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后感集錦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莊子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莊子讀后感1
萬物盡然,而以相蘊。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有一類書可以稱之為“奇書”。這類書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書,有閃耀著文采精華;既充滿詩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蘊著深邃的哲學思辯,超凡脫俗。在這類“奇書”中,最有趣,最有靈性的作品莫過于《莊子》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仁人賢士,可謂是百花盡放,各有千秋。但在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莊子。
莊子是繼老子道家學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個讓人猜解不透、與眾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卻沒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類有著無窮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卻沒有隱居山林,過孤獨而清凈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著歌悠游于人間。
莊子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逍遙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俺颂斓刂,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睕]有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睊仐壛藗體的思想,身心的束縛,而獲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與萬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標準,遠離那些不值一顧的煩惱,一切自然就好。
對于莊子,最讓我贊嘆的是他的一些議論。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為友。我對莊子,正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一語驚醒夢中人。
“凡人之心險與山川。”一句道破,怪不的在中國人都沒興趣去探索自然山川,原來都去探索人心了。
“不樂壽,不哀天,不榮通,不丑窮!彪S遇而安,知天樂命,逍遙自在,多好。太追求功名利祿,反而一事無成。倒不如早些收手,也落個知足常樂,自然一切都好。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詛!笨纯催@句話,現(xiàn)在中國人中許多人都被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鮮少有像莊子這樣特立獨行的人。
古人說:“戰(zhàn)國之文深于比興,即深與取象也!边@對與莊子來說,尤其恰當。《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鼻f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機趣橫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倫比,更是因為如此,才構造了一個瑰麗的藝術境界。
我讀莊子,讀他:“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yè)!蔽易x莊子,讀他:“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蔽易x莊子,讀他:“謹守而無失,是謂反其真。”……
讀莊子,亦如流水行云,細看來,是樓外青山,山外白云,斜水繞孤村。
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莊子,圣人無名。
莊子讀后感2
子列子問關尹曰(1):“至人潛行不窒(2),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3)。請問何以至于此?”
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4),非知巧果敢之列(5)。居(6),予語女。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7)?夫奚足以至乎先(8)?是色而已(9)。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10),夫得是而窮之者(11),物焉得而止焉!彼將處乎不淫之度(12),而藏乎無端之紀(13),游乎萬物之所終始(14),一其性(15),養(yǎng)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16)。夫若是者,其天守全(17),其神無郤(18),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jié)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19)。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20),而況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復仇者不折鏌干(21),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22),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攻戰(zhàn)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開人之天(23),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24)。不厭其天,不忽于人(25),民幾乎以其真!”
記得小時候,面對可怕的事物時,我經(jīng)常有種恐懼感?傁胱兊酶佑赂,但又沒有很好的辦法。這里正好有篇文章為人們克服恐懼感給出了一個奇妙的答案。道德修養(yǎng)完善的至人潛于水中不會感到阻塞,跳入火中卻不會感到灼熱,行走于萬物之上也不會感到恐懼。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大概是保全精神,把自己藏于自然,獲得完整的心態(tài)而忘卻外物,這樣就沒有什么外物能夠侵襲自身了。莊子用了醉酒之人不會感到死、生、驚、懼為例,說明了人從醉酒中保全心態(tài),而忘卻了外物。進而談到,如果從自然中保全心態(tài)忘卻外物就更棒了。
看了文章,我突然對自然突然有種既敬畏又親近的感覺,感覺自然也是活的`,自然———不言不語卻總向我們傳達著某些信息。我們向往著,好奇著,痛苦著,無聊著,無奈著,勞累著,愁苦著,尋找著。然而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糊涂,迷失著看不清方向。原來心智的通透和心靈的純凈也是一種智慧。寧靜貌似很簡單,但寧靜又非常難。人,你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把自己權威化,看扁自然;人,你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下,灑脫便是自然,自然才能灑脫;自然才是真實,真實便是自然;真實也可以浪漫,浪漫也是真實。
莊子讀后感3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爸圮囍ǎ仁持,人處一焉。”相對于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日記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xiàn)!边@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滿招損,謙受益。
莊子讀后感4
心晴時候,雨也是晴;心雨時候,晴也是雨。
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晉升的階梯,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無底的深淵!
當我們?yōu)橐黄G蔭沉溺于悲傷的情緒,失去的不僅僅是一片綠蔭,而是一座森林。
山之仁,在于既含納了蒼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既孕育了豺狼的怒吼,也滋護了弱小的悲嘯。或者環(huán)抱雙手讓流水變?yōu)楹,或者裂開身軀,讓瀑布倒掛前川。山謙卑地靜立著忍受時間給的苦痛與折磨,依舊不動聲色,山之所以仁,在于它寧靜淡然的態(tài)度,有時候山也可以成為人的榜樣。
我們不是莊周的魚,不知魚在水里遭受什么,是否真的快樂,但我們可以當自己心情的舵手。創(chuàng)造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快樂。
像莊子一樣,做一泓天上的泉,做一只夜夜鳴叫的鳥兒,做一棵月光下那棵發(fā)寧靜,與超然的'精神古樹。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在靜下心來讀莊子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們是否能夠坦然面對別人的各種評論;“無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在讀莊子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是否已經(jīng)丟掉自己;“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在與莊子對話時,問問自己是否將一切囊括于胸,默默體認;“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蔽覀兛梢詥枂栕约菏欠窀矣诨畹媚敲凑鎸崳敲凑\實地去面對學習呢。莊子活出了智者的風范。活著的意義,活著的價值,活著的態(tài)度,精神的源泉莫不在于他身上得到體現(xiàn)。
活著,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能分清物與我的界限,知榮辱,辨是非;钪覀兿胍氖鞘裁?有追求,卻不過分要求,只評議卻不去爭議。活著,我們追求的是什么?看得到黑暗,卻依舊執(zhí)著追求光明。淡淡地活著,逍遙的活出自我,活出人生的色彩。此生便無憾了。
走自己想走的路,唱自己喜歡的歌,一路高歌,冷暖自知,就想走在開滿格;,走在朝圣路上的信徒一樣,保持一份信仰。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鼻f周做到了,所以他快樂。若是我們也想活得快樂,我們就應該時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時常向自己發(fā)問,是否能夠在恬淡的月光中站成一顆精神的古樹。盡管滿身布滿斑駁的歲月痕跡,但卻能夠根深百米,不卑不亢,任樹枝在風中,站出一種寧靜的姿態(tài)。
我們快樂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要與世隔絕,忘卻世間冷暖,不看紅塵煙云,不嘗人間苦痛。而應是在于看遍人間百態(tài),嘗盡世態(tài)炎涼,歷經(jīng)人間滄桑后,依舊能閑云野鶴,拈花一笑,保持一份寧靜與超脫。
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顆星的隕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燦爛,像莊子一樣生活,拂盡世俗塵埃,清凈紅塵紛擾,在雙手合十的微笑詩意中快樂的生活,找尋星輝斑斕里的美好。
莊子讀后感5
《童話莊子》是我讀過的最有趣的'一本書。瀟灑的莊子在書里寫了很多小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小青蛙大冒險”。小青蛙覺得自己住的井已經(jīng)非常大了,可對海龜來說,這實在是太小了?墒切∏嗤懿恢来蠛S写髮拸V,就象夏天的蟲子,不知道冬天有多冷。
海龜對小青蛙說,自己住的那片海,幾十天不下雨也干不了!可是小青蛙不相信,于是就和海龜一起出發(fā),經(jīng)歷了一次大海冒險。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像小青蛙那樣,感覺自己獨霸一口井而沾沾自喜。應該像海龜一樣,住著那么大的一個“家”,也從不驕傲。
我們平時學習,不要有了一點點成就就輕易的滿足,要知道比自己強的還有很多很多。
莊子讀后感6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nèi)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xiàn)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nèi)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guī)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nèi)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tài)和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huán)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nèi)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shù)娜魏我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jīng)盡心盡力。
莊子讀后感7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jīng)》。
思緒回到現(xiàn)實,看著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么?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著我從一開始向往純凈的自由一直到掙扎于名利難以自拔。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么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于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xiàn),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zhí)著,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沖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于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脫。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從未來過……
莊子讀后感8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莊子誦讀本》。我讀了書中的部分章節(jié),讀逍遙游篇、寓言節(jié)選后,我知道了莊子善用神話、寓言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他不慕富貴,貧而樂道。我佩服他的正直、勇敢。莊子的內(nèi)心豐富自由,面對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疾苦,常常選擇退隱來保全內(nèi)心的自由。他只是追求君子“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觀念。在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個人的力量是極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脫苦難的人生。每個人身上都有熱愛自由、無所顧忌的品性,只不過是有的由于種種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而被社會規(guī)范。思想的天空,就應該是百家爭鳴、異彩紛層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到豐富而不單一的思想養(yǎng)料,做一個思想上自由飛翔的人。
我輕輕閉上雙眼仿佛進入了“坐井觀天”、“螳臂擋車”、“莊周夢蝶”的故事中。幻想自己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舞。
雖然書中的很多的內(nèi)容我現(xiàn)在還無法讀懂,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莊子讀后感9
莊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將老子的思想推向了另一個巔峰,是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要談莊子,必先說說老子。有人說老子的成就在于讀懂了《易經(jīng)》,其言行與思想被其后人篆記成書《老子》,是一本《易經(jīng)》的讀后感。老子政治主張“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他向往結繩計事的`原始社會,“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這是一種復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張自然。有曰“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可見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為大”。
現(xiàn)在言歸正轉(zhuǎn),說說將道學推向高潮,與老子并稱“老莊”的莊子。說莊子,必先淡其文。在《莊子》一書中,共有三十三篇,其中七篇內(nèi)篇便是莊子所著,于丹說其文;氣勢磅礴、縱橫恣肆;而所表達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風格嘻笑怒罵,了無拘囿。但何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莊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個叫“知”的去追問何為道?道又在哪里?此時,或許有人問,莊子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無為謂”,知追問,無為謂卻聽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無為謂,是講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道在心中,為苦尋道,莊子一語點破。儒家講積極出仕,必要大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漢獨尊儒術,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壘。而莊子主張“無為而冶”修身、冶國、平天下,應當順于自然,合于人心。這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更是一種心態(tài)。這就是莊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為大”。
《秋水》篇中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日,莊子逍遙于濮水之上,閑垂釣。楚王派兩個士大夫去請莊子,出山為相,博取名份。而莊子一口回絕:寧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瘡。這就是莊子對名的態(tài)度。人心是自由的,因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無法理解及做到的。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莊子的結發(fā)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是“鼓盆而歌”;葑永Щ蟛灰,便問,你好沒良心,你妻子為你所累,現(xiàn)已亡故。你不哭也罷了,反而鼓盆而歌,何為?這時莊子說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對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觀察人最初的開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氣嗎?此時,她安靜而去,回歸自然,不好嗎?這就是生命的真諦,莊子已經(jīng)參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現(xiàn)在,是常人無法接受的,更是無法去體會莊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莊子乘物游心,獨往于精神之間。他曉夢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還是自己變成蝴蝶。
后言:每一個人的生命無異于一只小鳥,是困于樊籠,還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決于我們的天地之心。
莊子讀后感10
在這個生命之中,每個人都可以以不同形態(tài)活下去!诘
合上《于丹<莊子>心得》這本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著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著些許狡黠。”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會通達和順應,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于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捌鋵嵨覀兪强梢栽谟猩曜龅秸嬲臉飞龅巾槕,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死而無憾。”可是生命在它現(xiàn)有的形態(tài)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著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后,他已經(jīng)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后,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真正的“逍遙游”并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向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著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莊子讀后感11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guī)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guī)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guī)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nèi)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zhì)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zhì)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于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莊子認為,這個世界應該返璞歸真。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點,不要過分相信技巧,讓我們回到最樸素、最本初的狀態(tài),F(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甚至有人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在于,多一些內(nèi)心樸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為,否則,我們則有可能在這個大千世界里迷失自己。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進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莊子讀后感12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巨鯤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贝蟾窬帧⒋髿饬、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nèi)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fā)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后感13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父親嘴里那個《莊周夢蝶》的故事開始的。從此,那只舞動著絢麗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腦袋里不停地飛呀飛,讓兒時的夢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歡在深夜,燃一盞孤燈,品一杯香茗,握一卷《莊子》,反復揣摩“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鼻f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掩卷而沉思,莊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對心靈進行著一次次洗禮。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莊周夢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選擇,并不是每個人都向往逍遙之境。蝴蝶夢莊周,這是蝴蝶的選擇,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論。
莊子一直在譏諷顛倒的世界,嘲笑那些為功名利祿,蠅營狗茍之徒,諷刺那些為眼前蠅頭小利,毀壞天人和諧的小人。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莊子的飄逸和灑脫,正是他卓爾不群、高傲不羈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蔼毰c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萬物!鼻f子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已經(jīng)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鳥瞰人間滄桑。
然而,看過之后也有幾分惆悵,也許我很向往這種生活,也許我能淡泊名利,但放棄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況,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身上的擔子很重。每天勤奮地工作,可憐的一點薪水要孝順父母、養(yǎng)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養(yǎng)房子,還務必要養(yǎng)好身子,病了,昂貴的醫(yī)藥費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然而,過多的奢求和索取,會讓我們的心像無底的深淵,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閑適放松。這些離我們太遙遠!
莊子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凡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當年夢中化蝶的莊周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我只有在心靈倍感疲倦與束縛時,靜下心來,做一個讓人夢魂牽繞的莊周的“蝴蝶夢”,乘著莊子自然的簫聲尋找那失落的世界,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后感14
大家都會知道一本叫《莊子》的書。可是看完這本書都會發(fā)出許多贊嘆。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心得》。
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也談論過這個話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領悟于丹心語。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窗某學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20xx年春節(jié)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受到觀眾熱烈。
《莊子》心得也講述了許多深奧的論語,里面講的都是莊子何許人、境界有大小、感悟與超越認識你自己,總郵路可走,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本性與物性,心態(tài)與狀態(tài),和大道與自然。
下面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說盡天下英雄,其實他的內(nèi)心并不激烈。他曾經(jīng)做過漆園小吏,相當于現(xiàn)在的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zhàn)國紛爭、戰(zhàn)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里。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么社會名分。莊子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困的,經(jīng)濟抗面也很差。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兩個字。應該說,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著經(jīng)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
看到《種子心得》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字分析的十分透徹。椰油許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么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個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過云端卻有些人低于云端?墒敲總人只要穿透名和利,那么你個人的空間就會有許多色彩斑斕的花朵和溫暖的太陽。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她)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往往一個人是不能輕易的認識一個事物的真正價值。每一個人都希望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事物的價值,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目標。而認識一個事物自身的價值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讀了《莊子心得》這本書,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了。不仿你也可以去文中了解莊子,從中受到感悟。
莊子讀后感15
《秋水》給我們提供了兩個截然相對的藝術形象:見識淺陋、自以為是的河伯與博學深邃、視野廣闊的北海若。
河伯是黃河之神,到了漲水的季節(jié)。百川灌河,他看到徑流如此寬大,分不清兩岸邊牛馬的形狀,自以為天下之美盡在于己。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無邊,無有窮盡,河流所謂的漲水干旱,于他來講,動靜實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么。當河伯一路趾高氣揚走來,遇到大海,才突然發(fā)現(xiàn)自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先前的志得意滿毫無意義,徒然貽笑大方。隨后的一系列問答,相對于北海若氣定神閑滔滔不絕地闡明“大小之辨”,河伯的`無知更是只有陪襯的份兒。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學說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從萬物本身的規(guī)律,不勉力強求。而往往,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都已心如明鏡,對世間萬物的屬性了然于心。北海若就是這么一個大智者,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是大家風范。
這樣的藝術形象和情節(jié)無獨有偶,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也有著與河伯海神若雷同的角色。少林寺藏經(jīng)閣的一位掃地僧,頭發(fā)花白,衣著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絕的蕭遠山和慕容博口噴鮮血昏死過去,武功推為天下第一,當無異議?蛇@位掃地僧叮嚀告誡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細微末節(jié),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強,反而傷及自身。與之相比,頂著“天下第一惡人”名頭的段延慶,強練易筋經(jīng)以求天下第一的鳩摩智,無一不成為小丑,在塵埃中湮滅。
道家和佛家的哲學思想自然有諸多的差異,不可混為一談;把《秋水》和《天龍八部》舉出來,不是要讀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風范或深入道家以至得出不可知論,更不是鼓勵學習內(nèi)功心法。我們要找出的是其中的聯(lián)系,中國古代哲學一脈相承的一種東西,那就是道。
道與術相對立。術是技巧,是人事,是大多數(shù)人憑著指導、借著經(jīng)驗就能輕易習得,并且付與實踐能迅速生效的法門。道,是需要經(jīng)過長年積累、感悟的,從心底生出的原則。大多數(shù)人本著急功近利的思想,極易偏重于術,而不重道。這樣的人,或許能一時逞盛,但由于缺乏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不高,終歸要見笑于大方之家,譬如《秋水》中的河伯與《天龍八部》里鳩摩智一類角色。相比而言,如海神若者,講究清靜無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如掃地僧者,佛法精深,心地明鏡,在習術之前,已明白要遵循的道,自然能夠有所大成,而免于恥辱。
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哲學,道家和佛家是相似的。
與現(xiàn)實來講,不能不說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日益繁忙的工作,日趨激烈的競爭,讓我們大多數(shù)人暈頭轉(zhuǎn)向,有心研究的,不少只在于術——投機專營。希望可以抽離出來,問一問道,找到人生正途該遵循的原則,不求成為哲學家,但要不貽笑大方。
【莊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莊子語錄03-19
莊子的語錄11-05
經(jīng)典莊子語錄03-04
品味莊子作文05-28
莊子的交友觀01-21
莊子名句語錄02-09
莊子經(jīng)典語錄11-04
莊子(網(wǎng)友來稿)01-23
莊子的生平簡介03-29
莊子•秋水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