訓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读朔菜挠枴凡粌H揭示了命運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惡的標準,也指明積善改過的具體方法及積善謙虛的種種效驗,同時還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學中偉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7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泵商熳,福自己求”。這么多年,從參加工作起我就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jīng)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jié)果的,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如不是經(jīng)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皾M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讓我懂得古人家訓的重要性,袁了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命運,我們現(xiàn)代年輕人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加倍努力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命運。我們家長教會孩子改正自己不好習慣的方法,家長為榜樣,通過家長成功方法,讓孩子學習。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從現(xiàn)在每天做多一些善事,通過家長行為來影響孩子多做善事習慣!皾M招損,謙受益”的重要性,讓孩子懷著謙虛之心去學習做事做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8
《了凡四訓》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fā)郁悶?磥肀救说纳旧砭褪禽p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fā)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fā)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zhí)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quán)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xié)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shù)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shù)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9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為教育后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于被后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shù)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于極善極惡的人,命數(shù)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為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貧窮的命數(shù)就會因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shù)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shù),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jīng)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里無子。但因為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shù)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為:命運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zhuǎn)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zhuǎn)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zhuǎn)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jié)果功大于過?h令感到奇怪,他平時并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為所有老百姓著想,就是大功一件!边@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為一人,而大善則為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于平靜了,我由此領(lǐng)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0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以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輕時,曾有以為大師幫其算命,只能活到53歲,做官做到現(xiàn)在的縣長級別,而且膝下無子女。隨著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軌跡,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認為他的一生就這樣了。但后來他又遇一位大師的`指點,從而明白了修善斷惡,改變自己原定的命運,最后活到了74歲,官位也晉升到了進士,還得了兩個兒子。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剛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第一位大師算的一樣,覺得命已天定,從此聽天由命,然后到后來受到第二位大師的指點,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
改過之法。即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jié)果就是避災避禍,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要做到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敬重尊長、愛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澤綿延!兑捉(jīng)》也說過: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謙德之效。這就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1
家里的長輩常常跟我說一句老話,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學習了《了凡四訓》之后,我想用讀書后的心得體會解釋下這句老話。
一命。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話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會學和遺傳學也告訴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了凡先生開篇就用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告訴我們,命運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運。我理解的運,即是機會。我們積極主動,努力求索,不為命運所束縛,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機會。把握機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有一顆”立命”的心。
三風水。風水,我理解的風水,是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蘇浙一帶的人常常精明干練,湖廣一帶的人敢為人先,東北一帶的人自由奔放。我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要發(fā)揮自己的性格優(yōu)勢,避免地域帶來的局限。
四積陰德。了凡先生不僅告訴了我們改變命運的態(tài)度,也給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論。那就是要積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內(nèi),我們要修心。培養(yǎng)內(nèi)在美好品質(zhì),不貪心,不膨脹,沒有私心惡念作祟,不嫉妒,不諂媚,不高傲。向外,我們要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去傳播美好的東西。
五讀書。讀書也是了凡先生告訴我們的方法論之一。讀書即是學習,唯有學習才是改變命運的正途;厥字袊鴰浊陙淼臍v史,不管社會如何變遷,不管社會階層是否固若金湯,讀書和學習始終是普通人上升的一個渠道,是改變命運的蹺蹺板。
這就是我運用《了凡四訓》的讀書體會,對這句老話的解釋。命運的大門就算關(guān)閉了,但總會給努力、善良的人開一扇窗。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2
讀了故鄉(xiāng)名人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之后,我感觸很深!读朔菜挠枴酚伤钠涛慕M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當時是用來訓誡他的兒子的。我覺得對我們這些后人也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我想與大家一起談談其中的“積善之方”!胺e善之方”意思是說,我們要積善、積德,好人會有好報的。這在孔繁森身上就得到了證明。他收養(yǎng)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節(jié)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追鄙m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xiāng)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xiāng)親,往往一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jīng)常吃榨菜拌飯,卻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么辦?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yǎng)。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mào)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挽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上聯(lián):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下聯(lián):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jié)重如岡底斯山。歌曲《走進西藏》、《公仆贊》、《等你回家》就是對他的贊頌。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報——人們永遠懷念他。我想,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現(xiàn)在,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他們有的孤苦伶仃、有的貧病交加、有的絕望無助,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給予無私的幫助。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3
《了凡四訓》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教育書籍,全文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四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其以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未學此書前,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胡盤爛算不頂用。殊不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了凡四訓是一本非常好的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命運如何改變命運的書,好的修養(yǎng)德行福澤后代,對于我來說命由天定那是鐵的事實,生辰八字注定的,直到讀完了凡四訓,終于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這句話的'意思。
了凡先生一生本來已被算命先生算定,經(jīng)過驗證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但同時也讓他沒有了人生的追求,有著“得過且過,陽坡地暖和”的惰性。其實人生總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奧妙隱藏其中,當你突然頓悟的那一刻,才覺得人生原來如此美好。了凡先生自遇到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闭f得多好,人的起心動念,是改變命運源頭,極善的人,經(jīng)常會幫助別人,做一些好事,福德會隨著善行日漸增長,命運就不是定數(shù);極惡的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著他造的惡日趨所損,他的命運也不是定數(shù),取決于他的造業(yè)。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說你種下什么種子收獲什么果實,這個果實是不定期的,也許半年六個月,也許三年五載,也許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證了:“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钡墓耪Z名句。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還認識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真正內(nèi)涵所在。
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shù)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態(tài)最重要,一定學會反省自己的過失,發(fā)現(xiàn)并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對待他人要像對待自己一樣,才會有寬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塊對家族、對社會充滿正能量的磁鐵。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4
三年前,朋友送給我一本《了凡四訓》,當時讀完后,我半信半疑,覺得內(nèi)容迷信離奇,不足以信。后來,王小虎校長在大會上多次提及此書,讓我再次有機會拿起它,這次再讀后感受不太一樣,結(jié)合自己我談些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決口舌爭端問題。不再隨意評論攻擊其他國學和玄學界的前輩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實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點評。其次,對評論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評要接受,惡意的攻擊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給自己褒揚的人要知道感恩。
陰陽五行的觀點是,一個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總是有兩個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備善惡,善惡的評判取決于你的視角。這個視角往往又決定在時間和空間的位置。在適當?shù)臅r間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決身體不佳的問題。由于想的多傷神,說的多傷精,運動少導致脾無法運化而肥胖。
解決的辦法,我將學生以6人以小組,分成8組,每組選出一位負責任的組長,當我的教學任務偏重時,我可以吩咐組長去執(zhí)行,如平時的聽寫默寫,作業(yè)訂正,都可以由組長去檢查落實。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動,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動。同時在課前也要進行一些唱歌練聲練氣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據(jù)五行學的觀點,人要得到一樣東西,必然會失卻一樣東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錯,卻無法改過,不是沒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點的同時會增加自己東西,但也會失去東西。因此在改過的時候,必須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種只有得到,沒有失去的觀點,不是陰陽五行學的理論,事實上也不存在。不過一般大眾比較喜歡聽。
再次,要修煉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為,這是內(nèi)修的方法。以準提境作為自己護身符。如唐太宗說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為境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訓》中,有個功過格,寫著他積善的過程記錄。還有一個就是準提咒。很多人看了就過去了。其實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個方法之一。
鏡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鏡子一樣,雖然印射出世界的萬象,但本身還是一層不染。就像我們說的五行可以有萬物類像,但五行本身的定義沒有變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這樣你的心境就會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鏡子出現(xiàn)了不好的東西,鏡子不會反對,它會接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到了,遇到了不順利的境況,首先不是拒絕,而是接受。所謂風風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鏡子,希望這個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這個心像雖然在鏡子中,但要改變,還是要自己去處理。也就是大家說的,先接受它,再處理它,這樣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沒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區(qū)別,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觸好的東西。其實世間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東西成就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財?shù)搩上嚯S。最后,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世界的方法。這樣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錯誤,也才能靈活的處理各種關(guān)系,并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的決定以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沒有辦法抵擋魔鬼的誘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運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壞。大多數(shù)人到了這個時間段自然會認為要這樣做,并認為這是自己的意志。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長,那么獎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賞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宮正樹,他說:我下棋不是為了勝負,而是為了追求棋道,因此總是認真的下每一盤棋。
好書不厭百回讀,今后的工作中,我應把《了凡四訓》作為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常讀常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5
近日,我閱讀了《了凡四訓》,如同聆聽圣人教誨,收獲甚大。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省吳江縣人)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資料,集中概括總結(jié)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于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fā)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斷惡。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zhuǎn)變?yōu)橄嘈抛约耗軌蚋淖兠\,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種轉(zhuǎn)變也正是信仰的轉(zhuǎn)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為信仰福善禍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觀。
“改過之法”,就是不僅僅要用心為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了凡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并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從心上改,意思是說因為人們有不正當?shù)乃枷氩艜l(fā)展成千萬種過錯,一個人如果能凈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靈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會犯錯誤。這是了凡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界。
“積善之方”,即積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運不僅僅要改過,而且還要積善。在積善方面了凡先生劃分了十條標準,即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如果能做到這幾點,我們就能夠具備這世間各種品德。
“謙德之效”講的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本篇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謙虛獲益”的普遍性,這個道理類似于我們平時所提倡的“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透過了凡先生的經(jīng)歷,有兩點我感觸頗深:
一、命運是能夠改變的。自己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滿信心,完全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處處為他人著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個人若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必將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消亡。即佛門講究的因果報應。佛教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的生起,都是業(yè)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惡報應都是由自己的`業(yè)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隨心轉(zhuǎn)”,因此,要培養(yǎng)善良之心,多行善事,這種光明正大的心念就會主導人的身心,邪惡的念頭就無法乘虛而入了。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當意識到不好的狀況發(fā)生時,要立刻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去。
二、知非改過須具三心:一是知恥心,二是畏懼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發(fā)恥心。人能夠知恥,就不會起妄心,動惡念。我們做人處事時刻要謹慎,要反省是否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組織的培養(yǎng)、親人的期盼。
第二要發(fā)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沒有畏心,又不知恥,什么樣的壞事都會做出來。平時我們在工作、生活、處事中要敬畏黨紀、國法和規(guī)章制度,這是鐵規(guī),須深知觸碰各項規(guī)章制度高壓線的后果嚴重,教訓慘痛。
第三要發(fā)勇心。有過當下就改,無須遲疑。發(fā)勇心改過就須痛下決心,決定沒有猶豫,當機立斷。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6
研讀過《了凡四訓》的朋友們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訓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據(jù)史料記載,袁了凡先生與佛教淵源甚深,且與當時著名高僧云谷禪師交情頗深。他在沒有遇到云谷禪師前,只知道認命,任憑命運的安排,非常消極被動。之后,在與云谷禪師的交往中,他逐漸意識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道理,并根據(jù)“立命之學”自強不息,改造命運,并教導后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積善積德,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jīng),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jīng)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chuàng)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guān)于“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chuàng)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來,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彼卮鹫f:“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痹乒榷U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彪S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xiàn)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發(fā)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為犯下錯誤,成為千古罪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奔词钦f,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jīng)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么,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欲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xiàn)在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边@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于自身的話,那么,謙虛則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tài)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么魯莽和無知!“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兑捉(jīng)》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jīng)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由此來看,不論是天、地、鬼、神,還是人,都應該注重謙虛的效用,不能熟視無睹,一味自滿。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nèi)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氛圍,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賞識,助力于成功。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并能發(fā)無上慈悲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7
對于《了凡四訓》這本書,自己接觸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有多個版本的書籍,朋友贈送的,我也贈送不少友人。之前還有朋友讓我讀十遍,我很認真的去讀了。但是讀過三遍后,我就在困惑中自己矛盾了,以及掙扎著。書中講到惜福、改過,修行,積德行善,這些都沒有錯。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去面對,去改正,就修正,就是一種善。能利益蒼生,為他人著想,更是大德,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但是針對我自身,我覺得之前自己迷惑了。我以為自己若想改變自己命運,必須去做這些事情,去發(fā)大誓愿,去求,去身體力行的完成。這樣才能有希望。我缺什么呢?我缺一段能牽手的姻緣,缺財富。有師兄說,你可以在菩薩面前發(fā)大誓愿,兩年內(nèi)自己若能婚配,做滿多少善事,或者一步一頭磕到寺廟去,或者終身不吃素,將來重建廟宇,重塑金身等。我啞然,不是我不信,是我覺得如果這樣,那跟交換有什么區(qū)別,我的追求難道就是這些嗎?我用自我約束的積德行善的行為,去交換一個我未知的,我渴求的事情。這并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得到又如何?婚姻只是人生一段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已,現(xiàn)在不過是一個人孤獨之旅吧,兩個人了,就不孤獨嗎?我不想去發(fā)誓兩年內(nèi)做多少好事,去求個姻緣,那求來也是假的,是自己偽善的表現(xiàn),和貪婪。不是我做不到,是不想那么去做,我可以積德行善,但我無所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依然會堅定我學佛的信念和信心,我惜福,改過,修行,修心。修好這一顆心,時刻讓自己心靈能安寧、安靜,心安。朋友說能心安是多么難得,能踏實的生活,能平靜平淡的.對待人生,那是何等的自在?我追求的是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在點滴的生活中去做,不求大,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嚴格自律,積極努力的去生活,去追求。
合伙人說我不是個商人的料,我沒有利益心,沒有野心。我不語,我只是把我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欺騙人,不坑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消極不頹廢,工作中,我積極投入,但是我不問結(jié)果,我只在乎這個過程。我不是不追求結(jié)果,只是我更看重這個過程,我會更加完善自己。交朋友貴在交心,做事情,也貴在真誠。人生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僥幸,平淡對待,那是多么難得。不卑不亢,不貪婪,不悲觀,那也是很難得的,不要太多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時候都要知足,得到時問問自己無愧嗎?心安多么難得!
從此書中,我已明白大的道理,原來只局限在,我以為只是讓我們?nèi)グl(fā)愿去求改變自己命運。如果只是為了發(fā)愿求自己一時的安樂,那只是一種小我境界,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我想追求的了,我會深信不疑的去做,但是我不想求自己此生的榮華富貴,也不求什么感情長久美滿,我想要的是更多領(lǐng)悟人生的意義,追求心靈深處的東西。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8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么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zhì)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fā)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yǎng),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于寒松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后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后,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nèi)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周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nèi)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于“最基本”的階段。對于《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并了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nèi)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9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學中就直指了一個問題,那便是人的命運真是被注定的嗎,人的命運可能通過人的行為去改變嗎?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運也就是被決定了的,而一個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命運,而且那種行為的意愿來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運便決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了凡先生勸世人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xiàn)。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藥。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tài)度,所謂發(fā)恥心、發(fā)畏心、發(fā)勇心,然后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恥心、畏心、勇心給我的觸動很大。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然而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將反省漸漸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要別人的提醒才能夠自知,別人指出的錯誤畢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錯誤又何止千萬,對錯誤不自知,以為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實際上卻是一點一點的墮落,這些錯誤,可能就是我煩惱的根源,可能就是我為人處世上的缺陷,任由這些錯誤存在,最后只會貽害自己。
發(fā)畏心則是告訴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教導我的'慎獨。的確,很多時候雖然并沒有人去監(jiān)督我,但是這不代表我可以為所欲為,了凡先生說,我們雖然“過在隱微”,但是“天地實鑒”,被人看破就會一文不值,我覺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jiān)督,排除了別人發(fā)現(xiàn)的可能,這種畏心依然是必要的。“頭頂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發(fā)勇心則是教導我要當機立斷,改變以前的種種不端,從現(xiàn)在開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約束自己,不給錯誤以任何可乘之機,勇猛精進,過則無憚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易經(jīng)同樣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對于我們這些在俗世學佛的人一定要認真踐行《了凡四訓》所說的金玉良言,發(fā)恥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積德行,遠離顛倒夢想,證悟菩提。
愿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早脫輪回,往生西方極樂,證得佛果。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0
很早以前就曾看到過一本《了凡四訓》的小冊子,并沒有用心認真讀。直到母親重病,在長沙的各大醫(yī)院醫(yī)治無效,從而吃長素發(fā)心學佛,因此改變命運,延長壽命直至往生的種種瑞像,為助母親提升品位,以盡一點孝心,才使我們兄弟姐妹及表弟共四家和父親合資重印古文版本的《了凡四訓》幾千冊。并逐句逐段的付有當代著名的凈空法師講解。恰逢學校放假,讓我得以有機會好好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現(xiàn)身說法”,教戒他兒子袁天啟所作的四篇家訓:一、立命之學——認識命運的真相;二、改過之法——發(fā)‘恥心、畏心、勇心’,“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三、積善之方——十種具體方法;四、謙德之效——用五個例子說明‘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這本書在明清兩代被奉封為至寶,讀了確實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加上凈空法師講解,使我認識了許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礎(chǔ)知識,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斗之間的關(guān)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于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闭f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后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今天我能看到凈空法師對《了凡四訓》的講解,雖晚尤福也。因為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講的迷信,而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xiàn)在這么亂,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了凡四訓》讀書筆記08-24
《了凡四訓》心得體會04-01
《了凡四訓》學習體會1500字08-10
《了凡四訓》讀后感08-24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07-19
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08-07
了凡四訓讀后感(通用30篇)04-19
了凡四訓讀后感集合7篇07-27
《了凡四訓》讀后感:明心語錄08-18
《了凡四訓》讀后感(集錦14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