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志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志讀后感1
“我命格無雙,一統(tǒng)江山,破城之后,我卻微笑絕不戀戰(zhàn)!甭牭竭@首“無雙”,總能把人們的思緒引回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個時代烽火連天,三個國家為了利益而你爭我奪,三足鼎立,它,就是三國。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三國志》正是記述這段歷史的書,它的作者是西晉人陳壽。陳壽48歲的時候,開始撰寫《三國志》,此書直到現(xiàn)在,仍然是一本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同樣璀璨的史學巨著,雖然沒有《三國演義》那種種虛構(gòu)出來的情節(jié),但是史學家的語言同樣可以厚重得如同千年的銅鐘震撼著我們內(nèi)心的三國情懷。
人們素常為“三國”這個話題所津津樂道。其中的人物也為人們所稱贊,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物,而我喜歡的人物是名揚天下的曹操。
曹操是個英雄,年少時,就有理想、有抱負、有雄心,并且喜歡交朋友,后來,天下戰(zhàn)亂,他能招來軍隊,征討四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誠心也打動了各方賢明,相繼投奔于他。最后,他能與孫、劉三分天下,雄踞一方,實在有大將之風范,令人欽佩不已。
當然,這段歷史是殘酷的,在我們欣賞人物的同時,不能忘了百姓們遭受的涂炭之苦。
讀過此書,我獲益匪淺,其中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nèi)W習,讀過“蜀書”,我懂得了為人處世之道。張飛就是個反例,他雖敬重賢士,卻小看那些地位卑賤的人,就是這個弱點,是自己慘死于小人刀下,多么令人惋惜。魏國的一等謀士賈詡,時人稱之為“鬼才”,當曹操有難題的時候他總能給曹操指點迷津,賈詡晚年時,不攀名貴,深居簡出,在當朝的'文官武將當中,他的結(jié)局是最好的,他謙恭的精神令后人學以致用。
這個時代,群雄割據(jù);這本史冊,經(jīng)典永存。三國,有那么多的謀士與武將,他們?yōu)榱死硐攵鴬^斗終生,他們的毅力、意志與信念著實令我們學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轉(zhuǎn)眼間千年已過,但是當時的英雄們永遠為后人的精神楷模。
三國志讀后感2
以前要了解三國時代的歷史,就讀《三國演義》?墒侨龂鴼v史并不是《三國演義》記載的那樣,于是我就買了本《三國志》,想要了解真實的三國歷史。
《三國志》是記述書東漢末年到西晉統(tǒng)一間這段歷史的一部史學名著,他技術(shù)的主要是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故稱《三國志》!度龂尽肥且徊考o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歷史。
作者陳壽四十八歲時開始著手整理三國史事,先后?成《魏書》、《蜀書》、《吳書》,所以稱為《三國志》!段簳酚伞凹o”和“傳”兩部分組成,紀包括武帝紀、、明帝紀、文帝紀、三少帝紀四篇。傳以后姬傳為首。《蜀書》、《吳書》只有傳沒有紀。
最讓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國演義》里,周瑜是個嫉賢妒能的偽君子,還很陰險,幾次想把劉備和諸葛亮干掉,卻都沒成功。但《三國志》中的周瑜卻是個正義凜然的真君子。吳國其他大臣都極力勸說孫權(quán)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魯肅勸說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共抗曹操這證明周瑜和魯肅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遠。周瑜還把曹操跟吳國決戰(zhàn)的弊端一一說清,使孫權(quán)抗曹的'決心更加堅定了。這說明了周瑜在考慮問題時很仔細,細致,一點蛛絲馬跡都不放過。他在赤壁之戰(zhàn)中用火攻破了曹操的連環(huán)船;在南郡以臥床不起為誘餌,把曹仁吸引過來,然后一口“吃掉”。這說明了周瑜在軍事造詣上很有成就。只可惜在前往巴丘的路上病死了,死時才三十六歲。陳壽稱贊周瑜“出人之眾表,實為奇才也!
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畫面,這本書不僅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
三國志讀后感3
記得小時候,第一本書看的就是三國演義曹操的陰險狡詐,孫權(quán)的運籌帷幄,劉備的`求賢若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給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
可是從我買了一本《三國志》讀完后,絕對曹操整個人的印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對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應該是作者陳壽的對曹操的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從這句話里我們明白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志向高遠的人,不及原來的惡,這才使曹操能夠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個人認為曹操比劉備更加希才,單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戰(zhàn)幾年,但單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沒有殺單于,卻將單于全家都封為列候。
剛剛講了半天,都是講曹操的希才,我現(xiàn)在再講講曹操的樂光態(tài)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頭嘆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學,國家怎么能強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領的任何地方都辦學,給廣大學生免費上學,可你要知道,曹操當時已占領18個州,上百個縣,要是在每個縣都辦學,那費用,可以使整個國家的百姓一年內(nèi)人人吃上飯,曹操卻是怎么做,國庫都錢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棄了,可曹操沒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帶笑容,最后他居然從他自己家拿出了辦學的錢。
我們也應該學習曹操,的樂觀態(tài)度,說不定壞事會變成好事,是總有兩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著了觀的態(tài)度。
三國志讀后感4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蜀、魏、吳三國的歷史著作,是我們研究三國時期歷史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度龂尽肥顷悏鄹F盡半生的心血結(jié)晶,客觀的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不可多得好材料。
說到《三國志》,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度龂萘x》與《三國志》兩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是根據(jù)后者的歷史原型,藝術(shù)性的改編而成的!度龂萘x》中的很多歷史事件存在著虛構(gòu)成分,李代桃僵的事情常有發(fā)現(xiàn)。如“溫酒斬華雄”的精彩篇章的歷史故事原型其實是孫堅,而不是關羽。咋們再回到《三國志》。陳壽根據(jù)史實著書,認真考量,對歷史的點評也做到客觀公允。我認為這才是他能夠完成這樣歷史巨著的最大原因。對三國的興衰都進行了系統(tǒng)而獨到的分析,蜀國的滅亡跟諸葛亮之死有最大的關系,是最顯著的標志;吳國的衰敗跟吳國的內(nèi)耗有著很大的關系,責任最大的人就是孫權(quán),因他晚年的殘暴才致使吳國的'衰;魏國雖然統(tǒng)一了三國,但也難逃滅亡,走向轉(zhuǎn)折點就是曹爽的伐蜀失敗和幼主的繼位。陳壽的這些分析非常到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做到了客觀。
三國人物中,陳壽認為曹操是“超世之英杰”,諸葛亮是“臥龍”,孫權(quán)有“勾踐之英才”,劉備是英雄,虎臣中有張飛、關羽、程普、黃蓋……良臣中有董允、陳震、薛綜……良將有張遼、樂進等,《三國志》中對每個人的特點都做了介紹,也為后世提供了相當有內(nèi)涵的歷史創(chuàng)作文獻資料。
同樣,《三國志》的不足之處也相當明顯,對有些歷史事件的描寫相當簡略,內(nèi)容不夠豐滿,顯得不是那么充實。我想,這可能是作者在了解歷史事件有限的情況,尊重事實,不添加任何主觀描述的結(jié)果吧。但這完全不妨礙這是一部偉大的經(jīng)典著作。
三國志讀后感5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載:呂蒙是三國時東吳的大將軍,非常有謀略;火燒赤壁的時候,劉備不僅“借”走了荊州,還娶走了孫權(quán)的妹妹,讓孫權(quán)和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
后來關羽守荊州,為了擴張勢力,北上打曹操,被呂蒙逮住了機會,抄了后路,終于讓關羽敗走麥城,幫孫權(quán)奪回了荊州。像呂蒙這樣一個英雄,開始的時候卻是個大老粗。呂蒙小時候家里很窮,靠姐夫接濟,沒有機會讀書。后來跟著姐夫打仗很勇敢,最終得到了孫權(quán)的賞識。目不識丁的他以為憑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孫權(quán)很認真地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國家的棟梁,要好好讀書啊“。呂蒙嘻皮笑臉地回答說:“我現(xiàn)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時間讀書啊,哈哈。”孫權(quán)很嚴肅:“我這個當國王的要比你還忙吧?我讀了那么多書還嫌不夠用,現(xiàn)在還抽空讀許多史書和兵書,很有好處啊。你看現(xiàn)在曹操這么老了,還很好學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話當玩笑啊!
呂蒙聽了很受震撼,從此下定決心,一有空就讀書,堅持多年,學識長見很快。有一次,當時的大知識分子魯肅和呂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魯肅竟時時被呂蒙問得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魯肅胸襟寬廣,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地輕輕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你這個大老粗只是在軍事方面有本事,現(xiàn)在才知道你學問也很好啊,看法獨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吳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很自信地笑著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哈哈。”
這個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腵,說起來也很動情。但讓人遺憾的是,直至今天,抽空認真讀書的人仍然不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堅持多讀書可以增知識,長見識,開眼界,添智慧,使人本事大起來,做事順當,少走彎路。
所以,有志者應該從呂蒙的變化中受到啟迪,給力地讀書,這樣還可以提升美化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受到更多的尊敬。
三國志讀后感6
縱觀古今,聽聞亂世之使命便是出英雄。群雄起,討董卓,梟雄生,挾天子以令諸侯。青梅煮酒論英雄?v使時至今日,觀之,也倍感熱血沸騰。
時常夢縈三國時分,難忘夏侯敦拔矢啖睛的豪氣,難忘張飛一夫當關長坂坡,更莫說溫侯騎赤兔之颯爽英姿。讀之盡興處,更恨不得手扛武器,親上戰(zhàn)場?晌,有的是什么?我有子龍的忠肝義膽,亦或是典韋寧死不動搖的忠心,還是公瑾運籌帷幄的瀟灑才智?
我一無所有,僅憑一腔熱血,有如清末的康有為變法,最終只會落個滿盤皆輸?shù)腵下場?晌也辉缸龊棋珰v史的一隅,不,或許連一隅我都稱不上,碌碌無為的我終有一天會被世人所遺忘不是么?如同這些英雄一般,為國出力,名垂千古我不敢妄想,至少,我該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直至今刻,我才終于理解了,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我雖不敢妄稱才。然而上天將我置于世,必有其理由。我定有我存在的價值,只是我明白,如果不努力,一切都是空想。
三國浩瀚歷史,寥寥數(shù)語又怎能概括。卷帙浩繁的戰(zhàn)役,陳壽也只能幾筆帶過,我們永遠無法深刻體會其中的艱辛,其中的殘忍,更何況那些足智多謀的文官,奮勇殺敵的武將?破五關斬六將,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子建七步成詩等等,這些,是天生變具備的才能嗎?不錯,他們定是在此方面有過人之處,然而,沒有人能否定他們?yōu)閷崿F(xiàn)自身理想價值所付出的努力。
或許,我們并不具備他們這樣傲人的才能,但我們并不能忘記去努力。因為一切結(jié)論,皆建立在假設之上,唯有至我們奮斗到死的那天,才能分辨,上述的才能我們到底是否具有。
正所謂讀史可以明志,昔唐太宗李世民,曾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以三國之史為鏡,可以成大業(yè)。
三國志讀后感7
三國志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書,因為它里面既真實也很生動,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我看完以后就感覺這書,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詳細、具體。
里面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歷史上的黑幕,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面所向披靡,八卦陣、出師表更是輝煌,但是在真實歷史上陳壽沒有過多的去描寫諸葛亮,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諸葛亮是屢戰(zhàn)屢敗,周瑜也沒有想象的笨,而且特別的聰明孫堅、孫權(quán)的很多步妙棋都是周瑜幫忙的`。
我最喜歡的角色——曹操,看完三國演義后,再看三國志以后就會對它感到有一種很佩服的感覺。曹操在三國演義里被寫的很兇惡、殘害百姓、一位奸雄,但是他確實如此嗎?百姓們都很愛戴它,曹操是一位很偉大政治家、軍事家、作為一位詩人可以說,也是很有才氣的。七步詩的曹丕是誰教育出來——曹操,他沒有想象的兇惡,反而很友善。為什么三國演義會如此貶低曹操抬高劉備,其實只是因為南宋想找一個借口而已。
三國志從某些意義角度來說,沒有三國演義那么吸引人。它里面太真實了沒有很大的趣味性,有很多三國演義里虛構(gòu)的故事或傳說都沒有。赤壁之戰(zhàn)里沒有借東風之類的故事,曹操只不過是輸給了瘟疫和水土不服。三英戰(zhàn)呂布三國志里沒有后來我翻了很多資料最后發(fā)現(xiàn)但是人物實力,距離相差太遠了。
三國志有點偏向與陳壽個人觀點,但是大部分還是事實,對人物的觀點存在一些偏見,我對三國志還有一點很好奇就是,三國志的精彩程度為什么不進四大名著。三國志有一點比較有意思就是全書沒有一個到字。
三國志讀后感8
《三國志》中對老將黃忠的死只有寥寥數(shù)語:明年卒,追謚剛侯。
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黃老將軍死前的遺言,我們不知道他是厭倦了亂世沙場還是惋惜自己不能繼續(xù)在沙場征戰(zhàn),回顧一生,不知他是否還有什么遺憾。
關于黃忠,史書的`記載并不多,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回顧。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曾在劉表手下做中郎將。曹操攻克荊州后,在長沙太守韓玄處任職。劉備占領荊州四郡后黃忠投靠劉備,隨劉備入蜀。
黃忠對于蜀漢政權(quán),有兩大功績。
一是在收川戰(zhàn)役中率軍自葭萌關入成都,沖鋒陷陣,勇冠三軍。劉備攻下益州后,拜黃忠為討虜將軍。
二是在漢中定軍山戰(zhàn)役中擊敗并殺死夏侯淵,立下大功,遷為征西將軍。劉備為漢中王后,拜黃忠為后將軍,賜爵關內(nèi)侯,與關羽同列。
諸葛亮贊譽黃忠:
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有子黃敘,英年早逝,無后。
這里可以說一下,黃忠與關羽不合在歷史上確有此事,一大原因就是關羽太高傲,劉備想拜黃忠為后將軍時,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
而今便令(關、黃)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也就是說,黃忠的功勞,馬超、張飛親眼所見,所以封黃忠為后將軍,他們不會有意見?墒顷P羽在荊州,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一定會不高興。
事實也正如諸葛亮預料的那樣,當關羽得知自己與黃忠同列后,生氣地說道: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于是關羽不愿意接受劉備的封賜,還是費詩一番勸解,關羽才最終接受。
以上,便是黃忠的一生了。
三國志讀后感9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有人說過:“你我他,無論喧囂與寂寞,一切都將成為歷史!便筱笕A夏二千多年的傳承,在我看來,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能與他相提并論。史學家把整個中國演變的菁華,立著于書,流傳至今。其中,《三國志》是史書中的經(jīng)典之作。
我有幸閱讀這本苦澀,嚴謹,簡練,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史書。說它苦澀,是因其簡練。在《曹操本紀》中,陳壽寫赤壁之戰(zhàn)寥寥幾筆帶過,你根本無法讀出那帆船蔽日,飛火漫天的恢弘場面。后來的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大概也是出于簡練的原因吧。陳壽能恪守史書不虛美,不隱惡的特點,勾勒出一個個生動鮮明的歷史形象:統(tǒng)兵能力強卻又剛愎自用的關羽,富國強、御兵弱的諸葛亮,具有完美高尚品格卻受“忠漢”局限的士大夫代表荀!桓齦隼史人物在他的筆下顯現(xiàn)的不只是人物的生平,連內(nèi)心的活動與政治思想都完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筆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抓住要害,切入實際。但受各方面的影響,也會有曲筆,甚至張冠李戴。
《三國志》的另一特點是對正義、善良、忠君、堅韌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zhì)的贊揚與向往。陳壽父親獲罪被諸葛亮處死,而陳壽卻能在《三國志》為其單獨立傳,并給予諸葛亮高度評價?梢,有“良史之才”的'陳壽,在寫《三國志》是秉承公正、正義的態(tài)度下筆的。而且在傳記結(jié)尾處,陳壽會寫出自己對人物的評價與看法。這些語段,使陳壽自己也化身成一個讀者,敘說自己的見解與讀者交流。
古人語:“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薄度龂尽肥潜揪珶拝s又冗長的史詩。我所理解的僅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這部文化瑰寶需要停下來細細品味。
三國志讀后感10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巨著,是中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又開始讀《三國志》,我像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那個群雄逐鹿、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董卓獨霸朝綱,禍亂朝廷,涿郡劉、關、張?zhí)覉@結(jié)義,征戰(zhàn)四方,三顧茅廬、結(jié)孫權(quán)、破曹_、借荊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業(yè)。江東孫權(quán),兵精糧足,又有三江之固、長江天塹,據(jù)江東而虎視天下。典軍校尉曹_,據(jù)陳留、討董卓、破呂布、征袁術(shù)、敗袁紹、遠征烏桓,一統(tǒng)北方,而后征馬超、破韓遂,拿定西涼,欲征荊州以霸天下,但兵敗于赤壁。此后三國鼎立,互相爭斗,互有勝負,三國歸晉。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動。劉皇叔劉備,三顧茅廬,三上臥龍崗,為了請來諸葛亮,47歲的劉備不顧大雪和遙遠的路程,每次都親自登門拜訪,當劉備第三次到草房旁時,連小童都不耐煩了,但劉備仍然耐心等待諸葛亮醒來,因為劉備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須得到人才,而為了得到人才就必須親自誠心拜訪。
大家有時候會說,劉備是偽君子,是不義小人,他先后投過,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_、劉表……而驅(qū)使他“忘恩負義”的是他“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天下大義。
也有人說,劉備愛哭,劉備是個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這對劉備是不公平的,劉備雖然愛哭,但要看他什么時候哭。劉備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輕兵逃離,而他沒有,他卻抱著與百姓共存亡的決心,帶著百姓作戰(zhàn),當被曹_圍困的時候,他哭了,為什么?是為自己沒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劉備在知道關羽被殺時哭過,那是為了兄弟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難道不應該嗎?……我更應該向劉備學習堅韌、永不放棄的性格。
三國這類的古典文學,自然是讀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閱讀古典文學上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做個知識淵博的小學。
三國志讀后感11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巨著,是中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又開始讀《三國志》,我像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那個群雄逐鹿、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董卓獨霸朝綱,禍亂朝廷,涿郡劉、關、張?zhí)覉@結(jié)義,征戰(zhàn)四方,三顧茅廬、結(jié)孫權(quán)、破曹操、借荊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業(yè)。江東孫權(quán),兵精糧足,又有三江之固、長江天塹,據(jù)江東而虎視天下。典軍校尉曹操,據(jù)陳留、討董卓、破呂布、征袁術(shù)、敗袁紹、遠征烏桓,一統(tǒng)北方,而后征馬超、破韓遂,拿定西涼,欲征荊州以霸天下,但兵敗于赤壁。此后三國鼎立,互相爭斗,互有勝負,三國歸晉。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動。劉皇叔劉備,三顧茅廬,三上臥龍崗,為了請來諸葛亮,47歲的劉備不顧大雪和遙遠的.路程,每次都親自登門拜訪,當劉備第三次到草房旁時,連小童都不耐煩了,但劉備仍然耐心等待諸葛亮醒來,因為劉備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須得到人才,而為了得到人才就必須親自誠心拜訪。
大家有時候會說,劉備是偽君子,是不義小人,他先后投過,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操、劉表……而驅(qū)使他“忘恩負義”的是他“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天下大義。
也有人說,劉備愛哭,劉備是個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這對劉備是不公平的,劉備雖然愛哭,但要看他什么時候哭。劉備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輕兵逃離,而他沒有,他卻抱著與百姓共存亡的決心,帶著百姓作戰(zhàn),當被曹操圍困的時候,他哭了,為什么?是為自己沒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劉備在知道關羽被殺時哭過,那是為了兄弟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難道不應該嗎?……我更應該向劉備學習堅韌、永不放棄的性格。
三國這類的古典文學,自然是讀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閱讀古典文學上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做個知識淵博的小學。
【三國志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志讀后感01-13
三國志讀后感11篇11-19
三國志讀后感1000字以上12-09
讀后感讀后感01-03
《馬小跳讀后感》讀后感09-12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經(jīng)典讀后感07-01
經(jīng)典的讀后感12-07
讀后感精選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