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
對于《簡便運算復習課》這門課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了簡便運算的基本理念,并能夠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在復習之前,孩子們對于減法、除法以及乘法分配率三種情況理解不太好,因此不能很好地做出此類題目。通過今天的練習,孩子們知道了,減法的性質(zhì):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就等于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
同樣也明白了,除法的.性質(zhì):一個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就等于除以這兩個數(shù)的積;之后在計算此類題目時,錯誤明顯減少,此類題目也增加了孩子們計算的信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練習乘法分配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簡便運算的練習不能斷,加強練習,讓孩子們一看到類似的題目,自然而然地想起簡便運算,深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2
整數(shù)簡便運算中學習了乘法交換律、乘法結(jié)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過課前讓孩子回憶,復習了分別用字母怎樣表示,并通過實際的題讓孩子們練一練整數(shù)乘法中簡便運算,但給孩子們寫出兩道用簡便方法計算的小數(shù)運算時,孩子們能夠想到整數(shù)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經(jīng)常記住的'結(jié)論。
在小數(shù)中孩子們0。25遇到4也會把它結(jié)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會想到用分配律計算,但是遇到0。34*0。5*0。6= 時有點束手無策,只能讓孩子觀察末尾數(shù)字能否湊十,而且選擇時還得考慮與水結(jié)合簡單,所以小數(shù)中的簡便方法需要練習。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3
《連減的簡便計算》是一節(jié)計算課,為了有效地讓學生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或適合自身特點的計算方法。我在教學時:
1、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和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2、通過設計游戲練習:看看哪種方法更簡便?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白:哪種方法簡便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3、在解決過程實際問題中掌握學習方法:例如,舉例驗、用順口溜、口訣或打比方的方法幫助理解記憶等。
綜上所述其成效,但本堂課仍存不足之處:
1、在簡便計算中,學生對減法質(zhì)的`逆向運用掌握不理想,需加強指導練習。從而靈活的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合作學習多停留于表面,雖然整節(jié)課學生也活躍,但有些同學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討論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連減的簡便運算》,它是一節(jié)計算課,要求通過解決“還剩多少頁”的生活問題,讓學生理解減法性質(zhì)的意義,掌握連減的多種算法,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最優(yōu)算法。
首先我根據(jù)教材上的例題,先根據(jù)問題尋找相應的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進行思考列出算式。最后讓孩子匯報交流:264-66-34、264―34―66、264-(66+34)。然后讓學生觀察根據(jù)所列的式子的異同點,并質(zhì)疑:為什么這個同學括號里的是加法呢?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同時還可以提升算式與減法性質(zhì)的意義。
接著,進一步進行理解連減的簡便方法中,234-66-34既可以234-(66+34),又可以234-34-66,當然這道題第一種方法比較簡單,但有的題第二種方法就比較適用。在這里,要幫學生加以區(qū)分。同時,也要區(qū)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與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最后進行總結(jié),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等于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a-b-c=a-(b+c)。
但是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點,學生正著使用這個規(guī)律掌握較好,但是當遇見需要去掉括號的題目就不太會使用了。于是在練習課上,我再次進行講解,從正著使用入手,在做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a-(b+c)=a-b-c。在這里我又強調(diào)了添、去括號的問題。在第一單元中我們曾遇到括號前面是減法,添去括號要變號的問題,但是由于是網(wǎng)課教學可能有的學生還是不太理解,后來我又想到了有趣的講解方法,我說“減號是一個很不友好的符號,總是和別人作對,如果想在他的后面添去括號。里面的符號都得變化�!边M行趕緊及時練習了兩道題目,528-53-47=528-(53+47),128-(28+63)=128-28-63。通過這兩道題目的練習,學生都對括號前面是減法,添去括號要變號,這句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學生在知識方面好像已經(jīng)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實際在他們動手計算的時候卻不盡如人意,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僅要灌輸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動手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盡可能地把多種情況考慮清楚。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我只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1)復習運算定律,(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在復習運算定律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表示運算定律,為下一步的靈活運用奠定了基礎。
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zhì)、定律等,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開始時學生對簡算還挺感興趣,畢竟簡算可以擺脫那些繁瑣的`四則混合運算了,也不用豎式計算了,可是隨著簡算類型的不斷增多,學生開始對一些類型混淆了,特別是乘法結(jié)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隨著簡算方法的多樣化,簡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簡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特征,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
上了這節(jié)練習課后,學生不僅能解決問題,而且簡便計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較好,所以我認為“簡便計算”的教學必須遵循“以生活實際為出發(fā)點,展示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6
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總復習,我本著每天復習內(nèi)容少而精的原則,把所要復習的內(nèi)容理解透掌握好。
本課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1)復習運算定律,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在復習運算定律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表示運算定律,為下一步的靈活運用奠定了基礎。在總復習時不能滿足于掌握常見的五個運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時,改變以往的做法,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讓學生自己自編或搜集簡便運算的題目。這樣學生積極性更高了,學生在編題和選題時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復習的過程。學生出的題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精選的題目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覆蓋面全,涵蓋了小學階段所有的簡便運算的.類型。
�。�2)關注了學生易錯的題目。
(3)關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我們要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會還你一片精彩。
最后還找了一些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題目供學生判斷和一些思維拓展題供學生計算,讓學生以競賽、限時做題看誰做得又多又對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計算題枯燥無味,學生在測試中,如果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勵機制,如加分或加星等。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學效果也很好。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7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共包括了五個定律和兩個性質(zhì):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jié)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jié)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者a×(b+c)=a×b+a×c
連減法的性質(zhì):a-b-c=a-(b+c) 連除法的性質(zhì):a÷b÷c=a÷(b×c)
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的比較好,對于乘法結(jié)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煜槍︖@一現(xiàn)象,我采取對比的方法進行練習:
1. 101 × 87=(100+1)× 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項法)
34 × 43+34 × 56+34=34 ×(43+56+1)=34 ×100=3400(乘法分配律 添項法)
2. 在教學中,我多次次聽到學生把分配律說成結(jié)合律,在計算過程中,也多次出現(xiàn)這樣的混淆。針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注意觀察,乘法分配律有兩種以上運算符號,而乘法結(jié)合律只有一種運算符號。讓學生在比較中區(qū)分,在區(qū)分中比較。
3. 簡算與學生的數(shù)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感,對于學生提高運算能力,大有益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練習。二、設計對比練習,促進有效教學
4. 學習連加、連減的簡便計算后,往往會對加減混合產(chǎn)生方法的影響與方法上的障礙;同樣,學習連乘、連除的簡便計算后,也會乘除混合的計算產(chǎn)生影響。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加強對比練習,讓學生從混淆走到清晰,讓學生從障礙中走出來。如,463+82+18,463-82-18,9600×25×4 9600÷25÷4 9600÷25×4
5.針對逆向運用,有以下規(guī)律
加法結(jié)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結(jié)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減法的性質(zhì):894-(94+75)=894-94-75
連除的簡便:350÷(7×2)=350÷7÷2
逆向運用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尤其對a-(b+c)=a-b-c 和a÷(b×c)=a÷b÷c的運用在有幫助。因此逆向運用的訓練,很有必要。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8
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zhì)、定律等,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墒请S著簡算類型的不斷增多,學生開始對一些類型混淆了,隨著簡算方法的多樣化,簡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開始困惑、開始思考、我開始發(fā)現(xiàn):簡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特征,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所以有必要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整理與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當中的奧秘。
本節(jié)課主要的教學流程是:
一、從常規(guī)的口算入手,讓學生通過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
二、通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并進行匯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喚起回憶;
三、利用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例,讓個別學生進行匯報,并特別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發(fā)生;四、通過題組的對比,讓學生找出哪些能簡算,哪些不能簡算,進一步理解簡算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基本練習、綜合練習的應用進行反饋,達到練習的目的。
本節(jié)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能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整理,培養(yǎng)了學生概括和歸納的能力;
2、從學生的'錯例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的典型問題入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學之間及時提醒等方式,減少錯誤率的發(fā)生;
3、通過課堂上多讓學生說一說、評一評等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說理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學得更加有自信。
4、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如:88125,學生做出了兩種答案:
�、佟�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
我請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說:第①種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讓他們分別同125相乘;第②種則將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換率和結(jié)合率,先把8與125相乘,最后再乘11。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確的;兩種解法的區(qū)別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種解法是用加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種解法用乘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方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希望同學能有側(cè)重點地選擇算法。最后強調(diào):簡便運算的思路會有很多,只要把握湊整這個解題關鍵,正確、合理地使用運算定律,就是正確的。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單純的簡便運算,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學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書本上的知識必須運用到實際當中去的道理。
本節(jié)課仍有不足之處:
1、本節(jié)課對于把一個數(shù)拆成兩個數(shù)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減、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這節(jié)課中出現(xiàn)得不是很明顯,對于學生概括知識點不是很全面;
2、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問題,在后面教學中要更加注意;
3、對于中下生的輔導,兼顧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書寫的理解、式題的特征等,可以通過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等形式進一步讓學生不掉隊。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9
一、調(diào)整教材順序,促進有效教學
“乘法交換律”與“加法交換律”有著相似之處,都是交換數(shù)的位置進行運算,結(jié)果不變。“乘法的結(jié)合律”的教學可以與“加法的結(jié)合律”的教學安排在共一課時。學生通過具體事例的舉例說明,得出a+b=b+a,再通過討論得出“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加法交換律”。然后再安排教學乘法交換律,讓學生通過舉例說明,得出a×b=b×a,再通過對“加法交換律”概念的類比,推理出“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再以同一課時或者前后課時,安排教學“加法結(jié)合律”與“乘法結(jié)合律”,通過舉例說明得出a+b+c=a+(b+c),再通過討論從而得出“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jié)合律”。教學乘法結(jié)合律時,再通過具體事例得出a×b×c=a×(b×c),再對“加法結(jié)合律”的概念的類比推理,得出“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jié)合律”。
二、設計對比練習,促進有效教學
在新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新知識、新方法會對舊知識、舊方法產(chǎn)生認知障礙。因此,要設計對比練習,讓學生從知識與方法的障礙中解脫出來。
學習連加、連減的簡便計算后,往往會對加減混合產(chǎn)生方法的影響與方法上的障礙;同樣,學習連乘、連除的簡便計算后,也會乘除混合的計算產(chǎn)生影響。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加強對比練習,讓學生從混淆走到清晰,讓學生從障礙中走出來。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進行逆向訓練,促進有效教學
逆向運用
加法結(jié)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結(jié)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減法的性質(zhì):894-(94+75)=894-94-75
連除的簡便:350÷(7×2)=350÷7÷2
逆向運用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尤其對a-(b+c)=a-b-c和a÷(b×c)=a÷b÷c的運用在有幫助。因此逆向運用的訓練,很有必要。
四、加強應用訓練,促進有效教學
例1、求下列圖形“L型”菜地的面積;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學校合唱團99個學生,每人一套報裝185元,后來再加上同等價格的指揮服裝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個,每筒羽毛球32元。又買了8個籃球。
1、學校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
25×12
=25×4×3
2、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強錯例分析,促進有效教學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0
簡便運算是一種高級的混合運算,是混合運算的技巧,學好了簡便運算,不僅能提高計算能力、計算速度及正確率,還能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也就是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慢為快。同時能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定律、性質(zhì)、法則等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是計算題中最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開拓學生思路的一種題型。所以,在計算題教學中應重視簡便運算,注重簡便運算靈活思路的學習,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五年級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對簡便運算的認識上。小數(shù)乘法簡便運算是整數(shù)乘法簡便運算的延伸。
這節(jié)課我以學生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為主線進行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學生在整體認知小數(shù)乘法簡便運算的運算律方面較容易,在計算過程中不少學生忽略了小數(shù)點的.移動,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復習題的設計針對性強,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做好已有知識結(jié)構(gòu)的遷移。在復習時先請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做:25×12和87×46+54×87,同時其他同學集體練習。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提示學生運用的是哪一個乘法運算定律,實際有學生說第二題用的是乘法結(jié)合律,我并沒有急于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問學生乘法結(jié)合律的字母表達式和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表達式,并組織學生進行區(qū)別,以便更好的運用這兩個定律解題。通過復習使每一個學生進一步明確乘法的運算定律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更加清楚如何運用運算定律解題。同時滲透并思考,這些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能不能用,激發(fā)學生對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的猜想和求知的欲望。
二、新課學習先試后導,善用舊知解疑。
教師出示例題4后,簡單分析題意,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題。
0.8×1.3○1.3×0.8
�。�0.9×0.4)×0.5○0.9×(0.4×0.5)
�。�3.2+2.8)×0.6○3.2×0.6+2.8×0.6
有學生通過計算兩邊的算式結(jié)果來判斷,大多數(shù)學生看見算式聯(lián)想到簡便運算來判斷,第一種算法確定算式兩邊結(jié)果相等,第二種算法提供了學生思維判斷的方法。這樣有效地把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律和小數(shù)乘法結(jié)合起來,運算方法在小數(shù)乘法中一樣有效。
為了學生更好地運用運算律,安排了三題練習題
0.25×0.7×4、1.25×2.43.2×1.02
保留了教材中試一試第一題,修改了第二題,增加了第三題題,第一題讓學生理解乘法交換律,第二題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第三題是運用乘法分配律。第二題中2.4的分解是教學時一個難點,不少學生著重把24分解成8×4,忽略了小數(shù)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夠好,未能預料。第三題的教學也是一個難點,不少學生意識不到把1.02分解成1+0.02,只是一味去分解3.2。
三、鞏固練習類型多樣,提高學生能力。
鞏固練習的設計除了根據(jù)運算定律填空外,還設計了各種類型的簡算題,如:12.5×4.80.72×1013.8×9.91.01×2.60.25×0.125×0.4×0.80.4×8.2×25-0.3
這些題里有的接近整數(shù)、有的超過整數(shù)、有的要先轉(zhuǎn)化再做,有的運用乘法結(jié)合律做,有的運用乘法分配律做,有的是部分簡算,幾乎涵蓋了所有小數(shù)乘法簡算的各種類型,另外還出現(xiàn)了部分簡算的題,這樣的題學生掌握的不好,關鍵是根據(jù)運算定律判斷是否能簡算。最后是拓展提高,3.67×8.9+36.7×0.1186.9×1.73+8.69×7.3這兩道題分別都有兩種解法,學生根據(jù)剛才做題的經(jīng)驗,分析后很快發(fā)現(xiàn)36.7和3.67、86.9和8.69可以互相轉(zhuǎn)化,怎樣才能使轉(zhuǎn)化后的數(shù)的積不變,利用積不變的規(guī)律就能解決問題。這樣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整節(jié)課由于課堂密度較大,所以學生說的多,動筆練習較少,使得一部分同學沒有掌握簡算的方法,尤其是需要轉(zhuǎn)化的題掌握的不好。其次,在新知識的探索階段,教師給學生的時間較少,使得同學沒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內(nèi)同學之間交流的較少。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學習減法性質(zhì)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不僅知道了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可以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還知道減法簡便計算其數(shù)學模型。
成功之處:
1.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搭建學生學習的腳手架。通過口算和運算定律的復習,使學生對于新知的學習,不感覺困難,而是通過推想,得出除法的性質(zhì):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可以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
2.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掌握兩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例題的教學采用了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知道每種方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
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的`比重不夠,小組成員在學習中的交流、討論做的不多。
2.在拓展“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兩位數(shù),可改成連續(xù)除以兩個一位數(shù),計算比較簡便”時對學生的引導不夠詳細。沒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3.部分學生對于特殊數(shù)的簡便計算還存在計算錯誤。
再教設計:
1.注重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掌握好講與練的時間,做到習題精而少,有針對性。
2.注重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鼓勵性評價語言應真實、準確、精彩。
3.注重對習題的變換練習,全面而縝密的設計練習題,形式應多樣化。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2
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總復習,我本著每天復習內(nèi)容少而精的原則,把所要復習的內(nèi)容理解透掌握好。
本課我只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1)復習運算定律,(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在復習運算定律時,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表示運算定律,為下一步的靈活運用奠定了基礎。在總復習時不能滿足于掌握常見的五個運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時,我改變以往的做法,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讓學生自己自編或搜集簡便運算的.題目。這樣學生積極性更高了,看我編的題目能不能選上。學生在編題和選題時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復習的過程。學生出的題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精選的題目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覆蓋面全,涵蓋了小學階段所有的簡便運算的類型。
�。�2)關注了學生易錯的題目。
�。�3)關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我們要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會還你一片精彩。
最后還找了一些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題目供學生判斷和一些思維拓展題供學生計算,讓學生以競賽、限時做題看誰做得又多又對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計算題枯燥無味,學生在測試中,如果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勵機制,如加分或加星等。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學效果也很好。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3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減法的運算性質(zhì)。
理解減法的運算性質(zhì)是本課的難點。教學時,我通過現(xiàn)實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三種不同算法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認知“總頁數(shù)—昨天看的頁數(shù)—今天的頁數(shù)=總頁數(shù)—(昨天看的頁數(shù)+今天看的頁數(shù))”以及“總頁數(shù)—昨天的頁數(shù)—今天的頁數(shù)=總頁數(shù)—今天看的頁數(shù)—昨天看的頁數(shù)”,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對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減法的運算定律。這樣的設計,遵循了“由具體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降低了學生對運算性質(zhì)的認知難度。
2、提煉方法,活用性質(zhì)。
在歸納出減法的運算性質(zhì)之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三種算法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各種方法的適用范圍,總結(jié)提煉出根據(jù)不同數(shù)據(jù)特征選擇簡便算法的具體方法,然后通過針對性練習,使學生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簡便運算意識,提高運算能力。
3、通過針對性練習培養(yǎng)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
連減時,通常存在三種不同的`算法,即依次減去兩個數(shù),或者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和,或者先減去第二個數(shù)再減去第一個數(shù)。至于哪種方法更簡便,要看具體的數(shù)據(jù)特點。因此,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征合理選擇算法對培養(yǎng)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尤為重要。教學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對三種算法進行比較分析,總結(jié)出各種算法所適用的數(shù)據(jù)的特征,然后通過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學會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4
今天的教學很順利,書本上安排的題目的量的確不多。所以我把時間花到讓學生表達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時間,上下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要說: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學生也很舒服。
一、首先,在出示了例題1之后,學生列式進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復習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之后,有學生還是采用了老方法來做,沒有簡便。我就讓他上黑板板書,然后和簡便的算法進行比較。得出:這樣計算是可以的,不過就是比較麻煩。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給了我們檢驗簡便計算是否正確的一種方式。學生聽著,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二、爭論
到例題二900÷40時,我還是讓學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學在橫式上把余數(shù)寫成了2.正打算著重強調(diào)呢,學生們倒也眼尖,一看見了就馬上舉手發(fā)言,說:余數(shù)應該是20,又有學生說:余數(shù)就是2.班中的意見馬上分成了兩派。我讓認為余數(shù)是20的學生說說理由。說得很好。
方佳凱:余數(shù)是20,因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個十。
袁林麗:余數(shù)是20.我用了簡便計算后,用原來的豎式進行了驗算,得出余數(shù)是20.
楊謹僑:余數(shù)是20,我也是驗算的。不過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的。
第一題例題的滲透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到這兒為止,許多學生就開始自覺運用驗算了。到此,我就順勢把驗算的過程講了,通過驗算得出余數(shù)是20.
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學生在課上有話是敢講的,有不同的意見是敢說的,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進行爭論。甚至有時當我一不注意出現(xiàn)口誤的時候,他們也會當堂進行糾正。
所以,今天的課我上得很舒服。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15
四年級下冊學習運算定律后,簡便運算就成為學習的重點。運用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和分配律,是重中之重。雖然課本中乘法運算定律講的很明白,但是在應用中會出現(xiàn)多種變式,因此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應用,變化較多,有學生到了小學畢業(yè),也沒有將乘法分配律掌握。
很多數(shù)學老師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困難,想盡了辦法。
比如,用形象化的表達來說明乘法分配律:我愛(爸爸+媽媽)=我愛爸爸+我愛媽媽。實際上,這個式子,只能形象的說明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等于兩個加數(shù)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相加。雖然點明了乘法分配律的要害,但對乘法分配律的變式應用,作用并不明顯。
再比如,進行分類練習。分類練的時候,掌握的很好。一旦綜合在一起,不少學生就傻眼了。乘法結(jié)合律、分配律混淆不清,乘法分配律應用更是錯的五花八門,真可謂只有想不到?jīng)]有做不到。老師一看到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失卻了輔導的熱情不說,火冒三丈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少老師感嘆,簡便運算難,難于上青天呀!學會簡便運算,能切實體會數(shù)學的有趣和實用�,F(xiàn)實的情況,恰恰相反。
怎么辦?困難擺在面前,發(fā)火、感嘆都無濟于事。痛定思痛,還是應該多反思教的方法。正因為倡導以學定教,更要思考教法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乘法分配律,課本上的文字說明,不超過三十字,畢竟還是比較抽象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變式練習,在練習中幫助學生掌握簡便運算的竅門,是至關重要的。今年教五年級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解決困難。
一、分類總結(jié),明晰特點,理清方法。
我將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分為五類。每一類,有文字的'說明,有具體的例子,并且把每個例子的解法板書。讓學生將文字說明和例子相結(jié)合,認清每一類的特點和不同的解題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將文字說明、舉例的解法抄寫在數(shù)學書上,一是便于查閱,二是便于模仿。我認為,在模仿中領悟本質(zhì),也是必要的學習方法。
這五類分別如下:
1、幾個數(shù)連乘,要想簡便,只能運用乘法交換律或結(jié)合律,不會出現(xiàn)加減。
這里的說明,是為了讓學生區(qū)分乘法結(jié)合律與分配律,明確告訴學生,乘法結(jié)合律、交換律的應用范圍。
基本應用:0.25×1.5×42.5×7.8×4×0.2
變式應用:56×1.252.5×3.2×5(這兩道題,找出隱藏的4和8,才能簡便運算。要提醒學生,把56轉(zhuǎn)化乘7乘8,把3.2轉(zhuǎn)化成4乘0.8,原則是“形式變大小不變”。)
2、幾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等于幾個數(shù)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相加。
這里的說明,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乘法分配律正應用的第一種情況。
基本應用:2.5×(4+0.4)
變式應用:0.65×202(需要把202看作200+2)
3、幾個數(shù)的差乘一個數(shù),等于幾個數(shù)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相減。
這里的說明,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乘法分配律正應用的第二種情況。
基本應用:1.25×(8-0.4)
變式應用:2.73×99(需要把99看作100-1)
4、有乘有加有相同因數(shù)時,等于相同因數(shù)乘不同因數(shù)的和。
這里的說明,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乘法分配律逆運用的第一種情況。
基本應用:1.2×2.5+0.8×1.25
變式應用:4.75×99+4.75(需要把4.75看作4.75×1,才會找到相同因數(shù)。)
5、有乘有減有相同因數(shù)時,等于相同因數(shù)乘不同因數(shù)的差。
這里的說明,是為了讓學生明確乘法分配律逆應用的第二種情況。
基本應用:9.5×10.2-9.5×0.2
變式應用:8.2×101-8.2(需要把8.2看作8.2×1)
二、自主編題,強化特點,掌握方法。
分類總結(jié)后,學生對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有了比較清晰的綜合認識,把認識提升為能力,就需要進行相關的練習。這里,除了老師出題學生做之外,應重視學生的自主編題和解題。我讓學生根據(jù)五類題目的特征來編題,不會編的可以模仿。在作業(yè)批改中,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根據(jù)每一類的特征來編題,解題的方法掌握較好,錯誤率較低。個別學生出的題,雖然是模仿著特點,但是并不適合簡便,說明沒有從本質(zhì)上認識特點,只是做到了比葫蘆畫瓢。這些同學,還需要加強理解。在學生自主編題、解題熟練自如的時候,再做其他的命題,就幾乎沒有困難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簡便運算的能力,較好的體會數(shù)學的樂趣和實用。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法始終為學法服務。讓學生感覺簡便運算不再困難,讓簡便運算變得真的簡便,我的探索不會停止。
【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簡便運算》教學反思01-24
《簡便運算》教學反思15篇03-31
《簡便運算》學習心得03-18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02-21
運算教學反思04-10
《運算》教學反思04-06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范文06-12
0的運算教學反思01-09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