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的讀后感(精選2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瓦爾登湖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
“昨天那本書跑到哪兒去了?”我一邊嘀咕著,一邊像只小狗一樣在圖書館密密麻麻的書中尋找那獨特的芳香。
啊,在這兒!漆黑的書脊,閃閃發(fā)亮的四個字《群星閃耀》。它像極了夜空的一顆星,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我像一個餓了許久的人看見大餐一樣,不由自主地跳進了書的海洋。
我一會兒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護城墻;一會兒與亨德爾見證奇跡的發(fā)生;一會兒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秘的南極;一會兒又痛心地看著在決定命運的一分鐘拿破侖慘敗滑鐵盧,無可奈何地看著格魯西率領著將士們慢慢遠去……
在家里,我沉浸在《瓦爾登湖》,流連忘返。書房看,餐桌看,就連上廁所也在看。瓦爾登湖的叮咚流水聲;梭羅的咔咔造房聲;周圍松鼠、百靈的`歌唱聲就像一支變幻莫測的曲子;湖面碧波蕩漾,周圍盡是參天大樹,梭羅的精致房屋美不勝收……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瓦爾登湖,腳麻得猶如蟻嚙卻渾然不覺,只知陣陣書香撲鼻,全然不知身處“烏煙瘴氣”的廁所。
“啪”,門被擰開。媽媽一臉的不悅:“又這樣!”雙目噴火,似乎又是一場暴雨!斑@是最后一次,絕沒有下次。”我趕緊乖巧的保證。其實,我的心里卻盤算著下次怎么逃過媽媽鷹一樣的眼睛。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書海深處。爭讀,爭讀,惹得媽媽憤怒。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
走近梭羅的小木屋,走進那片翠藍色的湖畔,呼吸都變得順暢而舒適,仿佛終于覺察到了,自己在這世間,是如此美好而又獨特的存在。
我走進文字,不由自主就走入了那片比桃花源更美好而生動的世界中了。春夏秋冬,稀疏的人來車往,幾個偶爾拜訪的客人,小木屋外各種被作者細心用文字照料到的珍木花草和各處棲居的'小生靈……
當然,最令人心馳神往的就是那潭湖水,倒映著碧藍的天空,通往無限的湖底,我永遠都會記得,冬天,那湖水會結(jié)成碧藍的,翡翠一樣的冰,里面還有各種形狀的小氣泡……
作者說,瓦爾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岸上的樹木花草是它的睫毛,周圍的山脈則是眉毛。自然最杰出的作品應當是水,是這萬物之源啊!
我想,瓦爾登湖不僅僅是地球上的一個坐標,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都存在的一片廣闊而深遠的地方,清澈,明亮,包容所有,潤澤萬物。
“至于未來或者前景,我們應該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順其自然,別明確限定我們將來應該是什么模樣,至于過去或者從前,那就像我們的影子,無非是表明我們還在陽光下活著而已,應該將其拋在腦后。”
當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認同書中提倡物質(zhì)極簡的樸素主義,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里,那些凡事自給自足的情況已經(jīng)相去甚遠,人與人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成為某種產(chǎn)業(yè)鏈所連接的共同體。
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讓內(nèi)心時刻保持獨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3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講述他兩年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所思所想。
初看《瓦爾登湖》會有些意外,因為它的內(nèi)容并不像其他田園類散文那般好讀。作者深邃的思想如瓦爾登湖清澈的湖水,隨四季的變換而不斷顫動,產(chǎn)生不同的回路波紋。很難說究竟是農(nóng)園生活觸動了梭羅,還是他本就在天性中充滿了對自然和人類存在本質(zhì)的思考,瓦爾登湖相對靜謐的環(huán)境只是給了他一個盡情闡述的機會。
翻開書,沿著這些思想蕩漾的波紋,可以感受到19世紀哲人的辯思,但作為一本名著它的價值顯然不局限于此。對淳樸生活的崇尚,對自然風光的熱愛是人類作品中永恒的話題,只是難有人寫的如他這般意義深遠。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nèi)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闭胬硎亲钌顚哟蔚目鞓罚@大概也是梭羅想向世人傳達的心聲吧。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于向工業(yè)時代轉(zhuǎn)型的初始階段,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和商業(yè)造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盛行。梭羅的獨居發(fā)生在這樣的年代更有了一層時代意義。如今的瓦爾登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象征,一種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一個具體化的自然概念,一部人與自然的浪漫史。他倡導的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學方面展現(xiàn)出超越時代的眼光。對人的關懷也是他書中一個深刻的主題。梭羅的文章給深受物欲之苦的人指出一條超驗主義的光明之路。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4
《瓦爾登湖》里有一句話:“假如可以證明生活的卑微,那么就要把生活中所有卑微的地方弄明白,昭示一切人;假如生活是崇高的,那么去體驗、了解它,這樣在下一次遠游時,把它如實記錄下來!
我覺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確很卑微,但我卻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時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還有父母勞累的雙肩,但這種日復一日的卑微卻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兒女長成、又添了新房,這是一種崇高吧!
體驗、了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須以卑微的方式去進行,也就是說,沒有卑微就沒有崇高。
《瓦爾登湖》里有一句話:“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指明了他最終的歸宿!
生活中有這么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對自己沒有什么看法,就象一片樹葉,任憑風將它吹向哪里,一度的我也是這樣的一片樹葉,孤零零隨風飄落,有時我想回到溫暖堅實的大地,但風卻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傷害的嚴重。我想做一棵樹,這就是我對自己的看法,寧可做樹而不愿做樹葉。
做為女人我如此悲傷,生活對于我是卑微的。做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為母親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里、在工作單位,我就如一只卑微的螞蟻,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這就是我的生活,但螞蟻的崇高在于,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5
“人們贊揚并認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過是生活的一種,我們?yōu)槭裁匆趽p害別的生活的情況下夸大某一種生活呢?”
世間亦有語:
“所謂生活的減法,是已有加法者方可嘗試的。身無長物、地位卑微者憑何以此遮掩羞澀的現(xiàn)實?”
我猜想梭羅聞此語,也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減法是做給自己的生命看的,何來“遮掩”一說?
他像是一條榆樹的枝子,生與死、盛與枯,完全由自己定奪!俺炛髁x”的概念即使在今天也難以被人真正接受,也許我們的物質(zhì)水平越高,就越是難以自拔于社會聯(lián)系,也因此越來越難以崇尚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梭羅并不是喜歡隱居生活,而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真正的自由人,當不該因為世界中人的手都朝著同一方向乞討,也就跟風的伸出自己的`手;也不該因為有人欣賞,就固守一個方向不變。
自由者該尊崇己心。我的心思你不知曉、世界不知曉無所謂,也不必非得將高尚昭告天下,這顆真心天地可鑒,自己可見,足矣。
梭羅這樣的人難出現(xiàn),難尋找。
他希望世界上的人不注重生活而注重靈魂的寧靜,殊不知對于有些人來說,
生活便是靈魂唯一可做的事。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6
現(xiàn)代生活的人幾乎任意的便利,建筑水泥高樓,水泥路,沒有灰塵,而地下水污染,臭氧空洞在南極上空的天空,和我們的生活和健康的酸雨侵蝕的背面。我們征服,并在同一時間改造自然,并給了自己種植的生態(tài)陷阱,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而只能用在回歸自然的挫折帶來的便利。當奴役我們的祖先,自然,敬畏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崇拜,也是我們的孩子和孫子,但反過來,撕裂,奴役,和自然的統(tǒng)治。讀“瓦爾登湖”,讓受污染的水安靜心臟涼一點,多了幾分沉穩(wěn)和無憂無慮,減少沖動,其實不是時髦,而是一種必然。
豆類和住房建設,烤面包,并享受城市最文明的人,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方便和先進的城市生活的.今天,還有那些誰渴望呢?在越來越緊張,收縮自然環(huán)境今天的土地上,人們可以有這樣的夢想在哪里做呢?
看完后,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羅的行為,他的書有關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去更多的認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后,我在海灣走在沙灘上,突然你面對自然公園的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我意識到,梭羅和他的著作“秋登湖”與被列入的富人和隱士有巨大的相同之處。
最后,我明白了:無論多么卑微你的生活,你一定要顯露在臉上,不要逃避。即使你是非常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熱愛。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樂和幸福,驕傲的時刻。
梭羅所看見的人民,那里的生活就像是在宮殿一樣,很幸福的生活,并樂意這樣做平靜和安寧。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7
1845年7月4日,梭羅為一項試驗移居優(yōu)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自耕自足兩年有余的時間里,他體會到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簡樸而又原始。在他離開之后,就將兩年來的感悟?qū)懗闪诉@本傳世的佳作《瓦爾登湖》。
這本書不僅能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之可愛與瑰麗,更能從嘈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解放靈魂,感受心靈的寧靜與欣慰。就好像一絲清泉傾瀉而下,冰冰涼打在頭上便撩得你一個激靈,輕輕柔沁入皮膚觸碰你每寸神經(jīng),最后匯聚到脊髓之中成為你身體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它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讀過它的人,比如海子就曾寫道:梭羅這人有腦子,梭羅手頭沒有別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
這首《梭羅這人有腦子》,生動地表現(xiàn)出梭羅所傾注在文字中的自熱之愛,唯美的筆法真實地勾勒出大自然的靈動,帶著強大的沖擊力撲面而來,使人毫無招架之力,就像被木棒狠狠揍了似的,猛然醒悟,重新審視周圍,嗅到野芳發(fā)而幽香,見到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而后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達到坐忘。
于是,梭羅的智慧與老子的哲學其驚人的相似就不得不提了。他們都認為一切都應該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做違反自然法則的事,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納萬物。在另一方面,人的物質(zhì)生活應該降到最低,自給自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崇高,要有詩意,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清靜、恬淡、寂寞、無為。由此可見,這二者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書中梭羅看到了他的同鄉(xiāng)們,不幸繼承了農(nóng)舍、房屋、谷倉、牛群、以及農(nóng)具,繼承了這些得來容易擺脫難的'東西。他疑惑是誰使他們成了土地的奴隸,疑惑他們?yōu)槭裁匆怀錾烷_始挖掘自己的墳墓。他們不得不度過別人的一生,推著所有這些東西往前,盡自己所能過得好一些。
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也遇到了多少可憐的、不朽的人啊。他們幾乎被生活的重擔壓垮、悶死、爬行在人生之路上。他們是房子的奴隸,車子的奴隸,更是金錢的奴隸。西班牙《世界報》上有這樣對中國房價的評論“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jié)伴旅行、開讀書會,F(xiàn)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yè)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zhì)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可見,盡管時代浮躁奴隸層出,但是如果人始終在一種錯誤下勞作,那么很快就會成為后繼者開墾荒原時不得不清理的阻礙,而他的大部分也終將會被犁入泥土成為肥料。對于我們,二十歲的經(jīng)年里放大了什么,什么又是這個年齡段所不該承受,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找到腳踏實地的安全感,內(nèi)心真實親切的期盼?僅僅由于無知和錯誤,被生活中人為的煩惱和過于粗重的勞作擠得滿滿的,以致無法摘取人生精美的果實。難道是我們的手指因過度勞作也變得太笨拙、顫抖得太厲害而做不到這一點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學本應是人生中最自由的階段,沒有高考的殘酷競爭,沒有老板的苛刻要求。我們理應能夠順從我們的渴望,不要急著給自己戴上考研、出國的枷鎖,去追逐理想,去鉆研學術,去賞玩山水。更何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去跑,去跳,去舞蹈,去歌唱。
當夕陽西沉時,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漿果;在溫和的黃昏中,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鱸魚游泳四周,好似迷上笛音;夜晚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零亂地散布著破碎的森林。聽聽梟鳥和狐貍和唱的小夜曲,不知名的鳥雀發(fā)出尖厲的嘯聲。銜著野草,吮著汁液,思索黃金時代里,有多少山林水澤的精靈曾經(jīng)居。
那是在康科德的冠冕上的第一滴水明珠,是梭羅的心之所棲,是世界上唯一的瓦爾登湖。而我們,只要同樣拋去繁雜,此身所在,便是瓦爾登天堂。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8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說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記得曾經(jīng)有人對我說:當我身在顧慮和追逐過多的東西而感到不堪重負、不知所措的情境,去感受梭羅便是能讓我解脫并接受心靈洗禮的最佳方式。在讀完《瓦爾登湖》后,我的心仿佛也成為了一潭寧靜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爾在說“人,當詩意地棲居”。并純粹地因深陷梭羅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終聆聽著自然的聲音。始終穿梭于行行親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始終光著腳投入地細數(shù)瓦爾登湖畔第一片落葉的脈絡;始終戴著草帽爬到樹上去找老鷹或松鼠的窩;時常夾著舊樂譜來采集植物標本而樂此不疲;時常頂著最燦爛的星空,靜靜觀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而他從來沒有受過職業(yè)培訓,從未婚配,孤獨一生,他不去教堂,不參加選舉,不吃肉,不喝酒,不知曉香煙的作用。他改良的鉛筆完全有希望申請專利,朋友們盛贊他已打開了財富之門,他卻說以后再也不做鉛筆了;作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和愛默生的得意弟子,他本可以成為美國工程師的領袖,而他卻更愿意做一位不顧一切與天合一的草民,一位大自然的藝術家。這也正如愛默生所說:“他不肯為了任何狹窄的手藝或者職業(yè)放棄他在學問和行動上的抱負,他尋求的是一種更廣闊的行業(yè),一種生活的藝術。”
不去討論如果他是個積極的入世者是否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因為他只是選擇了他喜歡的生活方式,選擇了成全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并在這過程中將永遠寧靜的瓦爾登湖化作了最純凈的眸子,帶領我們?nèi)ヌ剿骱桶l(fā)現(xiàn)生命與生活全新的可能。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9
《瓦爾登湖》是一本極為優(yōu)秀的人生哲理書,但從根本上講,這本書更能擴大我們的日常視野,讓我們從簡單的生活開始學習知識。作者亨利·戴維·梭羅。美國作家、思想家、自然主義者。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學知識,還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知識。閱讀它,我們能在平凡與簡單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義與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靜之美。
該書出版于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德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jīng)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美國的19世紀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先驗論】的影響,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jīng)歷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時與后來的讀者們。
雖然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想吐槽一下在復旦大學對面小路里買的英語版!
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很好。這,本不是一本適合我的書,我也永遠寫不出那樣的文字,它安靜孤獨的讓人無法接近。
剛開始讀的時候,它就是躲在迷霧森林深處的湖,越往深處前行,能見度越低,腳步也變得很艱難,當你心理有一絲厭煩時,就會一瞬間被彈出森林之外,它拒絕那些無法安靜的人。
在不屑的努力四五個月后的某個上午,用了2個多小時,安靜的閱讀梭羅是如何開始在湖邊生活,才開始和他一起慢慢入住在這一片森林和湖泊。
現(xiàn)在,這片湖總是歡迎我的.來訪,只要我想去,翻開書,眨眼就到。這本書會給讀者一種很奇妙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告訴你什么是安靜。那種安靜是絕對的,就好像身處于湖中,湖底很暗很靜,離開湖面越來越遠,你可以自由的呼吸,卻四肢無力,在不能為所欲為的時候,剩下的只有思考或者什么都不思考,就慢慢的下沉,看著亮的湖面慢慢遠離。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看上10分鐘,很有用。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0
在那個資本主義的腳步踏響,逐漸開始物欲橫流的時代,作為哈佛大學畢業(yè)生,美國著名作家、思想家、自然主義者,19世紀超驗主義(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強調(diào)直覺的重要性)的著名代表人物梭羅任性地扛起了一把斧頭,住進了瓦爾登湖旁的一座小木屋。瓦爾登湖是美國一個小鎮(zhèn)上的一條普通的小湖,因為盧梭成為一處萬人矚目的神圣之地。仿佛只要去了那里就能感受到盧梭書中描寫的那份恬靜和自在。生活太過復雜,《瓦爾登湖》涵蓋的東西非常的豐富,很多人將它奉為“生活的圣經(jīng)”,因為他們向往卻很難做到,那到底是一條怎樣的湖呢?經(jīng)歷不同,價值觀不同,信仰不同??這些會讓我們有不同的看見,我也只能揀其一二言之,僅代表個人的拙見。
一、梭羅的“瓦爾登湖”
梭羅說:“我到樹林子去,是因為我希望自己有目的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中的基本事實,看看我能不能學會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免得我在彌留之際覺得自己虛度了一生。我不希望自己與世無爭,除非出于萬般無奈。我想深入地生活,汲取生活中的全部精髓,要堅強地生活,像斯巴達人一樣,摒棄所有一切算不上生活的東西,開辟一塊又寬又長的地,精心地侍候著,讓生活處于區(qū)區(qū)一隅,使生活條件降到最低限度,如果說它被證明是毫無價值,那么就要鬧清楚整個毫無價值的真相,隨后昭告世人;或者如果說它是崇高的,那就以親身經(jīng)歷去了解它,在我的下次出游時能對它作出真實的描述!蔽覀円詾楸R梭會像老子一般遠離塵世的“小國寡民”。可是,他的“瓦爾登湖”不是。他的“瓦爾登湖”與世俗有著很直接的關系。他任性地離開是為了尋找生活的真諦,讓我們學會如何生活。到底我們?yōu)槭裁匆獮樯钊绱舜蚱矗窟@樣子做對生活本身有沒有意義?如果我們稍微放松一點,“偷懶一點”會不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糟糕?你看他的生活,整修房子,為解決額外開支開墾土地,除此之外,也就是看書、訪友、親近自然,不愿意被任何事,任何思想纏累,你不同意他,他還會說出一大堆有理有據(jù)的理由來堵住你的口。他像個固執(zhí)的老頭,走在瓦爾登湖旁邊,負氣一般的告訴所有人,你們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多么無知,只是花了一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里享受一些可疑的自由。這些觀念和想法對當今的人來說,就像一碗美味無比的“雞湯”,擄走了所有人的心?墒巧罘绞奖旧聿⒉皇潜R梭的“瓦爾登湖”,盧梭是要我們有內(nèi)心的”瓦爾登湖”。你可以努力地賺錢,但是心里必須是坦然的,就像盧梭的打扮房屋,種植農(nóng)作物,只是一種責任和必須,讓生活更好,或者帶給人內(nèi)心的一種美好,并不是為了錢本身。你可以行善,但必須先確認自己是一個完全的“好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們的內(nèi)心要回歸“瓦爾登湖”的平靜、純潔、無牽無掛。
二、社會的“瓦爾登湖”
盧梭寫作的那個時代,其實已經(jīng)注定了《瓦爾登湖》的長久不衰。農(nóng)耕社會的淳樸已經(jīng)逝去,人人都在“急吼吼”的干活,因為身邊也許有很多人趁著經(jīng)濟的大潮,過上了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可是100多年過去了,這種恐怖絲毫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嚴重。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還在說著金錢可以買來好床,但是買不來精致的睡眠的名言,可是你不會發(fā)覺人們已經(jīng)開始用有價的金錢來衡量一切東西。社會就是《瓦爾登湖》中被那條被起了怪名字的湖,它已經(jīng)被有錢人保養(yǎng),而我們都希望有主宰的能力。在冬季的“瓦爾登湖”,有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獵人和狐貍展開了拉鋸戰(zhàn),
甚至狐貍還會不時地調(diào)戲一下身后的獵犬,然后借著瓦爾登湖隱藏起來,而“我”和闖進領地的各種小動物也會有一場場不小的“酣戰(zhàn)”?墒牵瑧(zhàn)爭中沒有血腥,沒有地位的懸殊,一切看起來再美好不過了。我想這也許是沒有驕傲的結(jié)果。社會當中各種“仇富”“仇官”心理,無非都是驕傲帶來的。你看,我比你有錢,我的社會地位比你高,你就一定要把我說的話當成神的話,也可以用各種方法踐踏你的自尊,而社會也恰巧認可這種驕傲,所以不追求的人才會被認為是笨蛋和無知。盧梭在瓦爾登湖里做了一件看似有點意思,其實很無聊的事,那就是測量湖的深度,而且還用了挺多的文字。他說:即使最深的湖,跟他們的水域相比,也沒有大多數(shù)人所想象的那么深,而且,要是把湖水排干,再來看一看,也不會成為深不可測的谷底。它們不想群山之間的杯狀物;而瓦爾登湖從它的'面積來說,確實深的出奇,但從湖中心的垂直剖面來看,也不過像一只淺盤子那么深。然后我又想到,很多時候別人的驕傲是我們自己慣的,我們總是在臆想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一定有著非人之處,也就心生敬佩,給了他們驕傲的可能。不妨我們慢慢接觸,說不定你也會發(fā)現(xiàn)他不過像一只”淺盤子”那么深。
三、上帝的“瓦爾登湖”
說著說著,我們仿佛已經(jīng)忘了這個大自然是誰的?沒錯,這是上帝的美好創(chuàng)造物。盧梭在書的開始就信誓旦旦地說要為人類試驗出最好的生活心理。其實,讀著讀著,我就想到了始祖生活的伊甸園。雖然在《圣經(jīng)》的描述里,那時很多的生活細節(jié)還是得靠想象。可我覺得,盧梭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伊甸園的生活心理是最好的。你看,所有的東西都是上帝所有的,他才是主人,你是不是就不會隨意破壞?你想,每個人都把所有的美好歸給神,每日贊美神,那是不是就不會有驕傲,不會有驕傲是不是就不會有紛爭?那么沒有了這些,生活是不是就變得很單純?因為罪惡,我們無法回歸,可是我們是不是得有這有的追求呢?這真是一本挺好的書,有美妙的風景可以欣賞,有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可以思考,盧梭的語言也是這般的語重心長。雖然字數(shù)多到看起來有點費勁,而且文中的“子曰”引用高超到讓大部分中國人汗顏,有時間還是可以再看看。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1
高中歷史老師有一次提到《瓦爾登湖》這本書,說是一本好書,所以上了大學在賣書攤上看到時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嗯,只是買了下來。直到要寫一篇讀后感或美文時,我才把他的包裝紙撕開。
這是一本寂寞的書,尤其是剛出版時,沒有人注意它,對之冷落、譏笑。但可能是現(xiàn)實生活太過復雜、繁冗,又或者是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本身的價值,所以就變成了“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的美國最好的書”,但它終究是一本寂寞的書,就像徐遲先生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剛開始時我也覺得它只有無聊,瑣碎,甚至覺得這本書就是多余的,但后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是否因為在今天喧囂和浮躁的社會里,看到的只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爾虞我詐,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社會的冷漠,這本書讓我看到遠離一切紛繁復雜,給內(nèi)心前所未有的平靜。
18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28歲的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花費了28塊1毛2分5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他的“隱居”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因為他是主動的,是真正追求樸素生活的',他在那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你也許最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會讀不下去!彼奈淖质菢闼氐模乃季S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
梭羅說“當我要求定做一件具體式樣的衣服的時候,女裁縫會鄭重的告訴我‘他們現(xiàn)在不做這個樣子的衣服了’,她絲毫沒有強調(diào)這個‘他們’就好像是在引用和命運三女神一樣的客觀權威的話,我發(fā)現(xiàn)很難得到我要求樣式的衣服,僅僅因為她不相信我說這話是當真的,不相信我這么草率!本秃孟窳餍惺且环N權威,使我不得不遵從,如果你穿了一件貌似“不流行”的衣服,人們就會大吃一驚,會嘲諷你的“過時”。這似乎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想法,穿戴已經(jīng)上升到了具有藝術尊嚴的地位,這在梭羅看來是可笑的。
就人體來說,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暖,延緩生命的熱量。最聰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窮人過得還要簡單、樸素。按照智慧的要求,過一種簡樸,獨立,豁達大度與富有信心的生活,用梭羅的話來說他們才是更富有的人。
他用事實告訴我們,曾經(jīng)堅持的物質(zhì)要求是枷鎖,是對自由的放逐和對生命的浪費。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guī)律也就越簡單。他主張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些大自然慷慨提供給每一個人的需求;而不是以復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不以多余的錢和精力去購買多余的東西。適當降低生活的標準或追求,生活更得到滿足。要真正做到梭羅這樣是很難得,甚至在現(xiàn)在是不切實際的,難以實現(xiàn)的,但這種思想還是值得借鑒的。
愛默生說:“梭羅以全部的愛情將他的天才貢獻給他故鄉(xiāng)的田野與山水!痹谕郀柕呛希x書、招待客人、種地、觀察野獸、摘野果……做他想要做的一切,在這里他將最大的熱情投身于生活,以他自己的方式,不受世俗的羈絆。但這也讓很多人只能理解,卻不能接受。他的一個朋友這樣說他:“我愛亨利,但無法喜歡他,我絕不會想到挽著他的手臂,正如我決不會想去挽著一棵榆樹的枝子一樣。”
盡管我們不能放棄一切去尋找梭羅所追尋的“最簡單的生活”,但我們至少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盡量去尋找最本真的東西,去尋找真正的“心靈故鄉(xiāng)”。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2
步入21世紀,隨著城市與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環(huán)境日趨惡化。往日的新鮮空氣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車的尾氣、工廠的廢氣。有的時候,我真想獨自一人來到郊外,呼吸著我們本應該擁有的新鮮空氣,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里,美國著名作家羅常常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如樹的沙沙聲,鳥兒快樂的歌亨利·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滿足了我的想法,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書中梭羅用自己的雙手讓自己隱居森林的生活變得樸實而又充實。在瓦爾登湖畔,梭聲,風拂過的響聲,甚至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也有聲音;一邊釣魚一邊思考……
這本書使我非常受益:一個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到底是什么?有人抱怨買不起房子,梭羅用28美元蓋起了一座使用的小木屋。有人解決不了溫飽,梭羅每周用少量時間種植農(nóng)作物,既填飽肚子有補貼家用。其實,一個人真正的必需品少之又少,只要通過簡單的勞動就可以輕易獲得。人類雖然在不斷進步,但是一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卻沒有變化。食物只要填飽肚子,房子只要讓人棲息。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已經(jīng)有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了,他為了更舒適地生活,換一棟別墅,拼命地工作,而忘卻了身邊美好的事物,這不是因小失大嗎?有些人是金錢的奴隸,天天守著它,為它工作,金錢不成了他的累贅了嗎?這些人在社會中占了大多數(shù),他們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有了還想要。他們一輩子都被欲望指使,生活在種。種勞苦與不幸之中,他死后,這些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拋開這些名利,脫去這些華麗的外衣,做一個最真實的自己,無憂無慮,盡情地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無知的人們,快點覺醒吧!你現(xiàn)在做的,就是自掘墳墓,拋開名利,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找到最真實自己,讓城市不在被繼續(xù)污染,使它變得干凈而又美好。讓自己丟掉種。種負擔,最自由的最自在地生活才是真!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3
讓心靈回歸自然都說心不靜就無法讀懂《瓦爾登湖》,無法走進梭羅的靈魂,無法感受靈魂與自然相融的境界。一天的喧囂漸漸褪去了,夜幕沉沉,燈光昏黃,梭羅的文字總是有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你已來到了瓦爾登湖畔,沐浴著清風與花香。
《瓦爾登湖》寫于美國由農(nóng)業(yè)國向工業(yè)國過渡的時期,伴隨資本主義社會工業(yè)化的腳步,美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fā)展的工商業(yè)使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在社會大眾中滋生蔓延。無止境的物欲使人們貪婪地向自然索取,自然生態(tài)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傷。當人們都享受著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帶來的快樂時,梭羅卻在瓦爾登湖畔建起了木屋,遠離塵囂。
現(xiàn)在似乎有些許懂梭羅的心了。21世紀的中國與19世紀初的美國不無相似之處。同樣是發(fā)展的轉(zhuǎn)型期,同樣是以自然生態(tài)為代價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同樣是社會大眾思想的急劇變化。也許此時更甚,因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時代悄然來臨,蔓延到社會生活與大眾思想的每個角落。人們的精神活動越發(fā)局限,只關心物質(zhì)生活和感官享受,用梭羅的話來說,我們這樣的生活不能稱為“真正的生活”。信息時代里,通訊軟件代替了相見,充斥網(wǎng)絡的娛樂信息覆蓋了對社會里善惡的頌揚與鞭笞,浮華光鮮的事物總比樸實平凡的事物獲得更多關注。至始至終,人們都缺少了對現(xiàn)世與自身的反思,然而這一切在時代的大幕下都顯得理所當然了。
當然,這個時代里還存在著有自覺的人,她以自己的視角將這個社
會一部分難以揭開的黑暗暴露在公眾面前,讓更多的人開始反思現(xiàn)世。然而這樣一部講述環(huán)境問題的《穹頂之下》卻遭到無數(shù)非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它觸犯到了某些群體的利益,但是最讓人寒心的是真正看完這個調(diào)查片去反思自己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shù)人只是在網(wǎng)絡上圍觀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擺出事不關己的看客姿態(tài)。
人心浮躁,這已是個不爭的事實,只是不禁質(zhì)問,這一定就是時代的`必然嗎?這其中牽扯到的因素太多,也許我們該關注的是是否有改變?nèi)诵牡谋匾耘c可能性。從每個個體來說,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思想,思想心性的不同往往會決定人生的走向,體現(xiàn)不同的人生價值。就像讀圣賢書的人與讀網(wǎng)絡小說的人一起聊文學一樣。梁啟超在《學?傉摗分姓f:“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超于智,故言自強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因此,從更大的層面來說,國民思想素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前途。正如人盡皆知猶太人愛讀書,善于思考,所以我們不難看見許多科學家、商富巨賈都是來自猶太民族。
人心原本就應當是屬于自然的,因為一切生命都源于自然。自然原本的平和、安靜、純潔都該是人心所有。今天,應該嘗試讓心靈回歸自然的可能,也許只是放下手機手捧一本書,只是關掉網(wǎng)絡一段安靜的思考,只是拋開物質(zhì)你還有更高的追求這樣簡單而已。多久沒有感受過溪流潺潺,鳥啼婉轉(zhuǎn),世界原本就比你所想象的更加美好。當心靈回歸自然后,能愈發(fā)感受到安靜思考的魅力,能潛心致學;當心靈回歸自然后,能深切體會到人情的溫暖,能懂得珍惜眼前人;當心
靈回歸自然后,能處變不驚坦蕩闖人生,能走得更遠。夜深了,合上書,睡吧,不必想太多。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4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當梭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瓦爾登湖的愛,對于小屋的愛,對于山林的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愛,以及對于大自然萬物的愛,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羅心中孤寂,一種超越了浮躁,超越了個人榮辱,超越了一切物質(zhì)的孤寂,其實與其說是孤寂,我到更傾向說是安靜。在安靜中梭羅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后靜靜的寫下他的思想,靜靜的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時,我都能產(chǎn)生一種震撼,然后靜靜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來。然后一步一步的實現(xiàn),在那時我才感覺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
其實什么是安靜,可能我的理解會和很多的人不同,很多人都認為我是一個話很多的人,其實不然。我認為在有些場合必要的活躍是應該的,可是對于自己的未來我總是可以安靜的思考,我總是在腦海里描繪未來的樣子,我希望某天的午后自己坐在陽臺上什么都不想只是靜靜的'去看一本書,也許那樣舒服又愜意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有時候想想時間其實是最殘忍的東西,它緩緩的沒有一點聲音的流走,帶走了我最快樂的童年。那些在青春歲月中留下的淚水不管是開心還是悲傷,現(xiàn)在想想都是值得珍藏的美麗回憶。有些事情在經(jīng)歷的時候總是那么的想不通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jīng)耿耿于懷的早就放下了,時間總是那么溫柔的對每一個人,讓你安靜的成長,慢慢的懂得。
其實什么是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像很上口的一句話那樣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而我覺得幸福就是在你想愛的時候他們都還在你身邊,我只愿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安靜生活。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5
本書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期間所經(jīng)歷的一切,與周圍農(nóng)夫、鄰里相處,去親身經(jīng)歷周圍的一切,與周圍動物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對自由的渴望。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zhì)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jié)。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jié)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jié)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笨矗∵@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瓦爾登湖》代表了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蛟S在不知不覺間梭羅已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然而,我們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愿意親近自然呢?
在紛擾的城市里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看風景不需要在戶外,只要有網(wǎng)絡就行,隨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每天上學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會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會在意路邊的風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們總覺得大自然離我們很近就在窗戶外面,但慢慢地我們卻與大自然漸行漸遠。
在看《瓦爾登湖》時,我在羨慕的同時也很佩服梭羅。他喜愛自然,他一直留在瓦爾登湖做著他喜歡的事。他追尋著自己的內(nèi)心,與山林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讓我一個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風景我也無心欣賞,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太孤單了,再美好的風景也會變得單調(diào)。我更不會想著與動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現(xiàn)在看過此書后,或許我也會像梭羅那樣了——把自己的心帶到大自然里,體驗一回沒有任何困擾的生活。
我們是時候回歸自然了,讓我們帶著一顆最純凈的心走進自然,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遺失的美好。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6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衛(wèi).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后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許多偉人也拜讀了此書,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此書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哈丁曾說過《瓦爾登湖》內(nèi)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圣書。
《瓦爾登湖》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jīng)常嘗試著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謂的心靈凈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嘆服的是,每次讀后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著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復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靜靜地走進《瓦爾登湖》,我跟隨著梭羅漫步林中,聆聽自然的天籟之聲沉思冥想:群山蔥蔥,曲徑幽深,山湖靜寂,紫霧騰騰,我好像到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午夜十分,孤云獨去,月澄無影,湖畔的樹木也靜靜地佇立,這仿佛是“月出皎兮,楊柳依依”的情景;夜半流螢飛舞,不知名的昆蟲的吟唱,天空中偶爾留下幾聲鳥鳴,在蒼涼的月色下卻有幾分秋雁的味道,和著幾縷“微風吹解帶,山月聽彈琴”的古韻,多美的境地,大自然給人以無限地遐想。梭羅說:“我驀然覺得能和大自然相依為伴,竟是如此甜美、陶醉和受惠”,可這樣的自然之美早已離我們很遠很遠…
遙想古人是如何的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甚至神化自然。當然,也許是對天地萬物的無所知,但他們生活的簡樸,向大自然索取的很少很少,他們總在順應自然,而不想改變自然,因此才給我們留下豐富寶貴的資源,多樣化的物種,良好的生態(tài)平衡,才有大自然的美景。
梭羅在書中說:“湖邊,群山聳立,從這個山中小湖的湖中心放眼望去,山景如此令人目炫神馳,湖山清奇超凡。森林倒映湖面,湖水不僅使近景猶如仙山瓊閣,而且湖岸蜿蜒曲折,形成一條灑脫明快的'輪廓線。湖的邊緣沒有任何造作或遺珠之憾,沒有那種斧鉞伐出的林中空地和湖邊開墾的耕地,大自然在這里編織出一幅揮灑自如的織錦”。正因為沒有過多的開發(fā),自然的美才會如此呈現(xiàn),才會如此清新、飄逸。
如今的世界嘈雜多變,生存的危機感、緊迫感給人帶來無限的焦慮,帶來的是一張張匆忙而麻木的臉,人心也變得越來越浮躁和忐忑不安。透過繁華而喧囂的城市,看紛紜而熱鬧的人群,我們是否還能靜下心來,留一點時間去傾聽大自然的吟唱,去觀賞大自然的美景,去領略大自然不息的生命脈動,從而得到慰藉和熏陶,讓自己的人生更飄逸和灑脫呢?
盡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盡管瓦爾登湖已經(jīng)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nèi)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7
這本書是一位朋友推薦的,優(yōu)美的散文集,我讀的是譯林出版。書中有很多精彩片段,可以欣賞著瓦爾登湖靜謐的風景,跟隨梭羅感受粗曠簡約的生活。有人說看這本書,是翻越一座高山,讀起來費勁但是讀完以后會覺得看待生活的眼界提升了。讀完之后,我不敢說眼界提升了多少,但有一點體會很真實,這本書就像一個濾網(wǎng),過濾了生活中不必要過于在意的雜質(zhì),讓我們的內(nèi)心能夠像瓦爾登湖那樣清澈。
在走進梭羅的生活之前,首先需要面對一個命題:粗曠簡約的生活是相對的。梭羅在約200年前,僅憑雙手和一把斧子走進了瓦爾登湖畔的森林,體驗生命力和生活的滋味。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huán)境,我們對生活必需品的認知是不同的。古代皇親貴胄們的一些生活用品,在現(xiàn)代人眼里是粗曠的。即使現(xiàn)代人追求的豪華奢侈,可能在幾百年后也會顯得笨拙不堪,也可謂粗曠生活。再比如發(fā)生地震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生存,有寨風擋雨的安全避難所和吃的就行,也不會在意有沒有美食、網(wǎng)絡、舒適的床,這一點也可以說明我們平時認為重度依賴的物質(zhì)條件,在人的生命力屬性層面已經(jīng)是“偽依賴”了。這個比喻不是為了去除這些依賴,而是說明欲望是有彈性的,大的時候可以是無底洞,而迫于形勢需要時也可以回到最原始的底線。這樣來看的話,我們的生命力所依賴的物質(zhì),并不是文明發(fā)展讓我們迫不得已的去努力,那么為什么人們還要樂此不疲甚至疲于奔命的去填補欲望的溝壑呢?
這個問題,或許正是這本書要解答的,提醒我們不要讓物質(zhì)欲望牽著走,抑或不能一生折服于無止境的物質(zhì)追求,而忽略了最美麗的風景和遠方。
梭羅生活在美國19世紀中期,正是美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他的朋友愛默生在序言中介紹了有關他的一些背景。雖然他不是領跑那個年代的造富者,但從他發(fā)明鉛筆打孔制造工藝來看,他是有潛力能力成為的。那么,是什么動機讓他選擇去瓦爾登隱居呢?他對商業(yè)文明不是徹底排斥,在書中他也肯定了商業(yè)的進取性和勇氣。愛默生的分析是,梭羅的血統(tǒng)中帶著對遠古曠野生活的一絲向往,但主要還是他不愿成為物質(zhì)生活的奴隸,或者說他想體驗生活更多的可能和絕對自由,而不僅僅像螻蟻一般的被迫生計。在他眼里,即便繼承了殷實家底的農(nóng)場主也是困于生活,或者衣食無憂的富人們在暖烘烘的壁爐前炙烤自己也并不是最佳的生活狀態(tài),他追求的是自由和人性的完整。
1845年3月底,梭羅拿著一把借來的斧頭,走進了瓦爾登湖旁的森林,開始了兩年零兩個月的隱居生活。這次隱居生活是他設計的一次實驗,也是一次自己對粗曠生活的沉浸式體驗,從中證明了一個飽滿的生命并不需要依賴過多的物質(zhì),梭羅把自己融入了自然,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力,放射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感悟,最終從隱居生活里出來,去開啟下一個階段的生活體驗。
“我不愿過著不是生活的生活,須知生活無限珍貴;我也不愿過消極順從的生活,除非必須這樣做不可。我要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華,剛強地、像斯巴達人那樣堅毅地,清除一切不成其為生活的東西,大刀闊斧加以掃蕩,仔仔細細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個角落去,將其置之最低的條件之中。要是它被證明是卑微的,那么,就把整個卑微的情況弄清楚并公諸于世;要是它是崇高的,那就去體驗它,在我的下一次出行中做一個真正描述。因為在我看來,大多數(shù)人對于生活到底屬于魔鬼還是屬于上帝,還是搖擺不定,并且有些匆忙地下結(jié)論說:人類在這里的主要目標是‘贊美上帝并永遠享受神賜’”。《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一開始讀前面的《經(jīng)濟篇》時,我甚至覺得梭羅有點性格的孤僻,以及生活上刻意追求節(jié)儉。但是整本讀完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他徒手做木屋、家具,購買生活必需品等列出的賬單,都是嚴謹實驗的態(tài)度。如他所說,這是將生活逼到角落,把生命對物質(zhì)的依賴壓測到極致的做法。表象是確實刻意,但目的不在于去推銷這種極致簡樸的生活,而是說明一個普通的生命不用被過度的物質(zhì)追求驅(qū)使,也能平等地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切,甚至有些是非簡約生活模式下無法體會到的。梭羅是個明白人,他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保持了自己該有的清醒,不去盲目地選擇“被忙碌”的生活。
“我還想到那看上去像是富裕,實則是一切人中最貧乏的一類人,他們積累了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卻不懂得該怎樣去利用或擺脫,結(jié)果是金腳鐐、銀腳鐐,自己鍛來自己戴。”《經(jīng)濟篇》
梭羅對生命力和自由是十分珍愛的,將其比喻為果霜,一定要輕拿輕放。他崇尚簡樸的生活,簡單、簡單、再簡單!因此,他才具備驚人的'觀察力和感知力,才能取得實驗最大的收獲。他不但證明了生活的趣味不依賴多么充裕的物質(zhì),而且簡約反倒是有利而無害的。
“看見我親手建造的煙囪背后積上煤煙,感覺真是不錯,所以我撥旺爐火時比往常更加理直氣壯,更加滿意!薄赌疚萑∨
另外,他也應該不是為了追求孤獨才去過隱居生活,當然他的確在瓦爾登湖畔享受到了孤獨的美,以他的智慧和感知這是完全可以的。在讀到《昔日的居民,冬日的訪客》章節(jié),也可以感受到梭羅對訪客并沒有什么反感,而且對于思想有共鳴的哲學家到訪是非常愉悅和期待的。他只是保持自我的獨立,讓自己沉浸在他所向往的生活中,過把癮,這并不代表他對村民沒有善意。
瓦爾登湖坐落在梭羅的出生地康科德鎮(zhèn)附近的森林里,梭羅稱之為“神的水珠”,沒有出入水口,也將其視為“自己的水井”供村民們享用。他將自己融入了瓦爾登湖的自然環(huán)境中,能聽見到狐貍走過雪地的聲音,松鼠和野鼠為堅果的爭吵,鷓鴣突然鼓翼飛起震落枯枝葉上的雪,來自林肯、阿克頓、貝德福德或康科德的鐘聲、遠方的公路上傳來旅客馬車的噪聲……他的眼睛和耳朵仿佛是森林中的攝像探頭,感知著瓦爾登湖畔森林里的一切生命,哪怕是風吹松針的晃動、魚兒躍出湖面時的漣漪。冬去春來的沙流涌動,便能感受到河流的源頭,從而感悟人的生命力也如此。梭羅對東方儒學和哲學也有研究,他應該感受到了化境的滋味,在《春天的湖》章節(jié),描述到:“循循善誘的融化比使錘子的雷神更有力量。一種是融化,另一種只是擊成碎片!
梭羅在瓦爾登湖享受著孤獨,但他并不寂寞,他的精神世界拉伸到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與名著作家對話,對著浩瀚宇宙冥想,這些精神上的收獲是一個忙碌的農(nóng)場主無暇顧及的。這可能是他的實驗給人的第二個啟發(fā)——非寧靜無以致遠。
“尤其是在黑夜,當你浮想聯(lián)翩,神馳于其他天體中宇宙起源的大主題之時,你感到釣絲上有什么輕輕一拉,把你的夢給打斷了,你重新和大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這感覺十分奇異!薄逗
“他的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guī)律將顯得越不復雜,孤獨將不成其為孤獨,貧困也不成其為貧困,軟弱也不成其為軟弱!薄督Y(jié)束語》
當梭羅走出瓦爾登湖,開啟下一個實驗時,他收獲的能力和感悟是飽滿的,足以讓他更加自信地去面對生活。他的生活方式我們沒必要過度追崇,我不知道海子是不是受了他很大的影響,但是簡約的這種風格是值得欣賞和借鑒的,不然真有被“設計好的生活”奴役的風險。
用這本書我認為最酷的一句話結(jié)尾,也勉勵自己做一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我不想坐客艙,寧可到桅桿前,站在世界的甲板上,因為在那里我能把群山中的月光看的最清楚!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8
在某種程度上說,《瓦爾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志中的動植物篇。誠然,梭羅大半輩子在康科德與瓦爾登湖邊度過,始終致力于觀察與研究飛禽走獸和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變化進程。
梭羅不論對紅黑螞蟻大戰(zhàn),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以及獵狐犬等的描述,總是如此繪聲繪色,如此引人入勝,真能夠說是曠世罕見的華章。
梭羅在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談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草木鳥獸的和諧相處有許多精彩片段。
不但如此,他還主張社會內(nèi)部各族群之間和諧相處。自古以來,北美大陸的主人、原住民是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到達新大陸后不僅僅肆意殘殺無辜的印第安人,使其瀕臨種族滅絕的境況,而且徹底毀掉了悠久的印第安與生活方式,還對印第安人持極端歧視的態(tài)度。殊不知,梭羅乃是狷介之士,卻反其道而行之。
梭羅在書中談天說地和縱古覽今時,一邊立論公允,痛斥時弊。一邊又提出不少用心性的批評與推薦,其資料十分廣泛,涉及飲食文化、住房建筑、生態(tài)環(huán)境、學校、農(nóng)貿(mào)漁獵等。梭羅諸些舉動和言論,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當今中國,到處能夠見到人們侵犯生態(tài)環(huán)境,環(huán)境治理成了社會和諧的`一大問題,且不論生態(tài)物種,就說樹吧!
樹,是我們?nèi)祟愖钕鹊募耐校跇渖铣宰⌒,樹為我們(nèi)祟悗Ыo了最根本的家園;樹能如此,那些其它動植物呢?我想它們生態(tài)作用必須也很巨大。那人類還要肆無忌憚的去破壞、殺害們呢?
自然給予人類那么多,人類當予,來感恩這地球上最偉大的母親!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19
《瓦爾登湖》是梭羅的作品。
梭羅竭力描述了瓦爾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麗,歌頌那一種與世隔絕的安寧。他試圖讓大家相信,瓦爾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寧靜和溫暖。
然而,我作為一個讀者,卻明顯地感覺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種真實,那就是:他的心靈并沒有真正安放在這片深邃的藍色里。這兒不是他的家,而是一個躲風避雨的涼亭。瓦爾登湖的水融化了潔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陽光,卻并沒有化開這顆對現(xiàn)實世界充滿了憤怒和失望的心。
梭羅和他的思想,是瓦爾登湖來自遠方的真摯的朋友。瓦爾登湖于梭羅而言,是一種深刻的思索,無奈的超脫。正如一個企業(yè)家從高空跌落時,離開家而躲進了月亮湖。睡不著覺的時候,躺在草地上數(shù)星星,一顆,兩顆……
而梭羅則數(shù)著第一塊冰下面的氣泡,一個,兩個……
雖然瓦爾登湖的每一滴水,都被梭羅細細地研究過了。但,我看見的,卻依然是一個沒有家的孩子,他試圖盡自己的全力皈依瓦爾登湖。
只有瓦爾登湖的兒子,才能融入瓦爾登湖的心。無論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長的樂土。那寧靜、歡暢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體里的血液。
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是大自然的音樂。
這是一個好地方,去的次數(shù)越多,就越喜歡它。再次翻讀《瓦爾登湖》時窗外的'綠葉已經(jīng)淡淡泛出一點秋意,近段時間突然瘋狂地喜歡上了大衛(wèi).梭羅,那距離康科德兩公里的瓦爾登湖畔,那獨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漁獵,耕耘,沉思,寫作的簡樸生活。從1845年到1847年,大衛(wèi).梭羅-瓦爾登湖畔一個孤單的靈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將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與我再次如期邂逅的文字此刻正靜靜地躺在電腦桌旁,因了翻譯家林志豪先生的生花妙筆,這本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環(huán)出版社共同出品的著作方深深地吸引著我。也許當生活簡單到一日三餐,簡單到最后的財產(chǎn)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滿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這些屬于作者自己的經(jīng)歷,一段從生活必需品如何獲取作為起點,然后才開始啟程前往夢中勝境的旅程。而當這求索著的靈魂將故鄉(xiāng)的牌位輕輕供奉在寧靜的瓦爾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為迎風鋪展的畫布,一點一滴圓潤豐滿,最終造就了這部包括結(jié)束語在內(nèi)分為二十個篇章的自然隨筆被后人贊譽為“能夠塑造讀者的書籍”。
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細心品味的好書是難得的,《瓦爾登湖》這樣的經(jīng)典更是不會例外,當我在舒緩而純凈的文字中慢慢行走,總會有一些花朵般絢爛的靈光突現(xiàn)迫使我停下來,如果說一篇優(yōu)美的文字是我們風沙蒼茫的旅程上一處小小的綠洲,那么《瓦爾登湖》賜予我們的是一片遼闊的草原,我們既可以讓自然和人的心靈探索野馬般狂野地奔騰,又能讓個人體會到自力更生過簡單生活的那些經(jīng)驗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閃動著露珠的光芒。當然,一個經(jīng)歷足夠豐富的讀者,還會從這本寧靜的經(jīng)典中品讀出對現(xiàn)代生活的揶揄和諷刺。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本簡明的書,因為她不晦澀,文字和文字間串聯(lián)成水晶珠鏈一樣的風鈴,使得思想不得不化為清晨刮起的陣陣微風,她時刻在直面我們的經(jīng)歷,我們的閱讀和思索。晨昏照耀下的樹林和季節(jié)變幻間的鄉(xiāng)村和田野,水天一色下翩飛的歐鳥和樹叢里驚恐逃走的小獸,其實它們不僅屬于作家,在我們看似沉悶平淡的生活里,何嘗不是處處可以一窺它們的背影,而前提是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正擁有一個比晨起時更早,更神圣的黎明!
努力去做一個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絕,因為選擇和放棄從來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歌德巴赫猜想。當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他的名作《林中路》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命題,其實他沒有給出我們答案;然而大衛(wèi).梭羅卻在他描述瓦爾登湖的美麗文字中,寧靜又雄辯地給出了自己的一種回答。
月光一樣的隱居也許是我在這本書里讀到的最大的收獲,當我們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爾登湖”,我們就會在自己的人生里獲得這樣恬然的生活姿態(tài),月光般明亮卻內(nèi)斂,月光般平靜卻非凡,隱居只是一種選擇,是否選擇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nèi)找癸L塵仆仆的路途上,心內(nèi)心外都要撒滿一路月光。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0
在徐遲的序里說到“這本《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并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即這是一本寂寞的書,它將告訴我們怎樣面對寂寞。確實,看這本書讓我感覺到寂靜,感覺到身處社會、文化和心靈的荒野,感覺身在一個中間世界,這個世界純凈、安寧、卻充滿趣味。
梭羅發(fā)現(xiàn)了,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形接近。因為解除寂寞的方法根本就不在空間的距離、周圍人數(shù)的多少,而在于心靈。
可是梭羅不寂寞,一個人生活在山林,他的最愉快的時光甚至是被暴風雨禁閉在室內(nèi)的日子。他的`伙伴就是他自己,孔子說得好,“德不孤,必有鄰!笔聦嵣希罅_對自己也是這樣,“不論我有如何強烈的經(jīng)驗,我總能意識到我的一部分在從旁批評我,好像它不是我的一部分,只是一個旁觀者,并不分擔我的經(jīng)驗,而是注意到它:正如他并不是你,他也不能是我!边@種他所謂的雙重人格必然使這種人在人群里是寂寞的。
我想象梭羅獨自在溫暖的小屋里聽雨聲,感受自然的洗滌。因為雖然他生活在遠離人群的湖畔,但卻是最不寂寞的人,他對于世界是真正的熱愛。他的伙伴,不僅是人,還有動物,甚至草木,他可以幾小時饒有趣味地看螞蟻打架,可以在雷電交加的屋里靜靜地思考。他將自己放在宇宙中而不是平凡的社會中思考,他想到“我們居住的整個地球,在宇宙之中不過是一個小點。那邊一顆星星,我們的天文儀器還無法測量出它有多么大呢,你想想它上面的兩個相距最遠的居民又能有多遠的距離呢?我怎會覺得寂寞?”
他以他的眼睛給周遭的事物一個存在理由,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對這個世界一點也不漠然。梭羅對于身邊的自然界有一種格外的熱情。一只風信雞,一只蜘蛛,一張豆葉,一個湖,甚或北極星都是他的伙伴。你可以把這些看作他的白日夢,看作是詩人式的自得其樂。這樣的白日夢使我們想起童年,梭羅是一個孩子,單純地在大自然里玩耍不倦的孩子。
梭羅的寂寞值得我們分享。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1
繁忙的都市,匆匆而行的男女,我們似乎都忘記了,寧靜是什么。牛蛙嗚叫,邀來黑夜,夜鶯的樂音乘著吹起漣漪的風從湖上傳來。搖曳的赤楊和松柏,如鏡的湖面,晚風吹起來的微波……然后我走進了這樣一本書,我愿當一個朝圣者,拜讀于《瓦爾登湖》。
本書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梭羅,在這本書中梭羅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的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這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特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jīng)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本書以春天開始,歷經(jīng)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結(jié)束,這正是一個生命的輪回,終點又是起點,生命開始復蘇。在我看來,《瓦爾登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梭羅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xiàn)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業(yè)。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他使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他重新獲得了一種成熟的恬靜,如果說那不是黃金年齡清純狂喜的話。
《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是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邊釣魚。晚上,他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大有妨礙。
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nèi)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和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yōu)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也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辟,給人啟迪。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里有大自然給人的澄凈的空氣,而沒有工業(yè)社會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讀著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凈和精神的升華。
我不得不說,我對其中的幾句話深有感觸,例如那一句:“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得很好,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中去。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讓我領悟到了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變化,終于解決了我一直以來迷惑——總覺得我周圍的環(huán)境變了,但是卻是我們在變。樂觀的人一直樂觀,悲觀的人會一直悲觀。還有那一句“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或蚊子翅膀把我們拋出軌道。下決心好好度過每一天吧,不讓自己的人生有所遺憾!苯o了我前進的方向,生活的正確理念。
最后談一談整本書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書的中心思想。我認為,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揭示了生態(tài)危機及其社會根源,宣揚了憂患意識。他在書中滿懷憐惜之情地批評了為物欲所累的人們,同時對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美國式生存方式提出了嚴厲批評。他提倡簡單生活,追求簡樸,這種簡單不僅是生活上、經(jīng)濟上的,而且是整個物質(zhì)生活的簡單化。他還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集中表達了希望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理想。
作為一名大學生,接下來我想談談對這本書的評價!锻郀柕呛愤@本書會給人有一種靜謐的感覺,所有喧囂都在這靜謐中沉寂。這本書沒有用華麗的語言,只是樸素地、真實地寫出了瓦爾登湖在他的眼中的樣子。他所處的時代中,無論什么樣的出身,都是要一輩子永不休止地勞作。孤獨在他的生活中成了必需品,他所觸摸到的村莊,村民們都是在勞作,越來越多的人被金錢所迷惑,盲目地去追求錢財。仔細想一想,其實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中不也是充滿了錢的味道嗎?為了錢財不惜代價,生活越來越忙碌,追求金錢的道路上,我們越來越孤獨,但其實這都是相對的。我們應該接觸大自然,自然的美是無可替代的。
這本書意境恬淡、浸透哲理。詳細而真實地記錄了作者以自然之子的身份,表達對自然的崇尚、與自然的溝通,將自然萬物的生長歷程與個人心路歷程相統(tǒng)一的自傳。這不僅是作者在為自然發(fā)聲,也是為時代發(fā)聲。在當今的大環(huán)境中,多數(shù)人們被功利沖昏了頭腦,為蠅頭小利而不做長遠打算,傷害自然的同時,也迷失了自我。而《瓦爾登湖》對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就如甘露之于龜裂的大地。于個人,現(xiàn)在的我們正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和完善期。
《瓦爾登湖》里所蘊含的哲理不勝枚舉,用心去閱讀、品味、反復咀嚼、推敲,指路的光就在手邊的帷幕之后。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2
“我步入森林,是因為我想過真正的生活。”
第一次接觸到梭羅的《瓦爾登湖》是在我們自編自導自演話劇“死亡詩社”中。當時就被這句從容而堅定不移的話語觸動了。到家便買了本《瓦爾登湖》。
說實話,這并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第一遍讀的時候,并未讀進多少。這本書的語言實在晦澀且篇幅很長。但開始讀第二遍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不同。梭羅一個人獨居時的經(jīng)歷,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查閱了網(wǎng)絡資料,這本書寫于十九世紀中葉,資本主義世界正在喧囂發(fā)展的時期。在這樣一個喧囂的環(huán)境中,他毅然步入沉寂的森林,用心描寫出孤獨。他澄澈的內(nèi)心讓人心生尊敬,甚至讓人向往。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能做些什么?這本書實際上就解決了這么一個問題。作者獨居在瓦爾登湖畔的木屋中,思考真理。他試圖鼓勵他人,簡化生活,將不多的時間投入到對更高層次的價值觀的思考中去。他提倡簡樸生活,但并不是當我們粗茶淡飯,而是想讓我們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正確的事上。這也許就是為人的正確方式:清澈、恬靜,沒有虛榮造作。
這本書在一八五四年時第一次出版。何懷宏先生說過這么一段話:“這本書在一八五四年出版時是寂寞的,它不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應該親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對之冷落甚或譏評。它永遠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讀者雖然比較固定,但始終不會很多,而這些讀者大概也是心底深處寂寞的人。而就連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時候讀它才能悟出深味,就像徐遲先生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3
那是一個什么地方呢?
擁有歡樂的生靈,
美麗的湖面,
還有一個如此愛她的人。
盡管我只是在這一寒假才真正的接觸到梭羅這一偉大的作家,可是他的文字令我第一眼就沉迷于其中。他從不屈服,他是真理的代言人,他在勘測這一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還有很多很多。
“他對于年輕人并不慈愛,而是高傲的、說教的”,可是,他卻將自我全部的熱情、耐心獻給了故鄉(xiāng)的每一寸土地。他所一向依傍的河流,“河床里,河岸上,或是河上的空氣里發(fā)生的每一件事”,他對于這所有一切全都熟悉。他愛這片土地,愛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靈,愛這孕育我們的大自然。
對于他的《瓦爾登湖》,我一開始并不完全看得懂,可是隨著你對這本書漸漸深入的了解,你會發(fā)現(xiàn)原先的一些困惑都漸漸有了些眉目。梭羅的文字并不是那種慢慢慢慢滲透進你的情感的,而是用一種溫和卻果斷的方式,穿透你的骨骼,直擊你的靈魂深處。就如木頭和琴一般,他能使你從心底里產(chǎn)生共鳴。尤其是他的景物描述,他用簡短卻又華麗的文字記錄下他的家鄉(xiāng)一年四季的變幻。他所有描述的自然風光,都好似交響樂般雄偉地在你眼前重現(xiàn)。他懷著一種崇高的敬意,用熱情將一切生動的描繪,將所有他愛的事物都賦予生命。在他的筆下,它們是圣潔的、可愛的,以及如他一樣的無畏、自由。
盡管我還未曾走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可是在我眼里,他的文字帶著一種淡淡的憂郁的青草氣息。對于當時的社會,他研究的太多太多。而他崇尚的,不是金錢,而是真理。他的天性就如野獸一般自由,而這種自由導致他常常陷入一種困難的境地。但他并未所以而改變自我。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我。我對平時的生活又有什么樣不一樣的感覺呢?這種思考是不是深深地埋藏在我的'潛意識里而未曾被我發(fā)掘出來?又或者,是我認為其實這是所謂“叛逆”的想法而不愿意說出來?梭羅教會了我不要去太過于隱藏自我的感受。甚至是在讀到了他的文字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先世界上有那么多美麗的地方。比如我的家鄉(xiāng)——一個由綠水青山環(huán)繞著的小村莊。先不說山水有多美,光是我家那個不到5平方米的小院子,在熱浪滾滾的夏天,也別有一番趣味。
院子的一角,種了一棵桂樹、一棵梨樹。墻邊還放著大大小小的盆栽,一到夏天,雖然沒有花香,可是綠油油的,頗為好看。
我的外公喜歡書法。于是我也經(jīng)常和外公一齊在院子里練字(因為我們家其他地方練不了)。夏日的院子實在是熱的令人發(fā)顫,練不了字了。但外公確實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會用一個大碗,盛一碗水,拿著毛筆,在院子的地上寫起字來。我也依葫蘆畫瓢,或用手沾水寫字,或用筆,有時,還將腳用水沖過一遍后,在地上踩來踩去。腳干了,就在沖一遍。陽光如此猛烈,寫過的“字”,畫過的“畫”一會兒就干了,如此往復,玩一個午時也樂此不彼。
秋天,桂花開了。外公便會在樹下鋪上報紙,將桂花搖下來,做糖桂花吃。伴隨著“簌簌”的聲音,一陣陣顫動的風拂過面頰,其間融化了桂花的香甜。黑白的報紙上落下了一層又一層金色。
我們是用木柴燒的飯。燒飯時,炊煙裊裊升起,好一幅“流水人家”的畫卷!有時,我甚至會和隔壁家的.阿姊偷偷從我們家的墻上摳瓷磚下來(因為瓷磚的大小就和一元硬幣差不多),然后把它當錢幣玩。為這事,我可沒少被說過。
一個小院,盛滿了我童年所有的完美回憶。
他將冬日里的冰之中夾著的氣泡比作小扁豆,將枯燥無味的說明轉(zhuǎn)換成貼近生活的、風趣可愛的事物,牢牢地捉住你的眼球,使你對他的文字的熱情絲毫不減。
他是孤獨的,很少有人真正地走進過他的內(nèi)心世界。能與他在思想、心靈上有一種先天的契合的人,大概,就僅有愛默生了吧。但他又是歡樂的。在他之后生活的地方,有數(shù)以萬計的生命環(huán)繞著他,他從來不會覺得孤獨,他的每一天都是歡樂的,幸福的,充實的,有意義的。
他說,“星星是一個個多么奇異的三角形的頂點!在宇宙各種各樣的星宿中,有著多么遙遠而又不一樣的生命在同一個時間里凝望著同一顆星星!”
可他們眼中的星星到底是什么樣的?答案絕對沒有一個相同的。并且關于星星是什么顏色的這一問題,又有誰真正了解呢?天真爛漫的兒童用鮮亮的黃色畫出四角星;憂郁的少女則用與深夜顏色相近的灰藍色暈染出大小不一的點;印象派的畫家用一個個色彩繽紛的漩渦,閃爍著布滿整個天空!那是生命,是夢,是無盡的時間當中的一個微小的停留!
他的好友愛默生曾在梭羅小傳中談到,“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學問,有美德,有美,他會找到一個家”。
可是對于梭羅來說,這個家并不是由幾個人組成的家,而是這片土地。他的血液里流淌著自然的氣息,他與這片土地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
盡管他并沒有得到感情,可是,在他的家鄉(xiāng),始終有一片湖,那顆康科德頭頂皇冠上鑲嵌著的寶石,將永遠張開雙臂,歡迎他的到來。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 篇24
眼前呈現(xiàn)的是一片藍色的湖面,微微的碧波,蕩漾在群峰腳下,黛藍的遠山,靜穆在蔚藍的天空下,一切都展示著無限的靜美與悠遠。
晨光中,薄霧尚未散盡,湖面上仍飄著幾許寒煙,誘人的藍,讓這片湖光山色平添了一脈柔情,遙望那隱約的山色,縹緲如在幻境,凝視那純凈的漣漪,神秘得像童話里的湖泊。好醉人!應對著這片靜逸的風景,我感到了一絲猶疑。難道時光又回到到了上個世紀?我是否已進入到一個夢中世界?
這寧靜的湖面于我來講是陌生的,但在我心中,卻又感到了似曾相識。是不是因為我讀過的詩畫,讓我產(chǎn)生了一種身歷其境的錯覺?是不是因為我喜歡的旋律,讓我夢想中的意境變成了現(xiàn)實?也許都是吧,也許都不是。不去想太多了,畢竟我已來到了這向往已久的秀麗湖畔。
雨后的靜湖,清新、嫵媚,極目所見,山藍,水藍,天藍,一切都是我所喜愛的藍色,我想,我是選對了放飛遐想的地方。
去找一條小船吧,盡情地到藍色湖波中去蕩漾,很遺憾,湖中沒有船。也許不必有船,我沿著湖畔草徑,輕輕來到了湖邊,緩緩踏進湖波中,水不深,我感到有一片瑩靜的藍色在蕩漾,是瀲滟的湖水在蕩漾,是湖畔的叢林在蕩漾,是群峰的倒影在蕩漾,甚至,那云天也像是靜謐的湖面,悠悠地飄動著天鵝絨似的淡藍。自然,隨之蕩漾的,還有我心中的遐思。
恍惚間,覺得自我是‘一條柔波里的水草,油油地在水底招搖,’感覺中,仿佛我正在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我沒有放歌,我更愿意沉浸在這幽寂的藍色世界里,我愿靜守著這一片美麗的山水,靜怡著這一刻完美的時光。
我想起了十九世紀美國作家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當年他獨居在瓦爾登湖畔的時候,或許,在更多時光中,他也是這樣的吧?靜靜站在碧波蕩漾的瓦爾登湖畔,讓自我的思想隨藍天白云自由地飛揚。
梭羅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夢想主義者,他對孤寂的追求是常人難以理解的。我讀過他寫的一段文字;“我追求孤寂。在我的一生中不會有比孤寂更讓我傾情的朋友了,”我想,僅有讀懂了梭羅文字中的含義,我們才能夠理解,他選擇在瓦爾登湖畔孤獨生活的決定,僅有理解了梭羅的選擇,我們才能夠感受,他在瓦爾登湖畔所收獲的內(nèi)心愉悅和精神升華。
我相信,梭羅并不寂寞,讀他的《瓦爾登湖》,哪里有寂寞的痛苦?哪里有孤獨的傷感?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湖畔草坡上的綠茵與野花在為他蕩漾初春的芬芳,是湖光水色里的游魚和漣漪在為他蕩漾盛夏的爛熳,是長空中的曉風和野雁在為他蕩漾高爽的秋色,是環(huán)湖岸邊的白楊與青松在為他蕩漾隆冬的夜籟。
我羨慕,孤寂耕讀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是幸運的,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能夠遠離世俗的紛擾,獨守內(nèi)心的一份純靜,當一些人把自我無奈地囚禁在扭曲本性,追逐名利的彷徨之中時,梭羅卻能夠在淡泊的耕讀生活中,擁有無限絢麗的湖泊、樹林、陽光、星輝。他能夠自由劃著獨木舟,輕輕蕩漾在瓦爾登湖上沉思;他能夠欣然佇立在原野上,靜聽飛雁贊美朝陽的歌唱;夕照下,他盡情欣賞晚霞的絢爛,月色中,他縱情遨游神秘的太空。
我敬佩,梭羅是睿智的,因為他擁有幽靜深遠的瓦爾登湖,那靜謐的湖面恰如一面明凈的鏡子,啟發(fā)著梭羅不斷升華他的人生哲學、政治信仰、和道德價值觀。是否能夠這樣說?正因為甘于寂寞的梭羅,在寂靜的瓦爾登湖畔找到了共鳴點,所以他的哲思與情懷才得到了全面的啟發(fā)和提升;正因為瓦爾登湖畔靜淵深邃的氛圍,才能夠時刻清醒著梭羅的靈想、啟迪著梭羅的睿智,從而鑄就了他卓然超群并屹立在美國思想與文學史上的輝煌。
我期望,我的假設是真,那么,我眼前這片微波蕩漾的`藍色靜湖,就該是我心中的瓦爾登湖吧。是的,就像梭羅那樣,我也需要尋找一個寧靜的地方,在靜穆中深刻反思自我走過的人生歷程。我應當捫心自問;在浮躁的現(xiàn)實生活里,我失去人生方向了嗎?在世俗雜念的影響下,我失去純真童心了嗎?在激烈的商界競爭中,我是否變得了唯利是圖?在無數(shù)次直面背信棄義的事例后,我是否也蛻變成冷酷自私的代表?就讓我坦誠地應對著這片藍色的靜湖,徹底滌蕩一下自我的靈魂吧。
我想,既然十九世紀的梭羅能夠在肅靜的瓦爾登湖畔,實現(xiàn)他思想與情操的升華。那么,在我的瓦爾登湖畔,我是否也能夠開始我人生歷程中又一個嶄新的時期?相信這片靜美的藍色之湖,已給了我明確的答案。是的,其實當我靜思在藍色湖畔的時候,我生命中又一個新的起點就已經(jīng)悄然開始。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12-07
《瓦爾登湖》讀后感05-26
瓦爾登湖讀后感05-16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10-20
瓦爾登湖讀后感06-16
《瓦爾登湖》讀后感04-03
《瓦爾登湖》讀后感07-05
《瓦爾登湖》經(jīng)典讀后感02-07
瓦爾登湖讀后感【薦】08-03
關于瓦爾登湖讀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