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
《加減混合》是學生在學習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題,例1是先加后減的混合運算,教材先用圖表明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然后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的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減后加的混合運算,也是通過天鵝只數的變化過來來引出算式,與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計算結果要求學生來填,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計算算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在教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故事中呈現(xiàn)天鵝數量的變化,從而引出算式。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設計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后,我讓學生算出得數并請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筆先拿幾只再拿幾只最后拿走幾只來算的,有用手指頭來算的,也有學生是通過做2步計算得出的。。。學生說出的各種方法我都給予的肯定,并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重點講解了分2步計算加減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這么考慮的,用彩筆或者手指頭的方法計算現(xiàn)在10以內的計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當以后學習深入,數字變大,這兩種方法勢必不能采用,所以我想將這種分2步計算的方法重點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要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首先要讓學生熟悉加減混合運算的一條規(guī)則(剛開始我忽略了這條規(guī)則):就是知道加號在前先做加法,減號在前先做減法。只要了解了這條規(guī)則,就和前面的連加、連減的知識區(qū)分開了,然后就是看清楚算式里面的加減符號。計算方法呢,還是和前面的連加、連減是一樣的,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兩個數下面劃上橫線,把算式寫下來進行計算,再用得數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通過幾天的訓練,學生在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方面掌握得還算可以,只有個別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點差,還會出現(xiàn)好多錯誤,在個別輔導課上還要對這幾個人進行強化訓練。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2
這部分內容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以及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這幾節(jié)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lián)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加減混合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并聯(lián)系過程列式計算。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列豎式的過程中,比如安排的兩道有聯(lián)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的時候,學生的靈活性不高,先讓學生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和第二個算式中有什么聯(lián)系,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的積極性差,換一下問的方法時,學生能及時回答。
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由于部分同學計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講解的過程中,再次重點強調豎式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耽誤時間多,使得鞏固練習時,速度慢的學生和速度快的學生拉開了距離,有些慢的.學生這道沒寫好,就開始思考下一道,這樣有幾個學生出現(xiàn)了臟、慢、亂的豎式。
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比如連加時,特意安排有聯(lián)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
在連減中,安排有聯(lián)系的減法算式進行板演,就為學生探索連減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通過連加、連減的鞏固練習,學生在做加減混合時,就顯而易見的簡單多了,但問題同時也出來了,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著急該加的加了,但在列豎式時,結果正確,該標退位點的,卻標成了小1,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加減混合練習時,我特意安排兩位同學,舉例練習,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退位點,和小1,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做題的過程,而且正確率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中是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后,依據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進行的全新教學。在課堂中,首先,我徹底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理解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放手給學生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適合本節(jié)課內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處理,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在本節(jié)課中,我和其他教師之間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混合時,不要標錯退位點和小1,每個班都有學生出現(xiàn)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作用性。
2、在加減混合時,列豎式計算時,帶括號的算式是否能用簡便算法,如同前面連加、連減列豎式時,一個豎式列下來呢?經過老師之間的討論,以及極個別學生的發(fā)現(xiàn),當括號外面是加法時,可以列一個豎式計算,但為了學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帶括號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須用簡便算法。讓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課堂上,還有課下練習以及作業(yè)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小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跟不上計算快的同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意照顧速度慢的學生,分層出題,讓他們也在慢的練習中,掌握住學習目標。
課堂上,由于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計算順序上,學生已掌握的很得當,在列豎式的時候,有的學生能主動的發(fā)現(xiàn),帶括號的算式不能用簡便算法,有幾個孩子能在進一步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有的題可以用簡便算法。這是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孩子們卻能思考到的,留懸念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了本次內容的講解后,經過反思,我覺得再教的話,反思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會彌補掉,對于課堂上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會繼續(xù)應用。課堂的靈活性也會再提高點,教學中出現(xiàn)的“美麗的火花”,會讓它在再教中,更加閃耀。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3
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過去教育界說得比較多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來增加了提出問題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慮的。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創(chuàng)新往往始于問題。
1、 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fā)現(xiàn)信息、篩選有用信息
生1:這是在觀看環(huán)城自行車賽
生2:比賽總共進行了5天,26日第1賽段,行程39.5千米,
生3:總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經進行了2天比賽
2、 引導學生從信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生1:第一賽段和第二賽段運動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賽段比第一賽段多行多少千米?
。ㄒ陨蟽蓚問題都是淺層的一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3:今天第2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課本中呈現(xiàn)的.問題,兩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4:第3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在課本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提問)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ǖ诙⑷N方法是滲透轉換思想,采取間接求:用總路程減去前兩天行的路程,這種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對今后解決求多邊形陰影部分面積很有幫助)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前滲透減法的性質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對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這符合減法的性質,適時對知識進行正遷移,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整數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擴展到小數計算中。
三.存在的問題
過于關注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導致后面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課時進行練習。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4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加減混合運算,是我這學期上的課題為《培養(yǎng)小學生運算能力的研究》的實驗研究課。加減混合和連加連減一樣,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難點。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除了通過觀察,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看、聽、說、寫、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課后,每個聽課老師都給了我很多的意見,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課后反思:
一、做得好的方面。
1、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我們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學以致用。在教學例題時,我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上車、下車的生活情境,先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接著讓學生擺一擺小棒,再讓學生把上車、下車的人數變化過程演一演,從而使情境中的動作變?yōu)閷W生自己親身經歷的活動,再現(xiàn)情境中的動作過程,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過程,又能幫助學生感受生活里需要用加減混合計算的現(xiàn)實問題。
2、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初級階段兒,如何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兒童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所以要經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觀察主題圖時,進行“比一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把你們看到的在小組里說一說,看誰說得好!痹诰毩暤穆犓愫涂此泐}中說:“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看得最仔細、算得最準確!痹诔瓕戭}和計算題中也設計了:“比一比,看誰寫得最端正,看誰算得有對又快!痹谶@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平時不愛學習的孩子居然也能利用小棒、小手指認真地計算起來。這樣不但能增長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聽、說、寫、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
1、其實一年級學生對很多新授知識已經掌握了,我想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了比較活潑的教學活動形式,為的是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在新授知識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聽兒歌引入,在鞏固練習中,我采用演節(jié)目、唱兒歌、找朋友等游戲活動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氛圍很好。.應該說課堂中多采用這種活動形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這方面要注意的問題是往往只注意游游戲的樂趣和學生的參與,而沒注重游戲本身的知識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始終沒有特別強調計算的順序,而這恰恰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雖然提到,但不夠重視。這就讓我想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來教學,出現(xiàn)了情境設計的“牽強附會”,沒考慮到情境對教學的干擾性,反而阻礙了知識的學習。今后這一點要尤其注意,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思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多思考一下這個情境是否會有干擾作用。
2、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主導教與學的方法與過程,也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變得更為多元,更為具體,如何恰當地把握課時教學目標,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疑問,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標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上,往往被目標所困,放不開手腳,當課堂有很好的資源生成時,卻被自己輕易的扔掉了,如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我的要求是“把你剛才看到上車、下車的變化過程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說”,有一些小朋友出現(xiàn)了多擺或少擺的情況,可我害怕時間不夠,并沒有多花時間及時糾正,沒有深究為什么他們會多擺或少擺,是數的方法上的問題,還是由于算錯的原因,我只是簡單地要他們跟我再擺一遍。課堂是動態(tài)的,隨時都會出現(xiàn)與預期的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我得隨時作出決策,使目標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
通過這堂課,讓我對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亮點與不足之處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5
今天教學了《加減混合》一課,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由于是靜止的圖,學生觀察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學習例題前先設計了幾個學生實際的情境表演,既對前面連加、連減的知識進行了復習 ,又由此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新知。
剛一上課,我直接讓 3個孩子站在臺前做游戲,然后先上來了2個女孩和他們一起玩,又來了3個男孩加入到他們中間,這時我讓孩子們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們根據學生的表演完整的將整個過程講述了出來。“那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么解答?”孩子們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而后8個孩子接著表演,他們在一起玩,一會兒先回去了3個,接著又回去了2個,再讓學生敘述看到的過程,并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學生的興趣依然很濃,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在創(chuàng)設的這種生活實際場景中,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直觀提示性的復習:連續(xù)來,全部用加法,連續(xù)走,要從總數中連續(xù)去掉。
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在進行新授課時我又利用上下車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課:現(xiàn)在車上有乘客7人,百貨大樓到了,本站下車3 人……上車2人!边@時,學生都身臨其境,情緒高漲,沉浸在自己參與的情境之中。在這一活動化的情境中,當教師說出下車3人,車上的3個同學從車上走下去時,學生馬上舉手說:“下車的3人已經不在車上了,要減掉!薄斑@時又上車2人!薄坝稚宪2人就要再加上2人。”這時,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請同學們估一估,這時車上的人是多了,還是少了?”學生很快估算出“車上的人減少了,因為下車的比上車的多1人”,同時學生還出現(xiàn)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如 “7-3+2”、“7+2-3”等;顒踊那榫碁閷W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課堂表演的魅力。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6
1 .加強直觀,凸顯過程,培養(yǎng)數感。
學習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讓同學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可直接相加、減”的算理。為了協(xié)助同學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充沛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加強直觀認識,借助直觀圖的演示或學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為同學創(chuàng)設參與、探索、概括計算法則的空間,讓同學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的過程,鼓勵同學有條理地表達自身的考慮過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則,培養(yǎng)數感。
2 .加強對比,溝通聯(lián)系,促進遷移。
本單元中教材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從整數和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到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直至加、減法運算定律和性質的推廣,無一不體現(xiàn)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教學中,應充沛利用這種內在聯(lián)系,注意對比和溝通,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感悟新舊知識之間的一起點,讓同學通過自身的探索學習新知,這樣不只省時、突出重點,還培養(yǎng)了同學學習過程中的遷移、類推能力。重視口算,強化關鍵,培養(yǎng)能力。本單元中,分數加、減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計算題可以直接口算出來,因此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提倡能口算的盡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學的計算熟練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視口算訓練外,還應注意練習的針對性,抓住分數加、減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練習。當同學計算熟練后,要注意指導同學的計算法則,適當省略式題計算的考慮步驟,簡縮思維過程,培養(yǎng)求簡思維。同時根據計算式題的具體特點,鼓勵同學選擇靈活的.算法或進行簡便運算,培養(yǎng)同學的計算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 .認真審題,自覺檢查,培養(yǎng)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點關注同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同學整體感知算式的特點,確定題目的運算順序。教學中還應重視教給同學險驗的方法,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檢驗習慣。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7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體現(xiàn)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guī)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8
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筆算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算式。由于有了前面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以及一年級學習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對運算順序的掌握,并且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連寫豎式的的寫法,實際上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什么難點,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提高教學要求。
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如下這三個問題:
1、課本上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通過這個問題的思考討論,逐漸條理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和表達的習慣和能力。
2、你能試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嗎?
在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與預設的差距比較大。第一:很多學生不能用兩種方法解答,甚至有的學生出現(xiàn)了為用兩種方法而湊數字的現(xiàn)象。第二、解答出來的同學也不能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反思: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有這幾方面
1、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
2、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及對算理的理解不夠充分。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9
“加減混合”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孩子們每天要上的課很多,自我檢討,為什么一說上美術、音樂、體育課時孩子們表現(xiàn)出的興趣是那么地濃厚,由此,我深深地進行了自我反思,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在本節(jié)課中,我采用的是故事串連整堂課中,讓學生從課的開始到結束都充滿好奇心。同時,我在設計上也體現(xiàn)了“教—扶—放”的原則。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了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開始,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體現(xiàn)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guī)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里所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xiàn)了上課開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0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傮w環(huán)節(jié)設計尚可,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但是細節(jié)之處還存在較多問題和不足,現(xiàn)在總結反思如下
1.關于圖意的討論與算式的意義欠詳細。加減混合的意義是本堂課的一個難點,在突破這個難點上安排的時間不足,導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感知不夠充分,因此,在后續(xù)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做題時,出現(xiàn)講離開的部分不算在總數內,做減法的情況,反思,在日后的教學中,應多加強對題意的理解,在新授時利用情景演示,來幫助學生題解圖意。最終達到看圖能直接理解題意的能力。
2.計算過程的教學的`強調。多位數的加減涉及到計算順序的問題,此問題在學習連加、連減時已做強調,學習混合加減仍須再做強調。計算過程用語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問的選擇在代表性的選取上還需斟酌,本他給可提問過于細化,且自己本身說的較多,留給學生的時間還需要進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課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圖意再做加減,不如在學完新知后,讓學生自己設計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
4.練習需要在展臺上作及時反饋,且層次有些不清,題目梯度不明顯。課堂上,對每種類型的題目的練習一到兩道即可,有基礎,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課堂。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1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內容對孩子來說不是很難,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
(1)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針對題目選擇合理正確的方法計算。
。2)讓學生體會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
。3)讓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運算能力。針對這些目標我精心的設計教學,從過程到語言,從教法到學法,我力求讓每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都更完善,更科學!
課前的復習我準備了兩道復習題,一道小數加減法口算,一道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目的一是復習一下關于小數加減的知識,讓孩子們對小數加減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練,二是復習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下面的混合運算做好準備,特別強調驗算,以提高孩子的準確計算能力,給孩子養(yǎng)成細心檢查的好習慣,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覺得設計比較好,效果不錯,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給的情景《環(huán)城自行車越野賽》導入新課,語言上我力求更準確、更簡練,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棄了以前為追求課堂的熱鬧和華麗而設計語言的錯誤做法,使自己的語言更有實用性。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自行車比賽嗎?這幾天鄭州正在舉行自行車環(huán)城越野賽,想不想知道關于比賽的情況?”引起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機出示了自行車越野賽資料一覽表,接著問:“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數學信息?”沒想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孩子們從表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信息,但與本節(jié)課關系不是很大。這時候,我本來應該引導一下:“老師很想知道,運動員還剩多少里程沒有走完?你會解決嗎?”可是一慌張,我卻說:“比賽已經進行了多少里程?該怎么解決?”接下來,當我把算式寫到黑板上時,才發(fā)現(xiàn)算式是一步的,雖然經過引導目標也達成了,但無疑增加了難度,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我覺得很遺憾!由此我想到,上課前的精心備課和預設直接關系到整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教師的思維必須是清晰的,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臨危不亂,運籌帷幄,這是這節(jié)課最大的失誤,而這個失誤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今后我會努力備課,不斷調整,力求使自己的課日趨完善,不斷走向成熟。雖然有失誤,但我覺得語言的組織上,進步還是挺大的!
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后,我沒有急著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觀察之后,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而我一直處于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后通過練習讓孩子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既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一點在本節(jié)課中體現(xiàn)得不夠,因為時間緊了點,但課前還是有設計的,爭取在第二課時補回來。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2
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是重點更是難點。
講完這節(jié)課,我的認識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根據學情和教材,編寫的學案指導自學的方法具體,尤其是四個問題的設置將自學活動引向深入,課堂自學效果較好。其次,對混合運算中題目的分析應多引導學生嘗試分析,這一點教師分析偏多,應教給學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對題。再次,課堂檢測過程中,學生板演出錯后,應該讓學生說出錯的原因,多數明白,還要著重強調易錯點。我不應該帶著學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錯點,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果能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做題順序步驟,這樣“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到位,應該在練習結束后適當課堂小結,對照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心里有底兒,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都有什么收獲,以及哪些目標沒有達到,以便課下有針對性地練習。
再就是我覺得不能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學生,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問題,發(fā)現(xiàn)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做教師的往往認為一道題很簡單,學生為什么不會,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幾年的經驗去和剛開始學習的兒童去比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跟上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3
周二上午執(zhí)教了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混合》,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1、學會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2、看圖能說清圖意,再列式計算。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根據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上完這節(jié)課,感覺有以下幾點處理較好:
1、復習舊知,導課自然。
先引導孩子復習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接著引導孩子說說每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出示兩道加減混合算式,引導孩子模仿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試著說說計算過程,孩子說得很好。老師小結:像這種有加有減的算式就叫加減混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混合,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創(chuàng)設情境,讓情境貫穿課堂始終。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丑小鴨變白天鵝》這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新課部分也延續(xù)了這一情景,由丑小鴨變成的`這些天鵝展開教學,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3、抓情境圖,講清圖意,突破難點。
出示例1情境圖: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引導孩子認真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挑了很多孩子反復地說,孩子們說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理清楚。說清圖意之后讓孩子列出算式:4+3-2= ,請學生說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原來有4只天鵝,“3”表示飛來了3只,“2”表示又飛走了2只,“= ”表示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只有孩子們把意思說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老師小結這個例題的學習方法:第一,看圖說清圖意;第二,列式計算;第三,對照圖片檢查是否正確。教學例2時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反復地說,邊說邊理清圖意,列出算式計算,最后檢查。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
1、教師備課不夠充分,不夠透徹。引導孩子說清圖意的時候,提出問題用詞不夠準確,比如:還剩幾只?一共有幾只?其實在有加有減的時候是不能用這些詞語提問的,應該把問題改成:現(xiàn)在有幾只?會更合適,但是教師沒有要求。兩幅圖之間的關系沒有講透徹,也是備課不充分的表現(xiàn)。
2、時間把握前松后緊。由于前面兩個例題說得人數太多,老師對課堂把控能力欠缺,導致后面練習題沒有時間讓孩子說圖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課堂氣氛太沉悶,不夠活躍。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把例題或者習題演一演,活躍課堂氣氛。
課后,同級段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改進方法,感覺這節(jié)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后教學中,要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4
今天教學加減混合,雖然有了前面學習連加、連減作基礎,但我感覺學生對于加減混合中呈現(xiàn)的靜態(tài)圖的圖意很難理解,而且還是情景圖。如果換成用圖形和符號來呈現(xiàn)就更難理解了,相反用文字敘述學生還容易理解些,如樹上有9只小鳥,飛走了3只,又飛來了4只,樹上現(xiàn)在有幾只小鳥?列式9-3+4=10;又如樹上有6只小鳥,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4只,現(xiàn)在樹上有幾只小鳥?列式:6+3-4=5,對于這樣的敘述,90%的學生會列式。都說圖比文直觀,但在這一知識點上我就覺得圖反而難理解。圖最終要過渡到文,我們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嗎?
從今天的.作業(yè)看,很多學生在加減混合看圖列式上出現(xiàn)了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于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哎,會算就行了,何必在這個問題上折磨孩子們呢!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5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9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的“3個數連減和加減混合”。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3個數連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3個數連減和加減混合。
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小猴子摘桃子”的動畫情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先由學生獨立想象、思考,再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重新創(chuàng)造總結出小猴子摘桃子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并根據每種情況列出相應的算式,自然地進入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點。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積極研究,表述想法,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多層練習、在上課時我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這些都是為學習連加連減打下基礎,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讓全班的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的`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guī)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練習題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xiàn)了上課注意力集中,下課時依舊回味,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加減混合的教學反思11-25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02-18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3-06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5篇04-01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4-02
加減混合的教學反思(15篇)04-14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3-21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5篇03-23
加減混合的教學反思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