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1
今日上完課,我走進書房隨手抽出一本書閱讀起來。正巧翻到了《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我看了便啼笑皆非,無言以對。
文章開頭是這么寫的: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我心中暗想:這作者是不是再開玩笑了,一個人怎樣可能會叫“差不多”呢?
于是我?guī)е鴨栴}讀了下去,越讀越覺得好笑。原先他做事從來不要求準確,精確。比如說,他小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白糖,他卻買紅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再比如在他臨死時,還有一口氣斷斷續(xù)續(xù)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認真呢!說完他才斷氣。在他死后人們覺得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給他取了個法號叫“圓通大師”。作者說從此中國成了個懶人國。
讀完這篇文章,我心境很復雜,仿佛我就是“差不多先生”。所以從那以后我每一天都認真做好每件事,從不想差不多就行了。在此我也對同學們呼吁,做事必須要認真,不能以差不多為借口,不認做事,要嚴格要求自我。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2
寒假,我看了一本十分有意思的書叫做《差不多先生傳》。
這本書就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則笑話。可是,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做到差不多先生這樣的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吧?
差不多的先生的可笑之處正在于他的不細心與不仔細,可最重要的就是確實不在意。白糖與紅糖差不多,陜西與山西差不多,就連自我得了重病,家人找錯了醫(yī)生,請來了牛醫(yī),也認為牛醫(yī)與人醫(y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確!比绻f當時的中國人各個都抱著這個心態(tài),連生死都差不多,還有是什么好在乎的呢?如果以國家侵略與被侵略都差不多這種心態(tài),無可質(zhì)疑這個國家沒有自尊,這個民族沒有自尊,這個人還會有自尊嗎?
《差不多先生傳》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傳記,因為世上沒有這個人。作者只是以人物傳記的形式成文,到達諷刺當時那些虛偽,國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強諷刺效果。
凡是對事不認真的人總會說差不多!安畈欢唷笔敲總懶惰的'人的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來隱藏自我懶惰的缺點。
讀了《差不多先生傳》讓我明白了我們應當努力改善自我的缺點而并非隱藏。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3
看過胡適《差不多先生傳》的朋友都明白,“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計較”的工作原則。然而正是這個工作原則使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斷送在一個獸醫(yī)之手!結(jié)局很悲催。其實現(xiàn)實中的“差不多先生”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己瞬徽J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過硬只求過得去,對人對己差不多就行了。結(jié)果工作沒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奔毠(jié)即能成事也能毀事!
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船剛升空就發(fā)生了爆炸,包括兩名女宇航員在內(nèi)的七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是因一個O型密封圈在低溫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盡管在發(fā)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fā)射,可是由于發(fā)射已被推遲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視。
這次事件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載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員對于技術(shù)人員的提議敷衍了事,結(jié)果卻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12億美元,并使航天飛機停飛近三年。正是這種“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差不多心態(tài)”釀成了這場杯具。反觀自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這種“差不多態(tài)度”。比如:學習態(tài)度差不多,僅僅了解本職工作范圍內(nèi)的一些制度、辦法,對于其它方面主動了解的較少。而“差不多”態(tài)度導致“差不多”問題出現(xiàn)后,往往我們首先會抱怨為什么同事總是這么“較真”,為什么領(lǐng)導總是在挑毛病刁難自我。
細節(jié)決定成敗,職責重于一切。
我們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事實上,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shù)人的多數(shù)情景只是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diào)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礎(chǔ)。最近在整理一些報表,涉及兩年的一些培訓信息,很多都是培訓平臺需要維護的信息,在填表的時候,很頭疼。為什么呢?估計大家都能猜得到!信息不全!表填不出來……盡管在季度通報、年度通報、培訓計劃文件里都做過要求,可是很慚愧!我在檢查、督促方面也是一位“差不多”先生。工作中缺乏職責心,等于沒做工作!
細節(jié)決定成敗,執(zhí)行成就一切。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企業(yè)中每一層都有一個“差不多就能夠了”的員工,由上到下傳達一項任務時,每一個人都差1%,這樣一來,等任務傳到達真正實施執(zhí)行的人,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不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而是令人震驚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當我們抱怨,行動上已十分重視細節(jié),為什么卻看不到效果時,就要明白,其實我們在細節(jié)上,還遠遠沒有做到位。主任平時經(jīng)常也和我們說:“緊急重要的事情最先做、緊急非重要的事情其次做、非緊急非重要的事情最終做!笨墒怯捎谌狈ぷ饔媱澬,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和本事,導致有些工作的完成比較倉促,甚至出現(xiàn)遺漏的情景。所以我們的工作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不管是胡適先用辛辣的筆跡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后悔。歸根結(jié)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細是個人職責感問題,職業(yè)人存在的價值就是能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我們應當嚴格要求自我,經(jīng)過工作努力提升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工作中擺正自我的職業(yè)形象,使自我日趨完美,堅決不做新時期的“差不多先生”,堅決拋棄“差不多”的惡習,發(fā)揚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4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過國人的劣根性,胡適的這篇《差不多先生傳》另辟蹊徑地采用了獨特的寫法,即用樸素簡練的白描,兼用嘲諷和夸張的手法,描述出了國人此時的這種“病”。
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畫像和生平傳記。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這種毛病,他將這個人叫“差不多先生”,這位先生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對他來說,紅糖與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陜西是差不多,火車發(fā)車遲與晚差不多,看病找獸醫(yī)也差不多,最終白白搭上了性命,諷刺意味十足。整篇文章寫作手法簡便活潑,這種手法秉承了胡適先生一貫的溫和作風,可是其談論的問題卻是十分不簡便的。
差不多先生雖然死了,卻為很多人崇拜,認為其不計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對于這種偷換概念的誤讀對于社會的影響,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擔憂,想用文章來警醒國人——這是一種病。文中的幽默諷刺手法讓這篇文章成為了善意的規(guī)勸,而不是激烈的口誅筆伐和抨擊攻訌,這也是文章的很大的特點。
這種差不多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一種陋習,想要根除實在相當不易,F(xiàn)代社會這樣的.人還有大把的存在,他們感覺一切都是無所謂的存在,這是一種無追求的,無追求的,不求上進的壞風氣,我們應當時刻警惕,摒棄壞習慣。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5
這天,我讀了作家胡適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差不多先生傳》。這個題目十分搞笑,我?guī)е唤z好奇讀完了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聽不明,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他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去幫媽媽買紅糖,結(jié)果卻買成了白糖,他媽罵他,他卻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上學時,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山西同陜西,不是差不多嗎?”
他長大后在店鋪做伙計,做事總是不精細,“十”跟“千”常常寫錯。掌柜的生氣了,罵他不仔細。他只是笑嘻嘻的賠留意道:“千與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開走了,他不滿地說:”八點三十分開,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yī)生。誰知家人弄錯了,喊來了西街的牛醫(yī)王大夫。他說:”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嗎?就讓他試試吧!“王大夫走上前,用醫(yī)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會兒,他便一命嗚呼了。他臨死前,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后,大家都說他看得破,想得開,于是,人人都象他學習,中國很快變成了一個”懶人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認識到了懶惰和做事馬虎的危害。我們絕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樣,不求上進,馬虎行事,這樣只會讓我們一事無成。
【差不多先生傳中學生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01-18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11-30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06-10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09-02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15篇06-12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15篇)09-07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精選15篇09-29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精選22篇)08-25
《差不多先生》讀后感(精選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