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薦】
當(dāng)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第一次知道龍應(yīng)臺這個人是在高考優(yōu)秀作文素材里,她對兒子的一句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弊屛矣∠笊羁獭
說來慚愧,一開始,我以為龍應(yīng)臺女士是個男的,當(dāng)知道她有如此成就的女性時,內(nèi)心的敬仰之情更甚,也使我萌生了看這本書的想法。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龍應(yīng)臺和安德烈的書信來往內(nèi)容,她們之間的交流異于常人,卻親于常人。如果你認為她們的書信主要圍繞家庭親情就發(fā)錯特錯了,相反,她們更像兩個獨立人格圍繞各種問題的探討,這一舉動不僅使她們母子關(guān)系升溫,還進行了一場思想與交流的碰撞。
說實話,對于龍應(yīng)臺和安德烈之間的這種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是很羨慕的,畢竟,這種幸福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的媽媽在她青年那段時間當(dāng)過一名人民教師,是具備雙方書信交流的條件,但是由于時間和觀念的原因,所以,這種交流方式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和媽媽之間沒有互相溝通和交流。也許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我是和媽媽比較親一些,有什么事都喜歡和我媽說,以至于有時候感覺就像閨蜜一般親密,但是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是對媽媽有隱瞞的,哈哈哈。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性格以至于說價值觀都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而爸爸也許是不善言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也能從細微的細節(jié)中看出了爸爸的關(guān)愛,也許,父愛總是不善言辭,到飽涵深情。
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愛你們(難以出口,卻深藏于心)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一位母親,一位已滿十八歲的兒子,他們是兩代人,中間相隔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相隔著文化。這位母親與這個兒子在信中共同交談著他們自己的十八歲,時代不同青春就不同,一個如同黑白的電視機,一個如同彩色的電視機。兩代人,兩代心,通過信來熟悉對方,通過信去熟悉心,也通過這本書去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孩子或父母。
這本書中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悲憫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對權(quán)力的傲慢、欲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guān)懷所在!边@句對于我來說,有一些不太懂,但她語重心長的話是一位母親給孩子說的話,她們比我們看的世面要多,給我們的都是最溫暖、對我們最好的提醒關(guān)愛,F(xiàn)在耳邊又回想起了那不知說了多少遍的話:“姑娘,多喝點水。姑娘,今天冷不冷,要冷,多穿些。姑娘,姑娘……”她說是因為愛我;愛我,她才會說。
以前,我總是不理解媽媽,讀了這本書我開始漸漸明白,因為我們是兩代人,我們之間有相隔的代溝,可能只有像這位作者與她兒子一樣,雙方相互了解,讓屏障一層一層減少,兩人之間才會慢慢認識對方,母女或母子之間要和朋友一樣,因為他們才是你最忠實的聽者與陪伴者。我變了,媽媽也變了!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影響了我,也改變了我,我和媽媽從一開始的“形同陌路”,到現(xiàn)在的嬉戲打鬧,中間變化很大,我與媽媽從“路人”變成了朋友。我們是兩代人,中間相隔二十六年,現(xiàn)在也成為了“一代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前一段時間出的一本新書《親愛的安德烈》,是由龍應(yīng)臺女士與其兒子共同完成的。
讀完后,感觸很深。但感受最深的不是安德烈字里行間躍動著的不羈靈魂,不是龍應(yīng)臺女士對于兒子直接大膽的提問所做出的巧妙回答,不是中西方文化劇烈碰撞綻放出的異彩。
而是一句話。
安德烈問她,在她離開人世后,希望如何被朋友、讀者和“我”——安德烈本人記住。
對于前兩者,龍應(yīng)臺回答的干脆利落——“不重要!
僅三字,完美地表現(xiàn)出她非同一般的氣度個性,高度冷靜的心,清明的眼。
對一個作家來說,讀者如何評價自己往往被俗人認為是最令人關(guān)心的,而真正好的作家,如她,堅定自己的信念,筆尖永遠對準心中的方向,筆桿和脊梁一樣挺直,寧折不屈,更罔論會寫些博讀者一笑的文章了。所以,不重要。
而那最令人動容的,是她回答如何讓自己的兒子記住自己時,文字氤氳出的裊裊暖煙。
“有一天,你也許走在倫敦或香港的大街上,也許是一陣孩子的笑聲飄來,也許是一株紫荊開滿了粉色的花朵在風(fēng)里搖曳,你突然想起我來,腳步慢下來,然后又匆匆趕你的路。
可是正因為有最終的滅絕,生命和愛,才如此珍貴,你說呢?”
不知道寫下這些文字時,心中是否有些許不甘,酸楚,哀傷。畢竟,離世的.人們,只能活在別人的記憶當(dāng)中,而歲月的沖刷,使這些記憶不可避免的像泛黃的牛皮紙一樣蜷曲,最終碎裂,一片一片漸次脫落,最終,在之后的之后,化為虛無。
但我深信,作者寫完整段話后,只余釋然。
每個人都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無論你在他的生命中曾經(jīng)占據(jù)怎樣重要的位置。終有一天,會化作那穿梭的風(fēng),靜默的云,以另一種形式遨游四海八荒。
龍應(yīng)臺以她的豁達與優(yōu)雅,給了這個問題最動人、最美麗的答案。
之后,只要你偶爾想起我,也便足夠。我愿化作那無拘無束的風(fēng),吻去你的淚水,你的傷悲。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但是學(xué)習(xí)沒有間斷。讀完龍應(yīng)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有幾天了,盡管讀的時候很有感覺,但是寫的時候卻感覺無從下筆。今天又細細回想了一下,不由地詢問自己:
1、如果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會和我好好溝通嗎,如果想要那時我們繼續(xù)好好溝通,我從現(xiàn)在該做些什么呢?
2、龍應(yīng)臺的格局很大,知識也很淵博,從書信中可以看出,安德烈的生活和見地也很棒,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這里面家庭氛圍和父母的影響作用肯定非常大,相比之下,自己是不是該更加努力呢,一方面給孩子個好的影響,另一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小一些;
3、該死死盯著孩子還是給她更大的自由度,或許都這樣都太絕對了,應(yīng)該兩者好好結(jié)合,希望培養(yǎng)的孩子是個有思想的人,必須有她的自由,但是還要關(guān)注不能太走彎路?
4、龍應(yīng)臺對孩子也有諸多的不滿,比如抽煙,可是她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跳出安德烈是自己的孩子的局限,站在“如果是別的成熟的個體自己會干涉嗎”的角度看問題。
自己也該明白: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但不是自己精神和肉體的一部分,即使自己的身體一部分也會有不受控的時候,何況已經(jīng)脫離了母體的孩子呢,所以自己該明白和孩子的界限,控制自己的情緒,跳出自己的局限。作者:花生了米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用了一天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xué)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xué)、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xí)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yīng)臺來安慰他,
而當(dāng)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zé);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nèi)〉玫某晒s永遠是理所當(dāng)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第二次讀《親愛的安德烈》感覺有所不同!我把自己和媽媽平時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一起帶入書中,去感受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差別。
書中安德烈生活極其幸福,豐富,充滿樂趣,他可以喝酒,聊天,開party,旅游……遇到挫折,會有很多人鼓勵他,成功的時候,朋友就會為他慶祝。而身在中國的我們,聊天,開party只會影響我們的學(xué)習(xí),每天都是早早起床,上學(xué),寫作業(yè),復(fù)習(xí)預(yù)習(xí),偶爾的娛樂和放松。安德烈可以做的事,中國和他同齡的大多數(shù)人都只是渴望。我們也希望有那樣放松的生活。
在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yīng)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他們之間慢慢出現(xiàn)一座無形的墻,但在他們母子的努力下,這座墻,被擊垮了。而我們,極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在爸爸媽媽的身邊,他們之間的'代溝無聲無息地變得越來越大,把他們越隔越遠。他們也有尋找解決的方法,但有一些卻只會更加地彼此傷害。中國教育和外國教育相差甚遠,中國孩子從小就要努力讀書,考大學(xué),這段時間里,根本就像與世隔絕。讀大學(xué)就為了張文憑,可以找份工作嗎?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大學(xué)生沒有工作?他們沒有社會經(jīng)驗。在外國,他們經(jīng)常讓學(xué)生自己動手,親身經(jīng)驗,他們的適應(yīng)能力才更強。西方國家是那么尊敬小孩,在中國,只要家長聚在一起,就是是講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他們沒有在其他大人面前表揚過孩子,而是講他們做事怎么怎么不好,他們以為這是謙虛,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被深深地傷害!
真希望中國的爸爸媽媽們讀讀這本書,體會一下快長大的孩子的內(nèi)心,多給孩子一些放松的時間,讓他們有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事,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心為孩子好,幫他們打點一切,可我們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啊。
真希望我們可以彼此了解!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大年初四請假去書店狂購一通,其中一本《親愛的安德烈》吸引了我的眼球。買回來后,一手抱著秣秣睡覺,一手看書,基本上一口氣看完了。
這是龍應(yīng)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在三年之間的書信集?赐旰,我最大的感觸是,這根本就不象是一個18歲的孩子寫的信,很多地方非常深刻,涉及到對人生、社會等多方面的討論,一個從小被父母包圍、嬌寵,沒有經(jīng)過歷煉的孩子是斷斷寫不出這樣的內(nèi)容的。甚至我都有些汗顏。
其實有了孩子后,有一些壓力,就是未來的教育壓力。我想讓他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教育,怎么以身作則,如何表率。這些年,我愈來愈覺得知識的短淺,不是專業(yè)方面的,而是文化方面。作為一個碩士畢業(yè)生,對中國的.歷史了解多少對傳統(tǒng)文化了解多少?更不要提其他國家的歷史。很多社會現(xiàn)象,也沒有作過多的關(guān)注和思考。
這些年,也刻意的去看過一些相關(guān)的書籍,但還是太少太少,也很不系統(tǒng)。需要大大的補課。最起碼,我能夠在孩子應(yīng)該讀這些書時,我能夠給以一定的指導(dǎo),并和他討論。
讀書的任務(wù)很重,而且沒有時間再推托了。
努力,加油。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
這本書是目前為止自己最喜歡的一本了,F(xiàn)在大二,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好奇啊。龍阿姨的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博學(xué)精深的親人講述兒子成長中的疑惑,有大到國家政權(quán),有小到抽煙喝酒,F(xiàn)在的我們,更多擔(dān)憂的就是生活,學(xué)習(xí),感情等問題。
生活中我與安德烈有好多相似之處,喜歡找個地方坐下來與朋友們暢談,相對于淺層次的對話我更喜歡有些兒走心的交談。自己也喜歡抽出一些獨處時間,享受自己內(nèi)心的最明亮的想法。我更喜歡聽歌,打球,這些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啊。
在學(xué)習(xí)上,就像書里說的是為了在以后擁有選擇的能力,而不至于被迫過上逼不得已的日子。況且相比于頹廢的日子去把玩當(dāng)成一種負擔(dān),我更喜歡充實自己的每一天。所以啊,不擔(dān)憂明天,不懊悔昨天,踏踏實實的做好今天的此刻的自己,這樣就夠啦,以后是怎樣誰說的準呢!
感情上,自己的不斷分分合合已經(jīng)讓我感到厭倦。但有時也是很期待那個唯一的人,所以就會很寂寞。阿姨說的那個可以在驚濤駭浪中牢牢我住我手的人,真的讓人很為期待!
生活中,自己對人際關(guān)系等等問題還是有些擔(dān)憂的,但我相信不論別人如何,我始終會保持對他人有溫度的.笑臉。人么,怎么能全是讓你討厭的地方。
自己現(xiàn)在印象深刻的是兩個兒子對母親的憤怒的勸導(dǎo)。一個是在多為他人著想,一個是對待地位低下侍者的態(tài)度。真好!
羨慕有這樣的媽媽這樣的家庭,但我不會抱怨自己出生平凡。我要做的是讓自己優(yōu)秀,讓自己博學(xué)精深,為自己的后代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高層次的學(xué)習(xí)氛圍。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9
龍應(yīng)臺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很早就聽說《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值得一看,雖然是她與兒子的36封書信往來,但字里行間不僅透露著母子之情,更關(guān)乎包容、自由。
書中,母親與兒子因處在不同的地域,在離開彼此的四年里,兒子的心理已發(fā)生了改變,母子之間出現(xiàn)了隔閡。但母親對兒子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用書信的方式,以平等對話的口吻,打開兒子心中的墻,讓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和心靈。
記得曾經(jīng)在央視《朗讀者》這個節(jié)目看到演員袁泉的成長故事,11歲時去中國戲劇學(xué)院附中求學(xué),在那個電子信息不發(fā)達的年代,七年時光里,與父母寫了近300封的書信。在一個人的北京,她與父母的.書信往來,讓她感到并不孤單。當(dāng)她學(xué)習(xí)中遇到困難或心情低落時,父母并沒有因為她沒有達到的目標而指責(zé),字里行間滿滿的愛與鼓勵,給了她繼續(xù)前行的勇氣。
父母與孩子這兩代人,可能價值觀不同,或是對于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帶著這些疑惑,我想在這本書就可以找到答案,F(xiàn)實生活中,也許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耐心地了解孩子,他們一方面嚴格地控制孩子,包辦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可孩子何嘗不是希望父母能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愿這本書中每一封書信背后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每個人啟發(fā),不管你是父母還是子女。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么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那么幸運,他們死于饑餓,死于營養(yǎng)不良;我也曾質(zhì)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么我也會陷于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后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后,你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MM。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是不是父母的疏于表達,還是表達了我們卻未能察覺呢?
其實父母表達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表達的方式,是否你經(jīng)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MM。一樣關(guān)心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yōu)楦改甘チ俗约,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后,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MM。一樣曾經(jīng)或者一直那么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不是我曾經(jīng)無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不足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yōu)樗麄冏龅氖露嗟枚唷?/p>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
《親愛的安德烈》中,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有年紀、閱歷導(dǎo)致的不同視野;有母子情感的聯(lián)結(jié)……對母親而言,兒女的長大總是意味著離開,束縛不是辦法,唯有放飛才能成就兒女的自我。龍應(yīng)臺極力平視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成長中的困惑,她告訴兒子:“要在信仰和現(xiàn)實之間,很艱難地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倍鴮号,成長并不意味著放任,安德烈這樣告誡同齡人:“這世上任何事都緊跟著一個東西它叫‘后果’跟‘責(zé)任’!
你可以看到龍應(yīng)臺跟孩子分享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那個貧窮而缺乏養(yǎng)分的環(huán)境,是怎么讓她學(xué)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你可以看到安德烈怎么捍衛(wèi)自己喜歡搖滾樂,喜歡電影,并且怎么從60年代的嘻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你可以看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為“臺灣隊”、“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guān)于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你看到的,該是一種相濡以沫,對于理性,對于文明正義,對于教養(yǎng)的'理直氣壯,超越母與子的輩份關(guān)系,很純粹的交流著。
久違的龍應(yīng)臺,熱情未減,在這本偽裝成動人家書的暢銷書里,拉著兒子安德烈的手,透過文字,把我們帶到那個還有信仰,還有深刻人文關(guān)懷的地方。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2
最近抽時間看了本書,龍應(yīng)臺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很重要。人與人間極度需要理解。就像書中提到,“慢慢的,越來越不認識對方了,“認識”很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會抱怨,抱怨孩子們叛逆,不聽話,甚至有些強勢的父母會惡語相向,說“不孝子”。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雙方面的,孩子固然有些叛逆,但父母難道沒有錯嗎?有,當(dāng)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責(zé)孩子那樣指責(zé)父母不是嗎?我們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了,于是出現(xiàn)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很多父母從沒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一味的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對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對的,理由就是“吃過的鹽比孩子們吃過的米都多”,社會經(jīng)驗豐富。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認知與理解,所以全盤接受。長大后,有思想了,一旦與父母的意見發(fā)生沖突,父母就該生氣了,經(jīng)常掛嘴邊的活“我是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頂撞了”“小時候那么聽話,越長越不聽話了”。估計每個孩子都聽過類似的話。
身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從自己上找找問題?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對的嗎?自己所有認為的對我們好是真的`我們想要的嗎?當(dāng)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時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決定,但孩子們長大之后我覺得很多事情需要商量,需要聽聽孩子的意見!之前網(wǎng)上流行過一句話(主要在戀人之間):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卻買一車蘋果給我!我覺得在父母與孩子間同樣適合。
所以,如果經(jīng)常溝通的話,就可能避免出現(xiàn)這類問題,父母要拿出時間與孩子交流,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夠走進彼此的世界。當(dāng)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此,致以母親節(jié)的祝福!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3
在很小的時候,他便坐上了前往異鄉(xiāng)的航班,從此身邊環(huán)繞著不同發(fā)色的人,耳邊充斥著各色的口音,透著陣陣寒氣的冰塊在舌尖翻滾,五光十色的雞尾酒在嘴角絲絲跳躍,從此忘了時間,在快感與茫然中等待陽光和清晨。
在銀絲垂?jié)M額間時,她的腦海與回憶充斥著他的背影,隔著茫茫的海洋,望著散著淡淡秋色的白玉盤掛在枝頭,從此任由相思浸滿淡薄的月色。只是,她勇敢地向前追去,執(zhí)筆迎接一個個續(xù)寫的`明天。
他是安德烈,而她是龍應(yīng)臺。一對身在異鄉(xiāng)的母子,在茫茫的人海中,尋找彼此飄渺而堅定的身影。
那一封封微不足道的信封,卻裝著兩顆勻勻跳動而赤誠的心靈。有一次,他問她,能否挑戰(zhàn)權(quán)威,言語中盡是少年的躍躍欲試,像一股狂風(fēng),似攜卷飛舞的殘葉;而她則輕柔地娓娓道來,似柔中帶剛的柳枝,在逆風(fēng)中從容地舒展著纖細的身軀,枝尖盈盈地點向遠方。當(dāng)十八歲的他在感情中跌跌撞撞,在彎曲的路上嘗盡酸甜苦辣時,又不小心與寂寞撞了個滿懷;而將一切收進眼底的她,并沒有苦口婆心地陳鋪那些爛熟于心的大道理,而是如娟娟流水,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溫暖他那被千瘡百孔的靈魂,為他灑上滿天繁星,任他在自己心靈港灣棲息,靜靜傾聽他勻勻的心跳。
柔月在枝頭棲息,雖然他們身居兩地,但每當(dāng)他在現(xiàn)實生活被千瘡百孔時,在異國四處漂泊時,她便會第一時間,用一封封誠摯的信件訴說那一段段深情,用最平常的文字寫盡一個母親的柔軟心腸。淡淡的詞句,卻可以霎時填充那個或迷茫或青澀的小小心靈。所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狀態(tài)吧。
或許某天,他走在繁華的街道,身邊的行人絡(luò)繹不絕,燈光五光十色,而她則輕輕漫步于彎彎曲曲至前方右轉(zhuǎn)的泥徑,淡薄的陽光旁是一樹梨花洋洋灑灑,這時他們或許會想到彼此,心間徒添一點溫暖。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4
最近,我在讀一本課外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母子倆的三十六封家書。
龍應(yīng)臺是安德烈的母親,當(dāng)他們開始寫信的時候,安德烈十八歲,龍應(yīng)臺之所以給安德烈寫信是因為她想知道十八歲的兒子內(nèi)心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就因為這,他們互相足足寫了三年。
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不僅僅是母子關(guān)系而是朋友的關(guān)系,他們之間彼此安慰,彼此關(guān)照,彼此聊天。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媽媽一樣,以朋友的方式和我進行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尊重。
書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非常快樂,他旅行,開聚會……可是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一天都在學(xué)習(xí),大人和老師們光知道讓我們學(xué)習(xí),不給我們自由,我覺得生活少了許多樂趣。我知道學(xué)習(xí)對我們非常重要,可是我更希望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我們有所放松。
安德烈與母親龍應(yīng)臺之間年齡相差近三十歲,他們之間對許多事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方是代表中國文化思想,一方代表德國。其實在學(xué)習(xí)和生活過程中也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每當(dāng)這時,我都會仔細思考一下,看看誰說的有道理,就采同鄉(xiāng)會誰的'意見,我的媽媽平時比較尊重我的意見。
我還會細細品味這本書的。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
當(dāng)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時,我總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感覺。《親愛的安德烈》是一位中年母親和她已成年的兒子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寫的36封信。讀了里面的信,總是讓我感慨萬千。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yīng)臺與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親說話,只是為了錢才寫信,所以他們有不同的寫信心態(tài)。即使安德烈并不是真的想寫一封信,但龍應(yīng)臺想深入兒子的內(nèi)心,想自己和安德烈的關(guān)系得到緩和,想認真研究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話語,也讓安德烈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最后,安德烈寫信只為了和母親交流。當(dāng)然,他們對彼此的認識越來越深。
龍應(yīng)臺的一些地方,讓我感覺很深刻,面對兒子的不耐煩和不想說,她沒有使用逼的辦法。盡管她自己寫的幾行字只換來了兒子的只言片語,但她還是用每句話引導(dǎo)著兒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說幾句。她只是想認識她的兒子,多么偉大的母愛。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yōu)槲覀兏冻隽撕芏唷<词顾麄內(nèi)找沽骱,時刻操心,但對于孩子們,他們有過什么可抱怨嗎?我們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們。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誰總能想到這些,并經(jīng)常做到。
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我們會把它當(dāng)成嘮叨,充耳不聞。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和朋友們一起玩,只享受自己的美好時光,卻總是忘記撫養(yǎng)我們、為我們著想的父母,他們在一天天變老。我們能給予父母的最好回報就是和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和他們聊聊天、說說笑。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時使我的父母難過,使他們傷心。從現(xiàn)在開始,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多體諒父母的,多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不讓父母操心。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看到母愛的呈現(xiàn),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永遠陪伴著你的地方。
父母,多好。